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

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

时间:2024-04-11 07:11:56 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

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1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提高计算能力;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和乐趣。

  教材分析:

  例3“放学以后”用一幅公园的大情境图,提供了许多数学信息,为教学准备了丰富的背景材料。其中有13个小朋友捉迷藏,6个小朋友是捉的,求藏起来的有几人。还有8个女同学和6个男同学做丢手绢游戏和16人踢球,来了9人的语言交流场面,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计算。此幅综合情境图实际是按三个层次安排的:一是给出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问题,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如捉迷藏;二是给出明确的信息、数据,再由学生提出问题后,理解意义进行计算如丢手绢游戏和踢球的人;三是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开放数字

  2、开放条件

  3、开放素材

  当然,这里的开放数字、开放条件都是开放素材的一部分,但从层次上说是可以这样安排的。

  开放数字:

  13个同学玩捉迷藏,这里有()人,藏起来几人?

  开放条件:

  出示丢手绢图,请学生自由列式。

  开放素材:

  给学生整幅图,让学生自由组合,有理由的都可以。

  对于含有大信息量的图,我们应该给予学生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能充分的发挥创造想象力,孩子们会常常让我们惊喜。

  练习四第1题。

  这也是一个情景图,建议在教学时只出示图,不出示文字,让学生自由了散思维,从多角度说出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第2题是结合情景图的计算练习

  第3题是计算题,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再加大练习量。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20做一做和练习四第4--7题。

  教材分析:

  书上这幅情景图也是包含了大量信息的图,并且有很强的开放性,像前面情景图的处理,只要给学生空间和时间,相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练习四第4题

  我认为可以给数学开放,达到一题多用的目的,另外可以用生活中的问题来补充,或让学生编生活中的用数学。

  第7题又是一道开放题。

  4、第四块:整理和复习。

  整理和复习的意图是把本单元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和用数学进行一番回顾和整理,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在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部分安排了三项内容:第一,系统呈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让学生从整体上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36道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感受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第二,引导学生找规律,用小精灵的对话和提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体验到横看、竖看算式排列是有规律的,得数也是有规律的等。由于在第一册的时候学生已经接触过这类找规律的表格如10以内的加法表,因此这里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里面的规律,培养整体观察能力、概括能力;第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法表。一方面启发学生创新,另一方面从多角度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规律,培养探索的乐趣。

  练习的最后是一道思考题,“一队12个男生,每两个男生之间插入一个女生,问可插进多少个女生”。意图是让学生借助亲身的经验或通过摆弄学具,弄明白其中的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复杂问题的经验。可以先让学生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明白图里所表达的意思,再进行独立思考,想不出来再摆一摆学具,最后交流想法,初步理解思考这种题目的基本方法。

  新教材,也只是相对于老教材来说观念比较新、内容比较新,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没有一样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教师也要认清这一点,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这里,我想倒要提倡“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甚至想着更远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2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14、15页例4-例6、练习三第4-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初步建立厘米的概念

  能力:要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重难点:要知道1米=100厘米

  突破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定一学生量小绳,量出4厘米,6厘米、10厘米;量得最长一段是多少厘米?这条小绳量了没有?要知道这条绳子有多长?还要接着量。用厘米尺量小绳量的次数多,很慢,有没有别的办法能快量出为条绳子的长度呢?揭示“认识米,用米量”

  二、新授

  1、初步认识米尺

  2、教学例4

  (1)拿出米尺,把两臂伸平放到米尺上,量一量看一看到1米的什么地方?

  (2)借助自己的身体,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3、做课本14页,做一做

  4、教学例5

  (1)出示折尺,把折尺拉直和米尺比一比,问这把折尺正好多长?

  (2)看折尺上的.刻度,一共有多少厘米?说明1米=100厘米

  5、教学例6

  (1)出示卷尺,认识卷尺,用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量两地间的距离,在量的时候,一定要把尺子放平拉直,从物体的端点开始,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

  (2)量教室的长度

  三、练习:做练习三的第4-7题

  板书设计:第2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1米=100厘米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3

  教学内容:教科书p46-p47看图列算式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在于们生活中。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热爱我们的'生活。

  教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

  3+4= 1+6= 7-3= 4+2= 1+5=

  7-5= 5+2= 6-2= 6-3= 7-1=

  2、看图填算式: 3+2=5 6-3=3 2+3=5

  二、导入:

  小朋友们看,这幅图美丽吗?图上画的是哪里?

  三、新授:

  1、引导学生看图,准确叙述图意。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

  如:草地上原来有4个小朋友在捉蝴蝶,旁边有2个小朋友在玩。

  教师用手势表示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出示大括号,学生认识,并说表示什么意思?问号又表示什么意思?

  2、谁能完整的把这幅图的意思说一遍?(多指几个学生说图意)

  3、那谁会列式计算?算式里的2、4和6分别指什么?

  4、下面另外几幅图学法一样,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进行环保教育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5、生和同桌说说图意,然后动笔填写空格。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

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4

  教材内容:

  本节课教学教科书第19的内容和20页做一做。

  教材分析:

  教材例3用一幅公园的情景图提供了许多数学信息,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最后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目的:

  1、知识与能力:初步会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并能自己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观察、想像、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联想等学习方式,经历游戏过程,并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同伴的争议和评论形成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和普遍性,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亲近数学,尝试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已知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9分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捉迷藏游戏。通过观看情境图,倾听发布的信息,产生联想,并由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板书课题(用数学)

  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什么是用数学?

  (2)为什么要学习用数学?

  (3)学习用数学这节课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能用到?

  (4)学习这节课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2、出示自探提示: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1)你能说一说图上都说了些什么?

  (2)怎样用数学语言来说呢?

  (3)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怎样来提问呢?

  (4)用加法计算怎样问呢?

  (5)用减法计算又该怎样提问呢?

  学生独立探究以上几个问题。

  二、 解疑合探(19分钟)

  1、再次看图并回答。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学生自愿回答,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2、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在13-6=7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求藏起来的人数的方法用总人数减捉住的人数。

  3、出示丢手拍游戏。通过观察、倾听,思考信息组合与问题的提出。组内交流各自的信息组合角度和提出的问题,评论各种组合的正确性,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一是求总数;二、三是求部分。

  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8+6=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8-6=2(人)

  4、出示踢球活动。通过观察和倾听,初步学习收集背景资料中的数学信息,指名学生说: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独立地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还差几人没有到?并完整地解决问题。

  5、小组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

  学生口头解答所提问题。

  6、反馈练习

  观察课本p20的热闹的小河边。根据提出的3个问题,独立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然后组内交流、评议,也可自主选择交流伙伴。重点在于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开展先知帮后知活动,既可让先学会的学生有展示的舞台,也可以使弱一点的学生也有理解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几只?列式:17-8=9(只)

  草地上有15只小鹿,往山里跑了9只,还剩几只?列式:15-9=6(只)

  老师请个别学生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巡视中注意进行个别辅导。

  如河里有13条小鱼,游走了7条,还剩几条鱼?

  13-7=6(条)

  三、质疑再探(3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怎样能正确解答用数学的题目?

  2、我们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才能提出数学问题?

  3、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问呢?

  4、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该怎样提问呢?

  5、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提出多种问题?

  四、运用拓展(9分钟)

  1.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

  2、猜一猜,算一算。(练习四的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说一说单位名称是什么?

  每人写15个大字,乐乐还要写6个字,猜猜她写了几个?

  每人写15个大字,明明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字?

  3、想一想,算一算。(练习四的第1题)

  老师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左边有7只兔,右边有8只兔;黑兔6只,白兔9只;一共有15只兔。

  再引导学生选择两个相关的已知条件,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后汇报、交流。

  4、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师: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

  8+6=14(人)

  答:一共有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人)

  答:女同学比男同学多2人。

  2、13个同学玩捉米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

  13-6=7(人)

  答:藏起来7人。

  3、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16-9=7(人)

  答:还有7人没来。

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具准备:挂图、5个信封、5种数量不一的小动物、5幅情景图、5块黑板、5只粉笔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请来了好多小客人,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那就打开信封,请他们出来吧!

  2、都有哪些小客人呀?

  3、小客人都是第一次来我们班做客,同学们想不想和他们玩呀?不过小客人有个要求,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大家要把小动物贴到情境图中,并根据你们贴的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把他写在纸条上。你们行吗?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开始吧。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学生分组活动。

  4、展示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的非常好,老师真是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组提的问题?

  5、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让学生任选一个问题,但不能选自己小组的,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6、小组汇报。

  7、结合其中一幅图,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以小马图为例)

  我们重点来看一下小马图,除了按左右来分,还可以怎么计算?

  (按颜色分,5+2或2+5;按大小分,1+6或6+1)

  小结:同学们真太聪明了,能从左右、颜色和大小这三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共有多少匹马?”这个问题。你们真棒!

  二、反馈练习,强化新知:

  1、看到同学们玩的这么开心,小兔子们也想来咱们班做客,他们都等急了,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他们好吗?(出示带问题的兔子图)

  2、今天小兔子是带着问题来的,它问咱们什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合作完成,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3、分组汇报。

  4、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不但说得很好,而且还想出了两种来解答,连小兔都在夸奖你们呢!

  对想出两种方法的小组给予奖励:每组奖一颗智多星。

  三、巩固新知: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课本上第107页的内容。打开书,先把例4的算式填上。还想不想继续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该帮助谁解决问题了?

  1、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2、同位互评。做对的可以得朵花。

  3、集体订正。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的非常好,我们帮助小动物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揭题。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7页及练习七第13、14题。

  设计意图:

  本节的用数学是让学生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侧重通过计算得出,而不是去数未知数的数量,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文应用题。所以,本节课力图基于传统教学手段,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情境和时空,着力指导学生运用所获知识,看图解决问题,找出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加法解决,而求剩下几个向日葵?用减法解决,让学生初步知道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以一同去郊游为主线,创造性地拆分情景图,努力做到情景图动态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引领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时空,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 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5. 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关键:

  知道图上大括号和?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活动式的情景图、小黑板、《一同去郊游》乐曲、录音机、图卡、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

  1、谈话: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对了,秋天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大家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想)但有个条件,就是必须闯过两个数学大关,你们敢闯关吗?(敢)那就来吧!

  2、闯关。

  第一关:快速抢答。(卡片出示)

  3+4= 1+6= 7-3= 4+2= 1+5=

  7-5= 5+2= 6-2= 6-3= 7-1=

  第二关:方框再现。(小黑板出示)

  3、师:好,大家都闯过了关,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请闭上你的小眼睛,拍起你的小手掌,摇起你的小脑袋,不一会儿,我们就会到达目的地的,走吧!

  4、播放《一同去郊游》的歌曲并出示挂图美丽的郊外秋天景色。

  5、师:睁开眼睛,多美的乡村风光,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答略)

  6、揭示课题。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玩儿,不过要请大家用数学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你们能做到吗?(能)(出示课题:用数学)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学习加法图文应用题。

  (1)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 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蝴蝶,又来了2个小朋友。)

  (2)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3)引出大括号、问号并解决问题。

  1这个问题在图上怎样直观地表示出来呢?我们的数学家找到了一种简洁明了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想)好,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新的数学朋友吧!

  2出示、粘贴大括号:我们的这个新朋友叫大括号,它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在一起。

  3出示、粘贴?个:这是我们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它表示我们提出来的问题。

  4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把答案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师巡视)

  5生交流,师板书:4+2=6(个)。

  (二)引导学生学习减法图文应用题。

  (1)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一个问题,而且认识了两个新朋友。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位叔叔家,他有东西送给大家。快猜猜他会送什么呢?(向日葵)

  (2)师:对了,他要送向日葵。为了保护环境,老师先替你们收下,待回校再分,师边说边从图上摘下3个向日葵。

  (3)师:此时,你们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快说出来大家一起来分享吧!(地里一共有7个向日葵,老师摘下了3个向日葵,还剩下几个向日葵?)

  (4)师:那怎样表示?怎样解决呢?

  (5)小组讨论。

  (6)汇报交流。师适时粘贴图画,并让学生说清楚采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要这样解决?

  (7)小结:比较异同。

  提问:这两幅图在表示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用到了大括号和问号;不同的地方:第一幅图的?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图的?表示两部分中的一部分,求还剩几个。)解法又有什么不同呢?(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叔叔还有东西送给大家,是什么呢?请看这儿。

  1、师出示、粘贴石榴、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师出示、粘贴蝴蝶、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自己解决,然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1、师:你们还想到其它地方玩玩,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吗?(想)那还请小朋友闭上小眼睛,拍起小手掌,摇起小脑袋,一同出发吧!

  2、播放《一同去郊游》伴奏乐,生课间休息,师出示美丽的大池塘图。

  3、让学生打开课本第51页,看图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选一小题让生说说想法。)

  4、拓展延伸。让学生寻找周围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困难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暂时找不到身边数学信息的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学会了什么?(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师讲述:小朋友真聪明,这次郊游大家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并解决了它们。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我们要善于用好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现在,我们回家吧!下课。

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7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五的第7、8、10、11题

  教学目标

  1. 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信息(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充分运用情境图中给出信息(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问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卡片

  8+5 0+0 15+4 5-5 5+7 10+9

  17-7 18-5 2+3 4+10 6+9 17-10

  10-7 5-4 6-2 7-3 8-0 18-10

  (2)在括号中填数

  ( )+6=11 17-( )=2(指名回答,怎么想的?)

  8+( )=13 6+( )=15 12-( )=2

  (二)创设情境

  (1)出示课件(停车场有9辆车,一个学生说:“又开来了6辆。”另一个学生问:“现在有几辆车?”)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现在有几辆车?你会列算式吗?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的第7、8题。

  (三)用数学

  完成练习二十五的10、11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理解图意)

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8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指名口算

  10-75-46-27-38-018-10

  17-718-52+134+106+927-20

  8+50+015+45-55+720+9

  2、填未知数

  (1)6+()=1114-()=10

  讨论:,括号里该填几?怎么想?指名回答。

  (2)练习

  9+()=138+()=1512-()=2

  5-()=47-()=1()+7=14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二、创设情景

  1、出示书上第117页的第7题。

  (1)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问:为什么开来的汽车有一辆没有画完整?看着这幅图,你能准确地说出又开来几辆汽车吗?

  (4)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5)问:现在有几辆车?你会列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9+6=15(辆)

  (6)问:如果把”又开来了6辆“这句话去掉,让你们说又开来了几辆,你们会解答吗?四人小组说一说,然后派代表说。

  2、书上第121页第11题。

  问:你们喜欢堆雪人吗?

  分组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你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吗?

  列出算式,一人板演,其余在书上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

  三、用数学

  1、书上第121页第12题。

  (1)分组讨论,说一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

  (3)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2、思考题

  学生先思考,分组讨论,互说想法,然后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9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看懂图意,并能正确表达,知道大括号、问号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面的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2.看图填算式。

  4+()=()3+()=()

  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6-()=()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二、情景引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同学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想)好!我们出发(课件:美丽的郊外)。看,多美的乡村风光,美丽的草地,饱满的向日葵,美丽的蝴蝶,多美啊!你们高兴吗?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去玩,而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47页。(出示课题:用数学)

  1.教学教科第47的第一幅图。

  (1)(课件:第一幅图)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在这里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新朋友(课件出示大括号),正在闪动的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师:这位新朋友叫大括号,板书:[“”(大括号)],它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两部分合并起来也就是表示总数。(板书:表示总数)

  (2)问:这个“?”又表示什么意思呢?“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句问人家的,等待同学们去解决的就叫做数学问题。也就是说“?”表示要求的`数[板书:“?”(问号)表示要求的数]。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幅图意表达完整吗?要求“草地上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谁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讨论研究一下,把研究后的答案写在本子上。

  (3)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生回答。师:谁有问题要问?师板书:42

  ?人

  4+2=6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大括号”,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2.教学教科书第47的第二幅图。

  (1)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叔叔家,看他在干什么?(课件出示第二幅画。)

  师:看这幅图的大括号和问号所在的地方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这里的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总共的向日葵数量);“?”又是什么意思?谁能把这幅图意完整的说出来呢?求“还剩几个?”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解答,并说说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这样列式。

  (3)请哪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板书:?3个

  7个

  7-3=4

  (4)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两幅图的大括号都表示总数,问号都表示要求的数。

  (5)请同学们再认真看看书,把第一、二幅图要填的填完整,再看看自己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经过了刚才的努力,现在我们来放松一下。

  三、课堂中间放松。

  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很出色,现在老师得考考你们,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用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四、反馈强化。

  1.课件出示第47页的做一做。

  2.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正确的答案是()正确的答案是()

  ①4-2=2①6-1=5

  ②6-2=4②7-1=6

  ③4+2=6③6+1=7

  3.联系身边的事物用数学提出问题。

  4.教科书练习七的第4题。

  5.看图自主提问题。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郊游,我们学了大括号和问号,并懂得了它们的用法。你们认为今天谁表现得最棒呢?

  今天的郊游就要结束了,现在我们回家吧。在回家的路上要注意什么呢?(教师适时进行安全及环保教育)

  板书设计:

  用数学

  4人2人

  ?人

  4+2=6“”(大括号)表示总数

  “?”(问号)表示要求的数

  ?个3个

  7个

  7-3=4

【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04-03

一年级数学教案09-25

一年级上册《加法》数学教案11-20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02-27

小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11-07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04-07

一年级数学教案:减法04-07

小学数学数学教案12-04

二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解决问题04-1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