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年级语文教案:画杨桃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画杨桃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语文教案:画杨桃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
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查字典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教案:画杨桃 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两段。强化积累意识。
2、诵读老师和父亲的话,启发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学会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教学重难点
品读老师的话,父亲的话,悟出其中含义。
教学准备
实物杨桃,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杨桃资料等。
教学过程
课前课,由老师向学生问好谈起。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去夸奖老师、同学等。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认识这种水果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李老师从大卖场买来了两个杨桃,请仔细看一下(看后,摆放在讲桌上),杨桃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种水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件与杨桃有关的事,请认认真真看老师写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们知道的真不少,相信,今天再读课文,你肯定还会有新的收获。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完把你印象深刻的地方画下来。
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来说一说。
默读你印象深刻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三、品读重点段落
谁愿意把你印象深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这一环节有随机性,根据学生思路、感悟随机进行教学。但有一点,品读老师的话,应放在读懂中间对话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对老师的话的领悟,就没有根基。老师此时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调整教案。)
1、品读父亲的话。
a、指读名,能说说吗?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谁还想说说你读懂得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父亲对我要求严格,严中充满关爱、认真,它反复叮嘱。
师随机板书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b、自由练读。父亲怎样说这段话的?看大屏幕自由练读。
c、指名读。认真听他那里读的好?
d、评完后赛读。
e、最后齐读,记住父亲的话。
我记住父亲的话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看大屏幕,自己读读下面两句话,体会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1)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
2)我看,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说。一生读,其他生听再体会,再说区别。
师小结:少了“认认真镇,老老实实”表达的意思就大不一样,所以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2、略读中间对话。
老师为什么要说这一段话?引导学生先读中间对话部分。
中间对话部分,你们想怎样读?用喜欢的方式去读中间部分。边读边品味,怎样读出滋味。
分角色朗读。从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
师:多么优秀的老师呀!他引导孩子们轮流坐到我座位上认真观察,让事实说话。请看大屏幕,我们再来读老师的话,看老师要告诉我们什么?
品读老师的话。
a、自读自悟
b、小组交流
c、班中交流,并欣赏不同角度的杨桃图片。
d、指导读好这段话。先自读,现在你们就是这位老师,先练一练,你打算怎样讲给你的学生听?
指名朗读(2—3名)注意听他哪儿读的好?
师范读,引导评价老师,在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最后指生,脱离课本向学生讲好这段话。
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
齐读最后一节。
四、拓展延伸
老师、父亲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那么“我”到底懂得了什么?
课文学到这里,你们懂得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师:1)小结:学会从不同角度看事物,学会老老实实做人、做事,是一笔可贵的财富。课下背诵最后两段话。并抄写在读书笔记上,让这些教诲也让我们一生受用。
桃送给大家,爱画画的孩子可以画一画。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小诗《题西林壁》
齐诵。
三年级语文教案:画杨桃 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实物;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师出示杨桃实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
2、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zhǔ,不要读成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shǎng,不要读成xiǎng
三、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默读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交流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边读边用笔做记号)
2、练习朗读2——18段。
指导朗读要点:
(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
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2)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准感情:
①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
(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
②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次老师问“画像不像杨桃”时,同学们嘲笑的语气;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同学支支吾吾的语气。(对比体会读好这部分内容)
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老师耐心和诚恳地批评这部分。
二、升华领悟:
1、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
①朗读思考: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都说的什么意思?明白“教诲”的意思吗?
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②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和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③师总结: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角度去贯彻,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
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
3、齐读,交流体会:读后想到了什么?可引导联系《题西林壁》一诗、《画鸡蛋》一文,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三年级语文教案:画杨桃 4
一、情境导入
1、大家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什么礼物?
(出示杨桃)这是——杨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还能生津止渴、止血止痛呢!真正的杨桃是在秋季和冬季才成熟的。看,有趣吗?
2、(对照课前板书:岑桑)在著名作家岑桑心中,这个杨桃可不仅仅是有趣,已步入晚年的他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小学时画杨桃的经历,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那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出示课题)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谁愿意向困难发起挑战,把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大声地读给同学们听?
你来,(第2段)真不错!
你来读,(第1段)你把藏在这段话里的生字读得多正确呀!
你读(第13-16段)
你来读,读得一字不差,真了不起!
3、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么短时间内就将文章读得通顺流利了,从你们津津有味的表情中我发现你们还若有所思呢,的确,只有细细地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味来!那么,这节图画课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你来,你来,你来。
4、看来,图画课上的嘲笑声、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老师的教诲都是因为我那幅画得象五角星的杨桃图而引起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堂图画课,目睹我的那幅杨桃图。
三、探究“我”的作画态度,初识“实事求是”
1、自由读读第2小节,想想:在课堂上,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划出句子多读几遍。(生读书动笔)你来读,课件出示: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1)自己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你说,你从“认认真真”这个词上发现他画得很认真,很仔细。请你把那份认真读出来。
你说,你从“老老实实”上读懂了他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没有凭自己的想象去画。你是如何理解“我”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的呢?
你来,噢,原来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老老实实地遵从了父亲的叮嘱。
(2)(课件出示)读读这位父亲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父亲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你读懂了“想当然”。对呀,还是在那个前排靠边的座位,如果我想当然地去画,也许会把杨桃画成什么样呢?你来,你来,你来。
对,不管是把它画成苹果,画成香蕉,画成平时最常见的那样,结果都—— “画走了样”。
所以,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的耳畔总会想起父亲严肃地说:——
在我粗心大意、画得想当然的时候,父亲仿佛在跟我语重心长地说:——
你来,好一份“语重心长”。我正是老老实实地听从了父亲的叮嘱,才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3)你还从哪些地方发现了“我”的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
你来,你可真会读书!你发现了“我”老老实实地在座位上观察。
课件出示: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自己读读这句话,你怎么发现“我”的老老实实的?
你来,原来他将眼前的杨桃和平时的杨桃进行了——对比。
还有什么发现?
你在从小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听着你的理解,你仿佛同作者感同身受!真高明!(师走到前排靠边的位置)是不是这样的座位?现在就让坐在这里的同学“现身说法”。(示意一同学起立)
这是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到的可能和平时所经历的完全不一样。你能将这种和小作者相同的感受读出来吗?
还有谁想读?你来,(请同样坐在前排靠边位置的同学再读句子)
我似乎听到了小作者的心声了。假如你就是这位小作者,此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我该不该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心中升起一种疑惑。
2、你说,正是父亲经常叮嘱我的话使我消除了心中的疑惑。让我们再来读读父亲的话。
(课件出示)齐读: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就是这样,我老老实实地听从父亲的教诲,在座位上看到杨桃像五角星,我就老老实实地画出了——五角星。
把自己对“老老实实”的理解送到句子中读出来
(课件出示)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你读,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老老实实作画的孩子。
你读,从你的脸上我感受到了一份如此坚定的“老老实实”。我坚持着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换种说法就是——实事求是。
师板书:实事求是(生齐读)
我正是抱着这种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画杨桃的,(对照板书)尽管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我自己觉得还是——很满意、很自信
把那种自信、满意读出来。你读,多自信的孩子!你来,大家一起来。
四、探究“同学们”的心理转变,丰富“实事求是”
1、师: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我的这幅画的呢?自己读读下面两则对话,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生读对话思考)
(1)你说,多么会读书的孩子!你不仅仅是发现了省略号,更找到了文章的眼睛呀!还有什么发现?
你来,噢,你发现了,第一则后面是个感叹号,感叹号的语气是很肯定的。那第二则呢?
(2)同学们从这两则对话的字面上发现得不仅多,而且很有价值,我知道你们都在思考,文章的味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品出来的。
那么,该怎么把自己的发现读出来呢?自己联系上下文读读2-18小节想一想,怎么读才能读出其中的味呢?自己有收获了,就和同桌一同分享,合作读一读。
2、(课件出示第一则对话)
(1)哪对同桌愿意第一个尝试?你们吧。
你为什么这么读?噢他画错了,杨桃怎么可能是五角星呢!
请你们读(另一同桌对读)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大声呢?
噢,杨桃根本不可能是这样的,每个人都知道,大家的回答是异口同声的,
请你们吧,为什么你的语气中还带有笑意?同学们觉得很好笑,竟然有人这么画杨桃,太不可思议了。同学们会怎样地笑呢?你说,你说,你说。
(2)就带着这种讥讽的笑、轻蔑的笑、讽刺的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则对话,(师生对读)从你们异口同声的话语中、从课堂上传出的嘻嘻的笑声中,我听出了你们对这幅画的嘲笑。
3、(课件出示第二则对话)这则对话呢?又该怎么读?哪对同桌想试一试。
你们来,为什么你读得如此吞吞吐吐?噢,原来这里有很多省略号,
你们来,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联系上下文发现问题,提出想法,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真了不起。
4、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聚集目光的力量,注视着我这里。此时我就是文中的那位老师,我把杨桃的一端正对着大家,(现场演示、慢慢移动让全班同学都体验这个角度)看,你看到了什么?你可以放声地与旁边的同学交流。
5、现在,你就是刚才发出嘲笑声的同学,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你心里想说些什么呢?拿起你的笔,写下你想说的话。(学生动笔写话,教师巡回指导)
很多同学都已经写完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学习成果吧!请鼓起自己的的耳朵用心地倾听,别人的理解可能就是自己不曾想到过的。
(1)你读。我知道你已经学会去尊重别人作画时的实事求是了。
你说。你真会学以致用,用省略号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了。你说。我知道你已经学会去评价别人的画了。
(2)请你再说。从你的感悟中,我发现你对父亲的话有了更深的理解。(课件再次出示父亲的话)一起读。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从这以后,我们不需要父亲经常的叮嘱了,我们已经将这句话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心上,让我们自信的说出这句话:(课件出示)
我们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6、父亲就是在教导我们作一个——实事求是的人!
听着你们用真情写下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了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愧疚!就把这份愧疚送到这则对话中说出来吧!(课件出示第二则对话)
孩子,现在的杨桃还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那么,它像什么?
听着这些充满愧疚的回答,看着你们充满愧疚的脸庞,我知道你们再也笑不出来了,(对照板书)因为你们已经学会如何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的画。
五、探究“老师”的引导过程,深化“实事求是”
画杨桃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只要用心地去品,还能品出更多的味来!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去思考、去探索老师是怎样引导同学们实事求是地去评价别人的画的?通过下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对“实事求是”有更深的理解。
作业:预习“画杨桃”下节课的内容。
三年级语文教案:画杨桃 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5、画杨桃
父亲:是就
老师: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
要不要
是就
我:一生受用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深刻,和同学们的现实生活也很接近。这篇教学设计示例抓住这一特点,首先以实物导入新课,让学生也自己观察杨桃的外观,看看他们能不能有什么发现。继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一课时做好了读的铺垫后,在第二课时教师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的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整体说来,设计比较严谨,思路清晰,不过在第一课时设计的有些简单,学生书读的不透。
探究活动
一、导入、明确要求
1.教师导入:
《画杨桃》这一课,是作者上小学四年级的事情。在他作为成年人写这件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说明这件事让他难忘。我们现在读来也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今天我们也来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类似的事,讲给同学们听。
2.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在你身边每天会发生很多事,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讲给同学们听。要把事情经过说清楚,重点地方说具体,语句要连贯。要把从中明白的道理说出来。
二、指导说话
1.回忆自己想说的事,先和同桌说一说。比一比,谁说得好。
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补充修改。
3.你在听了别人说的内容后,觉得自己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补充?(学生说,师生评议。)
三、布置作业
把刚才说的写下来,算作一次练笔。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画杨桃》教学设计三附点评,画杨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年级语文教案:画杨桃 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继续练习复述课文。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叮嘱、审视、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体会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第2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三年级语文教案:画杨桃 7
教学内容:11.画杨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领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有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词,出示课件“我会认”学生开火车读。
2、过渡语:在“画杨桃”的课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老师说的哪段话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呢?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找出爸爸的叮嘱我的话来读,并找出“叮嘱”的近义词。
3、课件出示爸爸的话,要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板书:是就)
4、理解“想当然”
5、过渡:父亲平时对我画画的要求这么严格,我在画画时有没有按照父亲的叮嘱去做呢?
6、学习2~18自然段。
(1)快速浏览,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时发生的`事。
(2)自由读第2个自然段找出我画杨桃时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你体现出什么?{“我”记住父亲的话,对待画画一丝不苟}(齐读父亲的话)
思考: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找出有关句子后用实物演示)
小结:
“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仅是因为我看的角度不同,还因为父亲平时对“我”严格的教育。
(3)我把画交上去时同学们为什么嘲笑我呢?
(4)讨论:老师的两次发问与学生的两次回答为什么使用不同符号?
出示课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它像什么? 像五五角星
像五角星
(观察前用叹号说明学生自以为是嘲笑我)(观察后用省略号,说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也神气不起了!)
(7)分角色表情朗读。
(8)体会老师的“神态”动作。
多媒体出示第6个自然段理解“审视”一词。
a.为什么老师要对杨桃审视?
“审视”是仔细地看的意思,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桌上的杨桃,是因为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老师,不会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b.为什么老师变得严肃起来?“半晌”的近义词是什么?(半天)
因为老师发现我的画画得很准确而同学们又不知道,反而在笑。
c.为什么老师发现“我”的杨桃画得很正确时不直接告诉嘲笑“我”的学生,而是让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呢?
因为老师是让大家亲身感受一下看的角度不同,结果是不一样,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d.后来,老师为什么变得和颜悦色呢?( )
因为老师已经知道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哪里了。
e.多媒体出示老师的话,并让大家说说其中的意思。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
要...不要......
是......就......
7.学习第19个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父亲的话,比较他们的话的相同和不同点。(练习背诵)
说说为什么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找“教诲”的近义词{教导}
因为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啊!从画杨桃一事中,让我明白了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对我来说终身受益。板书:一生受用
附板书;
父亲: 是......就是
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
老师: 要......不要......
是......就是......
三年级语文教案:画杨桃 8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
(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
(“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
(“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
(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4.让学生自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指名读句子后,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
(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
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
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
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
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回顾全文,联系实际。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父亲教诲 叮嘱
28画杨桃 审视
老师启发 严肃 我一生受用
和言悦色
相信
三年级语文教案:画杨桃 9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程序教与学意图
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11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
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会认6个生字;
⑵ 会读课文;
⑶ 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⑴ 谁读得最棒?
⑵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提问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⑴ 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⑵ 是否会提问?
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讨论:
⑴ 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⑵ 练习朗读。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讨论: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过渡: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
⑴ 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
⑵ 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
⑶ 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
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
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
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
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
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
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三年级语文教案:画杨桃 10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谨记父亲的话,认认真真地把桌上的杨桃画下来,当我把画交上去的时候,同学们是怎样说的?老师又是怎样教育的呢?它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第3至18自然段思考:
(1)这部分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3)把实物摆到桌上,让从不同座位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特别是前排靠边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
(4)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体会“我”画画实事求是。“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①、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②、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③、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然而,同学们是怎样看的呢?
2、研读第3至18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②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
(2)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老师的两次发问和学生的两次回答。
① 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A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好,下一个。”
B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好,下一个。”
②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A、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B、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C、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D、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E、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多么优秀的老师呀!他引导孩子们轮流坐到我座位上认真观察,让事实说话。请看大屏幕,让我们来读老师的话,看老师要告诉我们什么?
3、品读老师的话。
a.自读自悟
b.小组交流
c.班中交流,并欣赏不同角度的杨桃图片。
d.指导读好这段话。先自读,现在你们就是这位老师,先练一练,你打算怎样讲给你的学生听?
指名朗读(2-3名)注意听他哪儿读的好?
师范读,引导评价老师,在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齐读最后一节。理解“教诲”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5、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羊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
三年级语文教案:画杨桃 1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都应实事求是,同时,也应注意不要随便取笑别人。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叮嘱”“审视”“半晌”“轮流”“和颜悦色”“教诲”“受用”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杨桃。
杨桃:即羊桃,又名五敛子。常绿灌木,花瓣白色或淡紫色,浆果椭圆形,绿色或绿黄色,有五条棱,可以吃。
(二)范读课文。
1.过渡:那么课文是写谁画杨桃的?在画杨桃时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2.教师范读。
(三)学习生字词。
1.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通过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有关词语的解释:
审视:仔细看。
半晌:晌,一天以内的一段时间。半晌一般指半天,这里是好一会儿的意思。(教学“晌”时应提醒学生注意读音。)
严肃:这里指神情使人感到敬畏。
熟悉:知道得清楚。
教诲:教训。
受用:享受、得益。
和颜悦色:形容和蔼的脸色。
(四)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一次图画课上画杨桃时发生的事。)
2.课文中写图画课上的事是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的?请同学们很快地默读课文。
学生浏览课文并回答。
那么,这篇课文该分几段,怎么分呢?
3.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父亲教“我”画画时叮嘱“我”要按事物本来的样子画。
第二段(从“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到“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五角星,被同学取笑,老师教育大家的事。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4.齐读全文。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画杨桃第1课时总第13个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都应实事求是,同时,也应注意不要随便取笑别人。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叮嘱”“审视”“半晌”“轮流”“和颜悦色”“教诲”“受用”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杨桃。
杨桃:即羊桃,又名五敛子。常绿灌木,花瓣白色或淡紫色,浆果椭圆形,绿色或绿黄色,有五条棱,可以吃。
(二)范读课文。
1.过渡:那么课文是写谁画杨桃的?在画杨桃时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2.教师范读。
(三)学习生字词。
1.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通过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有关词语的解释:
审视:仔细看。
半晌:晌,一天以内的'一段时间。半晌一般指半天,这里是好一会儿的意思。(教学“晌”时应提醒学生注意读音。)
严肃:这里指神情使人感到敬畏。
熟悉:知道得清楚。
教诲:教训。
受用:享受、得益。
和颜悦色:形容和蔼的脸色。
(四)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一次图画课上画杨桃时发生的事。)
2.课文中写图画课上的事是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的?请同学们很快地默读课文。
学生浏览课文并回答。
那么,这篇课文该分几段,怎么分呢?
3.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父亲教“我”画画时叮嘱“我”要按事物本来的样子画。
第二段(从“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到“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五角星,被同学取笑,老师教育大家的事。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4.齐读全文。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教案:画杨桃 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都应实事求是,同时,也应注意不要随便取笑别人。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叮嘱”“审视”“半晌”“轮流”“和颜悦色”“教诲”“受用”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提问:父亲是什么时候开始教“我”画画的?他对“我”画画有什么要求?
3、“叮嘱”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要经常叮嘱“我”?
4、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按“我”、老师、同学分别看杨桃,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学生默读课文后讨论分层。
第一层(从“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到“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讲“我”认真看杨桃,画杨桃,但受到同学取笑。
第二层(从“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讲老师在“我”的座位上看杨桃后问了大家几个问题。
第三层(从“于是”到“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讲老师让几位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并对大家进行了教育。
3、学习第一层。
(1)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2)看了“我”画的`杨桃,几个同学为什么哈哈大笑?
4、学习第二层。
(1)老师看了“我”的画是怎么做的?
“审视”一词说明了什么?
(2)当同学们回答说“我”的画画得不像时,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老师为什么隔了“半晌”才问大家?想象在这段时间里,同学们会怎么想。
5、学习第三层。
(1)老师刚才的神情是严肃的,为什么这时对“我们”讲话时又变得和颜悦色了呢?
(2)你从老师的话里懂得了什么?
6、指导朗读。
(1)同座练读。
(2)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这一自然段照应了前面的哪个自然段?
3、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相似在哪里?为什么说使“我”一生受用?
4、齐读。
(四)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做任何事都应实事求是,在自己没弄清事情前不要随便取笑别人。)
(五)作业。
抄写词语,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年级语文教案:画杨桃 】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03-08
《画杨桃》的教案10-14
《画杨桃》教案范文09-11
小学语文《画杨桃》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07-12
《画杨桃》说课稿06-30
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11-19
《画杨桃》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07-10
画杨桃的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