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4-04-12 07:00:53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范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范文

科学教案范文1

  活动目标:

  1.认识手的外形特征,知道每个手指的名称及用途。

  2.通过游戏的方法,记忆手指的名称。

  3.产生认识自己手指的兴趣,知道手有很大的用处,要保护手。

  活动准备:

  准备一个PPT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掌画,引起幼儿兴趣。

  师:宝贝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睁大我们的小眼睛仔细看看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二、观察认识手。

  师:哦,原来这是用我们的小手画出来的呀!原来我们的小手也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呢!那宝贝们你们的小手在那里呀?伸出来让老师看看,我们有几只手呀?{我们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手上有手指、手心、手背,指甲,指关节} 观察一下我们每个宝贝的手是不是一样的呢?(手的粗细和长短)

  三、认识手指的名称

  (教师边演示边介绍手指的名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今天呀,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我们的小手宝宝,宝贝竖起小耳朵仔细听!(我们是生活在一只手上的五个手指兄弟,但是我们的名字是不一样的。我最矮最粗,但我最能干,所以他们叫我大拇指。我旁边的这个高一点的`叫做食指。中间这个的叫中指。最瘦最小的这个是我们的小弟弟,叫小拇指。宝贝们,我们还漏掉了哪个手指呀?哦,剩下这个不最粗,不最细,不的手指不好取名字,所以呀,后来我们就叫他无名指。宝贝们记住我们这五个小兄弟的名字了吗?)宝贝们,记住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和老师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好吗?(教师伸出手指,让幼儿说出名称)现在啊,老师要跟我们宝宝玩一个手指点点名的游戏,老师点到哪个手指的名字我们宝宝就把那只手指举起来给我看,好吗?(看谁举得又快又对)

  四、小手的用处师:

  刚刚呀,我们认识了自己的小手,小手宝宝悄悄的告诉我说,它可是你们的好帮手呢?那小手宝宝能帮你们做什么呀?我要请我们宝贝来说说(小朋友的小手这么能干吗,能拿东西吃,能收拾玩具,会画画,会写字,会穿衣服……)我们的小手有这么多的好处呀。

  师:我们的小手能够帮助我们做这么多,有这么多好处呢,可是呀,我们有的宝贝就是不让自己的小手动起来,不会自己穿衣服,吃饭,你们说这样好不好呀?小手也很不喜欢这样的小朋友,因为这样小手也越来越不灵活了,好多事情都不会做了。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多动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小手会做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它才会成为我们的好帮手。小手对于我们来说真是非常的重要,如果我们不注意让小手受伤了又会怎样呢?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小手呢? 师总结: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小手,不能玩小刀、剪刀等危险的东西,要勤剪指甲保持卫生,不咬手指头,现在我们早上的天气很冷,宝贝们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要戴手套防止冻伤我们的小手。宝贝们,你们记住了吗?

科学教案范文2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神奇的纸圈

  【活动目标】

  1、探索用纸条制作成麦比乌斯圈。通过比较发现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麦比乌斯圈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3、大胆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式和发现。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4、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的方式,培养幼儿对科学求真求实的态度。

  【活动准备】

  1、长纸条。

  2、麦比乌斯圈若干个,分别有一条线、二条线、三条线。

  3、剪刀人手一把。

  4、彩笔。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共同制作纸圈。

  1、出示纸条:这是什么?(纸条)

  2、变一变,看它变成了什么?(纸圈)

  3、你会做吗?请小朋友来做一个这样的纸圈。

  4、教师出示麦比乌斯圈,师:我这里还有一个圈,看一看,这个圈和刚才的圈有什么不同?

  5、你会做这个圈吗?

  6、你可以先研究一下,它是怎么做成的。

  7、你会做了吗?请你来做一个这样的圈。

  8、你做好了吗?你是怎么做的?请你给小朋友示范一下。

  教师小结:把纸条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这样的圈。咱们做的这个圈啊,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做麦比乌斯圈。是德国科学家麦比乌斯在1858年发现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给这个圈取名为麦比乌斯圈。麦比乌斯圈还有许多的秘密呢。现在,我们一起去找找看好吗?

  二、比较:普通的圈和麦比乌斯圈,了解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

  1、讲解做法:现在,小朋友都有了两个圈。请你用彩笔找一个点,然后轻轻的拖动你的纸圈,在纸圈的内侧画线。最后要让你画的线连接起来。(教师示范)

  2、操作:幼儿画线。

  3、幼儿表述:你的线画好了吗?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4、教师小结:普通圈的线只画了一个面就连了起来,但是麦比乌斯圈的线特别长,画过了黄颜色的一侧又到了蓝颜色的一侧,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5、麦比乌斯圈就是这么神奇,老师这里还有一列麦比乌斯火车呢,我请两个小朋友坐坐看。呜呜,我们的火车出发了,看,小朋友们正在蓝色的车厢里,我们的小朋友又来到了红色的车厢里。宝贝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6、幼儿思考回答:麦比乌斯圈把两个面连在了一起。

  7、教师小结:孩子们说的太对了。普通的圈都有两个面,麦比乌斯圈呢是把这两个面连在了一起,变成了一个面。

  三、探索:沿着麦比乌斯圈的二等分线剪开和三等分线剪开会有神奇的结果。

  (一)1、小朋友可真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麦比乌斯圈的秘密。老师还要再考考你。(普通纸圈)我这里有一个普通的纸圈,我们来猜测一下,如果沿着纸圈上的线剪开会怎么样?(记录)

  2、老师来剪一剪看一看。剪得时候,要先对折剪一个小口,然后再沿着线慢慢的慢慢的把它剪开。

  3、瞧,它变成什么了?

  (二)1、老师这里还给你准备了什么?瞧,是画有一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如果沿着这条线剪开会怎么样呢?

  2、幼儿猜测,教师记录。

  3、我们来剪一剪好不好?请小朋友拿出剪刀,我们来做一做试一试。

  4、你的麦比乌斯圈变成什么样子了?请幼儿讲述。看一下,现在的麦比乌斯圈有几个接口?

  5、它的结果跟你猜的一样吗?

  6、教师小结:一个麦比乌斯圈沿着中间的线剪开就会变成一个更大的而且有了两个接口的麦比乌斯圈。

  (三)1、教师出示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

  师:这个麦比乌斯圈上有两条线,那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线都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

  2、幼儿猜测教师记录。

  3、究竟是谁猜的正确呢?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请小朋友按照我们刚才的方法,把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

  4、你的麦比乌斯圈变成什么样子了?幼儿讲述

  5、跟你猜测的一样吗?有许多的东西我们的猜测其实不一定正确,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才能确认。我们的科学家呢就是这么做的。今天我们的小朋友也做了一回小科学家。发现了麦比乌斯圈的很多秘密,知道画有一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后会变成一个更大的.麦比乌斯圈。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后变成了一个大一个小两个套在一起的麦比乌斯圈。

  四、拓展延伸:了解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

  1、小科学家们,你知道吗?麦比乌斯圈不但好玩,还很有用呢。科学家们利用麦比乌斯圈的原理发明了(出示立交桥的图片)立交桥,有了立交桥呢,我们的车辆就不会那么拥挤堵塞了,麦比乌斯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出示过山车图片)这个是过山车,玩过山车的时候你无论转多少个圈最终都会回到起点上,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机器上的一种传输带,利用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的原理增加了摩擦的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最大程度的节约。还有我们的磁带,要听完一面换另一面,日本的科学家呢利用麦比乌斯圈的原理发明了可以不用换就能听完两面。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当然,利用麦比乌斯圈的原理还能发明更多的东西,希望你们成大了做个大科学家发现人们不知道的更多的秘密。

  2、瞧,老师这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画有三条线和四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呢。你知道沿着他们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吗?

  五、游戏:麦比乌斯圈火车。让我们坐上我们的麦比乌斯圈火车到教室里一起剪剪看,记住要把你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第一组小朋友上火车。呜呜,小朋友已经从蓝色的车厢开到了红色的车厢。到站了。请第二组小朋友上火车。呜呜,让我们跟老师们再见。

科学教案范文3

  一、教学目标:

  1、在看、摸、玩小脚的过程中,激发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2、培养幼儿感知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体操垫、各种豆子、木板制成的小路。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带着孩子出去散步,来到了音乐厅惊奇的发现了几条特别的小路。

  2、激发幼儿想亲自体验的欲望。师问:“咦!这里有三条好特别的小路哦,走在上面会是什么感觉呢!小朋友想不想试一下?”。请幼儿脱掉鞋子,在路上走走,亲自体验一下。并请幼儿说出走在不同小路上的感觉。

  3、探究。请幼儿摸一摸、看一看自己的脚,发现脚的秘密(知道脚是由脚趾、脚趾甲、脚跟、脚心、脚背、骨头等组成的')。请小朋友比一比自己的脚和别人的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大小不一样)。还请小朋友说一说脚的本领(走、跑、跳、踢)。

  4、讨论如何保护小脚。不打赤脚、勤洗脚、勤剪脚趾甲、勤换袜子、不要穿太大或太小的鞋子等。

  5、结束。音乐游戏(光脚丫)。

  附儿歌1:光脚丫

  大脚丫,小脚丫,

  一群光脚丫。

  变成小鸭鸭,

  呷呷呷!呷呷呷!

  附儿歌2:光脚丫

  小娃娃,光脚丫,

  扶着走,跪着爬,

  蹲一蹲,站一站,

  蹦蹦跳,快长大。

科学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

  1、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

  1、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过程:略

  板书设计:

  我们的生活与科技

  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科学和技术

  教学小结:

  第一次上科学课,学生们非常的喜欢,通过讲述,观察和实验,使他们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激发了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我的五个好帮手

  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难点:

  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教法:操作法课前准备:

  1花坛图片、铃铛、闹钟、口琴等,水果糖、醋、酱油,各种质地玩具。

  2口袋、蒙眼布、定时器、香蕉、书、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观察花的颜色(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2听声游戏(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3尝糖的味道(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4闻瓶中液体的气味(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5用手或脸布皮肤感觉,辨认毛绒玩具。(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活动二:

  猜猜盒子里有什么?小组进行小结:

  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感觉器官,它们是人认识物体的好帮手。板书:

  1我的五个好帮手

  眼、耳、鼻、舌、手

  教学小结:

  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

  板书

  搜集树叶生命特征

  作业

  寻找不同的树叶进行观察

科学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过程与方法:

  1、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 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 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 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

  【教学过程】

  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1、故事导入: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 “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 “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他惊叹地记录道:“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

  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2、制作装片

  1)准备好一块载玻片

  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3)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

  4)轻轻盖上盖玻片

  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3、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1) 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

  2) 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

  3) 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

  4) 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

  5) 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

  a)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

  两个学生一组,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记录本或18页上。

  b)辨别认识微生物

  对照18页,22-24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如果与资料提供的生物不相符,课外再找资料查证。老师也可在课前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进行观察,并事先寻找相关的资料与图片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

  4、微生物和我们

  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c)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

  d)它们是如何生存的?

  e)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板书设计:

  水中的微生物

  (张贴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图片)

科学教案范文6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原有基础上帮助幼儿分辨各种声音。

  2.体验寻找、猜测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声音录音带(日常生活中声音、说话声、水声等)、声音来源图片。

  活动过程:

  1.声音导入法。

  利用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猜猜看是什么声音?为什么认为是这种声音?

  2.图片对照法。

  放各种声音请幼儿辨认,请幼儿先闭上双眼,仔细聆听声音,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若幼儿无法分辨声音来源,教师给予简单的提示,最后展示图片让幼儿对照,加深印象。

  3.语言描述法。

  请幼儿描述各种声音的特色或听起来的感觉

  活动延伸:带幼儿到户外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

  带回家的'活动:

  家长可与幼儿进行声音辨别的游戏。继续寻找、收集各种声音。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科学教案范文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含义,知道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2、探索帮助乌鸦喝水的新办法,创编新的故事情节。

  3、体会故事中有趣的科学现象,萌发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师熟记故事《乌鸦喝水》

  活劫过程

  1、讲述故事第一、二段,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讲述故事第一、二段,然后提问:你觉得乌鸦用什么办法才能喝到水?为什么用这个办法?

  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帮助乌鸦想出喝到水的`办法。无论幼儿的办法是否可行,均对其大胆想像和猜测给予鼓励。

  2、讲述故事后三段,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教师:原来瓶子里的水是怎样的?乌鸦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

  教师:它往瓶子里投石子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3、完整讲述故事。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你知道乌鸦为什么能成功吗?

  教师:如果乌鸦往水里放糖、沙子等其他东西,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创编故事《新乌鸦喝水》

  4、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如果你是乌鸦,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喝到水?

  鼓励幼儿与同桌小朋友互相说说自己的新想法。

  请部分幼儿在集体前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新乌鸦喝水》。

  活动延伸

  1、活动后,启发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创编的故事《新乌鸦喝水》,并鼓励幼儿相互进行讲述。

  2、和幼儿一起在自然角或认知区一起玩游戏,通过实验验证故事中乌鸦喝水的办法以及自己帮助乌鸦想出的办法。

  3、日常生活渗透日常生活过渡环节,让幼儿轮流讲述幼儿自己创编的故事《新乌鸦喝水》。

  作品赏析

  这是一个涵盖科学内容的童话故事。作品语言朴素简练、通俗易懂,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乌鸦想办法喝到水的经过,展现了一个聪明机智、爱动脑筋的乌鸦的形象。故事寓科学现象于情境之中,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学习作品、为乌鸦想办法等活动,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

科学教案范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网状物品的作用及其应用情况,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1、图片--手球 乒乓球2 网球2

  2、收集的各类网状物品若干(如窗纱、菜罩、蝇拍、羽毛球拍、乒乓球网、网兜、捕虫网、发网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这是什么?(蜘蛛。)

  它们在干什么?

  (织网、捕捉昆虫。)

  2、蜘蛛是怎样用网捉虫的?

  (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或经验讲述。)

  二、讨论交流

  1、教师:蜘蛛网的用处真大,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地方也都用上了网或像网的东西,

  你们找到这些东西了吗?在哪里找到的?

  2、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介绍自己看到的网状物品。

  启发幼儿:

  -妈妈的衣服像网

  -装西瓜的袋子是网状的

  -足球门像网

  -乒乓球桌的中间有网等等。

  3、集体讨论网状物品的作用。

  教师:这些东西为什么要做成网状的?做成网状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有的是为了美观,有的是为了透气,有的是为了让人们看得更清楚等。

  三、了解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1.观看

  -儿童公园的网状跳跳床

  -电扇上的安全网

  -空调上的.防尘网

  -洗衣机里的滤网

  -围墙上的铁丝网

  -网状保安窗、纱门、纱窗、各种球网等。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看到的网状物品,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四、设计各种各样的网

  1.教师:如果请你设计,你想做一张怎样的网,用来干什么?

  2.幼儿在纸上自行设计各种用途的网或网状物品。

  3.小组交流所设计的网状物品及其用途

  如捕捉动物的网,用作游戏的网,用于日常生活的网等。

科学教案范文9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树可以防风、防沙、防尘。

  2.探索树木的多种作用,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对树木有一定的认识。 2.收集"树木作用大"资料。

  物质准备:

  PPT记录纸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前几天,我们在"参访社区"后发现,社区周围种植着许多的树木,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关于树木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从前,有一个美丽的村子,它的周围种了好多树。在离村子不远处,住着三个恶魔王,风魔王、沙魔王、雨魔王。有一天,这三个恶魔王凑到一起要比试本领,风魔王说:"我的本领最大,我可以把村子吹得稀巴烂!"沙魔王说"我的本领大,我可以把村子用沙全埋了!"雨魔王说:"你们的'本领都不如我大,我拼命下雨形成洪水,把村子全淹没!"他们的话被过路小喜鹊听到了,小喜鹊赶快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全村的人,人们听了非常害怕,可是又没有办法,决定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这时,忽然听到大森林里树叶"哗哗"作响,一个声音在喊着:"别害怕,我会保护你们的!"风魔王来了,它鼓起腮帮子"呼呼"拼命地吹;沙魔王来了,狂风卷着黄沙"呜呜"地刮;雨魔王来了,倾盆大雨"哗哗"地下……

  二、互动学习

  (一)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树可以防风、防沙、防尘。 师:聪明的小朋友,村子被风吹倒了吗?被沙埋了吗?被洪水淹没了吗?

  为什么? 师:我们接着往下听故事:

  所有的树木都挺直了树干,撑展了叶子,叶子与叶子之间连在一起,变成了一扇坚不可摧的屏风,挡住了风魔王、沙魔王;所有的树木舒展了树根,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吸收了雨水,挡住了雨魔王。风魔王、沙魔王、雨魔王终于被森林里的树木打败了,村民们欢呼着、跳跃着,从此以后对大森林的树木更加爱护了。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大森林的树木有什么作用?

  师小结:(出示图片)原来树有防风,防沙,防洪的作用。

  (二)幼儿讨论交流,完成记录表。

  师:树木还有哪些作用?请你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讨论。 2.小组完成记录表

  3.小组个别幼儿交流

  三、出示PPT,归纳提升。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交流了自己的意见,那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出示PPT)

  美化环境的作用师:树可以把周围环境打扮的非常美丽,使人们心情舒畅、愉快,所以树可以美化环境。 2.净化空气的作用师:刚才小朋友们提到树可以净化空气,你们知道树是怎么净化空气的吗?

  这两幅图片里的小区上空有什么不同?(乙图冒着许多黑烟,甲图冒着淡灰色烟)如果让你在冒黑烟的小区里生活,你会有什么感觉?(呛得咳嗽、恶心,时间长了还会生病)树多的地方为什么烟是浅灰色的? 师小结:原来,人们发现了一个秘密,树多的地方,空气特别新鲜,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和烟尘,排出氧气和水,使空气变得新鲜干净。于是,人们就在小区的周围种了好多树。

  3.调节气候的作用师:树是怎么调节气候的? 这两幅图上正在玩耍的小朋友表现有什么不同?(表情不一样,一个小朋友满头大汗,树多的地方小朋友玩起来很凉快)师小结:原来夏天天气炎热,树木里的水分大量蒸发,带走一部分热量,它像空调一样可以使温度降低。

  4.减少噪音树木浓密的树叶对声音的吸收作用很强,当噪声的声波通过树木时,树叶就会吸收一部分声波,使噪声减弱。

  (三)复习巩固树的作用,加深印象

  四、拓展延伸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许许多多树木的作用,其实树的全身都是宝。 (树叶可以做衣服御寒,遮体,可以做菜,可以为其他植物做营养来源,一些树叶(银杏树)可以做药材;树根可以做雕刻品;树皮可以用来做地砖,中药)

科学教案范文10

  活动背景:

  小班孩子喜欢琅琅上口的儿歌,就连教师的指导语,如果用儿歌表现,孩子也会因喜欢而能听得进一些,如"走路弯着腰像个老公公,走路挺起胸像个小英雄",有韵律的语言,确实可以使孩子打起精神.

  在满足孩子喜欢有节奏的语言的同时,我们还应引导孩子欣赏儿歌中所蕴涵的`情趣.本活动试图通过对儿歌的欣赏和简单的改编,体会文学作品的情趣.

  但是孩子毕竟还小,如果他们没有改编的经验,那么就从一个东西、一种形状、一种颜色和一种动态开始吧。

  内容与要求:

  1、喜欢儿歌,并体会儿歌所表达的情趣。

  2、熟悉并喜欢改编儿歌的活动。

  3、儿歌情景图(树叶、秋千可以做成立体的,风做成贴绒的,富有动感的拟人化的摸样)。

  4、贴绒水果:苹果、生梨、香蕉等。

  过程与指导:

  感受情景——欣赏儿歌——感受改编

  一、感受儿歌的意境

  出示情景图,老师可以引导。

  1、(出示苹果)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吃的东西?

  2、苹果长在哪里?

  3、苹果树上长着苹果,还长着什么?

  4、这些苹果都躲在哪里?(树叶里)

  5、(出示风)风儿一吹,苹果好象在干什么?

  ——这里主要是创设儿歌情景。

  二、欣赏、了解儿歌

  1、老师和着活泼的音乐,朗诵儿歌。(可以变换形式朗诵1~2遍)

  2、欣赏后可引导:

  1)这首儿歌,你最喜欢哪句话?(幼儿说一句,老师念一句)

  2)老师念儿歌时,你喜欢的话,就和我一起念。

  三、熟悉并喜欢改编儿歌的活动(教师可引导)

  1、(出示梨)又来了小生梨,它的脸是什么样的?

  ——这时,活动只改编一句儿歌。

  2、(出示香蕉)又来了只水果,是谁?它的脸是怎么样的?

  ——这时,活动改编两句儿歌:小香蕉,脸弯弯。

  四、延伸

  你们还喜欢吃什么水果,就说什么样的儿歌。

  附儿歌:

  小苹果 脸圆圆

  小苹果,脸圆圆,

  害羞躲在树叶里,

  风而吹来露笑脸,

  一上一下荡秋千。

科学教案范文1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

  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科学教案范文12

  活动设计背景

  《认识宽窄》是中班上学期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我通过设计有趣的情景游戏,引导幼儿用目测、比较的方法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认识宽窄、比较宽窄、区分宽窄,从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主动探索,学会表达和交流。

  2. 引导幼儿认识宽窄,在比较中区分宽窄。

  3. 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宽窄的概念

  难点:调宽窄距离

  活动准备

  课件、故事、音乐、纸条、剪刀、图片。

  活动过程

  1. 律动

  2. 用已经学过的长短,大小来引题。

  1) 草地竞赛场上来了很多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有谁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2) 比较长短、大小。(如:比较兔子尾巴和小猫的尾巴、大象和老鼠 等)

  3) 出示比较宽窄的图片。

  (小熊和熊猫各拿着自己的.围巾,他们比较什么呢?)

  3. 幼儿操作:

  1)小朋友们互相交流比较两个纸围巾。

  2)幼儿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宽窄。

  3)认识宽窄。

  4. 物体比较:

  1) 看图比较宽窄

  2) 实物比较

  5. 用幼儿的小手和跟同伴合作来表示宽窄。

  1) 小朋友们用我们的身体来怎么形容宽窄呢?

  2) 小朋友们找一位朋友,用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来表示宽窄。

  3) 小朋友们互相手牵着手表示一下距离的宽窄。

  6. 音乐游戏:《走遍森林》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上森林旅行吧。(跟音乐边跳边走时听教师的口令调节一下宽窄距离。)

  7. 看图听故事《小熊的旅行记》,帮助小熊解决问题。

  1) 小朋友们,小熊遇到了什么困难了呢?(不知道用哪个桥过更安全一些。)

  2) 请小朋友们帮忙。为什么真么想?

  3) 小熊又遇到困难了,请小朋友们帮忙。(碰见后背上面没有房子的蜗牛了,怎么帮这两只蜗牛做房子呢?)

  8. 延伸活动:帮组蜗牛做房子。

  1) 两只不同的蜗牛,给它们做不同的两个房子。

  2) 图片里有宽房子和窄房子,说一说哪个房子是胖蜗牛的?哪个房子是瘦蜗牛的?为什么这么想?

  3) 用剪刀剪下来给两只蜗牛后背上贴上去。

  4) 展示作品。

科学教案范文13

  活动目标:

  1、知道磁铁的磁力现象,用磁铁来发现生活中的铁制品。

  2、探索磁铁两极相斥相吸的属性,尝试用绘画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3、能主动探索,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磁铁、无机磁铁、回形针、橡皮、积木、纸团、铁片、塑料盆等2、记录表若干活动过程:

  一、了解磁铁,发现磁铁的磁力。

  1、出示磁铁T:“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呢?”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介绍操作材料,让幼儿用磁铁试试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起来。

  T:“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出示)T:“老师把这些东西画在一张记录表上,请小朋友用筐里的小磁铁和它们玩一玩,看看哪些东西能被吸起来,请小组长进行记录,能吸起来就打个勾,不能被吸起来就打个叉,好吗?”

  3、幼儿操作,教师个别引导。

  4、教师总结。

  T:“能被吸起来的东西都是用什么做的啊?”T:“所以磁铁能把铁做的东西吸起来。”

  二、引导幼儿观察磁铁的两端,发现同级相斥、异极相吸现象。

  1、幼儿初次探索。

  T:“这个小磁铁是什么样子的?”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T:“小磁铁一头是红颜色,一头是蓝颜色。”T:“磁铁的两头还藏着一个小秘密,请你和边上的好朋友用磁铁碰一碰,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尝试,个别幼儿说一说)

  2、幼儿再次探索,并进行记录。

  T:“让我们的小磁铁再来碰一碰,这次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了。”T:“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两个颜色的正方形贴纸,红色的贴纸代表磁铁红色的一端,蓝色的贴纸代表蓝色的一端。如果你想用红色的一端去碰蓝色的一端,就把红色和蓝色的贴纸贴在表格的上面,下面一格记录你的发现结果,两个小朋友一组,好吗?”3、教师总结T:“相同颜色碰到会相斥,不同颜色碰到会相吸。”

  三、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找出无机磁铁的两端。

  1、教师示范操作T:“老师这里有一块磁铁,和刚才我们玩的有什么不一样?”T:“那我们怎么把它的两头找出来呢?”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T:“老师有一个好办法,一起来看看吧。”教师示范,用红色的一头去碰,T:“瞧,被吸住了,那这一头是什么颜色?”(弹开的话是什么颜色?)教师在无机磁铁上贴上相应颜色的贴纸T:“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黑色磁铁,请你也来碰一碰,弹开的`话是相同颜色,吸住了就是不同颜色,请你来试着找一找,好吗?”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评价幼儿的操作T:“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检查小朋友的小磁铁贴对了呢?”T:“用红色的去碰蓝色的,吸住了就是对的。”

  4、幼儿检查,纠正错误四、利用磁铁相吸相斥的原理进行游戏,结束活动。

  T:“小磁铁真好玩,瞧,它又变成了什么呢?”T:“小船上有什么?”T:“今天我们要到大海上去航行,小朋友来做船长,想想怎样让我们的小船航行起来呢?”T:“前进的话,应该怎么做?后退的话,应该怎么做?”T:“请小朋友自己来制作一艘小船,把小船上的双面胶撕掉,贴上磁铁,然后用另一块磁铁让小船航行起来吧。”

科学教案范文14

  【活动目标】

  1、在实验、观察中认识光的七种颜色,从而对光的现象产生兴趣。

  2、培养独立操作的能力。

  3、学习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种事物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

  【活动准备】

  1、一张大的彩虹图。

  2、三棱镜、平面镜、大碗(装上水);剪刀、七色盘、小棍、透明胶;吹泡泡的工具每人一套。

  3、相关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1、你看见过什么颜色?

  2、你知道光是什么颜色?

  3、猜猜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光的颜色?

  二、实验:七色光。

  实验1:美丽的光。

  1、用三棱镜的平面对着太阳,可看见光透过三棱镜后折射在白纸上的各种色彩,从而了解光的'颜色。

  2、大碗里装上水,将镜子斜放在碗里,让阳光透过水照在镜子上并反射到白墙上,能看到七色的彩虹。

  教师引导幼儿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光的颜色。

  实验2:吹泡泡。

  1、引导幼儿边玩边观察泡泡在太阳光下呈现出哪几种颜色?

  2、人造彩虹:艳阳下,捏住水管口,使水呈雾状喷向天空出现彩虹,观察其颜色。

  实验3:七色转盘。

  1、师:你们看,这个圆盘静止时有哪几种颜色?他们的颜色有什么区别?

  如果让这些圆盘转动起来,会出现什么颜色呢?看看不同图案的转盘转起来有没有不同的色彩。

  2、幼儿边玩转盘边思考:当七色转盘转动时我们的眼睛看见什么颜色?为什么?

  3、教师小结:光有七种颜色,当它们一起飞快转动时我们会看到白色的光。

  三、演示课件为幼儿介绍光在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1、红外线烤箱可以烤东西;红外线还可以治病。

  2、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七色

  3、在医院里,人们可以用激光进行光治疗。

  小结:光的作用真不少。希望小朋友们从都能热爱科学,爱探究,多动脑筋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长大后利用光为人类做更多更有益的事。

  【活动延伸】

  1、观察泡泡画出彩虹或泡泡。

  2、手工制作:七色转盘。

科学教案范文15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操作的实验和游戏来感受空气的存在,掌握其特性。

  2、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对科学小实验感兴趣。

  3、能够不怕困难和失败,有一定的耐挫能力。

  活动准备:

  塑料袋、水盆、干的小毛巾、抹布、两盆植物

  活动过程:

  一、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其特性。

  T: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是什么.好吗?

  T:谜面是这样的: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是什么呀?(空气)

  T:是吗?(是)它在哪里呀?我怎么看不见,你们去把它找来,看看好吗?老师为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只小袋子,你们找到了把它装在小袋子里,之后回来告诉大家:你在哪捉到了空气?你看得见空气吗?能摸到空气吗?闻一下空气是什么气味的?

  1、幼儿操作(找空气)

  2、组织幼儿讨论(上述问题)老师示范给幼儿看,拧紧袋口,用手慢慢向下押,押不动,为什么?(袋里有空气).

  3、小结空气的特性: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空气,它是~的气体.

  T:哦,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颜色没味道的气体,今天呀,老师根据空气这些特性要和小朋友们来玩一个变魔术的游戏,想看老师的魔术表演吗?老师:你们看好了.这有一只杯子,和一块毛巾,我现在将这块毛巾塞入杯子底里,请你们来告诉我这杯子里有什么?就毛巾吗?如果我把这只杯子倒扣到这缸水里,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毛巾会湿吗?老师操作,幼儿观察、发现操作结果:毛巾不会湿。同时,请幼儿说说其中的原因。(是空气把水顶住,不让它流进杯子的,所以毛巾没有湿)

  4、激发小朋友的操作兴趣,同时提出更高的操作要求。T: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玩?请你们也去试一试,请你们边操作边注意观察,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可以提醒你们一下,刚才老师是杯底与缸底放平的,直着放下去的。如果将杯口倾斜一些呢?你们会看到什么呢?

  (在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性这一部分活动中,我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导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幼儿进行捕捉空气的操作活动,同时要求他们对捕捉到的空气通过将空气拧住后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来探索、发现空气的特性;然后,应用小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与其特性,最后达到让幼儿掌握空气特性的目标。)

  二、认识空气的作用。

  T:空气既然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那要它有什么用呢?我想没有它也罢。(幼儿讨论空气的作用)

  1、幼儿体验没有空气是不行的:请幼儿捂住口鼻,说说有什么感觉?(很闷,不能呼吸了)

  2、做小实验: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杯子扣住看结果,发现被扣住的蜡烛火熄灭了,而没有扣住的还在继续燃烧。

  3、讨论:除了我们人需要空气,还有谁也需要空气?(动物、花、草、树木等)

  4、小结:除了我们人类离不开空气外,还有动物、植物它们都需要空气,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需要空气。出示两盆一样的种植,将其中的一盆用塑料袋包装住,一盆就这样继续生长。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观看小实验来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我们人类和动植物都需要空气,空气对我们和大自然的万物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人们对空气的利用:放风筝、制作的降落伞等。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幼儿能说出这些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对空气的简单的利用,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

  四、讨论保护空气的洁净。

  (不乱扔垃圾、不乱焚烧、在日常生活中,要想获得清新的空气,关键是要减少空气污染。对室内污浊的空气,必须靠开窗通风等手段来改善等)

  活动延伸:

  课后观察植物的变化。

  活动反思:

  首先,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发展情况,制定明确、实在的活动目标和要求,我把它定位在了我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幼儿通过跳一跳能获得相关的知识内容和操作技能。其次,对本次活动的课前准备工作,我做得比较充分,为幼儿探索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材料。再次,我对活动过程设计得比较好,主要是这样的一个活动流程:以谜语的导入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捕捉空气,感知空气的存在—通过小实验等,探索、发现空气的特性,—探讨空气的作用和人们对空气的利用— 懂得空气的重要,知道要保护空气的洁净,这样一个有浅到难、层层深入、活动层次非常清楚的学习活动。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幼儿始终保持着积极、兴奋的参与情绪,活动气氛活跃。他们能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有自己的操作方法。他们乐意探索,发言积极。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知道了空气无时无刻都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掌握了空气的特性;知道了空气的作用与重要;对探索科学活动感兴趣,学会了简单的操作实验方法,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经典]科学教案08-28

(精选)科学教案08-31

科学教案(精选)09-24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精选]科学教案08-16

(经典)科学教案08-0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