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案优选(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桂花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桂花雨》教案1
教学目标
1、抓住“浸”、“摇”等关键字词,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2、联系上下文和阅读链接,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浸”、“摇”等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2、体会借助具体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2、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童年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老师相信你们的童年一定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生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
2、通过上节课的预习,我们知道琦君家乡的桂花也给她带来了许多欢乐,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家乡,一起去感受那桂花雨带给她的欢乐!(板书课题)
(二)精读悟法,学习表达
1、感受“桂花香”。
《桂花雨》的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特别感人:“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这普普通通的桂花,为什么这般让作者魂牵梦萦呢?细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批注写下来。
(1)独爱桂花。
引导学生抓住桂树与梅树的对比体会作者内心对桂花的亲切和喜爱之情。
(2)沉浸桂花香。迅速浏览课文,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桂花的香气?划出相关语句。
①对比理解。
“桂花盛开的时候,……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为什么用“浸”不用“飘”?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中也曾用到过这个字,还记得那句话吗?(出示“……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这里的“浸”字好在哪里?
“浸在桂花香里”“浸在浓雾里”中的两个“浸”字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师小结:“浸在浓雾里”就是浸泡、渗入,说明雾大。文中的“浸”指的是桂花的香气是无处不在的,这种香气浸入了村庄的每户人家,也浸入了每个人的心里。
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交流。师小结:一个“浸”字用得巧妙,它不仅巧妙地写出了桂花的香,而且这种香气早已不受季节的控制,它一直存在村庄之中,存在人们的生活里,存在人们的心里,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尽享“摇花乐”。
(1)桂花的可爱和持久的香气弥漫,让作者对它魂牵梦萦。其实,让作者最难以忘怀的还是--摇桂花。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摇花乐”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谈谈自己的理解体会。
(2)想象画面。
摇啊摇,纷纷扬扬的桂花落下来,落在了你的--落在了你的--还落在了你的--你会有什么感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师读,生想象画面。
(3)交流想象,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小结:摇花对于母亲来说是件不得不做的事,而对于作者而言,却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个好玩的游戏,是故乡童年生活的一种甜美记忆。作者借用桂花表达了自己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回味以及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这就是我们前两节课学到的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借物抒情。
3、体会“桂花情”。
①这桂花雨,让我们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之中,更让我们沉浸在浓浓的乡情和无尽的欢乐中。来到杭州,小山上的桂花香飘十里,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是为什么呢?
联系“阅读链接”,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对母亲的话的理解。
②桂花的香,摇花的乐,对童年的怀念……这一切都源于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三)整合阅读《生灵有情》P49《春酒》
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了儿时在故乡的哪些生活片段?为每个片段拟个小标题,说说春酒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
2、文中哪几处写出了“我”对春酒的喜爱之情?划出相关句子。
3、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感受桂花香浸
尽享摇花乐摇
体会桂花情
一缕浓香飘十里
一抹乡愁刻心间
《桂花雨》教案2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桂花雨》教学与反思。
徒弟上《桂花雨》一课,试讲三次,加上她自己班共上了四次。其中的一个环节,让我不得其解。“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是作者家乡的桂花。
作者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读到这里,老师问:“杭州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吗?”第一次试讲的时候,孩子们非常肯定地回答:“杭州的桂花要香。因为书上说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说明它真的是香飘十里。而家乡的桂花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说明他没有达到香飘十里。可见杭州的桂花要香。”
老师抓住时机,“母亲为什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一切都非常顺畅,孩子明白了我们是用鼻子来闻的,而母亲是用情感用心来品味桂花的香味,怪不得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个环节非常成功,因此讨论时也不做修改。第二次试讲的时候,却出现了意外。当老师问,杭州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吗?有一个孩子大声说“是的”,老师让他说说想法,他说:“在母亲的心里,家乡的桂花就是要香,他们已经有了感情了。”
老师接着孩子的话说:“是呀,母亲是用感情来品味的,那杭州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吗?”孩子依然肯定地说“是的”。
课后,我们讨论,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想法,课上到这里似乎还没到这个程度。我们还是认为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可以的,为孩子的理解呈现一个坡度,因为直接能理解的孩子毕竟不多。就是老师在抛出这个问题时又补充了一句:“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事实上真如母亲说的那样吗?从课文中去找一找理由。”孩子的回答竟然还是那么的肯定。
既然这样,我们的设计一定有问题,否则怎么会两个班都是如出一辙呢?本想重新考虑这个环节,但徒弟对自己班似乎很有信心,认为她的班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结果她班的孩子也是如此。
我们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时,也在思考,文本中清晰地反映出杭州那一处小山上的桂花要香,为什么孩子的回答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很明显,孩子在揣靡老师,他想的是老师需要什么样的答案?他该如何来迎合老师?
这不由得让我感叹,孩子,你想得太多了!
《桂花雨》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生字。阅读过程中理解自己的新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桂花香、桂花带给我们的快乐以及字里行间浓浓的乡情,进而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课前谈话】
初次见面,聊点什么呢?相互了解一下,如何?你们先问吧,你们问五个问题。接下去我问了,能说说你记忆中的美好的、难忘的回忆吗?先与同桌说,再推荐三位同学来说,开始吧。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出课题,简介作家
1、同学们,我们都说了童年的故事,美好,快乐,又幸福。一个人长大以后,回忆自己的童年,更是回味无穷。许多作家也用自己的笔端回味了那段美好的时光,台湾著名的女作家琦君就是其中一位。
电击鼠标:
简介作者:琦君,1917年生于浙江永嘉县,十二岁时随父母迁居杭州,读中学。1949年去台湾,后来定居美国。
2、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所经历的奇妙的──板书《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让我们用心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属于自己的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交流生字和难读的句子:
评价:
同学们读得真投入,刚才你遇到难读的句子吗?请你读一读。(读2~3句,每句2~3人)
要是能把这个地方读得更准确就好了,再读一次。
你把字读得准确,句子读的流利,真棒!
老师也觉得这句话挺难读的,你都能读得这么好,真会读书啊!
三、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
1、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读课文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问题随之产生,有一些是可以自己解决的,也有一些是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请同学们仔细地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疑惑的一个问题,用横线划出来,打上问号。
2、来说说自己的问题,大家共同确定哪个问题最能统领全文,最有价值。(请3位)
3、提出问题:
为什么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引领学习全文(出示)
评价: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那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⑴先请你自己读读这句话,找到这里是什么地方?
来读一读描写杭州桂花香的句子。
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杭州的桂花很香,从全是和才是香飘十里感受到)
⑵这里的桂花真香啊!可是母亲说──(引出学生读),那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又是怎么样的呢?请你再读一读课文。
⑶讨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很香: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你从哪里感受到桂花的香?──真香,想读的同学再一起来读一读,读出花的香!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你从哪里感受到桂花的香?──没错,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飘逸,人们都浸在桂花香里。谁也喜欢读这句话?──你来──你来──想读的同学一起来读。但这香真的能比过杭州的桂花香吗?──没错,花开季节,杭州的桂花更多,香气更浓烈,然而母亲说──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⑷感受香以外的乡情: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你从哪里感受到桂花的香?──是啊,这里有写到了一个──(浸加圈)这个浸一般用在什么地方?而课文中说──,这里的浸又是什么意思呢?──她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你又作何理解呢?──是啊,整年都可以感受到桂花香,难怪她说──
那整个村子又作何理解呢?找到依据──说得真好,家家户户都可以分享,呷几口桂花茶,这香沁人心脾,尝一口桂花糕,这香唇齿流芳。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仅仅是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更沉浸在了乡里乡亲间浓浓的──(乡情)里。谁想读读这句话──你来──想读的同学一起读。
⑸现在,同学们领悟到母亲为什么这么说了吗?
(出示母亲的话。)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其实包含着月是故乡明的道理。母亲每年都闻着院子里的桂花香,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丰收的喜悦,馈赠的快乐桂花,已充盈了她生活的全部的空间。还有什么桂花可以和它相比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母亲其实是对家乡的一种什么情怀──思乡。所以当我把一袋桂花给她时,母亲深情地说──(指导朗读母亲的话)
4、感受家乡桂花带给我的快乐:
而对于童年时的我来说,除了闻花香,吃桂花糕,印象更深的是什么?──对,是快乐。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
第五自然段:
(重点体会快乐)是件大事,总是缠着母亲──是啊,我是多么急切地盼望着摇花,感受这快乐啊!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是啊!这就是摇花的乐趣,桂花雨的奇妙。可是老师觉得你还不够乐,能更乐一些吗?──你来乐一乐──你来──想读的`同学一起读。能把抱着桂花树,使劲摇的样子读出来吗?──多么有意思啊,!老师也想享受一下摇花的快乐,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听着听着,你笑了,能告诉大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好美,好生动的画面啊!所以我喊着──你来喊一喊──你来喊一喊──你来──你来──想喊的同学一起来──同学们,就让我们想象着这样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这段话──是啊,这桂花雨,让我们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更让我们沉浸在浓浓的乡情和无尽的──(板书:快乐)中,难怪母亲这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引读第八小节)
点击鼠标:
哦,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其实也都是源自我对故乡的──思念(给思乡加线)。
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许多年过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离别了母亲,远离了家乡,如今,她已经89岁高龄,可是她依然喜欢用自己的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土。──感谢琦君,感谢桂花,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了童年的美妙,故土的美丽,人生的美好。让我们挑选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或是琦君她说的这些话再读一读,记一记,把它们留在你记忆的深处吧!
【教学板书】
桂花雨
花香
乡情 浸 思乡
快乐
《桂花雨》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媒体资源
教学方法:利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3.指名逐段读课文,正音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5.“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起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原文是: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三、研读语句,体悟感情
1.再读课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部分是哪些句子,为什么?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2)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事实上,是不是像母亲说的这样呢?我们不妨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那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怎么样呢?“桂花盛开的时候,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显然,从香气上看,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小山上因为树多,更显得浓郁。
那母亲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别桂花,而是在用情感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就不一样了。
(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我们不能忽视这个“又”字。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家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寻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四、交流感受小结课文
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家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很感人。
五、作业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六、板书设计
桂花雨
摇桂花----桂花雨----桂花食品
《桂花雨》教案5
课型:自主阅读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读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本课所讲的内容
2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培养同学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想象课文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 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说说你对桂花的印象。
2 板书课题《桂花雨》,俺们学习这篇课文将对桂花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默读阅读提示,考虑:阅读提示对俺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 指人回答,明确:出示课件
4 分同桌轮读,评议
5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记述了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 你喜欢哪几句话?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合作学习。
2 汇报交流:如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
3 出示课件:师范读。同学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下,俺可乐坏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俺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 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怀念童年生活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
五作业
1 写一写童年的趣事。
2 画一幅表示童年生活的画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抱树 使劲摇 怀念家乡
满头满身 好香 怀念童年生活
《桂花雨》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抓住语言训练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验摇花乐。
(2)揣摩文本语言,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思念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桂花“香”
(2)想象课文情景,体验摇花“乐”。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的话,感悟思乡“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桂花雨是琦君88岁时写的,她这么老了,为什么还要写呢?
2、你在完成学案时遇到了哪些问题想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呢?
二、交流展示、汇报成果
1.组内交流对于学案三个问题的探究结果。
(1)桂花真香呀,你闻到了它的香味了吗?从文中的哪些语句“闻”到的呢?
(2)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更让作者难忘,请大家自由读读第2-4自然段,谈一谈你的阅读感受。
(3)你知道母亲为什么要说“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吗?
①组长带领全组同学逐一落实学案的完成情况,对组内同学在完成学案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尽量使问题在组内解决。
②由组长按“全员参与”原则和个人自学情况确定本组展示代表。
2.集体交流。(学生板书、展示、交流发言、质疑、互动)。
(1)出示展示的要求:
①交流展示的同学要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板书书写要规范,尽可能精炼表达。
②其他同学可以主动质疑和补充。
(2)发言内容参考:
①通过小组学习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抓住重点句子,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明白?
②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讨论的?(组长是怎么组织大家交流的)
三、精讲点拨
1.筛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重点问题。
2、重、难点突破的方案
(1)感受桂花“香”
①自由朗读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②认真地读一读这四句话,你觉得哪个句子最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香?请说出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以下的教学)
③当你读这句话时,你首先会把目光锁定在哪个词上?为什么?
(2)体验摇花“乐”
①课件出示:摇桂花的场景
②师:让我们一起和小琦君来摇桂花吧,享受那一份摇花乐吧,闭上你的眼睛,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③师生合作说话:我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摇啊摇,我仿佛到……
④补充句子练习:我闻到了:啊,好香的雨呀,它香了——它香了——香了——它香进——
⑤抓住“喊”字,指导朗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采访:假如你是小琦君,你看你脸上汗腾腾的,你累吗?你怎么还那么开心吗?
⑥体会想摇桂花的急切
师生、生生分别扮演“我”和母亲,注意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情感。
(3)感悟思乡“情”
①许多年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你知道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吗?
②仿照这句话,再说一句。母亲还会说:“ ”(温馨提示:外地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外地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③从母亲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互动探究
(1)桂花雨是琦君88岁时写的,她这么老了,为什么还要写童年的事情呢?
提供材料支撑:一生漂泊的琦君,这辈子最喜欢写的就是故乡的人和事。她在另一部作品《烟愁》中写道:(课件出示):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故土,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的确,正是因为对根的追寻,这份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眷恋,84岁那年,她又回到了故乡。看到故乡的一草一木,不禁泪水涟涟。其实琦君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故乡,因为故乡就在——她的心里。
五、迁移应用
(1)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
(2)结合热爱童年、热爱家乡的主题,谈谈对课文的体会。
六、总结
月是故乡明,花是故土香,人是故乡亲,水是故乡甜。感谢琦君,用妙曼的文笔,让我们感受到童年的美妙,故乡的美丽,生活的美好。
附:板书设计:
11.桂花雨
乐
桂花 香
思
《桂花雨》教案7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
2、了解桂花;
3、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熟悉桂花吗?(师生介绍桂花)
2、介绍作者——琦君。想起我们一般大小时所经历的——桂花雨。
二、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仔细、认真、大声地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渡:哪一句话写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满陇桂读《品桂》
可母亲却说: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为什么呢?再读课文。
三、走进村子,浸润花香。
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读:“浸”。
为什么用“浸”?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地远;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很久……
2、品读:“全年”
除了这个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一个月”“半年”“整一年”“每一天”“每一个季节”……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年
师引读:每一天,……
每个月,……
每个季节,……
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时间久远)
3、品读“整个村子”
什么浸在桂花香气里?
生:村长、村里人、作者的母亲、……
师:除了人呢?
生:鸟儿、动物、花草、每一样物品……
读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透过花香,体悟思乡。
1、抽读5自然段。(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2、你有什么感受。
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别的感受。
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
(生读;师评:不着急,你可以读得更好!)
(生读:师评:一脸的灿烂,真的乐了。)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
“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
(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
6、在我们家乡难道香的仅仅是桂花吗?
(“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飘在身上的人香了。”)
引读第8自然段。
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除了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还会想起什么呢?
结束语: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桂花雨》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箩、杭”;熟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学习这种感情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中句子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教学方法:
结合课件解读课文,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梅花魂》中,我们透过傲雪而立的梅花看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爱与眷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另一种花又寄托着怎样的情感。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我们来学习第7课——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理顺文意
让学生带问阅读,“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桂花雨’有什么寓意?”
请学生回答第一个问和第二个问。
桂花雨:文中是指摇桂花时落花纷纷,若雨一般。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家乡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三、词句解析,细品思乡情
1、“我”一开始就明说“我喜欢的是桂花”,为什么喜欢?——“桂花香气迷人”。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现桂花香的句子: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③“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第1、2句:两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第1句和第3句都说了“香飘十里”,但是,事实上,这个程度一样吗?
不一样。
2、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事实上,是不是像母亲说的这样呢?我们不妨再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那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怎么样呢?“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显然,从香气上看,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小山上因为树多,更显得浓郁。
那,为什么母亲要这样说呢?“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我们不能无视这个“又”字。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也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四、总结
现在,同学们知道“桂花雨”的寓意了吗?
寓意:童年时期摇落的桂花雨,像是一笔笔珍贵的宝藏,让“我”久久难忘。那是童年回忆的重要载体,也承载着“我”和母亲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生活的怀念。也正是因为难以回到那时,所以“桂花雨”才更加深刻地留在“我”的心中。
学完这一篇文章,有没有什么感触?同学们有什么难忘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回忆自己童年经历的一些小故事,谈谈为什么难忘。)
《桂花雨》教案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母亲的言语及两地桂花的对比,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文中母亲的形象以及拓展的阅读材料,初步了解琦君的相关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的形象,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思念。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搜集琦君资料及有关母亲的散文
3轻音乐《夜的钢琴曲》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在不同语境中让学生体会“花”的不同含义。
二看树
从预习中,你了解到这是一株怎样的桂花树?(树笨、花形小)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预习为切入点,整体感知桂花树的树形笨、花形小的特点,欲扬先抑,同时侧面告知学生预习的重要性,凡事预则立,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三闻香
1桂花树并不好看,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呢?(香)默读课文,你从哪里闻到了桂花的香味?
2学生默读、批注
3全班分享交流
课件出示: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引导学生揣摩“浸”字,感受桂花香。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感悟桂花香味的浓郁,为摇花产生的快乐做铺垫,更让学生建构对家乡桂花的亲切感。
四摇花
课件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文本,想象自己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琦君?
2转变角色,将自己化身成琦君,会怎么喊这句话:
我( )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设计意图】转变角色,游戏扮演,将自己想象成琦君,体会摇花的`快乐,感悟家乡桂花的别样美,情境中将朗读与揣摩提示语融为一体,增强语感,丰富了学生的言语图式。
五悟情
1家乡的桂花雨美吗?可是,有一个地方,每年的金秋时节也会有桂花雨,但是这里的桂花雨是不需要摇的,每当秋风习习之时,满树的桂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美得过分!这个地方就是杭州!
课件出示: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从字面上看,你觉得哪里的桂花更美?
2播放杭州满觉陇的桂花图片,在《夜的钢琴曲》的配乐中介绍满觉陇的桂花。
3可是母亲却说:
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为什么这么说?试着写一写母亲说这句话的原因:
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因为。”
4学生练笔,全班交流分享。
是啊!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浓。难怪琦君会说:
课件出示:“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设计意图】异彩纷呈的杭州桂花图,冲击学生建构的对家乡桂花的亲切感,以形成强烈的情感错位,进而突显再美的桂花,再绚丽的风景,都无法动摇家乡桂花在母亲及作者心中的位置。在练笔中深化家乡的桂花所融入的浓浓乡思,以写促悟,内化意蕴。
六追忆
1学习到这里,你感觉琦君度过了一个怎样的童年?
2简介琦君身世。
【设计意图】从文本中感受到琦君开心快乐的童年,与不幸的身世形成鲜明对比,产生认知失衡,激发阅读期待。
3当你知道琦君从小就失去亲生父母,你会觉得琦君……?(生:难过、痛苦、悲哀……)但是从课文中我们却看不到她的难过痛苦,这要归功于一个人,就是她的养母,那么,我们一定要认识一下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出示:“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从这里,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4拓展阅读资料《粽子里的乡愁》和《春酒》中关于母亲的片断,让学生体会感悟母亲的形象。
师:正是这样一位有着佛心般的母亲,对琦君千般呵护百般疼爱,让琦君从小就被浓浓的爱包围着,使得琦君长大后无论身处何地,都会思念家乡的一点一滴、一花一木,想起深爱着她的母亲,正如这中秋节前后盛开的桂花一样,一起读:
课件出示: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琦君的散文《桂花雨》,这篇散文就收录在她的一本散文集里,名字也叫《桂花雨》,大家若想深入地了解琦君,感悟琦君,以后可以读一读琦君的著作,下课!
【设计意图】阅读琦君的不同文章中有关母亲的片断,不断丰富母亲的形象,找寻作者思念家乡的根源。在不断的品评中让学生亲近琦君、亲近文学、亲近经典,为孩子们今后的自主阅读拓宽空间。
板书设计:
桂花雨
琦君
看树笨、小
情闻花香
摇花乐
《桂花雨》教案10
教学目标:
1、读课文,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涵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3、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再现“摇桂花”的情景,感受“摇花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教学难点:
理解母亲所说的那句话的真切含义。
教学模式(或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虽然现在漫步校园,我们已经闻不到那阵阵诱人的桂花香。但是今天我们将继续跟随作家琦君的脚步,一起回到她的童年,与他共同迎接这一场姗姗来迟的(桂花雨)——齐读课题。
二、精读感悟
师:作者喜欢桂花不仅因为桂花很香,更难忘的是摇桂花时的情景——板书:摇桂花。
那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摇桂花呢?
师:光想还不行。摇桂花还有讲究呢!
①以香为突破口,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先听老师读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找一找这段话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师:谁能通过朗读把这迷人的桂花香传递给大家。
师:沁人心脾的花香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来,让我们再次沉浸在桂花香中———生齐。
引读:这么好的桂花,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多可惜啊,所以桂花成熟时就应当……
②紧扣摇花乐,学习第三节。
师:同学们,那浓郁的桂花香让作者非常喜欢,而童年时代摇桂花的情景更是让她难以忘怀。
师:下面请一个同学轻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其余同学找出一个最能概括作者摇花时感受的字。
师:一个“乐”还不足以体现作者全部的快乐,要细细读文章才能领会这种快乐。
下面请同学自学第三自然段,我给大家一些提示。
1、品读摇花乐
⑴“这下我可乐了……使劲地摇”
师:那你觉得自己最想读好这句话中的哪些词?为什么?
学生读词
师:听出快乐了吗?何不加上些动作表情去读一读?自己先练练吧。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成果。
⑵“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好香的雨呀!”
师:同学们这句话写得美吗?如果要把这种美感读出来,你认为要读好哪些词
“纷纷”“满头满身”从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作者也被这样的美景陶醉了,他情不自禁地赞美到——(引读)
师:这里作者把()比作雨,而且是()的雨。这是为什么?
师:说得太好了,别说作者,甚至连我们大家也会这样喊。
师:这么美的'景色不看太可惜了,还是去看看吧
师:看完后,你最想说什么?
来,就让我们把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吧。
2、学习请求摇桂花这部分
师:摇桂花真是趣味无穷,可我获得这次机会还真不容易,必须得到母亲的同意。
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请第一小组的同学读一读这句话。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谁能读出作者这种急切的心情呢?
评议:
师:那母亲是怎样说的呢?
师:现在我请一位同学做母亲,一位同学做孩子,我读旁白来共同完成这个对话
3、再次感受摇花乐
就这样一天,两天……五天……十天……终于,母亲同意我摇桂花啦,我的高兴劲就甭提了,来,再把这份快乐融入摇桂花中,读——“这下我可乐了……”
师:此情此景父亲也被感染了,于是他诗兴大发,口占一绝——(引读)
a学到这里你对于父亲的这首诗,你还有哪些地方不太懂?
b理解了以后,请你再去读读诗,看看哪些字词让你体会到了父亲的快乐?
师:是啊!连做梦都因桂花而香甜,难怪父亲会这么快乐。
③引读第四自然段
桂花摇落以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接着往下学,等到桂花摇落以后,——(引读)所以作者有了这样的感受——(引读)
师:从这句话当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体会情感
①学习第五自然段,体会情感
师:说得太好了。桂花给人们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后来作者移居他乡,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每次从外地回来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女声引读)
师:学到现在,你认为母亲留恋的仅仅是桂花和桂花香吗?
师:那他留恋的是什么?(板书:思乡情)
所以以后每次我从外地回来,不管带什么,母亲总会这样说———
(多媒体演示)1外地的水再甜,()。
2、外地的橘子再红,()。
3、外地的人再亲,()。
4、外地的环境再舒适,()。
师:同学们都说道母亲的心坎里去了。让我们再来读读母亲的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②学习第六自然段,升华情感
师: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香。母亲难忘,我更难忘所以每到这时,我总会———(引)
③、回归课题
师:同学们,桂花雨是美的,是香的,小时侯,它带给我的是无穷的快乐,而如今我远离故乡,它带给我的是对故乡的思念——再读课题。
四、拓展延伸
①背诵古诗
师:其实古今中外还有很多关于思乡的诗作。你能回忆得起来吗?
②课后作业
学习文中的表达,写写自己童年的往事。
打开记忆的宝库,搜寻思乡的古诗。
《桂花雨》教案11
一、听音乐,交流有关桂花的诗词
课前活动,我利用多媒体画面以桂花飘落为背景,展示课题,单击课题就有轻快活泼的音乐响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里,相互对着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诗,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二、再现桂花,创设情景
上课伊始,伴着音乐,与孩子谈话,引入课题,单击黄色按钮就出示桂花图片,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我让学生找出作者不是一般喜欢桂花的句子,接着追问作者为什么会最喜欢桂花呢,为后面的学习创造了问题情境。
三、复习旧知,突出“读”字
欣赏完桂花,了解作者喜欢桂花的一些原因后,紧接着复习有关桂花香的句子,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强大功能,按黄色按钮,来到小房子画面,我将句子隐藏在蓝色的云朵里,学生答出哪个句子,老师就拎出那个句子,让学生用多种不同的读书形式进行反复品味朗读,提高了孩子的读书能力,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品悟语言,培养能力
在感悟课文重点段时,我根据课文及教学设计要求,课件设计中,没有面面俱到,重点抓住了课文的几个语句,一个字,一小段动画,让学生体味摇花乐,感悟思乡情。因为孩子只有“看”了充满童真童趣的摇桂花情景,才能“想”到童年是多么快乐;看到纷纷飘落的`桂花雨后,才会“闻”到花香是多么美妙;只有了解“缠”的与众不同,才能感受作者儿时对摇桂花的渴望。由于作者淋漓尽致的表达技巧,我充分利用课件,既让孩子们欣赏到了摇桂花的情景,还培养了学生理解、想象、表达能力。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找出让自己体会到摇花乐的句子,反复读,写感受,而后交流。在课件上,按黄色按钮就向下(按黑色按钮可回到上一页),到用扇形作背景的画面,我将有关句子隐在绿色小方块里,根据孩子的交流情况,即时出示重点句子。当学生引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说到“缠”时,利用鼠标单击句子,让“缠”跳出来,让学生想象“缠”景,表演“缠”劲,读出“缠”味。当引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时,利用多媒体,引读父亲诗句,结合理解诗句意思。当引出“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时,我就让孩子欣赏配有声音的摇桂花的情景,想象落花如雨的感觉,体验摇花的感受,想象作者在树下喊时的情景,单击黄色按钮处,出示“我就大声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让孩子加个提示语也来喊一喊。在多媒体课件的强大交互功能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接着,利用问题“还有谁也在这场桂花雨中感受到了快乐了呢?”引导学生说出母亲后,根据学生的交流,按黄色按钮,出示原作的句子(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做台风,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让学生自己品味,从而让课文内容得到拓展,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的快乐。说出村子人,就按黄色按钮,引出“竞收桂子庆丰年”让学生品读。
然后,感悟思乡情时,就按黄色按钮,引读出母亲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学生交流母亲的想法后,在创设情境中,对这句话重复引读,以达到理解,激发孩子内心最真挚的情感,按黄色按钮,引读并出示第六自然段文本。利用了课件,让孩子更容易接近文本,更容易让孩子与文本摩擦出情感的火花。
最后,单击第六自然段的文本,充满浓浓思乡情的古筝乐曲响起,教师朗诵琦君里《烟愁》里的一段后记,让学生在教师的配乐朗诵中,情感得到升华延续,激发孩子愿读,想读更多更好作品的愿望,按黄色按钮,出现自主选择的作业,再按黄色按钮,就出现“再见”但音乐延续到结束。
实践证明,使用这个课件进行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培养学生欣赏桂花,想象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和学习习惯等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桂花雨》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推敲,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爱桂花、忆童年、思亲人、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晰课文主要内容。
通过对课文的初步阅读,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那作者是如何写出这种爱桂花情感的呢?文章又仅仅是表达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共读第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如何通过文字表达爱桂花的情感
1、自读第一自然段。这节写了什么?可以直接用文中的一句话表达
出示:“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最喜欢桂花的什么?
“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怎样才叫迷人?陶醉、在时不想离开,离开了又总是思念(点击,连起来读前后两句话)
2、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十分清楚,一句话就行了,但为什么在中间插上那么一大段文字?是在用比较的方法写出自己的情感,与梅花比姿态;与繁花比花朵,虽然不及,但花中仍最喜欢桂花。让我们读读(点击,读第一句)
三、 精读第二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桂花香 。
1、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迷人的香气,自读第二小节。
出示:第二小节哪个地方最能表现桂花的浓郁香味?
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交流: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了桂花的浓郁香味?
“浸”往往组成浸透、浸泡,十几户人家都浸泡在花香之中,更突出香味之浓。
“至少”就十几户吗?作者老家旧宅子四周的空地上种着许多株桂花,院中也是桂花树,花开时绿叶丛中缀满了桂花,花香随风飘逸,弥散四方。
特别是桂花开得最茂盛时,再读这句 ……
“没有不”语气那么肯定,草垛旁,小路边,屋后的菜田,屋中的庭院全都被花香笼罩。现在我们明白为什么作者要说“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正因为如此,所以……再读:“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2、中秋节后,桂花成熟了,该收获了。自读第二自然段后两句。懂了吗?
改诗句:“花开当折终须折,莫等花落空折枝”
“花开当摇终须摇,莫等花落空摇枝” 当指什么时候?引读:对!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下来的桂花……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
是啊,作者通过自己的体验,告诉我们摇桂花时机要把握好,方法要得当。
四、 精读第三、四自然段,感受童年的摇花乐。
1、自读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又写出了什么?默读,不回答
2、将第三自然段分三层,如果让你配三幅画,考虑一下:
画什么?一句话说一幅图,粗略构思
怎样画?要尽力体现文字所表达的内容?
……
图一:缠,缠着母亲是怎样的?谁读出来?(屋前房后,拽着衣角晃荡,眼睛里露出渴望的神情……读出了渴望,读出了迫不及待,读出了几分撒娇……)
图二:如书中插图,插图能表现当时作者摇树的情景吗?
图配文,看书中插图,听同学读文字
哪一个字将那种激动、兴奋之情迸发出来?喊
练读:谁来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读出了快乐,读出了开心,读出了兴奋,真是神奇,好香啊!……)
评读:如果是你在摇,你有什么感觉?
想象指导(情景再现):使劲地摇啊,落在头上……落在眼睫毛上…(闭上眼睛)…落在脖子上……落在手上……落在衣服上……啊,满头满身都是,我们一起喊:“……”开心,脸红了,淌汗了,那世界中,全是桂花、桂花 ,简直就是桂花雨、桂花雾、桂花雪。 多么美妙, 怎样读?
画中那个大人画得你满意吗?孩子爱玩,爱热闹,这样激动、兴奋、喊叫、家里人也都为她高兴,何况她在帮家里做事呀!
出示句子读:难怪作者老是缠着母亲问,读……,难怪作者写到:读……对我是件大事。
图三:突出父亲和母亲 桂花收下来了,全家庆贺桂子丰收
父亲诗兴大发,谁来读父亲的诗,哪个字体现了桂花给孩子带来的兴奋,哪个字体现了桂花给大人带来的兴奋?(乐,庆)
小结:第三节写了孩子的缠问,摇桂花的乐趣和家人庆丰收。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现在看来仅仅是对我吗?改读:摇桂花对全家人是件大事。
3、桂花收下来,自读第四自然段,全家动员做的事中,你认为孩子有没有参与?(拣、吃)孩子开心吗?与全家同乐!
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现在你能体会为什么说全年?
全年?开花时,满树生香,随风飘逸,弥散四方;不开花时,做成桂花卤(坛盖一打开)、泡茶(开水一冲泡)、过年做糕点(蒸笼上一蒸),那真是浸在花香中。多么清馨,多么和美的乡村生活,桂花给全村人带来了喜悦。改读:摇桂花对全村人是件大事。
小结:到这里都是写作者回忆小时侯的事,现在再来体会“最喜欢桂花”的意思,仅仅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吗?(香气、快乐、美好的情感)
五、感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1、 出示读第5、6自然段, 读到这里,看出母亲和她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母亲变了吗?孩子大了;住家变了吗?家乡旧宅院子;心情变了吗?)
出示: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子里的金桂。”
(看着这外地的桂花,母亲想到了浸满花香的小村庄,那屋前屋后都是桂花的旧宅子,想到了年幼的孩子缠着自己问……想到了摇桂花时孩子尽情地喊……仿佛看到了庆贺桂花丰收时丈夫在吟诗……脑海里出现了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的情景,想啊想,于是母亲伤感而深情地说:……)
2、母亲老了,家乡远了,过去的欢乐不再有了,老人有些伤感,而我呢?
(童年是这样遥远,不会再有了,我更加怀念童年的.摇花乐,缤纷的桂花雨。作者后来去了中国台湾,一去就是几十年,再没能回到故乡,写下这段回忆,那是因为故乡是多么令人魂牵梦萦呀!读
所以,当我……母亲深情地说:“……”读!我就会想起……
多少年过去,琦君早已告别母亲,远离故土,度过了她的青年、中年时代,现在她老了,但更加体会到了母亲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子里的金桂。 ”于是她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
出示:“水果蔬菜是家乡的好,鸡鱼鸭肉是家乡的鲜,风景是家乡的美,月是故乡的名明”是呀,“人是故乡的……,花是故乡的……”
无论是在中国台湾,还是在美国,始终在说:
出示:“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呀!”
原来作者把思乡的情感寄托在……桂花上了。难怪她要说:“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五、 拓展,了解作者琦君的作品及风格。
出示 琦君(1918-20xx),中国台湾女作家,作品:《烟愁》、《桂花雨》、《水是故乡甜》、《母心似天空》、《灯景旧情怀》、《琦君说童年》……香香的桂花雨,浓浓的思乡情,恍如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童年。琦君在自己写的大量散文中,尽情抒发了真挚热烈的感情,这里有对故乡山水和童年生活诗一样的回忆,有对父母师长挚友深沉的怀念,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
板书设计:桂花雨
香 乐 情
《桂花雨》教案13
2、桂花雨教案(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在丰富的言语实践中,激情打开学生与文本的绿色对话空间,浓情营造师生之间充满灵性的对话磁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2个生字,理解“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浸、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预设流程】
一、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1.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把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读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3.读完了,你想跟老师说点什么?
4.初读课文,交流读书体会。
5.那你们见过桂花树吗?(幻灯)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用来形容这些桂花树呢?
6.是呀,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也只是很小很小,得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见到金黄而又细小,朴素而又淡雅的小花,可作者喜欢的就是桂花,这是什么原因呢?
7.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能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吗?
8.感悟: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朗读指导:是呀,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轻轻地呷上一口,这香真是沁人心脾,叫人难忘啊。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一读;过年时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谁来感受这样的香?读——)
(4)谁来读二、三两句,老师建议你,如果你能把两个浸字读好了,就能够把我们也带入一个美妙的境界。(指名读)读着读着,这个浸字变了——
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给深深地陶醉了。
让我们一起陶醉一下(齐读)。
9.老师有幸在课余读了《桂花雨》的原文,在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深深的吸引我: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读到这里,你明白是什么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
是呀!正是“桂子花开香十里”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呀!(板书:桂子花开香十里)
二、享受“摇花乐”和“花雨美”
但是,在作者的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的香味吗?
你认为更重要的是什么?出示: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摇花乐和桂花雨?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你们想读读这些句子吗?你最喜欢哪一句?(朗读指导)
2.下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享受摇花的快乐,桂花雨的美丽。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师配乐范读: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任由桂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来,摇啊摇,桂花落在我的头上、脸上、肩上、身上、脚上,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我沐浴在香甜的桂花雨中,整个人陶醉了,我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听着听着,你笑了,告诉老师你为什么笑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呀?
4.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摇啊摇啊,桂花落下来了,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同学们,在你的脑海里是怎样一副画面?请赶紧写下来吧!
5.写作反馈。(板书:枝摇花落乐心头。)
6.作者已深深地沉浸在桂花雨欢乐的笑声之中了,已深深地浸润在童年美好的回忆之中了!其实,当时作者的父母亲也都在场,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马上点上檀香,炉香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父亲顿时诗性大发,作诗一首,想读吗?
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是呀!桂花雨中有我多少欢乐的笑声,桂花雨中有我多少童年的回忆呀!难怪琦君会说“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出示)(板书:魂牵梦萦桂花雨)
三、体悟母亲思乡的情怀
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最后第二自然段。
1.我念中学的时候……可是,母亲却说……出示母亲的话: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说什么?
2.难道杭州一山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能理解母亲吗?
3.其实,除了这一句,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还隐藏着许多母亲与家乡桂花的小故事,隐藏着母亲与家乡的一片深情。让我们再细细地读读文章,把这些小故事找出来,把这份情读出来!
4.反馈。
5.是呀!母亲每年都关注着桂花,收获着桂花,她品尝着桂花的香甜,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的桂花,成了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在母亲心中,家乡的桂花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所以,当我把杭州的桂花捧给她时,母亲深情地说……我把母亲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也轻轻地对自己说……(指导朗读母亲的话)。
6.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于是……(读最后一句)
7.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对母亲的依恋,对故乡的留恋,怎能不让作者魂牵梦萦呢?读“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你们读出了作者内心深处浓浓的情。这桂花让我……(板书:恍如重返故里游)
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1.许多年过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早已离开了母亲,早已远离了故土,如今的她已有88岁的高龄,可是她仍然喜欢用自己的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土。别人问她为什么,她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当我们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花朵的芬芳,更是美丽的人生。”(师读幻灯出示)喜欢这段话吗?原来琦君写“桂花雨”,其实是在记录美丽的人生呀!
2.感谢琦君,感谢桂花,他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年是美妙的,故土是美丽的,人生更是美好的。让我们就用这四句话把这场美丽幽雅、清香四溢的桂花雨永远留在记忆深处吧!想再读一遍吗?
桂花雨
桂子花开香十里,
枝摇花落乐心头。
魂牵梦萦桂花雨,
恍如重返故里游。
《桂花雨》教案14
课型:
自主阅读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读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本课所讲的内容
2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想象课文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 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说说你对桂花的印象。
2 板书课题《桂花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将对桂花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默读阅读提示,思考: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 指人回答,明确:出示课件
4 分同桌轮读,评议
5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记述了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 你喜欢哪几句话?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合作学习。
2 汇报交流:如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
3 出示课件:师范读。学生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下,我可乐坏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 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怀念童年生活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
五作业。
1 写一写童年的趣事。
2 画一幅表现童年生活的画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抱树 使劲摇 怀念家乡
满头满身 好香 怀念童年生活
《桂花雨》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以“桂花”为线索,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故乡的桂花和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二、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赏析文本的能力,再加上本组课文前两篇文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础,所以,在这篇独立阅读课文中,学生对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能感受,也能领悟
三、设计思想
文章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作者与作者情感相融,是我本课设计与研究的重点。
四、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文本中的桂花香、摇花乐
3、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教学中我采用“读——赏——悟”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加以辅助,使教学更直观。
(1)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2)赏:赏读文中优美的句子,积累内化。尤其是抓住描写桂花香味的句子中的“浸”字,以及摇桂花时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来品析。
(3)悟:抓住母亲的话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法。
七、课前准备
自制幻灯片
八、教学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了很多女作家,也欣赏了她们优美的篇章,比如林海音的《窃读记》、叶文玲的《我的长生果》。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名女作家——琦君。(课件展示)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对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阅读要求:(课件展示)
2、听录音,注意纠正文中没读对的字词。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4、自由朗读,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在阅读中,同学们有没有感觉出作者对桂花有着怎样的情感呢?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喜欢
6、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桂花香、摇花乐)
三、品读课文
(一)、在文中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抓住“浸”分析
(二)、享受摇花乐
1、在文中找出摇桂花的句子读一读。
2、画出句中一系列动作的词,感受摇花的乐。
3、看到这纷纷下落的桂花,作者情不自禁的喊了起来,(课件展示)你想喊吗?你想怎么喊?喊给大家听听。
四、悟情
因为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所以作者喜欢,因为摇桂花太使人感到快乐了,所以作者喜欢。正是因为对桂花的喜爱,才使得作者上了中学,全家离开了家乡来到杭州,还忘不了要去欣赏桂花,并且还要给母亲带回一大袋,满以为母亲会赞美桂花的香味,可是母亲却说(课件展示)难道真的是这里(杭州)的桂花不香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是呀,不是因为这里的桂花不香,而是因为家乡的桂花充盈了母亲的生活,倾注了母亲的情感,母亲不是用鼻子闻桂花,而是用情感看桂花。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情感让母亲觉得家乡的桂花香些呢?(思念家乡)
母亲的这句话也让作者又一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童年的桂花香,想起童年的摇花乐。(课件展示)
同学们,作者母亲的这句话,也让老师想起了一句古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呀,对于一个远离故土,在外漂泊的人来说,家乡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哪怕是那一片飘浮的云彩,都可以勾起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请欣赏《故乡的云》
小结:那一声声“归来吧”是故乡对游子的深情呼唤,也是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念,课文中,作者通过回忆小时候故乡的桂花和摇桂花的快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学们,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什么让你魂牵梦绕吗?是童年的小摇车,还是隔壁家的杨桃树?请仔细想想,写一篇短文给老师。
板书设计:
桂花香
桂花雨思念家乡
摇花乐
课后反思:
《桂花雨》是琦君写的一篇散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教授本节课后,我有如下感想:
一、精心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课文的第一小节主要写了作者最喜欢桂花。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话时,我就在“最迷人”等字眼上做文章,问学生作者最喜欢桂花的什么?学生开始只能回答出最喜欢桂花的“香气迷人”。其实作者是通过对比其他的花,来表现桂花的“不爱张扬”。开始学生回答不出,我就让学生静心默读课文,一遍下来,学生举手了,找到了课文的原句,“笨笨拙拙”,“不与繁花争艳”等,于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很有感情。
二、指导学生读出快乐
课文的第三小节是重点段落,在这节中,我的亮点就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摇花乐”,我和学生同摇同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喊摇花时的句子,学生很放得开,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连我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学生一起喊,一起读。
三、指导学生读出真情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真情的流露,这时需要学生静心体会,默默感受,特别是母亲的那句话以及作者怀念童年的那份情,所以在学习这两段的时候,我一开始就拎出来,在精读课文前先让学生朗读,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将这两段话提出来,学生此时的体会已深刻,不用多讲,他们就体会到了作者和母亲的那份情。
母亲的这句话也让作者又一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童年的桂花香,想起童年的摇花乐。(课件展示)
同学们,作者母亲的这句话,也让老师想起了一句古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呀,对于一个远离故土,在外漂泊的人来说,家乡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哪怕是那一片飘浮的云彩,都可以勾起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请欣赏《故乡的云》
小结:那一声声“归来吧”是故乡对游子的深情呼唤,也是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念,课文中,作者通过回忆小时候故乡的桂花和摇桂花的快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学们,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什么让你魂牵梦绕吗?是童年的小摇车,还是隔壁家的杨桃树?请仔细想想,写一篇短文给老师。
板书设计:
桂花香
桂花雨思念家乡
摇花乐
【《桂花雨》教案】相关文章:
《桂花雨》教案12-22
《桂花雨》教案优秀12-23
《桂花雨》优秀教案设计优秀02-05
桂花雨说课稿07-20
《桂花雨》说课稿11-06
《桂花雨》 07-04
桂花雨 08-26
《桂花雨》教学设计04-10
《桂花雨》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