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微格教学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微格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微格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歌曲意境、理解歌曲情绪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对四拍子的练习,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四拍子的节拍特征。
3、通过欣赏歌曲,培养学生用不同手段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歌曲的理解及分析,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哪些电影电视?其中哪首影视歌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会唱吗?(情同学们举手发言并演唱)
2、聆听故事,引入情境。
师:同学们唱的太好了,那么今天老师同样给大家带来一首影视歌曲,它就是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于1960年出版的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也可视为她的代表作。它描写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小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它透过主角小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间复杂的情感。
3、初听音乐,感知歌曲。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请同学们注意两个问题:
(1)歌曲表达带了什么情感?(2)歌曲的速度如何?
(多媒体播放视频《送别》片段)
二、进入歌曲意境,学唱歌曲。
1、教师伴奏并范唱,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情绪。
2、学生随老师伴奏,视唱歌曲旋律,掌握歌曲所表达的基本情绪。
3、引导学生体验歌曲并划拍子,掌握4/4拍的正确划法。(1)4/4拍划法的练习
师:在刚才的视唱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同学们在视唱的同时没有划拍子。请同学们看下这首歌曲的节拍类型是什么?它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应该如何划拍呢?
生1:歌曲是4/4拍的。生2:强弱规律是:强
生3:它的打法是……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只是四拍子的划法还不是太规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4/4拍的正确划法(出示4/4拍图式)。
(2)看谱子、听音乐、打拍子,体会强弱规律。(教师巡回指导)
4、老师钢琴伴奏,引导学生加入歌词,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划拍子。(通过齐唱、小组轮唱等多种形式反复演唱歌曲,达到熟练。)
三、体验歌曲情境,进行乐曲分析。
1、小组讨论回答问题。(1)歌曲的演唱情绪如何?(2)分析歌曲的框架结构。
(清新自然而略带哀愁。)
弱
次强
弱。
(忧伤)(稍慢、舒缓)
2 全曲分三段,各部分紧密相关,又略有不同,尤其是B段的第一句(即图中的c)与其他乐句形成鲜明对比,掀起了全曲的高潮。
(各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2、通过对歌曲进行深层分析,再次深情地演唱歌曲。
四、创作实践,开展音乐活动。
1、小组讨论。
师:通过对歌曲的分析、演唱,我们对歌曲的理解已经很深刻,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请同学们分组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提示学生可采用独唱、小合唱、舞蹈、打击乐伴奏等形式)
2、分组展示、交流与评价。
学生就各小组的表现形式、参与激情、创新意识等给予评价,教师简要补充。
五、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影视歌曲是音乐与故事情节的完美结合,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美感。请同学们课后多欣赏一些你所喜欢的影视音乐,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微格教学教案2
(回放3分钟)
指导教师与听课学生点评(2分钟):
以算帐的方式提问,一可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二可化繁为简,抽出本文的关键内容,使学生很快整体把握全文,三可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情节安排的巧妙”这一特点的探究。
(回放4分钟)
指导教师与听课学生点评(3分钟):
以陈奂生向老婆算帐时,他老婆的惊讶导入,通过扮演,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走进故事,使复述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从而不知不觉地揭示出本文的情节特点。由于问题设计得好,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显示了很强的互动性。
教师与学生点评(2分钟):
通过让学生扮演陈奂生,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走进故事,与陈奂生的老婆对话的方式进行提问设计,设计的问题富有层次感,使学生能自如地体验主人公的特殊复杂的心理,从而准确地把握了陈奂生这一人物的形象及其意义。
“提问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培训提问技能。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说明教学目的和任务,安排训练程序,说明评价标准。
2.学生进行提问技能训练。
3.听课学生按要求对参与训练的同学进行评价。 4.教师评价、小结。
附:
提问技能训练标准
提问确实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引向要学习的内容上。
主问题能准确体现教学目标,关键问题能突出重点、难点和训练要点。
3. 提问框架合理,能体现教材结构。
4. 问题排列的序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了。
5. 提问类型多样灵活,能调动各种层次的学生参与应答。6. 对学生的应答分析准确,反应迅速,评价得当。 7. 提问的频率和时机适度、适时。
8. 提问态度亲切,表述清楚、明白,停顿合适。
附件:导入技能教案(样例)
微格教学教案3
设计者:
唐艺文
教学对象:
高二学生
科目:
语文
课题: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
主要的教学技能:
综合技能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诵读教学法。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3、讨论分析法。通过讨论分析强化认识人物的出场反映的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了解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教学重点:
1、通过讨论分析强化认识人物的出场反映的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了解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2、通过体会王熙凤出场的特点,赏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小说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
教学过程:
上课!同学们好!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主要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作者曹雪芹及《红楼梦》的有关知识。然后我们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了解了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贾府的环境。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礼节的“软件”,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那么在这里,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那就是:
作者是如何介绍人物的?(有哪位同学知道?)
答:作者安排人物出场与环境描写交错进行,详略得体,虚实兼用。详写的人物有王熙凤、贾宝玉(当然也包括林黛玉),略写的人物有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赦、贾政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虚写;对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的出场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富于变化,同时也突出重点。
其实,如果我们留心的话,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介绍人物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其实人物的出场也是大有讲究。有的是单独出场,有的是集体出场;有的只见其形,不闻其声;有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有的预作介绍,充分铺垫,引起悬念,出场后再作正面直接的描写,以一连串的语言,动作描写让其充分亮相,方法不一而足,但都应由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所决定。
下面呢,我们就来分析文章中出现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王熙凤。
大家通过对文章的阅读,那么你对王熙凤的印象如何?(请结合她的出场,取幸于贾母等情节,分析她的性格和她在贾府的地位。)
1答: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
那么文章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展示王熙凤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呢?答:课文从四个方面展示她的性格特征:出场,肖像,会见黛玉,回王夫人。
1、写出场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这张张狂狂的来者,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绘肖像作品不但具体细腻刻画人物外貌,而且通过外貌的描写,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肖像描写包含服饰和容貌两个方面。
服饰:(头饰、裙饰、服装)铺陈集珍宝珠玉于一身──暗示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
容貌:着重写她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外表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3、见黛玉她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很充分。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所以抢先“用帕拭泪”);最后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小结: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4。回王夫人王熙凤回王夫人虽几笔带过,但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善于机变逢迎和果断能干,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作业:好,我们刚才通过文章来了解了王熙凤,下面我想让大家通过影视剧来了解一下由演员邓婕诠释的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看完后希望大家来评价一下邓婕的表演是不是符合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她的表演的优缺点以及你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针对这些问题写一篇小短文,字数不限。
微格教学教案4
李伟
微格教学
一.微格教学产生的背景及定义: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称微型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形成于美国6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阿伦及其同行提出,后受到广泛运用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师资培训的方法和课程。是一种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什么是教学技能?一般认为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特别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方式。它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教学理论,依据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研究、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的一种基本能力。教学技能就是教师如何将学生未知的知识高效准确地展示给学生的过程。此过程中教师可依据教学环境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技能是影响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具有可描述性和可操作性,关于教学技能的研究、培训一直被教育界所关注。一般来说,教学技能包括教学中的语言、板书、变化和强化;导入、讲解、提问、演示、结束等环节,同时每一种技能又具有被分解成不同构成要素的特点。通过这些技能的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创造条件。所以说教学技能是教师传输教学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最基本保证。
作为一种培训教学技能的方法,它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微小的容易掌握的单一技能,分别进行教学活动。首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始运用,以后传到英国、澳大利亚以及世界各国。开始的时候比较简单,只是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把师范生实习讲课时的行为录下来,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和同学来评价分析他的教学行为,从而正确地掌握教学技能。由于不是大班讲课,只是少数几个人的研讨,因而称之为微型教学。微格教学自从提出以后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微格教学的主要特征是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将复杂的教学活动分解为各种可操作、可控制的教学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起初是录像机,以后是计算机、多媒体电脑等可以反馈的系统进行教学训练。自从微格教学提出后的几十年以来,它的训练过程已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模式(如下图): 微格教学兴起后,很快被推广到世界各地,成为师资培训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在80年代初开始引进这种教学方法。广州师院、华南师大等院所较早开始这方面的研究。1987-1990年间,北京地区一些师范院校在与日本合作的“中日教育工程”中进一步开发了这一课程。实践证明,微格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技能,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微格教学的基本特征:
1、微型性。微格教学课堂规模小,它由扮演教师的角色、扮演学生的角色、指导教师和摄影师组成(人数5-8人,时间5-10分钟);
2、学习性。受训者通过听课、温习、讨论会、技能辨别学习掌握技能及其理论;
3、矫正性。受训者通过自身反馈、学员评价、导师指点,认识自身的不足,在训练中加以克服;
4、研讨性。微格训练小组全体参与,对“角色”的技能及其运用进行研究、讨论,增加小组成员的经验交流。
三.微格教学应用设计
微格教学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微格课的系统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训练前的学习和研究,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各项教学技能和教育理论基础、教学技能的功能和行为模式。
2、提供示范,即在训练前结合理论的学习,向受训人员提供教学技能的音像示范,让受训人员对教学技能有一个正确的感知、理解和认识。
3、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即每次培训都有一个小专题,一般只集中培训一至二项教学技能,促使受训人员循序渐进地掌握每一项教学的基本规范,而微格教学法中的教案不同于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教案,这不仅是教学活动过程的详尽描述 ,而且更重要地是要求说明所应用教学技能训练的目标,并详尽地说出教学行为的来龙去脉
4、角色扮演。就是让受训人员轮流扮演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和评价者角色,并由摄像机进行教学实录。
5、反馈和评价,即重放录像,教师进行自我分析,指导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教学展开的技巧以及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如目光的接触、教师的手势、教室 3 里学生的活动 等进行评说,以帮助教师找到一种符合课堂教学基本规范的教学技能或教学行为,不断使教师形成新的教学经验。
6、案修改后的角色扮演,即在反馈和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照指导教师或经学员集体讨论的意见修改教案进行重教,以审视受训人员经过反馈评价后其教学行为的改善情况。
正如布朗所指出的:“微格教学将帮助教师加强、改进教学技能和方法,减少失误,并使教师飞快地建立信心。它不能在一个晚上改变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习惯,它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它不一定能把一个普通的教师变成一个天才的完美无缺的教师,但它可以把他变成一个好一点的教师。”
根据微格教学的系统模式,在被培训教师的实践应用中,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步,组织理论学习:
确定微格教学培训对象,对被确定的培训教师开设有关微格教学理论课程,指导培训教师学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教学技能分类、观察课堂方法、教学评价方法等教育教学理论。
第二步,确定培训技能:
微格教学主要是培训教师的教学技能。所以在训练之前必须让培训教师明确训练何种教学技能。每次训练只能集中培训一两个技能,以便容易掌握。再由指导教师分析这一教学技能的功能、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使培训教师明确这一教学技能的概念和学习要求。课堂教学技能按类型分为若干不同单独技能,一般包括:
(一)语言技能
1、基本语言技能要求
语言规范(要有教师语言),使用普通话。
吐字要清楚,听不清楚就使语言失去了交际的功能。
音量适度。呐喊型和悄悄话型的教学语言都是不可取的,呐喊型式与悄悄话型的课堂教学都易使学生产生疲劳,音量的控制一般应在教室安静的情况下,以坐在最后一排学生能听清楚为宜。
语速适宜。一般以200-250字/分钟为宜,比中央电视台播音员的每分钟350个字稍慢些。 节奏和谐。它与语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一般指每个字音的长短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和谐的节奏,可加强教学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汇丰富,具有感染力。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所编写的一些“顺口溜”就是一种语言技巧。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由厌学到乐学。此技能要注意教师本身不能有太多的表演。否则就失去了学生的主体性。
2、特殊语言技能
特殊语言技能是在课堂特殊的环境下形成的。如:
(1)引入。比方说,我们在向一个陌生人介绍一种产品或说明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在一定的环境和背景下发生的,同样道理,上课也不例外,教师在应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作好心理准备同时,更应明确所学新内容的目的和要求。比如说有的老师一上课便明确,这节课很重要,本节我们重点要学会哪些内容等等,应该说中考是一个强烈的刺激,在这种刺激下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集中起来。实质上“引入”应是一种适当的刺激,虽然这种刺激无长效性但它具有适时性。
(2)介入。其实是教师的一个参与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用不同方式鼓励、诱导、提示学生作出正确答案。往往还会涉及到一些教师的体态语言,如眼神,手势,点头,摇头,行走等等。(3)评核。指教师要以不同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通常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对学
生的回答加以分析、论证、肯定或否定等,即评价;二是对学生不正确的回答予以分析,并给出正确答案,即更正。同时,可以在给出答案的基础上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扩展和延伸。
(二)提问技能:要求通过提出问题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
1、回忆性提问
目的是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容易限制学生的思考,不宜多用。其类型大致可分如下几种:(1)选择型提问:即回答“是”或“不是”。而且也易使教师将问题拓展开来,进而引出物质的构成、组成,分子、原子等概念性的描述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找到知识的生长点而且 要找到知识的延伸点,也就是说“这个知识”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2)温故型提问:即指要求学生背书上的公式、定理或概念,虽然这是一种低层次的提问,但对督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不可少的。(3)开放型提问:此类提问是让学生凭自己的感觉来回答。因此往往不会因答案的不同而引起争论。
2、理解性提问
(1)一般理解性提问。其实是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把某一个问题描述出来的过程。(2)深入理解提问。要求学生对问题深入理解,抓住问题的实质。(3)对比理解提问:要求学生对事实进行对比区别进而达到更深的理解,抓住要点。
3、应用性提问
这是高层次的提问,需要学生运用新知识和回忆过去的旧知识来回答,能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种提问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并对所提问题作出恰当的评价。
提问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要。
(三)板书技能:板书可以体现教学意图,概括教学内容,引导和控制学生思路,可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板书的基本类型有四种:
1、提纲式:
2、图标式:图标式就是利用线条、箭头、符号、数字及关系图等组成图形的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的一种板书形式。其优点是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思维,便于记忆和联想。 、综合式:
综合式板书是上述几种板书类型结合在一起使用,以达到全面、系统地传递教学信息的目的`。其可以将散乱的知识系统化、简约化,因此,不仅便于理解和记忆,而且便于知识迁移,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时候是使用这类板书。 导课技能:
1、设问导课:“故意设置障碍,激起疑问
2、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导课:
3、实验导课:实验导课是生物学科导课的一个基本特征,学生的好奇心是
4、故事性导课:可以通过生物发现导入如:维生素的发现
(五)讲解技能
其实质就是如何通过语言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剖析和揭示。讲解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一是知识在主客体传输的过程中,语言是唯一的媒体;二是知识的传输过程具有单向性。在这一过程中又体现出来了语言技能的重要性。
(六)变化技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利用表情、动作等身态语言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或作出反应。这是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
教态变化:如:
(1)声音的变化,语速的快慢音量的高低可以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和突出重点的作用。尤其是停顿的变化会使学生感到教学节奏欢快而不呆板
(2)眼光接触的变化,要使学生真正的感觉到眼睛确实是“心灵的窗口”教师的眼睛要起到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的功能。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双眼睛,她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让我的灵感一下子全都迸发出来了。”在课堂上教师的眼光与学生的眼光都不应是散漫式的,而应是一种有心灵感应式的交流。 (3)头部的变化,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学生可以从教师点头动作中获得回答问题或调整回答的鼓励,这种气氛,使得学生愿意说出自己的意见,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当教师不满意学生的回答而摇头、皱眉时,这就委婉地表达了教师的看法,这比用语言直接表达更易于为学生接受。其它的变化技能还有诸如手势的变化、身体位置的变化等等。如:教师可经常在上课“溜号”学生座位旁来回走动以引起该生的注意。
2、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的变化,经科学测验得知单纯听,获得信息的效果是30%;而听看结合,可获得50%;若是听、看加动手实践可获得90%。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变换教学媒体,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能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在课堂和实验室还不能比较理想地完成的有关教学内容。
3、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变换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方式,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个别学习、小组讲座或全班辩论,或利用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七)强化技能
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反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和增强学生某一行为变化的教学行为方式。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如:教师给出刺激能使学生心情愉快而乐于学习)和消极强化(如:教师让学生站着听课,甚至逐出课堂)。实际上,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无兴趣,甚至厌恶学习,多半是教师采取消极强化造成的。那么强化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语言强化,如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而并不完全正确的情况下,教师可说:“你刚才紧张了,有的地方没说清楚,但可能你心里明白,只是表达上还存在问题。希望你今后能在语言表达上多下些功夫”这样可以使学生觉得自己的努力是有成效的,有价值的。回答问题有一种轻松感,下次回答不仅会“踊跃”而且还会动脑。
2、体态语强化,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的座位附近走动,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用点头或摇头来表示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肯定或否定,侧耳倾听以给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竖起拇指表示赞许,摆摆手表示不同意。
3、标志强化,指教师运用一些醒目的符号、线条,彩色对比等各种标志进行强化教学的行为方式。如作业的批改可加上一些必要的评语,用红粉笔板书重点或划线等。
4、活动强化,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参与讨论请学生帮助教师进行实验,组织竞赛等,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而达到强化的目的。
(八)演示技能
实质是直观教具使用的一种能力。如:
1、实物标本、模型教具、挂图的演示。
2、具有生物学科特点的实验演示。
3、多媒体课件演示。可向学生展示丰富生动真实的感性材料,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选择影视片进行演示时要注意影视片内容与教学内容的联系是否密切;哪些内容是要求学生特别注意的需要教师特别强调的,是否需要教师的补充,影视片的长度是否合适等。
(九)结束技能:
指在完成一段教学内容或活动时,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形成系统,进而结束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结束应与导入相呼应,它是导入的延续和补充。其类型如下: 1.归纳式:目的是使本课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比较式:可以列表进行比较。如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实验式:教师演示实验后,让学生观察思考,也可以将实验内容布置为作业继续探究。
4、练习式,通过组织练习,结束一节课教学。
5、问答式,以回答问题的形式结束一节课。
文科教学课堂主要教学技能
1.导入技能。要求运用建立情境的教学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联系。 2.讲解技能。要求利用语言及各种直观教具来创设情境,呈现出新语言知识,使学生初步理解新语言的语音、语调及语意。
3.操练技能。要求根据课堂上所介绍的新语言知识,组织学生用多种方法,对新语言结构进行机械性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准确地掌握新语言的语音、语调及其结构。
4.练习技能。要求根据课堂上所教的新语言,设计不同的意义练习,组织学生在有实际意义的情境中,学习运用新语言。
5.提问技能。要求通过提出问题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
6.变化技能。是教学技能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所谓变化是变化对学生的刺激,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要求使教学充满生气,唤起热情,丰富学习环境,在不同的认知水平上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利用各种感官信息传输通道传递信息。其方式有:教态的变化、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等。 7.设计、组织课堂活动技能。要求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语言交际场合及情境,设计课堂活动,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语言交流。在活动中学会使用课堂上所教的语言,并会用英语进行交流。
8.板书板画技能。板书和板画都属于直观教具的形式,合理有效的利用它们是教师应该具备和掌握的重要教学技能。它要求讲究艺术性,还要注意启发性、条理性、简洁性。
9.强化技能。教师在教学中为鼓励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某种行为而作出的积极反应,即奖励性、鼓励性的反应。
10.结束技能。是教师结束教学任务的方式,是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等教学活动,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系统化、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结束技能不仅广泛地应用于一节新课讲完、一单元学习完、一节课结束时,也经常应用于讲授新的语法、功能等的结尾。
第三步,提供示范辅导
在正式训练前,为了使被培训者明确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利用录像对所要训练的技能进行示范。示范的内容有时是一节课的全过程,有时是课堂教学的片段。所放录像有时是正面的典型,有时用反面典型,二者往往对照使用。所放录像片须在事前编辑好,做好文字说明,并在放像时,随着示范的进行做指导说明。
第四步,组织微格实践
确定培训何种教学技能后,培训教师就要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编写出较为详细的微格教案。微格教学的教案(如下表以提问教学技能培训为例)具有不同于一般教案的特点,它要求详细说明教师的教学行为(即所应用的技能)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预想的反应)。同时,培训教师根据这一教学技能的要求,以及某一教学片段的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段运用这一教学技能的微型课的教学过程(5—10分钟),撰写这一片段的教学教案。然而,向微型班级(3—10人,可以由参加培训的教师扮演“学生”这一角色)进行教学。其他培训教师和指导教师随堂听课,进行录音或录像。此外,在学习和研究各项教学技能过程中,被培训的教师还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探讨各项教学技能的评价标准,而评价标准的建立,就意味着各项教学技能的培训目标的确立,从而使评价和培训都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
第五步,进行反馈评价
1.重放录像。目的是使受培训的教师在角色扮演完成后,能够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观看录像须教师角色、学生角色、评价人员及指导教师一起观看,以进一步观察被培训教师达到培训目标的程度。
2.自我分析。看过录像后,教师角色要进行自我分析,检查实践过程是否达到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所培训的教学技能是否掌握。
3.讨论评价。作为学生角色、评价人员和指导教师,通过有重点的重放录像,观察到教师角色的教学行为,再从各自的立场帮助其找出不足,指出努力的方向,最后,根据评价标准给其打分,使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给合。 第六步,修改微格教学教案
培训教师根据分析的结果和建议,加上自己上课后的体会,修改的教学教案,进行第二次微格教学实践,训练同一教学技能,但要更换另一批学生,课后再进行分析评价,直至掌握这一教学技能。
四.微格教学的优点
1、目标明确。微格教学把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格化为单一的技能,使之形象鲜明,易于学习与掌握,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技能。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技能是以教学能力综合地表现出来的,微格教学把复杂的教学行为简化、格化为单一的教学技能,使之形象鲜明、目标明确,可以细致地、反复地观察,易于操作和掌握。
2、微型课堂的设计是真实的教学情境,受培训的教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容易进入角色。特别是微格教学的反馈控制系统,更能使培训者站在“旁观者”的位置上,直接地、清晰地观察自己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瑕疵”一目了然。这种带有针对性的形象的反馈评价,其教育意义远比简单地批评指教效果好得多,它消除了人们对抗别人意见的“自我辩解”的心理定势,轻松愉快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并能积极分析弊端,找出改进教学的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技能,学会“教学”,愿意教学。
3、微格教学的动机因素体现创造性。动机是激起人们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活动的内在原因。学习动机乃是直接推动人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一种学习需要或愿望。微格教学中,典型的教学示范、观摩,既使受培训教师产生强烈的好奇性,渴望进行教学行为尝试,又起到“潜在意义”的教育作用。从而使他们感知到新学到的内容和自己的认知结构之间存在着距离,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并强化了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技能培训活动,并期望自己的教学能力尽快地提高。特别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受培训的教师先是模仿教学,同时又有所更新和创造。因为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不可能用事先准备好的程式化教案或什么方式去解决可能出现的一切,这就需要教师不墨守成规,不断创新教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当然,教学风格、教学的创造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在职教师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4、把微格教学引入教研活动提高教学研究的效果。在教研活动中,一般都是就整节课的观摩来分析、研究某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且听课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记录和记忆来分析、研究这节课,因此,很难深入地研究各项技能和准确地进行评价。而把微格教学引入教研活动中,就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另外,通过开展微格教学竞赛,还能使教师按照竞赛标准(即各项教学技能的评价标准)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技能、改善教学质量的目的。
5、微格教学比较好地解决了教师培训中教学能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难,使培训教师可以从反馈系统中像一位观众那样来评价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反复训练、纠正自己的行为,使之熟练地掌握教学活动中的各种技能。但是,由于微格教学产生的历史还不长,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关于教学技能的研究还涉及到行为心理学、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总结教学经验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对于教学技能的研究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完善。
五、运用微格教学法的意义
1.视听并用,能获得较大的信息量 无论是通过实践动作或电视进行演示,都非常明确地说明某件事是如何进行的,以便让被培训者了解如何去做,使他们获得直观感受和认识,有模仿的样板。
2.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
教育心理学与教学理论为微格教学及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微格教学中的示范、备课、写教案、角色扮演、反馈和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使教育理论得到具体地贯彻和体现,提高了教学效果。
3.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因微格教学每次只训练
一、两个教学技能,所以,可把训练目的制订得更加明确、具体,突出了重点。有利于判断被训练者是否达到了培训目的,同时易于控制练习教学环境。
4.反馈及时
微格教学为被培训者提供了指导教师和“学生”,并以讲座的形式迅速给他们反馈,这就为被培训者对照目标,客观地分析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了有利条件。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客观准确
微格教学在评价被培训者教学行为方面,遵循了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评价理论,它把教学技能目标分类制订标准,被培训者选择技能进行训练,然后对形成技能的一系列行为进行分析评价,可明确指出改进方向。定量分析与指导教师的定性分析相结合,既提高了准确度,又不致因为分析过细而忽略教学的整体性和艺术性。
6.充分发挥被培训教师的主体性
运用微格教学法能充分地发挥被培训教师的主体性,以及被培训着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人格。调动了被培训教师的学练积极性,给被培训教师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亲自体验,从而培养了被培训教师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其主动性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被培训教师主体性的发挥。
六.微格教学示范(见录象带)
微格教学教案5
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的结束是教师对一节课有计划、有目的的结束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归纳、总结、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及时的巩固、概括、运用。把新知识新技能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教学行为称为结束技能。
对于任何一项活动,结束都是很重要的。“善始善终”就是告诉人们做事情既要有好的开头,又要有好的结尾。但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结束不予重视。或者一听到下课铃,不管讲到哪里,就宣布下课。或者,讲完课后放手让学生作练习,不闻不问。这都是教师备课不精,计划不周所至。这样的结束对学生的认识活动没有什么帮助。
课堂教学结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的基本技能。良好的结束是一节优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将系统的知识、技能完整地再现于学生面前,不仅使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使学生获得掌握知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本节课我的训练技能即是课堂教学的结束技能。主要安排了四个环节:一归纳总结学习内容;二、概括提炼,升华知识点;三、学生自我学习;四、布置作业,置疑生趣。
教学过程:
训练技能 | 结束技能 | 教学课题 |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 |||
执教者 | 教学时间 | 8分钟 | ||||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值。 2、初步了解小数保留不同位数与精确度的关系。 | |||||
时间 | 教师的教学行为 | 教学技能要素 | 学生学习行为 | |||
30秒 | 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及练习,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 (课件出示板书)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 明确学习内容 | 学生思考回答 | |||
2 | 我想通过今天你们收获不小,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收获。 (相机指导说出以下知识点) A、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B、保留小数的方法 C、保留小数的含义 | 引导学生 归纳总结 | 学生小组内总结交流。 指名汇报。 | |||
3 | 1、比较1.0与1的不同,明确保留小数位数与精确度的关系。 2、你认为在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吗?(如果请你当小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呢?) A、要注意审题读清要求。 B、在保留的位数里,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 比较分析 提炼升华:保留的数位越多,小数越精确 概括巩固 | 学生比较。 独立思考。 | |||
1 | 师:你对今天自己的学习满意吗?能给自己打个分吗? | 学习评价 | 学生自我评价 | |||
1 | 布置作业 A、猜一猜:老师的身高大约是1.6米(经过四舍五入保留了一位小数),实际身高是两位小数,猜一猜老师的实际身高。 B、一量自己的身高,分别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整数,看看哪个更精确? | 置疑生趣 引导运用 | 读记作业题 | |||
微格教学教案6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索,经历解方程组的过程,体会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通过代入消元法,使学生体会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和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数学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2、重点难点
重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选择将哪个方程适当变形,使所选择的方程变形后系数较简单,使得代入后化简较容易并最终使方程组的运算较为简单。
(一)阅读静心:(读一读)
阅读提示:阅读、理解并记忆以下相关概念。
1.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含有每个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两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学生活动:学生提前候课,课代表组织进行理解性阅读。
设计意图:一是课前静心,使学生快速进入上课状态;二是通过课前阅读加深对前节课相关概念的理解。
(二)旧知检测(抢答游戏)(比一比)
看谁掌握最好,看谁反应最快。
1.判断题:
下列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吗?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1)(不是,因为方程有三个未知数)
(2)(不是,因为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2)
(3)(不是,因为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2)
2.选择题:下列哪一对值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
3.已知方程,(1)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2)再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并比较哪一种形式更简单。
学生活动:注意力高度集中,快速抢答,如果前面学生答错,后面学生可立即起来补充。
设计意图:此环节将对旧知的检测设计成题目的形式,并且以抢答的方式进行,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对前面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前两题主要是检测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两个概念的理解,第3题涉及的知识是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最关键的一步,所以放在这里练习也是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活动2【讲授】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想一想)
用身边的实例,引出问题:成都市盐道街中学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在七年级举行了“数学高斯争霸赛”,赛制规定:每班胜一场得5分,负一场扣2分,我班为了挺进决赛,想在全部10场比赛中得到36分,那么应胜多少场?负多少场?
问题导思:
1.题中有几个未知量?
2.题中包含有几个等量关系?你能勾出题目中体现等量关系的句子吗?并写出等量关系。
3.你能设适当的未知数,列出方程(组)解决此问题吗?(只列方程(组),不求解)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并尝试着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1)解法一:设胜x场,则负(10-x)场。
(2)解法二:设胜x场,负y场。
列一元一次方程得: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得:
设计意图: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引入,比较能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比学生的两种不同解法,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学过,会求解,二元一次方程没有学过,所以绝大部分同学都不会求解,怎么办?引出学生求知欲。
【第三环节】师生合作,探究新知(议一议)
问题:对比二元一次方程组 和一元一次方程,你有什么发现?你能通过什么数学方法将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成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吗?试试看。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派代表讲解思路。
微格教学教案7
一、微格教学的概述
微格教学,目前我国利用较多的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 现代化教学技巧手法来训练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术的系统 法子 。微格教学的开创人之一、美国教导学博士的德瓦埃特爱伦觉得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把持的教学环境,它使筹办成为戴已经成为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控制某一特定的教学技术和教学内容。。
微格教学是一种分解简化了的课堂教学,首要体现在: (约授i}光阴短,这样可减经师范生0}青任教师的压力和累赘,也厦于领导教师集中精力 观察评佑教学;(2)教学内容单一,便于练习者控制,能在较疙光阴内完成教学任务 ;(3)训练目标 单一,只注怠一种技术,使钊}}练者容易控制、领导者容易评档;(4)学生人数少(4-5人),便于师范生可青任教炳把持,减少了怕失败的心理压力。
二、高师音乐教导中进行微格教学的必要性
基于对根基音乐教导发展趋势的认识,我们必须 将现代化的音乐教师技术列入教学的首要地位,强谁微格教学在高师音乐教导中的必要性,一方面是强调学生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便是盘算机技巧在教学工作中的学习和运用 ,使学生尽早控制现代化教导的技巧和手法。师范类音乐院校是倍养基层音乐教师的摇篮,该当把微格教学的技术上下作为衡量 一位音乐师范生是否能胜任一名合格 音乐教师的标准 。
三、如何在高师音乐教导中进行微格教学
1、微格教学该当与高师的音乐教导体制相吻合,教导队伍也要不断进步程度。从长远来看,音乐师范教导走向开放,是我国高档师范音乐教导发展的必定趋势,特别 是在参加 wTo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这种发展趋势必定使师范类音乐院校暴留在日益厂泛的竞争对手面前,从而迫使高师音乐院校加大革新和教导力度加快创新步伐。进步自己的竞争力,进而争取 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微格教学作为高师音乐教导一项必要的技术培训,也该当与高师音乐教导体制相统一。
2、在音乐教学革新中实行微格教学,截格教学是在现代教导理论和思想的领导下,运用 电教媒体、系统 训练教师或即将成为教师者教学技术的培训法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在我国一些高师院校所采纳,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音乐学科而言,应在本学科教学灭纲的指引下,各种技术分辨 进行微格训练。组织音乐师范学生进行教材分析 、书写教案、多次试讲、录像、反馈等。微格课堂转变了传统授课法子 ,而是师生互动的。共同体,探究性、钻研性以及热门、疑点阅题被拿到微格课堂上,充沛展现了教者的演示技术、组织技术、变更技术等综合创新能力 。
3、音乐微格教学该当与实际教学相联合,才干有目标性和针对性。不能律于情势。邀强音乐师范生的实践技术加强 教导实习基地建设是音乐师范教导的首要环节,也是联合音乐基砒教导实际进行音乐教导教学革新钻研的首要行径。高师音乐教导应与根基音乐教导实际密切 接洽,进行实地考查,根据 中小学音乐课程断定自己的授课标题。做到为基砒音乐教导服务,逼真领会 根基音乐教导的实际需求。中小学由过去师范音乐教导被动实习场合转为主动 、积极的参与者音乐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得到充沛的磨炼和进步。而且高师音乐院校能够及时领会 中小学音乐教导与教学的实际催况并反馈到今后的教学中,通过实际课程设置鱿教学模式、教学技巧等方面,使米来的音乐教师质量得到保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摸索和建立 符合根基音乐教导特性的实践教学系统,努力 进步学生的专业能力 和狈在技巧综合利用能力 。从而通过微格教学实践以点影响到面加强课掌音乐教学的直观性,加深认知能力 。
4、微格教学与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密切 相干。首先要注慧音乐教学模式的革新。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必然的教导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领导下的,在必然环境中展开的教学运动历程的稳固结构 情势,也就是遵守什么样的教导思想、教学观念来组织教学运动历程。21世纪随着信息技巧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必须 建立 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才干跟上时代 的步伐和当前音乐教导发展的需要 ,也就是说微格教学技术的倍训与新型鲍音乐教学模式步调一致,才干使两者之间相互增进,相互进步,更好地为根基音乐教导服务。
5、薇格教学要突出音乐专业学科的特。点。不同的专业学科,其微格教学评价系统应有所差别,它们既具有共性,又具有其奇特的个性。这就请求微格教学领导教I要根据 音乐专业学科特性,把握其与其他学科评价系统的异同,建立 符合本专业学科特性的教学技术评价系统,使微格教学的训l练目标 更正确,更有针对性。
微格教学教案8
教学设计
微课名称:面试讲课、微课与微格
教学所属学科:教育学所属专业:小学教育;所属课程:小学微格教学适用对象:
教师姓名:梁光明高慧;所属院校: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专或本科三年级学生;也可用于教师培训
教学背景: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习基础心理学、小学教育学两门专业课的基础上,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小学教育见习、小学各科教材教法教学密切配合,为下阶段的教育见习、顶岗实习做准备。深刻理解微格教学概念,对下阶段的模拟实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的:
深刻理解微格教学的概念,明确微格教学与面试讲课、微课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同时运用提问、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纵观各地的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可以看出:笔试加面试讲课是普遍采用的办法。对面试讲课的重视是一项很重要的举措。那么,它与微格教学是什么关系呢?
二、新授学习
(一)面试讲课与微格教学
1、面试讲课是现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的中小学教师上岗考试中用来考核考生课堂教学素质的一种形式,也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中用来考核教师教学素质的一种形式。通常采用考生(教师)面对评委模拟讲课的形式,讲课内容为所抽取的现行教材的某一节内容,讲课时间为20分钟左右。
和普通的课堂教学相比,它只是去掉了普通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练习实践环节。
2、微格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技能训练方法。它要求接受培训的师范院校学生根据指导老师的要求,任选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一个中小学教学内容,和同班的五六名同学,轮流扮演师生角色,演绎各自的教学设计。同时,老师用摄像机拍摄记录,结束后及时回放、观摩指导。多次重复,直到达到训练要求。它的特点是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班级规模小。所以说微格教学实际上是传统课堂教学最常用形式班级授课制“班、课、时”的缩小化。面试讲课面对评委模拟讲课,时间短、内容少,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最常用形式班级授课制“班、课、时”中的“课、时”加以了缩小,其中着重是缩小了“课”,去掉了普通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练习环节,仍然是一种微格教学形式。
(二)微课与微格教学
1、“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或疑点)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过程。
微课的特点是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所讲的内容只是普通一节课的一个教学内容,一般是教学重点或难点,教学时间为5——10分钟。和普通的课堂教学相比,它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微课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某一个内容的教学,是将普通课堂教学中的“课”缩小为一个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时间缩小为5——10分钟。也是一种微格教学的形式。
(三)面试讲课、微课与微格教学的联系
无论是面试讲课,还是微课,都是采用模拟上课的形式,进行较短时间的教学。实际上都是微格教学的一种形式,也可以说是微格教学的不同变式。严格地说,面试讲课是教师在述课,一般没有学生;微课是上课,学生可有可无。随着教育技术、教育科学的发展,还出现了微格说课等其它形式。
三、小结、练习巩固
谈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谈谈微格教学和面试讲课、微课的关系。)
四、全课总结
可以看出:对于微格教学,同学们已经学到了不少,希望能运用到今后的模拟实践中。关于微格教学和面试讲课、微课的关系,这也是老师当前研究的内容,同学们刚才谈了不少,对老师很有启发,今后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讨。
微格教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音乐材料,初步认识常见的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
2、感受与鉴赏由电声乐器演奏的乐曲,扩大学生艺术视野。
3、体验歌曲《橄榄树》所表达的情感并学会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1、通过各种音乐或音响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电子音乐,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不同音乐类别的了解。
2、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搜集相关材料,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参与,加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音乐:雅尼雅典卫城音乐会开场曲《圣托里尼亚》。
2、介绍电子音乐的发展。
师: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音乐创作和表演领域。刚才我们欣赏的那段雅尼的《圣托里尼亚》就是由电声乐队来进行演奏的。那么,人们是如何运用这些电子设备制作电子音乐的?电子音乐又是如何发展的?上节课布置同学们下去查找有关电子音乐的资料,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说说查找的结果。
生1: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约翰·凯奇利用电子管振荡器和留声机进行音乐创作。
生2:20世纪40年代,法国人皮埃尔利用磁带录音机通过改变磁带速度、颠倒方向、随机剪辑、多轨录音等方法制作合成音乐。
生3:20世纪中叶,德国人艾默尔特利用电子合成器制作电子音乐。
生4:随着计算机的发明,人们又利用计算机制作电脑音乐。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电子音乐就是这么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常见的电声乐器。
二、介绍电声乐器
(多媒体显示各种乐器的图片和声音并做相应介绍。)
1、电子琴:最为常见的电子乐器。有强大的音色库,能模仿各种声音,并带有自动伴奏功能,还能与电脑连接,共同完成音乐制作。体积小,携带方便。
2、电吉他:电声乐队中常见的拨弦乐器,有六根琴弦,配合效果器使用,能发出多种音色。
3、电贝司:电声乐队中常见的低音拨弦乐器,有四根琴弦,为乐队的低音。
4、电子鼓:有爵士鼓发展而来,不仅能演奏爵士鼓的音色,还能模仿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携带方便。
三、欣赏电子琴独奏曲《西班牙斗牛舞曲》
师:刚才为大家介绍的四种电声乐器都是现代流行音乐中最为常见的乐器配置。在这些电声乐器中,电子琴以它丰富的音色、变化多端的自动伴奏系统列居首位,下面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电子琴独奏曲《西班牙斗牛舞曲》,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
1、斗牛是哪个国家独特的民俗活动? (西班牙)
2、这首乐曲的风格如何?
(热烈、欢快)
3、这首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斗牛场面? (惊险、刺激、激烈、喧闹以及斗牛士威武的气势)
师生一起欣赏,听到过程中示意同学们随音乐划拍子。(学生回答略)
四、欣赏《丝绸之路》主题音乐
1、了解丝绸之路
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它是一条路,这条路从我国西安开始,向西绵延数千里,横贯欧亚大陆,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人们增进文化和友谊交流的桥梁。
生:丝绸之路。
师:好的,上节课布置同学们查找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同学们找的如何?
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学生代表分别讲述张骞、玄奘等人的故事,将文学与艺术相结合,使学生从学科渗透中学到跟多知识。)
2、欣赏丝绸之路
师:同学们讲的太好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丝绸之路的风光图片。(多媒体播放丝绸之路的.风光片,无配乐。)
师:丝绸之路美吗?我们刚才看的风光片只有图像没有音乐,假如你是一位作曲家,你会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它呢?
生1:用朴实无华的旋律来表现它。
生2:用带有浓厚中国情调的旋律来表现它。
生3:用舒缓悠长的旋律来表现它。
3、视唱《丝绸之路》主题曲
(1)学生自主视唱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在我们课本里面也有一段表现丝绸之路的主题音乐,请同学们先视唱一下。(教师巡回指导)
(2)跟琴视唱
4、让学生为乐曲选择音色、速度、节奏
师:电子琴有很多种音色,下面老师来试验几种,大家选择一下,看哪种最能体现《丝绸之路》的意境。(学生回答略)
师: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速度来表现它呢?
生:丝绸之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应该用舒展而缓慢的速度来表现它。
师:此外,电子琴还有多种伴奏型,请同学们听听哪种伴奏比较合适。(学生回答略)
师:按照同学们的选择,让我们来整体演奏一遍,听听效果如何。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今天大家都当了一回配器大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日本电子音乐大师喜多郎是如何为它配乐的。
5、欣赏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丝绸之路》
6、与同学们刚才的设想对比,谈听后感。
五、学唱歌曲《橄榄树》
1、欣赏《橄榄树》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由电声乐队伴奏的校园歌曲《橄榄树》,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注意两个问题:
(1)结合歌词,说说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仔细听辩一下,这个电声乐队中有几种电声乐器。
2、学生跟录音学唱歌曲
3、完整地演唱歌曲,老师伴奏。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电子音乐,认识了常见的几种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用电声乐队演奏或伴奏的音乐,下节课带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微格教学教案10
《随机事件与概率》微格教案
今天我所要训练的技能是导入技能的故事导入技能。我的教学片段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一节——随机事件与概率。
由于我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中学生在小学学习分数时已经初步接触过概率,但由于概率的内容比较抽象,中学生直观能力强但抽象能力较差,所以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导入采用故事导入技能。)
下面开始我的微格教学。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来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狄青是北宋的一名大将,他战功显赫,在一次平定南方战乱的战役前,他呀,为了鼓舞士气,召集了所有的将士,说:“我现在要用100枚铜板来占卜,把他们抛向上空,如果铜板落到地面上的时候都是正面朝上,那就说明上天祝我们这次战役能够取得成功!” 左右的官员就劝他别这样子做:“如果铜板掷得不如意,恐怕会影响士气!”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官员的担心有没有必要呢? 生:很有必要
师:那么,100枚铜板落到地面上所有的正面都朝上,这种可能性有没有?
师:(有)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我们都知道,一枚铜板有正反两个面,所以,掷100枚,全都正面朝上这种可能性是有的。同学们再思考一个问题,在这次上抛的过程当中,一定就能保证这100枚铜板都正面朝上吗?
师:好,我听到有同学说不一定,有的说可能。其他同学的看法呢? 师:既然你们有不同的意见,那哪位同学有充分的理由说明自己是对的吗?(没有)因此,咱们应该在回答时加上一个什么词?(板书:可能) 即有可能出现全都正面朝上,也有可能出现全都反面朝上,也有可能同时出现正面和反面,那么这样的事件是怎样发生的呢?
生:偶然的、不一定的、可能的……
师:偶然的、不一定的,可能的,这是我们能够事先预测的吗?(不能)所以说它是随机的。通过刚才的解释,我们可以得出,全都正面朝上是可能发生的,有可能不发生。
如果不是出现全部都正面朝上,那不就糟了吗?士兵们肯定会认为上天不能助他们一臂之力,这次战役是输定了!
聪明的'狄青自有他的妙计。他让官员们不要担心。所有的将士都非常紧张。在千余人的注视下,当他把100枚铜板抛向上空,落到地上的时候,鬼使神差的可以看到,他们的正面都是朝上的,非常的神奇!将士们群情激昂,带着必胜的信心,在狄青的带领下,他们很快平定了南方**,这就是著名的狄青占卜平**的故事。 师:听完这个故事,大家是不是还在为狄青捏了一把汗呢?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狄青会那么的胸有成竹?为什么他那么肯定出现的肯定都会是正面朝上? 生:未卜先知。.。.。.人品好 师:未卜先知,料事入神!人品好,运气好!很好,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猜测。那么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原来啊,狄青早就在这100枚铜板上做了手脚,这些铜板两面都是正面的,所以不管他怎么抛,落到地面上都是(正面朝上)。很顺理成章它是怎样发生的?(必然发生的),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反面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根本就没有反面。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为狄青的聪明感到佩服,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掷铜板同样的一件事情,在不同情境不同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狄青在使出自己的妙计后,让可能出现全都正面朝上变成了一件“一定发生”的事情。让可能出现反面变成了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其中,一定发生和不可能发生的事是我们能事先预测得到吗?所以我们说它具有必然性,而可能发生的事是我们不能够预测的,具有不确定性,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而在数学中,我们又是如何去定义具有这样特性的事件呢?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第二十五章第一节,随机事件与概率。
微格教学教案11
一、提出问题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教育部高等师范学校形式训练大纲的颁布,专业理论知识变的越来越重要。作为学前教育的大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是一名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专业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本依据。在校大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实习,见习。可是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实习的机会是有限的,为此提出模拟教学模式——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训练被训练者某一教学接触,技巧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重理论知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开创了“重学生的能力训练”的新局面。师范生在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后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性认知,微格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实现了认知的'第二次飞跃。使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得到具体的贯彻和应用。这为以后的教育实习或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2、研究假设
(1)大学生通过微格教学模式,对专业理论知识有更好的理解。
(2)通过微格教学模式的训练,会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3)通过微格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提高毕业大学生就业率。
(4)通过微格教学法的开设,能提高大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重视,把“怎么教”列为学习重点
二、研究参与者与方法
1、研究参与者随机抽样方法与要求
(1)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
(2)参与者有耐心和坚持不懈的意志。
(3)没有实践经验,没有接受实践训练。
2、变量定义
(1)自变量:
模拟教学模式——微格教学训练
(2)因变量:
学前教育大学生理论应用能力
(3)控制变量:
1)被试人数少
2)实验与操作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4)自变量评分标准:几位实验参与者在半年后将会有入园实习的机会,在实习期间,会有专门的教师依据被试的教学表现,与其他没有经过试验训练的同学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的分数。
三、研究过程与要求
1、实验过程
(目标的制定、教育方法的选择、以及内容难易程度的确定。
(多次模拟教学。在进行下一个领域的相应主题活动。
(3)此次试验主要针对五大领域选择活动主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活动目标制定的依据。
(有效性。
2、实验要求
(1)具有专业的操作工具。
(2)清晰的思路,明确的试验计划方案。
(3)充分准备,教案。
(4)实验参与者认真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
(5)专业教师的专业评价。
(6)实验过程中严格的要求。
【微格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拼出九方格教案及 03-16
《微课》教学设计11-10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01-03
小学教学教案01-07
《草原》教学教案02-21
书法教学教案03-20
儿歌教学教案04-08
北京教学教案04-17
蜜蜂教学教案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