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共1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渭、仞、岳、蓟”等6个生字,会写“仞、岳、摩”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随文认识“仞、岳、蓟”等6个生字。本文要求会正确书写6个字,关键是“仞”和“遗”这两个容易写错的字,应重点指导。
2.阅读理解
课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入情、在品味意境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
3.语言运用
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从军行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从军行》,背诵《从军行》,默写《从军行》。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解读题目
1.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边塞诗。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古诗三首)同学们听说过花木兰吧,花木兰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屡立战功。谁知道“从军”是什么意思?(参加军队)
2.每一个时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杀敌报国的动人事迹。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组诗《从军行》中的第四首诗。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从军行)
3.解读题目。
教师引导:读懂诗的题目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一起轻声读一读题目,谁读懂了?预设:
(1)书上注释说,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2)题目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的诗大多属于乐府诗。 4.了解诗人。
了解诗人王昌龄的相关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内容。(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
5.铺垫渲染。
(1)教师引导:我们读过一些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你们的印象中,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
(2)在王昌龄的笔下,边塞风光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意图】
从介绍边塞诗入手是为了让学生对这类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总体感知边塞诗的风格,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品读《从军行》时能更快地融入此诗特有的情境。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请大家把《从军行》先认认真真地读两遍,要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来。
(1)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点评指导),再指名学生读。
(2)教师小结提问:有感情地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有哪些?(看注释、看插图、想象画面)
(3)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默读这首古诗。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看注释,读完一句想想这句的意思。读完一首,想想整首诗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边读边与同桌讨论。
2.析字词,明诗意。
谁来说一说这首古诗字面上的意思。预设:
(1)“青海长云暗雪山”的意思是: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一片黯淡。
(2)“孤城遥望玉门关”的意思是: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3)“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都被磨穿了。
(4)“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思是:他们心怀壮志,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3.教师小结: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边塞的风景,后两句抒发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初读古诗,运用看注释、看插图、想象画面的方法,感知这首诗的大意。
板块三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教师小结过渡:这首诗字面上的意思你们已经弄明白了,现在我们就一起体会诗的深层含义吧。课件出示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自己轻声读一读,你从中看到了边塞的哪些景物?(青海湖、长云、雪山、一座孤城,还看到了玉门关)
(2)追问:什么样的雪山?请仔细观察文中这首诗上面的插图,这里的雪山是指祁连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祁连山雪光闪耀,异常壮丽,如今怎么就暗了下来呢?(漫天的黄沙,四起的硝烟,让雪山变暗了)
(3)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这两句诗。(学生练读—指名学生读)
(4)人有时会因心情的不同而对周围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就如杜甫国破家亡时看到盛开的繁花而流泪,听到鸟的叫声亦惊心。再读读这两句诗,对“暗”还有不同的理解吗?(将士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心情也是低落的)带着这种低落的心情再读这句诗。
(5)在你积累的诗句中有写到玉门关的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再读这两句诗,哪个字撞击着你的心扉?(“暗”,体现了戍边将士低落、孤独的心情,以及对故土和家乡亲人的'思念)把你的感受融在诗句中,再读一次。
2.教师小结过渡:边塞环境是这样的恶劣,思乡之情是这样的深切,可戍边将士——课件出示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齐读,谁愿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在黄沙满天的战场上,战士的金甲都被磨破了,他们表示不攻下楼兰就不回来)
(2)教师引导:“穿”是指穿上金甲吗?(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金属制作的盔甲会被磨破,不可思议呀!边塞将士身上的金甲怎么会被磨破呢?(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
(3)磨破的是金甲,磨不破的是什么呢?(忠心报国的壮志雄心)
(4)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将士报国的壮志却不会减,所有的豪情、气势都融在了这两句诗里。刀光剑影里横刀立马的身影流露着马革裹尸的豪情。带着这份豪情壮志来读读这两句诗。
(5)豪壮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怎样的心情?(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心,一颗热爱祖国的心)
3.教师小结:诗的前两句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借一个“暗”字描写出将士们低落、孤独的心情。后两句直接抒情,用将士们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乡的雄心壮志激励着我们每个人。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古诗,想象诗境,初步体会古诗的情感,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讲人物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2、讲述者要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事来讲,要讲得具体生动。听众听时要认真,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3、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三、教学难点:
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的活动。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爱听故事吗?我们今天就来开一个故事会。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这次我们讲什么故事呢?在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在我们看的电影、电视里,有一些人物形象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今天的故事会呢,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些人物故事。看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三)讲故事。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人物是谁?他的什么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自己说给自己听,再在小组内交流。
各小组推举一—二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四)评选故事大王。
评评: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五)总结:
要想故事讲得生动具体,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七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一个人,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生齐读作文要求)
2、你身边这么多人,你准备写谁,你为什么要写他,你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让我们先交流一下。
(二)学生交流:我准备写谁,我为什么要写他,我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在全班交流。学生边交流边评议。
(三)指导写法。
我们下面讨论如何写这个问题。
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想想写人,一般都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教师板书这些词语)
你们的积累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都用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一些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根据内容,选准方法)。
为了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你准备用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试着说一说。
学生练习说,评议。
(四)学生自己练习写,写好后,同桌交换修改。
(五)定稿。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蕴含的美,抄写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内容,发现课文在叙述上的特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感受文中蕴含的美,感悟心灵的美,激发对生活的爱;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采用的插叙方式,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师:生字卡片、选取爱德华·葛利格的几段音乐作品。
生:搜集有关乌斯托夫斯基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金色的童年,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记忆,童年时代的每一次生日,也一定让同学们记忆犹新,每一次生日,陪伴你的是什么呢?能讲讲你们的幸福时光吗?
2、当我们沉浸在幸福时光中时,我们一定要想到是父母之爱、长辈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带给我们快乐和甜蜜。今天,我们将走入文本,去分享另一个小姑娘的幸福。(生读课题)
3、引导生对课题质疑(守林人的女儿是谁?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为什么要献给她?)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生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4、初读课文,提出疑问。
5、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读好:“达格尼”“爱德华·葛利格”两个人名,了解他们不同的身份。初步解决:什么是守林人,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等疑问。
6、勾画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并有感情朗读,交流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读5~8段:理解葛利格为什么给守林人的女儿送礼物?
1、初步讨论:葛利格为什么要送礼物给守林人的女儿呢?
2、讨论: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葛利格承诺送小姑娘生日礼物的呢?
3、品读课文5~8段,想象小姑娘讲述的艰难而又快乐的生活。引导学生想象爸爸守林时的危险、艰苦、勇敢、机智,守林小屋的简陋和温馨,玻璃帆船、布娃娃带给女孩的无穷乐趣?让学生带着独特的感受细细品读第5段,进一步感受小女孩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美好品质。
4、引导学生再次讨论:为什么这位的音乐家会送她一份生日礼物?
5、找到写葛利格的言、行的语句,细细品读,交流读中的体会,感受葛利格的内心活动,体会他和蔼亲切、富有爱心童趣的情怀。
读3~4段和9~11段,理解葛利格送了怎样的礼物。
1、葛利格送给达格妮的礼物是什么?
2、小女孩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从文本中找出句子,读、议、品,感受这支美妙的乐曲是女孩童年生活的写照,是音乐大师用心写出的精品。
3、描写达格妮听到乐曲后情绪变化的词句有哪些?细细品读第4段女孩追问的三个句子,品读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交流从中感受到什么?姑娘为什么会一次次追问、为什么会泪流满面?姑娘的万分激动是体会到葛利格为她谱曲的良苦用心,体会到乐曲中珍藏着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还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音乐家真挚的情怀?(用乐曲作礼物,传唱全球时,小姑娘就会听到)进一步理解“奇妙的方式”。
5、播放乐曲,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再读小姑娘听到的情景,看到的物象。
6、为什么说这首乐曲是件珍贵的礼物?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
三、感悟表达,积累背诵
1、达格妮想对音乐家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2、课文中写达格妮回忆儿时往事时采取的是怎样的叙述方法?
3、为学生介绍插叙的写作手法,并推荐学生阅读有插叙手法的文章。
四、布置作业
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抄一抄,并把它背下来。
板书设计:
美好心灵
美妙旋律
爱
美好祝福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描述的是纯真、难忘的童年岁月。教材安排了有关童年的古今诗词,也有名人名家对儿时情怀的追忆,讲述的都是亲身所为,亲眼所见,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都是针对童年话题的说说写写。《古诗词三首》是本组教材的开篇,天真烂漫的童年情怀,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也特别能激发对童年的向往,用古诗词的语言描述的童年情景,更是活泼跳跃,意境深远。《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新字,通过看图比较等方式,记住“篙”、“棹”的音形义。会写7个生字。
2、读准诗词,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有感情诵读三首古诗词
3、通过画面想象,图文结合,查看注解、关键词比较等方法,品词潜句,体会牧童的悠闲无虑,使风儿童的顽皮可爱,以及溪畔农家生活的和美、恬淡、惬意。
4、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够将自己喜欢的一首改编成一段话。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强诵读,从中体悟诗词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感受诗词独特情韵。
教学时间:
2课时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牧童》、《舟过安仁》。
一、话题导入:
1、板书童年。齐读。有人说童年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有人说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你说童年是什么?七彩斑斓令人难忘的童年,让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怀念着,留恋着,让你们这些小小的孩子珍惜着,童年还是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2、出示两首诗,自读。
二、学习《牧童》
1、只显示一首《牧童》看屏幕自读。问会读了吗?这首《牧童》让我想起了清朝诗人袁枚的《所见》,齐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读起来多么有声有色,动静相宜啊。
2、我们也把这首诗读活吧,老师建议看着书再读,问为什么要看着书读?因为书中有许多辅助的。知识。谈一谈。生看书自读,边想象边自读。教师表扬读书姿势,表扬读诗时的神情动作。
3、指读。正音。讨论“铺”与“横”的读音。教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让孩子们选择正确读音。再指读。“蓑”读准平舌音,看图了解,集体书写这个字。
4、诗歌,朗朗上口,古人读文作诗难免摇头晃脑,正是因为古诗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你能让节奏感强烈点吗?
5、指读,停顿时间的长短由自己决定,看谁读得最象诗。
6、读了很多遍了,你读懂了哪一句?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7、聚焦作者吕岩。吕岩,字洞宾,就是传说中八仙之一,早年中过秀才做过官,晚年隐居山中,人们不知其去向,于是大家都说吕岩得道成仙了。你说,神仙一般的吕洞宾为什么偏偏为牧童赋诗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东西,吸引了他?再读诗歌,说说,让神仙羡煞的究竟是什么?
8、指说。体会情感,随机点拨,比较“六七里”写出了草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吹笛的随意,笛声的稀少,但足以表现牧童随意随性的情景,数字前后不得调换。“弄”字感受随意自在。“不脱蓑衣卧月明”由“不脱”体会悠闲自在,无拘无束。读好句子。
9、齐读诗歌。这是一位怎样的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带着这样的感情一次次齐读。我们喜欢这样的童年,齐背。
三、学习《舟过安仁》
1、出示诗。读读作者的名字,杨万里。还记得他写的其他古诗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杨万里写的《宿新市徐公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另一首描写孩子的诗。
2、这一路,途中一船上的两小儿深深吸引了杨万里。自学古诗,自说意思,思考是什么吸引了诗人。
3、指读一二句。读准“篙”与“棹”,说说图上哪个是篙,哪个是棹,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判断?做做“收”和“停”的动作。指读。
4、一船两小儿,普通渔民家,一撑篙,一划棹,本来也没有什么令人生疑的地方啊。你倒说说什么地方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多么奇怪的收篙停棹。
5、河水轻泛波,两岸苇草茂。清风拂面来,小儿童心俏。小伙伴撑着篙,划着棹,撑着撑着,划着划着,你仿佛听到其中一个说?另一个说?
6、为什么这样?读三四句,读懂了吗?说说。
7、怪生的意思?怎么读,最能读出杨万里恍然大悟,被孩子们的天真顽皮逗乐了的样子呢?指读。(老师仿佛看到杨万里,捋着胡子哈哈大笑。老师似乎看到杨万里眯着眼睛,颔首微笑。老师觉得,你也很想成为这样的小孩子……)
8、你就是杨万里,你坐船过安仁,你看到了一船两小儿,你来读整首诗,你也来读。指读。如果说《宿新市徐公店》中,杨万里抓住疾走追蝶,写出童年的烂漫,那你说,《舟过安仁》抓住了什么情景?(无雨张伞,张伞使风)我说,杨万里,这么爱写儿童的事,肯定是羡慕儿童。你说羡慕的是什么?(天真烂漫,调皮可爱……)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
9、背诵。
四、背诵积累
背给同桌听,背完跟同桌说说你更喜欢成为哪个孩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清平乐村居》,选择喜欢的古诗词写一段话。
一、复习引入,比较诗词
1、上节课学习了两首古诗,齐背。刚才背诵的两首古诗每一句都是几个字?所以也称七言诗。出示《清平乐村居》,观察一下,这首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2、题目有两个,像这样的古诗形式叫“词”,读准“乐”,前者是词牌名,最早的词是用来像歌一样吟唱的,不同的词牌代表不同的乐曲呢,所以念ue,齐读,后者是该词的内容,有的词只有词牌名,没有后面的小题目。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词又被称为“长短句”。
3、联系旧知。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两首词吗?其中一首词牌名就叫《忆江南》或者叫《江南忆》,作者白居易。齐背。另一首是张志和的《渔歌子》,齐背。我们今天的这首词,跟我们学过的这两首还有一个不同之处,观察?(两段。)许多词都像这样分成上下两段,中间空开,上下段分别被称为上阙和下阙。
二、品词体会,感情朗读
1、自读准音,指读上下阙。
2、再自读,汇报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3、集体交流:翁媪、吴音、亡赖。翁媪,文中指的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妻,那能不能换成夫妻?亡赖,通假无赖。相媚好,指互相逗趣、取乐。
4、指说末句意思。说说“醉”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陶醉?沉醉?酒醉?低矮的茅草房中的这一对翁媪为什么而醉?为谁而醉?(为夫妻情深,相敬如宾,其乐融融而醉)。读好“白发谁家翁媪”中的羡慕之情。
5、还为什么而“醉?(为儿孙满堂,家庭和美)随机教学下阙,扣词“卧剥”,体会小儿的淘气。淘气而让人欢喜。指读。
6、是的,多么令人羡慕的农家生活,作者辛弃疾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词人,与苏轼被世人和成为“苏辛”,而他的诗以热情洋溢,慷慨悲壮,豪放爱国著称,没想到被这贫寒的农家生活深深打动,豪放热情的诗人辛弃疾也醉了,你说最是打动他的是什么?随机指导提升朗读。齐读。
三、指导释义,仿说句式
1、多幸福的农家生活,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指说词义。教师随机点拨。
2、“大儿锄豆溪东”,这句话写了“谁在,干什么,在哪儿”跟我们平时表达的顺序有所不同,你能这样来说说“中儿”“小儿”和“翁媪”吗?
3、小结:茅舍、小溪、青草,多清新优美的田园美景,翁媪醉酒舍中,大儿锄豆溪东,中儿编笼溪中。小儿剥蓬溪头,寥寥几笔描画一派田园生活景象,给人和平安宁、自然朴素之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正是词人“醉”的原因吧!
4、积累自背,感情齐背本词。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童年是牧童无忧的笛声,童年是无雨张伞使风,童年是溪头卧剥莲蓬,让我们再深情读这三首古诗词。
2、你最喜欢哪一首?是的,你最喜欢的哪一首里肯定有什么东西让你很动情,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或许有你童年的身影,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肯定有你难忘的场景,拿起笔,把你喜欢的那一首变成一片风景,一件小事,加上你的感想,变成一段小吧。
3、交流点评。
4、上网搜索辛弃疾的其他诗词,并搜一搜词牌名清平乐,看看还有哪些同类作品。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5
学习目的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3、通过创设具体的场合让学生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学写一份发言稿。
教学课时
3课时
A案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学前准备:
1、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资料。
2、校内师生浪费水资源的镜头捕捉图片。
3、写字板若干。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1、展示图片:(幻灯片展示本校水资源浪费的新闻图片,图片下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2、画外音,引出讨论。
导语:最近,我在校园内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水龙头打开后不关上,任水白白流淌;有些人关不紧,任水滴漏;还有些同学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
发生了这样的事该怎么解决?
3、生畅所欲言,导出话题。学生各抒己见(倡议书、报告老师、劝说、写警示牌、开班会……)
教师归纳,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办法之一──劝告(板书)。
二、小组交流,探究方法
导语:劝告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以理服人。那么,怎样才能以理服人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
(准备:各小组领写字板一块。)
1、小组就怎样以理服人展开讨论,小组负责人负责记录本组发言提纲。
2、小组上台交流。
(各小组汇集共同点写在黑板上,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共同点:
用水资源的宝贵来劝说。(生成、不可再生)
用水的`用途来劝说。
用积水成渊的故事劝说。
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3、教师补充: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做出相应的补充。
4、听录音:明确诚恳的态度在劝说中的作用。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道理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那么让我们来听一听两位同学劝说的开场白。
(播放录音1)
甲1:乙1同学,快去把水龙头关掉,水在那里哗哗地流,太浪费了。
乙1:关你什么事?(一边哼歌一边走)
(播放录音2)
甲2:乙2同学,你刚才水龙头忘了关了,水哗哗地流,我觉得很可惜。
乙2:噢,对不起,我忘了。(回头把水龙头关了,流水声停了。)
(2)比一比,说说自己的想法。
甲1甲2
态度:生硬──和气
语气:直接──婉转
角度:自己──他人
结果:接受──拒绝
生小结:甲1说话的时候语气生硬,有指责批评的意思,引起了乙1的反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甲2说话婉转、诚恳,至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并无指责之意,所以对方接受了他的建议。
师小结:劝说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仅靠理由的充分是不够的,诚恳的态度、婉转地表达是让人接受的前提。
三、创设情境,尝试实践
要求: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他生当群众。
尝试实践:生应用劝说提纲展开劝说工作,他生适时插话补充。
师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依据提纲有理有节地劝说,提醒学生不要扯与话题无关的事。
四、组织评价,促进提高
1、评一评:对话理由是否充分,态度是否诚恳,被说服者是否心悦诚服,还有哪些道理没有讲清楚?
2、利用媒体适时补充出示关于水资源的资料,各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摘录、补充自己的提纲。
3、擂台赛。
(1)推荐两组4人上台,展示劝说本领。
(2)评一评。
评价标准:态度是否诚恳、调理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表达是否婉转,被全者是否心悦诚服。
五、创设情境,拓展劝说
1、生活中,需要劝说别人的情况有哪些?(爸爸的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走到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以伤身体……)
2、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情况,分小组练习劝说。
3、小组推荐两位同学面对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劝说情况,组织评价。
六、作业
生活中我们一定遇到不少这样那样的不该发生的事情,有些事情我们有能力和义务对当事人进行劝告。请从小事做起,从周围的朋友们开始,选定一件你认为必须劝告但经过自己或他人多次尝试都未成功的事情进行劝告。注意:先收集相关的资料,再拟提纲,然后找一个人一起练习一下,准备充分后带着诚意去劝说,祝你成功。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6
教材内容
本组教材以“语言表达的艺术”为专题来编排课文的。本组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其中《杨氏之子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学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的回击另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学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阅读不同题材的,了解不同题材的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本组的`“口语交际·习作三”安排了以“劝说”为主题的模拟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回顾·拓展三”也是紧紧围绕语言表达的艺术和形式的问题,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三项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并积累精妙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和表达艺术。
3、通过学习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引导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
2、了解不同体裁表达方式,在学习中积累优美语言。
预计课时
《杨氏之子》1课时《晏子使楚》2课时
《半截蜡烛》1课时《打电话》1课时
《口语交际三》1课时《习作三》2课时
《回顾·拓展三》1课时共计9课时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7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你们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教学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我能借助注释,自学与同学交流,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我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三、教学程序: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由读诗,读正确,读通顺。
(二)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
1、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品读理解。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每读一句想象到哪些美好的画面?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2)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赋予它美好的情感并流畅地描述出来。
2、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以“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有感情地朗读。
全班交流。允许有自己的感受。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恰当地进行引导。
(四)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舟过安仁,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梅子留酸软齿牙,
收篙停棹坐船中,芭蕉分绿与窗纱。
怪生无雨都张伞,日长睡起无情思,
不是遮头是使风,闲看儿童捉柳花。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默写《稚子弄冰》。
2、以“散落在诗词里的童年”为主题画张手抄报。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8
一、课前准备:
课前一周把听到的、看到的事情用一两句话记下来,作为话题。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交流一周的见闻。
1、说说自己一周中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
2、先同桌交流,再选择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自己感兴趣的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
(二)围绕话题小组交流。
1、讨论:这一周中,大家对什么最感兴趣呢?小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来说说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是:
(1)把这件事说清楚。
(2)说出你的看法。
(3)认真听别人发言,对他有不同看法提出来。
(4)人人都要发言。
2、展示:评选哪一组说得比较好。(由学生当评委)
制定评选方法:
(1)把事情和自己的观点说清楚。
(2)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3、评委点评。
(三)集体讨论。
1、你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
2、话题举例:最近,“超级女生”在电视、网络各类媒体中频频出现。许多青少年对此追捧不已,但也有许多人对此不屑一顾。你如何看待“超级女生”现象?
子话题:
(1)喜欢“超级女生”这一节目吗?为什么?(组织自由辩论)
(2)你喜欢“超级女生”中哪个人?为什么?
(3)你会参加类似的活动吗?为什么?
(4)从“超级女生”这个节目中,你想到了什么?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自由讨论。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教学准备:
准备一周的观察日记。
(二)唤起记忆的小船。
1、同学们,一个学期转眼已过,开学时还是春赛料梢,如今已是满目夏花。一百多个日日夜夜中,我们曾经历过多少事情啊!
2、老师声情并茂地回忆自己和学生经历的小事,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互动。
3、看看自己的日记,回忆一学期来发生过的.事情。
4、学生谈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三)让风扬起船帆。
1、你觉得自己最值得写的是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如何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呢?
3、回忆第八单元中印象最深的一段话,说说自己的看法。
4、片段训练: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或事用简短的语言记录下来。
(四)能量加油站。
1、学生出示自己的片断,展示。
2、读读议议,肯定写得好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
(1)小组互相评改。
(2)独立修改。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学生自由创作。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二)交流评议。
1、展示自己写得比较好的语段。
2、互评互改。
3、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4、欣赏佳作。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领略叙利亚的淳朴民风,感受叙利亚卖水人的质朴可爱。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继续尝试在读句子时静心思考。
3、能恰当地运用文中的语句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叙利亚”。简介叙利亚的地理位置。今天,我们将随新加坡女作者尤今一起去那儿领略一下异域风光,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1—3节,用直线找出文中介绍叙利亚的有关语句。
交流:到位于沙漠地带的叙利亚去旅行,最不能忍受的,是它气候的干燥与闷热。因为这样,叙利亚境内,不论大街小巷,不论白天晚上,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卖水人。最常见的,有橙水、柠檬水和萝卜水。这些新鲜果汁,价格便宜得叫人难以相信。这些都是叙利亚盛产的水果,因为生产得多,价格也就低了。
2、你能否用上恰当的关联词将这些语句连起来说一说?
3、齐读课文1—3节
4、在叙利亚,最令作者难忘的,倒不是这些又便宜有好喝的水果汁,而是那些“卖水人”。出示课题
三、深入研读他们出尽奇招装饰摊位。
1、学生自由读课文5—8节
他们可爱。
2、完成练习:“我”难忘叙利亚的卖水人是因为他们富有人情味。
3、再读课文5—8节,叙利亚的卖水人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点,并说说理由。
4、交流
第五节“出尽奇招”中的“奇”为何意?出尽奇招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师生配合读有关语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个例子。
他们为何要在摊位的布置上大做文章呢?
“这一观”文中指的.是什么?为何“破财而饮”上打引号?
第六节在作者眼里,为什么最可爱的是那些吹笛子的卖水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他们的可爱?
(他们的装束,他们的眼神,善解人意)
理解句子:
1)……“咿咿呜呜”地吹出一支又一支幽幽怨怨的曲子。
2)……他会不由自主地说:“再来一杯。”
指导朗读:他会用眼睛向你说话:“来吧,来吧,这么热的天气,来喝一杯吧!”
第七节“他竟对我们说‘你们晚上喝的,不必付钱。反正,我也要收摊了!’”句中的“竟”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你是如何理解第八节的内容?
四、拓展练习
如果有机会去叙利亚,你会怎么做?
【课堂板书】
出尽奇招装饰摊位
叙利亚的卖水人可爱
富有人情味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洁,使同学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同学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身的习作。
课前准备
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课时布置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课文,激发情趣
1、回顾本组内容,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2、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天真、可爱……)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俺们的童年生活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静静地回忆一下,自身轻轻地说一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身童年难忘的故事。
课堂评价:(1)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2)有没有把事情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身最难忘的事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每个学习小组评选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2、各个学习小组轮流在班内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要求:一位同学讲述自身的童年故事,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
3、师生一起评议说得是否清楚、具体,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尝试把学习小组内各个同学的童年故事,连起来,变成一个有趣的童年历程。
3、班内交流。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冯琛莉)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节课俺们一起品味了《童年》这优美的歌曲。听了这样的歌曲,俺们想到很多,好像也看到了很多。现在让俺们一起分享同学们和老师所收集的童年影集吧!这些都是俺们童年时代捕获的特别镜头,里面珍藏着大家的美好回忆。
2、同学交流翻看影集。
3、过渡:同学们,童年的歌声还在俺们的耳边吟唱着,童年照片中的美好画面还在俺们的眼前浮现,大家一定有很多感想吧!一定回想起了许许多多的童年往事,其中,有一定很多有趣的事情!现在请同学们用简单的几句话把自身童年最有趣的事情告诉老师和大家,好吗?
4、指名发言。
5、听完同学的有趣事,大家一定会发现,在俺们的童年时代里,有许多有趣的、值得回忆的事情,今天老师要大家把自身认为最有意思、最有趣的童年往事说出来,让大家相互分享。(同时亮出小黑板,上面写着:童年趣事)
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
1、过渡:现在,咱们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说说你们在童年时代的有趣的事情。所说内容不限,可以写童年时代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也可以写发生在家里的趣事,等。只要是觉得有趣的事情就行。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同学们可要听仔细了,他的童年趣事,到底有趣在哪里。(老师随时参与各小组中,分享大家的趣事,并认真观察,适当、及时地给予必要的点评。)
三、大组交流,评价指导
1、让四人小组推荐代表,说说他那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
2、组织评价。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同学展开评价:“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具体清楚?”或者“你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得更好有什么建议?”等。
四、草拟片断,渗透写法
让同学把的童年故事写下来,让老师和更多的同学分享。先让同学写一个自身认为最有掌握写好的片断。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写好之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教师选择典型的例子,组织全体同学展开评价,可以欣赏写得好的地方,也可以指出缺乏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五、小结谈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眼前出现出许许多多有趣的童年往事,如梦如画,丰富多采,充溢着天真无比的童趣……。由于时间关系,大家还没有把全文写完,下课后继续写完,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让老师分享你们的童年趣事。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展示典型,组织讲评
1、教师事先从同学的初稿中发现典型。
2、导语:同学们,老师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就好像走进了你们的童年,感受到大家童年的纯洁和美好。
3、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让作者朗读。
4、生一起评议。
导语:刚才听了这位同学朗读了他的习作,大家看看,他写的童年往事是否有趣,他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师生评价)
导语:这篇习作在语言运用方面,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还有什么建议?
5、展示中等的习作,让组织同学评价。肯定优点,指出缺乏。注意不挫伤同学的积极性。
6、展示教师杜撰而同学习作中普遍存在同样问题的“病文”(也可以从外引进),组织评价。
二、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让同学在小组内读自身的习作,先指出自身习作的优点和缺乏,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一评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
三、总结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讲评,大家的思路应该更加宽阔了吧!为了使大家的童年趣事更加生动,更加精彩,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回去把文章认真改一改,把童年趣事写得具体,更生动,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你们童年的美好和欢乐。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寄情于物的写法。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萧红的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谈话揭题,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萧红,了解《呼兰河传》
3、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
师梳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思考:这是个怎样的园子?
2、分类检查词语
3、这是个怎样的园子?
三、走近园子 感受美丽
1、祖父的园子美丽,充满生机
祖父的园子美丽,充满生机,你从哪里感受到?默读1-3、17-19自然段,划出句子读一读。
这园子里的花、草、蝴蝶都是自由快乐的,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2、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四,走进园子,感受快乐
1、除了动、植物还有谁也是快乐、自由的?
2、结合文本,交流以下趣事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3、萧红为什么这么快乐、自由?交流体会祖父的慈祥。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感受祖父的慈祥:这位祖父好在哪儿?
我种白菜,把飞浇到天上去,他管不管?
我一会儿挖黄瓜,一会儿捉蜻蜓,他管不管?
我铲地把狗尾巴草当谷穗留着,他管不管?
怎么管?(三个笑)
这笑包含的是什么?只有怎样的祖父才会发出这样的笑?;板>慈祥
看板书,连起来说:
慈祥的祖父,给了我自由……的园子。
五、深入文本,提炼写法
1.这个小姑娘写自己的快乐和自由,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植物的快乐与自由呢?
2.文章重点想表现谁的'快乐与自由?(小姑娘)
它用园子里的动植物的快乐与自由来突出小姑娘的快乐与自由,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寄情于物。
3.在我们理解了这种写作方法后,再读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
4.第18小节: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这句话仅仅是在写天空吗?蓝悠悠、又高又远吗?
5.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再读课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多彩的园子
快乐的园子
自由的园子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2体会九寨沟神奇瑰丽的自然景色,了解课文所介绍的珍稀动物,激发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欣赏中品味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了解九寨沟的相关信息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九寨沟风光)。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九寨沟风景图片(两三张),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追问。
2、引出课题:九寨沟(美美地齐读课题)
3、师介绍:九寨沟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为九寨沟。九寨沟是我国的风景区,每年,都吸引着国内外大量的游客到那游览,九寨沟究竟拥有怎样的神奇魅力,作者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的呢,让我们打开课本,尽情地去享受吧!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把预习中遇到的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或向同学请教,然后再放声朗读课文。
2、出示四字词语,学生练读,把字音读准确。(雪峰插云、林深叶茂、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平湖飞瀑、高低错落、银花四溅、蔚为壮观、诗情画意、人间仙境)——开火车读、男女生读。
3、老师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别人知道它的意思。
(指名读、齐读)
4、师:你们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描写景色的)
5、检查读课文。
三、再次读课文,理清层次
四、钢笔字描红。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提问:你们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九寨沟(齐读课题),在那儿有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有许许多多的异兽珍禽,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再次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细细地欣赏。
2复习: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九寨沟在什么地方 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出示课件2句式:九寨沟位于 , 因 为 ,所以人们称它为九寨沟。)
学生口头填空。齐读课文课文第一自然段。
3导入:教师引学生口述第二自然段内容"一进入九寨沟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板书:童话世界)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整体感知:那是怎样的童话世界?一进入风景区,你能看到哪几个景点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表示景物名称的词,用笔圈出来.(学生读后汇报,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2导读: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景物呢?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最吸引你的描写景物的语句,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想象描绘的画面.(板书:朗读,品味,想象),也可以和同桌或四人小组交流。
3学生品读交流:
雪峰: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引导抓住"插入云霄""银光闪闪"想象雪峰高耸入云,皑皑白雪在阳光下银光闪烁的景象.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这么雄伟的雪峰老师请男生来读。(读得真有气势)
教师播放课件3,让学生欣赏.
再引导学生说所看到的景象,教师点拨补充:
(九寨沟三条沟谷,层层叠叠,山势挺拔,皑皑雪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登上的尕尔纳山,眺望远方,还能看到云海连天,如波浪翻滚,峰顶再云海雾浪中沉浮升降时隐时现,似乎在天宇中遨游.)
湖泊:①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播放课件4,学生欣赏,再说说看到的景象. 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得真仔细!你不仅看得仔细,还能用这么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真不简单!)指名读描写湖泊的句子
引导抓住"大大小小""颗颗宝石""镶嵌""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体会湖泊之多,湖水之清,湖石绚丽多彩,令人身临其境,真似到了"童话世界".
②这些湖泊还有好听的名字,是什么?("五花海","五彩池")为什么叫这些名字呢?书中是怎样说的?
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引导体会"五花海""五彩池"之美和名称的由来.
播放课件5,学生欣赏,再说湖泊的美丽景象.教师点拨补充;
(水, 是九寨沟的精灵,湖泊终年碧蓝清澈,明丽见底,而且随着光照变化,季节推移,呈现不同的色彩.每当风平浪静,蓝天白云雪山树木倒映在湖水中,"鱼游云端, 鸟翔海底"的奇特景色经常出现,水上水下,虚实难辨.彩池中,鹅黄,黛青,绛红,翠绿等色彩组成各种图形,如同一匹五色锦缎,视角移动,色彩立即变化,走一步,变一态,真是变幻无穷.)
感情朗读这两句话.
(3)森林: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引导抓住"从河谷至山坡""遍布"体会原始森林到处都是.
要求学生看课件3-6,再说森林景象,教师点拨补充
(1500万亩原始森林,莽莽苍苍,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种.种绮丽风貌.尤其是如今金秋时节,林涛树海换上了富丽的盛装.那橙色的黄栌树,金黄的桦树,绛红的枫树,殷红的野果子,深浅相间,错落有致,令人眼花缭乱.每一片森林,都有如天然大巨幅油画.)
感情朗读这句话.
(4)瀑布: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台阶.由此形成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引导抓住"白练腾空""银花四溅"想象激流直下的壮观景象.
师:“白练”是什么意思?“银花”指什么?
生:白练指的是象绸缎一样的瀑布,银花指的是飞溅下来的水花
师:那白练腾空就是_ _
生:瀑布就象一条白色的稠带从天而降,倾泻下来,水花四溅。
播放课件7,学生欣赏,再说瀑布的景象,教师点拨补充:
师,假如,你现在就站在瀑布脚下,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用什么样的诗句来赞美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多么壮观,多么美丽。愿意用你自己的朗读来读好它吗?
感情朗读这句话.
(这里所有的瀑布都从密密的树林里狂奔出来,就像一台台绿色织布机永不停息地制造着各种白色丝绸.这里有全国最宽的诺日朗瀑布,从高高的岩石上倾泻下来,似巨幅水帘凌空飞落,雄浑壮丽.激流溅起无数小水珠,化作迷茫的水气.朝阳照射,常常出现美丽的彩虹,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4引导学生再齐读第三段,感受九寨沟迷人的自然景观.
5鼓励学生尝试看课件8(全景),分四人介绍九寨沟景观,背诵第三段,配乐.
6教师小结:九寨沟的湖水千娇百媚, 景色处处美丽如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述过渡:"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珍稀动物,快速浏览第四自然段,找出它们的名字,用笔圈出来.
学生快读汇报(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看课件,简单介绍,重点区别大熊猫和小熊猫。
2这些动物都有怎样的特点呢,再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一个四字次与概括出它们的特点.可以同桌交流一下.
出示课件9,练习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
走进九寨沟风景区,向林子的纵深处行进,你也许会看到( )的金丝猴,( )的羚羊,( )的大熊猫,( )的小熊猫.
上面这些动物,你最喜欢哪种呢,请你们将描写自己喜欢动物的语句多读几遍,读出它的可爱.
3汇报交流:(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动物,可以用书中的语句。)
(1)金丝猴:体态粗壮,机灵顽皮 抓住"窥视""眨巴""攀吊"等体会.读出它的机灵可爱.
(2)羚羊:善于奔跑 从"突然窜出"又"突然消失"体会奔跑速度极快,是长跑冠军. 读出它奔跑的本领.
(3)大熊猫:憨态可掬 从"憨态可掬,若无其事地咀嚼"体会.
(4)小熊猫:行动敏捷,爱美 从"行动敏捷""美滋滋地照镜子"体会.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这些动物是不是只要进入九寨沟就能见到呢?为什么?(从书中哪些此可以看出来)。
这些动物正因为很稀少,很珍贵,人们不常见到,所以称它们为异兽珍禽(板书:异兽珍禽)再读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
4引读:让我们一起再进入原始森林,希望能遇上它们.有感情齐读第四自然段.
5 根据老师的提示来试背第四自然段。(看课件)
5拓展补充:九寨沟的珍稀动物还有许许多多,继续向前,也许你还会看到什么
学习第五自然段.
1教师引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板书:人间仙境)
2出示词语,同学们说说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景象,前面文章有没有介绍过?同学们看老师板书,引读:联系前文,找出描写"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的语句.
3由此可知,第五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与"童话世界"前后照应)
总结.
播放课件12,教师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所有去过九寨沟游览的人回来都说,世上没有任何语言能够把九寨沟的美丽神奇都表现出来.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语句这么美,也不能把九寨沟的美丽全部表现,真正的九寨风光还要美得多呢!让我们用眼睛再次领略那童话世界,人间仙境的迷人风光.
(学生欣赏)……
同学们,你们向往九寨风光吗? 将来你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希望你们把这美景积极介绍给周围的人们,也希望所有热爱九寨沟的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珍惜爱护这片没有受到污染的土地,让它永远成为我们祖国的骄傲.
板书:童话世界 雪峰 湖泊 森林 瀑布 【朗读 品味 想象】
九寨沟 异兽珍禽
人间仙境 (总结全文,照应前文)
作业:
课内:完成练习册习题:字词句训练.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1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在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五、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多处运用比较的'语句,体会表达特点。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作者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点吗?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14
学习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
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⑴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⑵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⑶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⑴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⑵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合作交流: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品读体验:
1、学习汇报: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⑴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⑵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6、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
《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四、巩固延伸:
阅读《水浒传》。
课时作业
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冈下饮酒——酒后上冈——冈上打虎——唉下冈来
豪放勇武无所畏惧
: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不忘。抓住动作的词进行体会,对学生感受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充分抓住这些准确而又生动的词语,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点拨,神话学生对人物性格、品质的感悟。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4-08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08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6-08
五年级语文下册《打电话》教案01-13
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01-13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优秀教案01-25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11-24
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04-13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02-24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练习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