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时间:2024-05-01 07:23:5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读懂诗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1

  针对问题:

  诗歌鉴赏是高考永不缺席的题型,如何鉴赏诗歌是语文教师及学生们常下功夫却收效不大的重大疑难工程。鉴于基础、方法等原因,对于普通班同学而言,诗歌鉴赏存在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如何去鉴赏,而是如何去读懂诗,故而欲解决鉴赏问题必先解决读懂问题。因此本课旨在通过师生共同探讨,总结、提出一些较为直接、便捷的方法,以从不同角度对诗歌进行较为硬性的近乎“暴力”的拆解、融合(当然,这会给诗歌的审美带来负面影响,容易破坏诗歌的美感),来达成先读懂诗的目的。也就是说,只有读懂了诗才能去更好的鉴赏诗,最后才能迁移到、谈得上对诗歌的鉴赏。最终,再结合一定的答题方法,以期彻底解决同学们怕诗歌题型、读不懂诗歌、不会赏鉴诗歌、不会回答诗歌相关考题的症结。

  教学目标:

  1、结合已学诗歌(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等),回顾、重温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读懂诗歌“十二看”。

  2、方法技巧的迁移使用,当堂拆解《蜀相》、读懂《蜀相》,以形成读懂诗歌的能力,并完成《蜀相》相关习题。

  3、连通高考诗歌阅读鉴赏题型,达成鉴赏诗歌、优化答题思路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1、难点:分析关键词语(看语言:关键字分析,如动词、形象词、“诗眼”)及诗句的内涵,把握诗歌的内容(看意象:如何通过景语体会情思;看内容:如何“诗变文”)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经历(看作者、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看情思)。

  2、重点:运用方法,读懂诗歌;达成诗歌鉴赏基础,结合答题技巧,规范回答各类题型。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一是,每次月考成绩出来,关于诗歌鉴赏题型,大多同学得分很少丢分很多。老师自己也在问是关于诗歌鉴赏,我们讲少了么?同学们说讲得不算少!可是为什么做不来题呢?叫些同学来问,原来是大多同学说不是鉴赏和答题的问题,而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读不懂诗歌!不知诗歌讲的是什么意思,而至于答案也就无从说起,只能乱答一通了。那么,读懂诗歌的意思真有那么难么?到底怎么办?有没有方法?老师的问题是有的。因此,这节课,让我们来关注这个症结,一起来学习和探讨“如何读懂诗歌”。(只要真正做到了读懂诗歌,那么鉴赏、答题就不存在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二、[回顾] (其实,任何阅读题的答案皆在诗中或可从诗中解析出来。鉴赏诗歌无需引经据典,无需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鉴赏评价作品本身的特点。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还要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

  (一)读懂诗歌的方法、角度:“十二看”:

  读诗技巧角度“十二看”解诗“十二看”简易口诀

  1. 一看音韵(节奏):读诗歌,把风韵

  2. 二看标题(题材):看标题,明题材

  3. 三看作者(背景):看作者,联背景

  4. 四看注释(出处):看注释,破难点

  1 5. 五看结构(层次):看结构,理层次

  6. 六看主体(写作对象):看主体,明对象

  7. 七看内容(正文):看内容,品细节

  8. 八看语言(炼字、炼句):看语言,炼字句

  9. 九看技巧(写法):看技巧,谈效果

  10. 十看意象(意境、形象、情感):看意象,感情境

  11. 十一看情思(情感、观点、态度、哲理、思想):看情思,挖主题

  12. 十二看问题(审题):看问题,规范答

  (注:读懂诗的方法、角度很多,甚至会有交叉,以上尽可能提供全面些,具体运用以达到高考答题效果和目的为原则。而对于平时练习,为了加强读懂诗歌,建议尽量能运用多法、多角度加以解析。)

  (二)对应以上方法,请结合已学知识点及诗歌加以理解,看谁体会多?能否举例说明?

  三、[带刀上阵]请运用“十二看”,从不同角度解读《蜀相》及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

  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 一作:频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兵。

  作家作品

  杜甫,字子美 ,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生当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之间,后半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歌广泛反映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冠以诗圣的美称。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诗歌“三吏 ”、“ 三别 ”。诗作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 ” 为主。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功臣。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此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2 活动一(读):

  (一)读诗歌,把风韵——用“/”划出节奏,读出诗歌的感情,通过诵读,感知本诗感情基调。

  1:结合写作背景,概括出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抒发的是感伤、叹惋的心情,这也正是全诗的基调。

  2、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 明确: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生读,教师读)

  活动二(集体明确):

  (二)看标题,明题材——“蜀相”,指的是谁? 从诗歌的题材上讲,这是一首什么诗?

  1、“蜀相”:

  2、题材:

  (三)看作者,联背景——对于杜甫,你了解他多少呢?关于背景,你知道多少?

  1、作者:

  2、时代背景(历史世况):

  3、写作背景(个人际遇):

  (四)看注释,破难点——(略,但对于较为陌生的诗人,注释对于正确解读诗歌十分重要)

  活动三(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五)看结构,理层次——请从结构的角度,对全诗内容层次加以剖析。

  1、写景部分:

  2、叙事部分:

  3、议论部分:

  4、抒情部分:

  5、这首诗,有景的描写和主旨的揭示,哪几联在写景,哪几联揭示主旨?

  (六)看主体,明对象——(主体有主要和次要之分,有类别之分,同时还应注意其关系及意义)

  1、显性主体、隐性主体分别是谁:

  2、诗中的“英雄”指哪些人,是怎样的“英雄”:

  3、你认为杜甫为何要去写蜀相,两者有何关联(人物关系),请结合作者、背景加以回答:

  4、请适当联想,试着标示、增补或调换妥当诗中每句的主语,看否找齐各类主体: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七)看内容,品细节——运用想像,置身其中,梳理正文内容,运用文言翻译法“诗变文”。

  1、口能译,请将诗歌散文化“翻译”,梳通文意(“诗变文”):

  2、句句过:如后两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写了诸葛亮的哪些事(简述)?诗句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明确:三顾茅庐,定天下计,联吴抗曹,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明确: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3、品细节:“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哪些特点? 明确:“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

  3 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八)看语言,炼字句——关键字句,“诗眼”,起到表情达意作用的动词、情感词、形容词等。

  1、请勾划出你认为最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字词,并加以分析和说明理由: (1)动词: (2)形容词: (3)情感词:

  2、首联中“寻”字用的怎么样?为什么第一句不称“蜀相”而称“丞相”呢?

  明确:“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3、在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你认为哪两个字最为传神,为什么? 明确:“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自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

  (九)看技巧,谈效果——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含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

  1、对全诗而言,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对诗句而言,找一找,全诗的修辞有哪些(请在诗中勾划、明确,并说明表达效果):

  3、请指出“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中的景情关系(艺术技巧)?

  (十)看意象,感情境——透过意象,可感情境;通过意象,可构情景;吃透意象,情旨自现。

  1、请勾画出诗中的意象,并说明其内涵:

  2、《蜀相》开头两句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以柏树的庄严、肃穆形象,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十一)看情思,挖主题——任何诗歌皆有情思,体味情思,才能把握主题,才能最终读懂诗歌。

  1、勾划、写出诗中最能体现情感思想、观点态度的字眼、诗句有哪些?请明确其情思:

  2、全诗是如何联系自身,表达忧愤之情的?

  明确:杜甫一生,是在“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与“残杯与冷羹,到处潜悲辛”的冷酷现实的尖锐矛盾中度过的,对于历史上诸葛亮这位“伯仲伊尹”“功盖三分”的政治家,最后仍不能灭魏吞吴中兴汉室,很有感触;把诸葛亮、刘备君臣相遇和自己不为时用的境遇相比较,更生嗟惋忧愤。

  3、综合以上各个角度的解读,归纳诗歌的主旨:

  教师小结:一代名相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忧国忧民却怀才不遇,只能在悼古伤今、怀人伤己中,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名句,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死的精神。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正是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叹息,才“长使英雄泪满襟”。通过《蜀相》让我们品味到了无用武之地、壮志未酬的英雄情怀与悲哀,让我们重新审视英雄,不以成败论英雄。同学们,让我们在还能为明天的梦想而奔波的今天,经住风吹雨打,早日成才,成就梦想,少一些人生的缺憾与无奈!

  (十二)看问题,规范答:(略,主要是答题公式、方法)

  四、[课堂总结]只有读懂诗,才能更到位地去鉴赏诗。请一起重读口诀,加深记忆,学以致用。

  五、[布置作业]按已学方法,从不同角度,全面解读杜甫《阁夜》,以加强读懂诗歌的能力。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2

  学习目标:

  1、学习读懂古代诗词的方法,掌握初步读懂古代诗词的密码 。

  2、学习体悟古代诗词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提高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诗歌鉴赏方法的领会和把握。

  课时:1

  具体教程:

  一、题例分析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1)简要概括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主要运用的手法。

  秋天山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一条溪流缓缓流入山涧,发出潺潺的响声;秋风萧瑟,轻轻地摇动树木,落叶纷纷。有人抱瓮汲水,村庄应该就在近处;隔着山坞,隐约飘来了阵阵钟声,那佛寺应该就建在深山之中);视听结合。

  (2)简要概括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主要运用的手法。

  这是一首题画诗(扇面诗);诗歌描写的是扇面上绘画的图景,并不是真实的自然景象。

  想象;“潺潺水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等都是作者的想象。

  二、方法指导:

  (一)关注标题

  1.写作的对象、时间、地点;

  2.创作的目的、缘起;

  3.作品的题材、内容、情感;

  4.表达技巧; 题君山:写作对象; 金陵酒肆留别:题材(送别诗),送别地点;

  春日登楼怀归:时间,内容;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写作缘起,呈送对象;

  喜外弟卢纶见宿:写作缘起,情感。

  2.例析: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简要分析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

  答案:刻画了一位思念亲人而不得、内心孤苦,而又无人怜惜的女性形象:她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

  解析:温庭筠与花间词派:温庭筠,晚唐,花间词人,“花间派”鼻祖,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词风以绮艳香软为特征。花间词派,诞生于晚唐五代,主要代表人物有温庭筠、韦庄、孙光宪等,其词大都以婉约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题材狭窄、情致单调。

  (二)关注作者

  要点:创作背景;作品的内容倾向(个人的'身世际遇、时代大环境); 个人的创作风格。如:温、韦:花间词人,其词多写闺阁生活、女子相思。

  高、岑:边塞诗人,表现报国、治国的壮志和进取精神,或抒发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悲愤。 王、孟:山水田园诗人,诗作多借幽静的景色,反映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 李、杜:李:愤世嫉俗,狂放,浪漫主义;杜:忧国忧民,沉郁,现实主义。

  柳 永:婉约派词人,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李清照:婉约派词人,其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怀念中原。 辛弃疾:其词抒写统一国家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悲愤,谴责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

  (三)关注题材

  1.分类: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羁旅闺怨诗、赠友送别诗。

  3.例析: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橘柚(香)”、“江风江雨”两组意象在诗句中起什么作用?

  1 赣榆一中高三语文组导学案

  编写:庄国祥

  审核:吴书兰

  编号:

  上课日期:

  交代送别的时间,场景;一个以乐景衬悲情,一个以悲写悲,二者形成对照。 (2)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很好,说说好在什么地方。

  “凉”不仅写出秋风秋雨中身体上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3)第三句中“忆”有何含义,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想象;引起后文对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的描写。

  (四)关注文本内容

  1.要点:(1)意象(烙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人、事、景、物);

  (2)关键词(情感词、领起词);

  (3)首、尾句(一般来说,诗歌先写景后抒情,开头借助景物奠定情感基调,结尾直抒胸臆)。 2.例析: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③ 论文:此处指论诗。

  第三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李白,想象李白也思念自己。

  (五)关注注释

  要点:(1)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降低阅读的难度。

  (2)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

  (3)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

  (4)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寓意。

  小结:解读诗歌的密码

  (一)题目(时空、缘起、对象、题材、内容、情感)

  (二)作者(创作的背景、内容倾向、风格)

  (三)题材(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 咏物言志诗)

  (四)文本(意象、关键词【情感词、领起词】、首尾句)

  (五)注释(背景、内容、典故、关键词语的含义)

  二、巩固练习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问:结合诗句说说这一首什么诗。

  答:边塞诗;诗中出现了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还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三、课后练习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问: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解析: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生活美满。

  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丈夫病死,境遇孤苦。

  晚年: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答案: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的是词人早年青春佳偶,人与梅花相映。“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遭逢国家动荡、丈夫去世,心与梅花共碎。“故应难看梅花”写了词人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花落地飘零。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3

  【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 【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

  【点击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

  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

  1、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例1: (海南、宁夏卷)题李世南画扇 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

  【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明白了这一

  1 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巧妙的是这一理解与本诗第二题的鉴赏要求不谋而合了。

  例2: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解读】此为干谒诗。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题目的作用:

  高考新课标卷中古代诗歌鉴赏题相对稳定,不会有大的改变。

  妙招一 关注诗歌的标题

  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读标题可以读出以下内容:

  (1)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

  (2)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3)作品的感情基调;

  (4)诗歌的主要内容;

  (5)诗歌的题材。

  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 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例:

  1、《邯郸冬至夜 思家》 《春夜别友人》 《春日登楼怀归》 表明时间、背景及写作内容

  2、《西塞山怀古》 《从军行》 《归园田居》 表明诗歌体裁及题材

  3、《春夜喜雨》 《征人怨》 表明情感

  对点练习:

  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①交代好写作缘由、地点和特定读者 ②暗示诗歌类别(贬谪诗) )

  2、《咏素蝶》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 ②点名诗歌类别:咏物诗 ③暗示了写作方法:托物言志 )

  3、《征人怨》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 ②情感基调:怨 ③类别:边塞诗)

  2、读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所谓:“知人论诗”的“知人”就是要了解诗人的思想、生活经历、风格流派 等 “论世”就是要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社会生活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

  3 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例3: (全国Ⅱ卷)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 ]① 李弥逊( 1085 - 1153 ),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解读】有了这一介绍,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不难看出诗的

  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这正是作者因反对秦桧而被免职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真正是触景生情,情由景生。

  例4: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呢?

  【解读】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

  3、读注释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 例5: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思考: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读】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例6: 鹊桥仙·夜闻杜鹃①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②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③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管,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②惊残:惊醒。 ③故山:即家乡。

  思考: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读】表现诗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4、读内容。

  1、读意象。通过诗歌中的意象体味作者情感。“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例7: (全国卷3)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思考: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解读】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例8: 汴河曲 唐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 注:李益,中唐边塞诗派,擅长绝句,善写风景。 思考: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解读】杨花漫天飞舞,飘荡如雪。人们往往把缠绵哀思、离愁别绪、理想抱负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温柔多情的杨花,希冀从中寻求自己的归宿。

  2、关注诗歌情点。所谓情点诗歌中直接或间接表达或透露诗人情感的字眼。 ①修饰词:形容词 动词 副词等。

  a形容词:冷暖色调形容词表现悲喜心情。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拟人 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环境之苦)

  b特殊词。 叠词,增强韵律感和内容的形象性。 颜色词:表现心情悲喜,6 增加描写的色彩感,渲染气氛。

  3、关注关键句。①首联:了解基调,统领全诗 ②尾联:了解主旨,卒章显志 ③重要句子:隐含重要信息,有助于了解内容和诗人的情感。④典故句: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人情感

  用典可以丰富诗的内容,装点诗的门面,提高诗的质量。齐梁文学用典太多,晦涩难懂,但适当用典,的确有利于诗歌思想内容的表达。 例9: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思考: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

  【解读】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全诗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一个绝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三、小结诗歌鉴赏的步骤

  1、看题目和作者;

  2、默读两遍诗歌,整体感知;

  3、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 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写了什么; 4、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弄清诗人表达的感情;

  7 5、看注解并反观诗歌题目,做总体思考。

  6、仔细审读题干,规范答题

  【特别提醒】

  1、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2、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3、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诗歌教案02-17

诗歌教案:家01-26

大班教案诗歌摇篮10-14

大班诗歌《春风》教案12-21

中班语言诗歌《家》教案01-25

大班语言诗歌《家》教案01-20

动物如何睡觉教案01-17

中班语言教案:诗歌《家》01-23

如何写体育教案01-1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