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02 09:30:2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7篇(必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7篇(必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地情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印刷品(包括邮票)和光盘,有条件的可要求上网。教师准备有关挂图,有条件的应准备光盘或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语: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作了具体的介绍。课文文笔优美,描写生动,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师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出示“阅读提示”,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答案,然后小组交流。

  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1) 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2)画上的街市非常热闹,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3)、介绍了北桥头的场景)

  3、学生质疑,随机解决一些问题。

  三、赏读,展开想象

  教师:(张贴挂图或播放光盘《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尽情地欣赏《清明上河图》中的美丽风光。

  1、《清明上河图》中都有哪些行业的人物?

  2、画上的街市的热闹表现在什么地方?

  3、北桥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读文、看图、想象、交流问题。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四、美读,表达情感

  教师:我们要通过朗读,把《清明上河图》的美表达出来,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的文字,先自己读,然后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难点]

  1、重点: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2、难点: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式、电教辅助式。

  第一课时

  一、复习回顾民间故事的特征

  二、检查课后练习四、进行正音

  渔yu 锡xi 撬qiao 魔mo 耸song 桅wei 唆sou 吻wen

  三、板书课题,解题并介绍《天方夜谭》

  四、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五、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结构

  1、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他觉得非常奇怪”)描写渔夫捕鱼捞到一个黄铜瓶。

  2、第二部分(从“隔了一会儿”至“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具体写渔夫同魔鬼的斗争过程。

  3、第三部分(最后一节)交代斗争的结果。

  六、组织学生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

  1、渔夫第四次撒网的动作描写:撒——捞——拉拢来——拉不动——跳下水——拖上岸——打开网——发现瓶

  2、魔鬼的心理活动描写:第一个世纪——第二个世纪——第三个世纪——整整四百年……

  3、渔夫的心理活动描写:捞起黄铜瓶时的想法:魔鬼告诉渔夫“非死不可时”渔夫的心理活动。

  4、魔鬼的外貌描写:结合练习三,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生朗读有关细节描写的语句。

  七、分角度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八、布置作业

  1、归纳本文的寓意;2、分析渔夫同魔鬼的对话描写;3、准备“正义战胜邪恶”的有关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即渔夫与魔鬼的对话描写——两次正面交锋

  三、要求学生从概括形象入手,归结寓意。

  通过提问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概括形象。

  提问:a、渔夫天真地想说服魔鬼放弃杀人念头,说明了什么?b、渔夫用什么方法最后战胜了魔鬼?表现了渔夫的什么品质?c、魔鬼错把渔夫当作所罗门时而向他哀告,而当知道渔夫并不是所罗门时却凶想毕露,这说明了什么? d、魔鬼再次求绕表现了什么?

  寓意: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类似的事例。

  四、分组进行故事比赛

  要求:1、在关键处有细节描写;2、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讲述后进行评议。

  五、分角色朗读渔夫和魔鬼的对话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一千零一夜》故事。

语文教案 篇3

  一、讲书。(约10分钟)

  首先,用启发式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杜甫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听到‘安史之乱’接近X息的消息,不禁惊喜欲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接着,给学生简述诗中出现的六个地名: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之后我说:“诗人在区区的.56字小诗中,连用六个地名,丝毫不觉堆砌,这是杜甫的高明之处。”最后,与学生讲“妻子”,明确古代的“妻子”是指“老婆孩子”,与现的“妻子’的含义完全不同。“古诗往往一字即一义,不要把诗中的单音词当作复合双音词,这是我们读古诗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崔学古说:“与少年讲书,最忌诵述讲章。”(《檀儿丛书录要·少学》)

  二、读书。(约10分钟)

  要求学生正身端坐,音正腔圆地将这首诗读五遍,在读的过程中,仔细体味“忽传”、“初闻”、‘都看”、“漫卷”、“即从”、“便下”的涵义,使其千载如见诗人于仓促间欲哭之状。

  〔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象山语录)〕

  三、抄书。(约10分钟)

  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工工整整地抄写此诗,边抄边思,潜心琢磨,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明快的语言、激越的旋律。同时,加深印象,帮助记忆。

  陈光地说:“见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溶村集》〕

  四、背书。(约10分钟)

  学生当堂“声高而缓”背诵杜诗,背会为止。这样训练,一方面能加强学生语感体验,另一方面有脱落讹误之处,能了然于耳。

  [唐彪说:“凡学生背书,必使其声高而缓。”《父师善诱法》]

  〔这节课我是老老实实上的,我的主导是务实强本,返建归真。何评“实”何谓“本”何谓“璞”何谓“真”‘有真意,去粉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按教学规律办事之谓也。语文应该姓语,语文课一定要重视语文的教学和训练。语文课如果离开“讲、读、抄、背”,搞一些哗众取宠的形式主义东西,那只能是占道旁门。我们讲改革,什么是改革我认为,一是继承,二是借鉴,三是创新。传统语文教学中有些经验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我们的任务是将其吸取过来并加以革故鼎新,这是前进而不是倒退。我想,语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大概就在于此吧。]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2、过程与方法:

  抓重点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感受其情感;结合课文插图,根据生活经验想像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生从孩子们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爱父母。

  2、关心他人是本课的重点。

  3、体会沉默的可贵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图片,问:你们看到这漂亮的生日蛋糕图会想到什么呢?

  板书课题:17 可贵的沉默

  (1)沉默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二、学习课文,体味情感

  1.课件出示两幅图。进行对照比较,图中同学们表情和动作怎么样?

  2、试着用合适的词语形容两幅图。

  3.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提问:从哪儿看出同学们当时特别兴奋、快乐呢?划出相关段落、语句读一读。

  (2)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第7自然段: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课件出示句子: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读出孩子们“神奇十足”、“左顾右盼”的样子,体会他们欢乐、骄傲、得意的情绪以及教室里热闹的气氛。

  (3)还能找出表达孩子们特别兴奋的词、句吗?

  课件出示句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4)联系学生实际,引起共鸣

  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的生日爸爸、妈妈知道吗?生日那天,爸爸、妈妈为你祝贺吗?知道的,祝贺的,也请你举起手来。

  板书: 感受

  ↓

  父母的爱

  4、出示课件:沉默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画面上的同学们此时的心情怎么样了?

  5、学习课文10—15自然段

  (1)找出相关的句、段读一读。

  (2)小组读课文,边读边想,此时课堂上的气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重点体会句子:“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

  a.出示课件: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

  (3)老师情感导入:小组讨论交流,孩子们沉默着,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4)抽生回答:你猜到了孩子们此时都想了些什么?

  (5)老师导入:孩子们会感受爱了,但这还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课件出示句子: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6)结束这堂课时,老师给孩子们提了个什么建议?提的这个建议,起作用了吗?从课文中的哪儿看出来呢?

  (7)自由读第15、16自然段,看看孩子们是否采纳了老师的建议?

  (8)指导朗读:读出家长们感受到了从未体验过的来自儿女的那种欣喜的心情。

  板书: 回报父母的爱

  6、学习第17自然段

  (1)自读,抽生读,齐读。

  (2)小组交流:为什么说“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3)重点指导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4)“享受”是什么意思?文中的“我”指的是谁?

  (5)你能联系上文,试着填填这三句话吗?

  出示句子:

  这一片沉默给了孩子们多大的享受啊!他们懂得了————————。

  这一片沉默给了爸爸妈妈多大的享受啊!他们感受到————————。

  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我————————————。

  三、老师总结,点明主题

  这句话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同时又点明了课题。这一分钟的沉默,使孩子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反思,他们懂得了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人带来快乐;这一分钟的沉默,使爸爸妈妈感受到了从未体验过的来自儿女的关爱;这一分钟的沉默,使孩子们长大了,老师感到无比欣慰,同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一片沉默难道不可贵吗?

  四、同学们,学习了《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呢?是不是发现自己也与课文中的同学犯了同样的错误,此时此刻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

  听一首歌《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表达了一个女儿对妈妈的爱。你们边听边把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下来,我们来比赛,看谁写的好。

  板书设计:

  17可贵的沉默

  感受 关爱他人

  ↓

  父母的爱 给父母享受

  ↑

  回报 给老师喜悦

语文教案 篇5

,

  探究练习二:

  材料一: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馆。有3天中午,管理员临走时曾大声喊问里面是否有人,但全神贯注的陈没有听见,被反锁在里面,后来他毫不在意的微笑一下,又重回书堆中。最终他成为数学大师。

  材料二:贝多芬小时候弹钢琴专注时,手指在键盘上磨得滚烫。为长期弹下去,他在琴旁放一盆凉水,把手指浸在水中泡凉后接着弹,水撩在地板上积少成多,漏到楼下房东家里却浑然不知。

  材料三:一只蜜蜂要酿造1公斤蜂蜜,必须在100万朵花上采原材料,假如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1公里,那么蜜蜂要酿造1公斤蜜,就得飞行45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行11圈。

  探究练习三:

  材料一: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岁时就认识书写工具,7岁就能指物作诗。邻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诗并给他报酬。其父觉得有利可图,便拉着他到处赚钱,不让其学习,结果到20岁时“泯然众人”。

  材料二:据《青年博览》刊载,少年大学生钱某,12岁时就会微积分,被认为是神童,进入合肥科技大学学习。平时,学生们上课,他却在校园里野逛,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多次劝说仍无进步,后来退学当了油漆工,从此告别神童生涯。

  材料三:南北朝时的江淹,少时笃志好学,其诗幽丽精工,《恨赋》、《别赋》脍炙人口,晚年满足安逸生活,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人称“江郎才尽”。

  探究练习四:

  材料一:比尔盖茨19岁时看到了电脑软件行业的巨大商机从哈拂辍学,后来成了世界首富。盖茨成了盖茨,我们依旧“微软”。

  材料二: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使人类在认识生命奥秘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当时有很多人提名牛胰岛素的研制者应当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可由于作出此贡献的人多,国内因为报名争议得很厉害,送给评审委员会的名单多达14人,而诺贝尔奖只奖给有突出贡献的一两个人,这样他们与此奖擦肩而过。

  材料三:秦末,刘邦、项羽先后进入咸阳,当时项羽力量明显强于刘邦,消灭他易如反掌,在“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谋士范增之言杀掉刘邦,沽名钓誉,听信项伯仁义之说放走刘邦,最后天下被刘邦所夺.

  板块三:拓展延伸补充观点

  对于成功所需条件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看可能观点未必相同,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板块四:老师课前也收集不少名人关于成功的观点,大家不妨一起来欣赏一下。

  有人认为成功要耐得住寂寞教案《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成功》教案2》,来自网!

  ;有人认为自卑是成功的障碍;有人认为成功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需要点滴的积累、需要大胆的尝试、勇于面对失败。

  如果你想要获得成功,就要以持之以恒为朋友,以经验为顾问,以耐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守望者。

  -------爱默生

  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

  W(成功)=X(艰苦劳动+Y(正确方法+Z(少说空话)

  李嘉成认为成功靠3Q,IQ(理性智商)EQ(情绪智商)SQ(心灵智商)。

  板块五: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关于成功的观点,构成成功的条件一定有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学习当中确定好目标,勤奋努力、抓住机遇获取成功。

  练习巩固:

  1、摘录文中证明观点的论据在积累本上。

  2、请你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收获。

  3、你人生的目标(预期)是什么?并具体规划一下,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你准备怎样去做?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

  读诗与识法

  林岫

  ①年轻人差不多都爱读诗。拈几首有兴趣的,譬如喝水,三下五除二,咕嘟几下,解渴了事,这是一种读法。另有一些人,古代有欧阳修、苏东坡,近代有康有为、梁启超,当代有钱钟书、程千帆等,他们年轻时读诗,“灯下读诗兼品味,识来妙法与甘辛”,譬如饮茶,慢斟细啜,品出滋味,直欲舌夺精髓,这也是一种读法。与前者相比,后者不但能知其妙,还能知其所以妙,所以,有些评论家将这两种读法分别称作欣赏和鉴赏。

  ②识法,就是知其方法。以诗为例,例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欣赏者的文章可以写出上千个字,说意境如何优美,诗情如何动人,可能对读诗者会有一些启发,但要使读者真正读进这两句诗,还须教人以诗法。如果一法不谈,读诗者读前是此等人,读后还是此等人,就算白读了。这里“两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是一条线。春日景色无奇不有、无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这就是诗歌刨作中常见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叫“点线经营法”。用此法如果能读出唐代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如点由上落下,“黄河”如线自西往东,那简直就大彻大悟了。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成功》教案2标签: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和老师的联想提示,能够读准zcs声母的发音,认清形。

  2、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拼音形状、老师指导学生书空书写,课本描红等活动,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书写zcs.

  3、学生根据两拼音的拼读方法,能够准确拼读zcs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并经历拼读尝试后,能够正确认读、书写zi ci si3个整体认读音节,通过男女生、小组读、肖小老师领读等方式达到读准四声。

  学习重点:

  1、s的书写规范,达到右上起笔,写正,不能歪的效果。

  2、会认会读会写zi ci si3个整体认读音节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是拼音宝宝小i的生日,我们一起为小i唱《生日歌》好吗?小i有一个愿望,它希望大家帮它邀请三位新的拼音朋友来参加它的生日会,大家愿意帮忙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邀请的三位拼音宝宝,在邀请它们之前我们先要认识它们。

  二、图文结合,学习声母及整体认读音节。

  (一)学习声母z及整体认读音节zi。

  1、过渡:现在,我们就出发,去结识我们的'新朋友吧!

  2、学习声母z。

  (1)教师引学:同学们,你们看,这有个小女孩,她在干什么?

  生:小女孩正在写字,写了一个字母z。

  (2)教师出示z的卡片,引导学生发现z就是今天要邀请的第一个声母宝宝。引导学生借助“写字”的“字”试着认读声母z。学生试读。

  (3)教师讲解发音要领:把“写字”的“字”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z的读音。

  (4)教师范读z,学生观察教师发音的口形。

  (5)学生练读z,体会发音要领。开火车读声母z。

  (6)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系插图,想办法记住声母z的样子。

  (7)引导学生读儿歌:我会写字zzz,像个2字zzz。

  (8)学生拍手读儿歌。

  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zi。

  (1)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认识了声母z,就可以邀请它去参加小i的生日会了,小i特别高兴,马上走过来和声母z跳起了舞,瞧,它们组成了一个音节,这个音节不能拼读,只能整体认读。这样的音节叫什么音节?

  生:整体认读音节。

  (2)教师示范对比朗读声母z和整体认读音节zi,学生认真倾听,找出差别。(朗读时,声母z轻而短,整体认读音节zi长而响亮。)

  (3)学生练习认读整体认读音节zi,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引导学生认读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zī、zí、zǐ、zì。小组内练读,指名领读。

  4、指导书写声母z和整体认读音节zi。

  (1)过渡:跳了这么久的舞,声母z都累了,它要回家休息了,你知道它的家在哪吗?

  生:四线格。

  (2)引导学生观察z在四线格中的占位,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在书上描红。

  (4)在四线格中书写。

  (5)书写整体认读音节zi。

  (二)知识迁移,学习声母c及整体认读音节ci。

  1、过渡:我们已经顺利地邀请到了第一个拼音宝宝,现在我们要去找另外两个拼音宝宝。它们也藏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到它们吗?

  2、引导学生看图,引出声母c,学习c的发音。

  (1)仔细看图,你找到了谁?

  生:我找到了拼音宝宝c。

  (2)教师出示c的卡片,引导学生根据认识z的方法自学声母c。

  教师导学:你在图上找一找,图中哪部分和声母c的形状很像?

  生:图上小刺猬的形状很像c的形状。

  (3)学生试着根据“刺猬”的“刺”的读音读声母c。

  (4)教师讲解发音要领:把“刺猬”的“刺”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c的读音。

  (5)教师范读c,学生观察教师发音的口形。

  (6)学生自由练读c,体会发音要领。当小老师领读声母c。

  3、记住声母c的样子。

  (1)引导学生想办法记住声母c的样子。

  (2)引导学生编儿歌:小小刺猬ccc,半个圆圈ccc。

  (3)学生拍手读儿歌。

  4、学习整体认读音节ci。

  (1)过渡:顺利地邀请到声母c,小i又来和声母c跳舞了,它们组成整体认读音节ci。

  (2)引导学生读整体认读音节ci。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引导学生认读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cī、cí、cǐ、cì。小组内练读,指名领读。

  5、指导书写声母c和整体认读音节ci。

  (三)运用规律,小组合作学习声母s及整体认读音节si。

  1、过渡:最后一个声母宝宝,你找到了吗?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运用学习前边两个声母的方法和步骤自学声母s的发音。

  3、学生汇报,指名认读声母s。教师纠正发音。

  4、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想办法记住声母s的样子。

  (1)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2)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生1:s就像半个数字8。

  生2:想想书中蚕宝宝的样子就能记住s了。

  生3:蚕儿吐丝sss,半个8字sss。

  (3)学生拍手读儿歌。

  5、引导学生小组内学习整体认读音节si。

  (1)过渡:现在声母s我们也邀请到了,它也来和小i跳舞,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si。

  (2)学生在小组内认读整体认读音节si,教师巡视,纠正发音。

  (3)引导学生认读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sī、sí、sǐ、sì。小组内练读,指名领读。

  6、指导书写声母s和整体认读音节si。

  三、快乐游戏,巩固认读声母和游戏拼读。

  1、过渡:生日宴会继续进行,现在拼音宝宝们邀请我们和它们一起做游戏。

  2、游戏:比谁反应快。

  找6名同学每人手里拿一张拼音卡片,卡片上写着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和声母z、c、s。老师随机读声母或整体认读音节,拿着相应卡片的同学听到后马上跳一跳。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参加了小i的生日会,我们不但认识了三位新的拼音宝宝,而且还学会了三个整体认读音节,可是小i的生日会并没有结束,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给小i过生日,说不定还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呢!

  2、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把今天在课堂上学过的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读给爸爸妈妈听,看谁读得又准又快。

语文教案 篇7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学会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能做到恰当的安排线索和结构。

  2、培养学生的文本整体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精读课文,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体验文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

  情感与价值目标:

  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审美元素,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

  教学重点:

  体验文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

  教学难点:

  体会中反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大家都看过日出,我们已经学习了刘白羽和徐志摩眼中的日出的瑰丽景象,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感受西部落日的辉煌。

  二、题目解说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首先点明描写的物象是落日,而不是日出。“西部”点明物象的环境,为什么是地平线呢?因为西部是平原,很平坦,所以才能看见地平线。

  理解阅读

  全文共1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对西部落日的印象评价。

  第二部分(2—16)分写两次在西部看到的落日的雄伟景象。

  第三部分(17——18)揭示主题,突出落日的庄严、神圣和悲剧感。

  二、学生精读课文,对进行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

  三.就疑难问题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如有同学不能解答的疑问,以提交纸条的形式向老师提问。

  四.教师边串讲课文边对学生提出的给予解答。

  1、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提问:第一部分主要讲什么?

  明确:总写对西部落日的印象评价

  提问:作者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2、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定西高原落日的美丽景象的?

  2、第四段插叙“左公柳”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课堂小结

  黎明象征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的诞生正是从漫漫黑夜中升起的曙光,它标志着旧世界的.逝去和新世界的到来。此时此刻,作者对日出景象的赞颂,与对新中国的赞颂,已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种雄伟奇丽而又蕴含哲理的艺术境界。(可谓“意与境浑”)

  导入:

  我们大家都看过日出,我们已经学习了刘白羽和徐志摩眼中的日出的瑰丽景象,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感受西部落日的辉煌。

  认知阅读

  一、检查字词。

  二、简介作者:

  三、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全文共18段,可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对西部落日的印象评价。

  第二部分(2—16)分写两次在西部看到的落日的雄伟景象。

  第三部分(17——18)揭示主题,突出落日的庄严、神圣和悲剧感。

  2、第一部分主要讲什么?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定西高原落日的美丽景象的?

  4、第四段插叙“左公柳”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理解阅读

  1、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作者采用什么手法写出了罗不淖尔荒原落日的辉煌景象?

  2、面对罗不淖尔荒原落日的辉煌景象作者有什么感想?

  3、第十六段插叙“罗曼.罗兰创作”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2、分析课文第三部分:

  体会感悟: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五、分析的写作特色

  我们要学习本篇的哪些写作方法,才能让自己的也引人入神.

  明确:

  1.写景抓住地域特征.

  2.写景中插叙历史故事,增强文化底蕴.

  3.以情入景,以情动人.

  课堂小结

  黎明象征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的诞生正是从漫漫黑夜中升起的曙光,它标志着旧世界的逝去和新世界的到来。此时此刻,作者对日出景象的赞颂,与对新中国的赞颂,已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种雄伟奇丽而又蕴含哲理的艺术境界。(可谓“意与境浑”)

  拓展阅读

  说说古诗文中有关落日的描写的句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指导教案11-08

(经典)语文教案08-26

语文教案(精选)08-30

[精选]语文教案09-23

语文教案(精选)09-28

语文教案【经典】10-03

语文教案02-23

语文教案02-24

语文教案02-25

语文教案02-2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