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5-04 07:55:0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名称:跳舞的小人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让幼儿根据现有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幼儿在活动中,通过已有经验和大胆的想象力,大胆进行跳舞小人的.构造。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

  小树枝、橡皮泥、果核、果壳、毛线、钢丝球等

  活动过程:

  1、 幼儿跳着愉快的舞蹈进场,并讨论都有什么好看的动作,引出主题。

  2、 请幼儿欣赏各种舞蹈的图片,让幼儿通过讨论、观察,开阔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

  (1) 舞蹈演员的手臂动作。

  (2) 舞蹈演员的腿步动作。

  (3) 舞蹈演员的服装。

  (4) 舞蹈演员的表情。

  3、 幼儿观察各种材料的形状、颜色,讨论可以做舞蹈小人的哪些部位。

  4、 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启发。

  5、 开一个舞蹈小人展览会,请幼儿看看自己的作品。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在指导幼儿观察自然角时,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许多小朋友把那些装有各种豆子的瓶子拿着摇晃,发出各种响声,叶梓询拿的瓶子里面的豆子较少,他的瓶子发出的声音最大,而湘湘的却因为瓶子里装满了花生发不出声音。湘湘急着跑过来问我:“老师,为什么他的瓶子会响,我的却不会?”新《纲要》指出:要以问题引领幼儿进行探索,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为幼儿探索和经验的建构提供适宜的支持性引导。我没有直接回答幼儿的问题,而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幼儿回家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探究物体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活动重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主要引导幼儿探究豆子的多、少、软、硬、大、小在瓶子中发出声音大小的关系。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幼儿比较豆子的大小、软硬、多和少在瓶中产生的声音大小的关系,使幼儿明白物体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一、活动目的:

  1、在学习操作中,探究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声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声音越大;根据豆子的软硬、大小的特点,在瓶中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

  2、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

  3、积极参与交流,乐于把探究各种各样的结果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各种瓶子,花生、绿豆、红枣、米、汤匙、纸张、盘子等。

  知识准备:

  1、幼儿对所提供的农作物已认识,能说出名称。

  2、请家长与幼儿查阅资料或与幼儿一起做实验。

  二、活动过程:

  1、以问题“豆子装在瓶子里,为什么有的会响,有的不会呢?有的声音较大,有的.声音较小呢?”。引入,请幼儿谈谈自己回家寻找的答案。

  (由于是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许多幼儿回家后都很积极的寻找答案,有的问父母,有的是和父母一起做起了实验。当然,老师在其中是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把今天的发现让父母做一个了解,以便父母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大胆完整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2、向幼儿介绍各种操作材料,请幼儿进行操作,验证幼儿的答案。

  ① 介绍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感知豆子的软硬、大小。

  ② 根据幼儿提出的方法,请幼儿选择一种豆子进行操作。

  师: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了,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③ 重点在幼儿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指导幼儿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豆子的软硬、大小、多少在瓶中产生声音的大小的关系。

  (在操作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又有了新的问题的提出:怎样才能更好地豆子装到瓶子里,而不让豆子掉下来呢?)

  3、请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

  请幼儿把自己装好的瓶子与同伴进行交流,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换瓶子,试试对方的瓶子,并能把自己实验的结果与同伴分享。

  4、①得出结论: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声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声音越大;根据豆子的软硬、大小的特点,在瓶中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

  ②针对操作过程中幼儿发现的问题—怎样把豆子装到瓶子里,豆子才容易掉下来呢?引导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

  5、请幼儿利用手中的瓶子与教师一起随音乐起舞。

  活动延伸:

  怎样把豆子装到瓶子里?

中班教案 篇3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教学课题:拉丁美洲音乐之巴西音乐

  教学班级:高一年级三班

  教学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1、通过拉美音乐中最具有拉丁节奏及风格的代表——“桑巴”的学习,了解拉美音乐对节奏的重视,同时丰富同学们对节奏的了解和把握。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合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表演活动当中,在“玩”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表现的乐趣,陶冶情操。同时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材分析:拉丁音乐是一种以节奏为中心的流行音乐,它的节奏所具有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强弱规律,而是作为一种音乐的灵魂使其上升到主导地位。因此,在了解拉丁音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它的节奏。今天我们着重介绍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拉丁节奏及风格——桑巴。桑巴是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它源于巴西,是以黑人所具有的美洲节奏为基础,大量的融进欧洲旋律二产生的舞蹈音乐形式。其音乐特征是2/4拍,音符短促地滚动节奏,节奏感很强。

  教学重点:1、利用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桑巴,使学生把握拉美音乐的节奏特点,教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2、在教学过程中,切实体现“学生亲身参与”的理念。

  教学难点:1、通过对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桑巴的认识,分析它的音乐特点,把握拉美音乐的节奏特点。

  2、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

  教学媒体:多媒体,小鼓(或者其他可用于击打的物品),身体乐器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文根英《舞者的纯情》)

  2、这段视频中的音乐是“桑巴”舞蹈中一段常常会听到的音乐,是很著名的一段“桑巴”配乐。(桑巴源于巴西,它是以黑人所具有的美洲节奏为基础,大量地溶进欧洲旋律而产生的舞蹈音乐形式。传统桑巴可分为农村桑巴和城市桑巴两种。现代欧美所流行的桑巴,于1920年左右形成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其特征就是2/4拍,音符短促地滚动节奏,可以说是拉美音乐的代表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桑巴”的典型节奏型。

  2、带领同学们一起做几个简单的节奏练习。(小鼓)

  (1)(2)(3)

  3、通过刚才的练习,使同学们发现有大量的切分音出现。

  再通过另一段反应“桑巴”节奏的视频(九拍小鼓手演奏的桑巴节奏),归纳出该视频最突出的节奏型:切分。

  从而了解到桑巴中最常见的节奏型就是切分节奏,它能很好的融入桑巴的舞步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让同学们四人一组进行节奏的创编,使它既能突出2/4的特点,有能让每个人都用不同的节奏型来敲击,重点是突出切分的节奏感,体验桑巴的节奏特点。

  5、在经过了同学们的分组讨论和练习,请几组同学来表演一下他们的成果。并且请其他同学来说明一下他们的节奏特点。

  6、除了切分音,同学们还能创作出什么样的节奏型?

  (进行分组练习)

  7、请几组同学来表演一下他们的创作成果。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对拉美音乐的节奏特点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丰富了我们对其他不同节奏型的编组与创作,使我们对节奏的把握也更加准确。拓展了我们的创作能力。 课后作业:在掌握了巴西音乐的节奏特点以后,了解阿根廷音乐的有关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画面的细微之处,大胆猜测、想象、理解画面内容。

  2、 通过提问、交流、感受绘本循环往复的故事结构。

  3、 体验绘本阅读和想象提问带来的快乐。

  4、 领会每个人都拥有与众不同的优点。

  5、 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6、 理解绘本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画面,想象理解画面内容。

  教学难点:大胆发问,学说句式“为什么我不能像xx那样?”

  活动准备

  PPT,小图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 出示PPT,引起幼儿的关注,请幼儿观看绘本的封面.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本书,这是封面.

  1. 看看这上面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小鱼吐了一个大泡泡,看看泡泡里有什么?这是什么符号?你在哪儿看见过?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总结:当我们心中有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用问号表示.

  2. 现在谁有问题啊?你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发现泡泡的尖尖角指向谁,就表示谁有问题.

  二、观察小鸟看到小鸭玩水的画面,初步了解句式“为什么我不能……,像……那样?”

  三、.带领幼儿一起观察画面,大胆想象,猜测,熟悉句式.

  1.小鸭的疑问(PPT)

  ①下面谁有问题了?

  ②小鸭看到了谁?小猫在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③那小鸭会问什么呢?(请2-3个幼儿回答0

  2. 小猫的疑问(PPT)

  ①现在又是谁有问题?

  ②猜猜小猫会问什么呢?(引导幼儿把问题表述完整)

  3. 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理解小兔、小狗、小鱼、小牛的疑问。

  在幼儿理解“泡泡”的作用后,在阅读中出现与语句结构相同的.部分时,请幼儿根据画面内容和已有经验来猜测泡泡中的内容。

  4. 初步感受连环发问的循环圈。

  刚才这个故事小鸟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不能玩水,像小鸭那样,小鸭的问题是:为什么…哎呀!它变成了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了,真有趣.

  5. 师:小朋友们真棒!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后一页,妈妈们的泡泡里有东西吗?

  师:哎呀呀,妈妈们都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为什么?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小鸟、小狗、小兔、小猫、小鸭、小牛这些动物,它们一样吗?

  师:因为每种动物都不同,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就像我们每个小朋友那样。

  四、让孩子知道,有问题就要大胆问。

  1.师:小动物有问题会问妈妈,那小朋友有问题会问谁呢?

  2.学说句式“为什么我不能?”(师提前了解某个别孩子、家长的独特之处)

  A:师:“冯老师也有问题要问小朋友,为什么我不能像你那样干什么?

  B:问家长: “为什么我不能像*爸爸那样开车?” “为什么我不能像x妈妈那样做好吃的菜? ”……

  五、亲子阅读小书,让孩子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醒孩子看书时要注意从左到右,一页一页翻看,一边看一边阅读。

  六、活动结束

  师总结:这些小动物真爱动脑筋,提了这么多的问题.小朋友,你们平时有不明白的事吗?以后,我们也要像这些小动物一样仔细观察,大胆提问,有问题可以问爸爸、妈妈,可以向有知识的人请教,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书里或上网查找答案.

  七、延伸活动:在家活动----家长记录孩子的问题。

  

  本次亲子阅读活动,我着重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地应用课件,将观察图片、引发想象、大胆提问与讲述各个环节结合起来,使幼儿在一种积极的阅读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最后以有趣的环形出现,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提问,并努力想办法解决,起到了一个有效的推动和启迪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为了更高的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我认为形式多变的方法很重要。如提问的方式、图片展示的方式、图片展示与提问先后顺序的方式等等都是需要好好思考的。图片在前,提问在后,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让孩子在细节的观察中读懂故事。问题在前,图片在后,可以训练孩子的联想力、想象力。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纸质的花在水里开花的不同现象和纸张的吸水性有关。

  2、通过猜测、尝试、分析、表达的方法,发现纸花在水里开花的原因。

  3、积极投入探究活动,对纸质花在水里开花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知道树上、草上长出的花朵都会开。

  物质准备:

  面巾纸、手工纸、白纸、报纸、锡箔纸做成的小花;每桌上备有大水盆。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了解不同纸质花在水里开花的不同现象和纸张的吸水性有关。

  活动难点:

  能从纸质的`不同猜测、分析、推断影响纸花在水里开花的原因。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设置悬念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感知不同纸花在水里开花的现象

  (一)观察白纸花在水里开花的现象

  1.提问:这是一张普通的白纸,用它做成的花,能开吗?

  2.教师演示纸花开花,幼儿观察。

  3.请个别幼儿尝试操作。

  (二)探索不同纸质的花在水里的开花现象。

  1.介绍各种材料。

  提问:除了白纸,小朋友们还只知道哪些不同的纸呢?

  2.教师随幼儿讲述出示不同的纸并把各种纸贴到记录表上。

  3.幼儿猜测不同纸质的花在水中能否开花。

  4.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幼儿第一次操作。

  5.师幼讨论:你发现哪些花开了?哪些没有开?为什么?

  教师小结:有的纸花在水里能开,有的不能开。这和纸能不能吸水有关,吸水太快了会烂掉,不吸水就开不了。

  (三)感知纸花开的快慢和纸的吸水快慢有关

  1.提问:这些纸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示范规范操作动作。

  3.幼儿第二次操作,教师一旁观察指导。

  4.交流:哪种纸花开的最快?哪种纸花开的最慢?为什么?

  教师小结:不同纸的吸水快慢是不一样的。吸水快开得就快,吸水慢开得也慢。

  三、结束延伸

  我们的花开的真漂亮呀!生活中还有一些些纸,比如牛皮纸、玻璃纸等等,小朋友可以仔细找一找还有那些纸,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做,看一看它们做的小花能不能开,好吗?

中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恐龙的形体特征,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感。

  2、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经验大胆想像,培养创造性思维。

  3、学习词组:啪哒啪哒、吱咕吱咕。

  二、活动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观看《恐龙世界》卡通片及有关恐龙的录像,了解各种恐龙的形态、特征。

  2、电脑、vcd机(幻灯机也可),自制软件:童话《城里来了大恐龙》。

  3、恐龙挂图。

  4、字卡:啪嗒啪嗒、吱咕吱咕。

  三、活动过程

  (一)感知理解童话。

  1、出示恐龙挂图,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采用提问方式,帮助幼儿理解童话中的情节线索和人物形象特征。

  ①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②恐龙来到了什么地方?它觉得怎么样?

  ③恐龙所到之处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④恐龙为什么会给城里人带来那么多麻烦?它愿意吗?

  ⑤当恐龙变成了立交桥时,它心里是怎样想的?

  (二)进一步理解童话,学习词组。

  教师边操作电脑边讲述故事,提问:

  1、大恐龙走在路上发出怎样的声音?铁路又发出怎样的声音?(学习词组:啪哒啪哒、吱咕吱咕)

  2、你喜欢恐龙吗?如果有一天恐龙也来到了我们这个城市,你会怎样对待它?

  教师可一边提问一边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回答问题,还可启发幼儿用动作适当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谈话。

  教师:如果你是一只恐龙,你想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想像,依照各种形体特征说出与众不同的回答)

  四、各领域渗透

  科学:准备一些恐龙的图片和模型,认识各种恐龙:梁龙、翼龙、霸王龙等等,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远古时代动物的兴趣,讨论恐龙在地球上灭绝的原因。

  艺术:创作画《恐龙世界》。

  音乐:将《狮王进行曲》改编成《恐龙进行曲》,让幼儿进行打击乐表演。

  五、生活中渗透环保教育,教育幼儿爱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六、环境中渗透墙饰:恐龙世界,并在里面增添“十万个为什么”知识。

  七、家庭中渗透

  1、有条件的带领幼儿参观恐龙博物馆,进一步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让幼儿亲眼看看恐龙庞大的身体(骨架),感受作品中的情节描写。

  2、带领幼儿参观城市的立交桥,了解立交桥的作用,启发幼儿将城市的立交桥与恐龙相联系,谈谈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理解作品中想像的合理性。

  附童话

  城里来了大恐龙

  大恐龙来到城里,它觉得这个地方比它去过的任何地方都热闹。

  大恐龙,啪哒啪哒地走在马路上,可是它的身体太大,把交通给堵塞了,汽车排起了长队,响起了喇叭。

  大恐龙,啪哒啪哒地走在铁路上,它的身体太重,铁轨被踩得吱咕吱咕直响,火车也被震得跳起了舞。

  大恐龙,啪哒啪哒地走在小胡同的小路上,它闻到了别人家厨房里飘出的阵阵香味,忍不住把头伸进窗户,可是它的脖子太长,把人家的房顶都掀翻了。大恐龙心里真难过。城里的人感到,大恐龙给他们带来了危险。

  这时一个聪明的孩子说:“大恐龙走了许多路一定是饿了。”他带着许多小朋友在马路上撒青草。大恐龙沿着这条青草路边吃边走,吃饱了就站在十字路口打起了瞌睡。

  汽车从大恐龙身上、身下开过,大恐龙变成了立交桥。它觉得身上痒痒的,睁开眼睛一看,想不到自己还有这么大的用处呢!大恐龙觉得自己应该为城里人多做点事,因为他是多么喜欢这个地方啊!

  一辆辆大卡车、面包车、小汽车从大恐龙身下开过去,一辆辆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从大恐龙身上骑过去,一群群的大人、小孩从恐龙身上走过……城市的马路变得畅通了,大家都说:“大恐龙立交桥真好!”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教案11-02

中班教案[精选]08-18

【精选】中班教案08-24

中班教案【精选】07-24

中班教案(精选)09-12

(经典)中班教案09-19

(精选)中班教案07-22

中班教案(经典)10-27

[精选]中班教案08-30

中班教案[经典]07-2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