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汉乐府教案

汉乐府教案

时间:2024-05-07 07:28:4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汉乐府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乐府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汉乐府教案

汉乐府教案1

【设计意图】

古诗《汉乐府江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诗句生动活泼。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采莲人的欢笑仿佛就在读者眼前耳边。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但是,让孩子真正去领会古诗的意境是很难的,所以,我试图通过轻松愉悦的语言游戏帮助幼儿感受古诗中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尝试着诵读故事,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而我们瓜沥就有一处著名的`水乡——昭东水乡,小桥流水、满池荷花……所以,孩子们日常还是能经常看到古诗所描绘的场景,这也能帮助孩子们能更好的去理解、感受古诗的内容。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受古诗中采莲人采莲时的情景和欢乐的心情。

2.尝试和同伴一起诵读古诗,感受古诗韵律之美。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认识东南西北的方向。

2.影音资料:“采莲”视频片段,米菲大剧场电影开场音乐。

3.“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莲池”的场景(活动式)。

三、活动过程

(一)我是快乐的江南水乡小鱼儿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都是一条快乐的水乡小鱼儿,大家尽情的玩耍吧?

2.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扮演小鱼,在音乐声中欢快的游来游去(四个方向)。

(二)美丽的荷花池

1. 师:小鱼儿们,你们看,我们游到了哪里?(大屏幕出现莲池的画面)你们有谁看到过?在哪里看到的?

2.欣赏视频“采莲”片段

师:在我们江南一带的水乡,都种有莲花,一到秋天就是采摘莲蓬的季节,我们一起来看看。

3. 理解诗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1)师幼共同讨论视频记录的采莲场景。

(2)教师用诗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小结。

4.理解诗句:鱼戏莲叶间。

(1)“推出”荷叶布满的场景(自由摆放):小鱼儿们,我们一起在荷叶从中玩游戏喽!

(2)带领幼儿一起在荷叶间嬉戏,并一起念诗句。

5.东南西北快乐游。

(1)把荷叶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摆好(有文字标注):鱼儿们,请听妈妈的指令在荷叶间玩耍哦!

(2)“鱼戏莲叶东”:教师边念边引导孩子往南面方向的荷叶游去,游过去后,每条鱼可以采一个“莲蓬”,继续在东面“游玩”,并念诗句。

(3)用同样的方法感受“鱼戏莲叶西”。

(4)提问:你们猜,鱼儿还想往哪儿去玩?(引导幼儿用诗句回答)

(5)师幼一起完整地玩鱼儿四个方向游的游戏。

(三)机灵勇敢的小小鱼

1.师:刚才我们玩的这个游戏讲的是江南水乡人采莲的故事。

2.教师在音乐声中完整的朗诵古诗,朗诵完后用简单的解释小结: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层层叠叠繁茂葱翠,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一会在莲叶的东边游戏,一会在莲叶的西边游戏,一会在莲叶的的南边游戏,一会又在莲叶的北边游戏,多么美丽而又快乐的画面呀。

3.机灵的小小鱼

(1)师幼共同完整念古诗。

(2)配班教师扮演大鳄鱼“游过”,师:孩子们,你们看谁来了?等一下,鳄鱼来的时候,我们要赶紧到荷叶后面躲起来。,

(3)引导幼儿边念诗歌边游戏,念到哪句,就游到哪个方向的大莲叶下躲起来。

(4)完整游戏数遍后结束。

汉乐府教案2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汉乐府的知识;

  2.欣赏并理解古代女子的爱情观;

  3.欣赏并理解这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学习一些修辞手法

  重、难点:

  1.汉乐府的知识

  2.“邪”“雨”“饮”的读音、意义

  3.学习这两首诗的修辞手法

  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个星期刚学了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其中刘兰芝被遣回家那几段,刘兰芝雨焦仲卿夫妻话别,两人互相盟誓,永远忠于爱情。刘兰芝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刘兰芝的爱情宣言。在这里她把自己比喻成了蒲苇,把焦仲卿比喻成了磐石,他们的感情一个是“纫如丝”,一个是“无转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另一个古代女子的爱情宣言——《上邪》,看看她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讲解:

  1. 文学常识积累

  汉乐府简介:“乐府”原是西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兼及创作、收集民间歌谣,以供朝廷制礼作乐之用。这些采集得来的歌辞,称为“乐府歌辞”、“乐府诗”,或:乐府“,属于古体诗的一种。

  2. 文言知识积累:

  邪: 通 “耶” ,感叹词 “啊”

  雨:名词作动词 降下,落下 (yu)

  雷:名词作动词 打雷

  乃:副词,才

  相知:互相结为知己

  命:使,令

  陵:山峰

  竭:枯竭

  3.划分层次:两层

  第一层:“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正面:誓言——与君相知,长命无绝

  第二层:“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反面:假设——条件:山河、四季、天地

  4.讨论分析

  A.女子为了表明心迹,她发了哪些誓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女主人公列举了五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的决心,从反面证实自己对爱情的忠贞。

  艺术手法:排比、夸张手法

  B.试概括抒情女主公的`性格特征

  勇敢追求爱情,大胆表白,直率

  导入:《上邪》诗歌中的女主人公热情、大胆地发出了爱的宣言,在爱情的道路上做自己的主人,勇敢地追求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一个十分大胆直率的女性,也是一位十分幸福的女性。这是古代女子的一种类型。是不是所有古代的女子都是如此呢?我们现在来学习一下《饮马长城窟行》,看看这个女主人公是否也如此幸福,大胆?

  文学常识积累:饮马长城窟行:汉乐府古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

  文学知识积累:饮(yin)动词 给牲畜喝水(王 wang 为王 雨yu降落 雷 打雷)

  相:互相(你、我)

  言:古今异义

  双鲤鱼:借代

  烹鲤鱼:比喻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古道”运用了什么手法?

  起兴。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作为起兴,引出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分层:三层

  第一层:(“青青河边草……不可见”)妇人昼思梦想的殷切和悲伤(运用了顶针的手法)

  第二层:(“枯桑知天风……谁肯相为言”)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运用了什么手法?

  比兴

  这一层讲了妇人寒门独居的痛苦和不平

  第三层:(“客从远方来,……相忆”)喜获夫信

  《饮马》写了一个妻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独居的苦闷和收到丈夫的书信后的喜悦之情;《上邪》则写了一个女子的爱情誓言,她要自己的爱情哪怕海枯石烂,也不改变。她们一个是烈女,一个是思妇。诗人都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

  布置作业:完成《一课一练》及课后联系

汉乐府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

  2.诗歌中的想象

  三、教学难点

  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1.关于汉乐府(提前引发材料给同学,教师作适当点拨)

  1)提问: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有什么不同?

  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2)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

  浓厚的生活气息

  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3)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

  《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

  《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

  《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

  2.同学自读,积累字词

  1)读音:

  上邪ye2雨雪yu4饮yin4马夙su4夕

  自媚mei4遗wei4烹peng1调

  2)通假字

  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

  展转,“展”通“辗”

  3)词类活用

  夏雨雪“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

  夙夕“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

  4)语段积累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3.请同学们迅速找出两首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比兴:青青河边草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顶真: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夕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对比: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借代:遗我双鲤鱼双鲤鱼指代书信

  比喻:烹鲤鱼烹鲤鱼比喻打开装书信的木盒

  4.语篇分析

  1)《上邪》

  上邪①!我欲与君相知②,长命无绝衰③。山无陵④,江水为竭,冬雷震震⑤,夏雨雪⑥,天地合⑦,乃敢与君绝⑧!

  【注释】①上邪:犹言“天啊”。上,指天。邪,音义同“耶”。 ②相知:相爱。 ③命:古与“令”字通,使。这两句是说,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④陵:大土山。 ⑤震震:雷声。 ⑥雨雪:降雪。雨,音yù,动词。 ⑦天地合:天与地合而为一。 ⑧乃敢:才敢。“敢”字是委婉的用语。除非高山变平地、江水流干、冬雷、夏雪、天地合并,一切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生了,我才会和你断绝。

  【品评】

  本篇是汉乐府《饶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在艺术上很见匠心。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这比平铺更有情味。

  主人公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无陵,江水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颠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深情奇想,确实是“短章之神品”。

  à提问:使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à讨论:《上邪》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同《氓》、《孔雀东南飞》中的有何异同?

  同:都是对爱情坚贞不渝

  异:《上邪》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期待与承诺

  《氓》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社会的控诉和对自身的伤感

  《孔雀东南飞》表现出刘兰芝以死徇情的清醒和刚烈

  à体会:《上邪》的诗风

  刚健、质朴、自然

  à艺术特点:

  ü想象:神奇

  ü直抒胸臆:热烈大胆

  2)《饮马长城窟行》

  à提问: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分析本文的结构。

  ü青草起兴,引出对丈夫的思念

  ü渲染突出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ü远方客人带来丈夫的书信使我欣喜

  à分析写作脉络,帮助背诵

  青草-->思远道(不可)-->梦见-->我旁-->他乡-->各异县-->不相见

  枯桑海水――>各自媚相为言

  客来――>双鲤鱼――>烹鲤鱼――>尺素书――>读素书――>言

  à提问:女主人公为什么“长跪读素书”?(非常恭敬,庄重和激动)

  à本诗的艺术特点

  ü抒情诗中夹杂叙述

  ü写感情的变化:相思->孤独->欣喜

  ü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比兴、对比、顶真

汉乐府教案4

  活动意图:

  《汉乐府·江南》一首汉代乐府诗,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领略采莲人内心的欢乐。激发幼儿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活动目标:

  1. 学古诗《汉乐府·江南》,理解 “可采莲”、“何田田”、“东西南北”诗句。

  2. 诵读古诗,感受古诗韵律之美。

  3. 喜欢诗中美景,激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4. 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 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 古诗《江南》课件。

  2. 自制教学挂图。

  3. 表演道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赏荷塘美景。

  1. 第一幅画面,理解诗词“何田田”。

  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象?

  2. 欣赏第二幅画面,理解诗词“可采莲”。

  这么多、这么美的莲叶引来了谁?你见过采莲吗?

  3. 欣赏第三幅画面。

  还引来了……?鱼儿在干什么?

  (二)学习诗歌,用多种形式诵读。

  1.教师诵读诗歌。

  有位诗人把这江南荷塘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

  2.介绍作者,理解诗句中“东、西、南、北”。

  3.多形式诵读方法

  除了集体朗诵还可以怎样来朗诵?一起试一试。

  (三)表演古诗。

  1. 创设荷塘情境。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

  (四)欣赏歌曲《江南》,感受古诗表现的多种形式。

  活动延伸:

  1. 投放描写江南美景的诗词供幼儿对比诵读。

  2. 投放《江南》背景墙及表演道具供幼儿表演。

  活动反思:

  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不足之处:

  个别幼儿不能很好的理解诗中意思,课堂时间安排过于紧凑。

  小百科:江南,是指地理区域,顾名思义,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先秦时期,江南属汉地九州,江南以才子佳人、富庶水乡、繁荣发达等著称。

汉乐府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乐府及《饮马长城窟行》的有关知识

  2.把握诗歌比兴、顶真、借代、比喻等艺术手法

  3.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诵读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景物、动作、心理描写等角度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此诗,感悟美好真挚的爱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1.分析诗歌的层次转折、悲喜变化

  2.比兴、顶真、借代、比喻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景物与动作、虚与实相结合来表达主人公飘忽不定、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感觉其音乐美。

  2.探究赏析法:从景物与动作、心理变化去赏析诗句,感觉其情感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题解】

  《饮马长城窟行》为汉代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即由此而来。

  秦、汉时人以远戍长城为苦,后随之成为艰苦行役生活的象征。本诗用女子第一人称口吻抒写思妇思念征夫的情愫。

  这首歌辞,《玉台新咏》署蔡邕作,而《文选》只载作“古辞”,不署蔡邕。

  【专书介绍】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东汉仍设有乐府。

  辑录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梁时沈约的《宋书·乐志》,而后有南朝陈时徐陵的《玉台新咏》、隋代王僧虔的《伎录》、智匠的《古今乐录》,唐代吴兢的《乐府古题要解》,宋代郑樵的《通志·乐略》等。但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还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辑录了从不尽可靠的陶唐氏之作到五代的歌谣与乐府,共计100卷,又将自汉到唐的乐府诗分为12类,主要保存于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之中。其中《郊庙歌辞》中首列的《汉郊祀歌》是西汉文人为宗庙祭祀作的乐歌;《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中题下标明“古辞”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西汉民歌。《杂曲歌辞》收录的文人作品中有一些出自东汉。

  汉乐府深受诗经、楚辞的影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艺术上,以叙事为主,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语言朴实,表现手法丰富。形式上,汉乐府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

  特别是五言诗为汉代民间首创,后来经过文人加工,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汉书·艺文志》载,两汉乐府民歌有138首。现存40余首,多为东汉时期作品,主要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

  近人黄节编著的《汉魏乐府风笺》和今人曹道衡的《乐府诗集》都是较好的选注本。

  【课文分析】

  1.层次内容:

  第一层从“青青河边草”到“展转不可见”。这一层是写思妇昼思梦想的殷切和悲伤。

  诗起头的“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是作者借著景色的铺陈,引发妇人触景生情,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绵绵”两字传达了两层的意义:妇人“思绪的绵绵”是由“草的绵延不绝”引起的。

  由于路途的遥远,思念也是突然的,只好在梦中求得相会,然而才在梦中实现的愿望,醒过来后又是遥远的空间隔绝,依旧是“他乡各异县”,彼此无法相见。这一段可以说是故事的前提,在修辞技巧上,“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中的“远道”,“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中的“梦见”,以及“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中的“他乡”,都是修辞技巧中的“顶针”句法。这样的连缀句子的方式,使得全段读起来有一种流畅的音乐性。

  第二层只有两句,这一层是写寒门独居的痛苦和不平。“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暗示远方的人也能了解,而邻居却只顾沉浸在家庭的欢乐中,不肯为她捎个信。在这一层中,运用了起兴和对比的手法,写女子寒门独居,表现其孤独和凄凉的感情。

  第三层情节发生了转折写喜获夫信的情况。忽然有客从远方带来丈夫木质双鲤鱼夹封的信函,呼儿差封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而在书中也获得了远方传来的,对她坚定不移的情意。

  者样的故事,主要在描述中国传统妇女“闺中思人”的感情起伏,文字质朴自然,情感真切悠远。

  2.赏析: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抒写怀人情愫。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比如诗的开头,由青草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

  诗中所写思妇种种意想,似梦非梦,似真非真。如诗中所写她家有人归来和自已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象。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合情理的事。

  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

  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

  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结,余味无尽。

  3.艺术特色

  (1).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兴之为义,是诗家大半得力处。”(清李重华《贞一斋诗说》)那么,何谓“兴”。杨万里云:“我初无意于作是诗,而是物是事适然触乎我,我之意亦适然感乎是物是事。触先焉,感随焉,而是诗出焉。

  我何与哉。天也。

  斯之谓兴。

  ”(《答徐达书》)在以无思无虑的自然心态与物自由交往之时,忽而出现的心与物的自然契合,就是“兴”。这首诗以思妇第一人称自叙的口吻写出,多采用比兴的手法,语言清新通俗,“青青河畔草”以“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也使用了比兴的手法。

  (2).通过人物动作、心理描写塑造思妇形象。

  (3).顶针、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作语言丰富,感情真挚。

  顶针:上句的结尾作为下句的开头,使邻接的句子首尾蝉连的修辞法,叫做“顶针” 。

  作用:文句经由巧妙的刻意连接,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和谐紧凑的结构美。“…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这几句,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句子首尾相衔,使语句上递下接,气势连贯,很有特色。

  借代:双鲤鱼指代书信双鲤。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比喻:烹鲤鱼比喻打开书信。

  参考译文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思考与练习提示】

  1.这首诗的艺术构思有何特点。

  答: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由现实到梦境,又由梦境回到相思难见的现实,亦虚亦实,以虚写实,其构思极富神韵。

  2.“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两句对全诗的叙事抒情有何作用。

  答:“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因为看见河畔的青草引起来她对远人的怀念。“绵绵”上承“河畔草”,下启远道之思,一语双关,既形容“草”,又形容“思”,把兴与赋紧紧地联系起来,虽然意象跳跃很大,读起来却令人感到自然流畅。

  3.分析本诗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对塑造思妇形象的作用。

  答:景物描写:由“青青河畔草”引出思妇的思念和忧虑之情。

  心理描写:“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通过这些心理描写来创造一种悲凉的气氛,进一步深化主题。

  4.体会本诗深情而朴素的语言风格。

  答:略。

  【相关参考资料】

  (一)乐府

  1.秦﹑汉间的乐府建置:乐府建置始于秦代,与“太乐”并立﹐分属内廷掌管﹐根据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及1977年始皇陵出土的错银“乐府”钟。梁刘勰﹑唐颜师古﹑宋郭茂倩及郑樵﹐皆据《汉书·礼乐志》“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之说﹐把“乃立乐府”解释为始创乐府的建置。宋王应麟﹑清何焯等曾据汉惠帝二年的史料提出异议。实则《史记·乐书》与贾谊《新书》亦早有武帝以前的有关乐府记述。今人以为乐府始创于秦﹐汉初因袭之;汉武帝立乐府﹐应解释为乐府机构的大规模扩建。哀帝罢乐府与晋﹑隋间的太乐乐府:公元前7年﹐汉哀帝裁撤乐府官﹐下诏:“其罢乐府官;郊祭乐及古兵法武乐﹐在经非郑卫之乐者﹐条奏﹐别属他官。”对于这一史实﹐有“罢(停办)”﹑“省(精简机构)”两种解释。《汉书·礼乐志》明确记述:当时的乐府员工﹐经过裁减﹐余下47%﹐并入太乐机构。晋﹑隋间﹐有“太乐乐府”之名﹔《隋书·音乐志》郑译乐议讨论“三声并戾”﹑“三声乖应”问题﹐前称乐府﹐复称太乐﹐可见这一时期乐府与太乐仍为同一机构。唐代在太乐署之外﹐无乐府之名﹐另设教坊与梨园。

  此后就不再有乐府机构的设施。乐府与雅﹑俗乐的关系:汉初乐府令夏侯宽为《安世乐》“备其箫管”﹐属雅乐的礼仪活动﹐其乐实为当时民间俗乐的“楚声”。

  武帝时﹐李延年更用大量的民间俗乐从事郊祀礼仪活动。晋﹑隋间太乐乐府用“清商音律”。至唐代﹐太乐署仍然兼管雅﹑俗乐。这些史实说明中古以前﹐太乐或乐府作为音乐机构与它们所管理的音乐之间﹐并无严格的雅﹑俗界限。太乐或乐府作为宫廷机构﹐所掌音乐的种属往往与君主的好恶有关。君主中有为的创业者如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都是思想豁达﹐不拘泥于雅﹑俗之见的﹔隋文帝有所偏颇﹐但他所提倡的“华夏正声”﹐实为南朝“清商乐”﹐不过是以前代俗乐为雅乐罢了。王运熙《乐府诗论丛》以为太乐掌雅乐而乐府掌俗乐的分立二署之说﹐是宋代以后雅﹑俗异流思想的反映﹐实以后代制度推论前事。乐府与乐府诗词:音乐文学的史料中以乐府借称乐府诗词﹐已成通例﹐最是出现这种用法的是梁刘勰的《文心雕龙·乐府第七》。

  至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用乐府二字来概括入乐的诗歌。再晚﹐某些文人将套用歌词体式的不入乐的诗﹑词﹑曲亦皆名之为“乐府”﹐则是名词的混用了。

汉乐府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

  2.诗歌中的想象

  三、教学难点

  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本课时学习《上邪》。

  二、关于汉乐府:

  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三、识记生字词

  上邪yé无绝衰shuāi夏雨yù雪

  四、诵读课文:

  听录音,诵读,要求能当堂背诵。

  五、解读课题:

  《上邪》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歌,是一首感情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诗。诗中描述一位女子对天发誓,永远忠于爱情。全诗共9句,分为两层。

  六、课文内容分析:

  第一层是:“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上,指“天”;邪,通“耶”,感叹词。“上邪”是指天发誓,等于说“老天啊”。君,对男子的敬称,相当于“您”,指女子的意中人。相知,互相结为知己,等于说“相爱”。命,“使”的意思。绝衰,断绝衰退。这几句的大意是:老天啊!我想同您相爱,长久地使到爱情不会断绝衰退。这是女子在向爱慕的意中人表白自己对爱情的忠贞。

  第二层是:“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陵,指“山峰”;竭,枯竭;雷,这里用作动词,“打雷”;震震,雷声。雨,这里也用作动词,“降下,落下”;天地合,天地合并在一起。古人认为天地分开,才能开辟世界,“天地合”是指“世界毁灭”;乃,副词,才。这几句的大意是:高山没有山峰变为了平地,江水断流枯竭,冬天打雷雷声隆隆,夏天落下大雪,天地合并在一起,那时我才敢同您断绝爱情。这几句想象奇特,一连列举出五件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从反面证实了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七、问题探究:

  1、作者假设了哪几种她认为不可能的自然现象?

  五种:高山夷为平地,江水干涸,冬天打雷,夏天下雪,天地合一。

  2、为什么说“山无陵”以下六句,突出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

  因为作者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绝不可能出现的,所以以此作为“与君绝”的先决条件,就体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

  八、精华鉴赏

  这首诗言简意深。全诗只有35个字,语言简短质朴,通俗易懂,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中的女主人公运用第一人称,直接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是人读后心灵受到震撼。

  九、参考译文

  老天啊!我想同意中人您相爱,长久地使到爱情永不断绝衰退。只有高山没了峰顶变成平地,江水断流枯竭,冬天打雷雷声隆隆,夏天落下大雪,天地合并在一起,那时我才敢同您断绝爱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以前诗是长出来的,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

  “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所以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慷慨疏放,与“歌”的性质相似,常合称“歌行体”。“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片人路同于此而伤悲矣。言天下征役,军戎未止,妇人思夫,故作是行。”以后成为艰苦的`行役生活的代名词。

  二、解题: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抒写怀人情愫。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

  这首诗在《文选》载为“古辞”,不署作者。在《玉台新咏》中署作蔡邕。是否为蔡邕所作,历来有争议。

  三、生字注音:

  饮(yìn)马长城窟夙sù昔各自媚mèi遗wèi我双鲤鱼烹pēng鲤鱼

  四、熟读课文:

  要求当堂能背诵

  五、基本解读

  全诗共20句,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青青和边草”到“展转不可见”。这一层是写思妇昼思梦想的殷切和悲伤。“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作为起兴,引出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的大意是:丈夫离家远行不能终日思念,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的大意是:刚刚梦见丈夫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现丈夫原来还是在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的大意是: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外乡各地漂飘漂泊不能相见。

  第二层:从“枯桑知天风”到“谁肯相为言”。这一层是写寒门独居的痛苦和不平。“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也是比兴,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这两句是说:丈夫不在家,使她深感门庭冷落,世态炎谅。“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的大意是: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到家门与家人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第三层:从“客从远方来”到“下言长相忆”。这一层是写喜获夫信的情况。“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是说: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是说:呼唤童仆打开木盒,里面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书信。“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是说: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书信,书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是说: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六、精华鉴赏

  这首诗以思妇第一人称自叙的口吻写出,多出采用比兴的手法,语言清新通俗,“…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这几句,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句子首尾相衔,使语句上递下接,气势连贯,很有特色。

  七、问题探究: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枯桑无叶能感到风吹,海水无冰能感到天寒。这是比兴之法,喻夫妻久别,口虽不言而知相思之苦

  八、补充:

  汉乐府《平陵东》赏析: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这首诗写一个善良的人即“义公”平白无辜被人绑架劫持,并被勒索“钱百万”、“两走马”,无奈之下只得让人带话给家人把小黄牛凑钱来赎人。诗虽然没有明言劫持者,只说“不知何人”,但“义公”既是被劫持到“高堂”(府衙),且追逼的又是“吏”,可见劫持者必与府衙是串通一气的。本篇是无辜受害者的悲愤的控诉:官吏贪暴,压榨良民,甚至用绑架劫持的手段残害人民。

  九、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汉乐府教案7

  教学目标:

  1. 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培养鉴赏汉乐府诗的能力。

  3. 感受诗中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

  教学重点:以《饮马长城窟行》为主要内容,学习汉乐府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赏析汉乐府诗?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综合运用反复诵读、分析比较在方法教学。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真爱,作为一直以来人们所苦苦追寻的东西,它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涉及爱情内容的汉乐府诗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代女子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

  二、文学知识积累

  (一)什么是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

  1.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主要工作有两个,一是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2.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3.乐府民歌:即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二)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

  1.蕴含浓厚的生活气息。

  2.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3.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三)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其大概内容是什么?

  1.《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

  2.《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

  3.《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4.《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

  三、整体感知:

  (一)同学结合注释默读诗歌,理解大意,积累字词。

  (二)全班齐读,教师正音。

  饮yìn马 夙sù昔 自媚mèi 遗wèi 烹pēng鲤鱼

  (三)同学讲述本诗主要内容。

  明确:妇人思念远行未归的丈夫。

  四、理解赏析。

  (一)一位同学朗读诗歌,划出妇女一系列行为动作。

  明确:思远道-梦见之-忽觉-展转-接鲤鱼-烹鲤鱼-长跪读素书。

  (二)教师引导,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妇女既是“思远道”,那为什么又说“远道不可思”?

  明确:这是反话,同时,妇女深知爱人远在他乡,思念无益,也无用。

  2.诗中的“双鲤鱼”、“尺素”是什么意思?女主人公为什么“长跪读素书”?

  明确:都是指代书信,“长跪”能表现女子对丈夫的恭敬及女子心中的庄重和激动。

  3.写妇女思念为何要加入环境描写?“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与“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两句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起兴,引出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比兴,烘托女子的'孤独和寂寞。

  4.能否整理出妇女感情的变化过程?

  明确:相思-> 孤独-> 欣喜

  (三)全班齐读,读出情感。

  (四)小结本诗的艺术特点。

  1.抒情中夹杂叙述,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2运用比兴艺术手法,内容丰富、形象生动。

  3.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语言通俗易懂。

  五、背诵本诗,积累名句。

  六、小结学法。

  1.汉乐府大多融抒情与叙述为一体,内容形象可感,感情真挚,阅读汉乐府诗可着重赏析这一方面。

  2. 汉乐府多运用各种艺术手法,阅读阅读汉乐府诗要学会分析其手法及作用。

  3. 汉乐府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语言通俗,学习时提倡多读。

  七、鉴赏《上邪》

  (一)学生默读《上邪》,思考下列问题: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诗中是如何表达这些情感的?

  (二)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明确:本诗借一个女子之口抒发了对所爱男子的强烈的、忠贞不渝的爱情。她借用五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即山无陵、江水竭、冬雷震、夏下雪、天地合,直接又独特地表达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

  (三)齐读全诗,小结特色。

  1.诗风刚健、质朴、自然。

  2.想象神奇。

  3.抒情直接、热烈、大胆。

  八、联系比较:

  (一)分组讨论:《上邪《中的女为人公形豠同《氓《、《孔雀东南飞》中的有何异同?

  (二)教师补充小结。

  明确:同――都是对爱情坚贞不渝。

  异――《上邪》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期待与承诺。《氓》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社会的控诉和对自身的伤感。《孔雀东南飞》表现出刘兰芝以死徇情的清醒和刚烈。

  九、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汉乐府诗歌两首,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爱情在这里是质朴的——要爱,就大胆热烈地爱;要思,就辗转反复地思;要恨,就刻骨铭心地恨。绝不掺杂功利色彩。

  板书设计:

  左板书―――

  饮马长城窟行

  妇人思念远行未归的丈夫

  行为过程:思远道-梦见之-忽觉-展转-接鲤鱼-烹鲤鱼-长跪读素书

  感情变化:相思-> 孤独-> 欣喜

  艺术特点:抒情叙述,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比兴手法,内容丰富、形象生动。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语言通俗。

  右板书―――

  阅读汉乐府诗的方法:

  1.赏析抒情与叙述

  2.分析艺术手法及作用

  3.多读

【汉乐府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教案教案03-05

大班教案认识a的教案10-10

音乐教案-灯-教案03-25

画小鸡教案中班教案04-28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板凳游戏教案及教案反思03-06

小班科学教案:搬玩具教案及教案反思03-16

中班教案《捉迷藏》游戏教案12-18

小班结构游戏教案城堡教案11-15

大班教案民族大联欢教案11-11

小班游戏教案敲铃教案04-2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