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

时间:2024-05-18 12:31:28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峡》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峡》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峡》教案合集[15篇]

《三峡》教案1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顺畅背诵并翻译全文,积累文言词语。(重点)

  2.学习遣词造句简练精确的特点;学习抓住事物特征描写景物的能力。(难点)

  3.体味三峡的壮丽风光,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

  《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是郦道元,北魏(朝代)地理学家。其所撰的《水经注》,文笔隽永,描写生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典故、神话传说等,既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略无阙处(quē) 重岩叠嶂(zhàng) 不见曦月(xī) 沿溯阻绝(sù) 绝(yǎn)

  素湍绿潭(tuān) 飞漱其间(shù) 属引凄异(zhǔ) 襄陵(xiāng)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略无阙处(略无:毫无 )(阙:通“缺”) 亭午夜分(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 至于夏水襄陵( 上 ) 沿溯阻绝( 逆流而上 )

  或王命急宣( 有时 ) 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不以疾也(快)则素湍绿潭( 白色的急流 )

  回清倒影( 回旋的清波 )飞漱其间( 急流冲荡 ) 属引凄异( 接连不断 )

  3.整体感知:

  (1)找出自己喜欢的.三峡景致,按照下列句式谈谈其特点。

  我爱三峡 (景致),因为 “ ”(原句)

  写出了其 的特点。

  示例:我爱三峡春冬季的水,因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写出了其澄澈的特点。

  (2)三峡,一条七百里的水廊如此牵动一个民族的思绪,除了它的美景之外,还有挥之不去的关于三峡的民族记忆。请你写出与三峡有关的人物、故事或诗句。

  人物:屈原、杜甫、李白、刘备、王昭君。 故事:白帝城托孤。

  诗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小组评分( )

  【课堂探究】

  1.文章第一段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三峡“山”的特点。请找出文中句子并分析。

  正面描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出三峡的山连绵不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三峡的山高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侧面描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从侧面极力渲染了三峡山高,江水狭窄。

  2.作者写水为何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能体现长江三峡的特征,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3.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由此可以联想到李白的哪两句诗?

  总结上句内容,强调了猿啼的凄厉哀转,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现力。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了一种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随堂检测】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拓展延伸】

  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字数100字左右。)

  【布置作业】

  1. 完成第26课校本作业。

  2. 预习第27课。

《三峡》教案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三峡的具体方位,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抓住景物特征,比较作者对三峡三个景点描写方法的不同之处。

  3.品味文章的语言,训练口头表达。

  4.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事业,通过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重点难点

  1.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2.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把握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

  学法指导

  从课文出发,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课文出发,学会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一般浏览和重点观察的方法,学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表现手法向人们介绍景点。指导学生采用边看、边想、边说、边写的方法来学习。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三峡的影片资料,制作课件。

  教时安排

  2节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介绍三峡了解作者激发兴趣

  1.古诗引入:

  ○1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黄昏。画图省市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潜在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三峡简介:

  思考:

  (1)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2)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3)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4)展示课件:有关三峡工程的图片、资料,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明确:巴东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千米,高山壁立,水流湍急,奇险异常,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今天,我们来学习刘大杰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3.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评论著作有《东西文学评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译作有《德国文学简史《德国文学概论》等。

  二.积累运用

  1.词语辨析:

  渺小微小

  渺小:指微不足道,尤其指感情色彩上的细小。例:与那些伟人相比,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渺小了。

  微小:侧重指形体上的细小、轻微。例:植物细胞非常小,只靠肉眼是看不到的。

  唱和应和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此唱而彼和,互相呼应”之意,主要区别在于: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大多按照原韵)。例句:在刘三姐的故乡,歌手唱完后,别人一定是要唱和的。

  应和:常指声音、语言、行动等方面相呼应。例句:小王在单位最会应和领导,领导说东他绝不向西。

  2.词语释义

  奇伟:奇特雄伟。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袅袅不断:(niǎo)形容烟气缭绕上升而不中断。

  险峻:(山势)高而险。

  峰巅:(diān)顶峰。

  浣妆:(huàn)梳洗打扮。浣,洗、洗涤。

  即景:就眼前的景物(作诗文或绘画)。

  三.整体感知示范导游

  小组讨论:

  1.找出作者到过的地方,本文按什么顺序写?按作者的思路文章可分几层?每层各写什么?

  明确:

  本文以作者游踪为顺序,按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游览顺序描写三峡。而描写西陵峡时又分成条理清楚的四段场景: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第三段崆岭峡;第四段米仓峡。文章开头引用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同时渗透了作者对三峡的热爱讴歌之情。整篇文章环环相扣,引人人胜,荡人魂魄。

  第一部分○1:凶险三峡,紧张异常(高、曲折、急、变化)

  第一层○2总写三峡

  第二部分○2○9黄猫峡

  描写三峡灯影峡总分结构

  奇险秀丽第二层○3○6西陵峡崆岭峡

  米仓峡

  第三层○7○8巫峡巫峡山水

  巫峡之云

  第四层○9瞿塘峡(最短)

  第三部分○10通过三峡,身心轻松

  第二节

  现在请你做导游,带领我们细细游览三峡。

  四.文段精析(小导游解说分析)

  小组讨论:

  1.第一段引民谚开篇起什么作用?

  明确:写三峡一带险恶异常。

  2。“险恶”一词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险恶”一词直接为全文张本,为奇山异水反衬一笔。

  3。如何理解文中“凝望”“山崖”“怒吼”的表达作用?

  明确:“凝望”表明作者为此景而感慨。“山崖”“怒吼”动静结合,令人赞叹不已。

  4。“没有不感到”是什么句式?有何作用?

  明确:“没有不感到”用双重否定的句式强调人们对三峡奇伟的感觉。这是议论性语句。

  5。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过于”?

  明确:两个“过于”连续地强调作者讴歌美好河山的情感,使语言也显得和谐并富有节奏感。

  6。第一自然段写什么?开头有何特点?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引民谚开篇,写三峡一带险恶异常,并交代作者的情绪及心理变化,为全文定下基调。

  7.如何理解第二段“就”“高”“最”几个词?几个“最”能否去掉?

  明确:“就”有“立刻”之意,“高”隐含着“险峻”之意。连用四个“最”的排比短句,既生动活泼,又明快有力。

  8.这段概述千里长江三峡最险,用了哪些词来形容?

  明确:这段是第二部分第一层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用“高、曲折、急、变化”来渲染其险恶形势。

  9.西陵峡共分几段?各段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初出西陵峡的第一段是并不凶险的黄猫峡。

  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灯影峡:江北险峻无味江南景色秀丽(黄陵庙)

  崆岭峡:凶险可怕

  米仓峡:群山万壑

  10.“虽……然不”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虽……然不”用两组对比短句为下文三峡的很险、很狭作伏笔,以达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11.作和如何写灯影峡?他有什么特点?找出段中想象的句子。

  明确:“枕江”以拟人手法将古庙存在的位置写活了。“潇洒的竹子”“倒悬”的花,形象逼真地展现出三峡中少见的生机。“红色紫色”与“悠悠的钟声”运用视觉、听觉等描写使人身临其境。

  “好像自己”一句以想像的方式写自己情绪的暂时放松,但此刻的神定气闲是否预示着一种波澜呢?这种以静写动的手法使本段有声有色,画面搭配和谐,极富立体感。让读者如同在两段急促的音乐间隔中暂时放松了绷紧的神经。

  灯影峡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略带江南韵味的`黄陵庙,它的美丽景色使人暂时放松了紧张的心态。

  12.第5段描写什么?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明确:描写了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的凶险可怕,一方面与上段做对比,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巫峡的描写作了铺垫。

  13.折断如何具体描写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的凶险可怕?

  明确:“突然”写出形势急转直下,紧承上文“不到两三分钟”而来。“极曲折极窄的门”一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将船在江中的难行呈现在读者面前。其中两个“极”字也强调了危险的程度。“倒注”让人联想到船从高处下落的危险情况,以点带面地把水从石滩上倾泻而下的可怕形势描绘得淋漓尽致。

  14.第6段如何写米仓峡?

  明确:借杜甫的诗及昭君的典故来写米仓峡群山万壑的雄奇壮丽。

  15.文中的“便”与“赴”有何作用?“一层一层”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明确:“山便低平”中的“便”字让读者仿佛沉浸到历史故事之中,而感觉不出“山崖却更加高峻”。“赴”字不止写出了活力,更写出了三峡群山的雄奇生动。“一层一层”将群山前叠后连的动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小结:

  第二部分第二层○3○6:写作者游览西陵峡的经过。侧重写山势之高低,水势之缓急。

  16.第7、8段是第二部分第三层○7○8:写作者游览巫峡的经过。侧重写山水的奇险美丽、云雾变幻多姿。请找出○7段总述巫峡特点的语句。并说说作者如何写出其奇险美丽的特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

  明确:“最奇险最美丽”中两个“最”总述了巫峡的特点。作者连用四个“险”字来写水,句式短小活泼,而且与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四个“最”构成了内在的呼应。“围”“咬”等动词勾勒出群山簇拥环抱的情态,表明了巫峡山峰的险峻,无路可走,连鸟飞过这里都感到茫然。

  不单调的山与奇险美丽的水构成了天下独绝的巫峡。本段浓墨重彩地详写了山峰,正是承接上文的群山万壑,才给人“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

  ①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突出了江水的险。

  ②拟人句:“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

  ③比喻句:巫山的云“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

  17.作者没有看到巫山的云却还要写他有何好处?

  明确:没看到巫山的云但却使读者浮想联翩,给人天高云淡之感。

  庐山风景秀美,而巫山更让人魂牵梦绕。“秋高气爽”给人的感觉是空灵纯洁,配以“极高的峰巅”真是天碧云淡,再加以红花倒悬于褐岩之上,色彩的鲜明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

  小结:

  第二部分第四层○9:最短的瞿塘峡虽山水险急,但作者却将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这些景观融到两岸的山川景物中。

  第二部分○2○9:写作者游览三峡的经过,突出表现了三峡的奇险、秀丽。

  18.第9段“突起”给人什么感觉?找出文中冷色调的词语,给人什么感觉?那句话与与文章开篇的民谚“猿鸣三声泪沾裳”形成了前后照应。“大概”一次能否去掉?为什么?

  明确:“突起”有突兀之感,不仅是地理位置的突然,行文上也让人忽然转到人文景观上来。“瓦白色”“斜阳”“苍冷”“遗迹”“凄凉”这些冷色调的词语叫人感到“英雄落泪游子思乡”,这与文章开篇的民谚“猿鸣三声泪沾裳”也极好地形成了前后照应。“大概”在不确定之中又隐含着肯定之意。

  19.读第十自然段。找出游完山峡后,游客们的心情怎样?抓出文中关键词语。“三峡算是走完了”这一句给人什么感觉?“好像一个人……”此句是不是比喻句?为什么?这段作者的情绪与前端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愉快、轻松。“三峡算是走完了”这一句给人如释重负之感。“好像一个人……”此句并不是比喻句,而是一种比照。“放下心来”“舒舒服服”等词不仅把紧张情绪化为轻松心态,且再一次反衬刚刚走过的三峡的险恶。水平岸阔人轻松,走完三峡后满船的人都很轻松。

  小结:

  第三部分○10:写走完三峡,满船的人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侧重写心情的放松,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讨论:本文写作有何特点?(写作技巧)

  (1)抓住特征,详略得当。

  介绍西陵峡的四段时简单地抓住了各段的特点。而写有名的巫峡则详细地描写了其山水的奇险、美丽。记叙瞿塘峡时,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

  (2)移步换景,秩序井然。

  写游记首先要交代清楚观察点,否则会乱成一片,看不清个数。其次要随着观察上的变化,将所描写景物最突出的地方表现出来。如游巫峡时,将其奇险的山水描绘出来;游瞿塘峡时,细致描写两岸的人文景观。再次是不仅要把看到的写出来,还要把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如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看到灯影峡的黄陵庙时,就想到了江南的秀美景色,并与之相对照。只有这样,才会层次分明,形成立体效果。

  (3)以情为线,首尾照应。

  思考:

  好的文章结构常常是严谨的。作者是如何通过心理情绪变化来描写三峡的?

  明确:作者一起笔就将自己惊异的情感展现在读者面前。如“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

  随着山川形势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而变,有时惊惧紧张,有时则轻松舒畅。

  如游西陵峡的第二段时,由于此处山水风光秀美,“先前紧张的情绪,现在突然变得很;松很悠闲了”。再如结尾写走完三峡后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显出了“一阵轻松”,“放下心来”,“舒舒服服”,这些心情的描写,也反衬出了三峡的险恶。

  这种严谨首先就表现在首尾的呼应上。《巴东三峡》即是如此,全文以紧张的心情为开篇,结尾又以心情得到放松来对应,而描写:峡之险峻又暗含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赞叹。

  五.积累知识,拓展迁移

  1.联系全文,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2.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来并展开讨论,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今天的三峡。

  (可参看《地理》书48面,“长江三峡工程”介绍。)

  4.布置作文——《畅想三峡》,写好后先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三峡》教案3

  教材分析

  《三峡之秋》是“新世纪”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之(母亲河)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通过认真细微地观察与体验,抓住了长江三峡中秋这一天中自然景物特点的变化,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时间顺序,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描绘出绚丽多姿的长江三峡秋景。作者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长江三峡描绘的气象万千,充满生机和灵性。全文处处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江河,对伟大祖国母亲的赞美之情。

  设计思想

  课标中强调: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学生进入六年级后,在阅读中感受、理解、分析、鉴赏的能力都较之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并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状况尽快查漏补缺。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设法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去感悟作者要抒发的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母亲的炽热之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手法,通过反复吟诵、领悟作者精美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在今后的语文实践中去自觉地学习使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能力目标

  (1)提高有感情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培养写作能力。

  三、方法目标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四、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三峡秋天特点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师:理解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课件;搜集背景信息。学生:阅读课文;从网络或书本等地方搜集、整理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和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播放三峡图片导入

  1、同学们想不想旅游啊?今天我们就来“神游”一番金秋的三峡。

  2、简单介绍三峡的有关资料。

  3、欣赏三峡图片。

  4、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点评:这样的导课设计通过展示三峡的图片,交流有关三峡的信息,使学生初步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与景观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相关词语。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写一写喜欢的.理由,并试着读好它。

  2、全班交流

  (1)交流生字、词语的读音。(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交流文章的写作顺序。(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晚)

  【点评:这样设计使学生在整体阅读中扫除障碍,理清思路,有助于教师依据学生的学情需要指导阅读,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理解、想象、感悟,在美读欣赏中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进一步感受文章所描写的景色美,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魅力。】

  二、品读欣赏,感受三峡秋景美

  1、理清文脉。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作者就是按照从“早晨——中午——下午——夜”的顺序描写三峡秋天景色的。同学们再看看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1)扫读1.7自然段,思考这两段的作用。

  (2)交流。

  (3)反馈、指导。(第1自然段是写三峡秋色的,是总体写,在文中起“总起”作用。第7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与文章第一句“时令已经是秋天了。”相呼应,具体说明了作者所观察到的三峡之秋的时间。)

  (4)划分段落,找到重点。

  2、按时间顺序学习作者是怎样具体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三峡之秋景色的。

  (1)自由读文(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笔下三峡之秋早晨的景色。学生边读边圈点批画优美的词句,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色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抓景物特点的。

  (2)同桌交流。

  (3)反馈。小结:露水闪耀峡风凉绿叶金实明丽早晨,三峡秋色的特点(用一个词概括——明丽)。

  (4)品味感悟,问题:为了突出“明丽”这一景色特点,作者怎样描写所观察到的早晨三峡的景色的?突出写什么(露水阳光)?为什么?(露水、阳光都直接与“明丽”有关,最能表现“明丽”这一特点。)

  (5)指导朗读。师:你们觉得怎样才能表现三峡之秋早晨美丽的景色?才能突出秋色“明丽”的特点呢?(自由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6)小结学法:①自由读,圈点优美词语,想象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怎样抓景物特点的,特点是什么?②小组交流。 ③设计本自然段板书内容。 ④品味感悟作者的语言(重点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 ⑤感情朗读。

  3、自主、合作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问题: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中午、下午三峡秋色的?中午,群峰披金甲,阳光在水面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呼啸,三峡充满了秋天的热烈。(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江水写得活灵活现,充满生气。)【点评:课文描写中午、下午三峡秋色的两个自然段与早晨的段落相似,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学完后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检测就行了。】

  4、共同学习第5.6自然段。

  (1)自由读文5.6自然段。问题:课文描写三峡夜晚的景色主要写了什么(渔火、灯光和月色)?

  (2)课文是怎样描写渔火、灯光的?(默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优美的句子认真品读。

  (3)课文又是怎样描写月色的?(按刚才的方法自学第6自然段)

  (4)反馈自学第6自然段的情况。问题:三峡的月色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有什么不同呢?月亮很迟很迟月光朦胧宛如一块巨大的磨平的云母石(让学生查字典或教师帮助解释)清冽的光辉,像;又像

  5、读第7自然段。问题:这一段中“这一天,正是中秋”可不可以去掉?(不可以,因为第6自然段写的是三峡的月色,月色又是三峡秋色的重要方面,这一段与文章开头一句相呼应。)【点评:在本设计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去引导学生感悟、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去感悟作者要抒发的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母亲的炽热之情。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去体会文章中的景物美、文字美、情感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心灵的碰撞,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三、总结拓展,升华主题

  1、在这个成熟的秋天,假如我们现在就坐在一艘游轮上,正行驶在长江三峡,谁愿意当向导给大家介绍一下美丽的三峡风光?

  2、谈学习感受。 【点评:这样设计首先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主体思想达成共识,同进也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在学生自由理解、表达的过程中,也是对作者个性表达的理解和尊重。】

  四、课后拓展,积累语言

  1、搜集有关三峡的美文与诗词。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家乡秋天的景色。

  【点评:教材是例子,借助教材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正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所大力提倡的。《三峡之秋》一文有着如诗般的语言,引导学生背诵积累、模仿写,这样把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将从本课中积累到的语言作一次梳理,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思考与感受。】

《三峡》教案4

  教学目的

  1.积累语言,背诵课文。

  2.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教学重难点

  积累语言,背诵课文。

  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作者,理解文意,积累语言。

  2.观看多媒体有关三峡的影音资料,感受三峡之美。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北魏时期范阳今河北省涿鹿县人。散文家、地理学家。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郦范年少有为。郦范在太武帝时期给事东宫,后来以他优秀的战略眼光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郦道元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公元493年,北魏首都南迁到这里,担任过骑都尉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将等中央官史,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做过冀州(今河北省冀县)长史、鲁阳郡(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东荆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刺史、河郦道元南(今洛阳)尹等职务。

  郦道元是一个忠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被拒.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郦道元是一个治学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资料引书437种,辑录了碑刻350种左右,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根溯源。

  他一生对中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中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一,二,……标出段落层次),用(1,2,……标出段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空缺。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溯:逆流而上(的船)。

  或:有。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虽:即使。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

  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疾:快。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高峰

  良:实在,的确,确实。

  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

  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裳(cháng/shang):此处读第一种读音,意为“裙子”,后一种读音意为“衣裳”。

  二、整体理解

  第一部分:写山之奇险

  夏(湍急)

  第二部分:写水之特征春、冬(清幽)

  秋(凄清)

  第二步,细读课文,梳通文意

  1.检查学生翻译情况

  2.强调重点语句的.翻译

  白话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天蔽日。如果不是正午半夜,就看不见日月。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如遇到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有时候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比不上这么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大多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又有悬泉和瀑布,飞流冲荡在岩崖。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很有趣味。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有三峡,属巫峡最长,猿猴叫几声,泪水湿衣裳!”

  总结固趣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2.背诵全文。

《三峡》教案5

  一、文章内容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三、语音

  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月(xī)沿溯阻绝(sù)素湍绿潭(tuān)绝巘多生怪柏(yǎn)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

  四、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

  五、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六、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七、一词多义

  1绝

  沿溯阻绝(隔绝)

  哀转久绝(消失)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八、重点词语解释

  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

  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4、良多趣味(良:很)

  5、属引凄异(属:连接)

  6、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

  九、特殊句式

  十、朗读节奏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9、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1、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

  2、回清倒影

  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绝巘多生怪柏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异。

  4、本文的中心是: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

  5、作者先写夏季景色的目的是:首先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和蓬勃的活力。

  6、为什么后写秋天?

  目的在于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风致。

  7、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8、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9、作者写三峡秋景什么最突出:猿啸

  10、本文写凄异哀转的猿声的目的是:使哀愁和悲秋融为一体。

  11、渔歌使用的修辞方法是引用,其作用是强调、渲染了三峡秋天的凄凉、悲愁。

  12、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13、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14、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鬼谲的山水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

  15、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主要根据三峡江水的特点来选择写作顺序的。

  1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表达了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十四、开放性试题

  1、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三峡》教案6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材分析

  北魏郦道元的《三峡》,描写了三峡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是写景散文中的上乘之作。文美,也容易理解,对初一学生而言,结合树下注释读懂弄通不困难,关键是要适当地学会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如读准句读,特殊字词和句子的用法;关键是了解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中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欣赏三峡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熟读成诵,积累理解”的环节对课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并结合书下注释通过圈画法把字词和译文一一对应,尽量字字落实;通过“品读课文,解决问题”的环节时问题呈现,然后一一解决,使学生明了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三峡美景是其中之一,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美丽的三峡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书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三、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初读课文

  (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读准课文字音。

  正音: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t(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àn)

  (2)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4)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出。

  2、研读课文

  学生个别朗读,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t/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疏通文意

  学生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1)重点字词解释:

  略无阙处(毫无) 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夏水襄陵(漫上) 不见曦月(太阳)

  沿溯阻绝(断) 或王命急宣(有 )

  虽(即使)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不以疾也(不如) 绝t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飞漱其间(冲刷)

  良多趣味(确实) 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林寒涧肃(寂静)

  空谷传响(回声) 故渔者歌曰(所以)

  (2)重点句子翻译: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4、朗读比赛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开展小组比赛

  5、反馈交流

  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四、品读课文,解决问题

  (一)问题展现

  问题一、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它有 的特点”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1:三峡的 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有绵长、多、陡峭、高峻的特点。(板书:山――奇险)

  例2:三峡的水美,你看,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水有迅猛的特点。(板书夏水――迅猛)

  三峡的水美,你看,一千二百里的水路,早上出发,傍晚就到了,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有迅疾的特点。

  三峡的水美,你看,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激流回旋,清波荡漾,水有清幽的特点。(板书春冬之水――清幽)

  例3:三峡的'秋美,你看,高猿长啸,声声在山谷中回荡。三峡之秋有萧瑟凄凉的特点。(板书 秋――萧瑟凄凉)

  问题二、 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二)讨论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侧面表现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

  2、动静结合。

  静景:山 动景:水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问题三: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明确: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问题四: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五、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的心得

  六、布置作业

  1、整理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2、整理课文翻译并背诵课文

  3、从文章中两句渔歌,你还可联想到哪些诗句?它们的意境相同吗?

  (1)【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t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停止)

  (2)【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少)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

  (3)【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板书设计: 三 峡

  郦道元 北魏

  山:长、多、陡、高峻

  夏水:凶险、迅疾

  春冬景色:色彩斑斓、景色清幽

  秋:悲寂凄凉

《三峡》教案7

  一、 设计指导思想

  新课标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我在学习理解新课标的这个思想的同时,努力将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即变“教”为“学”。教师不仅是课堂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促进者,也是学生的对话者。“教”是为“学”引路、架桥、引导。新一轮课改的实施,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上,不仅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应当使用现代教学技术。在《巴东三峡》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CAI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师组织、启发、鼓励、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进行愉快教学。

  二、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

  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所选的都是游记,不仅带领学生去神游祖国的山川湖泊,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还引导学生去领略异域的风土人情,拓宽视野。《巴东三峡》是游记中的精品,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是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另外,作者独有风格的语言,也是本文的精彩之处。《巴东三峡》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游记以及景色的特征,而且从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由《巴东三峡》开始,继而学习后面的课文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同时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了解发达国家现代化状况,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位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

  三、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游记。向学生介绍有关游记的知识很有必要。首先要弄清游踪,抓住景物特征,还要仔细揣摩语言,品位文章中蕴含的氢景之美,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来完成本课的内容与各项目标。

  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A、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峡的具体方位。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个总的印象。

  B、是让学生掌握游踪顺序,也就是有着旅游的顺序。

  C、是作者对三峡三处景点的介绍方法并不相同。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比较出三个景点描写方法的不同之处。

  D、是了解游记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B、 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事业。

  C、 通过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五、 教法设计

  本课以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自主等多种方法。以学生介绍三个峡为重点。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了解游踪以及景点方位。

  六、 学法指导

  由于本文是游记,这就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课文出发,学会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一般浏览和重点观察的方法,学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表现手法向人们介绍景点。指导学生采用边看、边想、边说、边写的方法来学习。

  七、 媒体选择

  利用CAI课件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约化。在《巴东三峡》一课中,运用了Powerpoint技术,并将在网络上下载的图片以及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应用于课件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八、 教学程序设计

  导入课题

  切入课件:三峡地图 看课件,初步了解三峡地理位置

  知识与技能

  听朗读带 播放朗读带 听朗读,入情入境。

  了解生字、 解词 进行基础认知 自由认知,了解生字、解词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三峡概况。 教师将学生分组,同学生共同学习文章的前两段,为下面学习奠定基础。 自由分成三大组,跟随教师学习文章前两段,了解三峡概况。

  学生自由讨论、完成教师分配给的任务,并为向大家作介绍做准备。 将材料发给学生,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完成图表并为介绍做准备。 开始讨论,完成教师发给的图表。选出导游,为向大家介绍三峡作准备。

  又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三峡 跟随学生介绍畅游三峡并作评价和小结 通过准备,向大家分别介绍三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拓展 知识

  1、 与学生共同介绍部分人文景观的典故,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2、 要介绍三峡大坝及其作用、意义,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热爱祖国山川。

  开动脑筋,与教师共同介绍人文景观的典故,挖掘课外知识。了解三峡大坝以及作用、意义,关心祖国建设,热爱祖国山川。

  

  一、本课在单元的地位

  本课是学生所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所以学习本文要了解 一些游记文体的知识,要弄清作者的游踪,把握各峡特点和两岸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特点,是很关键的。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刘大杰先生的《巴东三峡》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三峡的雄壮与秀丽,感受到它的雄险,它是一座中国千年文化的山水画廊,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即把握作者的游踪,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这是教学的重点。但历代文人游历三峡都是顺流而观,而刘大杰的《巴 东三峡》却是逆流观写,而且主要是写三峡山险水急 的特点,极状了形势的险恶,这就激发作者的一些想法,当社会环境恶劣,历史处于衰退时期我们如何去做?在描写三峡山水特点时还写了两处人文景观,三峡里的人文景观很多 ,可笔者却只写了昭君幼居,刘备托孤的典故,这是什么用意呢?胡人侵边,王昭君决然站起,逆身走进大漠,汉朝的历史因此而延续了百年。刘备托孤,敢逆吴魏,使天下 终成三足之势 ,这些人物都 敢于逆当时的历史潮流而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因此他们成为了历史上的两座丰碑。作者将敢逆潮而动的历史人物与三峡中的山险水急之景交织在一起写,旨在启迪人们,当历史处于衰退时期时,俊杰当敢逆潮而动,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应是《巴东三峡》的人文内涵所在,也是将景和情融为一体、寓情于景的写作寓意,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主要运用朗读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同时教师加以点拨,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既形象直观地演示各峡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他们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四、教学过程设计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把握三峡各景点的位置。同时也了解作者的游踪,在学生读课文时,出示三峡的景观,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把握三峡两岸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时,主要利用表格,以合作探究方式找出,同时具体品味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感受三峡山险水急的特点,解决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的突破,作者极状三峡山险水急的景物特点,但作者的情感寄托却是隐匿在昭君出塞和刘备托孤的典故中,这些人物对推动当时的社会历史起了重要作用,从而揭示出在历史处于危难时期俊杰当敢逆流而动,推动历史进步的文本内涵。

  这节课的设计,让学生不仅是和作者一起游历三峡,欣赏三峡的优美风景,更重要的是体会在游历山水中所包涵的人文精神,体会作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三峡》教案8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自三峡七百里中,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㈠、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自三峡七百里中,首先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下面接着写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山隐匿于天空,遮蔽住太阳,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下面两句,则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以上特点。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三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亭午见日,夜半见月,由特定条件充分显示了三峡高峻的特点,同时如此的山势也为夏水的迅猛作了铺垫。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了。这里所写的是水势大水流速情况下的通例。下举一特例,以进一步证明水速。只有王朝下令,而且是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才会有航船。这一方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写出船行之快。“夏水襄陵”,正面落笔,既写水势之状,又写水流之因。而后分两层来写:第一层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第二层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以具体印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更用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深刻了。

  本节承上段而来。上段写三峡山的特点,为本节写水设置了条件。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山连,则水不得他泄,必然尽在漕中。峡窄,则断而小,单位面积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水“涨”的因素和峡的特点和条件,构成了水速的湍急。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更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湍”是动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互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下文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山岩陡削,高耸入云,故为“绝”。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体扭曲,何况年代久远,当然要变成“怪”形。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作者写此,还只是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山泉瀑布冲荡在绝怪柏之间,这里的水有异于峡中汹涌奔腾的水,而是自空而降、飘忽而下的水,加上背景一衬,则更为神奇。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这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大为异趣。最后作者总括说: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实在富有趣味。以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写,要兼及两季的特点。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夏水急猛,春水潺缓;夏水多险,春水富趣。作者认为三峡风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开笔多变。接着以实景补足前意,林涧之间,清冷肃穆。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本文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见功力。由于作者曾“践跻此境”,有过具体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峡的特点和不同季节各别的风貌。首先,作者采取先大而小,先总后分的办法,按季节分层次,写得起迄分明,各具特色。其次,善于选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让读者恍如身临其境。如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现水流湍急,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风光妩媚,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都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再次,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三峡特色,而下面的三个部分,又都围绕着首段关于山峡总的特点来写。最后,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 ,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语,虽只几百字的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真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㈡、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精讲点拨,亮点探究

  1.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美丽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用意?

  作者重点写山势,突出其“连”而“高”的特点,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和江水给两岸带来的四季景色作了铺垫。正因为山势高峻,才使得夏季水势险恶,“沿溯阻绝”;正因为“重岩叠嶂”,才会出现“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奇景;正因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且难见“曦月”,才能使人在秋日倍感“林寒涧肃”,十分凄清。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写三峡,重在写“水”。

  2.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3.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四、迁移应用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读诗,思考,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三峡》教案9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能按照老师要求做到预习,理解能力较强,本班为课改年级,通过一年的训练,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课堂表现活跃,能与教师密切配合,学生之间能相互合作。这是设计本课教学活动的基本思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诵读和翻译能力.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重视朗读训练.

  3、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读-译-思-用-背

  四、教学媒体: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掌握字音(投影)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沿溯(sù) 飞漱(shù) 属(zhǔ)引

  (三)运用竞赛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

  1、疏通文意。

  2、竞赛辨明词义(投影)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3、相互质疑

  (四)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注意: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沿//溯/阻绝。

  3、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 清/荣/峻/茂

  5、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争取背诵。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奇景。 1、师: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 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三峡》.

  2、学生结合注释1了解《水经注》.

  3、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教师用投影片更正字音.

  4、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5、 男女生竞赛,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6、 学生相互质疑。

  7、 教师范读

  8、 学生齐读。

  9、 教师指示节奏。

  10、学生再读课文,抽读。

  11、教师布置作业。

  六、 :

  学生课前预习较充分,竞赛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式应一直贯彻下去。部分学生在朗读节奏停顿上,能力较差。而课标要求程度,故应加强学生朗读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想像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布局的巧妙。

  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三)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四)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投影仪显示文句)

  1、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明确:

  1、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 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动静结合,色彩各异。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3、 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五)根据图片,描绘美景

  (六)提示性背诵

  (七)布置作业:与《早发白帝城》诗文对读。

  (八)总结全文

  1、 学生可读可背课文。

  2、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再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

  3、 学生分组读课文,读出情感。

  前三段学生应读出赞美语气,但语气有所不同,最后一段读出悲凉的气氛:

  1段:语气稍高昂,语速中。

  2段:语速加快,突出江水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3段:语气舒缓,语速稍慢。

  4段:语气稍低沉,语速稍慢。

  4、 师生共同品味写景的妙处。

  5、 据教师出示的三峡图片用语言加以描绘(要求用上文中词语)

  教师先作示范,学生写作后全班交流。

  6、 教师根据课文分析提示性让学生背诵。

  7、 教师布置作业

  8、 教师总结:郦道元用文字描绘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同学们也会在三峡壮丽的历史画卷上添上精彩的一笔,努力吧!

   :

  课文用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故研讨语言是本文的重点。我在设计时灵机一动,从网上下载三峡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三峡的了解,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三峡,同时用上一两句文中语言,这样既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我认为这是本文的一处亮点。

  当然,在板书时有学生提出异议:“高猿长啸”不是写水的,这是我的疏忽之处。

《三峡》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 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 教师酌情补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下列特点:

  早晨: 清新而明净 明朗

  中午: 热烈

  下午: 平静、轻缓

  夜: 沉沉欲睡 惊醒

  3.朗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加以体会。

  2.学生自学,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4.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观看三峡风光片。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略读课文仍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导入新课时,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第二步,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深入学习阶段,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加以体会。最后观看三峡风光片,增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峡》教案11

  教材分析:《三峡的孩子爱山峡》是一首羽调式、单二部曲式的歌曲,开头三小节引子汲取了湖北、四川一带船夫号子的音调,高亢而嘹亮。第一段前八小节旋律平稳、朴实,描绘了三峡迷人的景象,唱出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后四小节再现了引子部分的号子音调,表现出乐观自豪的情绪;第二段由九小节组成,音区明显提高,显得热情而高昂。这首歌曲是本学期口风琴的必奏曲目,一节课完成难度较大。

  [教学内容]:

  1、能用自豪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体会四川音乐的地域特点,感受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并尝试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绎歌曲。

  3、用口风琴熟练演奏歌曲。

  [教学重难点]:

  1、声音的处理

  2、口风琴的正确演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欢迎同学们又一次进入音乐的殿堂,这一次老师领同学们再次去那个美丽的地方,快到了!我已经听到他们的歌声了!你听听,他们的歌声真好听。

  1、同学们,我们这是到了哪里啊?(听1)

  聆听音乐,感受作品的风格,回答: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四川民歌。

  2、体现在哪些方面?(听2)

  歌词、旋律方言化、衬词运用等等。

  3、学唱歌曲的话你觉得分成几部分学唱比较好?(听3)

  (二部分A+B)

  同学们真棒,我们今天就来继续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二、复习歌曲:

  1、处理歌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乐句。

  (1)旋律、休止符

  (2)口风琴弹奏

  2、处理第一乐段:

  注意:(1)强调正确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3、处理第二乐段:

  三、处理歌曲:

  1、你刚才听到的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独唱、齐唱、有领唱的齐唱、)

  2、你认为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演唱歌曲?

  (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

  (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

  (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5)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口风琴演奏

  1、生练习,师指导。

  2、生生配合练习。

  3、尝试加入不用的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三峡》教案12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用具】

  投影、三峡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话说三峡 (投影)三峡风光视频。(1分钟)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的《三峡》。

  二、走近作者

  下面就让我们走近作者。

  (投影)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涿鹿(今河北涿鹿)人。他好学博览,文笔深峭,在各地留心考索水道变迁和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撰成的《水经注》,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齐读)

  《三峡》选自《水经注》,哪么可以想见它应该是以描写什么为主?明确:水。

  三、自由朗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投影)要求(1)读准字音:(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1)生字词拼音预习考察:

  阙(quē) 嶂(z àng) 曦(xī) 襄(xāng) 溯(sù) 湍(tuān) 巘(yǎn) 漱(shù) 涧(jàn)属(zhǔ)引

  (2)重点词语预习考察:

  略无阙处( ) 重岩叠嶂( )不见曦月(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 属引凄异()

  (3)一词多义考察

  自三峡三百里中 沿溯阻绝 其间千二百里

  自 绝 绝山献多生怪柏 其间

  自非亭午夜分 哀转久绝 飞漱其间

  四、听读课文,注意语气、感情

  (投影)注意:1、听准读音,听出节奏、停顿,听懂作者的感情变化。

  2、注意停顿,节奏。 视频录象朗读。

  3、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投影)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仿读课文

  1、请同学们模仿课文录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方法,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二节略快,读出气势;第三节读慢,读出清幽之气;第四节略慢,读出凄美之气。

  六、朗读挑战赛

  (投影)请同学们做好准备,男生、女生各选派一名代表,挑战课文范读老师,看看谁读得音最准、节奏停顿最到位、最有感情。也欢迎我们的评论家来说说,看看他们读的好在哪里。

  七、领略美景,概括每一自然段所描写的景色

  1、总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雄伟。

  2、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3、写三峡春冬的奇丽景色。

  4、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

  八、析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以下问题。(投影)

  问题讨论:1、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山、水)

  2、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1)请同学们找出三峡山的特点,男同学读关于三峡山的句子。

  提示:三峡的山是高峻的、连绵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一种高峻美

  (2)请同学们找出三峡水的特点女同学读关于三峡水的句子。

  提示:三峡的水则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的水急猛,有一种奔放美。春冬的水及景色清幽秀丽,有一种清秀美。秋天则林寒涧肃,哀猿凄清,有一种凄婉美。

  3、写水是按什么顺序来写?为什么不按四季更替的顺序来写?

  提示:作者是为江水做注,重点是写水。写山是为了给写水蓄势,写水是从水的主要特征写起,三个时间:夏天—奔放;春冬—清幽;秋天—凄婉。夏天水最盛,春冬次之,秋水逐渐枯涸。

  4、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峡》通过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写,显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的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悲悯。

  教师小结: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九、品读:课文图片对对碰,请你用最美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

  (投影)找出与图片相对应的语句,反复品读,展开想象,对照着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出。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十、对比阅读。(投影)

  从文中找出语句来印证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相关诗句内容。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幛,隐天蔽日

  十一、课文试背。

  (投影)要求:快速背诵课文。方法: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开展背诵比赛,看谁背得快、背得好。

  十二、看图说话。

  如今随着三峡工程的逐渐完工,往日的三峡的背影已经逐渐远去。请同学想象三峡大坝竣工后景色会有什么变化?(四人一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

  明确如:

  大坝建成以后,在一定流域内水位会有所升高,“两岸连山,略无阕处”这一景观会有所变化,三峡上游会出现又一个秀丽的千岛湖。

  大坝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受影响。

  大坝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为大坝蓄水会导致污染。

  大坝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达以前难以到达的山林深处,会吓走猿猴,“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景象就会消失了。

  教师总结:其实,它们各有各的美。远去了的,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个现代而又更加壮美的三峡。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文明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年的风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但愿同学们能多学一些知识,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对三峡的建设和管理中去,将三峡打扮得更美丽。

  十三、试做小导游。

  美丽神奇的三峡,因无数文人雅士的文笔介绍而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而北庭这座历史名城,如今的吉木萨尔县同样有着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如今20xx年“欢乐北庭””之旅旅游推介会在我县召开,请同学们来做小导游,借鉴三峡的写作方法,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旅游推介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北庭的风景特点和时代特点。

  四人一小组,由组长组织思考讨论,书记员记录。小组代表宣读。

  十四、作业。

  1.熟读成诵。

  2.从文中选你最欣赏的一节,改写为一段现代的写景文字。

  3.喜欢绘画的同学可根据课文画一幅山水风光图。

  板书:

  山——奇险 雄壮美 热爱

  夏   急猛 奔放美 欣赏

  水  春冬  清幽 清悠美 赞美

  秋   凄凉 凄婉美

《三峡》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云雾缠绕、七弯八拐、东闯西撞”等词的意思,理解词句之间的关系,并找出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

  2、学会借助段落中的重点词句背诵课文,能背诵2—4自然段。

  3、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的方法,背诵课文2、3、4自然段。

  难点:找出自然段中重点词,并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三、预习要求:

  1、读准生字的音,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

  (一)、提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陈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22、船过三峡(齐读课题)。你们知道吗?“三峡”是指哪三峡?

  这里的三峡是指长江三峡,那就是从重庆到武汉之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下面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吧!

  2、请大家打开课本,听录音,看课文,注意生字记号的读音,同时思考:

  (投影出示,作者乘经过长江三峡看到了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课前又已充分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齐读新词卡片)

  4、生字新词掌握得不错,下面谁来说说作者乘船经过长江三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板书:自然风光、神女峰的传说)

  5、请大家扫读课文,看看哪几段写长江三峡的自杀风光?哪几段写有关神女峰的传说?

  (三)、学习课文2—5段

  1、这堂课我们学习写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的这部分,那就是课文2—5段。作者看了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后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快速读2—5段.用浪线划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

  2、哪句话写作者看了三峡自然风光后的感受的?

  (出示投影: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请大家把这句话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这里的“山水画”是指什么?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怎样感情?这感情强烈吗?你从哪里看出?是啊,一个“啊”,一个“好”,还有一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那种对三峡风光无限的赞美之情。下面我们再用这强烈的赞美之情朗读的这句话。

  3、读得真不错,那作者为什么会场出如此强烈的赞叹呢?请大家默读2、3、4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板书:山厅、水急、船险)“山奇”奇在哪儿呢?请同学朗读第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双横线划出总起句。

  4、这一段的总起句是——齐读。

  5、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是用哪些重点词写出山奇这一特点的?请用横线划出,再联系上下文想想重点词的意思。

  6、谁来说说课文通过哪些重点词写出山奇这一特点的?你是怎样理解的?(板书:笔址陡峭、云雾缠绕、像……像……像……)

  7、是呀,作者通过山的陡、高、怪写出出奇这一特点。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呢?请大家有感情朗读一遍。

  8、同学们读得是那么有情,是因为三峡的山是那样奇,作者笔下的文又是那么美。你们想把这优美的语段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吗?下面老师教给你们一种背诵的好方法,请大家看学习提示,这里介绍的背诵方法是什么?

  9、《船过三峡》第2段中的总起句,即重点句是——齐读。重点词是——(指板书)

  10、借助这些重点词句就能顺利地把这段话背下来。下面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由试背一下,请╳╳同学背。

  11、背得好级了,你能告诉大家是什么方法背诵吗?

  12、好,下面我们一起用这样好方法背育第2段。

  13、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借助重点词句背育课文的?先干什么?接着呢?再呢?

  是的,刚才我们是按这样的背诵方法来背诵第2段的。

  出示小黑板:

  背诵方法:①读课文找出重点词句。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③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14、下面我们就用这种背诵方法学习背诵3、4段,完成练习题有疑难问题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刚才,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就按这背诵方法交流自学情况。(板书……)

  15、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理解很深刻,说得也不错,我们一起借助重点词句,把3、4段有感情试背一遍。

  (指板书)三峡的山是那样奇,水是那样急,船又是那样的险峰,这自然风光真是美如画!(板书,美如画)使人百看不大庆,你们还想再次跟随作者去欣赏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吗?

  16、好。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再次听录音,再次跟随作者去静静地欣赏长江三峡那奇丽的风光吧!(打开录音机)

  17、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想呢?

  (四)、课堂小结:

  是啊,三峡的自然风光真是太迷人了,我们为祖国有如此奇丽的山河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长江三峡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我们下一堂课再学习。

  (五)、下课。

  五、板书设计 :

  22、船过三峡

  笔直陡峭

  山奇 云雾缭绕

  像……像……像……

  嘶鸣吼叫

  美丽的自然的风光 水急 东闯西撞 美如画

  嘶咬、拍打

  翻卷、连、推

  神女峰的传说…… 船险 像、又像、飘、碰、掉以轻心

  六、教后感:

  学习重点段落时,动用变序教学方法。从重点句(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三峡画!)人手,通过理解、朗读重点句,牵发动全身,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能激起学生兴趣,收到教好的教学效果。

  2、3、4自然段构段方式相同,教学时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峡》教案14

  [教学设想]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识记、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背诵全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

  [思教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记、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我校四步导学模式,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读准字音,查阅三峡的有关资料 ,了解作者郦道元的有关情况。

  师:收集有关三峡风光的图片资料,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先欣赏“三峡风光”(以《情系三峡》为背景音乐),然后让学生畅谈对三峡景观的所见所闻及感受,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评价总结(简单介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8年。一期5年(1992一1997年),二期工程6年(1998-2003年),三期工程6年(2003一2009年)。长江三峡工程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都无法比拟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峡的优美风光。

  二、出示学习目标,齐读明确。

  三、预习检测。(见课件)

  给加点字注音。

  作者及作品介绍。(学生先说,再让生补充,师生明确。)

  三峡有关知识补充。(重点了解三峡景点风光)

  整体感知课文。

  过渡语:欣赏了三峡壮丽的风光,下面听《三峡》课文的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字音、停顿、节奏、感情等。

  学生自由出声读,读通顺、流利。

  指名读、集体读,声情并茂。

  交流探究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本文四层分四大组完成,每大组一层;每组四人一小组分工明确,合作交流讨论,理解重点字词,疏通层意,疑难问题提出来,班上共同解决。教师巡视指导,参与活动。

  师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句子翻译。

  全文可分四层,每层采用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通过提问让学生掌握每层的重点字词、句子翻译。不会的组内其他成员补充,师生简单分析每层写景特点,教师可适时提出问题或补充学生认真记好课堂笔记。

  畅谈收获

  课文内容小结及主旨理解。(见课件板书)

  生各抒己见,班级交流,师生明确。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师生朗读,试背课文。

  老师要教学生背书技巧,按课文内容、写景特点理解记忆。老师范背(师按作者写作思路、写景顺序及景色特点边讲边背),学生试背。5分钟后让学生背,集体背。(80%学生应背过)

  巩固拓展

  拓展延伸。

  1、搜集相关图片资料,了解三峡风光及现状。

  过渡语:同学们学了三峡,初步感觉这里景色怎么样?生答好。有机会想不想去三峡旅游?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先了解一下三峡的风光图片及三峡的'现状。 2、积累有关长江三峡的诗句。让学生先说,老师归纳。师生交流整理有关三峡的诗句。

  【多媒体展示】 有关三峡的诗句

  ①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飞舟已地万重山。

  ②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③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④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⑤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⑥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浪人物。

  ⑦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⑧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欣赏歌曲《三峡情》,结束全文。

  结束语:同学们,三峡风光壮丽,大家长大后都想去看看,那么现在就要好好学习知识,将来才有机会去观光旅游,到那时三峡的景色会更美。

  推荐作业:

  必做题:默写全文。

  选做题:假如你是导游,请用简洁的语言向游客介绍一下三峡的风光。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三峡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三峡》教案15

  一、教学地位与教学意图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巩固文学常识要点和文言词语在句中的意思等基础知识。

  2、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和写法,培养赏析文章写作特色的能力。

  3、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感受古文化的灿烂与文明;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

  课文的结构层次和内容、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五、教学难点:

  以欣赏的视角来品析三峡写作特色

  六、教学关键:

  把握三峡四季水的特点

  七、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八、教学策略:

  以自主复习与合作交流方式巩固课文内容和写法。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教学目标

  播放灯片,学生浏览三峡风光,感受风景秀美画面。

  (二)复习目标,灯片显示知识目标:

  1、巩固文学常识要点和文言词语在句中的意思等基础知识。

  2、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和写法,培养赏析文章写作特色的能力。

  3、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感受古文化的灿烂与文明;培养审美情趣。

  (三)复习过程:

  1、背诵课文,强化文句。

  过渡语: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

  1、文句流畅

  (1)看图片,诵文句。

  (2)轮流背诵展示成果:

  以一对一方式进行背诵,

  2、记忆文学常识,完成填空题。

  过渡语:

  (引用名人评价郦道元来过渡。)

  (1)灯片出示考题。

  (2)指2名口头叙述文学常识知识点;

  (3)指名到黑板上板书出知识点,评价。

  3、巩固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过渡语:文言词语在学习文言文中地位作用来过渡

  (1)学生轮流汇报自己记住的词语和意思。

  (2)指3名板书出各四个词语和意思,评价。

  4、理清结构、内容,赏析写法。 过渡语:由写作的价值来过渡

  (1)指名板书课文结构和内容。

  (2)指名结合板书进行讲解层次和概括内容。学生互相补充、教师可随机提示遗漏之处。

  (3)赏析写作特色:

  过渡语:

  从美学角度谈点看法过渡

  出示灯片,揭示问题:

  文章中那一笔或哪一段写的好?好在哪里? 学生自由说出,灯片可出示提示关键点。

  如:

  ①赏析文章抓住景物特征绘景,条理清晰的写法。

  明确:

  先总写地貌,突出山势雄奇景象。在分别描写三峡四季的水来体现三峡的特点:夏天江水暴涨、春冬素湍绿潭、秋季林寒涧肃的景象。

  评价语言:全文层次分明,给人以美的艺术感受。

  ②有张有弛、动静结合:

  明确:

  从全文看:山(静态)——水(动态)手法:(驰——张) 评价语言:前后节奏,反差强烈。一张一弛,扣人心弦。

  从局部看:

  素湍回清(动态) ——绿潭倒影(静态) 评价语言:动静相间,其妙无穷。 景物衬托、大笔点染、

  ③用词精练、准确、富有表现力:

  大笔点染:

  如:春冬时节之水。“素”字、“绿”字等 评价语言:动静相间,色彩各异。用笔简练,栩栩如生。

  ④景物衬托手笔:

  从大处山水落笔,又用其他景物衬托。如第三段:用柏、草、泉、瀑布等景物,并抓住景物的各自特征,来衬托出春冬时节三峡之水的清幽秀丽景色。

  评价语言:

  笔力酣畅,自然贴切,感同身受,如临其境。

  写山高,还借助于“天”和“日”来衬托山的高。山高,水就落差大,加之山连狭窄,水不能外泄,水量就大。为下文写水势做了铺垫。

  ⑤用字凝练。如“清荣峻茂”,状写水木山草景物的不同特色。

  评价语言:遣词造句炉火纯青,精炼至极。

  5、拓展山水诗句(含写三峡诗句)

  (1)指名完成口头背诵

  (2)到黑板默写名句、评价 正确性。

  (3)齐诵灯片的诗句。(添加——)

  6、语言运用训练,拟写对联

  (1)学生对出下联

  (2)自己拟写,边写边展示。

  (四)当堂就练,检测复习效果。出示灯片:登山绝顶我为峰

  下发测试题,学生答题。展示评分,汇报得分情况,当场发贺卡。

  (五)导游词:欢迎你到三峡来。

  (六)总结复习内容

  先让学生说说复习步骤和内容。再出示灯片,齐读。

  (七)布置作业: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并回答问题

【《三峡》教案】相关文章:

《三峡》教案11-28

三峡优秀教案02-02

(优)《三峡》教案01-22

《三峡》教案优秀12-09

巴东三峡教案优秀08-14

《巴东三峡》优秀教案优秀11-15

《船过三峡》的教案范文02-19

《三峡之秋》说课稿01-08

《三峡》 07-1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