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教案

时间:2024-05-19 08:17:27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解决问题》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解决问题》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解决问题》教案15篇

《解决问题》教案1

  教学主题:《6-7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时:第五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学习目标的设置】: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7的加减法》中的一节解决问题课。学生已有6、7的加减运算和一图四式的知识基础,本节课则主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同时将计算学习和意义理解、思维训练相结合;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并通过观察、接触(摆一摆、画一画等)等各种手段将生活材料数学化,在具体、半抽象、抽象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熟练掌握6、7的加减法和一图四式的解法,但他们性格比较活跃,认知水平仍旧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他们的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等。结合这些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位在“理解”层面。

  (二)学习目标

  依据对目标的定位,对学生现实的深入思考,和学习过程的对应设计。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通过对主题情境的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2、通过说、摆、画等方式,能够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解决问题。

  3、在借助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初步感知生活经验的积累与对学习对象的直接联系,将生活材料数学化。

  (三)评价任务

  任务1:交流式评价,通过学习过程中对情景图的描述:

  “(1)图里有什么?(找出图里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2)怎样解答?列出算式解答

  (3)解答正确吗?让我们认真检查,最后不要忘记口答。”

  【评价学习目标1包含目标3达到观察情境图提取、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体会步骤的同时,进一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意识】

  任务2:纸笔评价,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及判断对错,提出一道问题并解答等练习。

  【评价目标2、3,达到给定题目,我会做——我能从生活中自己发现问题、独立解决——我能给别人出题,并判断】

《解决问题》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7页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含义。

  2、通过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方法。

  3、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重、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谈话:师:同学们,昨天我们来到文具店。在解决购物的问题当中,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相关的知识。看看,小丽今天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课件出示96页情境图和例4的问题。

  师:先自己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梳理出题目的已知信息和问题)

  (二)通过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教学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1、通过写一写、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

  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可以怎样做?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纸上写一写,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写完后可以先和同桌交流一下。(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巡查,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2、通过说一说的活动,暴露资源,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展台展示学生方法,重点要让学生读懂其他同学的想法。)(师: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以互相检验。)

  3、组织解决第二问

  (课件出示第二问,师:这句话什么意思?这道题也就变成了什么?课件出示改后题)

  (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展示案例,让其他学生说思路)

  4、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经验。

  (师:在解决问题时,大家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非常棒。现在大家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在解决这一个问题时,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我们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在解答什么。而同学们用的不同的方法,也可以互相检验。

  三、巩固练习,深入理解第97页的“做一做”。

《解决问题》教案3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的例题及随后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列表整理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收集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准备:会议日程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同学们平时爱读书吗?

  介绍乌鸦喝水的故事,并提问:乌鸦用什么巧妙的办法解决了喝水的问题?

  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并提问:曹冲用了什么办法在不伤害象的基础上称出了象的重量?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揭题:在学习生活中,策略就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1.体验列表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2.出示例题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指出:可以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出相关的条件并列表进行整理。

  4.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整理。

  5.同桌交流,初次比较。

  以“简明准确地表示出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为标准,评价同学们的成果,引导形成下面的表格: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6.利用上表分析数量关系:要解决“小华用去多少元”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

  7.请学生回忆自己的思考过程,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8.小军用4 2元买练习本,他买了多少本?先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9.合并比较。

  根据上面两题的解答结果,填出括号里的数。

  3本→18元

  5本→(30)元

  (7)本→42元

  启发:细心观察,有何发现?

  10.小结。

  三、实际应用,巩固策略

  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先在书-卜填表,再解答。

  (2)展示两个学生填写的表格及算式。

  (3)提问:列表整理信息时要注意什么?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分析数量关系的?

  四、拓展延伸,提升策略

  给出条件和问题,由学生自己根据问题选择条件,并列表整理,再解答检验。

  条件如下: 问题如下:

  拖把每把15元黑板擦5个15元 (1)15把扫把用去多少元?

  足球每个、56元 扫把6把42元 (2)25盒粉笔用去多少元?

  篮球每个48元粉笔4盒16元 (3)买6个足球的钱可以买几个篮球?

  (4)买6个足球的钱可以买8个排球,每个排球多少元?

  五、总结回顾,反思策略

  1.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解决问题的策略?

  2.进一步体验列表的价值。

《解决问题》教案4

  教学内容:

  五上第63~64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

  能对信息进行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并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

  小棒、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列举

  1、课前游戏:飞镖激趣

  请几个精神饱满的同学上来玩飞镖游戏。投中内圈10环,中圈8环,外圈6环。比一比谁最厉害?

  师:如果全班每人投一次,可能出现哪些不同的情况?你能一一列举出来吗?

  打印:

  板书:一一列举

  2、揭示课题:

  师:一一列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学习这种策略解决新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自主探究,运用列举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引发列举需要。

  出示例题:(小黑板出示)

  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创设情景:

  师: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周长就是18米。

  师:围的时候要考虑什么?

  生:长方形的.长和宽。

  (2)猜猜看会有几种围法。

  (3)动手操作:

  师:以两人小组为单位用小棒摆一摆,并记录你摆的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①汇报交流:

  生1:长8,宽1米。

  生2:长5,宽4米。

  ……

  ②师:如果是180根栅栏用小棒摆又会怎么样?

  生1:用小棒摆有点烦。

  生2:答案可能有重复和遗漏(板书:重复、遗漏)

  师:那么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

  2、运用填表列举

  (1)出示表格:

  师:用表格列举长和宽的和会怎样?生:长和宽的和一定是9米。

  (打印表格每人一张)

  (2)师:一共列举出多少种围法?

  师:比较学生两种围法(有顺序和无顺序)哪种好?板书:有序

  师:用表格列举与摆小棒相比有什么好处?

  生:不重复,不遗漏。

  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小结:在列举的时候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列举,这样答案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3、反思列举方法

  (1)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里交流]

  (2)师:如果你是工人师傅你会选择那种围法?

  教师说明:在周长不变的前提下,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差越大,面积就越小;长方形的长和宽数据越接近,面积就越大。

  师:你们是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的?

  小结:通过一一列举可以将答案不重复、不遗漏的列举出来。

  (二)循序渐进,深入问题

  1、出示题目:(小黑板)

  订阅《科学世界》、《七彩文学》、《数学乐园》杂志,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有多少种不同的订阅方法?

  师:想想,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是什么意思?

  2、一一列举:

  师:你们打算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生:一一列举。

  师:列举时,打算分哪几种情况?

  生:分三类:订阅1本、2本、3本。

  师:分步出示表头和三类情况。

  (1)列举时可以用老师提供的表格,在表格里打钩。例如:《科学世界》“√”

  (2)也可以用文字列举。例如:订阅1本、2本……

  师:用自己喜欢的列举方式进行吧!

  3、反馈交流:

  师:你是怎样列举的?

  师: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三、拓展应用,发展列举

  1、飞镖游戏:

  师:“每人投中两次”是什么意思。

  师: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请在练习纸上自己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答案。

  2、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四、总结延伸,发展列举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思考:

  (1)五(2)班有48人去划船,每条大船可坐6人,每条小船可坐4人;有多少种租船方案?

  (2)五(2)班有48人去划船,每条大船可坐6人,每条大船租金24元;每条小船可坐4人,每条小船租金20元;哪种租船方案最省钱?

《解决问题》教案5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购物问题,能了解信息、制定购物方案和根据现实情况制定购物计划。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购物方案,能表达制定购物方案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丰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消费意识。

  重难点:能表达制定购物方案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

  一、合理购物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加入现实生活中商场的一些促销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师:元旦快到了,百货大楼举行了商品有奖促销活动,购买1000元下列商品,奖100元。

  1、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2、提出亮亮的爸爸要购买一部手机和一部电话机的问题,请同学当参谋,每人制定购物方案的要求。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自己制定的购物方案,说明自己制定方案的合理性。在交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一下蓝灵鼠的问题。

  亮亮的爸爸想买一部手机和一部电话机,请同学当参谋,每人制定购物方案,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生:买135元的电话机花钱少。

  生:买228元的电话就可以获奖,比买135元的电话机还省钱呢!

  师追问:为什么买贵的.还省钱呢?说到这里你还想到哪些问题?

  生可能说:按商品促销办法,买一台洗衣机花928元,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块手表才花914元。

  二、计划购物

  1、学生表演进入情境:

  亮亮:用几个月剩余的钱才能买一台电脑呢?

  爸爸:我的月工资是1080元,妈妈的月工资是830元。

  妈妈:我们家每月的生活等费用大约需要1000元。

  2、提出小组合作,帮亮亮制定一个购买电脑计划。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备注:第一种电脑每台3600元;第二种电脑每台8800元。

  3、教师巡视可作必要指导。如,考虑亮亮家一个月大约能剩多少钱时,还应想到哪些问题。

  4、全班交流各小组制定的购买电脑计划。交流时学生重点说明的问题:

  (1) 计划买哪种电脑。(两种电脑类型不同,价格不同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需求角度来考虑)

  (2) 怎样考虑一个月大约能剩多少钱。

  (3) 怎样做的购买计划。

  教师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分析,通过交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学会有计划的、合理的安排生活。

《解决问题》教案6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战略》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教学目标:

  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实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在对解决问题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时反思中,感受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战略。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加解决问题的战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教学过程:

  一、积累铺垫

  1.引入:刚才的游戏有意思吗?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课前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

  2.要求:刚刚我们根据比划来猜想是什么事物,现在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题目的意思。

  3.出示第一关:中山路小学原有一个花圃是长方形,长4米,宽3米。学校扩建时,长增加了2米。(1)同学画图(2)对比交流

  4.从图中你能求出什么?

  二、初步感知

  1.出示第二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40米。在扩建学校时,长增加了20米,这样操局面积就增加了600平方米。原来操局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审题激需:你能想个方法让大局部同学都能理解题意顺利闯关呢?(画图)

  3.看谁能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都在图中表示出来?(1)同学画图, (2)对比交流:

  4.现在图有了,你能根据图来求出原来操场的'面积吗?

  (1)同学尝试,教师巡视。(2)讨论交流:

  5.小结:从开始审题我们觉得有点困难,至现在大局部同学都能做出来,你有什么感受?(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画图能协助我们考虑……)

  三、再次体验

  1.出示第三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宽30米的前操场。因为要造“牡丹公寓”,宽减少了10米,这样前操局面积就减少了400平方米。现在前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审题后问:长方形操场是怎样变化的?(宽减少)你能把宽减少在图上表示出来吗?

  3.同学画图,尝试解答后交流:把题意表示清楚了吗?能指着图说一说自身是怎么想的吗?(可能会有几种方法,重点指出宽减少了,长不变,减少的长方形的长就是现在长方形的长。)

  4.小结揭题:我们顺利闯过了第三关,你能谈谈画图对我们解决问题有什么协助吗?(清楚地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战略”之一画图(板书)。

  四、深入体验

  (一)第四关:

  1.引入:应用画图的战略,我们来闯第四关。

  2.分层出示:

  (1)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学校时,操场长增加了20米。这个操局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同学口答,再出图列式)

  (2)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学校时,操场宽增加了15米。这个操局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同学口答,再出图列式)

  (3)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学校时,操场长增加了20米,宽增加了15米。这个操局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同学猜想。先独立画图,再讨论验证。(得出不是增加1200平方米,应该大于1200平方米)

  到底增加了多少?同学解答后交流。(交流“整体”和“分块”两种思路)

  3.反思小结:从用经验猜想,到画图验证,最后到解决问题,你有什么启发吗?

  (二)第五关:

  1.引入:第四关我们都闯过了,下面我们要挑战——第五关!

  2.出示第五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假如这个操场的长增加20米,或者宽增加15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600平方米。你知道原来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1)审题后问:与第四关有什么区别?(一个是“同时”,一个是“或者”)

  (2)同学画图解答后交流:(让同学指了图来说思路。重点交流长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宽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原来长方形的长)

  五、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战略”,你有什么收获?

《解决问题》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巩固替换的策略。

  2、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用最优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替换的策略。

  复习过程:

  一、整理回顾

  谈话:本学期我们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你会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吗?

  二、基本练习:巩固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1、钢笔的单价是铅笔的8倍,小明买了3支铅笔和1支钢笔,一共用去8.8元,那么钢笔与铅笔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先引导学生思考:你准备怎样想?怎样替换?

  学生交流思考过程。在这题中,学生可能采用的方法是将1支钢笔替换成8支铅笔。可追问:你们为什么不将3支铅笔替换成钢笔?

  将思考过程用算式表示,集体练习,指名板演。

  小结:当两种物品存在着倍数关系时,可以将一个大物品替换成几个小物品,也可以将几个小物品替换成一个大物品,然后再计算。在替换时为了计算方便,往往采用大物品替换成小物品的情况比较多。

  2、工程队动用了5辆大卡车和14辆小卡车,准备一次性运输105吨石子。已知大卡车的载重量比小卡车多2吨。那么每辆大卡车与小卡车的载重量各是多少吨?

  先引导学生思考:你准备怎样想?怎样替换?

  学生交流思考过程。可能全部替换成大卡车,也可能全部替换成小卡车,两种方法差不多简便。

  让学生用算式表示替换的过程。

  指名上黑板板演,边写边解释替换的方法。

  同桌各选一种方法继续说替换的过程。

  小结:如果两种物品存在着差比关系,那么在替换时往往还是一件换一件,但在替换后要在总数中增加或减少替换后的.总差额。

  3、出示教材上第120页上第31题

  这题可以怎样想?

  组织学生交流:方法可能有

  (1)用假设法解决:假设全是硬席票或假设全是软席票。

  (2)列表调整。

  三、巩固用方程解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谈话:刚才这3题如果用方程解,你会吗?先独立思考2-3分钟。

  2、组织交流:

  围绕这样几个问题提问:这3题都有两个未知数,一般这种情况将怎样的数设为未知数?另一个数怎样表示?方程怎样列?学生列出方程后要求独立解答。

  四、综合练习: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解答

  1、学校买来5个足球和10个篮球,共计700元。每只足球比篮球便宜10元。足球和篮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2、8块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1杯牛奶的钙含量。小明早餐吃了12块饼干,喝了1杯牛奶,钙含量共计500毫克。你知道每块饼干的钙含量大约是多少毫克吗?一杯牛奶呢?

  五、拓展练习:

  1、一次数学竞赛共20道题。做对一道题得5分,做错一题倒扣3分,不做不得分也不扣分。冬冬在这次考试中每道题都做了,最后考了52分,你知道冬冬做对了几道题?

  2、100名师生共栽树100棵,教师每人栽3棵,学生每2人栽1棵,教师和学生各有多少人?

  3、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可以采20个,雨天每天只能采12个。它一连采了112个松子,平均每天采14个,这几天有几天是雨天?

《解决问题》教案8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例9。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加三1、掌握“归总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决方法,迅速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

  2、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解题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难点:会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建立解“归总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学过程】

  一、引导课题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新课

  出示例9。

  (1)阅读与理解。

  读题,你从题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用什么办法表达题意更直观?(画图)

  一起画一画:

  (2)分析与解答。

  ①观察图示,想一想:根据6元一个的碗,可以买6个的这条信息,可以算什么?(小组内议一议,全班交流)

  ②再想:知道了这些钱有多少,再算什么?(全班交流)

  ③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④根据解题思路,尝试解答例9。(板演齐练)

  a、分步解答说说你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b、谁是用综合算式解答的?说说每一步求什么。

  (3)回顾与反思。

  结果是否正确需要我们做什么?怎样验证结果呢?

  4个9元的碗和6个6元的碗,总价钱一样。

  (4)整理解题思路:回顾本题的分析与解答过程,说一说你是怎样分析解答的。(参照例9“分析与解答”)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72页做一做。

  (1)尝试解答。

  (2)展示解题过程,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3)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4)综合算式怎样列出?每一步求的什么?

  2、练习十五第12题。

  (1)尝试解答。

  (2)同桌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3)全班交流。

  (4)展示综合算式解题法,说说算理。

  3、练习十五第13题。

  (1)尝试解答。

  (2)展示解法:你先求的是什么问题?再求的是什么?(先求8个三角形共用多少根小棒,再求用这些小棒可以摆多少个正方形?)

  (3)综合算式怎么列出?说说每一步求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 】

  进一步强化解决问题的三个环节,注重解题思路的展示与表述,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好解题方法。

《解决问题》教案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页例1,第5页例2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理解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感受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帮助动画人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助人的乐趣,愿意积极克服数学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学着欣赏他人,尊重他人。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从前,有个非常老的木匠。他的木工活动做的非常好,可是他没有孩子。他非常渴望能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于是他就用木头做了一个木偶,可是木偶没有头脑,也没有心,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孩子。有一天,小木偶遇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告诉它只要能发现并解决身边的问题就会有头脑,只要学会了帮助身边的人就会有一颗真正的心。小木偶听了马上高高兴兴的出发了,你们想知道它到哪去了吗?你们愿意帮助它解决问题,让它变成一个真正的孩子吗?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木偶一起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小木偶先来到了游乐园,它看见很多小朋友在看木偶戏(出示例1主题图)。它在这找到了一个数学问题。请大家认真观察,猜猜看它发现了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

  板书问题:原来有22人在看木偶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让学生分组讨论算法,然后汇报)

  学生回答的方法可能有: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22+13-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22-6+13=29(人)

  方法三:13-6=7(人)7+22=29(人)

  13-6+22=29(人)

  学生在汇报不同的算法,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列出综合算式。

  2、教学例2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木偶终于有了真正的头脑。于是它又出发去寻找一颗真正的心。这次它来到了面包房(出示例2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全班交流)

  板书:面包房的师傅做了54个面包,左边的小朋友买走了22个,右边的小朋友买走了8个,还剩多少个?

  (让学生先讨论,再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54-8-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师:第二种算法怎样改写成综合算式呢?大家在练习本上试试看。

  学生可能会将方法二的算式改写成:54-8+22,还可能会将算式改写成8+22-54,让学生讨论这两种方法行不行?

  师:我们必须将54放到前面,而又要先算8+22该怎么办呢?你们需要帮助吗?

  师:小木偶终于找到了需要帮助的人,它告诉大家一个好方法:如果想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后面的,再算前面的,可以在先算的算式外面填上小括号。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小朋友们只要看见它,就要先它里面的算式。那我们应该列出一个怎样的.综合算式呢?

  (板书:54-(8+22)=24(个),让学生再说说小括号的作用)

  小结:我们和小木偶一起发现并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在小木偶的帮助下认识了小括号。谁能再说说小括号的作用?

  三、知识应用

  师:小木偶很感激大家的帮助,它希望同学们变得和自己一样聪明。于是它带来了一些问题,想让大家解决它,变得和自己一样。

  (出示练习一的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全班交流)

  四、总结。

  师:通过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帮助小木偶变成了真正的孩子。既然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这么大,那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学好数学,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及周长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学习运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培养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活动,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喜欢学习数学。主动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积极去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2.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

  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教具准备

  教具:课件,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若干

  学具: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若干,方格纸一张,表格2张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例5是新增的教学内容,原来这种题型一般在习题中出现。教材运用此题抛砖引玉,引起一线教师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视。儿童的智慧往往产生于指尖上。但是要综合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来解决问题,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儿童的智慧往往产生于指尖上。探究活动,要精心设计引导。在探究之前,教师要明确要求;探究之中,教师要注意方法指导;探究之后,及时总结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做好铺垫

  1.拼组练习

  让学生拿出练习本,根据要求画一画。

  (1)用2个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它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周长呢?

  (2)3个呢?4个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一画简单的拼组图形,为探究活动中的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埋下伏笔,也可以了解在画图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2.揭示课题

  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不断探究,获得新知

  1.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例5: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1)读题思意。先请学生自己读一读题,同桌交流题目意思。

  (2)分析题意。这道题要我们做什么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拼图形──求周长──比较周长

  (3)让同桌同学再次互相说说题目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自读──分析──再读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这道题的意思,要我们做什么事?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条理性形成。

  2.自主探究

  (1)第一次探究

  ①说清要求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拼图形)是的,图形拼好了,接下来的两步就简单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方法。可以借助课前准备的学具。

  ②自主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要指导,适时点拨。

  ③汇报展示

  多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a.用小正方形拼的

  b.在方格纸上画图的

  c.直接在随练本上画草图的

  学生摆出来的结果有:

  a.摆成长16分米,宽1分米的长方形

  b.摆成长8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

  c.摆成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

  ④优化方法

  请摆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摆法,实物投影出学生在方格纸上和随练本上画的草图。师:你更喜欢哪位同学的方法?为什么?(在随练本上画草图的方法更好)

  ⑤分析画法

  你最喜欢谁画的图,为什么?是的,他画的草图中还隐含着大智慧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a.摆成长16分米,宽1分米的长方形,我们可以说成摆了几行?每行几个?(摆成1行,每行16个。)

  b.摆成长8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可以怎么说呢?

  c.摆成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还可以怎么说呢?

  d.思考:为什么不能摆成3行呢?

  e.师:只有这3种拼法吗?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明白,只有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才能确保正确解决问题。

  ⑥再次尝试

  你能不用摆,就直接画草图吗?我们来试一试。如果有12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哪些长方形或正方形呢?

  让很快画好的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适当的表扬,让学生有信心,学会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探究,呈现出不同的方法,了解在练习本上画图的优点,掌握运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只有序思考,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通过提问:为什么不能摆3行呢?让学生发现其中隐含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

  (2)第二次探究

  ①说清要求

  我们已经用16张正方形的纸摆成了3种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接下来还需要做些什么呢?(计算他们的周长,比较他们的周长)那请你和你的同桌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试一试吧!可以借助学具的`帮忙。

  ②自主探究

  教师个别指导,点拨启发。

  ③展示汇报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式有:

  a.用数格子的方法,直接数出它们的周长。

  b.数出它们的长和宽,计算出他们的周长。

  c.用表格记录法。

长(分米)1684
宽(分米)124
周长(分米)342016
观察比较

用1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中,( 正方形 )的周长最短。


  (提醒学生,表格式不一定非得画表格,也可以像表格一样上下、左右对齐,就行了,简单明了,做起来速度快。)

  ④思考分析

  a.不管是运用了数的方法,还是计算和填表的方法,我们都得出了什么样的结果?(用1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中,正方形的周长最短。)

  b.12张边长1分米的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草图,我们已经画过了,你会比较它们的周长吗?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只有这三种拼法吗?你得到了什么结果?

长(分米)1264
宽(分米)123
周长(分米)261614
观察比较

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中,(长4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周长最短。


  c.课件同时出示两个表格。

  观察这两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在小正方形个数一定的情况下,拼成的图形的长和宽越接近,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最短。

  为什么呢?引导发现:拼组后,隐藏在图形内部的小正方形的边长越多,露在外面的边长就越少,图形的周长越短。

  ⑤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来说说?师整理板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运用表格来呈现的解决问题的答案。表格中的结论让学生独立写出来有一定难度,所以采用了填空的形式,降低难度。让学生充分体会表格的简洁性,美观性。通过整理,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条理性。

  ⑥今天我们一起学到了许多知识,大家真是爱思考的孩子!其实这种拼摆的问题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我们一起去看看。

  (三)联系生活,内化新知

  完成教材86页做一做。

  通过动手演示,让学生明白题意:将12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拼组后的图形周长最短。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设计思路】学以致用,数学来自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努力发现并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全课总结,有效提升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及周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掌握了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还知道了运用表格呈现答案,收获多多。通过几何直观,促进了学了空间观念的形成。

《解决问题》教案11

  设计说明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节课的教学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列表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过程和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培养理解能力。

  教材例9要求学生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弄清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首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究算法,培养学生理解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用列表法解题,学生虽有过接触,但往往容易出现遗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列表时让看的人更容易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空白的表格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几位同学的学情检测卡。

  2、课件出示例题,导入:通过课前的检测,看来同学们对我们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都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将要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你们有没有勇气接受这个挑战呢?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质量单位,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出学习内容,在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同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和好奇心。

  ⊙阅读与理解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1)引导学生思考:有多少吨煤需要运走?有哪几种车可供选择?每辆车每次能运多少吨煤?

  (2)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要恰好运完8吨煤,有两种车可供选择:一种车的载质量是2吨,另一种车的载质量是3吨,要求每次运煤的车都装满。

  2、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如果你来派车,有什么好的方案呢?下面我们分组来讨论一下。

  (2)出示讨论的'任务:①你们小组有几种派车方案?把每种方案填在表格里。②你们认为哪种方案比较合理?

  3、出示表格。

  (1)让学生说一说要填的是哪些内容。

  (2)明确要填的每个项目的意义。

  (3)引导学生在列举方案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填,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4、小组讨论,边讨论边填表格。

  5、各组汇报填出的方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

  6.请同学们说一说哪种方案是合理的,为什么?

  预设:第一种方案和第四种方案都是合理的,因为这两种方案都能恰好把8吨煤运完,符合题意。

  7、师小结:为了保证把所有的方案不重复、不遗漏地列举出来,我们可以先尽可能地选一种车,然后依次递减。最后看哪种方案满足题目的要求就选哪种方案。

  设计意图:先给学生提出讨论的任务,并出示表格,提供明确的指导,然后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列举出所有的派车方案,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解决问题》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发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等这些百分率的含义。

  2、能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某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指名学生回答。

  2、某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

  指名学生回答。

  二、相互合作,探究问题:

  (一)初步感知

  1、学生尝试解答各自的“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和“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2、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解法相同,关键是找准单位“1”,所不同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计算的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二)共同探讨

  1、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用很广泛,如前面说到的你们在口算比赛中,各自“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这是你在这次口算比赛中的正确率,“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就是错误率。像这些正确率、错误率等我们通常称作“百分率”你能举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吗?

  2、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举例的同时要让学生说说他所举百分率的意义。

  板书学生所举的百分率及其含义。如:

  3、尝试解答例题:

  (1)出示课本例1(1)的条件:

  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20人?

  (2)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答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P86的“做一做”第1、2题

  2、练习二十的第2题

  四、全课总结

  1、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有什么收获,说说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这类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关系?

  2、学生谈谈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课堂总结

  学生说说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作业:

  练习二十的第3、4题。

  课后习题

  练习二十的第3、4题。

《解决问题》教案13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解决问题》教案14

  教学内容:

  相应的补充题,练习十五的10---1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第类型及解题步骤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过程,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

  3、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说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2、我们学过的解决问题有哪些类型?(出示课题)

  二、解决问题类型

  1、简单应用题的类型

  简单应用题:指一步计算解答的`应用题

  2、复合应用题的类型

  复合应用题:是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来解答的应用题。

  (1)归一问题

  此类应用题中暗含着单一量不变,文字叙述中多带有类似照这样计算的字样,其解题的关键是从已知的一种对应量中求出单一量(即归一),再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要求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台拖拉机2.5小时耕地2公顷,照这样,这台拖拉机耕完4.8公顷的地需多少小时?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归总问题

  此类题中暗含总量不变,即乘积不变。其解题的关键是先求出总数(即归总),再根据总数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批货物,每箱装36件,需要40只箱子。如果每箱多装9件,可以节省几只箱子?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3)行程问题

  根据速度、时间和路之间的关系,计算相向、相背或同向运动的问题,称为行程问题。其基本的数量关系式为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①相遇问题,即同时相向而行并相遇(或同时背向而行)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②追及问题,即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

  速度追及时间=路程差

《解决问题》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运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信心。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灵活运用学过的解题策略,体会策略价值。

  课时安排

  7课时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68~69页例1、练一练,第72页练习十一第1~3题。

  教科书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解决用假设策略时总量不变的实际问题,认识假设的策略。

  教学难点:

  运用假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选择策略

  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例1,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

  2、引导交流: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大杯与小杯容量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示?

  3、提问: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求每个小杯和每个大杯的容量,有什么困难?

  如果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而且知道正好倒了几个小杯,你会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吗?

  4、提出假设: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呢?全部倒入大杯呢?

  二、自主探索,运用策略

  1、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

  结合例题中的示意图提问:

  一个大杯可以替换成几个小杯?

  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的依据是什么?

  由1个大杯可替换成3个小杯,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6+3)个小杯。

  2、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几个大杯?

  (1)提出问题后,要求让学生看图思考。

  (2)交流中明确:将倒入6个小杯中的果汁倒入大杯中,根据“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3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

  以倒满1个大杯,6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2个大杯。

  (3)小结: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1+2)个大杯。

  3、列式解答:

  引导:根据上面替换的结果,你能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学生尝试列式解答,交流计算结果。

  4、检验。

  引导: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怎样检验?交流中明确:要看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学生

  通过计算进行检验,并完成答句。

  三、回顾与反思,提升策略

  提问: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哪些步骤?你觉得哪些步骤是关键?你能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吗?

  学生交流、汇报。

  四、拓展应用,巩固策略。

  1、指导完成“练一练”。

  (1)出示问题,让学生逢主阅读,并要求尝试画出表示题意的草图。

  (2)提问:这个问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3)追问:威慑么这道题假设全部买椅子而不是假设全部买桌子?

  (4)为了计算方便,要根据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合理选择假设。运用假设策略时,怎样根据数量间的关系假设也

  很重要。

  (5)让学生自主进行检验。

  (6)反思小结: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2、课堂作业:做练习十一第1题。

  独立完成,同桌互说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

  3、做练习十一第2题。

  提问:根据填充里的想法,这道题可以怎样假设?还可以怎样假设?

  独立完成解答,指名板演。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解决问题》教案】相关文章:

《解决问题》教案05-19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04-13

《解决问题》教案【精华】05-19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案05-15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04-12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案04-12

《解决问题》教案(汇编15篇)05-19

《解决问题》教案(精华15篇)05-19

《解决问题》说课稿06-09

解决问题说课稿02-0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