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4-05-19 14:02:39 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合集)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增加活动机会,让学生经历对物体的收集、观察、摆弄、分类和比较过程,形成对立体图形的感性认识。在看、摸等活动中,学会动手操作、观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激趣。师述:请大家把你收集的实物拿出来,观察一下,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自己带的是哪些实物。

  2、学生汇报:3、揭题:认识物体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合作分类

  师述:这么多形状不同的物体,你们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呢?同桌的同学先商量商量,然后动手分一分。

  2、汇报分类方法:师小结:其实在数学王国里的每一类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有谁知道?

  体认真的看一看、摸一摸,并和它们玩一玩。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这些新朋友长得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行吗?赶快行动吧!

  ⑵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应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⑶整理学具。4、联系生活说一说。

  师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见到过这些形状的`物体吗?三、形成表象逐步抽象

  1象出图形来。

  圆柱长方体球

  2、记忆想像: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几种形状的物体的样子。四、分组活动体验感悟

  1、游戏:看谁拿得快拿得准。老师说物体的名称,学生快速拿出相应的实物。小组内同学做游戏。

  2、实践活动:巧巧手

  ⑴小组合作搭一件你喜欢的东西。⑵展示作品。3、数一数: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立体图形的认识

  圆柱长方体

  正方体

  球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材分析:

  本课以“小明的一天”为背景,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小明一天的活动:早上6时起床→7时半上学→8时上课→12时吃午饭→下午4时踢球→晚上8时半睡觉。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整时、半时。这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是以后学习“时、分”的重要基础。本课提供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认识钟面、发现整时和半时的区别,并在对比、探索的过程中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很小,刚刚入学,但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中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有关时间的知识,他们每天的生活、学习也都是按照一定的.时间来安排,但他们对钟表的认识是模糊的,没有建立正确而又清晰的表象。本节课提供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原有对钟表的经验,从兴趣入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中认识钟面、发现整时和半时的区别,并在对比、探索的过程中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能认识和区分时针与分针。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交流、合作,学会认读钟表上的整时和半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以及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准确认读钟表上的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正确认读几时半,认识整时和半时钟面指针的特点。

  教学流程示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听儿歌,猜谜语。

  2.想一想:钟表可以帮我们干什么吗?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钟面

  2.认读整时、半时

  3.区分整时、半时

  三、巩固拓展

  1.说一说:书91页第1题

  2.连一连:书91页第2题

  3.游戏:我说你拨

  四、小结归纳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第1课时 认识物体

  教学内容:

  课本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

  2、感知平面与曲面,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知道各自的名称。

  难点:联系生活加深对各形体特征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模型,图形卡片,积木,实物,每组一个袋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介绍物体。

  (1)个别介绍物体。

  “小朋友,你们在课前收集了很多各种各样形状的物体,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

  在玩之前,谁愿意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学生介绍)

  生1:我带来的是一个球盒子,它长长的,有一个面是圆圆的,还有两个面是圆形的,平平的。

  生2:我介绍的是一个药盒,它的形状是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还有8个尖尖的角。

  生3:我手里的这个是魔方,它是方方正正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8个尖尖的角。

  生4:我带来的是一个球,它是圆圆的`,能滚来滚去。……

  (2)同桌介绍物体。

  “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体,那你就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介绍给同桌小朋友听听。”

  (学生活动,同桌介绍。)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物体分类。

  “刚才通过小朋友的介绍,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都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老师从小朋友当中拿了几个,也带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

  这么多的物体,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物体的方法,给“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谁来分分类?(学生分类)为什么这么分?

  2、出示名称。

  “每类形状的物体,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3、抽象成几何图形。

  “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这四类形状的物体,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现在我们脱去它们的花外衣,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谁来给它们找找自己的家?”

  (4名学生分别把图形贴到黑板上)

  “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四种形状。”

  4、举例欣赏。

  “请你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先说给同桌小朋友听听,看谁找得多、说得多?(反馈)”

  生1:空调接近长方体的。

  生2:日光灯的灯管是圆柱;吊扇的杆子也是圆柱。

  生3:篮球、乒乓球都是球。

  生4:魔方、骰子形状是正方体的。……

  归纳:“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随处可见,用处可大了。”

  (课件欣赏)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生活举例,进一步认识物体,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

  三、反馈完善,深入感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观察图片,连一连。

  2、想想做做第2题。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

  3、猜一猜。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球)

  正正方方6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正方体)

  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圆柱)

  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稳稳随处见。(长方体)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学到了哪些知识?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课后,大家再去找找吧!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正方圆柱球

   :

  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经历对简单的几何形体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

  教学重点:

  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

  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

  学具准备:

  1、积木各小组一套;

  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

  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

  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块积木。挑好的请举手?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

  (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一看吗?抽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

  (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清楚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你认识吗?一边认识,一边出示: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形 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图形。出示课题:认识图形

  (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

  2、认识特点

  (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请你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形。想一想,他们有什么特点?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图形,找一找他的特点,先在小组里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a:哪个小朋友能勇敢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选择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b:哪个小朋友选择的图形和他不一样?自由说,适当表扬。(正方形方方正正的,长方形扁扁的,三角形尖尖的,圆形圆圆的。)

  (3)比一比

  a:你觉得在这些图形里面,有哪些图形长得比较相似?(长方形和正方形)

  b:它俩有什么地方非常相似呢?(4条边和4个角)又有什么不同呢?(4条边相等与否)

  (4)折纸验证

  a:你真聪明,发现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长方形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那哪个小朋友有好办法来验证xxx的想法?(折纸)

  b:那我们就用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和老师一起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再折一折。(对折)这样折你发现了什么?(变成了长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两条边叠在一起,这两条边相等。)这样折你又发现了什么?(变成三角形,这两条边相等。)

  c:小结:所以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

  d: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验证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吗?请你折一折,学生活动。

  e:抽生上台边折边讲,集体表扬。

  (5)摆一摆

  a:你能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 ,用牙签来摆一摆吗?学生活动,教师适当指导。

  b:抽生实物投影较对,有不同摆法的举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想象这些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小结回顾

  小朋友们都能说能找能摆,真厉害!现在请你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一共认识了几种图形?是哪几种?

  四、深化练习

  1、课件出示

  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

  (2)有哪几种图形?请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个?有哪3个,你能上来指给大家看一看吗?课件闪烁。长方形呢?三角形有几个?一起数一数。圆形呢?

  2、拼图

  (1)出示范品:你们看,这幅图像什么?找一找在这幅图里有哪些图形?你也能用信封中的这些图形拼一幅漂亮的图画吗?听音乐,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拼的图画最漂亮。

  (2)小组合作活动。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内容:教科书40、41页练习六1~6

  教学目标:1.能按某一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学重、难点: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图片、学具盒、纸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

  1.小朋友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还记得吗?

  2.揭题:今天我们要进行比赛继续来给物品分分类,看看哪一组分得对,分得快?

  二、基本练习:

  1.同类的圈起来。

  3顶草帽和一双袜子 3种水果和一支笔

  说说你是怎么圈的?依据是什么?

  圈对的得一颗五角星。

  2.这儿有许多交通工具,你能分分类吗?

  分成汽车、飞机、轮船,你为什么这样分?(地上、天上、水上)请把汽车涂上颜色?

  3.独立完成练习六第三题。

  反馈,为什么?

  对的得一颗五角星。

  三、加深练习

  1.想一想:怎么分?

  练习六第4题

  说说为什么怎么分,依据?

  一束一束分、颜色分、种类分

  小结:分类的依据不同,分得结果也不同。

  2.练习六第5题

  小组讨论交流―― 组内小结记录――派代表全班交流――小结方法

  (大人小孩、男女、家人、爸妈孩子)

  对得多的.小组得一颗五角星。

  3.练习六第6题

  独立练习 (可以同桌进行)

  小组讨论 (分类方法汇总)

  全班交流 (各组反馈)

  小结 (平面几何、滚动、各种形状等等)

  4.请把教室内的物品分类。

  蔬菜、水果、文具、餐具等物品的卡片放在纸带里请学生分一分。

  说说你为什么怎么分?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应如何分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教室的真实情景,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地表达。

  2、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3、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是重点;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是难点。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教室挂图。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组织学生观察“教室”挂图。

  1、小明和我们一样大,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他在另一个学校上学,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的教室是什么样子?(出示“教室”挂图)

  2、你认为他的教室怎么样?

  (干净、整齐、有电视……)

  3、和我们的教室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4、想像自己站在图中,面向黑板,请你说出物体的位置。

  (教室的前面是块黑板,黑板上面有红旗,红旗的两边有字,在我的左边有窗户,右边有门,我的后面……)

  二、活动二:说说自己的教室

  1、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看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前面有黑板、红旗、讲桌、老师……)

  2、再看看教室的左边、右边分别有什么?(左边有窗户、暖气……右边有……)

  3、教室的上面、下面各有什么?(上面有天花板、吊灯……下面有地板……)

  三、活动三:说说自己的家

  按一定的`顺序说说你的家里的物品是怎样摆的?(同桌互相说,指定几名学生给大家说)

  四、活动四:说说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说一说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五、活动五:

  指定一个座位,请同学们说说从讲台到指定座位的路线,怎么走?有几条?

  六、活动六:画一画

  教材69页 练一练第2题

  板书设计:

  教室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并且它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而用加法解决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加法的含义,又可以为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突出了“凑十”的计算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出了一般步骤和策略;渗透了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

  备内容

  9加几(1课时)→9加几的计算方法

  8、7、6加几(1课时)→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解决问题(一)(1课时)→从不同角度寻找信息解决问题

  5、4、3、2加几(1课时)→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解决问题(二)(1课时)→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逆向”的加法问题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即“拆数凑十法”。

  2、能熟练运用“凑十法”准确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掌握用加法求总数的解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2、在交流不同算法的过程中,感受算法多样化,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3、使学生经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一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备重难点

  重点

  1、学会用“凑十法”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1、正确、熟练地“拆数”。

  2、能从不同角度寻找信息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26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5、6、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减法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在波光粼粼、美丽的小湖里有3只美丽的鹤在快乐地歌唱,过了一会儿,1只鹤展开翅膀飞走了,湖面上还有几只鹤?

  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慢慢移走1只纸鹤)。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3-1

  1、(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慢慢移走1只纸鹤)。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2.学生跟随教师拿出自己折好的3只纸鹤,动手操作演示,3只鹤飞走1只鹤,就是从3只里面去掉1只,要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剩下是几就用数字几表示,也就是得数是几。教师边说明边板书等式:3-1=2。(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也可用摆图片操作,并表述含义。)

  3.学生试读算式。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其他能用3-1=2表示的事例。学生举例说说其他能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设计意图:在教师语言描述的优美情境中,用纸鹤实物演示,学生感觉更直观亲切,并能亲自参与演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认识。】

  (二)、4-2

  1、教师出示4只气球,慢慢放走2只气球,还剩下几只气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尝试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说出4-2=2的含义,齐读算式。

  (三)、动手操作,体验减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③说明图中表示去掉的方法。(虚线、划线)

  (2)做一做的右图(2、3)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四)、5-2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草地上雨后长出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让学生叙述情景,并试着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的问题。学生提问题时教师应多给与鼓励。接着问: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5-2=?教师提问:5减2得几?你是怎样算的?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的过程。

  (3)、汇报、展示、交流。不论是点数法还是用数的组成计算,教师都给与鼓励。接着提问:如果不看图,不数指头,你会算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喜欢的小白兔采蘑菇的形象,这样学生很高兴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师启发引导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在小组内交流,形成集体的智慧。最后在全班展示交流,共同优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究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多种算法都给与鼓励,保护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然后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用数的组成计算减法较简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第26页做一做让学生说出减法算式的含义

  2.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草地上原来有4只羊,一会儿跑走2只,草地上还剩下几只羊?

  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3.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1、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2、消防池里有5把铁楸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4.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5只纸鹤,你能用这5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摆摆试试,看谁摆的多。

  5.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减法算式表示。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中的第1题,是基本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减法的认识。第2、3题采用课件演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第4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让学生尝试用5只纸鹤摆不同的算式,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减法的认识。第5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说一说这节你都学到了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表现对本课作小结。回家想一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板书设计:

  减法

  3-1=2

  减号

  3减1等于2

  4-2=2

  5-2=3

  教后反思:

  在本次课中,我首先设计了三个让学生动口、动手的对口令活动,学生很有兴趣,积极参与,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为本次课运用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减法做好准备。然后我用语言描述,并用纸鹤演示:“湖里的3只鹤飞走了1只,还有几只?”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形象地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

  2、知道在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的含义,知道“0”和1、2、3一样也是个数,“0”比1、2、3、小。

  3、会正确书写“0”。

  4、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0”的含义、写0。 体会“0”的含义、写0。 理解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关 键

  教学资源

  课件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三、 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四、小结:

  谁会讲小猫钓鱼和故事。书中有4只小猫结伴到河边钓鱼,直到傍晚才回来,我们一起看他们的收获吧!

  1、出示小猫钓鱼图:

  (1)谁来介绍一下第一只小猫钓了几条鱼?用几来表示?第2只小猫呢?第三只小猫呢?第4只小猫吹胡子瞪眼睛地怎么了?一条鱼也没钓着用几表示呢?

  (2)指导写0。数字0占田字格的右半格,从右上角起笔向左下角运笔逆时针轨迹。回到起笔处,一笔写成。

  2、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

  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是做什么用的?这上面画的这些是什么?师指出0刻度以上是表示零上温度,0刻度以下是零下温度。帮助小青蛙找今天的温度。

  3、引导学生观察直尺图。

  (1)把自己的直尺拿出来,看直尺你发现了什么?

  (2)仔细观察直尺是由哪个数字开始的?从0开始,0是起点。它在1的前面,比1小。

  4、0的含义。

  通过刚才的学习,0都有哪些含义?说明:0表示没有,0表示起点,0可以表示刻度,0还有占位的作用,比如10。

  5、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0,表示什么?

  1、练一练第1题看一看,填一填。

  2、第2题:读一读,写一写,照样子独立完成。

  3、一笔画分析题意。

  4、怎样数得快?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有几个。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我们认识了0,0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生讲故事

  生回答

  生书写

  观察 回答

  生做练习。

  学生参与讲自己熟知的故事,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同时激发兴趣。

  不同角度考察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的能力。

  理解数字“0”的含义。

  巩固练习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0的认识

  0表示没有,0表示起点,0表示刻度,0表示位置……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内容:教科书p41 6、7的组成

  教学目标:

  1、掌握6、7的组成。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及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数1-7,倒数1-7

  2、填数: 0 1 () 3 () 5 () ()

  3、猜数游戏:5后面是谁?6后面是谁?……

  4、比一比,填一填:

  3 2 5 7 7 6

  1 0 6 4 5 5

  4 7 1 6 6 3

  二、 新授:

  1、学习6的组成:

  (1)给P44圆片图涂颜色。

  (2)汇报不同的'涂色方法,指名说表示什么?即把6分成几和几?大家都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说说6的组成,齐读一遍。

  6 6 6 6 6

  5 1 4 2 3 3 2 4 1 5

  (4)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6的组成?

  ① 6 6 6 6 6

  1 5 2 4 3 3 4 2 5 1

  ② 6 6 6

  1 5 2 4 3 3

  5 1 4 2

  (5)动手用你喜欢的方法(摆小棒、数字卡片、小花等)

  来表示6的组成。

  2、学习7的组成:

  (1)你试试用学习6的组成的方法来学习7的组成。(学生自己摆学具)

  (2)指名说说“你是把7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7?(教师板书7的组成)

  (3)用自己的好方法记住7的组成。

  三、巩固练习:

  1、找好朋友: 师:“我们来找6的组成。”

  师:“1的朋友在哪里呀,在哪里?”

  生(伸出5个手指)对:“1的朋友在这里呀,在这里。1和5组成6。”

  2、做一做

  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记住了什么?

  板书设计:

   :

  6、7的组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内容:教科书p46-p47看图列算式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在于们生活中。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热爱我们的生活。

  教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

  3+4= 1+6= 7-3= 4+2= 1+5=

  7-5= 5+2= 6-2= 6-3= 7-1=

  2、看图填算式: 3+2=5 6-3=3 2+3=5

  二、导入:

  小朋友们看,这幅图美丽吗?图上画的是哪里?

  三、新授:

  1、引导学生看图,准确叙述图意。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

  如:草地上原来有4个小朋友在捉蝴蝶,旁边有2个小朋友在玩。

  教师用手势表示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出示大括号,学生认识,并说表示什么意思?问号又表示什么意思?

  2、谁能完整的`把这幅图的意思说一遍?(多指几个学生说图意)

  3、那谁会列式计算?算式里的2、4和6分别指什么?

  4、下面另外几幅图学法一样,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进行环保教育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5、生和同桌说说图意,然后动笔填写空格。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感受6、7的组成,熟练地说出6、7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个组成,会想到另一个组成。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有顺序地形成数的组成

  教学方法:

  谈话法、观察法、活动法

  教学用具:

  数字卡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说:同学们,小白兔最喜欢吃什么?今天,两只小白兔拔了6个萝卜,它们两个应该怎么分这6个萝卜呢?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学习6的组成

  师说:请你拿出6个小棒来代替6个萝卜,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四人小组,把你分的结果在小组汇报一下。

  教师巡视,听取汇报。

  请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他小组做补充。

  选出按顺序分的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学生评价,并且明白按顺序分的好处。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熟记组成

  师说:刚才,同学们通过分小棒,知道了6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记下来,容易吗?你能想办法轻松的记下来吗?

  指学生说说想法。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一个组成可以想到另一个组成。如:由5和1组成6想到1和5组成6。……

  小组合作记忆6的组成。

  指名对口令

  2、学习7的`组成

  师问:你能用7个圆片分成两堆,找出7的组成吗?

  学生独立操作摆圆片。当学生发现6和1组成7时,师问:你看到这一组,可以想到什么?(1和6组成7)

  其它两组的组成教学方法同上。

  学生自由记忆7的组成

  三、巩固运用

  1、练习七第一题

  学生独立开书填空

  同桌之间互相订正

  齐读反馈

  2、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6的组成。

  如:师举1,生举5,齐说1和5组成6

  3、同桌之间打手势来对7的组成。

  同桌之间相互评价,鼓励

  四、小结体验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大家通过努力,找到了6、7的组成,并且学会了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概念。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拍手数20以内的数

  (1)从1数到20。

  (2)从20数到1。

  2.数一数我们班有多少个女同学(刚好20个)

  3.读出下列各数并说出它的组成。

  11、13、18、20分别出示数字幻灯片,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对11~20各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怎么写这些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4

  (1)出示小棒图:

  师:这是多少根小棒?(14根)

  14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随学生回答,让学生在学具盒的计算器上拨珠表示。

  师:有1个十要在十位上写几?

  有4个一要在个位上写几?

  十位上的这个“1”表示1个什么?(1个十)

  个位上的这个“4”表示4个什么?(4个一)

  这个数是多少?应该怎样写?(从而导出数位表)

  (2)出示数位表

  十位 个位

  师:这个表叫数位表.它可以帮助我们写数.上面标着数位的名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闪动)第二位呢?(十位闪动)

  写数的时候,如果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呢?(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有3个一就要在个位上写几?(在个位上写3).

  (3)学生模仿14的写法研究17的写法。

  (4)学生独立探索20的写法。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交流写法。

  师:个位上不写“0”行不行?为什么?

  老师演示:擦掉数位表看不出是20了,0起到占位作用.

  学生书空,边说边写“20”。

  2.教学做一做.

  (1)第1题:动手操手,感知数位表。

  学生拿出学具盒的数位板,如图让学生在数位板上摆数,摆好以后再在小方格本上写数。

  师:如果不摆小棒和不用数位板,没有数位表,你能看图写数吗?

  这有两行格子,左边的红格子有几个?右边的绿格子有几个?一共是多少?这个数怎么写?(先写十位上的“1”,再写个位上的“4”)。

  师:看着这幅图,你会写数吗?

  学生独立写数,然后订正。

  出示计数器图(一)学生独立写数,然后订正。

  出示计数器图(二)学生独立写数,然后订正。

  3.出示计数器:(巩固数位之间的所表示的意义)

  师:这是计数器,是用来计数的,右起第一档是个位,第二档是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一。

  边拨珠边提问:十位上有几个珠子?(1个)表示什么?

  师:同样是1个珠子,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量就不同。

  这个数怎么写?请你书空。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完成第87页练习十四第4、5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全班集体订正,教师在展台下演示学生的`书写结果。

  (2)口头填数.

  (3)老师读数,学生在小格里写数(11~20中的5个数)

  四、生活中的数。

  这些数在生活中你看到过吗?(出示生活中的数)用自己认识的数讲一件身边的事。

  五、游戏:分别让两组学生站起来,其他学生数人数,然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六、轻松一分钟:听有关数的儿歌(十二生肖歌)

  七、全课总结,构建系统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到了什么?(拓展知识,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右起第三位是什么位呢?……)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初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能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巩固等学习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与人合作,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加减混合式题的方法,能熟练地口算出得数。

  教学难点:

  会记忆第一步的计算得数。教学关键是理解算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培养心记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分组进行比赛,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

  1、复习准备

  看算式,说说计算的顺序。

  3+2+1=5+3+2=8-2-3=10-5-3=

  (课件出示)师:这里有四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身上都带着一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丑小鸭们就会变成美丽的天鹅。谁来帮帮它们?

  2、新课引入。

  师:丑小鸭们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它们飞呀飞呀,飞到一个美丽的湖边,它们纷纷落入湖中尽情地嬉戏着。

  三、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1)教师电脑演示:(湖面上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天鹅。)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师:那应该怎样列式?板书:4+3

  (2)教师操作屏幕,重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再飞走2只的场面。

  师:看到这一情景,谁能完整地来说一说,并提出问题呢?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再飞走了2只,现在还有几只?我们该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上-2,把算式写完整并读算式。

  (3)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指名说)

  (4)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言。)

  (5)引出课题: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学生齐读课题。

  类比探究算法。

  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

  ①学生同桌讨论,互说计算过程。

  ②学生汇报。师板书:4+3-2并标明计算顺序。

  (先算4+3得7,再算7-2得5。)

  ③教师小结。(板书得数“5”。)

  2、学习例2。

  电脑演示例2:湖中4只天鹅,先飞走2只,又飞来3只。

  师:美丽的小湖上,天鹅又发生了新变化你能把图意说给大家听吗?

  (1)学生说图意。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谁来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翻书试着计算4-2+3。

  (5)交流汇报计算过程。

  生:先算4-2得2,再算2+3得5.

  师:为什么先算4-2?计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标明注出计算的顺序。

  师生共同小结:加减混合计算顺序。(从左到右)

  四、反馈练习

  1、完成第75页做一做。(课件出示图画)

  (1)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2)列式计算。

  (3)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游戏:小青蛙找家。(练习十二第2 题)

  (1)班齐唱《小青蛙找家》每组选派一名

  (2)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3、解密大行动。

  (1)独立完成计算卡上的10道式题。

  (2)游戏规则:任选一题算出得数,如果这个得数是下方这5个密码中的一个的话,你们组可相应获得两颗星星。

  (3)请同学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过程。给说中密码的那组加星星。

  4、小结比赛结果。

  五、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本第75页说给爸爸妈妈听。

  2、算一算

  1+6-2=6-5+8=9-6+5=4-3+9=6+4-5=4+2+4=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第十二课时连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例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出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10根小棒(或花片、狮子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口算减法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快速进行口算,并出手指表示结果。

  二、新课

  小黑板出示图:

  师:谁能根据这幅图说一说图的意思?(老师一共有8个篮球,分给男生2个。再分给女生2个,还剩下多少个篮球?)

  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8-2-2=4

  教师板书算式,学生跟读算式:8减2再减2等于4。

  师:算式里的“8”表示什么?第一个“2”表示什么?第二个“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指名答。

  问:计算8-2-2=4时,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

  指名说,教师板书: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是一道什么题?

  学生回答:连减。教师板书课题:连减。

  师:大家想一想,计算连减的方法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连加和连减相比较,小组讨论,指名说)

  教师小结:计算连减,要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先算前两个数,再用他们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三、联系生活实际

  师:平时你在哪里用过连减?(指名说)

  四、动手摆学具

  师:请拿出你喜欢的学具,我们一起来动手摆学具。

  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摆学具,并列出算式,4人小组交流计算方法,派代表汇报。

  板书设计: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4-07

分类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4-03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11-08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08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1-07

一年级上册《加法》数学教案11-2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17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1-08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12-11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复习二》数学教案04-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