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八年级物理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物理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说明有关问题并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会用不同的方法判断做功的快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调查了解常用机械的铭牌,了解机械功率。教学重、难点:
1、功率的概念及单位。
2、功率的计算。
教学方法:比较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怎样计算功?功的国际单位是什么?
无论是人做功,还是利用机械做功,都有做功快慢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物体做功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1、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将12块砖搬到二楼,每块砖重为10n,楼高为3m,在6min的时间里,甲搬12块砖,乙搬6块砖。
分析可得: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物体做功的多少,做功多则做功快。
如果同样搬12块砖,甲用了6 min、乙用了12min
分析可得: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则做功快。
通过总结归纳得出:
(1)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做功的多少。
(2)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若做功和时间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呢?
2、功率与测算功率的方法
为了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了功率这个物理量,功率如何定义?
物理学中把一段内做的功与做功所用这段时间的比叫做功率。功率用符号p表示,功用符号w表示,时间用符号t表示。功率的公式:p=w/t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由功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的,为j/s,后人为了纪念物理学家瓦特所作出的贡献,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功率的单位,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
1w=1j/s,在工程技术上常用kw作为功率的单位。换算关系:1kw=103w。
请同学们观看课本中的图片,了解一些物体的功率。
信息窗:了解机器铭牌中的一些数据,功率是其中的一项。知道机器中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
例题:起重机用钢绳吊起一个重10000n的货物,在10s内沿竖直方向上匀速上升10m,求:钢绳拉起重物的功率有多大?
解略。
三、归纳小结
1、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
2、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
3、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单位。
四、作业设计
1、课本201页作业1、2、3、4。
2、补充:实验探究:如何测出人上楼的功率?需要哪些器材,写出实验步骤及表达式。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做功的快慢
1、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的方法:
(1)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做功的多少。
(2)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2、功率
(1)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3)公式:p=w/t
(4)功率国际单位为瓦特,简称瓦,符号w。在工程技术上常用单位是:kw,换算关系:1kw=103w
六、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首先通过课本10-29和图10-30中所示的两位同学做功快慢的比较出发,自然的引出功率的概念,以及功率的公式和单位;并通过给出人、一些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功率,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功率概念和对功率单位“瓦特”具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还通过信息窗关于机器名牌中标出“功率”这一参考数据的介绍,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功率”这个概念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本节内容有: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功率的概念;测算功率。功率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功率的单位是本节的难点。本节教学方法有讨论、实验、讲解等,但以讨论为主。在本节教学中,首先要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课本图10-29和图10-30所提供的`实例,总结出判断做功快慢的方法:若做功相同,比较做功的时间;若做功的时间相同,比较做功多少。
课后,听课的老师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使我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好的方面是整节课有条有理,很有逻辑,不管是概念、公式的得出,还是习题的讲解,都是井井有条。对于这一点,我倒不否认,我觉得物理概念的教学既要强调严密性,更要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注意学生的发展性,构建概念的重要性,特别是注重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要重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从基础入手,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建立合理物理情
景的习惯和能力。缺点是:新课的引入不用那么复杂――通过例子计算来引出,其实可以举简单点的,不用计算的,只要能够说明时间的差异即可。我原来在备课时是认为:既然这节课的重点是功率概念的得出,我就要把概念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要有理有据,没计算太抽象。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课堂调控能力较差,语言表达较单调,除了专业语言,这些听课的老师虽然没有讲,但我自己知道,这也是我今后争取的目标。
总而言之,这次公开课让我深刻体会到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很快的找到不足之处,同时更大程度上促进了我的进步。这节课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本人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努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八年级物理教案2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的基本思路是:以生活中的实例和探究小实验为基础,以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通过“圆柱体从斜面下滑”的学生实验、ppt录像,swf模拟演示等,逐步建立“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一切物体将永远运动下去”的观点,最后形成牛顿第一定律,引入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逐步形成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的定性认识。
二、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地位: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中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也是初中力学的一个开端。本课教材的特点是既注重科学探究,又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把物理这门基础自然科学与历史、生活、社会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一次良机,又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作用: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又知道力学一些简单知识,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础上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本节、本章的重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讨论建立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尤其是“理想实验”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2.教材特点:
①牛顿第一定律解决了几千年都含糊不清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理解。
②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到的理想实验,应充分引导学生探索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科学方法。
3、学情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由部分实验结果,部分外推假设、部分定义所构成的一个复合体,就其定义本身的表述学生不难记住,但初三学生由于接触物理时间比较短,学生平均年龄比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及认知结构上尚不成熟,加上生活经验的影响,不少学生认为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固体有惯性、气体,液体没有惯性。因此在接受牛顿第一定律上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形成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及这一概念的建立使其认识由直观的感觉上升到科学理性认识则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及内容。
该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而得,内容较难借助例证来验证。
难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知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斜面实验、演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及推理,关注实验、分析、推理、“理想实验”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常见事例和实验的分析,纠正对惯性的一些错误认识,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前辈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不懈的探究历程,领略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魅力,感悟科学道路的艰辛曲折。
(2)通过对惯性利弊的分析讨论,懂得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
(3)通过了解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头枕的作用,感悟生命的宝贵,体会尊重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五、教学方法及依据
本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与“科学推理”相结合来进行教学,即通过实验现象
的观察、分析,又加以科学的想象和推理,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同时我采用“对比教学法”贯穿课堂始终,有正、反理论的对比,有惯性实验的对比,有惯性利弊的对比。总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高尔基说:“好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为此,我设计了飞机投弹的flash动画,让学生即熟悉又好奇,带着想知道为什么的悬念进入新课。这样即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和谐,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
由教师出示几幅动画图片:一:对课本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课本运动,撤去拉力后,课本等停了下来;二:陷入雪地里的汽车施加水平的推力,汽车就沿水平方向运动了。撤去推力车就会停下来.三静止的足球用脚施加力后会飞出去;四、铁锤敲击钉子,钉子向下运动陷入木板。停止敲击,钉子就不再下陷。让学生找出以上力学现象中具有的一个共同特征
这样就引导学生提出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也符合学生的思维,这为后面推翻这种理论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接着教师展示“关闭了发动机的火车,虽然继续运行,但是最后也将停下来。火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呢?”的火车动态图片得出“假如没有摩擦力的作用那火车的运动状态又会有什么变化呢?”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让学生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表示怀疑。培养其质疑能力。同时指出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一提出,另一位科学家针锋相对的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运动的物体不需要力来维持。他就是伽利略.为了验证他观点的正确性,并用接着以flash的形式演示,伽利略理想实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两个似乎都正确的矛盾观点。
2、穿越时空,感受物理发展的历程
因为质疑是一切探索的开始。所以我用画面假想了一场伽俐略挑战亚里斯多德的辩论赛,并展示出正、反两大观点,让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来担当评判主席,并播放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录像,通过所设计的几个问题:“我们能使玻璃罩内达到绝对真空吗?我们又是怎样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的?该实验的实验理念是什么?”让学生得出验证伽利略理论正确性实验的设计理念,“从有摩擦力的实际实验”到“无摩擦力的理想实验”
引导学生完成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再设计斜面小车实验,为接下来的自主探究做好铺垫。这样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3、合作探究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根据刚才的引导,猜想,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恰恰是因为有摩擦力,小车的不能继续运动,也就是运动无法维持,从而理解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知识重点,为了突破了科学想象和科学推理的难点。我设计了几组动画和这样的问题:小车在表面光滑的木板上为什么比表面粗糙的木板上运动得远;让学生观看flash演示,总结:水平面越来越光滑,摩擦力越来越小,圆柱体运动的越来越远。让学生推理得出:在一块绝对光滑没有摩擦力的表面上,小车将以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并用气垫导轨录像让学生感受物体在摩擦力极小的情况下的运动状态,从而验证学生推理的正确性,这样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想象和推理能力,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4、理性感知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分析伽利略和笛卡尔等人观点的局限性,分析得出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力和运动关系的第一条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教师强调内容中的重要知识要点,让学生正确认识到科学是严密的,来不得半点马虎,更突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是本节最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客观地认识了世界。
5、感受身边的惯性现象,联系实际,画龙点睛。
在讲授惯性知识点时,我先以开车撞墙的趣图,冰上运动的力与美的展示,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勾起了他们急于探索的渴望心理。接着我又设计了简易又有趣的两组惯性实验:惯性鸡蛋实验及惯性小车实验,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物理,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得出了惯性的定义,并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也具有惯性的录像的播放,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惯性知识得到“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的升华与提炼。使学生正确理解了惯性,突破解决了: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静止的物体也有惯性这一教学难点。
6、强化惯性利弊的对比,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最后组织学生观看惯性的利用与防止动画、录像,讨论:生产生活中哪些是惯性带来的方便,哪些是惯性带来的危害。教师提示: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完成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过程。让学生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并会应用知识指导实际的生产生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画龙点睛效果。
七板书设计
八、有待深入思考的教学问题
惯性实验的成败与实验者操作的速度有关,以及讲到汽车要限速,以免惯性带来危害时,容易让学生误认为惯性与速度有关。当教学中如果有学生提及惯性大小,或问到惯性与什么有关时,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举例说明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因为及时解惑是教师的职责。
八年级物理教案3
【课题】认识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一节:学习科学探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组成。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教学重点】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教学器材】音叉、光具座、天平、电流表、电压表、弹簧测力计、量筒、量杯、温度计、刻度尺、玻璃杯、水、纸片、盖和底钻小孔的塑料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学。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有怎样的作用?学习物理为什么要进行控究?怎样才能学好物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物理学
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物理学的重要性:
物理学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产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
科学精神的科学。(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组成)
2、学习物理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学习物理还对提高科学素质有特殊作用。(强调物理学的重要性,一定要学好物理。)
(二)怎样才能学好物理?
1、重视实验和探究性学习。要学会观察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动脑的自主学习。
2、注重知识的理解。
(三)、参观实验室
1、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2、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四)、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五)、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科学素质。
(六)、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三、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理学是怎样的一门科学,知道了物理学是很有用的,也很有趣的一门科学,知道了学习物理要学什么和怎样学习,初步了解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四、布置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静电小实验、三原色陀螺
【板书设计】
认识物理
一、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组成。
物理学:认识世界,改变世界,产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科学。
二、学习物理:学习知识、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三、怎样才能学好物理:1、重视实验和探究式学习。2、注重知识的理解。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一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
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二、认识常用的测量工具
三、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
【八年级物理教案】相关文章:
物理教案05-15
功率物理教案09-28
物理教案:压强12-15
初中物理教案04-29
物理教案模板05-19
高中物理教案01-07
超重失重物理教案03-03
高中物理教案(热门)03-05
八年级语文教案07-26
八年级历史教学总结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