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5-20 11:22:33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五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通用)五年级数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继续巩固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理解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求几个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能正确地求几个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巩固,熟练方法

  1、直接写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5和812和183和2435和720和158和68和106和95、3和69、6和182、3和415、20和5

  (1)教师逐题出示,要求学生直接在作业本上写出得数(例;[5、8]=40)

  (2)检查:学生报,同桌互相批改,再订正。

  (3)提问:5、3和62、3和4的最小公倍数为什么不是它们的连乘积?

  2、改错练习

  (1)学生自己判断P.64第8题并思考,不正确的错在哪里?

  (2)讨论:两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正确?错误的方法错在哪里?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要注意什么?

  (3)师生归纳: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要先用三个数的公约数去除,一直到三个数只有公约数1时,才能用两个数的公约数去除,直到“两两互质”。

  3、练习: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约数

  24、16和308、11和20

  14、21和356、9和10

  (1)学生练习。(四人做在黑板上)

  (2)反馈:师生共同讨论板演题目

  二、比较练习,加深理解

  1、出示: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并把它们填到表中:

  36和5472和1844和5510和9

  两数关系举例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一般关系

  倍数关系

  教学过程

  备 注

  互质关系

  (1)学生练习。

  (2)反馈并比较

  (3)师生讨论,将练习结果填到表格中。

  (4)用自己的话将表格的意思说一说(重点说求的方法)。

  (5)教师小结:求一般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通常用短除法,除数相乘为最大公约数,除数与商相乘为最小公约数;倍数关系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而互质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为1,最小公倍数为它们的乘积。

  2、出示:求30、60和80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1)两人板演,其余边算边思考: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A、除数有什么不同要求?B、最后的商有什么不同要求?C、在连乘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2)学生练习后,将以上问题讨论明确,并填好下表:

  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

  (3)总结以上表格内容。

  3、练习:

  求;24、18和3616、20和80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1)学生练习。

  (2)对照表格检查后提问:能不能把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简缩为一个短除式?要注意什么?

  明确:熟练以后可以用一个短除式同时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但要注意要先用三个数的公约数去除,三个数只有公约数1时,才能用两个数的公约数去除,并做好记号。

  例:

  (24、18、36)=2×3=6

  (24、18、36)=2×3×2×3×2×1×1=72

  4、课堂总结。

  三、综合练习

  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60和456、9和182、3和515、25和45

  34和857、12和246、12和245、7和10

  (1)学生练习。

  (2)反馈:说一说求2、3和5、5、7和10两组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说一说求7、21和36、12和24两组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四、作业《作业本》

  注意讲清计算方法,避免求最大公约数和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混淆;加强混合练习,让学生在实际练习中区别它们的异同。

五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学生学会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整数部分够商1,能除尽类型)

  知识重点

  1、学会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

  2、小数点的定位问题

  教学难点

  小数点的定位问题、理解算理

  教学用具

  电子幻灯片PPT、板书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前复习

  复习整数除以整数(附写在本课教案之后)

  引入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先找出图上的已知信息,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电子幻灯PPT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新课教学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

  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生: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22.4÷4=

  教师:整数部分是22,小数部分是4.4在什么位上?就是表示有4个十分之一。同样,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或者20),个位的2表示2个一,也可以表示20个十分之一。

  这时候整数部分是22,22除以4,商够1吗?

  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22.4÷4=5.6,用4除22,商5以后,余数是2,化为20个十分之一,与十分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分之一。4除24个十分之一,商是6个十分之一,所以商“6”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故此,在说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联系数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1)转换成不同单位的整数来计算。

  课堂练习

  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34.5÷15

  P191.2.3题

  小结与作业

  本课作业

  课后追记

五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2、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学会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习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难点:熟练掌握用公式变形或方程解的二种方法。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准备: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解方程:

  8x ÷ 2 = 28 7(x+3)÷ 2 = 28

  2(x +17 )= 40 6(5+x)÷ 2 = 36

  一、复习:

  C=2(a+b) S=ab

  C=4a s=a2

  S平=ah a=s÷h S△=ah÷2

  h=s÷a a=2s÷h

  h=2s÷a

  S梯=(a+b)h÷2 a=2s÷h-b

  b=2s÷h-a

  二、新授:

  1.用一根长为2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几厘米?

  (1)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宽是多少厘米吗?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

  解:设宽为X厘米。

  2(8+X)=28

  8+X=14

  X=6

  答:宽是6厘米。

  (4)比较算术与方程的'解法。(建议学生,选择方程的方法。)

  2.一块梯形木版,面积是22.4平方分米,上底是2分米,高是6.4分米,下底长几分米?

  解:设下底长X分米。

  (2+X)×6.4÷2=22.4

  (2+X)×6.4=44.8

  (2+X)=7

  X=5

  三、试一试:P20

  四、巩固练习:

  1、只列方程不求解:

  (1)有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00㎡,长是90m,宽应是多少米?

  (2)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26厘米,它的长是8厘米,它的宽应是多少厘米?

  (3)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100厘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列方程解应用题:

  (1)一个长方形,长是宽的1.4倍,如果宽增加2厘米,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一个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2)有两筐梨,甲筐梨重35千克,乙筐梨比甲筐轻7千克,从甲筐取出多少千克梨放入乙筐,两筐梨的重量相等?(两种解法)

  (3)有两根电线,第二根长度是第一根的2.5倍,如果第二根剪去12米,那么两根电线的长度就相等。第二根电线原来长多少米?

  (4)书架的上层有120本书,下层有书56本,如果两层书架又各自放上同样的本数的书,这时上层的本数是下层的1.5倍,两层书架都放了几本书?

  五、小结:

  六、作业:练习册P14、15

  板书设计

  C=2(a+b) S=ab

  C=4a s=a2

  S平=ah a=s÷h S△=ah÷2

  h=s÷a a=2s÷h

  h=2s÷a

  S梯=(a+b)h÷2 a=2s÷h-b

  b=2s÷h-a

  解:设宽为X厘米。

  2(8+X)=28

  8+X=14

  X=6

  答:宽是6厘米。

  解:设下底长X分米。

  (2+X)×6.4÷2=22.4

  (2+X)×6.4=44.8

  (2+X)=7

  X=5

   :

五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的意义,掌握的计算法则.

  2.初步培养学生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的意义,掌握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一)说出下面各小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0.3 0.72 0.418 0.6 0.94

  (二)演示动画:复习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个规律学习新知识.

  二、指导探索

  (一)理解意义

  1.出示例2

  花布每米13.5元,求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

  2.演示动画:1

  3.引导学生理解的意义.

  教师提问:怎样求出 米花多少钱?

  13.50.5

  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列式的?

  单价数量=总价

  这个算式和上节课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 求13.5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练习:求0.82米布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4.小结

  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5.练习

  (1)说出下面乘法算式的意义.

  30.7 8.50.4 7.20.86 180.23

  (2)列出乘法算式.

  求21的十分之七是多少?

  30的一半是多少?

  副标题#e#

  (二)学习法则

  引导讨论:理解了的意义,下面我们研究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联系小

  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复习过的因、积变化规律进行尝试、讨论.

  1.出示讨论题:

  (1)你能把两个因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吗?

  (2)转化成整数乘法后,两个因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3)要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

  2.演示动画:2

  3.学生独立完成.

  4.练习:670.3 2.146.2

  5.归纳法则

  以上几题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

  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反馈练习

  (一)根据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1.118= 1.11.8= 0.1118=

  1.10.18= 0.110.18=

  (二)说出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0.40.6 15.860.7 380.6 0.540.23

  850.327 1.570.28 1.80.23

  四、质疑调节

  (一)这一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由学生总结概括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二)提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看法.(包括自己的问题、提醒别人要注意的地方、自身感

  受等)组织学生答疑、解疑.

  五、巩固发展

  (一)不要计算,说出下表各栏的积有几位小数.

  副标题#e#

  (二)根据第一栏的积,很快地写出后面每栏中两个数的积.

  (三)列竖式计算.

  1.823 0.370.4 1.05625

  (四)一个长方形长是1.35米,宽是0.48米,这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六、课后作业

  (一)判断下面各个积的小数位数有没有错误.

  56.738=2154.6 0.370.94=3.478

  41.29.2=3790.4 0.786.1=47.58

  (二)蒙古牛一般体重是0.326吨,身高是1.12米.新培育的草原红牛体重约是蒙古牛的'

  1.3倍,身高约是蒙古牛的1.1倍.草原红牛的体重、身高各多少?

  七、板书设计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例2.花布每米13.5元,求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

  教案点评:

  是小数乘整数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复习中通过动画演示,从观察整数乘法算式得出积的变化规律

  为理解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就是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奠定了基础。

  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和知识的迁移规律,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五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学会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问题情境引入

  师:五(2)班小天使出鹰假日小队有甲乙两个小组,他们约定甲组每6天到社区参加一次劳动,乙组每9人到社区参加一次劳动,今天他们第一次同时在社区劳动,经过多少天他们还会再次相遇?

  (问题情境的材料可视学生实际情况作调整)

  二、新课展开

  1、建立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可能有难度)四人小组可以讨论,合作完成。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反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生甲:我们画了一条表示天数的数轴然后分别找出甲组、乙组第一次同时去后过几天再去,标上不同的记号,于是发现经过18天后,他们再次相遇。

  可由学生边讲边画出示图,也可由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图略)

  教师在充分肯定和表扬后提出,18天后他们还会再次相遇吗?

  生甲:还会相遇,不过画图找太麻烦了。

  生乙:我们有更好的办法,只要分别算出第一次同时劳动后,甲组经过几天劳动,乙组经过几天劳动,就可以找出经过多少天他们再次相遇了。

  教师板书学生思路:

  甲组经过:6天、12天、18天、28天、30天、36天......

  乙组经过:9天、18天、27天、36天、45天......

  所以经过18天、36天......他们再次相遇。......

  (2)师:(指板书)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甲组经过的天数、乙组经过的天数实际上是什么数?

  生:甲组、乙组经过的天数分别是6的倍数和9的倍数。(教书调整板书)

  6的倍数:6、12、18、24、30、36......

  9的倍数:9、18、27、36、45......

  教学过程

  备 注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公约数,最大公约数。那么请同学们猜猜看,这里的'18、36可以称什么数?

  生讨论得出:18、36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是6和9的公约数,即是6和9的公约数,18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可以称为最小公倍数。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师:那么什么叫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学生讨论后得出;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有没有最大公约数,为什么?

  生:没有最大公倍数。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所以永远找不到最大公倍数,6和9的公约数还有54、72、90......无穷无尽。

  2、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公约数、最小公约数。

  (1)师:刚才我们找了6和9的公约数、最小公约数,你能再找一找6和4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吗?

  做课本第57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试算后,反馈。

  生:先找出6的倍数,再找出4的倍数,然后再找出6和4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随学生记叙板书;

  6的倍数有:6、12、18、24......

  4的倍数有:4、8、12、16、20、24......

  6和4的公约数有:12、24......

  6和4的最小公约数是12。

  (2)师生共同方法。

  (3)练习: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3、4、5题。

  三、课堂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除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等关概念外,还应注意学习方法,情感等方面的。)

  四、作业《作业本》

  从倍数着手,层层深入,得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中运用集合图,不但形象直观,而且渗透了集合。

  课后反思: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努力的方向。还有对学生的,包罗万象,既有对学习方法的,又有对学习情感的,也有对自己的鞭策鼓励。这样的,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启发,便能让学生在被他人肯定的同时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从而把主动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这节课我在设计上注重这两点,来设计和展开教学。

五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82页、83页“包装的学问”

  教材分析:

  《包装的学问》是综合实践课,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合并、分割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有关知识。本课是组织学生探究发现、总结规律,开展有关“包装学问”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长方体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探索中感受优化思想,形成数学思考,增强空间观念和节约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体积相等的不同长方体,表面积和长、宽、高的和的关系;了解不同的包装方法,计算比较长宽高的和,并比较出最节省的包装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观念,培养积极思考、探究规律的能力,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节约意识,了解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空间构造多个长方体堆叠模型。

  难点是:灵活、快速地找出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模型(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新华字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播放图片。(课件出示常用的`生活用品的包装盒)。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包装。其实呀,包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应用非常广泛,外表亮丽,便于携带的包装总是最先吸引我们的注意,那么怎样包装最漂亮,怎样包装便于携带,怎样包装最节约包装纸…….这些都是学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节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包装中的学问。

  二、组织新课,探究新知。

  1、分别计算下面三个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单位:cm)

  你有什么发现?那么体积相等的长方体表面积有什么变化规律呢?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引导:计算各个长方体长宽高的和,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得出结论:体积相等的不同长方体,长宽高的和越小,表面积就越小。

  2、把多个相同的长方体包装起来可以拼成若干个不同的大长方体,所需包装纸的大小就是所拼成的大长方体的表面积。

  3、把两本新华字典堆叠起来拼成一个大长方体,有多少种不同的堆叠方案,每种方案所堆叠的大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那种方案最节省包装纸?(学生分小组操作探究)

  4、如果把每种包装方案的表面积都算出来再比较会很复杂,有没有能比较准确的确定那种方案最节省包装纸呢?(先算各种方案的长宽高的和,再比较,计算和最小的那种方案的表面积就可以了)

  5、把三本字典包装起来,求所需包装纸的最小面积。

  课件展示每种包装方案的包装草图,学生自助计算。

  三、拓展创新

  如果把四本这样的字典包装在一起,怎样包装最节约?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包装这个小问题,学问可真不少,在实际生活中、在包装的过程中还要考虑些什么因素呢?(要留出接头处、美观、便于携带等)。大家考虑的很全面,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深入的研究一下关于包装的学问。

五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使学生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知道一个分数的单位。

  (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意义。

  (二)单位“1”的理解。

  教学用具

  投影片,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下面各题:(2~4题用投影片)

  (1)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得到这块月饼的多少?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阴影部分。

  (3)哪个分数表示图中“( )”部分?

  2.教师:观察上面(1)~(3)题的答案,都不是整数。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这时就需要同一种新的数,即分数来表示。以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继续研究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学习新课

  1.分数的意义。

  (1)依次出示教材84页第一组图中的三幅图。

  ①把糕点图贴在黑板上,用彩条把它平均分成两份。

  教师:请观察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说一说把谁拿来分?怎样分?分几份?每份是多少?

  ②把正方形图纸贴在黑板上。

  教师:请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口答后补充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把正方形纸平均分4份,空白部分占1份,阴影部

  ③贴出线段图。

  教师:我们把上面各题中平均分的.一块糕点,一张正方形纸,一米长的线段,都叫做单位“1”。

  (2)投影出图。教师:有4个苹果,把它平均分4份,图上如何表示?(学生在投影图上用虚线表示。)

  教师:①图上表示把谁平均分?谁是单位“1”?②1个苹果是这堆苹果的多少?③3个苹果是这堆苹果的多少?(投影出题,学生讨论。)

  (因为苹果的总数是单位“1”,把它平均分4份,1个苹果是1份,是

  投影出图。

  教师:有6只熊猫玩具,要平均分,可以怎样分?谁做单位“1”?每份是多少?几份是多少?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出:

  教师:从上面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单位“1”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若干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批货物,一个班的同学等等。总之,把谁平均分,谁就是单位“1”。

  教师:单位“1”与自然数1有没有区别?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自然数1是一个数,它只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如一本书,一位同学,一支笔,一道数学题等,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一批等事物,它表示谁平均分的整体。

  (3)教师:请同学们看看板书的这些分数,谁能说一说究竟什么叫分数?

  学生讨论概括后老师板书:(或贴小黑板条)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口答练习:(投影片)

  什么?各以什么为单位“1”?

  位“1”?

  2.认识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

  (1)请学生在板书的分数中任意选一个分数,指出它的分子、分母,并说明它们各表示什么?

  (2)教师板书分数,请学生说一说分子、分母,及各表示什么?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

  教师:表示其中1份的数?

  小黑板条:分数单位。)

  练习:请说出下列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出它含有几个分数单位。

  (三)巩固反馈

  1.课本86页做一做1,2,请两位同学填投影片,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课本86页做一做(下)1,2,请两位同学填投影片,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3.口答填空:(投影片)

  4.教师分别取出2根,4根,10根粉笔,请同学分别说出它们的

  教师汇总:单位“1”的数量不同,平均分成同样多的份数后,其中每份数的多少就不相同。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

  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意义。

  2.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

  3.作业:课本87页练习十八,1,2,3,4,5。

五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使学出了解生活中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加深学生对两步应用题与三步应用题的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玩具厂要生产1800只小熊猫,计划每天生产200只。实际只用了6天就完成了任务。

  (1)计划要几天做完?

  (2)实际比计划少用几天?

  (3)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只?

  (4)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几只?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二、尝试

  1.投影出示例4: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2.生独立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提问:

  ①“每天节省5千克”是谁和谁在进行比较?

  ②题中有“计划烧40天”,为什么又问“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4.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①要想求出这批煤实际可以烧几天,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计划每天烧煤的'吨数和实际每天烧煤的吨数)

  ②所需的这两个条件题中直接给出了吗?

  ③你是怎样想的?

  5.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提示:题中的单位名称不一样,要先化为一致再计算。

  列式为:

  1000÷(1000÷40-50)或1÷(1÷40-0.05)

  6.检验

  7.改变例4的条件和问题,投影出示改变后的题目: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改进炉造后这批煤比原计划多烧10天。每天实际烧煤多少千克?

  8.生独立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出来,指名板演。算式:1000÷(40+10)

  9.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10.比较例4与改变后的题目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应用

  1.做一做:红星小学计划20天收集树种120千克。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收集2千克,收集这批树种实际用了多少天?

  生独立解答,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指1-2名学生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如果把上题中的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为“实际比计划提前5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收集多少千克?”该怎样解答?

  四、体验

  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及解题的关键。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1-5题。

  六、板书

  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

  例2.想一想:

  ⑴

  ⑵

  ⑶

  综合算式:

五年级数学教案9

  活动内容:

  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育第十册第31页内容。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对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的统计,以及数据分析,体会统计的意义。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和建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点:

  学生会自己统计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和建议。

  活动准备:

  多媒体、几种表格、卡片。

  活动步骤:

  一、导入

  师:现在的.电视节目丰富多彩,你们爱看什么电视节目呢?

  学生发言。

  师:大家的喜好各不相同,课前大家都做了一些准备,那么今天,我们就以“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进行探讨,看看能发现什么,能解决什么!

  (出示课题: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二、新课

  1、师:据老师了解,课前大家都是以8人小组参与了活动,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来说说你们想展示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展示呢?

  学生汇报。

  师:那么,哪个小组想来介绍一下你们这次活动的过程?

  学生各组汇报自己组上的内容,教师指定一组展示统计表,并汇报。

五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弄请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P107)

  1、找出下列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②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小结)

  我们今天就复习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新授内容

  1、教学例题

  (1)、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①、读题,学生试做。

  ②、学生汇报(可能情况)

  (90+75)×4

  提问:90+75求得是什么问题?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问:90×4与75×4分别表示的是什么问题?

  (由学生计算出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75)=?

  ②、方程

  解:设经过x小时相遇,

  (90+75)×x =660或者,90×x +75×x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3)、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4)÷4=?

  ②、方程

  解: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

  90×4+ 4x = 660或者(90 + x)×4 =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2、教师小结(略)

  让学生比较上面三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比较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反馈。(P109———1题)

  1、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

  (1)张华借来一本116页的科幻小说,他每天看x页,看了7天后,还剩53页没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妈妈买来3米花布,每米9。6元,又买来x千克毛线,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电工班架设一条全长x米长的输电线路,上午3小时架设了全长的21%,下午用同样的工效工作1小时,架设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题)解应用题。

  东乡农业机械厂有39吨煤,已经烧了16天,平均每天烧煤1.2吨。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烧1.1吨,还可以烧多少天?

  小结: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方法,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

  3、思考题。

  甲乙两个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时一艘货船从甲港开往乙港,下午2时一艘客船从乙港开往甲港。客船开出12小时后与货船相遇。如果货船每小时行15千米。客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P110———5题)不抄题,只写题号。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等量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3: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五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第4~6题和练习十六第7~12题

  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正确地解答复杂的归一、归总行程应用题。

  2、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在解答应用题中有的.作用。

  3、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着重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宣布复习内容

  二、出示复习题

  1、一台拖拉机上午耕地3公顷,用柴油18.9千克,照这样计算,下午又耕了2公顷,这一天一共要用柴油多少千克?

  2、一个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180米,20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20米,实际用多少天完成?

  3、甲、乙两人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每分钟行60米,乙每分行80米,经40分相遇,两地相距多远?

  学生独立解答

  师抓住关键讲解

  要求一天一共要用柴油多少千克,根据题意,想一想知道了哪两个条件即可求得

  要求实际用了多少天完成,求的是什么?

  要求工作时间,必须知道什么?

  相遇问题应用题必须注意什么?(同时,相对开出)

  4、改编

  第4题:要用两种方法解答

  第5题:如果把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实际用18天完成,每天比原计划多修多少米”该怎样解答?

  第6题:解答后改编成已知甲、乙两地的距离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三、复习作业

  练习十六第7、8、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复习讲解

  1、第7题:先求什么?有两种解法吗?

  2、第9题:第(3)小题“关键只要知道什么就可求出来?”有没有求出来?

  五、小结

  六、作业

  练习十六第10、11、12题

  10、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工厂出发,相背而行。一辆车每小时行33千米,另一辆车每小时行42千米,经过多少分两车之间相距15千米?

  11、粮食加工厂用两台磨面机同时磨面3600千克。第一台磨面机每小时磨面109千克,第二台磨面机每小时磨面116千克。如果每天工作8小时,磨完这些面粉需要多少天?

  12、有人把蝙蝠放在有蚊子的房间里做试验。蝙蝠原来体重3.9克,15分后,由于吃了蚊子,体重增加到4.29克。平均一只蚊子的重量是0.002克。算一算蝙蝠1分吃了多少只蚊子?

五年级数学教案12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归纳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组合图形面积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明确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简单图形的面积的和或差的计算,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实践操作、练习,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和解题的灵活性;能正确地分析图形。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及创新精神,及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设计

  (一)观察动画,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观察动画,分析引入

  (媒体出示由基本图形拼成的太阳、狗、房子、小鸡、花草树木等)

  师:观察这幅图画,你发现了什么?

  生:很多的基本图形,组成了很多的图形)[板书:基本图形]

  师:这些由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就叫做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

  2、复习基本图形面积公式

  师:还记得我们都学过哪些基本图形吗?

  (随着学生回答,按学习的顺序贴各个基本图形)

  问:那谁还记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

  (随着学生回答,在各个基本图形后面写公式)

  师:真不错,看来同学们对面积公式知识的掌握相当扎实。那像这些组合图形,怎么求面积呢?有同学已经有想法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在组合图形后面增加“面积”)]

  (二)动手拼图,初探方法

  1、自拼图形,分析要素

  师:拿出你的学具袋和做题纸。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读要求吧。

  请你从学具中任选两个基本图形,拼出一个组合图形,粘在答题纸的方框内。

  边做边思考:

  师:你拼的组合图形由什么基本图形组成的?这些基本图形的要素是什么?

  师:现在,就请你挑出你喜欢的基本图形,来拼一个组合图形,并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一下,怎么求你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画高。)

  2、展示图形,分析条件

  (学生分别介绍所拼的组合图形后,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作重点分析。)

  师:现在,我们来看右面的组合图形(见右下图),它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组成的。有一条边既做三角形的`底又做长方形的长,是公共边。

  (强调公共边:既做长方形的长,又作三角形的底。)

  3、打开思路,探索面积

  师:怎样求一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生:分另计算三角形与长方形的面积,然后相加。

  师:谁能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学生叙述,教师板书计算过程如下。)

  师:下面,请每个小朋友试着求出自己所拼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生分别计算自己所拼的图形组合的面积,并进行交流。)

  师:刚才很多同学介绍了自己所拼组合图形的面积,那么,想一想这些图形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分别计算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然后相加。

  (三)拓展方法,发展思维

  师:刚才同学们的回答特别精彩,想法也非常巧妙。现在,有个叫小华的同学他家里面要装修,计划在客厅铺地板(媒体出示课本第75页的客厅平面图)。

  师:请你估计他家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请哪个小组来介绍,小华家的客厅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分别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见下图)

  3、归纳提高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述四种计算方法中,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生:前三个图形都是将组合图形进行分割,然后再进行计算。而第四个图形是补上去一块。

  师:为什么要补上一块呢?

  生:补一块就成基本图形了。

  师:这种方法叫添补的方法,将原图形补充为基本图形,然后求出整个儿图形的面积,然后再减去补充的部分的面积。

  (四)巩固训练,一题多解

  师:这是学校教学楼占地的面积,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出示下图)

  师:请先在练习纸上画出解题的思路,然后进行计算。

  (学生画图分析,并计算。具体计算过程略)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P36页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的6-11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积累小数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每个小数所包含的计数单位的分析,感受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本质。

  教学资源:有关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

  2.5是()个0.1,0.25是()个0.01,0.34是()个0.01,0.4是()个0.01,0.7是()个0.1,是()个0.01。

  2、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8角4元3角2元零5分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6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问:三角尺和练习簿,哪个贵一些?

  生答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交流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比较:

  (1)用元、角、分作单位说说两个数量的`实际钱数,然后再比。

  (2)出示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从涂色部分直观地看。

  (3)从小数的意义看,0.6是多少个十分之一,也就是多少个百分之一?0.48是多少个百分之一?再作比较。

  试一试

  让学生填一填,再在小组中说说思考过程。

  全班交流。

  *明确:比较小数的大小,一般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上的数……

  三、巩固反思:

  练一练

  让学生填一填再说说比较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联系具体数量多少了比较逐步过渡到直接观察小数有关数位上的数来进行比较。

  2、练习六/6——11

  第6题在书上独立填一填,说说思考过程。

  第7题

  先指导学生完成0.1和0.08,说说怎么找0.08的位置的。

  其余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师将每个数的位置标出,让学生校对。

  *明确:一个数在直线上的点的位置越往右,这个数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第8题直接填在书上,集体交流,说说怎么比的。

  第9题出示表格,让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问题。

  第10题出示题目,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

  第11题

  先让学生用1、2、3和小数点任意组成一些两位小数,再引导学生思考:用1、2、3和小数点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小数?怎样排列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四、质疑

  五、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数学教案14

  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分支。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可能性”是学生学习概率知识的开始,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为后面学习可能性的大小莫定基础,在概率知识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一直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小学生的概率就是从可能性的经验入手,概率的概念在生活中较少遇到,书本中直接以摸球的形式出现。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唯一一次对概率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可能性”方面的模糊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以后学习较复杂的概率知识的基础。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理念与方法

  小学生的概率就是从可能性的经验入手,概率的概念在生活中较少遇到,书本中直接以摸球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中,我通过增加同学们熟悉的扑克牌,将生活情景结合到教学中,提供类似游戏的实验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对于概率的初步概念理解。设计了生活中、数学中的各种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可能性。并在练习中要求学生通过涂色来完成所需任务,用电脑涂色功能将这个结果进行了显性化,学生和老师可以从每个学生的作品上清晰的看出可能性是否达到要求,同时还有开放题,帮助学生更好地通过直接看到的过程彼此互相学习,提升,有效突破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初步认识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

  2、知道一般用“一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来描述确定现象;用“可能发生”来描述不确定现象。

  3、渗透猜想、验证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可以体会和区分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

  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信息化环境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补充教学资源

  小学生的概率就是从可能性的经验入手,概率的概念在生活中较少遇到,书本中直接以摸球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中,我通过增加同学们熟悉的扑克牌,将生活情景结合到教学中,提供类似游戏的实验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对于概率的初步概念理解。

  前置作业(可选)无

  过程

  环节1 (情景引入)

  1、猜粉笔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粉笔,你们猜猜它会在哪只手里?(随意握)

  2、 (教师慢慢张开双手,再次握紧拳头)再猜。

  对于粉笔在老师的哪只手上进行猜测。

  设计意图

  初步感知事物的发生有确定和不确定之分。

  环节2(探究新知:

  探究一)

  1、猜牌游戏:出示:5张红桃扑克牌。

  2、任意抽一张会是什么花色?

  3、可能抽出黑桃的牌吗?

  4、在这些牌中加入5张黑桃,任意抽一张,会是什么花色?

  5、小结:有些事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一般用“一定发生”、“一定不发生”来描述确定的事;用“可能发生”来描述不确定的事。

  6、引出课题:可能性

  【活动一】

  对五张红桃牌中任意抽一张,思考会抽出什么花色

  【活动二】

  对五张红桃牌中任意抽一张,思考是否会抽到黑桃。

  【活动三】

  对五张红桃牌,五张黑桃中任意抽一张,思考会抽到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同学们熟悉的扑克牌,将生活情景结合到教学中,提供类似游戏的实验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对于概率的初步概念理解。由于学生回答的随机性,我设置了每张卡牌的隐藏显示功能,当学生回答到哪一张卡牌,便可随即翻开哪一张卡牌进行核对,更有针对性。

  环节3(跟进练习1)

  1、填空:哪些是一定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哪些是可能发生的。

  完成任务单【隐藏显示】

  有效进行学生答案的核对,及时出示答案。

  【超链接】

  分析:

  第五道题目“花是香的”有很多同学们选择一定发生,这时候有效的文本增盈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提前预设了这种情况,设计了两则有关花是无味的和花是臭的两种情况,对课堂进行补充,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为何这个选项是可能发生。

  设计意图

  巩固描述可能性的三种方式

  环节4(跟进练习2)

  如何形容数学中的可能性问题。

  一起来判断一下。

  1)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2)信封中是锐角三角形

  3)三十几加五十几等于七十几

  4)小胖在奶奶家连续住了2个月,正好62天,这2个月是7.8月。

  集体看题目,个别进行交流回答如何【超链接】

  分析:

  利用超链接逐步显示答案,使得同学们可以及时进行核对。第二题的材料组合隐藏,根绝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别链接,让同学们知道只露出一个角并不一定就是锐角三角形。

  【形状功能】

  分析:为了帮助同学开阔思路,其实不止三角形,露出一个角的还可以是五角星,六角形……因此我现场利用形状工具画出五角星,方便学生进行对比。

  【钢笔功能】

  分析:

  对第四题,学生易错的题目,及时进行重点圈画和批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

  巩固描述可能性的三种方式

  环节5(探究新知:

  探究二- 1)有6个同样的小球,用红、蓝、绿三种颜色给盒中的小球涂色,使下列条件成立。

  (1)摸出的一定是“红球”。(个别回答)

  (2)摸出的一定不是“绿球”。(同桌交流再说)

  (3)摸出的可能是“蓝球”。(先独立设计再汇报交流)

  【活动一】

  涂色活动:摸出的一定是“红球”

  【活动二】

  涂色活动:摸出的一定不是“绿球”。

  【活动三】

  涂色活动:摸出的可能是“蓝球”。 【填充功能】

  分析:

  涂色活动为了更加显性化每个孩子的情况,我利用填充工具将学生的答案放在媒体上,方便其他学生观看核对。第二、第三题是开放题,每个孩子的思路可能不同,我将它们的即时生成的答案

  全部呈现在全班面前,并为了总结设计方法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为了更好的进行展示。

  【超链接】

  分析:

  考虑到学生在做这道题时,一定是总结到只要有蓝色的球就可以了,但其实可能是篮球,不能全部是篮球,因此我事先做好了全部是篮球的画面,及时拉出与同学们进行辨析。

  设计意图

  进一步理解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环节6(探究二- 2)出示5种可能摸到篮球的方案

  1)哪一种摸到蓝球的可能性最大?

  2)哪一种摸到蓝球的可能性最小?

  3)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球的可能性大?

  【活动一】

  看图说明可能性的大小何原因。 【钢笔功能】

  分析:

  对可能性最大最小的情况及时进行标注,由于突出显示器写字并不清晰,因此钢笔功能能解决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

  初步探究可能性的大小

  环节7(课堂练习)

  出示小胖爸爸公司的奖品。

  1)小胖的设计,爸爸觉得不可能抽到一等奖,你同意爸爸的说法吗?

  2)如果你是主办方,你会怎么设计?

  【活动一】

  学生进行可能性的判断。

  【活动二】

  学生根据涂色要求自行设计自己的奖品转盘。

  【逐步出示】

  分析:

  帮助学生看清具体要做的任务是什么。

  【投影功能】

  分析:

  对于最后三位小朋友的抽奖圆盘进行逐一出示,方便同学们进行讲评。

  环节7 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

  回顾整节课探索的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数学意识。

  课堂评价方式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思路

  可能性

  确定事件:

  一定发生

  一定不发生(不可能发生)

  不确定事件:

  可能发生

五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99页例7、例8,完成练习十九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较熟练地按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会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3.72 4.18 5.25 6.03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1.483 5.347 4.003 3.996

  3、计算下面各题:

  7.3×0.315(保留两位小数)

  0.27×0.45(保留三位小数)

  4、说说小数乘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要先计算出整个积的值,然后看比要求保留位数多一位的数字,进行“四舍五入”。

  二、新授:

  (一)教学例7

  下面是几种动物在水中的最高游速。

  动物名称 海狮 海豚 飞鱼

  速度(千米/时) 40 50 64

  海狮的最高游速是每分多少千米?

  40÷60=0.666……(千米)

  如果继续除下去,余数和商有什么特点?

  说明:如果继续除下去,余数重复出现“40”,商重复出现“6”。像0.666……这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根据需要,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这道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40÷60≈0.67(千米)

  (二)试一试。

  用计算器算一算,海豚和飞鱼的最高游速大约各是每分多少千米?(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50÷60≈  64÷60≈

  (三)学习例8

  1、组织学生阅读例8,理解题意后,让学生看书自学

  2、指名说说这道题,为什么结果是6个?

  3、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根据生活实际,最多只能买到6个足球。

  5、完成试一试,学生板演。

  6、独立完成练一练后,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九1、2题

  1、写出下面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0.1818……≈ 1.290290……≈

  0.5656……≈ 6.74949…… ≈

  2、用四舍无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保留三位小数

  2.7÷1.1

  16÷23

  2.7÷0.46

  四、作业

  完成练习十九3-5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数学教案01-26

通分五年级数学教案04-04

五年级数学教案通分04-08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13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27

[精]五年级数学教案05-20

五年级数学教案:圆的面积04-02

五年级数学教案圆的面积04-03

五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王国04-0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