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1
教学内容:
练习五的第6-9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
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培养能力。
教具准备:
把下面复习运算定律用的复习题写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所学过的运算定律
教师出示复习题: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出适当的数。
1.26×305=305×()
2.(246×8)×125=246×(8×)
3.214+678=678+()
4.225+(75+437)=(225+75)十()
先让学生看清题目,再提问:
“第一小题,横线上应该填什么数?根据什么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说,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什么不变?”
“第二小题呢?”“乘法结合律说,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还可以怎样乘,它们的积不变?”
“第三小题,横线上应该填什么数?根据什么运算定律?”
“第四小题呢?”
“乘法和加法都有交换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讨论以后,教师指出:乘法交换律和加法交换律都是交换了要计算的两个数的位置,交换前和交换后计算的结果都不变,只是加法交换律交换的是两个加数,交换前与交换后两个数的和相等;乘法交换律交换的.是两个因数,交换前与交换后两个数的积相等。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和加法都有结合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讨论后,让学生独立说出: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都是说的三个数的运算规律,乘法结合律是先把第一个数、第二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第二个数、第三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加法结合律是先把第一个数、第二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第二个数、第三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二、做练习五的第6一8题
1.第6题、先让学生自己看题,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
2.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集体核对。核对时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比较一下怎样做更简便。
3.第8题,先让一名学生读题,再提问:
“这道题有什么要求?”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明确指出:这道题在填表时,都要把每组的数和第一组的数比较一下,再看一看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做在自己的书上。
三、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选作题和思考题
第10题,学生有困难时,可以让学生想:小丽所在的一行有多少人?因为从前面数小丽是第9,从后面数小丽是第11,所以小丽所在的一行有9+11-1=19(人),因为4行的人数同样多,所以一共有19×4=76(人)。
第11题,这道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当学生用一种方法做出后,还可以让学生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算法。这道题可以这样做:
(24+24+8)×8×5
.24×8×5+(24+8)×8×5
第3l页上的思考题.
四、作业
练习五的第9题。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借助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整理算式。
预设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你能说一说吗?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用字母表示)
3、猜测:乘法中会有什么运算定律?你能猜一猜是怎样的'吗?
4、揭题
二、自主学习
1、自学书P33-35
2、反馈:你们学懂了什么?
(1)乘法交换律是怎样的?你能说一说吗?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在哪些地方运用到它?
(2)乘法结合律是怎样的?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吗?
3、提问:你们还在什么困难?
引导学生质疑、解决。
4、比较沟通: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们发现了什么?(交换律:都是两个数相加、相乘,交换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都是三个数相加、相乘,前面两个数相加(乘),也可以把后面两个数相加(乘),和(积)是不变的)
三、巩固运用
1、口算:练习六第1题
2、针对练习:根据运算定律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3、做一做:第1题,你有什么想法?
4、解决问题:做一做第2题
四、总结:
你们在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1、《作业本》
2、102×1398×13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P14
口算训练P15
: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自学,效果非常好,节时高效。由于这节课的内容和上节课的内容有很多相似之处,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倍感兴趣,他们时而点一点,时而圈一圈,不仅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他们还提出了问题:如果是四个数相乘,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先把中间两个数相乘吗?通过讨论,学生发现了即便是更多的数,也可以把中间两个数先乘。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3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概括出乘法交换率、结合律,并初步理解运用乘法交换率、结合律可以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合理猜想
复习加法运算定律。(启发学生表述,教师出示定律,并用字母公式表示)
师:我们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那么,对乘法来说,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运算定律呢?这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教学乘法交换律
1、利用旧知,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引入例1,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张邮票,让学生自行解答。
2、通过比较,体验规律
启发学生说出4×3和3×4两种算法结果相同,所以可以写成4×3=3×4(板书)。并引导学生表述等式含义(可让学生比照加法交换律进行表述)。
3、再举实例,验证规律
⑴师:其它两个数相乘,也有这样的规律吗?(出示课本中三组算式,让学生解答)
⑵再让学生举出这样的例子,教师把上述各等式对齐板书出来。
⑶师:如果告诉你44×15=660,你能不通过计算直接说出15×44的积吗?为什么?(教师把15×44=44×15板书在以上各等式下面,并指出这种例子很多很多,在该等式下面用省略号表示)
4、抽象概括,揭示规律
⑴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上各等式,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及不同点,能得出什么规律呢?(反馈评讲时,着重说明左、右两边的算式里都是乘法,乘积相同,两个因数也分别相同,只是因数出现的次序不同)
⑵学生表述讨论得出的规律,教师出示结语(可将课头出示的加法交换律稍加改动而成),揭示乘法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说明这里的字母可表示任何数。
5、巩固练习,强化规律
⑴第88页“练一练”第1题中前两小题的填数练习。
⑵第88页第2题中前两小题(适当提示思考方法)。
⑶第85页第4题(说判断依据,其中第3小题说明乘法交换律的推广运用)。
6、指出用途,鼓励探究
⑴引导学生回忆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验算乘法,就是应用了乘法交换律,完成第88页“练一练”第3题。
⑵思考:在算式5×37×2及25×9×4中,你会运用乘法交换律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吗?这样计算有什么好处?(这里,主要要求学生知道5×37×2改成5×2×37,25×9×4改成25×4×9计算简便,为下节课学习简便计算作孕伏。若有学生说出5×37×2=37×5×2及25×9×4=9×25×4,别轻易否定,留在学过乘法结合律后再评讲解决。)
二、教学乘法结合律
1、实例感知,初探规律
师:我们再来看例2的这幅图,除了能计算一共有多少枝钢笔,你还能想到什么?(共花了多少钱?)你能计算吗?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可能出现四种算法:
⑴(8×10)×2⑵8×(10×2)
⑶(8×2)×10⑷8×(2×10)
教师可启发学生说出每种算法的道理及计算顺序,算出结果。为突出⑴、⑶的计算顺序,在第一步计算处添上小括号。
引导学生比较⑴与⑵,⑶与⑷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着重说明不同在哪里,并试着用一段话进行表述。
2、再举例子,理解规律
⑴指导学生自学第89——90页。
⑵小组讨论:每组的两个等式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⑶组织汇报交流,教师归纳结论,并让学生按此规律举例(板书并在最后一例下用省略号表示)。
3、抽象概括,揭示规律
师:刚才讨论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乘法的另一条运算定律,叫做乘法结合律。(解释一下“结合”的含义,并出示结论)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教师板书,同时指出这里的字母可表示任何数)
4、巩固练习,强化规律
⑴第91页“练一练”第1题的填数练习。
⑵第91页第2题的三小题(最后一题适当提示)。(判断对错)
⑶第91页第3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23×4×540×7×3×525×6×4×5
25×(6×4)(8×6)×1254×8×25×125
⑷第91页第4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0×26×4259+468+741+532
4060×1803700—2185—815
三、综合练习
1、说出下面的等式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⑴15×23×2=23×(15×2)
⑵25×(17×4)=25×4×17
⑶25×50×4×2=(25×4)×(50×2)
⑷9+3×5=5×3+9
2、想一想:前面的思考题5×37×2按37×(5×2)计算,25×9×4按9×(25×4)计算,也比较简便。这里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第91页第4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0×26×4259+468+741+532
4060×1803700—2185—815
四、全课总结。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4
教学目标: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50×2=10050×20=1000
25×4=10025×8=20025×12=30025×40=1000
125×8=1000125×16=200
125×24=3000125×80=1000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
板书:5×225×4125×8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30×(□×□)
125×8×40=(□×□)×□
(3)计算:
43×25×425×43×4
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
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
(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
25×42×468×125×8
4×39×25
(5)对比练习:
4×25+16×25
4×25×16×25
(25+15)×4
(25×15)×4
46×25
(40+6)×25
49×49+49×51
49×99+49
(68+32)×5
68+32×5
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
汇报。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相关文章: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04-23
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04-03
分数乘法教案(精选)05-18
分数乘法教案10-07
(经典)《笔算乘法》教案02-10
《笔算乘法》教案12-13
小数乘法教案04-12
乘法口诀的教案04-18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02-24
2的乘法口诀教案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