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政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政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政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
(3)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
(4)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
◇理解
(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2)矛盾普遍性原理
(3)矛盾特殊性是区别不同事物、区分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根据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7)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分析
(1)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
(2)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及方法论意义
(3)运用实例说明,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4)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2、能力目标
(1)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含义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
(2)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提高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5)提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培养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意识
(3)自觉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分析现实问题
(4)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
二、【重点、难点】:
1、茅盾的概念;
2、茅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3、主次茅盾与茅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整体感知】:
通过学习,同学们将明确矛盾即对立统一观点、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以及与之相应的方法论,从而学会全面的、辩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
【方法点津】:
(1)可联系当地发展经济的实例,分析如何体现所学原理。
(2)结合当前我国经济、政治等领域的重要事例,运用本课原理分析说明。
五、
【课文导语】: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一款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课堂探究:(1)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探究提示:(1)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哲学上的“矛盾”观点。
(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哲学上讲的“矛盾”含义,不是逻辑矛盾。
1、矛盾。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课堂探究:漫画:你敢吗 (略)
◇探究提示:教材中引用这幅漫画,形象、生动地说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
图中的两人分别悬挂在山崖两边,他们两人之间的平衡是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
一方面,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另一方面,双方又可以转化。因此结论是“不敢”。
烧断绳子的后果是:失去矛盾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
◇课堂练习: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 )
①失败是成功之母 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③刻舟求剑 ④居安思危⑤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该题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主,一是要求正确理解矛盾的含义,二是正确理解题目所列成语的含义。
其解题思路应该是对题目所列的成语进行逐一分析。在明确其本身含义的基础上抽象出哲学寓意,看是否完整地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由分析上题成语的哲学寓意不难看出,①②④都体现了矛盾的观点,③⑤没有体现矛盾的观点。故该题应选D项。
◇课堂探究:(1)善恶、有无、难易、高下等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
(2)治乱、强弱、祸福、荣辱等为什么可以相互转化
◇探究提示:(1)中的相互依存和。
(2)中的相互转化是矛盾同一性的两方面的'含义,在下面将学到,此处提出这一探究性问题也起到了引出下一问题的作用。
(2)矛盾同一性的含义。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提示:矛盾双方依存的关系在教材漫画中体现出来,分析见前述(略)。
◇课堂练习: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是指: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没有一定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说由“进步”转化为“落后”的条件就是“骄傲”;由“落后”转化为“进步”的条件就是“虚心”。
总之,矛盾双方是可以转化的,又是有条件的。
◇课堂练习:“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学习了矛盾概念之后,你对这段话有哪些新的理解
这段话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事情有困难与容易之分吗 只要认真去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就变得容易了;反之,不去做,则本来容易的事情也成为困难的了。同样,人们求学、做学问有困难与容易的不同吗 只要认真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变得容易了;相反,如果不肯学习,那么容易的也成为困难的了。
这段话说明了这样一个哲理:凡是与人的行为紧密相关的矛盾,要使矛盾双方转化,必须通过人的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例如,“为之”与“不为”,就是人们办事难易,矛盾双方能否相互转化的条件。
同样,“学之”与“不学”,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难易矛盾相互转化的条件。
◇课堂练习:
1.矛盾着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 )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
C.多数情况下是有条件的 D.多数情况下是无条件的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了矛盾双方转化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转化,B、C、D项都是错误的表述。
2.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是( )
A.量体裁衣 B因材施教 c.积劳成疾 D_居安思危
答案:D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每一成语的意思。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题中只有D项中“安”与“危”是互相依赖的关系,属于矛盾同一性。
3.“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己”。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
B.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D.矛盾双方各具有不同的特点
答案:B
解析:此题是引言式选择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引言的中心意思。
本题的引言带有较强的哲理性,比较难理解,从题目的字面意思看,前后经过了一个转变,那就是从“嘲笑别人”到“嘲笑自己”的转变,而这又深层次地表明了一个人从自认为的“优点”向“缺点”的转变,其中的条件是“嘲笑别人”。因此,此题选B。A项讲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C项讲的是矛盾的不平衡性,D项证明矛盾的特殊性,均不符合题意。
◇课堂探究:(1)猫和老鼠是怎样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
(2)你还能举出生物界的其他事例吗
◇探究提示:(1)猫和老鼠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共同发展,猫和老鼠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明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由此可见事例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
(2)生物界中类似的事例很多,只要我们留意便可搜集很多,如:美国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部打死了。
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4 000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适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 000头。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此事例说明了鹿群和狼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3)矛盾的斗争性的含义。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教材中“专家点评’说明了哲学上的说的“斗争性”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的关系。
◇课堂探究:(1)以上说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
◇探究提示:(1)史伯和孔子的话语主要说明由于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才有事物的发展。
(2)可联系运用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l生关系来分析说明,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如何正是以下要学习的内容。
(4)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文科班补充: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发展,对于理解矛盾概念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为了更具体地进一步理解它,有必要从以下两方面理解和把握。
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意思是说,没有斗争就没有同一,没有同一也就无所谓斗争,无论离开斗争或者离开同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
首先,同一离不开斗争。具体地说,第一,依椭不开斗争。
“依存”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一方的性质依赖于另一方来规定,这就是平时所言的“相比较而存在”。例如,“上”与“下”的性质是相互规定的;“大”与“小”的性质也是相互规定的。这是因为,“上”与“下”“大”与“小”是对立的。
而“上”不是由“大”或“小”来规定,因为二者并不对立。
可见,依存是对立中的依存。第二,转化也离不开斗争性。
矛盾双方的转化足能是向对立面转化。当我们说“上”转化了,那肯定是指“上”转化成“下”。
只有“上”与“下”之间的转化,绝无“上”与“大”或“小”之间的转化。因为只有“上、下、之间是对立面,“上”与“大”或“小”不是对立面。
高中政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
2.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3.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关原理。
【能力目标】
1.通过自学和讨论矛盾相关案例,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能辩证看待生活中的矛盾,提高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对待生活中矛盾,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关原理。
【难点】
正确对待生活中矛盾,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方法
案例讨论法、引导提问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20xx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卡对决》
设置问题:刚刚结束的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国队的比赛令人印象深刻,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中国以2:1战胜卡塔尔,在这场比赛中,中国和卡塔尔是一种什么关系?很好,是竞争对手是对立的,但如果没有了其中任何一方,这场球赛还能打得下去吗?这说明他们还有什么关系?
总结学生的回答:这种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在哲学上我们就叫矛盾,进而导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既对立统一
过渡:同学们请结合课本上67页的“他敢烧吗”的图片,并根据课本内容概括出矛盾的含义。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自主学习回答: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教师联系导入中两个国家在比赛时“对立”、“统一”的关系进行概念分析,并请几位同学介绍说明自己找的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事例。
学生结合生活与学习提出例子,教与学、黑与白、好与坏、善与恶、讳疾忌医等等。
教师结合学生的举例加以点拨:有的同学可能把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的概念混淆,日常生活中说的矛盾:往往说成冲突或不同意见;而哲学上指的是矛盾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过渡:同学们,我们说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那么什么是同一性呢?有什么表现呢?
【课堂探究】多媒体展示漫画“他敢烧吗?”并思考问题:①他为什么不敢烧?②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经过观察可以发现:在图中,甲、乙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因此“他不敢烧”。
最后教师总结: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教师继续列举其他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如: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善就无所谓恶,没有学就无所谓教,没有苦就无所谓乐等。
【课堂探究】多媒体展示以下谚语和诗句,并讨论交流其所反映的哲理?
A.乐极生悲、否极泰来;B.满招损,谦受益;C.失败乃成功之母;D.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E.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学生分析可得出: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小结: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同一性表现在: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3.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让学生自学矛盾斗争性的概念并举例。学生结合生活列举出: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同化与异化、植物吸水和蒸发、生产与消费、磁铁的两极等。
教师点明这些都是斗争性的具体表现,哲学上的斗争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过渡: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两种属性,那么矛盾的两种属性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给学生展示资料: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并相互交流,得出二者关系: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过渡: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与外界隔绝、风景秀丽,人际和谐的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从哲学角度看,这个世外桃源就真的一点矛盾也没有吗?
1.矛盾的普遍性
利用学生课前准备的“植物、动物、人类社会”不同矛盾的事例,启示同学们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让学生结合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矛盾,说一说,我们怎样来对待这些矛盾呢?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过渡:我们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家情况各不同”,矛盾具有普遍性,不同事物的矛盾相同吗?
(1)通过多媒体展示五幅名人漫画,说说他们都是谁。思考:从辩证法角度,你发现了什么?并举例说明其具体表现?
学生可得出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如动物、植物矛盾不同。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如同一片叶子的嫩叶期与老叶期。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2)探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成语,体现了针对矛盾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办法,总结启示并说说你还知道那些类似的成语?
学生根据观察可以发现每个漫画都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具有特殊性。这些成语体现了其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成语也体现了这一要求。
教师小结: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环节三:巩固提高
多媒体出示小案例: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它们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阴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稍有动静就藏得无影无踪,猫则在脚下生成了肉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
请问:(1)猫和老鼠是怎样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
(2)你还能举出生物界的其他事例吗?
(3)为了猫和老鼠能更好地生活,提出你的建议。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根据本框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会结合板书内容,采用归纳式小结。
作业:搜集我国精准扶贫的具体事例和对策,试用所学矛盾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高中政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相关文章:
事物矛盾具有各自特点说课稿12-05
高中政治教案05-17
高中政治绿色消费教案09-27
大班语言教案:自相矛盾03-15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模板09-26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自相矛盾》10-25
《自相矛盾》说课稿11-06
自相矛盾 04-22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