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6-21 10:27:52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页第3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进一步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 进一步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复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对时间有更深的认识。

  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练习课中的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引入

  启发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仔细听,看哪个同学先猜出来。

  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这是什么?(钟表)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认识时间》。

  二、复习几时

  (1)谁来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引导学生看出有1—12这些数,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共60个小格。

  (2)老师拨出7时和7时半,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写一写。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反馈。

  并引导学生小结:①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②当分针指着6,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半。半时就是30分。

  (3)复习“1时=60分”。

  师拨12时,问:现在是几时?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变化。(拨到1时)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

  引导学生一起回答: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

  老师拨钟,引导5分5分地数到60分,分针走一圈正好是60分,而这时时针正好走一大格,是1时。

  板书:1时=60分

  三、做一做

  (1)老师拨时刻(7:45、 10:50、 11:15、 1:35),学生在纸上写一写,说一说。

  (2)老师说时刻(3:45、 1:25、 4:05、 6:55),学生拨钟面。

  强调:表示分的数要占两个位置,不满10分的'要用0来占位。

  四、复习经过的时间

  (1)4时再过5分是( )。 (2)10时30分再过10分是( )。

  (3)8时45分再过5分是( )。 (4)5时56分再过( )分是6时。

  五、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101页第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2题。

  独立完成,小组评议。

  六、总结提升

  这节复习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背景】

  为了进一步提高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力,逐步落实数学堂与“学习力”相结合的自学为主堂教学模式,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进步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我们二年级数学组于XX年10月开展了全员赛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篇教案集授教师努力及组内教师智慧,较能体现学校的主流教学模式,是一篇优秀的案例。

  【教材简析】

  本节的内容是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1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应用得很广泛,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时就做了一些探索,把它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

  教材的例1通过2个卡片的排列顺序不同,表示不同的两位数,属于排列知识,而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也有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益智游戏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处理了教材。整堂坚持从低年级儿童的实际与认知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结合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经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规律的探索过程;

  2.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数字卡片。有关北京景色的、生字词卡。

  【课前预习】

  预习数学书99页,思考以下问题

  1、用1、2两个数字能摆出哪些两位数?

  2、用1、2、3这3个数字能摆出哪些两位数?可以动手写一写。

  3、想一想:你是怎么摆的,先摆什么,再摆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才会不遗漏,不重复。

  【教学过程】

  1、合作探究排列

  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数学广角乐园,数学广角里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多的闯关游戏,敢不敢试一试?(不怕)你们真是勇敢的好孩子。咱们先来创第一关。

  (出示: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第一关,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生汇报。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听清要求。

  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写好马上做好,比比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

  实际操作,教师巡视。

  板演反馈,同时汇报不同的摆法和想法。

  无顺序的汇报→正确的汇报→比较方法→学生说方法→师板书→起名称

  师:请把你写出的两位数读出来(无序→正确,师板书,),比较一下谁的更全面一些?(提问其他的答案),为什么XX同学没有完全摆对而这名同学却摆得这么准呢?他有什么诀窍吗?(生边回答师边数字板演示,并进行板书)

  师:谁能给这个方法起一个名字呢?

  谁还有其它的方法要介绍给大家?

  象这样因为数字的位置不同而拼组出了不同的两位数,这样的问题在数学上就叫排列。

  师:大家都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顺利过关,进入下一关

  2、感知组合

  师:同学们,第二关问题是:如果三个人握手,每两个人握一次,三人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师:大家看,我在和他握手,他也在和我握手,不管我们的位置如何变化只要我们的手不松开我们两个人就是只握了一次手。

  那三个人握手到底要握几次?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记录次数,其他三人演示,看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

  师: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3次手。

  (板书展示握手过程)

  3、对比思考——追寻本质

  师: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排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可以摆出6个数,握手时3个同学却只能握3次,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结论:摆数与顺序有关,握手与顺序无关。

  摆数可以交换位置,而握手交换位置没用。

  【反思】

  本节体现了两个特色

  1、预设有效问题是进行数学思维的关键

  “思”源于“问题”,要通过“问题解决”使儿童获得知识、方法、能力及思想上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问题”。因为学生数学思考的形成就是借助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及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在这节中,在每一个活动之前,教师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感兴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用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编出几个两位数呢?”、“三个人每两人互相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只有面对这样的好“问题”,学生才能自觉的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解决之中,才能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比较,对这些规律的.观察、感悟,对所得结论的描述、解释。而这一过程又正是学生形成数学思考的过程。

  2、逐步感悟有序思维的必要性

  有序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感悟到有序思维的必要性就显得犹为重要了。用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编出几个两位数,让学生非常自然地、主动地进行猜数,并产生怎样思考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用1、2、3写(摆)两位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探究新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初步感悟有序的写(摆);交流讨论,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写(摆)的,它好在哪里?等问题,促使学生去观察、去发现,促进了学生对其隐藏着的数学思想的领悟、认识;最后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得到了两种基本的排序方法(列表法和图示法),进一步体验到按一定的顺序思考的价值并初步掌握方法。最后,抓住鼓励表扬的握手游戏这一契机,突破教学的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演一演等形式,使他们对其规律进行本质的探究,在活动中体验感受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这里,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反思等一系列探索活动,体会到思之要有“据”、思之要有“理”、思之要有“序”,这不仅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更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这节注重了排列组合的有序性,而对排列组合的合理性诠释得还不够到位。还有些堂上的动态生成的资源捕捉利用不够及时到位等等。我想这在以后教学中还应多反思,多注意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课本第55-56页练习九第1-8题。

  教学目标:

  1、巩固表内乘除法的计算,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

  2、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计算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运用以前学过的一些知识,看一看谁算得做好、最快。

  二、计算练习。

  1、口算:完成练习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九第2题

  (1)学生一组一组完成。

  (2)集体订正,说说它们分别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3、完成练习九第3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注意对班级准确率、速度的记录。

  4、完成练习九第5题。

  学生根据图意,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5、完成练习九第6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说说这两题的区别和联系。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7题。

  (1)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想一想:题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说说各自的`想法,并说说列式的理由。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 习 九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积分,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

  让学生在练习中来加深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并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进一步辨别什么样的问题用乘法计算,什么样的问题用除法计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乘法口诀的知识,而且能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更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切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第2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3 — 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45 + 28 + 16 92 — 44 — 23

  2、9 + 4 — 6 16 — 7 + 8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2、探索新知

  男生一共折了38只,女生一共折了42只,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60—38+40=

  把你的算法和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的什么,又算的什么,结果是多少。

  一般方法是:先算38加42,再减33,结果等于47。如果出现先算42—33,再加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谈谈看法。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谁愿意把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

  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教师主动介绍。

  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教学试一试。

  同学们看这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题,请你自己算一算,检查一下加减混合运算知识学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试一试”。

  教师巡视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交流计算的结果。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指名说一说想想做做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集体评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

  38+42—33=47(只)

  60—38+40=62

   :

  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教师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重新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不必做过多的铺垫,不用多余的提问引导。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2页<<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

  教法学法:

  “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

  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课件,小卡片,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看过这部动画片?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是啊,孙悟空的本领可大了。(出示课件片)大家看:孙悟空在炼丹炉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晴。在取经的路上只要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红颜色的字: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其实这是两句乘法口诀,你知道是几的乘法口诀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7的乘法口诀)

  二、发现问题,明确目标:小组合作探究乘法规律。

  1、(出示课件:七巧板)你们认识它吗?这是古时候的人发明的一种智力玩具,叫七巧板。你知道每一副七巧板由几块组成的吗?我们可以用这七块板拼出许多美丽的图案。大家有没有玩过呀?我们来一起摆一摆,玩一玩,好吗?(大屏幕演示)

  2、怎么样?好看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

  刚才老师摆一个图案用了几块七巧板?

  我们知道,摆一个七巧板要用七片图形,摆2个图案呢,要用多少片?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用加法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知识列乘法算式。)

  那摆3个、4个、5个、6个、7个图案又分别用了几块七巧板,你会算吗?小组

  思考讨论,把答案填在老师发的表格里。(生填)

  3、(出示)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填的`?(指名一生答)

  生:2个图案用了14块七巧板……

  4、我们在算的时候,每次都是加几?我们知道1个7是7。再加1个7就是几个7,2个7相加和是多少?3个7相加呢?那28是几个7相加?35是几个7相加?42里面有几个7?49里面有几个7?我们一起看着大屏幕来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齐说)

  三、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编制口诀。

  1、小组根据以前学习乘法口诀的经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指导,编出7的乘法口诀。

  抽生回答编制口诀情况。师根据回答板书(板书:一七得七)师生一起说 “一七”表示什么意思?“得七”呢?

  2、学生回答每句口诀的意思。

  3、思考交流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

  咱们一起来轻轻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 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

  四、探究分析,感悟口诀,发现规律,深化记忆。

  1、发现规律了吗?小组先互相说说看。

  前面一个得数比后面一个得数要少7。后面一个得数比前面一个得数要多7。再看看前半部分:第一个字分别是“一、二、三、……”,第二个字都是“七”

  2、读口诀,尝试背诵,讨论交流记忆方法。

  在刚才记的过程中,你们感觉哪几句口诀特别好记?为什么?

  哪一句或者哪几句口诀不太好记呢?谁有办法来记住这句口诀?

  3、试背口诀。

  老师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行吗?(师生对口令)我说后半句,你们说前半句。

  4、利用乘法口诀,我们可以用它来进行计算。根据一七得七这句口诀,我们可以算哪两道乘法算式呢?那根据其他几句口诀,又能算出哪些乘法算式的积呢?

  老师在同学们的课桌上放了一些算式卡片,请把这些算式和相对应的口诀放在一起。

  在算7×3的时候我们想哪句口诀?算5×7呢?7×2?7×7?7×7?7×3?6×7?

  五、解释应用,拓展提高。

  1、想想看生活中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呢?(学生举例)

  2、一个星期有几天啊?那两个星期有多少天呢?你能列出算式吗?3个星期呢?你是怎么算的?,用了哪句口诀?4个星期呢? 6个星期呢,用了哪句口诀?7个星期呢,用了哪句口诀?

  3、一只七星瓢虫的背上有几个黑点?(出示七星瓢虫课件)5只七星瓢虫的背上一共有几个黑点呢?怎样列式?用哪一句口诀算?2只七星瓢虫的背上一共有几个黑点呢?怎样列式?用哪一句口诀算?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7的乘法口诀以后,我们再到生活中去看事物的时候,说不定会有一些有关7的一些新发现。希望同学们多找些与7相关的新发现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七、作业布置。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分拆为乘与加

  教学目标:

  1.能将一个数表示成多种形式的乘加算式,丰富学生的数感。

  2.通过对一个数分拆成多种形式的乘加算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通过动手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将一个数表示成多种形式的乘与加算式。

  教学难点:按实际情况,将一个数分拆为乘加算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了表内乘法,也学过了如何计算乘加算式,为本节新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棒、桃子贴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小朋友们,我们的好朋友喜羊羊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桃子,打算分给你们,但是喜羊羊需要你们帮助他分一分桃子。

  1.把11个桃子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最多分到()个,还多出来()个.

  老师演示并列式

  提问:式子中11、5、2、1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汇报

  2.如果把11个桃子平均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最多分到()个,还多出来()个.

  学生动手分一分,再写一写

  3.如果把11个桃子平均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最多分到()个,还多出来()个.

  学生动手分一分,再写一写

  刚才我们把11个桃子平均分给不同个数的小朋友,进而把11分拆成了多种形式的乘加算式,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学习分拆为乘与加的知识。(板书:分拆为乘与加)

  二、探究新知

  挑战:完成对21的分拆

  1、出示数射线,思考10格一跳,最多跳()次,还有()格要跳。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学生讨论汇报)

  提问:21、10、、2、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汇报

  2 、同样借助数射线,思考6格一跳,最多跳()次,还有()格要跳。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学生讨论汇报)

  提问:21、3、6、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独立完成21的其他分拆。

  观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小结:一个数可以表示成多种形式的算式。

  三、巩固练习

  1、照样子完成对18的'分拆

  18=1×10+8 18=()×5+()

  18=()×2 18=()×4+()

  18=()×8+()18=()×7+()

  18=()×3 18=()×6

  18=()×9

  2、有22根小棒棒,小丁丁用它们搭下列漂亮的图案。

  (1)最多能搭多少个正方形?

  (2)最多能搭多少个三角形?

  (3)最多能搭多少座房子?

  小结:要求最多能搭多少图形,我们列出的乘与加算式中,最后的加数要小于这里的每份数。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个数可以表示成多种算式。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第58页的试一试。

  2.思考:请你写一个数,想一想,你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把它分拆成乘与加的形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教学目的:

  1、在学习2、3、5乘法口诀的基本上引导学生学习4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2、掌握4的'乘法口诀,能运用4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开火车口算卡片

  二、学习新课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小熊请客图。

  师:今天小熊家来了许多客人,小熊采了许多红果,要把它们串成糖葫芦请客人们吃,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小熊准备了多少红果吧。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贴出一串糖葫芦图和表格。

  师:小熊想把4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2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串、4串9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可先请一名基础较好的"学生说出42=8或24=8,再编出口诀。)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板书算式和口诀。

  (学生通过前面5、2、3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对此类新知的学习过程及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填表,写乘法算式和编口诀的工作。)

  (4)学生齐读口诀。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独立背诵4的乘法口诀;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

  可采用小组接龙游戏,引导学生用数桌腿来记忆口诀。

  3、练一练第1题连一连。

  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3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5、数学游戏

  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的角的观察和探究,初步建立角的概念,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认识直角,并能用直角尺测定和判断直角。

  3、通过动手制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角与直角。

  2、动手制作直角。

  教学过程:

  引入:

  1、师:今天我们的课堂里来了4位生活中的好朋友,他们都说自己的身上有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你看,他们藏在这里。Ppt

  2、师:这些图形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朝上,有的朝下,但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都是尖尖的,直直的)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称之为角(板书)

  3、老师在黑板上也来画三个图形,看看它们是不是角?(板书)

  新授

  1、认识角

  ①师:这个尖尖的点,直直的线在角中有特殊的名称。自学课本65页,告诉大家,角的各部分名称。看一看哪个小朋友学得又快又好。(顶点、边)

  ②汇报

  师:你的自学能力真强,像这样由一个顶点,两条直边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有一个记号,画上角的符号。(圆弧)

  师:看另外两个角,说一说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所以我们说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板书)

  2、辨别角

  师:你看一群图形来了,要我们帮忙把其中的角找出来,并说明理由。Ppt(练习一)

  师:我们找到了4个角,想不想我们自己也画一个角?闭上眼睛想一想:怎样画角?角有一个顶点两个直边。

  拿出练习纸,把你脑海里的角画出来和你的同桌分享,画在练习纸反面。

  3、特殊角

  师:其实啊,在角这个大家族里面有一类特殊的.角,你看,像这样方方正正的角我们叫做直角(板书),他有属于自己的直角符号。

  师:伸出手我们一起来画一画这个直角符号。横竖

  4、探究直角

  师:小博士听说我们的小朋友学得很棒,所以就想来考考大家了。你听,问题一、你能在学具、桌面上找到直角吗?

  师:用手来比一比,我找到的直角在这里……

  师:老师也找了一下,你看

  拿出我们的三角尺,捏住直角,和我一起转动三角尺,现在直角在哪里,捏住他……

  师:小博士又来了,听,问题二,黑板上的直角、数学书上的直角、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样大吗?

  师:你觉得可以怎么比较?

  先验证黑板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播放PPT)

  师小结:点点重合,一边重合,看另一边

  用这个好方法让我们动手验证一下数学书上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样大吗?

  师:看来直角是个乖宝宝,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师:回顾一下,刚才测定直角的过程。(点点重合,一边重合,看另一边)

  问:他是直角吗?(播放PPT)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黑板上画的角中有没有直角,你们说我来做。(是直角的画上直角符号)

  师:想不想自己动手试试啊?(练习纸)

  汇报,媒体演示

  师:量一量一开始自己画的那个角是不是直角?

  师:直角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练习纸上就有4个直角,那如果是这样的一张纸,它还有没有直角了?(没有)

  师:你听,问题三,如果什么工具也没有就一张纸,如何折出一个直角?同桌合作讨论

  请学生讲,老师媒体播放

  师:将我们折的直角打开,数一数一个有几个直角,并用直角符号标出来。

  小结

  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今天你的收获吧。(课堂知识梳理)

  留下疑问

  动手操作,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第9课时 6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课本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编制6的乘法口诀,并理解口诀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6的口诀进行计算。

  3、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6的乘法口诀,用口诀正确求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并指名说说你用了哪句口诀?

  2、列式计算:1个5 3个4相加 5的2倍

  3、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将学习6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1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多少人?3、4、5、6次呢?出示表格,让学生自己填写。

  坐的次数 1 2 3 4 5 6

  人数 6 12

  (3)一次可以坐6人,是几个6?怎样列出乘法算式?你能说一句口诀吗?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1个6 1×6=6 一六得六

  提问:“一六得六”表示什么意思?(1和6乘,积是6)

  (4)2次可以坐12人,是几个6?用乘法算怎样列式?请你们编出一句口诀。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2个6 2×6=12 二六十二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乘法算式:2个6比1个6多几?所以第二句口诀的得数比第一句多几?

  (5)3个6、4个6、5个6、6个6相加,各是怎样列乘法算式?可以编怎样的口诀呢?请学生按次序写一道算式,编一句口诀,把35页上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填完整。

  (6)让学生说出每道算式和相应的每句口诀,老师依次板书算式和口诀。并指名说出每句口诀表示的意思。

  (7)引导学生比较。

  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这些口诀从上到下按顺序排列后,每句口诀的积都比它上面的一句多几?为什么会多6?

  (8)请学生把口诀齐读一编。

  再请大家边轻声读边试着背背看。

  (9)试背口诀。

  A、师生对口令,开火车说口诀。

  B、请学生齐背口诀,再指名背口诀。

  2、教学“想一想”。

  (1)出示“想一想”6×2=( ) 6×5=()

  (2)口算出结果,并说说各用哪一句口诀?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应用6的乘法口诀,能很快地算出6和几乘积是多少,我们根据一句口诀可以算出两道算式。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比较每组两个算式有何特点?讨论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2。

  (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6的乘法口诀还有几句?可以用哪些乘法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3。

  4、完成“想想做做”5。

  出示第5题,学生讨论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想想做做”6。

  独立列式、口算、集体订正,指名说说你为什么用乘法算?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

  1×6=6 一六得六

  2×6=12 二六十二

  3×6=18 三六十八

  4×6=24 四六二十四

  5×6=30 五六三十

  6×6=36 六六三十六

   :

  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研究。因为学生已具备推导、编写口诀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本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探讨6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课本第38页练习七第8~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一节我们已经练习了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将主要练习应用题。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乘法计算:

  (1)出示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读一句口诀,再说出相应的两道乘算式和得数。

  (2)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算一遍。

  2、练习应用题。

  (1)练习七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集体交流订正

  (2)练习七第9题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练习七第10题

  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左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4)练习七第11题

  A、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

  B、不计算你怎样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花,一班是4个5朵,二班是5个5朵,5个5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

  C、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

  三、课堂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注重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中,一次次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P25~P26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以及数学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本节课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书的顺序,会数会读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拨一拨、数一数

  说一说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认一认拨一拨

  看书24页了解算盘的历史结构进一步理解数位顺序

  三、练一练

  1、完成书25页第2题

  ⑴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拨,一个同学读

  ⑵各自填写书上的空白

  ⑶学生完成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文精神

  ⑷学生上台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2、试一试

  ⑴看一看书上的内容,说一说对2128的理解

  ⑵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

  ⑶交流千位上的2和十位上2个表示什么意思

  ⑷仿照举例说一说

  3、完成书25页1题

  4、做数学游戏:谁的第一

  ①学生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得到什么信息

  ②怎样算出机灵狗得了多少分

  ③同样的方法计算淘气的了多少分

  ④说说谁的第一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随堂作业

  1、从九百八十,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一千零五十

  2、从一千零二,一个一个地往回数,数到九百九十六

  板书设计:

  2128=20xx+100+20+8

  计数器表示

  方块表示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科书第32-35页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四次“拨一拨”,第一、二次,数数、读数、写数相结合,突出练习接近整百、整千数的数数,涵盖了中间有一个0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第三次拨一拨主要练习中间有两个0以及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的读写法。第四次练习是脱离计数器,通过“我读你写”游戏的形式,练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借助计数器,初步学会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了解万以内的数的顺序。

  教学重难点:

  (1)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2)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二、导入新课

  三、新授

  (一)学习二百九十八

  1、拨一拨动

  说一说二百九十八该怎样拨。

  生;二百表示有两个百在百位上拨二,九十表示九个十在十位上拨九,八表示八个一在个位上拨八。

  2、学习二百九十八的写法

  这计数器上的数该怎样写呢?

  生;百位上是二就在百位下写2,十位上是九就在十位下写作9,个位上是八就在个位下写8。

  (二)学习从298一个一个的数,数到302。

  1、学数298的下一个数

  (1)298的下一个数是多少。

  生;是299,

  师;为什么。因为298的下一数就是在298的个位加1,是299。

  (2)学习299的写法,

  百位上是二在百位下写2,十位上是九在十位下写9,个位上是九在个位下写九

  (3)学习299的读法。

  百位是二读作二百,十位是九读作九十,个位上是九读作九

  2、学数299的下一个数

  (1)拨一拨

  师299下一个数是多

  生;299的下一个数是300

  师;为什么因为在299的个位上加1你发现个位满十了,得向十位进一,好向十位进一。那个位上的十个珠子退掉。

  十位进一后,你发现什么。

  生;十位上也满十了,

  师;怎么办

  师;向百位进一,先把十位上的十个珠子去掉向百位进一。299的下一个数是300。

  (2)写一写

  那300怎么写

  生;百位上是3在百位下写3,

  师;位和十位怎么写呢,

  生;个位和十位一个数也没有,都写0。

  (3)读一读。

  师;谁来把它读一读。

  生;三百

  师;百位上是三读成三百。那末尾的0读不读。师。数末尾的0不读

  3、学习数301

  (1)说一说

  300下一数是多少。

  生;300的下一个数是301

  师;;300的下一个数是301

  300的下一个数就是在计数器个位上加一所以是301。

  (2)写一写

  师;这个数怎么写

  生;百位上是三就百位下写3,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十位写0,个位上1就在个为下1

  (3)读一读。301

  师;谁能读出这个数。

  生;三百零一,百位上是三,读作三百。中间十位上是零就读零,个位上是一读一

  所以这个数读作三百零一。

  4、学习302的读法和写法

  小结;刚才我门学习一个一个的数数,当数到个为满十时向十位进一,十位满使、十向百位进一。

  (二)学习拨三千八百一百一百的数数到四千一百。

  1、想一想,三千八百,该怎样拨,

  (1)三千就在千位上上拨下三个珠字,八百就在百位上拨下八个珠字,个位和十位上没有数一个也不拨。

  (2)写一写;怎样写这个数。

  生;从高位写起,千位上是三就在千位下写3,百位上是八就在百位上8,

  师;那十位和个位呢,十位和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

  (3)读一度,

  师;这个数谁会读。

  个位上是3,读作三千,百位上8读作出八百,

  师;那末尾的两个零怎么办,

  生;末尾的零不读。

  2、一百一百的数到四千一百。

  学习3800的下一个数是多少,

  一百一百的数就是在3800的百位上加1,是3900。

  (1)写一写,这个数谁会写,先写位。

  千位上是三,在千位下3,百位上是九,在百位下写9。十位和个位一个数也没有,写什么,对写0,

  (2)读一读。谁来把这个数读一读。

  读作三千九百。

  那3900的下个数是多少,

  生;4000。

  师;为什么

  生;3900的下一个数,就数在3900的百位上加1一个珠子。

  师;好,你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百位上满十了。应该百位上的十去掉向千位进一,

  (3)学习写4000,

  师;这个数怎么写,

  生;先从高位写起是千位,千位上是四个就在千位下4,

  师;那百位十位个位上都写什么,

  生;它们的位上一个也没有,在百位十位个位下都0。

  (4)学习读4000

  生;高位读起,千位4,读作四千,那数末尾0读不读,对,数末尾的0不读。

  3、4000的下一个数是多少,4100写作4100,读作四千一百。

  小结;刚才我们学会了拨生活中的大数,读生活中的大数。写生活中的大数,

  四、游戏环节

  真了不起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老师拨数你们写数看谁写的又对又快写好后老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答案对了的同学请鼓掌,师拨5006。生写5006,对了同学为自己鼓掌。806,同上。4800同上。

  五、巩固练习。

  写书32页的第4题。

  总结;学生活中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后,你知道度数和写数要注意什么

  1、读时,

  2、要从高位读起,

  千位有几就读几千,百为有几就读几百,每个数位上有几就读几,并加上基准面计数单位。数中间有一个铃或连续有几个都读一个0。

  3、数末0都不读。

  4、写数。

  (1)每个数位上有就写几,

  (2)哪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0。

  板书设计;

  ①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并跟上计数单位。

  ②中间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③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

  ④每一位是几就写几。

  ⑤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学习内容】:课本P12例2做一做练习二的1、2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

  【学习过程】: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

  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三、练习:

  练习二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

  提醒:

  新学期军训、分班卷、课本同步试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学习内容】:课本P15---P16练习二

  【学习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卡片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5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4、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7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9题。有四只小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6、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7、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

  四、随堂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训练。

  2.训练学生熟练运用口诀的能力。

  3.在游戏过程中,增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2.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运用口诀进行乘法口算练习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制作了乘法表,那就让我们先来补完下面口诀,看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吧!

  (学生填写乘法口诀)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1、师:看谁计算又快又准确(快速抢答)

  (学生快速抢答)

  2、师:请你根据答案把口诀分类(连线)

  <25 36="">50

  探究二

  1、让我们来比一比谁造房子又快又好?利用什么口诀?

  12学生练习

  小结:同一条乘法口诀,可以解答不同的算式;不同的乘法口诀,可能得到相同的积。

  (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相同)

  2、出示:书本P76-2

  学生利用口诀练习

  探究三

  1、师:小火车上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吗?

  生:后一节车厢的'数是前一节车厢两个数字的乘积

  2、练习:你能找到合适的车厢吗?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书本P76-2

  练习二: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小结: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练习三:书本P76-3

  练习四:书本P76-4

  课堂小结

  同一条乘法口诀,可以解答不同的算式;不同的乘法口诀,可能得到相同的积。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课后习题

  练习册第50页、第51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感知5个3减3个3等于2个3的数学思想方法;

  2、利用已有的经验,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思维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交流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5个3减3个3等于2个3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认识和掌握它的结构特征。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新问题。今天我们再来研究5个3减3个3等于多少呢?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1、青苹果比红苹果多几个?

  学生练习 青苹果:5×3=15(个) 红苹果:3×3=9(个)

  青苹果比红苹果多:15-9=6(个)

  2、还可以怎样计算?

  青苹果:5个3 红苹果:3个3

  青苹果比红苹果多:5个3减去3个3等于2个3

  5×3-3×3=2×3=6

  3、探究一练习(课内练习一)

  (1)青苹果比红苹果多几个?

  (学生练习) 青苹果:4×6=24(个) 红苹果:3×6=18(个)

  青苹果比红苹果多:24-18=6(个)

  (2)还可以怎样看?

  青苹果:4个6 红苹果:3个6

  青苹果比红苹果多:4个6减去3个6等于1个6

  4×6-3×6=1×6=6

  探究二

  1、书本P77--2

  123456789108倍816246倍612182倍246

  一个数的8倍减去这个数的`6倍就是这个数的( )倍

  8×( )-6×( )=2×( )

  2、探究二练习(课内练习二)

  蓝色△比红色△多几个?

  ( )个4减去( )个4等于( )个4

  ( )×4-( )×4=( )×4=( )

  3、探究二练习(课内练习三)

  8×4- 6×4=( )×( )=( )

  ( )×6-8×( )= 2×6 =( )

  ( )×9-6×( )=( )×( )=18

  ( )×( )-( )×( )=( )×( )

  4、探究二练习(课内练习四)

  7×3-5×3=( )×3=( )

  7×3+3×3=( )×3=( )

  5×8+3×8=( )× 8=( )

  10×8-3×8=( )× 8=( )

  8×7-6×7=( )× 7=( )

  8×2+6×7=( )+( )=( )

  三、拓展练习

  1、用这2箱轮胎去装配3辆小轿车,够吗?

  这样想:2箱轮胎有2个8,3辆小轿车需要轮胎4个3,比一比够吗?

  2×8-3×4

  =4×4-3×4 够了,还多出4个轮胎

  =1×4

  =4(个)

  还可以这样算:

  2×8-3×4

  =2×8-6×2

  =2×2

  =4

  2、那么,剩下的轮胎还可以装多少辆小轿车呢?还剩下4个轮胎,就可以再装一辆小轿车。

  课堂小结

  5个3减3个3等于2个3,是因为每一份都是3。只要每份相同,可以合在一起算就方便多了。这样的简便算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

  课后习题

  练习册第54页、第55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11-07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11-07

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第三单元11-07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6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直角》数学教案06-07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数学教案06-06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加与减》数学教案01-17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角与直角》数学教案01-17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数学教案01-17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数学教案01-1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