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来》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己来》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自己来》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体会亲人对自己的关爱,懂得关心家人。
2、对自己长大感到很高兴,乐意与人分享长大的快乐。
3、学习按时间顺序介绍自己长大的过程。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2.绒布板一块;每人三张照片(出生时、两岁时、现在)3.教学音带《世上只有妈妈好》
三、活动过程:
1、介绍自己--幼儿将自己的照片按出生、两岁、现在三个年龄阶段分别贴在大绒布板上。
--幼儿互相谈谈自己小时候开心、有趣的事情。
--请幼儿看看自己和小朋友都有什么变化?
2、交流讨论--请幼儿观察照片上的人出生时的照片,说说你刚出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长得像谁?
--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人刚生下来只会哭,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
--请幼儿在观察照片上孩子在两岁时的样子,两岁时的样子和你刚出生时的样子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在亲人的细心照料下,你长大了长高了,会说走路,会吃饭、上厕所等等。
--请幼儿继续观察照片上小朋友现在的样子,想想他都有哪些本领了?再想想自己现在有哪些本领?再说一说自己的本领。
3、引导幼儿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请每位孩子说一句感谢父母的话,并学会说"我爱你 爸爸 妈妈,那么辛苦了"!
--最后请所有孩子站起来一起唱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
活动建议与提示:
1.开展本活动,经验铺垫是基础。日常生活中要参透"我长大了"的基础观念,如让幼儿与同伴分享幼时和现在的照片,测量身高和体重,体验成长的快乐。
2.活动前,通过家园栏请家长配合,并尽可能了解每个幼儿的家中趣事,特别要关注单亲家庭幼儿的情绪。
: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自己来》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并掌握简单的穿、脱衣服的方法和逐步的生活技能;
2、增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请你们说说自己每天起床之后都要做些什么事情呢?你们都是自己完成这些事情的吗?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回答。
2、教师:那现在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做这些动作吧!
3、教师弹奏音乐,请幼儿做动作,如:刷牙、洗脸、穿衣服等。
二、引导幼儿发现衣服的不同样式,学习衣物的不同穿、脱方法
1、教师:刚才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是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示穿衣服的呢?
请幼儿回答并小结:哦,原来刚才我们穿的是一件需要扣纽扣的衣服啊。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有着各式各样的衣服。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其他穿着不同样式的衣服的孩子。并说一说他们的'衣服都是怎么样穿的。
3、教师逐一讲解各种衣服的穿法。
纽扣衣服:先穿两只袖子,然后将衣服穿到身上,从下往上**子。
套头衣服:先穿两只袖子,再套头上。
后面有拉链的衣服:先按套头衣服的方法穿好,再请老师帮忙拉后面的拉链。
裤子:先套两只裤脚,再拎裤腰。
4、教师讲解脱衣裤的方法。
5、请幼儿用自己身上的衣服进行穿、脱衣服的练习,教师在旁边指导。
三、教师讲述一些情景问话,让幼儿在判别对错的过程中建立自主意识
1、教师讲述事例:
老师认识两个小朋友,一个是小琴,一个叫成成,小琴早上起床,看见妈妈正在做早饭,她就自己将外套、裤子穿好,不要妈妈帮忙;可是成成的爸爸早上叫了好产次成成起床,可是他就是不起来,最后成成终于起来了,但是他要爸爸帮他穿衣服,弄得爸爸手忙脚乱的。
2、教师:小朋友,你们说说小琴和成成哪个小朋友做得好呢?为什么呢?如果是你,你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回答并小结。
4、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学习的几种穿、脱衣服的方法,并鼓励幼儿回家后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来》教案3
教材分析
《让我自己来整理》是《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第3课。这一单元主要引导儿童进入家庭生活,着重教育学生热爱,尊敬长辈,学会自理,学做家务,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健康、安全地生活”中第四条“爱护家庭和公共卫生环境卫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第二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而编写,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教材通过四个板块的教学活动以及绘本材料的补充拓展,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第一个栏目用两个谜语让学生发现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物品,建立与它们的亲密关系;第二个栏目用遗失文具的事件,让学生体会乱放东西、不整理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烦恼;第三个栏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整理物品;第四个栏目展示了学生对整理物品的错误认识,重点交流怎样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和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平时离不开各类生活用品以及各种玩具,但物品使用过后,学生不能够物归原位,学习完后书本也摊了一堆。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使用物品后进行有序归类和整理的能力需要加强,更需要系统的方法指导。同时,自主整理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伙伴”,学会物归原位和定时整理,也有助于学生美好品德的形成。
教学目标
乐于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生活习惯。
初步掌握正确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提高自理能力,体会成长的快乐。
关爱父母,主动为家人分担家庭责任,知道感恩。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难点
形成自主整理自己物品的意识,初步养成自己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猜图、猜谜语、介绍等方式认识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功能及特点,养成乐于整理自己物品的良好生活习惯。
通过观看《找不到东西的故事》,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找不到“小伙伴”的烦恼,认识到学会整理物品的重要性。
通过情景辨析,知道从小自己学会整理,懂得分担家庭责任。
教学重点
认识到学会整理物品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知道从小自己学会整理,懂得分担家庭责任。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大家好,我叫豆豆。今天我带来了许多小伙伴,准备介绍给大家认识呢!
【设计意图】用豆豆的人物形象贯穿课堂始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定的代入感。
环节一:“小伙伴”见面会
看图片,说出“小伙伴”的名称?
滑板车、篮球、蜡笔、勺子、闹钟、水壶、拖鞋、电话手表
猜谜语,说出“小伙伴”的名称?
①小小身体瘦又长,五彩衣裳直心肠,嘴巴尖尖会说话,只见短来不见长。(铅笔)
②矮个子,桌上站,我看书,他作伴,我要去睡觉,他先闭上眼。(台灯)
③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浆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晚上横卧在床前。(鞋)
④一张嘴巴大又大,两只耳朵长又长,书本文具都放里,上学带上可别忘。(书包)
⑤小小一床被,只盖鼻和嘴,防毒讲卫生,人人必须备。(口罩)
⑥有圆有方,总是成双,腿跨两耳,腰骑鼻梁。(眼镜)
⑦一日三餐陪着我,它吃饱了我正饿,我吃饱了它肚空,乖乖巧巧回房坐。(碗)
⑧一条腿,一排牙,个头不大作用大,每天回家都求他。(钥匙)
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小伙伴”,说说它的作用。
介绍自己准备好的“小伙伴”,说一说它的作用是什么?
预设1∶我最喜欢的"小伙伴"是布娃娃。它软软的,很可爱,可以陪我睡觉。
预设2∶我最喜欢的"小伙伴"是水壶。它能在我口渴的时候,给我带来解渴的水。
预设3∶我最喜欢的"小伙伴"是电话手表。爸爸妈妈可以通过电话手表联系我,我还可以用它拍照呢!
小结:听了大家的介绍,不难发现这些小伙伴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帮助。他们都是我们很重要的“小伙伴”。他们每天陪伴着我们,帮助我们快乐生活、快乐成长。
【设计意图】从看图、猜谜、自己介绍的方式,层层递进,带着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自己身边的事物,更了解“小伙伴”的`用途,建立与“小伙伴”之间的亲密关系。
环节二:“小伙伴”躲猫猫
1.观看视频说感受。
(1)豆豆:“小头儿子也有很多的‘小伙伴’,但要用的时候,却找不到了它们了。快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吧!”
(2)播放《找不到东西的故事》。看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1:家里太乱了,什么东西都找不到。
预设2:每次用完东西都不放回原位,下次又不记得了。
(3)如果找不到“小伙伴”,会造成怎样的麻烦呢?
预设1:会把房间翻得更加乱七八糟,东西更加找不到了。
预设2:会增加妈妈打扫卫生的难度,给妈妈添麻烦。
预设3:丢三落四浪费时间。
(4)小结:找不到“小伙伴”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让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变得一团糟!
2.感同身受看自身。
(1)分享自己是否遇到过相同的情况。
预设1:有一次,我用完课本,没有及时整理放回书包,结果第二天上课就忘记带了。
预设2:有一次,上完体育课太口渴了,结果却找不到水杯了。
预设3:上次妈妈开门后,没有放好家门钥匙,结果要出门的时候,我们找
了好久好久。
(2)小结:看来找不到小伙伴,实在是太麻烦了,也让我们感觉很烦恼。
3.模拟场景寻对策。
(1)你看,豆豆这会儿也找不到“小伙伴”了,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帮他呢?
(2)情景模拟:
情景1:下雨了,豆豆找不到雨伞和雨衣,他急得都哭了。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帮他呢?
预设1:我有一个好办法,在门口设立一个雨伞柜,每次用完后把雨伞、雨衣都收到柜子里。
情景2:课堂上,豆豆在写练习,可他发现尺子找不到了,线画得弯弯曲曲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帮他呢?
预设1:我想提醒他,用完尺子记得放回铅笔盒里,这样就不会找不到了。
预设2:平时可以多准备一把尺子放在书包里。
(3)小结:大家的金点子都太棒了,不乱丢,不乱放,随时整理,及时收拾。看来学会自己整理物品确实很重要,这样“小伙伴”就不会和我们躲猫猫了。
小结:看来学会自己整理物品很重要,这样“小伙伴”就不会和我们躲猫猫了。
【设计意图】视频《找不到东西的故事》生动地还原了学生生活中找不到东西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引起情感共鸣,生成了“小伙伴不见了真烦恼”的情感体验。同时,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明白“整理、爱惜自己小伙伴”的重要性。
环节三“小伙伴”情景剧
1.豆豆:“大家都说要自己整理物品,但我可不是这样想的哦!”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走进豆豆家,听听他的想法正确吗?
2.出示情境:
(1)情境1
豆豆正在家里玩玩具,哥哥喊他出去玩,他丢下手中的玩具就准备走。哥哥说:“你不先把玩具整理好吗”豆豆说:“没事,反正妈妈会整理的。”
①提问:豆豆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②预设:不对,因为每个人都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应该学会自己来整理,不增加爸爸妈妈的负担。
(2)情境2
豆豆最不喜欢整理物品,他房间里的衣服、鞋子、臭袜子、书本、玩具、油画棒都堆在一起。小朋友到他家做客,看到后提醒他把房间整理一下。豆豆说:“我还小呢,很多东西都不会整理,等长大了我再自己整理。”
①提问:豆豆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②预设:不对,因为虽然我们年纪小,但也可以整理自己的物品,这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好习惯,早养成,即使有些物品不会整理,也可以向爸爸妈妈请教,慢慢学着整理。
总结:看来我们都应该从小学会自己整理物品和房间,做一个爱整理、会整理的好学生!下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整理物品吧!
播放儿歌《宝宝爱整理》。在儿歌中结束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辨析,学生更加清晰地树立了正确的是非观,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承担家庭生活责任、照顾家人的表现。同时,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作业设计
找一找家中需要整理的地方。
尝试帮助家人整理物品,搜集一些整理物品的小妙招。
板书设计
《自己来》教案4
【教材分析】
《我自己会整理》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的一天”,由“和钟姐姐交朋友”“我很整洁”“我会好好吃”“我自己会整理”“看我多精神”五个活动主题组成。本单元的目标为
1.养成饮食、卫生等方面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2.能按时起居,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
3.表现出做爱清洁、讲卫生、有文明的好孩子的愿望。
4.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学生分析】
面对才进入小学学习不足百天的一年级学生,生活、学习、行为习惯相对幼儿园阶段而言,还处于变化和正在变化中,很多时候依赖家长和老师,就像整理书包这种事情,多数是由家长代劳的。介于此,在教学《我自己会整理》一课时,我选择和学生合作设计活动内容,共同组织活动过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乐于接受。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育活动源于儿童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的联系,课程才会变得对儿童有意义。为此,我在课的开始以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东西摆放有序的好处;再通过课件展示分类整理的方法,同时指导践行:组织整理书包比赛,让学生体会整理带来的方便,师生达成共识;顺势引导:学会整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爱父母长辈的表现;课后拓展的内容是每天按课表进行书包整理,整理目的明确,整理难度提高,需要家长参与指导,好习惯贵在坚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或原则。
行为与习惯:整理带来方便,整齐,美观,有兴趣参与整理活动。
情感与态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
过程与方法:寓教于活动中,合作学习,持续实践。
《自己来》教案5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整理”。
【设计意图】:开展比赛,激发兴趣;分析结果,导入课题。初步认识自己整理的好处。
(一)教师活动
1.组织教学。
2.以竞赛形式导入新课,指导学生参与活动。
3.记录学生完成1-5项任务的时间,计个人。计小组。
(二)学生活动
1.按要求做,参加竞赛。
(1)从书包中取出《品德与生活》教材放在桌面中央。
(2)从书包中取出文具盒放在桌面右上角。
(3)从文具盒中取出铅笔。
(4)打开课本42页,把铅笔夹在42—43页码中。
(5)安静端坐。
2.比赛后最快、最慢的学生谈谈体会。
(三)活动点评
1.注意学生活动细节:取出铅笔时是否将文具盒关好放回原处?
2.课堂小调查:你的书包是谁整理的?有谁是自己整理书包的?
二、读图明理,尝试“整理”。
【设计意图】:以图中人物的形象启发学生,从帮着做到学着做,在尝试中提高能力。
(一)教师活动
1.42页图1-2的故事,激发学生整理书包的愿望。
2.组织整理书包比赛:有意识的按照今天的课表选择待整理课本文具,让学生进行整理,多出物品暂不放入书包。观察记录。
3.归纳:分类整理的方法。
(二)学生活动
1.指名学生完成书包整理过程,注意观察先后顺序。
2.学着做:怎样整理书包?
3.复赛:课的开始的'比赛活动。再次体验:整理带来方便。
(三)活动点评
1.注意听清活动要求。
2.整理书包时可以自己安排先后顺序,体现归类、整齐、方便。
三、指导践行:学会“整理”。
【设计意图】:练习运用整理方法,完成简单整理工作,并进行思维训练。
(一)教师活动
1.课件:课堂整理小练习。
2.指导完成44—45课文练习。
3.教学儿歌:《我有一双灵巧的手》。
4.指导学生新编儿歌《我有一双灵巧的手》。
(二)学生活动
1.完成课堂练习:①将物品“奶糖、袜子、水彩笔、饼干、手套、牛奶、文具盒、尺子、太阳帽”分类放入三个整理箱内。②帮明明按照一日课表(语文、数学、音乐、品德与生活)整理书包。③听题作判断(44-45页图中内容)。
2.填涂颜色:44—45页图,做到了在“○”涂上喜欢的颜色。没有做到的,努力做到。
3.学儿歌:《我有一双灵巧的手》。
4.编儿歌:《我有一双灵巧的手》。整理离不开双手,以“会会”的句式自编儿歌,并配以动作表演。
(三)活动点评
1.编儿歌注意以学生观察过和体验过的生活小事入手。
2.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自理,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
四、总结拓展:目的“整理”。
《自己来》教案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掌握穿袜子的方法,感知袜子是成双的。
2、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袜子是成双的。
活动难点:掌握穿袜子的方法及牢记儿歌。
活动准备:
1、袜子若干(分幼儿人数相等),小垫子每人一块,欢快的音乐。
2、组织幼儿做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今天我请来了小脚的好朋友:袜子”。
1、认识袜子
(1) 出示各种各样的袜子,请幼儿观察袜子的外形。
师:看看这些袜子漂亮吗?他们都有什么颜色?
感知袜子是成双成对的。
请老师和幼儿自由选一只自己喜欢的袜子。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每人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袜子,找一找袜子的好朋友在哪里”?幼儿玩游戏《找朋友》,凑出成双的袜子。
教师小结:两只一样的袜子组成了一双袜子,他们就像两个好朋友,缺一不可。
二、学习穿袜子
请幼儿说一说应该怎样穿袜子,在请个别幼儿示范。
师:“小朋友们都会穿袜子吗?现在来试一试”。
请个别幼儿示范穿袜子的方法。
(2) 教师示范穿袜子的方法
师:“现在我也要穿袜子,请小朋友看清我穿的对不对。”
教师边念儿歌边演示穿袜子的方法
儿歌:脱袜子:缩起小脖子,拉长长鼻子,弯弯小身子,住进小房子。
穿袜子:缩起小脖子,钻进小洞子,拉长长鼻子,穿好小袜子。
三、讲解穿袜子的要领
A:教师再次出示袜子,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袜子的各个部分。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袜子有几个呢”?(一个),“我们的小脚从哪里 钻进去呢?”(袜子),“袜子也有脚面和后跟,袜子哪一面穿在脚面上?”“哪一面穿在脚下?”。
B:教师小结:穿袜子的时候,双手把袜子的袜口撑开,脚趾从袜口钻进去,双手同时向上拉起,袜子的脚面穿在脚的上面,后跟穿在脚的下面。
四、带领幼儿练习穿袜子
师:“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边念儿歌边穿袜子吧!”(幼儿练习,教师逐个检查,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方法)
五、竞赛:谁的袜子穿的.好?(伴音乐)
A:分组进行穿袜子比赛
B:鼓励幼儿在家中也坚持自己穿袜子
活动延伸:在生活区投放脚的模型和袜子若干,便于幼儿练习。
活动反思:
每一位孩子,再为袜子宝宝找朋友时,都很乐意,并且很快的就会找到。自己找袜子朋友时,袜子也很快的找到相应的另一只。我发现孩子们认识了袜子,知道一双袜子就是两只一模一样的在一起,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但是,在教幼儿穿袜子的环节中有几位孩子的表现,大大的显示出了现在孩子们存在的问题。就是每次做事情之前说的很好,自己会穿。但是,真正让让孩子去做时,孩子们确实很难掌握正确的穿袜子的方法,现在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就是太过于被大人们来代替。孩子们缺少这些锻炼。我想在今后我们还要深刻反思,把孩子培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个个有爱心,积极帮助别人,不怕脏不怕累的好习惯。
《自己来》教案7
活动意图:
自信是幼儿健康人格发展的要素之一,它对人的认知、动机、情感和社会行为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需求,保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开展了此次活动《我自己来》。旨在给幼儿提供一个表达、表现的机会,引导孩子拥有积极的心态,对自己的成长充满希望、树立信心。
活动目标:
1、知道正醛衣方法,用绘画形式胆表现。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中体验快乐。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画纸、记号笔、蜡笔。
2、《我自己来》2张图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实践教会学生穿衣要领。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我自己来
1、(图一)介绍小宝。
他叫小宝,也是中班的朋友,和你们一样。一早他准备去上幼儿园了,妈妈说我们来给你洗脸吧,宝宝说:“不要,不要,我自己来。”
2、教师画一个的脸蛋
洗脸的时候要把什么洗干净?
小结: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都要洗干净不要有遗漏哦。
二、师幼示范,表现宝宝正醛着。
1、观察表现穿着上衣
(1)妈妈说我来你重新穿吧,小宝说:“我自己来。”
小宝的衣服穿的怎么样?(区别正面和背面。)
小结:衣服的正面有拉链,有纽扣,还有图案和口袋。
(2)衣服应该怎么穿?(由一位幼儿示范,助小宝穿着上衣)
2、穿裤子
(1)穿好衣服小宝又开始穿裤子,妈妈说我来你重新穿吧,小宝说:“我自己来。”
小宝的裤子穿的怎么样?(区别正面和背面)
小结:裤子的正面有口袋,拉链,纽扣和图案。
(2)裤子应该怎么穿?(由另一名幼儿示范,助小宝穿裤子)
3、穿鞋子。
(1)穿好裤,就能出门上学了吗?
鞋子应该怎么穿?(由一名幼儿示范,助小宝穿鞋子)
小结:鞋子的搭配朝外摇摇头,不要点点头.
三、幼儿操作
把我们穿衣的本领画出来,秀一秀!
1、小朋友都长的.很可爱,脑袋要画的的
2、任选服装,按自己的生活经验,胆表现各种服装的功能:可以画一画已经学会的穿衣本领,想去学一学的新本领也可以画一画;
3、用一种颜色蜡笔轮廓勾边。
四、欣赏穿戴整齐的自己
1、以“我会穿……我把衣服的图案穿在正面” 的方式介绍各自穿衣的本领。
2、对照自己的本领,以“我也会……我把裤子的拉俩在正面”的方式呼应。
活动反思:
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联想、创造,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的不同答案。对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活动中多多给予肯定、鼓励和赞赏。幼儿通过本次的活动,生活和自理能力都有了很的发展,对周围的事物都有了较好的认识。
《自己来》教案8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在经历整理的过程中,学会自己整理生活用品的多种方法。 行为与习惯:学生有表现自己整理物品的愿望,并能经常性的整理自己的物品,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情感与态度:学生能感受到自己整理物品的好处,认识整理物品的`重要性,体会整理物品后的愉快心情。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会整理自己的书包与日常用品。
活动难点:坚持整理,养成习惯。
活动准备:
书包、课程表、多媒体课件、学具盒。
活动过程:
一、 歌曲导入:
1、《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2、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万能的手,小巧的手,你都用这双小巧的手做过什么呢?(指名说)
3、我们班的小朋友都这么厉害为么能干,那你自己整理过书包么?你是怎么整理的?(自由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自己会整理》。
4、谁愿意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整理书包的或者爸爸妈妈是怎么帮助你整理书包的?(自由说)
小结: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说出这么多整理书包的好方法,你们想实际做一做吗? (领着做)。
《自己来》教案9
【教材分析】
《让我自己来整理》是统编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爱我家”,由“我和我的家”“家人的爱”“让我自己来整理”“干点家务活”四课组成。教材以“小伙伴”为切入点,用拟人化的方式,将玩具、文具和生活用品分类摆放,归类说明。
【学情分析】
面对刚进入学习不久一年级学生来说,生活、学习、行为习惯都会有点困难。孩子们还处于变化和正在变化中,很多时候依赖家长和老师。就像整理书包这种事情,多数是由家长代劳的。介于此,在教学《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时,我选择和学生合作设计活动内容,共同组织活动过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乐于接受。
【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育活动源于儿童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的联系,课程才会变得对儿童有意义。为此,我在课的开始以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东西摆放有序的好处;再通过课件展示分类整理的方法,同时指导践行;组织整理书包比赛,让学生体会整理带来的方便,师生达成共识;顺势引导;学会整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爱父母长辈的表现;课后拓展的内容是每天按课表进行书包整理,整理目的明确,整理难度提高,需要家长参与指导,好习惯贵在坚持。
教学目标:
1.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不会做的要学着做。
2.学习要整理两个小窍门,即物品归类及定时整理。
3.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要加强学生整理习惯的培养,使其学会自主,侓地生活,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
活动过程
活动前情景设计:
组织比赛:整理书包、找文具。初步感悟学会整理的重要性,自己的'事自己做。
绘本导入——“乱作一团”的我们
1.选用绘本《乱作一团》作为趣味导入,内容讲到全家总动员,一起寻找小仓鼠一幕时戛然而止,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不学会收拾房间,那么房间里真的会乱做一团,整个生活也会乱作一团哦!
2.寻找身边的小伙伴: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麻烦?大多时候,你总会找不到哪些小伙伴呢?这些“小伙伴”分属于哪些生活场景?遇到找不到“小伙伴”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3.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同学日常生活中的整理情况的视频和照片等。请学生说感受,引导学生进行简单交流,并引导学生思考:在整理自己的物品时,哪些是需要扔掉的?哪些是需要分别进行整理的?
活动一: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1.师:孩子们,我们升入一年级已经有段时间了,相信你们认识了很多小伙伴,但是小雨呢?除了这些亲爱的小伙伴以外,还结识了不少特殊的“小伙伴”,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小伙伴”有哪些?(课件出示一些学习、生活用品)
2.生答,并列举自己拥有的“小伙伴”。
3.师: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4.生讨论总结,并在全班交流。
5.师:看来大家对自己的“小伙伴”都很熟悉,那下面老师给大家出2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们的哪个小伙伴?
6.师课件出示教材上面的2个谜语。
7.同学们一起猜一猜。
8.教师宣布谜底,对于猜对的小朋友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小伙伴”指的是什么,启发学生发现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作用。】
活动二:找不到“小伙伴”了
1.师出示视频。(视频展示一个小学生在杂乱的房间里找不到橡皮而急得满头大汗的情景)
2.师生共同观看视频。
3.师:看完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想法?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当时的感受怎样?
4.生分组讨论。
5.师生共同汇报,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6.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7.生自由发言,师借机引导。
8.师:找不到“小伙伴”了很麻烦,但是正是因为我们的东西没有条理,房间太乱,才造成我们找不到自己的“小伙伴”,同学们一定不要学视频中的小男孩。要想不出现这样的麻烦就得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帮我们的“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家。
【设计意图: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体会那种找不到物品的焦急,设身处地地理解这样做的后果,帮助学生树立养成爱整洁的好习惯。】
活动三:送“小伙伴”回家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安排了一个游戏:送“小伙伴”回家,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爱心,帮帮我们迷路的“小伙伴”,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
2.游戏安排:师拿出事先准备的各种生活、学习用品放在中间的桌子上,在这张桌子的对面安排2~3张桌子,这几张桌子代表了这些“小伙伴”的家,有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卫生用品等。
3.学生分组进行游戏,一组完成,大家用笔记录下结果,物品回归原位,下一组继续进行。
4.最后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又好又快,正确率高。
5.全班总结游戏结果。
6.师:这些物品都是我们的“小伙伴”,缺少了哪一个,|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希望同学们能熟悉这些“小伙伴”,明白它们的家在哪里。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熟悉这些物品的用处,以及应该放置的位置,帮助学生明白这些物品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养成爱整理的好习惯。】
活动四:养成整理好习惯
1.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一些新的“伙伴”,也有些是老朋友也对它们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送它们回到了自己的家,这是一种很好的习惯。老师这里也有两个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小朋友做得对不对?(课件出示:教材上的两幅图)
2.学生积极回答这样做得对不对。
3.师:是呀,这两个小朋友做得都不对,妈妈会整理,但是妈妈不可能帮我们一辈子,而且妈妈很忙,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一个小朋友说,等长大了我再自己整理,这也是不对的。小的时候没有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学会最基本的本领,长大了也做不好。
4.师:其实,整理这些物品并不难,它也有一些小窍门,哪位同学平时做得比较好,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窍门帮帮大家。
5.请事先准备好的同学介绍经验,其他同学注意学习,师寻机指导。
6.师生共同整理总结。
7.师:怎样才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学习教材上的儿歌,学会怎样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8.师生一起读儿歌,并进行分析。
活动小结:老师交给大家2个小窍门,一个是定时整理,整理好了画个笑脸夸自己,一个是物物品归类,掌握好这2个窍门,你就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老师预祝大家都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成为一个爱整洁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凡事都要靠别人的思想是不对的,进一步启发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东西,要从小做起,增强学生养成整理好习惯的意识。】
板书设计
让我自己来整理
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送“小伙伴”回家
小窍门:定时整理 物品归类
养成整理好习惯
《自己来》教案10
主题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的情感,
增强学生的自理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养成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4.了解常见的家务活动的'安全事项,逐步掌握一些劳动安全常识。
5.通过小组交流、角色扮演、竞赛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乐趣。
主题活动过程 :
教师准备:实物展台、家务劳动的图片 学生准备:观察家庭中家务活都是怎样分担的。
教学过程
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师:你还会做哪些事情?[学生回答] 师。
二、练兵场
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演、讨论、当小老师等方式进行实际练习,在明白道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教师设定操练项目:根据实际情况
设置去做自自己的书包等活动。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小组。 师: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该怎样做,需要分工的进行分工。 [学生组内交流]
师:请比较能干的孩子担当小老师,指导和帮助别的孩子。 师:评选自理小能人,教师发给自理小能人小红花。(在评选时,要注意到学生能力的差异,重在激励、提高。对进步大的孩子也要进行适当的奖励。)
师:请自理小能人讲讲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请进步大的孩子讲讲自己的感受。[学生交流,谈感受]
三、激情,拓展延伸
激发学生学做家务事、自己事的勇气和信心,促进儿童实践能力的发展。
《自己来》教案11
活动目标:
1、学习并掌握简单的穿、脱衣服的方法和初步的生活技能。
2、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请家长给幼儿带一件和幼儿身上所穿衣服不同款式的衣服来幼儿园。
2、钢琴。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老师:喔喔喔,太阳出来啦,睡醒了,要起床了,我们要做些什么事情呢?
(请幼儿举手来回答)
老师:起床以后我们要先穿好衣服,鞋袜,然后刷牙、洗脸、女孩子还要梳头发,现在请小朋友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做动作吧。
(老师弹“生活模仿动作”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幼儿跟着老师一拍做一个动作,如:刷牙、洗脸、穿衣服等)
二、基本部分。
(引导幼儿发现衣服的不同样式,学习衣物的不同穿、脱方法。)
老师:刚才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是用什么动作表示穿衣服的?原来刚才我们穿的是一件需要扣纽扣的衣服啊。其实在生活中有着各式各样的衣服,你们看看XX小朋友的衣服,再看看XX小朋友的衣服,不同的衣服是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穿的。
老师:现在老师要教小朋友们几种穿衣服的方法。
(1)纽扣衣服:先穿两只袖子,然后将衣服穿到身上,从下往上系扣子。
(2)套头衣服:先穿两只袖子,在套头。
(3)后面有拉链的'衣服:先按套头衣服的方法穿好,再请老师帮忙拉后面的拉链。
老师:小朋友们都长大了,所以自己的衣服都要自己穿,明白吗?
三、幼儿判别对错。
老师:现在老师讲一些发生在小朋友身上的事情,你们说说他们做的对不对?小琴早上起床,看见妈妈正在做早饭,她就自己将外套,裤子穿好,不要妈妈帮忙;成成的爸爸早上喊了好几次成成起床,可是他就是不起床,最后成成终于起来了,但是他要爸爸帮他穿衣服,弄得爸爸手忙脚乱的。
老师:你们觉得谁做得好呢?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幼儿回答)
老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我们要早点起床,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还要帮爸爸妈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活动结束。
《自己来》教案12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教学目标
1.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愿意尝试自己动手。乐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2.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基本学习习惯,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在徒手操、个别示范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在竞赛、唱儿歌中巩固;在表演中体验、提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难点: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事先调查一下班上学生生活自理的情况。
学生准备:家庭的相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猜猜我的小伙伴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们的哪个小伙伴?
1..师课件出示教材上面的3个谜语。
2..同学们一起猜一猜。
3..教师宣布谜底,对于猜对的小朋友给予表扬。
活动二:要逃跑的“小伙伴”
1.师出示动画视频。(视频展示一个小朋友的杂乱房间里小伙伴们都要逃跑了,它急得满头大汗的情景)
2.师生共同观看视频。
3.师:看完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想法?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当时的感受怎样?
4.生分组讨论。
5.师生共同汇报,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6.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7.生自由发言,师借机引导。
8.师:“小伙伴”们都要走了很麻烦,但是正是因为我们的东西没有条理,房间太乱,才造成我们“小伙伴”不再想和我们在一起,同学们一定不要学视频中的.小猴子。要想不出现这样的麻烦就得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帮我们的“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家。
活动三:养成整理好习惯
1.师:其实,整理这些物品并不难,它也有一些小窍门,请两位平时做得比较好的同学,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窍门帮帮大家。
2.请事先准备好的同学介绍经验,其他同学注意学习,师寻机指导。
3.师生共同整理总结。
4.师:怎样才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学习儿歌,学会怎样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5.师生一起唱儿歌,并进行分析。
6.师:老师交给大家2个小窍门,一个是及时整理,整理好了画个笑脸夸自己,一个是物归原处,掌握好这2个窍门,你就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老师预祝大家都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成为一个爱整洁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让我自己来整理
要逃跑的“小伙伴”
送“小伙伴”回家
养成整理好习惯
《自己来》教案13
活动目标
1、有目的地观察和表现服装的基本特征,尝试表现正确着装的自己。
2、区别衣服、裤子的不同穿着方法,激发幼儿学着自己穿衣的愿望。
活动准备
1、铅画纸、记号笔、蜡笔。
2、各种服装实物(衣服:t恤,外套,衬衫等图案明显的衣服。裤子:长裤、短裤等有明显花纹的裤子。鞋子:有搭扣或者鞋带的鞋子。)
3、《我自己来》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人故事情景——认识喜欢“我自己来”的宝宝
1、再现经验
——(欣赏衣服、裤子、鞋子)中班的孩子们,长大了!你们会自己穿衣服吗?平时都是自己穿的么?
如:扭纽扣——扣领口、袖口;拉链衫——把拉头向下推、插到底,两边对齐;裤子——口袋与门襟;鞋子——搭扣朝向
2、介绍小宝
——(图一)这位朋友叫小宝,是个很能干的孩子。瞧!一大早他准备去上幼儿园了,他拿着衣服说我自己来穿。
——这件衣服怎么穿啊?你们会吗?
二、师友共同示范——观察并表现宝宝的正确穿着
1、观察上衣,演示衣服
——(图二)小宝拿起衣服一套,你们看他穿好啦!
——(穿反了)赶快,我们来把衣服转一转,图案在前面,穿套头衫可不容易呢!我们也来穿穿看。
幼儿描述,教师演示:教师绘画大笑脸。(“洗脸”与幼儿互动)幼儿演示上衣。(全体幼儿共同提醒)
1)衣服衣服套套好(画上衣的长方形轮廓)
思考:小宝是中班的孩子了,衣服是小小的还是大大的?
2)袖子袖子拉拉好。(画袖子)
3)领子领子翻翻好。(画领子)
4)小手小手伸出来。(画手臂和手指)
5)我自己来穿好拉!(画图案、检验)
过渡:你们都会自己穿套头衫哦,真棒!
2、观察裤子,演示裤子(图三)
——小宝的裤子怎么了?为什么穿好不能走路呀?
——小宝连忙脱下裤子重新穿,该怎么穿呢?
幼儿描述,教师演示:
l)一条裤管一条腿。(画一个裤管)
2)一条裤管一条腿。(画另一个裤管)
3)看看门襟在哪里?(画门襟、口袋)
4)我自己来又穿好啦!
3、观察鞋子,演示鞋子
——你们真了不起啊,会穿衣服也会自己穿裤子,那鞋子呢?这双鞋子你会穿吗?(拿出系鞋带的鞋子,边让幼儿观察,教师边画)
1)先穿袜子。(画脚的轮廓)
2)再画鞋带。(画出特征)
过渡:这么难穿的鞋子都会啊,小宝也自己穿好鞋子啦!穿得对吗?
——鞋子的搭扣是往外的呢!这次宝宝可穿对啦!小宝高高兴兴去上幼儿园啦!(拿
走教师绘画的范例和图片)
三、幼儿操作表现——选择衣服、裤子和鞋子,绘画自己
小宝好能干,衣服裤子鞋子都是自己穿的,我自己来真开心!你们也会像小宝一样自己
穿衣服吗?可是衣服裤子有各种各样的,你都能自己来穿吗?说到要做到,今天我们就试一
试画出来,看看到底行不行?
1、绘画自己的头部和五官特征。
2、绘画服装,按衣服、裤子、鞋子的顺序表现它们的基本结构。
3、按自己的想象添加各种特征,适当涂上颜色。
四、谈论欣赏作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共同欣赏穿戴整齐的自己,为自己会穿衣服、裤子、鞋子感到自豪!
(教师挑选2-3幅有难点的画,如:拉链衫,扣纽扣等)
活动解析
中班幼儿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虽然我们在幼儿的生活中也常常会看到他们穿衣服容
易扭错纽扣,裤子会穿反,鞋子左右不分等有意思的现象,但是幼儿独立进餐、盥洗、睡觉、穿脱衣服的愿望十分强烈。
借助《我自己来》绘本中的宝宝与幼儿生活相近的情景,引导幼儿采用绘画的方式,在分辨衣服、裤子和鞋子的正反中,激发自主穿衣服的愿望,提高学会生活自理的信心。
因此,自主穿衣既是本次活动的情景,也是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要求,联系中班幼儿会穿衣但又穿不好的特点,将凸显穿衣的能力贯穿始终。表现服装的基本特征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整个活动其实就是在画一个正面直立的人,是中班常常有的绘画内容。那么这个活动和
之前开展的类似绘画人的.活动有什么不同?
(一)从情景与美术价值的角度来思考
它取材来源于幼儿生活,把幼儿日常穿衣的生活情景作为线索来贯穿始终,在穿衣、穿裤、穿鞋中表现。平时我们观察幼儿绘画人物的时候,由于中班幼儿没有持久的有序思维,常常画完身体就忘记了手臂,还没有画完手臂就画腿,通过生活中先穿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的有序步骤与绘画相对应,帮助幼儿一步步地穿,一点点地画,这样一来不仅茌生活能力,也在绘画能力上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艺术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表达,用绘画的语言来表达孩子自己对穿衣穿裤穿鞋的自主愿望,使这种艺术表达变得更有意义。
(二)巧用示范和范例
其一,我给幼儿欣赏的画面来自“东方宝宝”的绘本,图画书上的男孩小宝是一个和幼儿相仿的同龄人,我给幼儿欣赏的作品,不是正确穿衣的画面,而是将衣服穿反,将两条腿伸进一只裤管等幼儿感同身受的画面,这些想自己穿衣又穿不好的情景正契合班上幼儿的现状,不但避免幼儿去模仿画面人物,而且起到激发他们大胆表现自己会穿衣的愿望。今天孩子画的也不是重复小宝的行为,而是表达他们自己克服障碍学会穿衣的自豪感。
其二,这个活动中我运用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示范方法,具体表现为以“个体演示,集体讨论…‘幼儿提示教师操作…‘师生轮换合作完成”等形式来落实。演示是围绕着服装的大体部分展开,不涉及穿衣方法的细节,幼儿可以画自己会穿的服装,也可以画自己现在还没有学会但愿意尝试穿的服装。创作表现的空间很大,满足每一位幼儿自我表现的愿望,使每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三)将绘画回归生活
本次活动从绘本出发,联系幼儿生活经验,最后仍旧回归幼儿的生活。活动最后,一个女孩也说道:“我不会穿绑鞋带的鞋子。”当时我说:“你不会也别灰心,下次可以试一试。”绘画给了幼儿学习更多穿衣方法的信心,活动虽然结束,抓住这一契机,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断提高自我服务能力的教育还在继续。
《自己来》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
愿意尝试自己动手。乐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3.行为与习惯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基本学习习惯,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过程与方法
在徒手操、个别示范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在竞赛、唱儿歌中巩固;在表演中体验、提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难点: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事先调查一下班上学生生活自理的情况。
学生准备:家庭的相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1.师:孩子们,我们升入一年级已经有段时间了,相信你们认识了很多小伙伴,但是小雨呢?除了这些亲爱的小伙伴以外,还结识了不少特殊的“小伙伴”,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小伙伴”有哪些?(课件出示一些学习、生活用品)
2.生答,并列举自己拥有的“小伙伴”。
3.师: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4.生讨论总结,并在全班交流。
5.师:看来大家对自己的“小伙伴”都很熟悉,那下面老师给大家出2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们的哪个小伙伴?
6.师课件出示教材上面的2个谜语。
7.同学们一起猜一猜。
8.教师宣布谜底,对于猜对的小朋友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小伙伴”指的是什么,启发学生发现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作用。】
活动二:找不到“小伙伴”了
1.师出示视频。(视频展示一个小学生在杂乱的房间里找不到橡皮而急得满头大汗的.情景)
2.师生共同观看视频。
3.师:看完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想法?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当时的感受怎样?
4.生分组讨论。
5.师生共同汇报,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6.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7.生自由发言,师借机引导。
8.师:找不到“小伙伴”了很麻烦,但是正是因为我们的东西没有条理,房间太乱,才造成我们找不到自己的“小伙伴”,同学们一定不要学视频中的小男孩。要想不出现这样的麻烦就得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帮我们的“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家。
【设计意图: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体会那种找不到物品的焦急,设身处地地理解这样做的后果,帮助学生树立养成爱整洁的好习惯。】
活动三:送“小伙伴”回家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安排了一个游戏:送“小伙伴”回家,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爱心,帮帮我们迷路的“小伙伴”,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
2.游戏安排:师拿出事先准备的各种生活、学习用品放在中间的桌子上,在这张桌子的对面安排2~3张桌子,这几张桌子代表了这些“小伙伴”的家,有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卫生用品等。
3.学生分组进行游戏,一组完成,大家用笔记录下结果,物品回归原位,下一组继续进行。
4.最后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又好又快,正确率高。
5.全班总结游戏结果。
6.师:这些物品都是我们的“小伙伴”,缺少了哪一个|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希望同学们能熟悉这些“小伙伴”,明白它们的家在哪里。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熟悉这些物品的用处,以及应该放置的位置,帮助学生明白这些物品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养成爱整理的好习惯。】
活动四:养成整理好习惯
1.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一些新的“伙伴”,也有些是老朋友也对它们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送它们回到了自己的家,这是一种很好的习惯。老师这里也有两个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小朋友做得对不对?(课件出示:教材上的两幅图)
2.学生积极回答这样做得对不对。
3.师:是呀,这两个小朋友做得都不对,妈妈会整理,但是妈妈不可能帮我们一辈子,而且妈妈很忙,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一个小朋友说,等长大了我再自己整理,这也是不对的。小的时候没有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学会最基本的本领,长大了也做不好。
4.师:其实,整理这些物品并不难,它也有一些小窍门,哪位同学平时做得比较好,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窍门帮帮大家。
5.请事先准备好的同学介绍经验,其他同学注意学习,师寻机指导。
6.师生共同整理总结。
7.师:怎样才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学习教材上的儿歌,学会怎样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8.师生一起读儿歌,并进行分析。
9.师:老师交给大家2个小窍门,一个是定时整理,整理好了画个笑脸夸自己,一个是物归原处,掌握好这2个窍门,你就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老师预祝大家都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成为一个爱整洁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凡事都要靠别人的思想是不对的,进一步启发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东西,要从小做起,增强学生养成整理好习惯的意识。】
板书设计
让我自己来整理
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找不到“小伙伴”了
送“小伙伴”回家
养成整理好习惯
《自己来》教案15
活动目标:
1、能用小勺自己进餐。
2、初步了解吃饭的常识,学会不挑食。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勺、碗、蝶等餐具;小熊、小猫、小狗、小猴头饰。
活动过程:
1、教师操作动物头饰,以情境表演《小熊请客》的形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引导幼儿观看情境表演。
(2)提出问题:
①小熊邀请了哪些小动物到它家来做客?
②小熊把饭、菜装在什么地方?
③小动物们是怎么吃饭的?
2、引导幼儿利用小勺、碗、碟,模拟练习使用小勺自己进餐。
3、指导幼儿操作 《谁对谁不对?》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吃饭时是怎么做的.,判断对、错并贴上"哭脸"或"笑脸"
4、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用纸盒、可乐瓶等材料自制嘴巴大小不一的娃娃,提供小勺、珠子、米粒、花生、豆类等,让幼儿反复练习使用小勺。
2、家园共育:引导家长为幼儿提供适宜的餐具,不包办,不代替,鼓励幼儿自己进餐,达到家园要求一致。
本活动适合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候进行。在表演自己吃饭的时候,教师应在旁指导告诉幼儿怎样正确吃饭。并教育幼儿珍惜粮食,使孩子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小百科:在中国及世界的大部分国家,吃是一种文化,民以食为天,一般一日三餐,分吃早饭、午饭和晚饭,发展到现在,在许多大中城市,许多人形成了吃夜宵的习惯。 吃饭是人摄入负熵维持耗散体系的主要方式。
【《自己来》教案】相关文章: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05-31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我自己来》及 03-06
(精选)《小英雄雨来》教案05-24
有朋自远方来教案01-24
小英雄雨来教案09-14
《小英雄雨来》教案04-23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案10-17
今天我来做爸爸教案01-09
小班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