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认识除法的教案

认识除法的教案

时间:2024-07-05 13:56:05 教案 我要投稿

认识除法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除法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除法的教案

认识除法的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 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

  学具: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创设情境(课件)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有两只猫在分4条鱼,你觉得他们可能会怎么分?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1、3;3、1;2、2

  教师指着上面三种分法提问:这三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鱼条数同样多,都是2条。(教师板书:同样多)

  (2)请大家继续分(课件),把8个小立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该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平均分)即8个小立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2 )个。

  (3)(课件)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哪组是平均分?(葡萄3、5;苹果4、4、4、4、;西瓜1、2、3)

  二、探索新知(课件)

  1、学习例1: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1)动手实践:请同学们用小圆片代替糖动手分。

  (2)观看动画演示分梨的过程

  请大家用小圆片代表梨来分一分,大家分对了吗?我们来看看电脑上是怎么 分的?

  (3)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梨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 个 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除号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2)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6÷3=2"进行巩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6÷3=2"的意义。

  3.如果有把20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几颗呢?你是怎么想的?让我们来看看这5位小朋友分糖的过程。(电脑演示)算式该怎么列?板书:

  20÷5=4(颗)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再次让学生体验到平均分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先用小圆片摆一摆,再列出算式。

  (1)把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个?

  □÷□=□

  2、看图列出算式:(课件)

  (1)把10个萝卜平均分成两份。

  (2)把8个青椒平均分成4份。

  3、看算式,说说它所表示的意思:(课件)

  (1)15÷3=5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2)24÷8=3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四、拓展:(课件)

  把12只桃子平均分给几只猴子,正好分完,可以怎样分?

  (课件演示说明:点击其中四只会出现"手"形的桃子,就分别是四种分法,然后再点击按扭回到原来的12只桃子的界面;当点击猴子时就会出现完全的四种分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得都很好,今天我们对除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补充板书课题),所学的分法,我们把它叫做"第一种分法"(板书),下节课我们还要学习除法的第二种分法。

  南海实验学校 黄伟红 周莹

  20xx年1月

认识除法的教案2

  1、口算乘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P1例1、P2例2口算乘法

  教学要求:掌握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手段:幻灯片、小棒、口算卡等及操作。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表内乘法口诀(可用口算卡进行)。

  2、50是几个十?700是几个百?

  3、8个十是多少?24个十呢?24个百呢?

  4、5个2是多少?

  二、新课教学:

  1、P1例1

  (1)引导学生摆小棒:每堆摆两捆(每捆10根),摆3堆。

  (2)启发学生议论: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加法算:20+20+20=60

  用乘法算:20X3=60

  (3)引导学生看实物,理解算20X3的'思维过程:3个2是6,3个2捆(2个十)是6捆(6个十),6捆就是60根,即3个20是60。结果与加法相同。

  2、小结:求3个20是多少,可用乘法计算。口算20*3这样想:

  2个十*3=6个十=60

  3、P2例2

  (1)显示例2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后掌握其数量关系。每堆有300块小木块,一共有4堆。

  (2)让学生直接用乘法式子求出一共有多少块。

  (3)让学生口算结果,并说出怎样想。

  (4)小结:求4个300是多少,用300X4计算。这样想:

  3个百*4=12个百=1200

  三、练习设计:

  1、P1“做一做”。

  2、P2“做一做”。

  四、作业:

  1、复习P1例1 、P2例2。

  2、P4第1、2题。

  3、小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怎样建构的

  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触类旁通,而小学这一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处于匮乏阶段。

  对任何知识他们都处于一种认知浅层,老师应如何使他们对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呢?通过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解读,发现苏教版二(上)第四单元第一次教学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列式的起步。该单元的教学必须扎实到位。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动手对实物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平均分的意义,主动建构起对"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等概念的理解。

认识除法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 ”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

  实践探索法和演绎概括法等教学法 ,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层层升华,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二(1)班准备明天参观科技园,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说给小组同学听。

  各小组汇报。

  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同学们正在为明天的出行做准备。看,他们正在分食物呢!

  这么多分法中,哪种最特别?(分糖果的最特别,每份都一样,每份都是4颗。)

  2、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1)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每组选一个代表,把你们组的糖果数量以及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

  小组1:我们组有6颗糖果,我给他俩都是1颗,我4颗。

  小组2:我们组有6颗糖果,分给3个同学,每个人都有2颗。

  小组3:我们组有6颗糖果,分给3个同学,每份各是1颗,2颗、3颗。

  ……

  (2)教师追问:这么多种分法中,哪种最公平、公正?

  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糖果分成3份,每份有2颗。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②观察:从糖果分成3份,每份右2颗,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每份的数量同样多。)

  出示小精灵的话,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3、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2题。徐盛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二、互动新授,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的情境图。

  师:要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你知道可以怎样分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用学具代替桔子,同桌合作分一分。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分法。

  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分法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6个盘子里,每盘分3个。

  分法2: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6个,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分法3:还可以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另一个盘子里,依次类推。

  第三种分法分得很快,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吗?

  学生可能会说是根据三六十八,就知道每个盘子里应放3个;也可能是想到乘法算式3×6=18,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或者用除法,18除以6等于3,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

  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合理,均应给予肯定。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这18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如果把这18个桔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几个呢?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三、巩固拓展,解决生活问题。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1)出示题目: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法,然后借助学具摆一摆。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代表的汇报进行展示。

  (2)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盒?”

  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有哪些变化(“2份”改成“5份”),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盒?”

  学生在组内自由分。

  教师小结:把10盒酸奶平均分,虽然分的份数不一样,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2、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1题。

  提问:把8根火腿肠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强调平均分),下面有三种分法,哪种分法对?

  学生判断,交流反馈:分法1不是平均分,分法2是对的,分法3是平均分,但不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是错的。

  (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2题。

  提问:一共有几个贴纸?平均贴在3条线上,是指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每条线上应贴几个?

  尝试解决,并画一画。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的平均分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的教案4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

  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

  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

  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

  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认识除法的教案5

  教学内容:

  除法竖式(课本49页主题图及例1)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2、认识除法竖式,掌握除法竖式,掌握除法竖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位置,部分的含义。

  3概括能力,以及书写工整、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法竖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位置。

  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教,自学探究。

  习新的知识“除法竖式”(板书课题)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计算方法。

  成这两个学习目标?

  1 图,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4人一组;

  球,5人一组;

  了解竖式中各、培养学生观察、教学重点:掌握除教学难点:了解竖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师: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除法竖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师:有没有信心完

  二、新知探究 、出示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生观察、汇报

  操场中学生在跳绳,操场上学生在打篮彩旗每4面一组;

  花盆每3盆一组。

  师:在观察图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比如按照从上到下得顺序或者是从左到

  右的顺序去观察。看来数学问题在生活中还是随处可见的,你们观察到得这些信息我们以后

  研究,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三(2)班同学遇到的问题。

  2、出示例1 师:学校体育节开幕式马上就要开始了,同学们忙着用鲜花布置会场呢!

  图,说一说三(2)班同学遇到了什么问题?

  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板书)

  师:如何让解决这个问题?同桌互相说算式。

  计算?

  组摆5盆,可以摆3组。

  求15里面有几个5,所以要用除法计算。

  算除法呢?请同学们齐读自学导航。

  3 a)页下面的除法竖式:

  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数的什么位?为什么?

  15是几和几的乘积?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什么意思?

  本,自己可以解决的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桌商量着解决。5分钟,开始。

  坐姿告诉老师。

  出示除法竖式的写法)

  师:仔细观察这幅生:有15盆花,每汇报:15÷5=3(盆)师:为什么用除法生:有15盆花,每生:也就是让我们师:怎么用竖式计、自主学习出示自学导航 认真阅读课本50(1)指出除法竖式(2)商要对着被除(3)下面第二个(4)最下面的0师:认真的阅读课时间师:交流完之后用汇报:(幻灯片播放,(1)除法竖式中,15是被除数,5是除数,3是商。

  师:在除法竖式中,针对这三部分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预设:a)除号怎么写?

  b)被除数,除数,商的位置在哪儿?

  解决问题,齐读竖式。

  师:在竖式中,针对我们要解决的问题,15、5、3分别指的是什么?

  生:15指的是15盆花,5指的是每5盆一组,3指的是分了3组。

  师:看来竖式中被除数、除数、商所表示的意思和横式中所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

  (2)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如果写在十位上就表示3个十

  了,15里面有3个5,不是30个5,所以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3)下面第二个15是5和3的乘积,表示每组摆5盆花,3组就摆了15盆花。(学

  生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4)最下面的0表示原有15盆花,3组摆了15盆花,全部摆完,0表示没有剩余,所以在横线下面写0.0要和个位对齐。

  b)如何写除法竖式

  师:认识了除法竖式,你会写除法竖式吗?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3 板书:5 边写边说:15除以5商3,每组5盆,3组摆了15盆,在被除数15下面写15,相同

  数位对齐,有15盆花,摆了15盆,全部摆完了,没有剩余,在横线下面写0.师:应用题完成之后要写答案。齐说答案:可以分3组。

  4、练一练

  师:你会列除法竖式了吗?考考大家!

  板书:24÷4= 18÷2= 学生独立完成,巡视。学生板书,订正。

  师:第二个

  24、18是怎么得来的?用一句话总结。

  生:商和除数的乘积。

  5、小结

  l列除法竖式时,被除数写在除号的里面,除数写在除号的.外面,商和被除数的个位对

  齐,写在除号的上面,商和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下面,与被除数相减,结果写在横线下面。

  三、课堂检测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4÷6= 35÷5=

  2、小红家有72本书,每8本放在一层书柜上,需要几层书柜?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完成两个学习目标了吗?

  除法竖式

  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位数(或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简单口算数除法的基础上一步探讨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除法竖式,知道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并且掌握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而了解竖式中各部分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教材首先安排了一幅学生布置会场摆花盆的情境图。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数学信息,汇报数学信息,同时渗透数学问题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数学的影子。我在这一部分没有提醒孩子在观察图片时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这是一点小小的遗憾。在校园的一角摆放着一些盆花,利用这些花盆设置情景,学校体育节开幕式马上就要开始了,同学们在忙着用鲜花布置会场呢!一个小朋友说先搬15盆花,另一个小朋友问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安排这幅情境图的目的;

  一、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激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欲望;

  二、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摆花盆的活动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我在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时,让孩子自己汇报找到的已知信息,问题,列出算式,从而导出如何用竖式去计算除法呢?这个时候出示自学导航:认真阅读课本50页下面的除法竖式:

  1、指出除法竖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2、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什么位?为什么?

  3、下面

  第二个15是几和几的乘积?表示什么意思?

  4、最下面的0表示什么意思?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去自学,不会的可以和同桌交流。通过孩子的自主学习汇报,把课堂的时间真正的还给学生,教师在这里作为一名引导员和倾听者。

  如果我还有机会重新上这一节课,我会在最后一部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说一说。准备这一节课时,师父已知强调说:“你要少说,放手给学生说”。放手给学生说,但是在学生说不出来,或者是在讲解规定性的知识点时,直接讲给学生就可以了,不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在这一部分我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导致这节课缺少课堂检测这一部分。

  通过这次学校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到结合”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及先进性,不仅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而且将老师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成为良好的倾听者和调控者。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该放手的时候放手,该发挥自己示范引领作用的时候就发挥自己的示范引领作用,这样才能使一节课更加的丰满。

认识除法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除法.

  2.使学生知道:这种除法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并能知道这种方法怎样用算式来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6个村和3个盘的图片、12根小棒、12个小圆片、6支铅笔.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二).

  2.师生分铅笔,初步感知分的方法.

  (1)教师拿出6支铅笔,先向学生明确: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给2支,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细心观察老师是怎么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铅笔先拿2支分给一个同学(教师要同时拿2支给一个同学),再拿2支分给一个同学,最后又拿2支分给一个同学,也就是每2支分给一个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6支铅笔,每个同学2支,可以分给3个同学.

  (2)让学生想想刚才是怎样分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学生初步认识第二种分法.

  (1)教师要求学生拿出8个小圆片,按每2个放一堆,看看能分几堆?

  (2)学生边说边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3)教师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二).

  2.教学例5.

  (1)出示书上例5,左边的桃子图.

  ①教师叙述题意:有6个桃,每2个放一盘,能放几盘?(板书或提前用纸写好的贴在黑板上).

  ②教师问学生:每2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使学生知道:每2个放一盘,就是每2个分成一份.

  (2)教师让学生拿出6个桃子的图片,自己试着分一分.(边说边分,先 再最后).

  (3)指名让学生回答分的过程,教师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二).要强调两个两个地分,每2个放一盘,也就是每2个为一份.学生跟着老师的演示摆自己的学具.

  (4)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是怎么分的?分得的结果怎样?使学生知道:每2个分成一份(或2个2个地分的)分成了盘(板书:3盘).

  (5)教师小结.我们分桃的时候,把6个桃每2个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分法也要用除法来计算.

  (6)结合分的过程说明算式的'写法.

  ①桃子的个数6是要分的数,写在除号的前面.(板书:6)每份的个数是2,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2);分得的份数是3,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3).

  ②让学生说一说62=3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6个,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3份(板书).

  ③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

  (7)引导学生看书,并说说例5的图意,让学生自己把剩下的桃子分完.

  (8)质疑问难,师生答疑.

  三、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

  随堂练习

  先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12□=□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__________

  第1题: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说分的过程.按分得的结果,把算式填全,集体订正.然后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也可以把1、2题进行对比,让学生知道虽然都是12根小棒,因为第1题是每2根1份,第2题是每6根1份,所以分的份数也不同.

  布置作业

  略

  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二)

  有6个桃,每2个放一盘,能放3盘.

  用除法并:62=3

  表示有6个,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3份.

认识除法的教案7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4的例1、例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解答。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正确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磁性板,学生每人一套学具。

  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通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讲故事:(提出要求:要求同学们认真听,听完故事后要回答老师的问题)从前有一个妈妈,她生了两个孩子,这两个都非常贪吃,有一天妈妈买来6个苹果,分给两个孩子吃。她第一次是这样分的;哥哥分1个弟弟分5个,哥哥说:“不行不行,弟弟更多,再分过。”然后妈妈又从弟弟那儿再拿一个给哥哥;哥哥还说:“不行不行,弟弟更多,再分过。”这样妈妈又从弟弟那儿再拿一个给哥哥。这时哥哥看到弟弟和他一样多,高兴地笑了。

  提问:故事里妈妈把6个苹果分了几次?是怎么分?板书:6分成1和5;6分成2和4;6分成3和3。为什么哥哥最后高兴的笑了呢?(因为他们分的一样多)一样多还叫什么?(同样多)

  小结:像这样分的同样多(一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怎样进行平均分呢?

  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面,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请同学们注意分的过程)

  第一次分,每人分给1支铅笔。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分。

  第二次分,每人分给1支铅笔,教师问:“分完了吗?”(分完了)

  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师问:“每人分得同样多吗?”“同样多”。这就叫做“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2支”。学生跟读一遍。

  二、教学例1。

  现在请每个同学从学具里拿出是8的物体,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个物体分成4分,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在讲台桌上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怎样分的?(学生:先拿出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再拿出剩下的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

  教师指出:这就是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

  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教学例2,出示“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边口述题目,边拿出3个桃和3个盘子)

  “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盘放得同样多)

  “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得同样多,应该怎样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向学生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因为要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因此,先要拿3个,每盘里放1个。然后提问:“分完了吗?”

  教师再把剩下的3个桃,每盘放1个,提问:“分完了吗?”“每盘放几个?”“是不是每盘同样多?”“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

  像上面这样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方法─除法来计算。(板书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叫除号,指导书写: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桃是几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板书:6÷);把6平均分成几份?把“3”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把这个“2”写在等号后面,教师指着“6÷3=2”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指导读出算式,6除以3等于2,再指名一两名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打开教科书,引导学生看p40上小朋友分桃的图先要学生说说图意,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中剩下的3个桃分完。

  四、课内练习

  1、做教科书P41“做一做”中的题目。

  2、做练习十二的第1、2题。

  五、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小结:今天我们从动手分东西,学会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六、提出假设,做出总结:

  学了这课,如果你是那俩个孩子的妈妈,你知道应该怎样分才能分得同样多吗?

认识除法的教案8

  教学内容:课本第56——58页,除法的简单应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教学难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编出一个数学故事来。

  四到五名学生讲述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进一步理解图意。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知道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能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

  问题: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5÷3=(条)小练习:1、28个枣,每个盘子放7个,需要准备()个盘子。2、16个桃,每人分8个,可以分给()人。

  (二)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

  提出问题:把10只狮子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只?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0÷5=(只)小练习:1、14个橘子,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个。2、8个西红柿,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个。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先让学生实际分一分,在圈一圈,然后再做一做。

  2、自主练习2。

  先引导学生摆一摆,在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平均分

  教后反思:学生在计算方面没有掌握技巧,不能熟练地利用口诀来求商。

认识除法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谈话,出示例课件: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小明和小红是怎样分苹果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分苹果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

  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认识除法的教案10

  一、探索导入

  1、组织分铅笔活动,并填表。

  (1)要求:把1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

  (2)指名说说。

  (3)学生操作,完成P、1表格。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苏教版

  (4)班内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讨论:看着表格,谁能把刚才分铅笔的情况进行分类?

  3、讨论并讲述:把平均分铅笔的情况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有剩余的;一类是有剩余的。

  二、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三、探索新知

  1、写平均分后没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板书:10÷2=5(人) 10÷5=2(人)

  2、指名说说10÷2=5(人)中各部分的名称,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3、学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学生试着写,教师指导写法:

  如:根据表格,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边说边写10÷3=3(人)),还剩1枝,就接着写6个小圆点,然后再写1(枝)10÷3=3(人)……1(枝)

  4、学习了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师:根据1(枝)的意思,谁能给它起个名字?(板书:余数)

  5、学习了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的读法。

  学生试读,指导读法:10除以3等于3余1。

  6、学生试着写出表格中其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1) 写算式。

  (2) 读算式。

  (3) 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四、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读题,按要求先动手摆摆,再把书中的( )和算式填写完整。

  集体交流,读出算式,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想想做做”第2题: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比较两题的异同。

  3、“想想做做”第3题:先把要求读读,然后同座位说说,再指名说说。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请大家课后把刚才想知道的与你的好朋友研究研究。

认识除法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书写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能对除法竖式作出合理的解释。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中各个部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正方形,今天我们继续摆一摆,请同学们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看看结果怎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1)能分几组,有剩余吗?(能分3组,剩1根)

  (2)怎样列式表示? 13÷4=3(组) 1(根)

  (3)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加法、减法的时候,除了列横式之外,还可以怎么列式?(学生板演竖式)29-15= 12+27= 没错,除法和它们一样,也可以写成竖式的,那么,怎么写除法的竖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除法竖式。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出示除法竖式。

  1、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成这样的竖式。(结合教材图片)像汉字“厂”的符号表示除号,除号里面的是被除数,一撇的左边写除数,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数下面写除数和商的积,横线表示相减,最后是余数。

  也就是: 3 商

  除数被除数 1 2 4?3的积

  1 余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你知道竖式中的'每个数的含义吗?

  预设:(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几根,3表示13根小棒 每份分4根最终分成的份数。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积,1表示余下的一根小棒。

  师生小结:除法竖式的一般写法分为三步:一除二乘三减。

  谈话:有个顺口溜,希望同学们记住,除法列竖式 先写大厂子

  被除数进厂里 除数关厂外

  房盖上去写商 商和除数再相乘

  被除数下面来写积 下边画上一横线

  两数一相减 余数写下边

  2、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竖式,师巡视订正。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的除法竖式,大家会写了吗,我们是怎样写除法竖式的?我们回顾一下。(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写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师: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学生动手分小棒,然后集体讨论,反馈信息。

  预设:(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2)可以写算式16÷4=4(组)

  (3)它的竖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来写,被除数换成16,除数不变,商是4,除数和商的积是16,这里没有余数,相当于余数是0,表示没有余数。

  4 1 6 0

  三、巩固练习

  1、摆小棒列竖式计算:17÷3=

  2、完成“做一做”第1、2题。

  指导学生分别拿出

  11、12根小棒,每3根一组分一分,根据分得的结果,确定商和余数,然后书写除法横式和相应的除法竖式,先写在书本上,然后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9÷6=8 1 11÷3=3 2 8 3 4 8 9 1 2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认识除法竖式计算(教师结合板书小结计算方法),计算时要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竖式

  商 4 除数4 1 3 被除数 4 1 6 1 2 1 4?3的积 余数 1 6 0 篇三: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平均分小棒的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2 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有余数的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难点:除法竖式中每一部分的含义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与众不同的道理。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内容:教材62-66页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的教案12

  《除法竖式的认识》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开始,本节课是有余数除法的第二课时,因此我想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知道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法竖式的认识》 。

  我在设计教案时,把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及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我安排了这样几个层次教学:

  一、通过复习引入,有12根小棒,每四根分一组可分几组?我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1)摆小棒。(2) 画一画,圈一圈。怎样列式?还可以列竖式计算。导入新课。

  二、新授部分。除法竖式该按怎样的顺序写?为什么要这样写?在教除法竖式的认识备课时,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和我们学校的数学老师探讨,上网查询,说法各异。我觉得除法竖式的格式与加法、减法和乘法都不一样,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怎样让学生自然的记住除法竖式的顺序。课堂上我创设了一个情景,学生学习效果很好。

  根据学生写的除法竖式对比的写出正确的除法竖式,“厂”是竖式的除号,好像“厂房”的“厂”字, 《《除法竖式的认识》 》。被除数住在房子里面,除数住在窗口,表示把总数进行平均分。商住在房顶,要和被除数的个位对齐,把分得的结果就写在横线的上面,这条横线和加减法的横线一样也相当于等号的意思。

  接着我又追问:商写在什么地方?它表示什么?(让学生观察摆小棒,分掉多少根?12根写在竖式被除数的下面.再观察分掉12跟后还剩下多少根?在竖式上我们能不能看出剩下多少根?剩下的写在竖式的什么地方)完成了竖式再介绍各部分名称,每个数的表示意义。

  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明白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的难易程度要有预见性,对于学生不容易接受的难点要事先设计更可行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教的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练习部分,我设计将后面的练习作为一系列的闯关题出现,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在高层次上积极思维,不断闪要智慧的光芒。当学生得出结论的时候,我总要问他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意见和想法,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促进学生新观点、新方法、新创意的生成。

  结束了除法竖式的认识的教学后,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上把握得较好的几个地方就是前面新授的部分让学生自己试着写出除法竖式,讲解得比较到位和详细,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这种方法;还有就是除法竖式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加深了学生对除法竖式的理解。我也同时认识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不足:

  一是临场应变能力应当加强,要做到心中有数。即使是自己为了某些外在的原因要赶进度,也要力求自己授课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出现了口误的地方,应当及时的改正。

  另外应当注意再多听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想法,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然后从这中间去找解决如何更好的传授知识的问题。

  还需要注意的是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严谨和完整性,从小培养他们养成这个良好的习惯,对以后做应用题也是很有好处的。

认识除法的教案13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过程。

  教学目标:

  1. 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 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今天的草莓特别新鲜,我买了一些准备分给大家。你认为怎样分才是最公平的.呢?什么是平均分?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1.6个草莓,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谁来分一分?

  2.怎样列算式?

  3.如果不是6个草莓,而是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谁来分一分?怎样列式?

  4.7个草莓,每人分2个不能正好分完,最多只能分给3人,这余下的1个又不够再分给一人,剩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就叫余数,它表示平均分完之后剩余的数。

  5.带有余数,我们就叫它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三、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 如果每人分4个草莓,8个草莓,9个草莓?10个草莓?11个草莓?12个草莓?分别可以分给几人?你们会分吗?有没有信心?好,现在咱们就拿起手中的学具代替草莓分一分。

  2.生动手分。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讲评。

  4. 你能将下面5个算式分类吗?

  84=2 (人)

  94=2(人)1(个)

  104=2(人)2(个)

  124=3 (人)

  114=2(人)3(个)

  5.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1.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除法。

  2.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完成课后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2)练习十四第1题。

  (3)( )6 = 5 ( )

  2.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3.作业布置

  练习十四第2题。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没有余数 有余数

  62=3(人) 72=3(人)1(个)

  陈娅《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余数

  读作:7除以2等于3余1

  84=2 (人) 94=2(人)1(个)

  124=3 (人) 104=2(人)2(个)

  114=2(人)3(个)

认识除法的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2、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

  3、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二)、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

  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3、解决如何“平均分”

  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

  4、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5、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认识除法的教案15

  分法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二)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除法的含义.难点:掌握第一种分法.教具和学具教具:6支铅笔,8个正方体,6个桃,3个盘子.学具: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通过实物演示

  知道平均分的含义教师拿出6支铅笔,分给2个同学,可能有哪几种分法?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支;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在这些分法中,前两种每人分的不是同样多,最后一种分的每人同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怎样进行平均分呢?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边.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并请学生注意分的过程.第一次分,每人分给1支.最后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分.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给1支,教师问:“分完了吗?”(分完了)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师问:“每人分得同样多吗?”这就叫做“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2支.”

  (二)教学

  例1要求每个同学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个正方体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1名分得好的学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学生:先拿出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再拿出4个剩下的正方体,每份放1个)“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教师指出:这就是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

  (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教学

  例2,出示:“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边口述题目,边拿出6个桃和3个盘子)“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盘放得同样多)“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得同样多,应该怎样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向学生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因为要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因此,先要拿3个,每盘里放1个.然后再提问:“分完了吗?”教师再把剩下的3个桃,每盘放1个,提问:“分完了吗?”“每盘放几个?”“是不是每盘同样多?”“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像上面这样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

  在数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新方法——除法来计算.(板书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桃是几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板书:6÷);把6平均分成几份?把“3”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把这个“2”写在等号后面.教师指着“6÷3=2”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接着引导学生读出算式:6除以3等于2.再指名一两名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并读出算式.然后让学生打开书,引导学生看第45页上小朋友分桃的图.先要学生说说图意,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中剩下的3个桃分完.

  (四)巩固反馈

  1.做课本中第46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的第(1)小题,先让每个学生拿出12根小棒,动手摆一摆,然后把除法算式写完全,再指名学生说出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第(2)小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第2题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要分多少个球?怎样分?让学生实际连一连,表示分的过程.然后在书上填写算式,并指名读出除法算式.

  2.做练习十四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先指名读出除法算式,再让学生把除法算式的意思说完全.第2题,先指名读算式,再让每个学生用三角形摆一摆,然后填出得数,并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

  今天我们从动手分东西,学会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除法的最基本含义是“平均分”.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首先通过分东西,使学生了解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哪种分法不是平均分.在此基础上,研究怎样分才能平均分.通过学生多次操作,对平均分有一定认识后,教师介绍“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时,用除法计算.把除法算式的读法、除法算式的含义与具体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在巩固反馈时,再一次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习题精选

  1.填空把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个.列出算式:( )÷( )=( )

  2.填空24÷4=( )读作( )除以(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也就是( )里面有( )个( ).

  3.填空算式:□÷□=□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一份是( ).

  4.填空(1)10除以5等于2.□○□=□(2)被除数是12,除数是6,商是2.□÷□=□

  5.应用题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

【认识除法的教案】相关文章: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05-24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5篇(推荐)05-29

(热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5篇06-06

《认识除法》 09-19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1-30

除法的初步认识 09-16

《除法的初步认识》 06-13

《除法的初步认识》 06-16

[实用]《除法的初步认识》 07-10

认识除法的 15篇09-2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