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天的怀念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天的怀念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
【学情分析】
1、感受母爱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重点难点】
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探寻作者写作意旨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揭示课题,铺垫情感
1、(出示轮椅)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吧?(生:轮椅)
师:看到这轮椅,你会想到什么?(预设:残疾人、坐轮椅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坐上轮椅?)
(出示史铁生照片)变点击课件,边激情讲述:这个轮椅上坐着这样一个人,……他叫史铁生。遗憾的是,在去年的12月31号,这个被称为“文坛巨星”的他,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2、那么是什么力量让史铁生写出这么多震动中国文坛的好作品呢?
(出示——合欢树片段)(默读)
通过默读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看来这力量来自于他的母亲,可惜这位母亲早就不在人世了,她在儿子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当时年仅49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史铁生走进他的母亲,走进秋天的怀念。(板书——秋天的怀念)(师生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秋天的怀念
读课文,指导读书读出味道。
1、请大家先把课文读一遍,在读书时,把字词的读音读准,读课文时尽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师:有谁想给大家读一读课文,哪一部分都可以。在他读书的时候,我们大家要仔细听,一会儿我们要对他读的作出评价。
师:你觉得自己读的怎么样,读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哪一个层次?
(面向学生):大家觉得他读得好吗?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师:其实,到底什么叫有感情呢?对一篇文章,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按自己的理解去读,读出自己的个性,我想就是有感情了吧!
2、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课题——秋天的怀念,你感觉应该怎样读呢?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师生再读课题)怀念母亲什么呢?
(要求学生连贯表达,从题目入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活动3【活动】探讨母爱的内涵
探讨母爱的内涵
(一)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作者怀念母亲是当然的,母亲的一句话永远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说说是哪一句话。(课件:“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顾名思义,这娘俩指的是——母亲和儿子两人在一块好好活。(板书:儿子、母亲——好好儿活)
3、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那么,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之下说这句话的?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比如: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细致准确地写出了我当时的脾气暴怒无常?
生:突然、砸碎、猛地、摔
师:如果我们试着把这些词语都去掉,效果会怎么样?
(课件示:两句话)(学生对比读,选择一处谈体会)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他为何这么对待自己?
生:作者恨自己的腿废了、恨自己变得没用了……
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所以: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唰唰啦啦”地飘落,我——————————————————。(课件:扩充句子训练)引导学生设想,没有了健全的双腿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你们多大?21岁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没有了双腿,知道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吗?
小结: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啊!(回扣板书的“苦”)(板书:苦)
如果你是他的朋友,看到他这样的苦你会去劝他吗?怎么劝?(学生发言)
5、那么他的母亲是怎么劝的呢?别着急告诉我,看看母亲当时自身的情况又是怎样?请也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比如:
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6、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还有一点,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的痛苦啊。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教师问一句,学生接一句)?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估计落脚点回到“为了儿子着想”)
小结:那么,母亲是怎样强忍痛苦一切为了儿子,给儿子以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呢?下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走进母亲的“好好儿活”。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 母亲
瘫痪 肝疼
暴怒无常 整宿整宿、翻来覆去
我活着有什么劲 睡不了觉
活动4【作业】课后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瘫痪()憔悴() 絮叨()
沉寂()烂màn()jué()别
淡yǎ()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的脾气变得爆怒无常。
B、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尝尝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C、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D、看着三轮远去,也绝没有想到寻竟是永远的决别。
3、下列语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B、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C、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D、大家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4、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3)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继续探讨母爱的内涵
(二)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活”。
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1)比如——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学生说到这里,教师就抓住这一“挡”,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
小结: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2)再比如“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为何不说了?(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
小结:母亲的爱好细心!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这句话。
(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课件)
①母亲“扑”过来,“扑”字还可以换成哪些字?(跑、走、抓)这里为什么用“扑”?母亲扑住的究竟是什么——(和儿子在一起。母亲不想看到儿子伤害自己,有轻生的念头。)带着这种感情读这句话。
小结:母亲的爱好坚定!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重点体会“在一块儿”)
②“抓住我的手”,仅仅是“抓”住的是我的手吗?还有什么呢?(好好儿活。抓住我的心,怕我没有再活下去的勇气。)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句话。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执着!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重点体会“好好儿”)
③“忍住哭声”,母亲仅仅是忍住哭声吗?她还忍住了什么?再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发现呢?(忍住了自己的病痛和儿子的不幸带给自己的双重打击)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句话。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深沉!送到句子中再读。(重点体会“活”)
2、学生发散谈后,重点探讨下面的句子:从几个“悄悄儿”中,再细细品味母爱:
(出示两段话,对比读)比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么不一样,选择一处谈谈:
同一个“悄悄”表达母亲不同的情感,这个“悄悄”说明了什么?
3、小结:母亲的爱是小心翼翼!读出这样的味道。
4、通过体会,此时的母亲已是万箭穿心啊,自己身体的毁灭性打击让自己“苦”;还要面对的是自己抚养了21年的瘫痪的儿子,可以说,对母亲的打击可谓“苦上加苦”。(板书:苦)可无论如何还要让儿子好好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再次回扣“苦”)
总结:读到这,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活动2【活动】探讨爱母的怀念
1、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引读课文,“邻居们……”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课件出示)“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的话没有说完,但后来儿子读懂了母亲还未说完的话,大家懂得母亲想说什么吗?(要好好儿活)
把“……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加进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中,(课件补充完整上面这句话,然后让学生读一读。)
(师引读)又是秋天——
生读: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讨论):母亲推我去看花,但终究没有去成,母亲为什么要带我看菊花呢?
师:通过描写菊花的句子,你读出了什么?
过渡:
4、母亲去世后,作者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他不仅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很精彩,他的一生并不长,但却是光辉的一生。
(课件出示他的作品)
5、现在,儿子懂得了母亲的用意,但母亲却不在了,这让作者陷入了不尽的怀念:
(课件出示一怀念母亲的选段)
师:母亲用自己的生命教会了儿子“好好儿活”,正是母亲的话语,母亲的离去,才铸就了儿子辉煌的一生啊!让我们再读课题(学生读课题)
活动3【活动】学习小结
思考:同学们,今天我们带着感动读完了这篇课文,想一想,它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仔细的品味一下,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活动4【作业】课后作业
阅读题。文段全文。
1、根据原文,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 ,白色的花________,紫红色的花________而________,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________ 。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内容。
3、第一段中母亲为什么“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呢?
4、文中,作者两次写到了母亲要推儿子到北海看花,母亲的用意是什么?文章结尾着重描写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文中的划线句子“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属于哪种记叙顺序?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6、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么?为什么?
7、“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说说“挡”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七年级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2’)
1、播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孩子们一起唱。
师:孩子们,当你们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你会很自然的想起谁呢? 生:想起我们的妈妈
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存在父母对我们的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一篇有关母爱的文章《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这位就是本文的作者史铁生。(课件展示作者及作者简介。)
2、听(视频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分小组自学(出示自学要求)(2’)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
3、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三)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引导。(17’)
1、师:现在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
(可小声读,可站起来,可小组齐读)
汇报各小组采取的是什么读书方式,在读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生字和新词,共同解决疑难。
2、师: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
生:母亲犯病,竟成永诀。
师:你能用一个词语谈谈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吗?
生:A坚强 B无私 C伟大
学生交流并将相应的词语写到黑板上。
3、师:你为什么认为母亲是一个这样的人?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来说明自己对母亲的看法吗?
(设计意图: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生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生2: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
生3:……
生4:……
(这里分两个步骤:1)小组普遍交流。2)全班重点交流。说的时候要求学生抓住“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
师:我们也像刚才那位同学那样来读读好吗?——(齐读或师生赛读)
4、师: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最让你感动的有哪些?
生1: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
生2: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
生3: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师:你能把这些句子给同学们读读吗?
生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生2:“‘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 生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生4:“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生5:……
生6:……
(四)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10’)
师:你在读课文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着感触最深的语句,与大家说说好吗?
生(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母亲虽然自己身患重病,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觉,却默默地承受着我的粗暴无理。)(板书:暴怒—安慰)
生(2):“‘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为了我,母亲虽然爱花,却没有精力、时间,没有心思再养花。)
生(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语虽朴素,却体现了母亲的伟大和坚强。) 生(4):“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是要把萧瑟的秋天挡在窗外,要把我心中的寂寞、消沉逐渐出窗外吧。)
生(5):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说着…‥(能够带孩子出去走走,母亲竟是如此兴奋!她希望我能开心、快乐。)(分角色朗读4---6自然段,播放音乐《思乡曲》) 生6:一年一度秋风劲,又是菊花烂漫时。(课件展示)“我”来到母亲的遗像前,会手捧着怎样的菊花,来表达怎样的情思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母亲对我的爱就象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母亲把爱埋藏在心底就象黄色的花那样淡雅,白色的花是高洁的,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这些菊花,正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菊花中有母亲的殷切嘱托,“咱娘儿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生(7):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好好儿活。(春蚕到死丝方尽,母亲临终时仍挂念着孩子。告诉我们应该面对现实,正确对待人生,好好活,以表达我对母亲的一片深情。(感情朗读该句)
小结:作者对母亲的一片深情,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板书:思念-去逝)此时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涌动千言万语,你想对作者的妈妈或作者说些什么吗?(学生激情发言)
(五)课文内容拓展,总结全文。(5’)
1.师:孩子们,能说说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为父母做过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真情诉说)(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课件展示“愿天下所有的孩子幸福快乐!愿天下所有的爸爸妈妈健康长寿”)
2.教师归纳小结:孩子们,母爱是那么的无私,那么的伟大,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在有生之年爱我们的母亲吧,这才是美的开始,让我们学会爱,懂得爱吧,用你们的爱心去感谢生你养育你的妈妈吧,用你们的爱心去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吧!让这颗象征爱、包含情的红心永远在我们的心中闪烁。(课件展示“红心”)。
(六)知识延伸,笔下生情。(3’)
1、出示歌词:《烛光里的妈妈》
2、你们收集的有关于母亲的名言吗?
教师推荐 出示《关于母爱的名言》 ————你可以抄写下来
(七)布置作业。(1’)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随处都可以体会到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和无私的爱,请你仔细回忆一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
10、 秋天的怀念
我 → 母亲
暴怒 爱 安慰
思念 去逝
秋天的怀念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积累“瘫痪、憔悴、诀别”等字词。
2.了解作者;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4.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难点:仔细朗读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三、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
2.朗读法
3.合作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扣题导入:
师:看到“秋天”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答)
是呀。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有这样一位作者,母亲离开他已经几十年了。这么多年,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二)交流感知:
1.在正式走进课文前,我们先来看看作者写的一段话,请读一读,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生齐读)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生读后自由谈感受)
正如作者说“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上(板书:“苦”),其实,还有许多复杂的情感构成一股苦涩的滋味,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怀念。
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作者写了什么季节的故事?(秋天)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秋天的故事。
2.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脸色不好。
瘫痪tān huàn: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动能力。捶chuí打诀jué别絮xù絮叨叨
(三)研读共品:
1.请同学看课文第一段,母亲的一句话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请找出是哪一句话。
明确:“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明确:(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师: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所以,独自坐在屋里发脾气。同学们,你们多大?想象一下,作者在21岁,正是充满青春活力的年龄,有多少美妙的事情可以做!可没有了双腿,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真的好“苦”啊!(回扣板书的“苦”)
3.在我的脾气暴怒无常的时候,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请也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1)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你从哪儿看出来母亲的病很重?能否试着把母亲病痛的感受读出来)
师:母亲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并活不了多久,但是,他有没有告诉他儿子,自己的病情?儿子知道吗?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明确:为了不让儿子更痛苦。是啊,儿子本来就不想活了,当听到这样的消息,他一定会受到更大的打击,而没有活下去勇气。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儿子“好好儿活”。
师:是呀,我们从一个“忍”字,读出了这样一份伟大的母爱。让我们带着这份沉重的爱,一起来读读母亲说的这句话。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大家想想,史铁生因为双腿瘫痪,心情烦燥而发怒我们可以理解;如果母亲因为各种各样的痛苦交杂在一起而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估计:为了儿子着想)
4.请听课文录音,从文中勾画出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悄悄地躲”、“偷偷地听”、“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表现母亲时时关注着、无私地呵护着儿子。母亲不忍心看下去了,就悄悄地躲出去,但又不放心,所以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来到我身边,眼圈红红地,是因为看到儿子这般模样,心疼而哭了。依然看着我,目光始终陪伴着我,让内心孤独的我并不孤独。)
(2)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抓住“挡”,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一个“挡”字将母亲唯恐我会因看到窗外落叶而触景伤情的心理刻画地真切感人。为什么要央求我去看菊花?看花意味着什么?这是第二次提到去看花,第一次被我拒绝,说明母亲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想让我去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并好好地活下去。从“憔悴”,又看出了,母亲已经病入膏肓,但她还是没有放弃让我好好活下去念头。)小结: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3)“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
(4)“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5)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说着……
“一会坐下,一会站起”——为儿子愿意看花而产生的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6)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扑过来忍住哭”——坚强、坚韧
“好好儿活”——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抓住我的手”——执着
小结: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急切,母亲的爱多么热烈,母亲的'爱多么细心!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这些句子。
5.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原来的母爱儿子理解不了,一个秋天过去了,又一个秋天过去了,直到后来儿子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懂得的是什么?
明确: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请同学们补充完整)
预设:“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好好儿活。”
6.文章的最后一段写到:“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花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里提到的菊花与之前文中写到的有什么不同?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明确: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怀念。
(至此,从对于菊花的理解,来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从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可以看出“我”已经驱走了心头的阴霾,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这正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写菊花的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正象征了母亲对子女的那种纯洁高尚、深沉无私、感人至深的母爱。)
师:儿子领悟了母亲教给的“好好儿活”,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敢勇地前进,让有缺憾的生命不再缺憾。面对自己的成功,他一次又一次地怀念起母亲。作者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先后提到了他的伟大的母亲,是母亲的“好好儿活”,让他好好地活了下来,并用笔代替双腿走出了一条非常人能走的路。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看看他的成就。(课件显示作者简介)
(四)巩固拓展:越是懂得“好好活”的含义,就越是无比的怀念,就如飘落的树叶片片飘到儿子的心里,融入了生命,化作了血液。(课件显示,再次感受对母亲的怀念)
(1)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2)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有关庙的回忆》
(3)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我与地坛》
(五)总结提高:
史铁生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肯定不是让你知道,你看我多了不起,他也不是向我们宣传他母亲是多么了不起,所以,当我们走进秋天的故事——读出了书中情感的时候,我们还要走出这“怀念”——“读出思考”,那么,这思考究竟是什么?
我想,这是告诉我们关于活着。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不是有这样的缺憾就有那样的痛苦。世界上有看得见的痛苦打击,也有看不见的痛苦打击。身体的局限我们这辈子也改变不了,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心理局限——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找到另一种生命延展。
(六)作业布置:
写一段给母亲的话,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深刻理解。附: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案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思念、自责。
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在写作上学以致用。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乐曲palace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叫史铁生。(出示照片)21岁的时候,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儿子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受。
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幻灯片出示)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教师预设】愧疚、自责、思念、怀念
为什么作者对母亲有这么复杂的感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二、整体感知,重点把握母子之间的情感
1、(幻灯片上出示)“怀念的.秋天”,意在让学生比较这两个题目。
【教师预设】“怀念的秋天”,重在“秋天”,会让人联想到某种景、人、事。而“秋天的怀念”重在“怀念”,是一种情感。
2、朗读课文,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调。你感受到哪些情感?(幻灯片出示)
【教师预设】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心疼,儿子对母亲的怀念、愧疚
三、品读语句,体会母爱
1、品读母爱,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描写母亲的句子,用批注法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幻灯片出示)
①学生找到有关描写母亲的句子,教师指导朗读:注意在“重读、语速、语调、语气”等方面重点引导。
②引导学生体会感悟,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写出一份感人的母爱。
③分角色朗读第二小节的对话,从对话中体会到母亲的用心良苦和我当时对母亲不理解,不耐烦。
④最后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教师预设】含义深刻的句子主要有:
(1)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5)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
四、课外延伸,读懂儿子的忏悔、怀念
1、在品读母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母亲的“好好活”是什么意思,我懂得了什么。
2、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好好活”。
伴随着生命的脚步,作者如菊花一样,泼泼洒洒,开出了他人生的烂漫之花,我们就来读他在《病隙碎笔》中的这段话,看看他对“好好活”的理解到了怎样的一种境界。
(幻灯片出示)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3、再次感受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越是懂得该怎样好好活,他就越是愧疚和自责啊!他是多么希望母亲能知道他已经趟出了属于自己的路啊。越是懂得该怎样好好活,他就越是深深的怀念啊。
①教师配乐朗诵
(幻灯片出示)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有关庙的回忆》
这个梦一直伴随了我很多年,我只好在梦里念着她,在文字中写着她,在一个又一个的秋天里,让妹妹陪着我,到北海去看菊花,————看她。
②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五、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份感人的母爱。我们能感受到这些,得归功于作者的妙笔,同学们,学了这篇文章以后,对于写作,你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启发呢?
学生自由回答,(幻灯片显示)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以情感人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刻画人物时,用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描写方法
借景物烘托人物,抒发感情
六、布置作业:
⑴课外阅读史铁生的著作
⑵选做一题:①用你的特长,为父母做一件事:(如果你擅长写作,请你写封感恩信给你的父母;如果你擅长画画,请为你的父母画一幅肖像画……)
②和你的父母或同学合作,出一期以“爱”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语言关爱心疼重读
动作母亲我语速
神态愧疚怀念语调
景物语气
:
整堂课下来,品读母爱时,学生能找到有关描写母亲的句子,我在“重读、语速、语调、语气”等方面引导后,学生也能够读出感情。分角色朗读时,两个女孩子能够读出母亲的用心良苦和我当时对母亲不理解,不耐烦。但是在“引导学生体会感悟,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写出一份感人的母爱”时,课堂气氛没有调动起来,学生回答很不积极,搞的我很被动,站起来的学生有种被迫回答的感觉,不活跃。我本来预设的是,城区的孩子基础应该不错,这一内容可以踊跃回答,当气氛沉闷时,我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本来应该是一节课的亮点变成了“赶鸭子上架”。这也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弱点,就是太过平静,不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平时上课的时候要好好重视,想办法改善。
秋天的怀念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无私。
2、通过寻找回忆性散文中的两个“我”,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教学用时:
三个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请学生正字音,注意重音与停连。
推荐配乐:Jacqueline's Tear
2、提问1:课文讲了什么事情?
提问2: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预设回答:悲伤、难过、愧疚、后悔……
3、请男女生分段朗读,读出文章的情感,进行点评
4、找出“我”和“母亲”的对话片段,再次单个指名分角色朗读,并进行相关分析。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可活什么劲儿!”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5、总结:从这些对话中,能看出母亲对“我”的什么感情?
教学活动设计二: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1、提问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PPT展示相关知识链接:
回忆性散文:回忆性散文是散文的一种。作为一种回忆与散文相结合的文体,回忆性散文的主要价值在于作者所经历的人与事,以及这些人与事产生的有关“过去”和“现在”相互交织的两种情感。
作者介绍:史铁生(1951-20xx),生于北京。1969年去陕西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转回北京。1974年始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历时七年,其间自学写作。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xx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2、提问2:这篇散文,是作者在母亲去世七年后写下的。既然回忆性散文是现在的作者对过去的作者的回忆,那从这篇散文中能看到:过去的作者与现在的作者分别是怎么样的呢?
对待自己
对待母亲
旧“我”
不想活
粗暴、不理解
今“我”
好好活
愧疚、痛苦、遗恨
注:引导学生填表,让学生找到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1)“不想活”的相关句子分析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2)对母亲的愧疚、痛苦、遗恨的相关句子分析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3、提问3:母亲去世后的史铁生,他还会暴怒无常的把玻璃砸碎吗?他还会狠命地捶打自己的腿诅咒不公的命运吗?
在母爱的呵护下,史铁生变了,在自己的努力下,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用自己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用笔代替双腿,书写着好好儿活的含义。而越是懂得好好儿活的含义,就越怀念他的母亲。所以秋天的怀念,作者怀念的,究竟是什么呢?
板书:怀念母爱、怀念母亲、怀念那句“好好儿活”
教学活动三:引导学生反思自我
母亲去世后的第七年,满怀着愧疚、悔恨的史铁生写下了这篇文章。他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苦心、忍耐与爱,然而一切都已经来不及。而我们,当你的妈妈劳累了一天还要回家做饭时,你是否还会再抱怨饭菜不好吃、不可口?当你的爸爸为了支撑起一个温暖的小家而东奔西走时,你是否还会再抱怨爸爸陪伴你的时间太少?当你的老师为了批作业而熬夜至凌晨时,你是否理解老师布置作业的那一片苦心呢?请让我们再带着感情去读一遍这篇课文,边读边想一想对爸爸妈妈要说的话,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片段。
秋天的怀念教案6
《秋天的怀念》
一、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
2.自学课文中生字词,感受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文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概括母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瘫痪 仿膳 豌豆 诀别
(2)用诀口头组词
(3)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师生共同解决。
2.通读课文
3.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为什么叫?
二)、细读课文,说说母亲是怎样关心我?从哪些事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关心?
1.读课文,用画出与问题有关的语句。
2.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3.分四人小组说一说。
4.全班交流反馈。
5.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三)、品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作者运用一件件小事反复涌现,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是怎么体会道的?
2.母亲在世的`时候,作者想过母亲的感情,关心过母亲的身体了吗?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3.谁能把刚才你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指名朗读、小组读、全班读。
四)、读写结合。
1.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回忆下自己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3.学了这篇课文,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
4.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妈妈写一封信。
秋天的怀念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在读文中感受母爱的伟大,受到爱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悟文章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出示作者近照)他叫史铁生,今年已经55岁了,21岁的时候,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儿子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受。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看你读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合欢树》片段)
1,学生谈读后感
2,他的好多文章都表达了这份感情,比如今天我们要学的《秋天的怀念》就是其中一篇,作为高年级的同学,我相信大家的自学能力。这里有个自测题,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读书到了哪一个台阶。
(课件出示:"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读,你想读哪儿就读哪儿!
2,听范读
3,听完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品味课文
1, 现在我们就走进课文,品品课文中文字的味道。文章是怎样写"我"的 请找出表现"我"内心情感的句子或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一读。
2,集体交流(脾气暴怒)
3,引读:
师: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会——
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
师:听着听着甜美的歌声,他会——
生: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
师:还有呢,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
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4,过渡:是啊,原来活蹦乱跳的,现在突然坐在轮椅上,发这么大的脾气,你能理解吗 如果你是他的朋友,或者他的亲人,面对他这副样子,你会怎么劝劝他 (学生劝)
你们讲得很有道理,建议也不错,不过,请你设身处地的想想,他能听进去吗
5,是啊,面对这样的儿子,面对这样的现实,怎么做更合适一些 让我们看看母亲是怎么做的吧。请大家再认真读读书,文章是怎样写母亲的 哪些句子或词语特别让你感动,请说出理解和感受。
6,集体交流(悄悄地,扑,叫我去看菊花,好好活)
7,母亲在安慰我时自己的身体又是怎样的
亲爱的同学们,一个患肝癌病的人只有自己知道有多痛,无法用语言描述,而且还知道自己就要死去……
8,母亲的心里苦不苦 (苦)这个苦来自哪些方面 (自身与儿子)其实儿子的.苦在母亲那里是要加倍的,多年后,作者在他的散文中这样写道:(出示课件)
那么这样苦的母亲,有没有"看着看着北归的雁阵,突然把玻璃砸碎"
生:没有。
师:她有没有"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把东西摔向墙壁"
生:没有。
师:有没有大声喊着"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生:没有!
师:母亲为什么没有这样做
(她要做个坚强的母亲,让儿子也成为坚强的儿子)
8,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们来读读描写盛开的菊花的句子。
(课件出示: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下面同学就结合这句话,可以小组合作,好好讨论讨论,可以自己思考,为什么要写盛开的菊花 他们究竟懂得了该怎样好好儿活 ,那么同学们你们懂了么 说说看(勇敢,坚强)(希望我们快乐,幸福的生活)
四,有感情朗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朗读
五,总结
1,伴随着生命的脚步,作者如菊花一样,泼泼洒洒,开出了他人生的烂漫之花。所以,33年之间,他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懂得了自己该用怎样的行为来"好好儿活"。回过头来,看吧——又是秋天,当作者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还会把眼前的玻璃砸碎吗?
当听着听着甜美的歌声,他还会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吗? 他还会说我活着有什么劲吗?
2,又是秋天,当作者看者母亲的照片,他会说些什么呢
3,回过头来看课题,这《秋天的怀念》,怀念的究竟是什么?
六、知识延伸,笔下生情。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随处都可以体会到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和无私的爱,请你仔细回忆一下。
秋天的怀念教案8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掌握生字新词,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抓住四件事情中蕴含的浓浓母爱之情。
品味人物语言,从母亲的只言片语中感受母亲浓烈而深沉的爱子之情。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作者的行为,在心底形成情感的呼应。通过拓展阅读,了解史铁生其人其事,从文字中了解母亲无私而深沉的爱。
通过反复品味“好好儿活”这简单的四个字,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文中伟大的母亲形象,树立对母爱的尊重和敬仰。
二、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隐忍而深沉的母爱,教学中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披文入情,受到母爱的熏染。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我爱-母亲;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1972年(21岁)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xx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代表作《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深圳中学生杨林在他的文章的鼓励下,走出了车祸带来的阴影,以《生命的硬度》夺得了一个全国作文大奖。
本文写于1993年。
三、朗读课文
四、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思考:围绕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照料写了几件事。
“我”发脾气,母亲抚慰我。
母亲为“我”隐瞒病情。
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母亲临终嘱托。
2、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5)看菊花
第二部分(6)明母意
3、一句话概述内容
用”本文写了……”说话。
写了母亲在“我”因瘫痪变得暴怒无常后默默地忍受并且以关爱照顾我的故事,
五、布置作业
把“读一读写一写”抄写5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导入
二、朗读第一自然段
1、哪些地方表现了我的“暴躁无常”?为什么我会“暴躁无常”?
抓住砸”、“摔”等动词。
痛苦和绝望
2、母亲在我“暴躁无常”时,态度怎样?表现了什么?
“悄悄”、“躲” 不忍心看儿子受折磨
“听” 担心儿子想不开
3、“我”的.双腿瘫痪之后,母亲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
因为她一心扑在瘫痪的儿子身上,无心再侍弄花。
这里交代“母亲侍弄的花都死了”是插叙,文中有几处插叙?分别表现什么?
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
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
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三、朗读第二自然段
1、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母亲害怕落叶的景象更引起“我”的伤感。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2、“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3、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
因为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即使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这说明母亲有着最伟大、最无私的母爱
四、朗读第五自然段
已悟透生活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艰难的现实处境:自身体弱多病;儿子没有走出痛苦的精神阴影;自身病情不能也不愿让儿子知道。
五、朗读第六自然段
1、文中最后写到“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的烂漫。”这段描写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文章前面写母亲要带我去看花,我最初是不愿意的,后来准备去了,可是母亲却不在了。
一方面是使文章的结构完整,前后呼应。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我因为自己的双腿残废,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甚至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母亲却一直的鼓励我,帮助我,母亲希望带我去看花,事实上是想让我重新的振作起来,给我的生活增添点希望。母亲希望我能像这花一样,勃勃生机。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各色的花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有它自己的价值所在。母亲也希望我也一样,一样的坚强,我也可以有自己生存的价值。但是我却不知道母亲已经病的那么的严重了。现在终于知道了,所以又来看看这花,这一段的描写也是作者终于懂了母亲对我说的话的意义,寄托对母亲的深沉怀念之情,表达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作者现在来看这花,从某种程度上看也是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也要告诉母亲,我没有让您失望,我终于对生活有了信心。所以这一段的描写道出了我对母亲话的深刻理解,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无法弥补的愧疚之情。
2、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后“我”说“要好好活”个有什么意义?这样写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用?
第一段母亲说的意思是你虽然瘫痪了,但是还有娘照顾,要有勇气和信心好好活下去。这是母亲的心愿,也是母亲的恳求。
最后一段“我”说的意思是母亲虽然离开了,仍要和妹妹相依为命,遵照母亲的意愿好好地、坚强地活下去,作为对母亲的纪念。
这样写有首尾呼应的作用。
六、标题分析
1、文章哪些地方扣住了秋天?重点写了什么?
写到“北归的雁阵”,“北海的菊花”。重点写后者。
2、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3、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
以“秋天的怀念”为题意蕴丰富,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沉的怀念,而且展示了作者对苦难历程的生命感悟。
(练习一朗读课文,把握全文感情基调。说说课文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七、主题探讨
1、文章几处写“花”?
文中一共三次写到“花”。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这“听说”表明还不那么确定,语气比较委婉。母亲意识到此时很难说服自己的儿子。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用的是祈使语气,口气是那么执着,期待是如此殷切。儿子的应允竟让母亲“喜出望外”。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这是“我”和“妹妹”对母亲嘱托的铭记,这是“爱”的传承与延续。
2、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3、文章主旨。
用”本文写了……,表现了……,表达了……”说话。
写了母亲在“我”因瘫痪变得暴怒无常后默默地忍受并且以关爱照顾我的故事,表现了母爱的崇高、伟大,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主旨)
八、课外拓展
关于母爱的名言
九、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课外阅读《我与地坛》
《秋天的怀念》
在教学中,我除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外.还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和情感培养,先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把课文读熟,理解文中的重点句段所表达的含义.然后对文中印象最深刻的句段各抒己见.说的时候要着重抓住“我”和“母亲”的情绪做对比:“我”因瘫痪,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砸东西,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母亲”不但不责怪“我”,反而等“我”情绪恢复平静后抚慰“我”,还说要带”我“去北海看菊花。经过对比,学生懂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也更体现出 “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热爱、怀念之情。
作者透过一些细小的情节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从而也使我想起作者史铁生苦难的一生,“没有经过苦难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吗?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生是幸运还是不幸?.......我想感受那些经历过大苦大难的人所体味到的人生况味和所获得的人生价值”这是宋秋雁在《走过苦难-----记我无比敬仰的作家史铁生》一文中的节选。使我想起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贯穿情感性教育和挫折性教育是有必要的。
通过对《秋天的怀念》的阅读,让学生受到了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接受了一次“爱”的教育;还提高了学生的自读能力。
秋天的怀念教案9
一、教学目标
主要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生词,朗读课文能做到文通字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能用表格对比梳理文章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能正确分析文章中的动词,形容词使用的效果,提高鉴赏文章的能力。同时目标:能分角色表演,体味不同的人物心理能体味出文中传达出的深深的母爱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1。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根据字形,学会分析字的读音和含义,如文中的“憔悴”“瘫痪”。
2。线索是贯穿全文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的,明含或暗含在文章的对象。找出文章中的线索可以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应学会如何找线索,分析线索。如本文的线索“看花”。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简介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突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
(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1。学习生字“瘫”与“痪”,由字至词,将“瘫痪”与史铁生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2。学习生字“憔”与“悴”,由字至词,将“憔悴”与母亲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3。“憔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请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
(四)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五)研读文本,感受形象。
1。结合表格捕捉人物形象:看到了怎样的儿子,怎样的母亲?
2。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暴怒无常”“砸”“摔”“捶”等体会史铁生的痛苦与绝望;指导朗读,体会史铁生的内心。
3。研读关于母亲的描写,从“躲”“忍”“挡”等细节描写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深沉;指导朗读,进一步感受母亲的平凡、坚强、宽容和无私。
(六)升华情感,感悟人生。
1。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引发学生对“好好儿活”的思考。
2。“好好儿活”是怎样的活?结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深刻领悟。
3。 引进“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组委会”为史铁生撰写的颁奖词,深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
秋天的怀念教案10
教学思路
以菊花为全文教学的点,以三次看菊花为线,以母亲让我好好儿活为思想内核,把本文置于史铁生的人生境遇中,突破以往“母爱”主题的局限,将之上升为精神力量的唤醒和激发。
设计特点
板块教学为形,读中感悟,读中品味
教学目标
1、品味重点句段,让学生走进母子的内心世界。
2、抓住“菊花”,体悟儿子因母爱而获得直面苦难的勇气。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引入课文
1、师生合作玩对着干游戏(课前短暂师生交流、引出史铁生不听母亲的话)
2、有这样一位儿子,21岁了,但他不停妈妈的话,还向妈妈发脾气,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秋天的怀念》,一起去认识这位儿子和他的母亲。板书课题。
二、解题、读题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读题(深情、有怀念感)
三、初读
1、师范读,学生听
2、听范读后检测:课文写的是谁怀念谁?史铁生为什么发脾气?(引出文章主人公;指导瘫痪的读写)
四、品读第一次看菊花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暴怒无常的句子(读——找——画)
2、交流暴怒无常的句子(个别读)
3、将句子浓缩成动作,体会人物内心(读中感悟人物内心的绝望)
4、引导学生读懂动作背后的作者的心情,把体会融入文字,再读暴怒无常的句子(齐读)
5、角色体验说话:假如你是作者的妹妹,你会怎样劝说哥哥呢?(情境说话练习,同时引出母亲第一次要带我看菊花)
6、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体现母爱的动作的词语(抓、扑、忍、躲),对比突出母亲的无私和对儿子的爱
7、聚焦忍字,读中感悟母亲的痛苦和对儿子的爱
8、齐读第一自然段,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
五、品读第二次看菊花
过渡:同学们,第一次看菊花,儿子拒绝了母亲,然而母亲没有放弃,在一个菊花飘香的季节,母亲第二次提出带我去看菊花。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要求把握好语气、感情读好对话
2、分角色朗读(一生读母亲的话,一生读儿子的话,其余同学读旁白)
3、老师向扮演角色同学提问:问“母亲”:为什么儿子在看窗外的落叶会挡住他?为什么忌讳说跑踩一类的字眼?问儿子:这次你看成菊花了吗?
4、品读重点句: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字字含泪、字字含情)
六、品读第三次看菊花
过渡:又是一个秋天,作者第三次看菊花了,但不是和他的母亲,是妹妹推他去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次看菊花(大屏幕出示)
1、学生自由读
2、第三次作者去看了菊花,他仅仅是在看菊花吗?(怀念母亲、理解母亲叫自己看菊花的用意、从绝望中走出来)
3、在这个秋天,作者还会砸、会摔、会捶吗?用什么来代替发泄情绪的动作(坚强、自信、乐观)引导学生读第三次看菊花,读出作者的乐观心态
4、母亲离开了我们,她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伟大、无私等)
七、总结
母亲虽然走啦,但她可以值得欣慰了,因为他的儿子不但活着,还活得很精彩,他成为了一名著名作家,请同学们看史铁生的资料(补充材料)
史铁生,中国著名的残疾人作家,1979年始发表文学作品。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他的作品多次获奖,20xx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下面是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菊花
儿子 好好儿活 母亲
瘫痪 肝癌
砸 扑
摔 躲
捶 忍
乐观 伟大
自信 无私
秋天的怀念教案11
学习目标
1、把握文中重点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朗读,把握本文感情基调的变化,注意语气、节奏。
3.了解本文深沉含蓄的抒情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4.理解本文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母爱和生命。
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深沉含蓄的抒情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2.理解本文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母爱和生命。
一、预学单(课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瘫痪()侍弄()憔悴()絮叨()仿膳()诀别()捶打()整宿()烂漫()
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0xx年的岁末,史铁生,这个地坛的孩子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我们将永远记得他留下的这段文字:“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A、gěiB、jǐ)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A、qūB、qǔ)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人生如果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存在的魅(A、mèiB、guì)力。”
3、了解作者:
史铁生,作家,代表作有小说《》《》《》,
散文《》《》《》等。
4、通过预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完成下列结构导图:
人物事件
“我”
秋天的伟大的母爱
怀念
母亲深切的怀念
妹妹
二、互动单(课堂)
探究点一: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主题。
探究点二:说一说本文题目的含义,你是如何理解文中“好好活儿”的?
探究点三:找出文中人物描写及景物描写的语句,分别品析其描写作用
三、课堂练习
5、细读课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已悟透生活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
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2)文章结尾写“我”去北海观赏菊花,你认为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
6、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
四、课后练习
从下面的话题中选择其一,认真写作,在本内交流:
1、假设史铁生站在母亲的墓旁,你觉得史铁生会跟母亲说些什么?请你用第一人称来写,
字数在100字左右。
2、如果史铁生能收到你的来信,你会给史铁生写些什么呢?请写一写,字数在200字左右
五、反思总结(困惑或收获)
说明:请每位老师根据集体主备研讨后,使用发现问题及时用不同颜色字体记录,第二次集体备课时交备课组长,定期交教务处以便考核。
朱自明
秋天的怀念教案12
【教学目的】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引入齐读课题。秋天是我们看菊花的时候,在这时候作者想到了谁?(母亲)。这是史铁生为了怀念母亲,写下的文章,谁能介绍一下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吗?(学生介绍老师补充)然后,让学生读一读本课的生字(投影打出,读准即可)。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从整体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可简单说)教师板书:“关心我”
2、默读课文,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并且画出课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并把简单的体会批注在书旁。
3、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
4、在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抓信“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得详细,让学生透过这四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板书:坚强、无私、伟大
三、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这种情感同学们刚才体会得不错,你能把你感受到的这种爱读一读吗?学生自由读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然后指名读,互评后再读。
四、讨论交流然而当时“我”未能体会母亲的这一片苦心,这无私而伟大的爱,就在母亲与“我”诀别的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们想想这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读书,联系上下文后说出:母亲希望“我”和妹妹好好活着,“我”和妹妹都知道母亲对我们的希望,一定不让母亲失望。
五、进行口语训练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伟说些什么呢?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概括出词语板书:愧疚、热爱、怀念。
秋天的怀念教案13
一、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写了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想法设法帮我去北海,可是母亲已重病缠身,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母亲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1课时)
二、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领悟文中蕴含着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读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
四、教学方法:学生研读为主,尝试探究学习。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通过观看幻灯片,来感受文中母亲的伟大形象。
七、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
关于母爱,古今中外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这篇课文,再一次感受催人类下的母爱(板书课题)。
[意图:以情激情,引起学生情感上的投入。]
二、布置自学。
1、自由读课文。
2、根据新闻记者提示,边读边在书法上标标画画。
三、交流汇报(以阅读提示为纲)。
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母亲犯病,竟成永诀。)
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可通过以下语句,边读边悟。)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母亲虽然自己身患重病,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觉,却默默地承受着我的粗暴无理。)
(2)'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为了我,母亲虽然爱花,却没有精力、时间,没有心思再养花。)
(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语虽朴素,却体现了母亲的伟大和坚强。)
(4)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是要把萧瑟的秋天挡在窗外,要把我心中的寂寞、消沉逐渐出窗外吧。)
(5)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说着…‥(能够带孩子出去走走,母亲竟是如此兴奋!她希望我能开心、快乐。)
(6)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春蚕到死丝方尽,母亲临终时仍挂念着孩子。)
3、体会作者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
(引导学生注意前面语句中的重点词语,那是作者细心观察体会到的,也是令他记忆犹新形象;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妹妹的陪伴下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这些菊花,也许正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菊花中有母亲的殷切嘱托,咱娘儿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4、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然后再交流。)
四、延伸拓展。
这篇课文朴实无华,感人至深,因为母爱是人类最神圣的感情。同学们,你还了解哪些关于母爱的作品、故事?在你的生活中感受到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了吗?请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或是抄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
▲教学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第十课《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板书
秋天的怀念
我 母亲
暴怒 安慰
思念 去世
秋天的怀念教案14
《秋天的怀念》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叙事散文。本单元以“亲情”为话题,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意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之得到多方面的教益。《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充满人性哲理的散文,作者以朴实含蓄的文字和真挚细腻的感情,表现了母爱的无私、深沉与宽容,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自己生活经历、情感变化的回顾与反思。作者在懊悔、歉疚中表达了对母爱迟到的领悟,也表明自己在母爱的感召下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学情分析】
描写母爱的文章不胜枚举,浓浓亲情总能唤醒学生心底温柔的情愫。学生受阅历的影响,容易浅层次地阅读母爱,无法深刻地理解本文中母爱的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宜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感念之情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的。
3、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
3、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教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细节,体会母爱的厚重与宽容。
通过合作探究,习得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学会感受爱,表达爱,反思爱,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教学重点】
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教学难点】
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准备】
PPT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已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
2、破题质疑
齐读课题,预设质疑:文题“秋天的怀念”在怀念谁?为什么怀念?又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将不理解的字词和感受深的句子做上不同的标记。
预设:
瘫痪憎恨
创伤整宿
诀别仿膳
侍弄絮叨
暴怒无常絮絮叨叨泼泼洒洒
①结合上面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本文讲述了双腿瘫痪后的“我”内心极其痛苦、焦虑,失去理性,随意发脾气,母亲用体谅、宽容、无私默默忍受着我的坏情绪,用自己的生命来呵护“我”,安慰“我”,直到生命的尽头。我在母爱有感召和影响下,变得坚强勇敢,要好好地活儿。
三、研读课文,探究释疑
1、关于看花
合作探究一:本文以“看花”为线索展开叙事和议论,文章共三次写到看花,其背景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预设:重点点拨第三次看菊花,体会文章的主旨及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
2、关于母亲
合作探究二:本文用含蓄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母爱的深沉与厚重,试从文中找出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语句,请结合上下文作具体分析。
预设:用删除法分析“悄悄”、“偷偷”的表达效果。
A、“……母亲就悄悄儿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儿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儿地出去了。”(课件)
B、调整后——“……母亲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出去了。”
归结塑造人物的方法。
3、关于“我”
合作探究三:“我”的暴怒无常有哪些具体表现?体悟“我”对母爱的顿悟与反思。
分组合作,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迁移拓展,对话心灵
又是一年菊花开,你又来看花了。假如你是史铁生,漫步在烂漫的菊花丛中,你最想对母亲或自己说些什么呢?请结合文意,用诗意的语言表达。
五、回读课文,延读小结
1、学了这篇文章,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再次朗读课文,提出不懂或有争议的问题,咱们一起交流、解决。
2、延读升华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中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六、推荐阅读
史铁生的作品:《我与地坛》和《病隙碎笔》
教师寄语:让我们拥有如花的心情,好好活着!让日子像花儿一样一朵一朵地绽放!
【板书设计】
【 】
这样细雨绵绵的日子,是最适合上《秋天的怀念》的。只是史铁生怀念和思考的是母亲和人生,而现在的我,怀念和反思的则是这堂刚刚谢幕的课。
自我评价
一、抓住文本特质,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是一门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其基本特征。《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充满人性哲理的文学作品,作者以朴实含蓄的文字和真挚细腻的感情,展现了母爱的深沉与厚重,表达了自己对母爱的顿悟及对人生新的思考,从而乐观坚强地迎接人生的风雨。这堂课我以“看花”为线索贯穿始终,通过引用明哲学家王阳明的话导入——梳理文章三次看花,理清文章线索——迁移拓展,对话心话——以花作结,寄语美好生活。为了实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我把积累词语,体会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及归结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作为知识与能力训练点,帮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此外,我通过对资料链接和迁移拓展引导学生树立坚强乐观的信念,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挫折,从新的角度思考爱和人生,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二、合作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为支点,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一步步走进文本深处。第一个层面是在让学生破题质疑,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在此基础上进行释疑、探究、归结。第二层面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自主地选择探究的内容,并归结方法。比如对关于看花,关于“我”和关于母亲三个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分享中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突破教学重、难点。第三个层面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对话自己或母亲,使其情感受到熏陶,深刻地理解文本的主旨。
1、对话还可以更充分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与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生与生之间的对话较多,而我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不够充分和透彻,比如对母爱的顿悟及反省有时未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2、预设还可以更全面
《秋天的怀念》作为一篇经典散文,值得精讲的地方很多,且学生受阅读水平和阅历的影响,对文本的质疑和解读也不同。在教学中,我对文本的预设还不够充分和全面,翻转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课堂的生成点还不能做到游刃有余。
课堂重建
1、努力地实现平等对话
提升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与素养,多角度立体化地解读人物,提高文本解读的深度、厚度、温度,与学生、教科书编者与文本之间实行真正的平等对话,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共鸣。
2、努力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精彩的生成源于全面而充分的预设。在教学中,要提高自己对课堂的驾驭和应变能力,抓住课堂的生成点,让课堂在生成中变得灵动而有活力,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教学,即生长。感谢史铁生为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感谢这次预赛,又让我经历了一次历练与生长。我也要像烂漫的菊花一样,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顽强地生长,努力地绽放!
秋天的怀念教案15
教学目标:
1、了解史铁生及相关的哲学知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2、通过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演讲稿:献给我心目中最好的妈妈' ---母亲的形象。
3、理解文章将浓烈的情感浸透于抒情之中,并借助景物描写表达对父亲的追忆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朝有一位作家叫做孟郊,他写了一首特别有名的诗词《游子吟》,同学们会背诵吗?(齐声背诵《游子吟》)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表现母爱的诗歌:《秋天的怀念》。
发现文章的题目,同学们想了解哪些?(生可能提出:
1、作者在春天怀念的是谁?
2、为什么是春天的想起?
3、他有哪些值得作者去怀念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
让学生带着很多问题自读全文,读准音节,读通段落,整体认知课文。
完成课前反思题:那花——那人——那段经历——。
2、回答课前反思题:那花——菊花那人——母亲那段经历——双腿瘫痪,母亲病逝,史铁生为什么特别想念那年夏天的`花,那年春天的人。那年夏天的那段经历在他的人生中又起着哪些重要作用呢?我们学习了文章后来经常找到答案
3、疏通文章结构线索——看花,3次
1)、第一次:母亲要带我去,我不拒绝
2)、第二次:母亲要带我去,我拒绝了,母亲不能同去
3)、第三次:和妹妹一起去
(三)、自由研读,真情感知
1、默读第一部分,思考,讨论: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看花?
2、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思考,讨论:
(1),当'我'答应父亲去看花的之后,母亲的表现如何?什么之后?——喜出望外。好吧,就今天——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烦不烦!——絮絮叨叨
(2)品味语言
1、找一找
这篇文章同学读后深受感动,下面请老师们继续读读课本,把你体验最深的地方划出来,并于小组讨论为什么受感动。
2、说一说
我看有些朋友终于划好了,谁来读一读,把你的体会表达起来?
1)、教师示范:喜欢某句,给人哪个感觉,描写手法是......(复习人物描写的四种方式: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本段文字通过描写父亲的动作,语言,把女儿的愉悦表现得淋漓尽致,把女儿对父亲的呵护表现得淋漓尽致)。
2)、学生讨论
明确:如:
(1)母亲此时就渐渐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渐渐地过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默默承受、忍耐着我的粗暴无理)
(2)“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样说。(多次要带我去看花,母亲期望看花能让我热爱生活,心情愉悦一些,不再绝望。用心良苦的母爱)
【秋天的怀念教案】相关文章:
秋天的怀念教案07-01
《秋天的怀念》教案07-10
秋天的怀念教案范文07-20
《秋天的怀念》教案优秀10-10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案11-16
《秋天的怀念》教案(优)07-25
《秋天的怀念》教案最新10-28
秋天的怀念教案优秀11-28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