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时间:2024-08-08 07:59:2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5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

  教学目标:

  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知道青蛙妈妈的样子。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看过小蝌蚪;

  (材料准备)图片、故事录音。

  活动重难点: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活动过程:

  一.宝宝和妈妈

  1、提问:在家里人当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小结:是妈妈生下了我们,而且最照顾我们、宝贝我们的也是妈妈。

  提问:你们和妈妈长得像吗,什么地方长得最像?

  2、师:我们都快乐地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却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这一天,他们决定去找妈妈。

  二、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故事)

  1、插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

  小蝌蚪遇到了谁?是怎么问的?

  青蛙妈妈到底长的怎么样?

  重难点: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2、玩表演游戏

  幼儿扮演小蝌蚪,教师依次扮演其他角色,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表演中鼓励幼儿发问:妈妈在哪里?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三、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

  一、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能充分展开想象,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并整首学习诗歌。2、感受诗歌中亲情对话的愉悦,体验美好的情感。

  二、准备:

  1、背景图、青蛙头饰、小蝌蚪头饰、录音磁带

  2、自然角饲养小蝌蚪、认识过小蝌蚪

  三、过程: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展开想象,去理解诗歌内容。

  (1)理解第一句“小蝌蚪,细尾巴。”

  师:“春天,小河边的柳树发芽了,河里长出了绿绿的水草,小朋友,你们看谁会来呢?”(出示背景图片)

  师:“小蝌蚪来了,他们在河里玩的真开心,小蝌蚪的尾巴是什么样的?”(细细的,长长的)

  “尾巴有什么用?”(游泳、扭来扭去)

  师:“对了,小蝌蚪游泳就是靠细尾巴扭来扭去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在表演时,教师可提示:小蝌蚪,细尾巴,游呀游,扭呀扭,游来游去真开心)

  (2)理解第二句“游来游去找妈妈”。

  师:“小蝌蚪在小河里,游啊游的,真开心。忽然听到小鸭子在呷呷地叫‘妈妈,妈妈”。小蝌蚪听到也跟着小鸭子叫‘妈妈’,鸭子妈妈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鸭的妈妈”。小蝌蚪着急地说:“那我们的妈妈呢?我们快点去找吧”。(边出事图片边讲述)

  师:“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东找找,西找找;东游游,西游游)

  师:“小蝌蚪这里游游,那里游游,这里找找,那里找找,我们可以说‘游来游去找妈妈’”。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蝌蚪怎样找妈妈的。”

  (师生一起表演,教师提示幼儿“东找找,西找找,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在哪里呢?”并引导幼儿很着急地在这里游游,那里游游,这里找找,那里找找)

  (3)用对话的形式理解最后三句,体验母子亲情。

  师:“小蝌蚪游来游去怎么也找不到妈妈,心理多着急,如果我们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你会怎么办?”(喊妈妈)

  师:“是的,我们可以大声一点喊妈妈,谁来试一试你心里着急时喊妈妈的?”(引导幼儿注意表情和语气的变化,并做呼唤的动作,让幼儿知道声音可以传更远一点)

  师:“我们来听一听,小蝌蚪是不是也是这样做的呢。”(录音:“妈妈,妈妈你在哪里?”)

  师:“小蝌蚪和我们的办法是一样的,现在我们来帮小蝌蚪一起喊妈妈,喊的时候响一点,慢一点。(全体起立,做呼唤状一起喊“妈—妈,妈—妈,你在哪儿?”)

  配班教师(幼儿喊第三遍时,带着青蛙头时跳出来)边跳边亲切地说:“来了,来了,我来了,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大青蛙”。(欢呼“我们找到妈妈了,我们找到妈妈了。”)

  师:“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大青蛙)

  2、幼儿通过看、听、表演学习整首诗歌。

  (1)欣赏整首诗歌,幼儿安静、专心地听一遍。

  师:“小朋友真能干,老师把你们刚才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编成了一首诗歌叫《小蝌蚪,找妈妈》。

  我们来听一听。(教师有激情地朗诵一遍)

  (2)幼儿整首念诗歌二遍(边看图片边念,注意引导对话时的语气和表情)

  (3)以游戏的方式表演、复习巩固诗歌,体验母子亲情的愉悦。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你们做小蝌蚪,老师做妈妈。(戴上头饰)

  师:“你们刚才念的很好,但是在喊妈妈的时候,可以稍微轻一点,再慢一点,这样的声音妈妈才喜欢。现在我们再来做一遍,看谁表演最好。”

  师:“现在老师来做妈妈,你们做小蝌蚪。(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语气、表情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在对话时,让配班教师引导喊得好听一点,这样妈妈就会很快出来的)

  3、活动,教师扮青蛙妈妈的角色,自然结束活动。

  师:“孩子们,你们刚才表演地真棒,以后妈妈再也不和你们分开了,现在我带你们到小鸭子家里去玩吗,去告诉小鸭子,你们也找到了妈妈。

  (幼儿听歌曲《小蝌蚪找妈妈》模仿小蝌蚪游泳的动作,走出教室)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身体平衡能力及跳的能力。

  2、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6、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7、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硬纸板做的荷叶人手一份

  2、磁带(轻松的音乐)、录音机

  3、报纸卷成的小虫若干

  4、篮子两个、平衡板两块

  活动流程:

  学习跳的本领(热身运动)-----捉害虫(高潮)-----吃虫子(放松运动)

  活动过程:

  1、学习跳的本领

  ⑴放打雷下雨的音乐,幼儿人手一块荷叶,听音乐自由地跳、跑。“打雷、小雨了,小蝌蚪快点用荷叶躲躲雨吧。”

  ⑵探探脑袋“咦,雨停了,小蝌蚪放下荷叶伸伸懒腰,自由地在荷叶旁边游来游去。”

  ⑶小蝌蚪游累了,坐在荷叶上休息一下吧。伸伸手,咦,小蝌蚪的前脚长出来了;跺跺脚,后腿也长出来了;扭扭屁股,尾巴也长出来了;小蝌蚪变成什么了?(小青蛙)

  ⑷小蝌蚪变成了小青蛙可开心了,两手叉腰在荷叶上跳来跳去。“请小青蛙跟着青蛙妈妈学习跳的本领吧!”

  2、捉害虫

  ⑴情景讲述及游戏规则

  有一天农民伯伯告诉我,在河对面有块庄稼地,那里有很多害虫,他听说小青蛙是个捉虫能手,所以想请你们来帮助他们捉害虫好吗?

  可是到达庄稼地必须跳过小沟,走过小桥,再跳过小沟才能到达,小青蛙一次捉一条小虫,然后从近路跑回来,把小虫放在篮子里再继续捉虫子。

  老师边示范边讲解,提醒幼儿过小桥时要特别小心,注意安全,两手伸直,眼看前方,千万别掉到河里去了。

  ⑵小青蛙捉害虫,幼儿分成两组进行,看看哪组捉的虫子最多。

  幼儿活动老师巡回指导。

  3、吃虫子

  ⑴围坐在荷叶上数虫子。

  ⑵表扬活动中本领最大的小青蛙,鼓励能力较差的幼儿。

  ⑶“小青蛙捉虫子时可辛苦了,肚子都饿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吃虫子吧。先把它剥开皮(手脚做放松动作),闻一闻,好香啊。左边吃吃,右边吃吃,舔舔嘴巴,摸摸肚子还没吃饱就再吃一条吧。”

  ⑷小青蛙收拾东西回家了。“我们把剩下的'虫子拿回家再吃吧。”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用小青蛙的生长过程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达到课程整合的目的。利用夸张的动作,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幼儿,满足孩子想爬、想跳的欲望。并且抓住每一个可以教育孩子的环节与细节,例如:数虫子,可以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利用废旧纸皮做的荷叶及幼儿用报纸卷成的小虫,达到废物利用的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

  一、复习导入 设问激趣

  由于“认知码”的学习是随语文课进行的,因此复习基本部件、编码规则,帮助初学编码的学生知识的再现尤为重要。通过复习可以排学习障碍,降低学生自学时的编码难度。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内容,可以安排三项复习内容:

  1、开火车说出下列部件的代码

  辶 女 马 艹 月 匕

  2、开火车说出独体字的表音符

  土 马 禾 田 火

  3、说出下列字的编码

  妈 龟 迎 火

  二、自学课文,检查效果

  学生自学课文,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自学前向学生提出提求:

  1、你认识画面上哪些动物?哪些动物不是小蝌蚪的妈妈?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笔画结构、试着给生字编码,若不会的作记号提出来。

  3、试着上机打字

  上述学生通过观察、朗读、动手操作,自学和理解的过程中,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探索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应培养。当然,低年级学生自学活动中会有一定难度,可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指导。在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的同时,让学生按照“*** 字是结构的`,可分成部件,编码是***”口头表达。

  三、动像演示 突破难度

  以“妈、龟”字为典型,突破本课生字难点。将这四个字制作成CAI教材软件,制作时先出现生字和拼音,然后让每个部件分别在闪动,并相应出现每个部件的代码,制作时,将这四个生字的每个部件用各种颜色搭配,使之既醒目又好看,给学生以“强刺激”使每个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放一段《小蝌蚪找妈妈》录像,让学生注意观察动物的样子及捉害虫的过程。随着画面的出现,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在学生心中播下爱护青蛙的种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第一段文字,理解“迎上去”的词义,学会用“是……也是……”句式说话,然后小结归纳成“观察***学词名***造句”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段。

  在这一环节中,采用多媒体组合教学,突破了难点,而且输出了大量信息,多方面地刺激学生,同时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四、指导练习 巩固新知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5

  活动目标:

  1、看图欣赏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知小蝌蚪找妈妈的一系列经过。

  2、借图的暗示以及教师语言的提示,尝试讲述故事中小蝌蚪与妈妈的对话。

  3、能较专心得倾听故事,对故事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份,展示仪一台。

  活动过程:

  1、幼儿扮演小蝌蚪,随着音乐师生一起表演唱《小蝌蚪》。

  2、幼儿欣赏前面放大的幼儿用书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一起看图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在讲述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讲述故事中的对话,如:当讲到“谢谢您,鹅妈妈,”小蝌蚪又向前游去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疑:现在小蝌蚪有没有找到妈妈,有一天,他碰到谁了呢?

  3、启发幼儿探索:小蝌蚪出生、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变青蛙概括故事的三段结构。

  教师提问:故事的中间部分,小蝌蚪在干什么?故事的开始说了件什么事?

  4、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并根据角色特征做相应的动作。

  教师:小蝌蚪是不是一下子就找到了妈妈?它每次碰到动物妈妈时,小蝌蚪都会喊什么?动物妈妈告诉他们以后,小蝌蚪是怎样感谢的?

  角色扮演。教师扮演小蝌蚪,幼儿扮演动物妈妈,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并根据角色特征做相应的动作表演。

  5、师生共同看书讲述并表演故事。

  在课前欣赏《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让幼儿感知生动形象的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对作品产生兴趣。

  将故事分为六段呈现给幼儿。

  活动反思:

  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作品中围绕“找妈妈”这一线索,展开了小蝌蚪与几种小动物的换位。作品采用复式的结构来串连故事情节类似,类似情节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每次反复的内容不相同,这样的方式给幼儿清晰明了的记忆和想像因素,符合中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因而可以很好的为幼儿接受。时下正是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小蝌蚪”作为表现“春天”的主要元素之一,早已被幼儿所熟悉。来源幼儿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定目标如下

  1、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知小蝌蚪找妈妈的一系列经过

  2、尝试讲述故事中小蝌蚪与“妈妈”的对话

  3、能较专心的倾听故事,对故事内容感兴趣。

  导入部分,我采用音乐导入的方法,引导幼儿一起表演以学过的歌曲《小蝌蚪》。感受小蝌蚪游戏时的快乐情绪。

  “小蝌蚪想去找妈妈,可不知道妈妈在哪里,怎么办呀?”可怜的小蝌蚪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的同情心。“我来帮他找”“真可怜”……就这样,依次趣味亦然的寻亲故事就此展开。由于故事的内容比较长,我采取了分段欣赏的方法。将故事分为六段呈现给幼儿。为区角活动中的连环画创作做了一个铺垫。孩子们对故事内容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蝌蚪和动物们的对话掌握的比较好。

  进入分角色游戏阶段了,从孩子们喜形与色的神情中,我知道他们最感兴趣,最能展现他们的风采时候到了。其实,在前一环节时,已经有幼儿迫不及待开始预演了。他们表演得那么投入,徐依米扮演的小蝌蚪惟妙惟肖,急切而又高兴的喊着“妈妈,妈妈”充满惊喜的语气充分表现了蝌蚪的情绪。蒋承鲁扮演的青蛙则是和谐可亲,看着他摇头摆尾、自我陶醉的样子,真叫人忍俊不禁……

  最后我让小朋友认识了故事的连环画,为连环画的创作打了基础。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6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一字开花”,复习生字词。课后练习设置“读一读,记一记”栏目,运用多种扩词方式,让学生积累由本课要认的字扩展的新词,这些字一般都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如“袋”扩展出“脑袋、口袋、袋子、袋鼠”,“迎”扩展出“欢迎、 迎接、迎风、迎面”,“塘”扩展出“水塘、池塘、鱼塘、荷塘”,这些词语都是学生认知经验中的常用词,学生只要读出字音,就能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不需要教师的讲解。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建立字形和字音之间的联系,扩大了词汇量。

  2. 自由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一边读,一边记住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样子,记住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

  3. 借助板书中的图片和文字说一说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样子。

  4. 变换角色自述,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教师板书鼓、披、露、雪白、碧绿等词语。

  【设计意图:把文本的语言在理解后,通过朗读,用自己“读”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朗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体验,促进学生积累和转换。】

  5.迁移仿写训练。

  (1)辽阔的草原上,走来一头大象,__________的耳朵,__________的鼻子,__________的象牙,__________的身体,________的四条腿,__________地走来走去。

  (2)竹林里这只_____的大熊猫,身体_____的,竖着_____的耳朵,脸上嵌着一对______的眼睛,边上的毛黑黑的,好像_________ ,_____着一身______的皮袄,它正在__________ ,可爱极了!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积累运用词语,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此处主要是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

  二、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1.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自己读一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标出来。

  2.朗读标出的句子,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提取文本中比较明显的信息能力。再经过整理、串联、记忆相关信息,实现完整、清楚地表达。】

  三、借助图片和关键词讲述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借助板书提示,运用文中的语言说清楚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四、分角色演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积累语言。

  1.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和老师指导。

  3.小组分角色朗读--戴头饰分角色读读演演。

  4.学生配乐表演读(一名学生扮演小蝌蚪,一名学生扮演鲤鱼阿姨,一名学生扮演乌龟妈妈,一名学生扮演青蛙妈妈,一名学生读旁白)。

  五、完成课后第二题,按顺序连一连图片,再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六、读写拓展、延伸总结。

  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多少害虫呢?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资料:一只中等黑斑蛙一天约吃70多只虫子,一年按捕食7个月计算,可消灭害虫5万只左右;一只泽蛙每天最多可捕食260多只,年消灭害虫4万多只。

  生拍手读儿歌:

  玻璃瓶,小嫩手,妹妹塘边掬蝌蚪。 瓶里蝌蚪游不走,妹妹摇摇笑开口。

  我劝妹妹不要捉,青蛙就是小蝌蚪。 吃蚊子,吃害虫,保护庄稼得丰收。

  妹妹想想点点头,小心放掉小蝌蚪。 小蝌蚪,黑溜溜,自由自在水中游。

  妹妹小手拍红了,跳着唱着塘边走。

  【设计意图:补充儿歌升华主题。孩子们对小蝌蚪非常了解,也有不少孩子亲手捉过蝌蚪,结合这一情况和学生喜欢读朗朗上口的儿歌的习惯,补充儿歌,既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记了生字,又避免说教,巧妙地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小蝌蚪就是小青蛙,应该保护它。水到渠成地向学生渗透了保护蝌蚪和青蛙的意识。】

  七、以文带文,拓展读。

  读故事《毛毛虫找妈妈》,想一想毛毛虫的妈妈是谁,毛毛虫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画出来。再跟同学或者爸爸妈妈讲一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温儒敏教授在部编教材国家级培训班上指出: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是远远不够的。主张采用“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加大课外阅读。】

  八、巩固练习。

  1. 填空练习,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的脑袋,( )的身子,甩着( )的尾巴。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他们( )着( )的衣裳,( )着( )的肚皮,( )着一对大眼睛。

  2.观看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设计意图:动画短片《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也是一部带有科普意味的影片,讲述了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出世了,寻找自己的妈妈,一场有趣而感人的寻亲之旅。告诉小朋友“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也教育孩子们要全面的看问题,不能片面化。它取材于绘画大师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笔调细致的水墨画和细腻的动作设计,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并一举获得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和法国第十七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古琴和琵琶乐曲悠扬而起,会把小观众带进一个优美抒情的水墨画世界,和一般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比,更具有渗透中国文化因子的审美价值。】

  板书设计:

  附:

  小蝌蚪

  小蝌蚪,在小河,/游来游去像跳舞,/就是不唱歌。/波浪就像五线谱,/

  蝌蚪就像小音符。/小小音符我问你,/为啥光跳不唱歌?/蝌蚪说:

  等我甩去小尾巴,/再把黑色外衣脱,/变成好看的绿青蛙,/

  咕儿呱,咕儿呱,/天天唱新歌。/

  毛毛虫找妈妈

  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都开放了,天气也变暖了,蝴蝶妈妈在树叶上生下了一个个黑黑圆圆的卵来。

  过了几天,小毛毛虫从卵里爬了出来,它看到自己的妈妈不见了,就决心去找自己的妈妈。毛毛虫爬呀爬呀,看见蚕姐姐长得和他很像,便迎上去叫了起:“妈妈,妈妈,我找到你了!”

  蚕姐姐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蚕姐姐,你们的妈妈有一双翅膀,到前面去找吧。”

  毛毛虫告别了蚕姐姐,又向前爬去。他看见一只小小蜻蜓正张开一对小翅膀飞来飞去,便高兴地叫起来:“妈妈,妈妈!我可找到你了。”

  小蜻蜓亲切地说:“我不是你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很漂亮,正在前面花丛中采蜜呢!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毛毛虫来到花园里,看见一只漂亮的小蜜蜂便叫起来:“妈妈,妈妈,我终于找到你了!”

  蜜蜂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的翅膀是五颜六色的,很美丽!”

  正在这时,小毛毛虫看见了一只蝴蝶,她有一双五颜六色的翅膀,正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便跑上去叫起来:“妈妈,这次我一定找对妈妈了!”蝴蝶说:“好孩子,快到妈妈这里来。”毛毛虫兴奋地爬上去,好奇地问:“妈妈,我怎么长得跟你不一样呢?”蝴蝶妈妈说:“我小的时候也跟你一样,过几天你就会长成我现在的样子了。”

  过了几天,小毛毛虫吐出了白丝,缠成了一个茧[jiǎn],躺在里面一睡就是好几天。

  又过了几天,小毛毛虫的茧上裂了个缝,从里面爬出来一只蝴蝶。他和妈妈一起在花园里幸福地生活着。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追”三个字,会写“么、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4、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让我们随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图文结合,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读一读,用笔画出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2、引读。

  3、是啊,小蝌蚪游得多快活啊,你能不能快活地读一读这段。指导朗读。

  三、读文感悟,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于是,它们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是怎么找的?它遇到了谁?请小朋友快速地朗读第二至六自然段,找一找。

  1、学生自读、汇报。

  2、品读第二段

  多媒体出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小蝌蚪的外形变化。

  教学“迎”字,看多媒体动画,理解“迎上去”

  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读。

  表演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4、自读第四、五段。说说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

  5、出示青蛙的话,用“已经”说话。

  四、总结全文

  1、多媒体展示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变化过程。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

  六、拓展

  续编课文:小青蛙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8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学会图文结合理解图书的内容 ,在阅读中体验小蝌蚪找妈妈的艰辛与快乐。

  2、通过阅读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3、懂得与人交往时,要讲礼貌,对人热情。

  活动准备:

  《小蝌蚪找妈妈》大书本、 插入图片小蝌蚪五张,活动前让幼儿饲养小蝌蚪,观察并记录小蝌蚪的生长变化、丰富幼儿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大书,引起幼儿观察封面引出主题。

  1、遮盖书名和青蛙提问:封面上有谁?猜猜它们的妈妈是谁?长得跟它们一样吗?

  2、展示书名,引导幼儿观察封面猜想故事内容。

  二、阅读大书。

  (先遮盖文字),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中动物妈妈们的外形特征,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能用好听的词汇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理解故事内容。再尝试图文结合用完整的一段话来讲述每一页画的主要内容。

  1、图一:这是什么季节?青蛙妈妈生的卵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慢慢地变成了什么?(丰富词汇黑黑的、圆圆的)鼓历幼儿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2、图二:有一天小们蝌蚪碰到了谁?它们想起了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鸭妈妈与小鸭子体态动作感受它们的亲密与快乐。

  3、图三:小蝌蚪看见谁?它长得怎样?小蝌蚪怎么想怎么说的?大鱼又是怎么说的?

  引导幼儿观察并想像它们是怎么说。(丰富 词汇又宽又大)

  4、同法出示图四、图五鼓励幼儿认真观察它们的特征,大胆的想象它们的对话,并用连惯的语言描述。(丰富词汇一蹦一跳)5图六:小蝌蚪会找到妈妈吗?她长得怎么样的?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鼓励幼儿大胆预测故事的结局并与同伴轻声交流猜想。

  三、引导幼儿讨论。

  你喜欢哪一种动物为什么? 教育幼儿与人交往时,要讲礼貌,对人热情。

  四、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随音乐做动作,离开教室。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9

  活动目标:

  1、 教幼儿练习向指定的方向跑,并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 培养幼儿观察力,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努力与同伴间保持距离。

  3、 激发幼儿热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告诉幼儿今天学做小蝌蚪,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戴上头饰,教师也戴上小蝌蚪的'头饰)

  2、 启发幼儿一起学习小蝌蚪游。

  3、 告诉幼儿带他们到有趣的地方玩,幼儿随音乐学做小蝌蚪游,做不同的游水动作。

  二、基本部分

  1、 请幼儿围坐在草地上,提问:知不知道妈妈是谁?想不想找妈妈?想一想妈妈在什么地方?

  2、 教师示范怎样找,对幼儿说明向指定方向怎样跑。

  3、 提问:我是怎样找妈妈的?

  4、 幼儿分组练习。

  5、 集体练习向指定方向跑,到处找妈妈。

  6、 游戏:《小蝌蚪找妈妈》。利用幼儿园的大型设备和设施,从场地的不同地方找寻妈妈3-4次,增加运动量。

  7、 最后老师换头饰变成小青蛙,告诉小蝌蚪:"妈妈在这儿。"

  三、结束部分

  1、 和幼儿交流心情,与幼儿亲一亲,抱一抱。

  2、 让幼儿找同伴乐一乐。

  3、 带小蝌蚪随音乐回家。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0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青蛙的特征及蝌蚪与青蛙的关系。

  2、学习角色对话,初步分角色演示故事情节。

  3、感受故事优美的意境及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活动图片、活动课件《小蝌蚪找妈妈》 。

  2、小蝌蚪、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白鹅妈妈、青蛙妈妈头饰。

  3、录音机、音乐磁带《好妈妈》 、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播放歌曲《好妈妈》幼儿随教师搭火车进入教室进行韵律活动。

  二、谈话引题

  提问

  1、小鸟们都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他们幸福不幸福啊?

  2、有妈妈的疼爱好不好?

  3、那么,你们的妈妈都是什么样的呢?平时都给你们做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小朋友们回答的'都很棒,每一个妈妈都是非常爱自己的小宝宝的,但是妈妈很辛 苦每天下班以后还要照顾自己的小宝宝。 所以小朋友们要帮助自己的妈妈, 帮妈妈做一些自 己能做的事,好吗?) 教师:我们小朋友都幸福快乐的在妈妈身边成长,可是呀,老师有一个好朋友她确找不到 妈妈了,你们看他是谁?(出示小蝌蚪) 教师:让我们一起帮她去寻找妈妈好不好?

  三、感知故事、理解故事、知道小蝌蚪的成长历程

  教师播放教学课件《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欣赏一遍故事后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的小蝌蚪找妈妈时都遇到了谁?

  3、小蝌蚪找到的妈妈们长的一样吗?

  四、教师结合图片分段讲故事

  提问

  1、小蝌蚪看见了鸭妈妈,是怎么问鸭妈妈的呢?鸭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小蝌 蚪听了鸭妈妈的话后就去找自己的妈妈, 它找到的第二个妈妈是谁?鱼妈妈是怎么 说的?

  2、小蝌蚪找的第三个妈妈是谁?乌龟妈妈是怎么说的?

  3、小蝌蚪找的第三个妈妈是谁?白鹅妈妈是怎么说的? 最后,小蝌蚪又看见了谁?它是怎么问的?青蛙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五、情景表演

  1、幼儿分组学说角色对话。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随音乐做活 动,离开教室,结束活动。

  六、活动延伸

  养蝌蚪

  活动后在自然角和幼儿一起养蝌蚪,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生长变化的过程。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1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活动,感受探究小蝌蚪生长过程的乐趣。

  2、学习围绕故事的名字来观察、思考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书一本(自制);故事磁带、录音机。

  2、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各一;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教师: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

  教师: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

  (2)请幼儿凭以往经验先自由讨论,再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始部分,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愿望。

  (1)结合自制大书,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从开始到"小蝌蚪们高高兴兴地向前面游去了"),一边用手指着相应的画面,帮助幼儿建立图画和口语的关系,理解故事的内容。

  (2)设疑,创设自主探究的阅读环境。

  教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路上遇到了谁?它们会相互说些什么话?"

  3、幼儿分组自主阅读小书,教师巡回观察,并根据幼儿阅读情况分层指导。

  对于能基本正确读懂内容的幼儿,建议他们想像角色的对话,把故事连起来,完整地讲一讲;对于不明白个别地方的幼儿,建议他们看看前后的画面,推断故事的内容。

  4、引导幼儿围绕重点开展讨论。

  (1)结合鸭妈妈与小蝌蚪对话的这张图画,帮助幼儿归纳观察画面的策略:依据后面的图画,推测前面的内容。

  (2)引导幼儿学习鸭妈妈的语言。

  (3)用同样的方法推测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的话。

  教师:你们知道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了什么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结合大书,师幼共同看图讲述故事。

  教师先讲故事的开始部分,再分别请幼儿轮流讲述故事后面的情节(找到鱼妈妈,找到龟妈妈,找到鹅妈妈,找到青蛙妈妈),最后部分由教师讲。

  6、集体欣赏配乐故事,进一步感受故事语言的优美与生动。

  播放语言磁带,师幼共同欣赏配乐故事。

  活动延伸:

  1、在语言区摆放故事中动物头饰,分区活动中可以让孩子自由表演故事。

  2、引导幼儿绘制《小蝌蚪找妈妈》的连环画。

  活动反思:

  在集体教学中,这是一个语言活动,讲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故事内容简单,容易让幼儿理解,易懂。通过图片让幼儿理解故事,给予幼儿更加直观的感受,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在和同伴交流的时候,大胆描述故事内容,向同伴讲述自己的发现,积极参与其中,活动内容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活动形式有点单一,只是通过图片让幼儿来学习,所以部分幼儿兴趣点不是很高。

  在区域中,为幼儿提供了故事内容图片以及绘画材料,请小朋友先观察图片,然后在纸上绘画涂色,自己制作故事图册,最后装订在一起。提供好看的图片请幼儿欣赏,激发幼儿自制图书的兴趣。活动中也存在很多不足,韦雪小朋友在区域的时候,选择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制作图书,在绘画的时候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但是过了一会之后就不太认真的了,绘画内容简单,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容易分心。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集体教学时,应注意方式方法,根据内容的不同为幼儿提供不同活动形式,设计新颖的活动环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同时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在语言活动中要多给幼儿表达的机会,让幼儿在交流中学习。在区域活动中,大班孩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观察到图片中细节方面,在绘画的时候有很大的进步,很多活动都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也有部分较弱的幼儿需要帮助和指导,有的技能还需要加强,例如:在涂色以及装饰的时候,有的孩子会不认真对待,随意涂色装饰,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要多多提醒幼儿,在细节方面也要做好。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2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以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路。结合本单元和本课的特点,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一)知识技能方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朗读语气。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和观察课件,让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体会小蝌蚪急切找到妈妈的心情,享受家庭的温暖。

  (四)教学重难点: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课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本课中,人物角色多,语言生动有趣,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掌握青蛙的生长过程。自然而然,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准相应的语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学策略。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完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再现策略。

  课堂上通过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故事

  2.合作学习策略。

  学生合作表演课文中具体情节和分角色朗读达到深层体验。

  3.迁移训练。情感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迁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素质。

  三、结合学情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本课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和想象力。所以我把本课的学习方法突出为“看、读、品”。看,就是图文对照,初步感受课文。读,是通过朗读,体验情感。品,是品词析句,积累运用。

  四、说教学流程:

  (一)情趣导入:

  1.出示小蝌蚪图片,描述它的样子。直接学习第一自然段。动画听朗读,体会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小蝌蚪?(快活的)但是他们也有一个烦恼,遇到烦恼怎么办呢?(解决)这不是他们贴出了一则寻人启事。

  2.寻人启事:我是你们的朋友小蝌蚪,我从生下来就没有看见我的妈妈,当我看到别人的妈妈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时候,就特别的羡慕。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长的什么样子?有帮忙能找到我妈妈的请拨打电话138********。我一定重谢他!

  这则寻人启事一定能激起孩子们的同情心,将他们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引出青蛙的样子。根据寻人启事让孩子们说出青蛙的样子,孩子自由描述。那我们就跟随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课文。

  1.通过看动画,听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思考:小蝌蚪都去问了谁?最后找到妈妈没有?

  2.根据孩子的汇报学习2-6自然段

  (四)精读课文,学习二—六自然段

  1.学习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看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在找到相应的自然段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小蝌蚪和鲤鱼妈妈说的话。

  (2)看图片比较小蝌蚪前后有什么变化?

  (3)思考小蝌蚪怎么想起来要找妈妈的?

  (4)抓动作词“迎上去”的理解。可以看动画也可以用实际动作演示。

  (5)练习说话,小蝌蚪看到鲤鱼阿姨叫小鲤鱼捕食,心里会想些什么?这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相信他们会说的很好的。

  (6)重点指导朗读。多种形式的读,可以分角色读,指明读

  (7)看动画,给动画配音。并比较。

  (8)总结学习方法:观察图,发现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小蝌蚪又遇到了谁?画出他们之间的对方,并有感情的读一读。给动画配音。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和上一段的学习方法基本相同。我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旨在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教育家曾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教不是为了教会已有的知识而是为了今后的不教而教,可见教会孩子学习方法是多么的重要。

  3.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合作学习:出示学习提示:观察图,发现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小蝌蚪又遇到了谁?画出他们之间的对话,并有感情的读一读。组内分角色读。小青蛙后来干什么去了?给动画配音。

  (2)汇报交流。

  (3)相机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蝌蚪看到妈妈后会说什么?

  这是一个由伏到半伏最后放手的过程,对孩子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也是孩子由理论到实践的一个过程。合作学习是将老师教的方法内化为学习能力的一种途径。

  4.总结全文。

  课件演示青蛙的生长全过程。

  完成练习:

  5.拓展知识:一只小青蛙一年能消灭害虫一万五千只。保护庄稼。

  6.布置作业.选择性作业:

  (1)续编小青蛙遇到妈妈后的故事。

  (2)查资料,小青蛙消灭害虫的资料。

  (3)写一句保护青蛙的宣传标语。

  板书设计:

  小蝌蚪——小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7个生字,会写“灰、阿”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过程。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头饰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猜谜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请你标画出文中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听故事录音,边听边标画出自然段序号

  三、再读课文,了解蝌蚪变为有蛙的过程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思考:小蝌蚪什么样子呢?

  (2)“快活地游来游去”是什么样子呢?请你想象一下,做这个动作。谁还能用“快活”说一句话呢?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读这自然段,这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

  (2)分组进行议论。

  (3)画出小蝌蚪和鲤鱼的对话,想象他们谈话时的语气,试着读—读,再分角色进行表演。

  (4)学生练读。表演。

  (5)汇报后评价。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长后腿

  3、仿照以上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小蝌蚪又向谁请教呢?

  板书:乌龟青蛙

  (2)自选学习内容。

  思考: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用读的形式汇报出小蝌蚪的.变化。

  4、学生自学后汇报交流。

  5、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小蝌蚪找到乌龟,乌龟告诉它,它的妈妈头顶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小蝌蚪看见大青蛙,找到了妈妈。

  7、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

  8、戴头饰表演。

  9、教师小结:小蝌蚪为了寻找妈妈,不断地探索,靠着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去发现,不断地去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听。

  2、课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查找小青蛙吃害虫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

  1、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2、分小组表演这个节目。

  二、巩固本课的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发现本课中有些生字的结构规律。

  2、认识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灰迎阿姨 ?追顶披鼓

  (2)同桌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汇报。

  3、指导学生写本课的生字。

  先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再组词。注意区别“披”和“波”。

  (1)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占格位置。自主提出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教师与学生一起书空。,重点指导“灰、条”。

  (3)学生仿写,老师订正。

  (4)认真书写。展示部分学生写的字。

  三、课堂作业设计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师生对话,背诵句子。师:小蝌蚪什么样?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师:小青蛙什么样?生: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把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过程说清楚。

  四、板书设计

  34小蝌蚪找妈妈

  四条腿宽嘴巴长后腿

  乌龟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4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能动作协调的进行完整游戏。

  2.按故事情节创编并自主分角色进行游戏,初步知道寻找空地方游,不能碰撞。

  3.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老师分角色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熟悉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幼儿玩过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2.材料准备:音乐《小蝌蚪找妈妈》、各种有特征的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

  教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叫《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分别遇到了谁?小蝌蚪说了些什么?小动物分别说了些什么呢?(幼儿练习对话:你好,你好,你是我的妈妈吗?我不是,我不是,你的'妈妈宽嘴巴……)

  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找到了妈妈,心情怎样?小蝌蚪和妈妈会干什么?(跳舞)

  2.迁移已有游戏经验,随乐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1)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各个小动物。

  教师:孩子们你们想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吗?那小鸭子会在池塘里干什么?(游泳、说说话)鱼妈妈、乌龟妈妈呢?下面一起跟着我到池塘边去玩一玩,好吗?

  (2)介绍各个场景,幼儿随乐玩游戏。

  评价:鸭妈妈你觉得表演的怎样?鸭妈妈呢?乌龟妈妈呢?(有些小动物跟小蝌蚪说话很响亮,而且也会听音乐,做的动作也特别好看)

  (3)交换角色,幼儿随乐玩游戏。

  教师:这次谁来做小蝌蚪,交换角色玩一玩,好吗?小蝌蚪,你们一起去到池塘里去找妈妈吧!(重点评价小蝌蚪游的空间)

  (4)幼儿自选角色随乐玩游戏。

  教师:谁想做小蝌蚪,谁想做XX妈妈、XX妈妈等小动物?你们一起来试试看。

  教师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并根据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多遍。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把各段连起来,理解课文内容。

  3、从的过程当中,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当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5、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对农作物有好处,是我们捉害虫的好帮手。

  教学难点:

  懂得应保护青蛙,并能向他人宣传保护青蛙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小蝌蚪、长出前腿的蝌蚪、长出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蝌蚪、青蛙”小图片。

  2、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从的`过程当中,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当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二)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三)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当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引出课题。

  1、一只青蛙在茂密的水草中产下了许多卵,卵一天天地长大,长出来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小蝌蚪)

  对: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2、学生自己设教学目标。

  问:从课题你知道什么?

  学课文你想知道什么?

  3、师归纳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小蝌蚪找它们的妈妈去。通过学习,我们要知道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在找的过程当中它的形体有什么变化。学习把各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同学们还要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思考:

  1、小蝌蚪找了几次才找到妈妈?

  2、它们都找到了谁?

  读后学生回答:小蝌蚪找了三次才找到妈妈。它们找到了:鲤鱼、乌龟、青蛙。过渡: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段)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在自然段前标出序号。

  (三)看图逐段学习理解。

  1、观察第一幅图,说图意。

  这幅图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这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玩。)

  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小蝌蚪长的什么样?

  贴出小蝌蚪的图片。

  板书:大、黑、长长

  它们在水里怎么游呀?

  快活、高兴。

  你觉得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我觉得小蝌蚪长得很可爱。)

  (3)指导朗读。

  小蝌蚪长得这么可爱,在水里那么快乐活泼,我们读这一段就应该读出它们可爱、活泼的语气来。

  试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可爱的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它们都在想:我们的妈妈在哪?要跟妈妈学点本领那该多好啊!于是它们下决心找到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妈妈的呢?找妈妈的过程当中它们自己有什么变化?我们学习第2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学习方法:读,想,说。

  想:

  1、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2、小蝌蚪看见谁?告诉了它们什么?

  说:

  什么样的小蝌蚪?看见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小声读第2自然段。

  贴出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图。

  (3)投影:

  ①看清小蝌蚪长出的两条后腿在什么位置。

  ②迎上去:面对面过去。

  ③观察小蝌蚪,迎上去时是什么心情?(着急的心情)

  ④我们读小蝌蚪说的话就应该读出它们着急的心情。

  指名读、女生读。

  ⑤我们再观察鲤鱼妈妈回答它们的话是什么语气?(和蔼、可亲)那么我们就用和蔼的语气来读鲤鱼妈妈说的话。分小组分角色试读,请两组分角色朗读。

  ⑥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们是先读再想这两步来理解内容,最后说出了这段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第3自然段。

  4、学习第3自然段。

  (1)小声读第3自然段。

  边读、边想。

  (2)看投影,观察小蝌蚪前腿的位置。

  贴出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的图。

  演示:追上去。

  (3)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什么心情?(高兴。)他们怎么叫的?谁试着读一读。

  (4)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那为什么叫它妈妈?

  (5)乌龟怎样回答小蝌蚪的?(笑着说。)

  (6)有语气地读第3自然段。

  (7)这段主要讲什么?

  (又长出了两条前腿的小蝌蚪,错以乌龟为妈妈,从乌龟的话中,小蝌蚪又知道了它妈妈长得什么样。)

  过渡:小蝌蚪知道妈妈长得什么样,他们又继续往前找,这回找到妈妈没有?我们学习第4自然段。

  5、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这段,并找出问题的答案。

  (2)指名汇报。

  (尾巴变短的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妈妈。)

  小蝌蚪终于找到了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从它的话里,你们知道了什么?

  做书后练习题2。(投影)

  填空: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

  (3)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

  这段主要写什么?

  (尾巴变短的小蝌蚪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过渡:妈妈见到自己的孩子,又会怎样呢?我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贴青蛙图。

  指图问:我们现在应该叫它们什么呢?

  (小青蛙)

  追问:小青蛙怎样到了荷叶上?用了哪些动词?

  (蹬、跳、蹦)

  这三个动词用的非常恰当,生动、具体写出了青蛙具有跳跃的本领。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他们要做些什么呢?

  (跟妈妈一起捉害虫。)

  青蛙一天捉70个害虫,一个月捉2100个,一年捉15000个害虫,所以人们都称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向小蝌蚪学习什么?

  (做事不灰心,坚持到底,直到取得成功。)

  (四)朗读全文。

  朗读这篇课文,我们应该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总结:你们看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当中,它们开始是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不久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最后尾巴不见了,就变成了青蛙。通过学习,我们还知道了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一定要保护他们。今后我们做事,一定要像小蝌蚪那样:遇到困难,不灰心,直到取得成功。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相关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中班_《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4-14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05-25

教案:小蝌蚪找妈妈07-12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6-27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5-19

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6-1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教案04-12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合集)07-02

(通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7-23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9-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