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23 08:23:3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4篇【实用】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4篇【实用】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理解“独自、静悄悄”等词语的意思。

  2.积累“跳绳、踢足球、讲故事、听音乐、打排球、游戏”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

  1.随文巩固识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快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做游戏的快乐,体会大家在一起玩更快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理解“独自、静悄悄”等词语的意思。

  2.积累“跳绳、踢足球、讲故事、听音乐、打排球、游戏”等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做游戏的快乐,体会大家在一起玩更快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快乐,你就跺跺脚……”你快乐吗?快乐就像阳光,像雨露,播撒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快乐就像清风,像空气,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用心体会,快乐就在你的身边。课文中的小朋友是一个做什么事情都快乐的人,他为什么这么快乐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怎么都快乐》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怎”,翘舌音“绳”和边音“蓝”的读音。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讲、行、许”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玩、很、当、音”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谜语示例:

  水井边,来发言。事情理,说一遍。(谜底:讲)

  街心两堆土,移走别添堵。人车各走道,畅通无拦阻。(谜底:行)

  午前把话谈,很久都不完。语中多称赞,答应把愿还。(谜底:许)

  形近字歌示例:

  音:亲人来探望,钢琴奏乐章。歌随琴音起,情深意也长。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玩”左窄右宽,右部竖弯钩要圆润有力。

  “很”左稍窄,右稍宽,最后一画捺要舒展。

  “音”点写在竖中线上,“立”上横短下横长。

  “讲”左窄右宽,最后两画有区别,第一画是竖撇。

  “行”左窄右宽,左边的双人旁要写得稍高一些。

  易错提示:

  “许”右边是“午”,不要写成“牛”。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元—玩(玩乐)—完(完结)

  艮—很(很多)—狠(凶狠)—跟(跟前)—恨(怨恨)

  当—档(大排档)—挡(阻挡)

  (4)多音字辨析。

  得

  dé:得到得过且过

  de:听得认真

  děi:得听我的得亏

  巧记:时间过得(de)快,转眼上小学。考试得(dé)高分,得(děi)亏方法好。

  (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诗歌写了一个人玩很快乐,两个人玩、三个人玩,四个、五个甚至很多人玩都能找到快乐。这首儿童诗告诉我们一人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

  (2)诗歌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1节:写一个人玩很好。

  第2节:写两个人玩也很好。

  第3节:写三个人玩起来更有劲。

  第4节:写许多人玩更快乐。

  (3)第1~3节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三节的结构相同,都是先写“几个人玩,很好”,接着写这样玩的特点,最后是具体的`玩法举例。

  学标点符号:省略号

  省略号又称删节号,是一种标号,标志语言的省略。如文中的“正好用纸折船,折马……”这里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表示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大家都很喜欢玩,这节课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玩乐方式。那么,每种玩乐方式分别适合几个人玩呢?下节课的学习将告诉我们答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用谜语,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就先来猜两个谜语:

  师:“脚像小扇子,嘴像小铲子,下水捉虾子,不湿花衫子。”

  生:鸭子。

  师:“飞得高,飞得低,扑到地上捉小鸡。”

  生:老鹰。

  教师出示小鸭和小鹰的图片:

  2、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小鸭在湖里自由自在的游泳,小鹰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飞翔,你们猜猜它们是依靠谁学会了这些本领?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自己去吧。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朗读的节奏、语气。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学生再读课文,要求把本课要学会的七个生字用“。”划出,用“—”划出本课要求认识的九个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认一认部分,教学生字。

  4、出示生字卡片,以“开火车”的游戏检查字音。

  5、自由朗读课文,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6、师:读了课题,也听了故事,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质疑,如:鸭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鸭去游泳?鹰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鹰去看山那边美丽的风景?

  师:同学们真是爱思考的孩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三、理解课文,朗读背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请小朋友门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有几句话?都讲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指名回答。

  提示:共有三句话:前两句是小鸭和鸭妈妈的对话,第三句是写小鸭学会了游泳。

  (2)四人小组讨论,鸭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

  学生先读后讨论:鸭妈妈说水不深,实际上是说水很浅,凭小鸭现在的能力完全可以游过去,游泳不会成问题。这是鸭妈妈在鼓励小鸭,对自己要有信心,刻苦锻炼自己,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3)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己向妈妈提出请求时用的是什么语气,妈妈的回答又是什么语气,自己练习读一读。

  指名两人读对话,教师重点帮助理解:“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让学生体会到小鸭缺乏自信,想要妈妈陪它去游泳。因为小鸭不知道妈妈是否愿意陪自己去,因此读小鸭的话要用商量的口气。鸭妈妈没带小鸭去游泳,不是不爱它们的孩子,不关心它们的.孩子,而是了解到周围的环境不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危险,于是鼓励自己的孩子不要依赖父母,要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所以读妈妈说的话时,要强调“自己去”,并指导读出亲切、和蔼、鼓励的语气。

  (4)同桌分角色朗读。

  (5)学生找小伙伴分角色进行表演。

  教师巡视指导:小鸭说话要有礼貌,是恳求、商量的语气。鸭妈妈说话的语气是亲切、充满了对小鸭的信任感,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成功。

  请一组同学进行表演。

  (6)师:请小朋友看课文的插图,再读句子,体会鸭妈妈为什么要小鸭自己去游泳?

  指名回答,如:小鸭学会了游泳以后,就可以自己去小溪里玩耍、捉鱼虾;当爸爸妈妈年老体弱的时候,还会捉鱼虾给爸爸妈妈吃。

  师小结:因为鸭妈妈要小鸭学本领,以便将来小鸭能独立生活。它对孩子充满了希望、信任感,让孩子自己去实践。

  (7)师:小鸭接受了妈妈的教导,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如:小鸭经过不断的努力,时间不长,就学会了游泳这项本领。

  (8)练习用“学会了”说一句话。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

  师:同学们,请你们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可以讨论,也可以朗读,或者表演。

  学生分组学习第二段,教师巡视指导。

  3、练习朗读、背诵全文

  (1)全文分角色

  朗读,评选最佳者。

  (2)看图试背全文。

  四、总结全文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谁来说一说?

  指名回答,师小结:自己不会的就要去学,不能事事依赖父母,只要自己认认真真地去学,什么本领都能学到手,要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五、自选作业

  1、演一演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2、画一画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鸭妈妈或鹰妈妈让小鸭、小鹰自己去学习本领的图画。

  3、做一做

  回家后自己学会做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亲爱的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己去吧》这篇课文,知道了在鸭妈妈、鹰妈妈的教导下,小鸭学会了游泳,小鹰学会了飞翔。它们该多高兴呀!你能读出、背出它们这种高兴的心情来吗?自己练一练。

  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教师巡视,纠正不良的读书姿势。

  2、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棒。指名读,其他学生点评。

  二、拓展延伸

  1、师:小朋友们,小鸭和小鹰通过自己勇敢的尝试,分别学会了游泳和飞翔,你们在生活中学会了做什么事情呢?你当时的心情如何?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说一说部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学会做的事情。

  学生自由回答,如:书包自己背,问句自己收,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等。

  2、师:大家说得真好,我发现大家在生活中都是勇敢的“小鸭”和“小鹰”。真是太了不起了!能干的“小鸭”和“小鹰”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首好听的儿歌吧,这首儿歌的名字就叫《我自己干》。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念儿歌部分,学生随录音一起读儿歌。

  3、师:亲爱的小朋友,看你们那么喜欢读儿歌,老师还准备了一首很有意思的儿歌,叫《妈妈夸我巧妞妞》,想读吗?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妈妈夸我巧妞妞

  小花衣,小花裤,掉下两颗小豆豆。

  红豆豆,绿豆豆,那是两颗小纽扣。

  捡起来,捏在手,针线顺着扣眼走。

  自己钉,自己缝,妈妈夸我巧妞妞。

  学生自由读,齐读。

  三、学习生字

  1、用生字卡检查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2、开火车组词。

  3、师: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呢?

  指名回答,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识记方法。如:利用偏旁、熟字、笔顺等方法识记字形。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写一写部分,教师教学生字的书写,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

  教师重点指导:“自”:注意与“字”区别,这是两个同音字,从用法、字型上加以区别。一个是自己的“自”,一个是生字的“字”。注意不要把“自”写成“白”字。

  “己”:第二笔写在横中线上,注意第三笔不封口。

  “东”:第二笔撇折不能写成竖折,左右两点要对称。要与“车”进行比较,区分字形。

  学生跟电脑课件书空生字,然后描红,练习书写,老师巡堂辅导。

  4、作业讲评。

  板书设计

  小鸭 游泳

  11、自己去吧 学会了

  小鹰 飞翔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奥秘:奥妙神秘。

  凄惨:凄凉悲惨。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字词;

  2.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2.本文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范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敬佩、尊重老师的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感受法、质疑探究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一课时

  【预习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哄堂大笑绰号洗耳恭听弥勒佛得意忘形铁杵持之以恒鸦雀无声铭记

  2.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到了两位老师:蔡芸芝先生和莎莉文老师。她们一个温柔美丽,深受学生爱戴;一个用自己的爱心、耐心与智慧为盲聋哑的孩子开启知识的大门。她们都让人喜爱、难忘。有时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也会遇到一些另类的老师,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的青睐,今天我们就要看到这样一位老师——王几何。

  检查预习作业:

  绰号(chuō)洗耳恭听:专心地听。弥勒佛(mílé)铁杵(chú)铭记(míng)

  哄堂大笑(hōng):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得意忘形: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述了王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几何课时令人难忘的情形。

  2.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1)王老师哑笑。(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3)王老师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4)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却画成了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3.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反手画圆和三角形。他这样做的用意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三、再读课文,细心品味

  1.“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王老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微笑、绝活表演、公布自己的绰号、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等,制造了喜剧效果,使学生身心彻底放松,情感得以自由发泄,充分享受了课堂带来的乐趣。

  2.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和严肃集于一身,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好老师。

  3.文中的王老师很独特,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示例:和蔼——“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通过对王老师的外貌描写来表现。幽默——“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通过对王老师的语言描写来表现。教学有方——“我反手画圆,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我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通过对王老师的语言描写来表现。

  4.文中除了写了王老师外,还多处写了“我们”的反应,有何作用?

  写“我们”的反应,尤其是“我们”的笑,是为了从侧面衬托王老师幽默风趣。同时用我们的反应、感受推动事件的发展,使王老师的形象逐渐完整、鲜明。

  四、拓展阅读

  良师

  ①从小学到大学,我碰到过的最好的老师是教六年级科学课的惠特森先生。

  ②上课第一天,惠特森先生在课上介绍了一种昼伏夜出,早在冰川时期就已灭绝的“怪猫”。他一边进行认真翔实的讲解,一边饶有兴趣地让同学们传看一个头盖骨标本。我们都赶着记笔记,因为课后有一个测验。卷子发下来时,我吃惊地发现我居然不及格。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肯定出了什么差错。因为我在卷子上写的全都是惠特森先生亲口说的,可眼前的试卷上,每道题目都划着鲜红的叉。紧接着,我发现全班没人及格,到底是怎么回事?事实很简单,惠特森先生事后解释道:“怪猫”完全是他生编乱造出来的。因此,我们的笔记、答卷当然无一例外,全是无稽之谈,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这种动物。

  ③毋庸讳言,我们都给激怒了。这算是什么考试,他还算是个老师!

  ④可惠特森先生却振振有词:“你们自己应该能够猜得出来。”因为,就在大家传看那个“怪猫”头盖骨时(那事实上是一个家猫头盖骨),他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它没有留下任何一丝考古线索。可另一方面,他却详细描述了它惊人的敏锐的夜间视觉,它皮毛的颜色以及其他特点。果真如他所说没有可考线索,他又怎么可能获得后面的种种信息?重要的是,“怪猫”这个夸张而可笑的名字居然也没有引起我们的怀疑。惠特森先生说这次考试的分数将记录在案。他说到做到。

  ⑤惠特森先生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时刻记住,无论老师还是教科书,都不可能一贯正确。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权威。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轻信。他还要求我们,一旦发现他或课本的错误,一定要大胆提出。

  ⑥“怪猫事件”的影响很快波及全校,人们把“怀疑一切”的新原则运用到每一门课上,引起那些古板而循规蹈矩的老师们极大的反感。几年后,惠特森先生离开我们学校,迁到远在异地的另一所学校担任校长。

  ⑦每每想起六年级的科学课,我就深深感到,他教给我们的是一种极重要、极宝贵的东西:敢于向任何谬论说“不”的勇气,那不仅仅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乐趣。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吗?

  答:

  2.文章第②段“我吃惊地发现我居然不及格”一句中的“居然”能否删掉?理由是什么?

  答:

  3.惠特森先生为什么一定要将这次考试的分数记录在案?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来吗?

  答:

  4.根据你的理解,将第⑦段画线部分补充完整。

  他教给我们的是一种极重要、极宝贵的东西:,那不仅仅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乐趣。

  5.惠特森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篇文章与课文在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

  1.通过“怪猫事件”惠特森先生教会我们不要轻信权威,要“怀疑一切”。(4分,意思相近即可)

  2.不能。“居然”强调了作者对自己不及格意想不到(或出乎意料)和吃惊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3.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时刻记住,无论老师还是教科书,都不可能一贯正确。

  4.敢于向任何谬论说“不”的勇气(或敢于“怀疑一切”的勇气)。

  5.略。

  【作业布置】

  写一件事来表现你熟悉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加入对人物的描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指导教案11-08

语文教案【精选】10-22

语文教案(经典)08-02

语文教案(精选)09-28

(经典)语文教案09-02

语文教案[精选]07-26

语文教案(精选)08-30

(精选)语文教案08-31

语文《江南》教案08-02

语文教案02-2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