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17 08:51:1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 理解教师工作的高尚,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老师。

  2、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学准备:

  师生一起搜集有关老师的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景,激发感情

  1、 放录音《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学生欣赏。

  2、为了赞美老师,人们经常把老师比作什么?(学生回答)

  3、这么多美好的比喻,足以看出人们对老师的敬重。就拿我来说吧,每次我遇见曾经培育我的老师,总会恭恭敬敬地说一声:老师,您好!(板书)

  4、你们呢,是否也能这么亲切地向老师问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师,您好!》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再读课文,结合“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一课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可在自身认为好的.词、句、段上打记号,不懂的词语、句子可打上小问号。

  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3、检查:

  (1)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进行群体诊断与矫治。和时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作业设计:

  (一)组词

  铺( ) 浸( ) 顶( ) 霞( )辛( )

  哺( ) 侵( ) 项( ) 假( )幸( )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铺设( ) 架起( )

  塑造( ) 编织( )

  三、 选择正确的读音

  衷心(zōng zhōng ) 塑造(sù shù)

  笑语盈盈(yín yíng) 浸透(jìn jìng )

  第二课时

  一、听写。

  高尚 智慧 波涛 发明 浸透 涌出 塑造 朝霞 茁壮 衷心 祝愿

  二、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1、分句训练。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重点局部,拓展训练。

  (1) 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 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一起解决。

  3、重点局部,拓展训练。

  (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一起解决。

  (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生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发明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①指名读;

  ②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③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④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⑤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齐读。

  三、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 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 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学生阅读。

  四、指导小练笔

  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2、各自起笔。

  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五、作业:

  1、感悟积累。

  本文是一首( ),赞美了教师事业的( )和( ),抒发了小朋友们对老师的( )、( )之情。

  2、找出文中的两个反问句,改为陈说句;

  3、找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其中“春蚕”指( ),“理想的丝线”指( ),“甘露”指( ),“茁壮的新苗”指( ),表示了( )。

  4、背诵课文

  4、背诵课文

  4、背诵课文

  4、背诵课文

语文教案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山东xx实验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赵xx。下面我对我所执教的《羚羊木雕》这节课进行解说。我主要从下面的六个流程来进行阐述。即:说模式、说教材、说学情、说设计、说评价、说得失。

  【说模式】

  我们xx实验初级中学的课堂模式是“3·2·1”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教学环节,两种学习方式、一个最终目的。简称为三环节两方式一目的。所谓三个教学环节就是指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反馈提升三个环节。首先,“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主要包括“引入定向、自学指导、自主学习”三个步骤;“交流展示”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主要包括“合作交流、疑难生成、展示点拨”三个步骤;“反馈提升”是课堂教学的保证。主要包括“反馈测评、拓展提升”三个步骤。两种学习方式指的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两种学习方式,这两种学习方式主要是针对于学生的“学”而言的,细说有自主学、结对学、小组学、交流学、指导学、合作学等等,最终达到学生的快乐学、高效学的目的。无论是先学后导,先学后教,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落实一个最终目的,即: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这也是我们实行课改的原始出发点和最终归结点。

  为了全面落实新课改理念,我们总结出了课改课堂的十大特征,即:

  1.面向全体学生 2.以学生为主体

  3.以教师为主导 4.体现民主平等

  5.落实开放课堂 6.运用分组教学

  7.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 8.教材校本化改造

  9. 与实践充分接轨 10.快节奏、高效率、大容量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针对课堂的三个环节,规范了学生课堂行为的15个标准。

  为了保证课改的顺利推进,我校总结出了符合我校特点的“三为主”课堂推进策略:即以教材为主源,以导学案为主线,以解决问题和疑难为主攻。 为了落实课堂的高效和减负,我校还实施了“三策略一转型”

  即:训练前置、学案作业一体化、三色学案、作业转型。

  为了提升课堂层次,我们总结了高效课堂应处理好下面的十大关系,为了避免走过的弯路,课堂还应该避免下面的十大误区。

  我们现在的“3·2·1”课堂已经发展到突破模式的阶段,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灵活课堂。这些流程可以删减、颠倒、循环或有所侧重,给予不同学科和课堂更大的开放空间。我校全体师生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打造一种以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小组活动和课堂展示为载体的新型课堂。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羚羊木雕》教学的思考与探索。我说课的题目为

  以学为主,实现平等对话

  创新设计,打造快乐课堂

  【说教材】

  说教材——说单元

  从单元编排来看,本课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五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采用散文、诗歌、小故事等多种写作形式,描绘了母女情、同学情、母子情、兄弟情等。作者以切身的体验,引起了我们的共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要在整体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写法的借鉴,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

  而《羚羊木雕》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

  本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是少年朋友的交往,他们珍惜友情。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他们也疼爱子女,但有时却忽视了孩子最渴望最珍惜的友情。

  (因情节紧张曲折,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学生喜欢读,感兴趣。)

  但是,本文的人物争论性很大。人们对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各不相同。有的人认为,这篇课文的思想倾向很明显,是父母重财轻义,批判的锋芒直指父母等老一代人。还有人认为,父母心目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和对子女做人原则的教育。更有人把定位为父爱和母爱。经过反复的读书、思考和商讨,我决定引导学生珍惜纯洁友情的同时,也要考虑做事情特别是重要的事情前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在生活中,要学会沟通,学会理解他人,拥有宽容之心,这样才会有和谐的生活。

  确定了的价值取向,我思考目标的定位:

  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真正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一直是我的追求。

  所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定位为:

  说教材——说目标

  1、掌握圈点勾画等读书方法。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组织学生辩论,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学会处理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并学会和家长沟通。

  【说学情】

  学生刚入初中学习才两个多月,圈点勾画的学习能力还不够强,体会和感悟还不够深刻,从文本中体验情感并读出情感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情感,在辩论中提高认识,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同时,初一新生的课堂状态还需指导,抢答有序,动静结合,学会倾听,认真专注。

  有了新课标理念的引领,才有了下面的设计理念。

  【说设计】

  沉默并不总是睿智……睿智是金,而沉默不见得是金。

  ——塞缪尔·巴特勒

  为了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为了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我以整体理解带动逐段分析,用创新设计引领思维提升。为此,教学流程我做了这样的设计:

  说设计——整体感知

  1、本文的时间和地点在不断变换,你觉得向我们展示了几个场景?

  2、课文诉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既是学生对的一个整体感知,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叙述中的插叙写法。

  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已经基本读懂了课文内容,也就是把书读薄了,我们还要把书读厚,读出自己独特的体会和感受,所以,精度课文时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说设计——精读课文

  你从中读到了什么?标出最能触动你内心的语句,把你的感慨批注在书上。全班展示交流。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展示,是学生品析语言,体验情感,抒发读书心得的一个个性化的表达。如果老师引导不好,那课文就会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所以,老师的主导地位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老师要引导学生谈感悟,如一个学生谈到父母追查木雕下落时母亲的表现,就引导其他学生把这部分谈完,“你从妈妈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中还读出了什么?”以此类推,集中展示“我与万芳的友谊”“要回木雕时的情景”这几部分内容。同时,学生在集中展示完我与万芳的友谊时,老师补充了几句有关友谊的名言,以备学生积累,并加深了学生对的理解。

  这个过程是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的过程,又把书读厚了,也就是读进去了,读进去还要读出来,读出自己的体验。

  分角色朗读课文,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体会,化无声的书面文学为有声语言,帮助学生深刻地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

  接下来是辩论赛,因初一学生年龄还小,所以,我给出了辩论提示。

  辩论提示:

  1、我该不该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

  2、父母逼我要回羚羊木雕,应该还是不应该?

  3、我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该不该要回?

  之所以设计辩论赛,是让学生在辩论中,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在辩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友谊的纯洁,学会与人沟通,善于理解,拥有宽容的品质,让学生知道:友谊诚可贵,木雕价也高。

  课堂的结束,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作业——小练笔(这也是对课堂内容的拓展延伸)。

  你也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已有了主见。有时候,对某些问题,你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呢?请你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最后落实到写上,自此完成了语文教学的读一读,思一思,议一议,写一写,完成了听说读写的训练,实现了以整体理解代替逐段分析,用创新设计引领思维提升的设计理念。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真正对话的过程。

  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板书:

  【说板书】

  【说评价】

  激励是精神的清新氧气。 ——乔治·M·亚当斯

  这节课,我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下,评论到“组”,而不是“个人”。

  (在小组内形成凝聚力,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实现共赢。)

  在每一环节,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生的感悟进行评价。

  (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

  (以鼓励为主,调动学习积极性。)

  课堂的结尾 ,总结性评价。

  (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断提升自己。)

  【说得失】

  本节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和真诚的鼓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了学生,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可以说“以学为主,实现平等对话”。

  “畅谈自己的读书感悟”,“分角色朗读本”,“辩论赛”,“作业小练笔”,让学生我口表我心,是心灵的碰撞,是情感的交流。也可以说“创新设计,打造快乐课堂”

  但是,在教学设计和课堂驾驭上,还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斧正。

  最后以两句名言结束我的说课:

  教育不是往桶里硬塞内容,而是点燃思想的火种。

  ——威廉·巴特勒·叶芝

  要改变孩子,先要改变自己。

  ——卡尔·荣格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让学生了解中晚唐社会现实在诗歌中的大致反映.

  2.了解杜牧诗歌中表现出来的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讽刺,对人民疾苦同情的情怀.

  3.学习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

  以温习《阿房宫赋》导入课文,由此介绍作者.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李杜」。杜牡以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并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之中。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古不今,处于中间”。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江南春》:千里莺鸣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研讨诗歌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诗歌。

  2、范读诗歌。

  3、指导全体学生朗读诗歌。

  4、自读诗歌,了解诗意,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然后思考下面问题。

  (1)秋高气爽时节,本是大雁翱翔长空、无拘无束之时,可诗中却用“惊”“哀”来形容雁儿,为什么?

  明确:因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雁。

  (2)问题二:颔联中,诗人写汉代的“仙掌”、“长门”,有什么作用?

  明确:起到烘托作用。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中孤耸的仙掌,在这静寂的画面上飘过孤雁飘渺的`身影,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灯光暗淡,在这种氛围中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这样就把大雁失群后那种凄凉的景象描写出来了。

  (3)问题三:本来春回大地,正是雁儿飞回家乡的好时节,可诗人为什么劝雁儿留在南方?

  明确A.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

  B. 虽然南方人烟稀少,但是食物充分,菰米和莓苔处处都有。

  (4)问题四:综观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流离失所的雁儿们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请说出理由。

  明确:对这些雁儿们是深切同情的。从“须知”“岂逐”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和嘱咐。哀怜大雁的惊飞离散,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这是对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切。“须知”“岂逐”,与其说是对雁儿们的深情嘱咐,更象是对边地流民的劝慰与嘱

  咐。

  5、关于题目和写作背景

  唐武帝会昌二年八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诗人当时在黄州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充满关切。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而寄予深切同情。

  6、指导学生课内完成背诵。

  三、结语

  通过学习这一首诗,我们可以知道,杜牧笔下的早雁是有寄托的。他表面上是写雁,实际上是写人,即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地写作四散的早雁。这是象征的表现手法。全诗通过写边地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的同情,又隐含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表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四、布置作业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思考: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象征手法,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请你根据当时的背景,鉴赏这一首诗,说说诗人欲抒发什么感情?

  (附:这首诗是作者于宣宗大中四年(850)将离长安到湖州(即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任刺史时所作。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下此诗。

  五、板书设计(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

  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

  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准备:

  常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爸爸妈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

  二、 初读课文

  思考:

  1、 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 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小组讨论再全班发言)

  2、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 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结合学生的想像点题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4、 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 带感情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读词语,根据字形猜猜字的意思,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从中发现规律。

  2、读句子,加标点,为学生的正确阅读和良好写作打下基础。。

  3、读故事,体会标点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读词语,认识象声词。

  5、为自己设计帽子,训练学生有顺序、有条理的语言表达以及学生的想象能力。

  6、口语交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的特长,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明白只有坚持不懈、刻苦练习才能学有所长。

  教学重点:

  1、读词语,根据字形猜猜字的意思,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从中发现规律。

  2、读句子,加标点,为学生的正确阅读和良好写作打下基础。。

  3、读故事,体会标点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读词语,认识象声词。

  教学难点:

  1、为自己设计帽子,训练学生有顺序、有条理的语言表达以及学生的想象能力。

  2、口语交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的特长,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明白只有坚持不懈、刻苦练习才能学有所长。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词语,根据字形猜猜字的意思,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从中发现规律。

  2、读句子,加标点,为学生的正确阅读和良好写作打下基础。

  3、读故事,体会标点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读故事,体会标点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1、读词语,根据字形猜猜字的意思,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从中发现规律。

  2、读句子,加标点,为学生的正确阅读和良好写作打下基础。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根据字形猜猜字的意思。

  1、自由读,边读边想象。

  2、师举例:“闯”

  3、生互猜:

  4、指名说,评说。

  二、读一读,填上标点符号。

  1、师板书“。?!”,让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

  2、出示例句,直观感受它们各自的用法。

  (1)我的作业做完了()

  (2)我的作业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呢()

  (3)我的作业做完了,我真高兴()

  3、给书上的句子填上标点符号。

  4、指名读句子。

  三、读一读。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师读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体会。

  3、指名说标点,另一学生说句子。

  4、一名学生说句子,另一名学生说标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词语,认识象声词。

  2、为自己设计帽子,训练学生有顺序、有条理的语言表达以及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读词语,认识象声词。

  教学难点: 为自己设计帽子,训练学生有顺序、有条理的语言表达以及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一说。

  1、读短语,说读后感。

  2、师:这类词是专门用来模拟人类和事物运动时发出的声音的。

  3、你的周围也有很多声音,站在树下听一听,站在雪地里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

  4、比一比,看谁说得多,说得好。

  二、为自己设计帽子。

  1、从形状、颜色、大小以及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来表述。

  2、生思考,再动笔。(大胆想象)

  3、指名说。

  4、大家评。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要求:

  区别形近字并组词。在田字格中书写形近字。读句子,能给句子加标点符号。在阅读欣赏中积累优美词语。语文生活:学做小统计,统计自己零花钱。

  二、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欣赏中积累优美词语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三、课时划分

  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出示小黑板,载—裁,学生认读。

  2、学生区分(从字音、字形、字义上区别)

  3、学生用组词。

  4、出示其他八组生字,学生可仿造1—3步,同座和小组互相交流。

  5、在班级里交流讨论结果。

  二、写字板

  1、出示要书写的6个字,学生认读并组词。

  2、区别历—厉要—耍冠—寇字形上的不同。

  3、指导学生观察笔顺,然后书空,特别提醒学生写清万的笔顺。

  4、学生在田字格书写生字,注意字的结构。

  5、教师评讲优秀作业。

  三、读一读,加标点

 1、读课本中的三个句子。

  2、想想,句子末尾应加上什么标点。

  3、学生独立完成。

  4、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填。

  5、分别用陈述句语气、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来读好这三句话。

  6、用问号、句号和感叹号说句子。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在阅读欣赏中积累 语文生活中学会合理利用零花钱。

  二、教学过程

  1、阅读欣赏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出示词语库中的生字,学生认读。

  (3)个别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4)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谁给谁写信?

  2、太阳用什么给月亮写信?他在信里会写些什么?

  3、太阳会给月亮讲什么故事?

  4、为什么贴的邮票是“西阳”或“晚霞”。

  5、指导朗读。

  (5)学习5—8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这部分是谁给谁写信?他在信里会写些什么?

  2、月亮会给太阳讲那些神秘的'梦想?

  3、为什么月亮给太阳的信封上贴的邮票是“晨曦”或“朝霞”?

  4、朗读你想给谁写信?用什么写?会写些什么?

  (6)齐读全文

  2、语文生活

  1)、今天我们语文生活要讨论的话题是零用钱。

  2)、每个同学的手里或多或少都有些零用钱,有的是父母给的,有的是自己省下来的,那我们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应该要零用钱吗?辩论第一个问题:应不应该要零用钱。辩论第二个问题;花零用钱要不要跟家长商量

  3、说说你的零用钱是怎么花的?

  4、学做统计表

  5、总结 希望小朋友们能合理的支配自己的零用钱,能不浪费自己的零用钱,同时养成纪录的好习惯。

  三、作业摘抄优美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快乐、小鸟、唱歌、羽毛、保护、树苗、不许、枝头”等词语。认识“梳、理、灵、捕、翠、牌”6个字。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要保护鸟类,不让它们受到伤害。

  4.通过看图理解课文,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背诵课文,懂得我们要保护鸟类。

  难点

  了解“红领巾”指的是谁?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

  1.大家看,这是在哪儿,图中有谁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间?

  2.请学生完整地叙述图意。

  课文是怎样描述的?

  二、初读课文。

  l.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节试读课文,读后评议。

  注意:“新”的韵母是前鼻音,要指导学生读准。“羽”是两个“习”。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说说这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林中的小鸟最快乐。)

  (2)议答:从哪里可以看出小鸟最快乐?

  (结合图画,从“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边…一边”想象小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用“可爱”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

  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出小鸟们自由自在的生活。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说说通过读知道了什么?(林中小鸟最活跃。)

  (2)质疑解疑。

  ①什么是活跃?(启发学生从“扑棱棱、飞来飞去”体会小鸟非常活跃,还可结合小朋友生活实际理解。)

  ②它们在忙些什么?(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

  (3)指导朗读,要读得快些,体现出小鸟在忙碌地捉害虫。

  3.学习第三小节。

  (1)小声读,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下来。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

  ①“红领巾”指谁?(看图理解,指少先队员。)

  ②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

  (少先队员一大早就到树林中,安放鸟巢,让小鸟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且广泛宣传“不许打鸟”,让小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

  ③练习朗读。读出赞扬的语气。

  四、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鸟类?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词。

  快乐、小鸟、唱歌、羽毛、保护、树苗、不许、枝头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生字,说说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重点指导:

  歌:左面是个“哥”,右面是把“次”去掉两点水。

  保:右边不要写成“果”。

  写:上边是“冖”,下边的笔顺是一 与,提醒学生不要写成“马”

  3.指导书写。

  生字中有6个是左右结构的字,其中“歌”“羽”“新”左右相等,“保”“得”“打”左窄右宽。“歌”“新”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些。

  三、朗读指导

  这首诗押ao韵,朗读时要读出韵律来。要通过指导朗读,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读出设问句的语调,并且要把“最”“可爱”“机灵”“红领巾”读重音。

  第一节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出小鸟们自由自在的生活。

  第二节速度较快,体现出小鸟在忙碌地捕捉害虫。

  第三节中“不许打鸟!”和“‘红领巾’真好!”句末都是叹号,但第一句是折使句,严厉禁止打鸟,朗读这句语气要坚决;第二句是感叹句,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四、做找朋友的游戏。

  布置作业

  1.连一连。

  2.看拼音写词语。

  3.搭配词语。

  机灵的. 树苗

  翠绿的 小鸟

  蓬松的 羽毛

  3.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l)清晨,林中谁最快乐?

  (2)清晨,林中谁最活跃?

  (3)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

  4.造句。

  可爱

  快乐

  5.说说生活中你是怎样保护小鸟的?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

  1.在教师的指导下,做鸟巢和广告牌,到公园或郊区放置鸟巢,插上“不许打鸟”的木牌。

  2.在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或有关鸟类知识的书籍,在活动课上向学讲鸟类趣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2-27

语文教案02-28

语文教案02-29

语文教案02-29

语文教案03-01

语文教案03-01

语文教案03-08

语文教案03-13

语文教案03-13

(精选)语文教案08-3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