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草原教案优秀

草原教案优秀

时间:2024-10-18 07:10:08 教案 我要投稿

草原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草原教案优秀,欢迎阅读与收藏。

草原教案优秀

草原教案优秀1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第十册课文《草原》是一篇融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文佳作,作者老舍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充分展示了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

  二、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学习中感受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

  (二)过程与方法:领悟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在朗读和学习中感受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

  (二)难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一首蒙古民歌,学生静静地聆听)

  师深情叙述: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老舍先生领略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再次走入这美丽的大草原,去感受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走进草原,情感体验

  1.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的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2.师:请再次朗读课文,把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画出来,和你的同桌说说自己的体会。

  3.学生汇报交流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感悟以下句子:

  ①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衣裳,群马疾驰,衣袖飞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在理解感悟这个句子时,教师重点抓住“飞”和“一条彩虹”这两个字词来深入挖掘:“飞”字不但速度很快,更让人体会到蒙古族同胞迎客的心情非常急切;“一条彩虹”象征着一座连接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之间情谊的友谊之桥。

  师小结:是呀,这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更包含着一份美好的情感,那就是蒙汉情深。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个句子呢?(急切、热情的)

  ②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这段话时,要重点抓住“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这句话,让学生带上动作和表情反复读这句话,使学生从两个“再”字中感受草原人的热情。

  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思考,蒙古族人民握着客人的手时说些什么?客人们又说了什么?

  (三)不舍草原,情感升华

  1.师:看到草原人们这么热情,客人们也忍不住一同欢跳,最后都舍不得走,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课件出示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情谊深厚,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呢?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是人们仍然在草地上依依不舍地道别)

  师: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2.多层次引读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教师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句子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摩体会蒙汉人民的深厚友情。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升华情感,把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

  师:当好客的主人向我们敬一杯又一杯的热酒,我们怎能不回敬呢?真是——

  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当热情的蒙古族人们唱起一首首动听的歌谣,我们怎能不跟着唱呢?真是——

  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当太阳已偏西,人们依然唱着,跳着,谁又肯离去呢?真是——

  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四)拓展延伸,感悟情谊

草原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悟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体会“蒙汉情深”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1、2自然段。

  3.感悟草原的“景色美”,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的思想感情。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地图,简介内蒙。师:这里是土壤肥沃,牧草茂盛,野花芳香,空气新鲜,湖泊晶莹的内蒙古大草原,蒙古族同胞就生活在这风景如画的草原上。草原风景美,蒙族牧民更美……

  2.欣赏音画,走近草原。播放多媒体音画《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导入新课,齐读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随着我国现代作家老舍先生,走进内蒙古,走进——(生齐读)草原,作一次草原之旅。

  点评

  从“地图”到“音画”再到“课文”,逐步缩短“草原”和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并为整篇课文的阅读营造出“美”的氛围。《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中优美的草原风光画面,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在脑海中想象草原美景提供了“相似经历”的支撑。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迂回、玻璃、襟飘带舞、彩虹、马蹄、羞涩

  2.自由交流预习中理解的新词。

  重点交流: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说说每段大意。

  读中正音,读后交流每节的大意,点出五幅画面:草原景色——远道欢迎——相见握手——盛情款待——斜阳话别。

  4.用最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的大意。

  我们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欢迎。

  板书:景、人。

  点评

  初读课文环节,首先重基础,一是,关注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读准字音,了解词义;二是,关注课文的朗读情况,做到书不读通,不开讲。其次重整体,一是,把每一个自然段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读懂大意,形成画面;二是,把全文看作一个更大的整体,将五幅画面叠加,读懂全文大意,最后浓缩为两个字——“景”、“人”,为接下来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留下伏笔。

  三、感悟“景色美”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想象草原的景色。

  师:谁愿意为我们做导游,带着我们走进草原,来欣赏草原的景色?

  2.自读自悟,圈点批注:草原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里?

  3.师生互动对话。

  (1)天: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

  品味“那么……那么……”。

  (2)地:一碧千里,并不茫茫——平地绿,小丘绿,羊群白。

  品味“羊群——白色的大花”、“草原——无边的绿毯”、“小丘——中国画”、“翠色欲流——流入云际”。

  板书:景色美。

  4.自读自悟,圈点批注:用“——”画出此时作者的感受,并与自己的感受联系起来体会。

  5.师生互动对话。

  (1)为什么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满心的愉快?

  (2)从“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骏马、大牛在回味着什么?除了骏马、大牛在回味,还有谁在回味呢?(作者、读者,包括课堂中的你我他)

  板书:愉快惊叹。

  6.配乐朗读,闭目想象。

  师:让我们在优美的草原牧歌中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7.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背诵提示,点明写法:(天)空气——天空——(地)天底下——羊群——小丘——(感受)这种境界——在这境界里——。

  8.小结过渡:跟随着作者的笔触,我们仿佛置身在美似画卷的草原之中,陶醉在天空的清鲜明朗、大地的一碧千里之中,怎能不愉快惊叹呢?接下来,还有更加迷人的画卷在等着我们欣赏呢。谁来往下读。

  9.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的前半部分,想象草原的景色。

  10.自读自悟,圈点批注:从这一部分中,你读出了草原的景色还有哪些特点?

  11.师生互动对话。

  (1)辽阔: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2)静寂: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师:草原的辽阔与静寂,愈显出草原景色的美不胜收。

  1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

  点评

  “景色美”这一部分内容的阅读,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上述教学设计,凸显阅读对话教学理念。首先,围绕文本解读核心,精心预设对话话题——“草原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这个话题解读的容量大,涵盖了课文第1、2自然段中的主要内容。话题解读的个性化,可以兼顾到不同学生的解读空间。其次,让学生充分经历阅读对话教学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潜心会文、自主对话,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圈点批注。第二层次是师生交流、互动对话,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品词析句。第三层次是熟读成诵、内化积淀,引导学生沉淀话题,积累语言。再次,在阅读对话教学过程中,时时关照学生自我的体验。引导学生把自己放到文本之中,反复地揣摩,仔细地推敲,认真地品味,不断地咀嚼,走进文本言语的深处,走进作者心灵的深处,去倾听文本的声音,去感受文本的色彩,去体验文本的意境,去触摸作者以及自己的情愫。

  四、作业

  1.听写生字词。

  2.摘抄第1、2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拟人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背诵课文的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感悟草原的“人情美”,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导入

  齐背第1自然段,“回味”草原的美丽景色。

  二、感悟“人情美”

  1.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草原的美景,这节课我们来感受草原的人情。

  自读自悟课文2~5自然段:用“~~”画出主人迎客、相见、款待、话别的有关语句,想一想蒙古族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导学生在书上圈点批注)

  2.师生互动对话。

  先读自己所画的语句,再说自己读出的印象。

  (1)远道欢迎:男女老少、各色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飞过来、几十里外、欢呼着、飞驰着、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飞过小丘。(欢迎的人多,场面盛大,热情好客)

  (2)相见握手: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心情激动,场面热烈,热情好客)

  (3)盛情款待:奶茶奶豆腐羊肉,举杯敬酒唱歌,礼貌亲热微笑,干部老翁姑娘。(非常尊敬,气氛热烈,热情好客)

  (4)斜阳话别:饭后,套马、摔跤、舞蹈、骑马;夕阳西下,不忍分别。(气氛融洽,情意深厚,热情好客)

  3.师:蒙古族人民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深刻的印象,这其中印象最深的一点是——“热情好客”!

  指名四人朗读2~5自然段,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的特点。

  4.面对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作者的感受是什么?课文中没有直接写出来,但我们可以透过2~5自然段中的文字,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情?

  板书:人情美、兴奋动情。

  点评

  “人情美”这一部分内容的阅读,是本文教学的又一重点。上述教学设计,在阅读对话教学中,注重凸显两个方面的价值引领。

  一是,凸显核心话题的价值引领。在“人情美”这部分内容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紧紧扣住一个话题——“自读自悟课文2~5自然段:用‘~~’画出主人迎客、相见、款待、话别的有关语句,想一想蒙古族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是一个很好的核心话题,它使课文2~5自然段中纷繁芜杂的阅读对话点得以删繁就简,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自主交流的时空。在这个核心话题的价值引领下,阅读对话教学过程就会变得简约,但却又是内涵丰富的。

  二是,凸显文本核心的价值引领。在学生对2~5自然段中的“人”作了多元解读后,一方面需要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凸显文本核心的价值引领。教学中,要把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这一核心价值凸显出来,并通过朗读让“热情好客”在学生的脑海中定格。

  三、感悟“蒙汉情深”

  1.引读:同学们,草原上景色美,让作者愉快惊叹;草原上人更美,让作者兴奋动情。太阳已经偏西了,谁也不肯走。是呀!——(生齐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请联系全文理解这两句诗。

  3.师生互动对话。

  板书:蒙汉情深、依依惜别。

  (1)“蒙汉情深”是什么意思?“蒙汉情深”体现在哪里?

  (2)“天涯碧草”是什么意思?“天涯碧草”体现在哪里?

  (3)展开想象,说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

  (4)从这两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蒙汉情深,民族团结)

  (5)课文以诗结尾,你觉得怎么样?(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4.指导诵读。

  点评

  抓住课文结尾这两句诗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特点,把“诗句”附着在“文本”中作感性解读。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感情,让“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文本主题得以归结升华。最后,引导学生从语言表达形式上,来领悟作者以诗结尾的“妙笔”。)

  四、品味“文字美”

  1.选读文中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比喻句、拟人句,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写景、叙事、抒情;优美诗句……

  2.出示文中几处矛盾的语句,引导学生品味。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点评

  《草原》这篇课文语言简洁生动,情感真切自然,是一篇文美、景美、情美的典范作品。老舍先生不愧被誉为“语言大师”,文中比喻、拟人信手拈来,其中最鲜明的语言特色是老舍先生故意将互相对立和排斥的描写,巧妙地熔于一炉,在看似矛盾的语言背后,可以让读者读出丰富的内蕴。因此,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对这么多清新自然、贴切传神、内蕴丰富的语言文字,需要引导学生作“反刍”式的品味。在文本解读过程之中,注重文字品味,把语言的内容和形式融合在一起。在文本解读结束之后,作“反刍”式的文字品味,丰富积淀学生的语感。

  五、 总结全文

  读着老舍先生的《草原》,我们仿佛也作了一次身临其境的草原之旅。草原的景色美,使人愉快惊叹;草原的人情美,使人兴奋动情;蒙汉情意深厚,使人依依惜别。

  六、作业

  1.背诵课文的第2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3.联系课文,搜集资料,了解内蒙古民族风情。

  板书设计:

  景色美(愉快惊叹)

  草原人情美(兴奋动情)

  蒙汉情深(依依惜别)

草原教案优秀3

  【教学目的】

  认识草原特点,提高认识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要求】

  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认识草原特点,体会民族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第2—5段。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2幅。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9。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与体会。

  三、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点,理解草原的天为什么比别处的天“更可爱”,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点,抓住“一碧千里”带动全段的学习。

  3、体会作者感情。

  4、理解“骏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

  【板书设计】:

  草原

草原教案优秀4

  第一课时

  教养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体会描写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认识保护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发展目标:

  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能把阅读中的理解和感受说出来。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所构成的草原风情画。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带情入境。

  2、同学们有到过或者见过大草原吗?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过度: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 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

  板:风景美人情美

  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好,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

  板:草原风情画

  3、 默读课文,对全文质疑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过度: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写草原美景的同时,还

  2、 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 学生汇报。

  4、 找出句子,抓对比。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 指导朗读。

  (2) 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情调。

  (3) 理解“奇丽”,为什么他要吟这么一首诗?

  5、 者先是想高歌,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呢?如果把这两个抒情的句子调换一下位置,让他先“低吟”,后来他越看草原越高兴,然后“高歌”,行不行?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讨论)

  6、 学生汇报。

  点拨1:我们归纳一下,作者一开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图)

  板:开阔

  点拨2:1)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

  2)指导朗读

  3)换词理解“清鲜”、“明朗”。

  过度:接下来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

  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柔美。

  点拨3:注意作者第二次写景的部分,他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这样说呢?感情朗读。

  点拨4: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草原的颜色),再写了(小丘的线条)。

  指导朗读:(1)先读这两部分,然后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句1:“四面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随机出示图:绿草衬白羊,多么雅致、清丽。指导朗读。

  这里把_____ 比作_______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随机出示图、出示两种风格的国画,理解“勾勒”、“渲染”。

  点拨5:这样柔美的线条,缓缓地高起来,又缓缓地低下去,就像(波浪)。所以作者沿着这波浪般的线条,一直远望,就觉得好象整个绿色的草原在流动,所以作者说……

  指导朗读。

  7、 自由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

  四、 总结:作者情景交融的描绘,我们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使人向往,令人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1、 看图,听音乐。

  2、 口语训练:做小导游,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如画美景。

  五、 布置作业

  1、 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自然风光。

  2、 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题:7 草原

  课时:第二课时

  教者:钱素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网络图片的感知中学习、理解课文1、2两个自然段的内容;

  2.使学生懂得草原景色的特点,了解蒙族同胞的热情;

  3.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草原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掌握1、2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归纳出草原景色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句里行间体会蒙古人的热情。

  教具准备:大课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生字词,并说说生字词的意思。

  2.请学生展示网上下载的有关内蒙古草原的图片和资料,并说说自己对草原的初步认识和印象。

  二、学习新知感知草原的景色之美、人之热情。

  1.激发兴趣:你们眼中的草原和老舍先生所写的草原是否相同?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景色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

  (2)再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景色。

  (3)朗读课文,欣赏草原的美丽景色。

  (4)组织讨论,说说草原景色的特点。

  课文哪些句子生动地描写了草原的景色?

  草原的景色有哪些特点?

  这些特点是通过哪些修辞手法表现出来的?

  (5)读文、板书、归纳:

  特点:广阔辽远一碧千里柔美和谐

  手法:比喻拟人反复

  (6)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读课文,在读中归纳自然段的意思,体会草原的景色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组织学生自学课文,提疑释难。

  (2)启发学生读文思考:

  在草原上行车有什么特点?

  作者看到的河像什么?这一句为什么加上感叹号?

  蒙古族是怎样迎接客人的?

  (3)放手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4)指导朗读课文,体会句里行间所体现出的蒙族同胞的热情。

  (5)小结自然段内容。

  三、巩固知识,反馈练习。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再指出它们各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的。

  2.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清新,天空是()明朗。

  (2)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唱的是什么,听者()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四、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及训练情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读课文,思考:蒙族同胞是怎样接待客人的?

草原教案优秀5

  活动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2、通过观看音像资料和图片,了解蒙古族的民俗文化。

  3、对蒙古族产生好奇感。乐意随着音乐表演蒙古舞蹈。

  活动准备:

  1、收集关于蒙古族风情的影像资料。

  2、中国地图一张。

  3、蒙古音乐舞蹈《小小骑兵》。

  活动过程:

  1、播放蒙古族影像资料,让幼儿初步了解蒙古族的民族文化。

  (1)教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的人吗?

  (2)他们穿的衣服是怎样的?他们住的房子又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说的话和我们一样吗?他们说的话和我们一样吗?

  (3)引导幼儿学习一句蒙语,例如:“你好”。

  2、分段欣赏,进一步感知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1)歌曲欣赏。

  (2)欣赏蒙古族的民族舞蹈。

  (3)了解蒙古包。

  教师:蒙古族住在哪里?蒙古包是什么样子的?

  3、出示图片,进一步感知蒙古族的民俗风情。

  (1)教师(出示食物图片):你知道蒙古人喜欢吃什么?认识酥油、奶酪等。

  (2)教师(出示马头琴):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由什么用?

  (3)让幼儿欣赏一段马头琴的弹奏的音乐,让幼儿感知马头琴悠扬的琴声。

  4、知道蒙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1)教师出示地图,找出内蒙古的位置,并贴上标志。

  (2)启发并引导讲述自己知道的民族,教师总结。

  5、音乐舞蹈:《蒙古舞》。

  引导幼儿观看录像,学习表演简单的蒙古舞蹈。

草原教案优秀6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生长在北方小城镇的孩子来说,草原即是遥远的,又是陌生的,因此如何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使学生感受到草原风光美、人情美,是上好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1、2自然段。

  重点难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预测: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

  二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1)读生字和词语。

  A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

  蒙的读音是“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씓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

  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板书:风景之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形成文章的结构和线索,使同学们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脉络,以便于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物可寻,有章可遵。]

  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G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4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借助感性的画面内容直观场境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升华情感,滞留问题。

  1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老师也看出,你们对草原充满无比热爱之情,那么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进入美丽的草原。

  1、复习有关词语:教师出示: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

  学生正确朗读。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美景的?

  【通过回顾,重温辽阔草原美丽风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汇报:这两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人民热情迎接: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很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抓住这句话感受草原的宽广和草原行车的洒脱。)

  2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身着盛装是蒙古人民的一种热情的待客方式,他们策马疾驰而来,充分看出他们的热情。)

  3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声音的嘈杂,草原的热闹,手与手的握住不放,都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板书襟飘带舞策马疾驰握手不放笑了再笑

  【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学习空间,培养自学交流能力】

  4同学们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5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以景激情用情品读情景一致】

  三、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

  (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谢?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_摔跤等。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5)投影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

  四品味全篇总结写法

  1直抒胸臆:

  2精描细写:

  3写实质朴不加雕琢:

  五回顾情境置留作业

  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吗?请课后认真完成。

草原教案优秀7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感悟,感受草原自然风光,受到美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草原美丽景色的段落,并且能背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意思较深的句子。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电视机、音响、光碟、两片叶子等。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1、激情导入。同学们,那辽阔的草原是个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想去欣赏吗?(想)请让我带大家去领略草原那美丽的风光。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录像,让学生欣赏。

  2、板书课题。欣赏完了,草原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景色美丽,草原辽阔)作家老舍先生笔下所描绘的内蒙古草原又是怎样的呢?带着疑问,这节,我们一起来学习1《草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草原。

  二、整体感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1、同学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习,初略地读了课文,我可以向大家提个问题吗?(可以)课题是草原,课文写了草原什么呢?板:景色美丽热情好客。

  2、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

  在“景色美丽”和“热情好客”两部分内容中,喜欢“景色美丽”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请举右手,喜欢“热情好客”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请举左手。(看来呀,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现在,大家最想去感受哪部分内容呢?(景色美丽)为什么呢?我尊重大家的意愿,带大家去感受这部分内容。

  三、自主、合作、探究“景色美丽”这部分内容

  1、自读自找(不理解词、句、其它问题)?合作、探究(不懂的问题)?相互评价。(以小组为单位)

  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生共议疑问。

  ①先让其中一个小组汇报情况。小组中的同学找出哪些不懂的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还有不能解决问题吗?其它组的'哪位同学能帮助解决?谁能评一评回答的问题

  ②除这组的同学所提出问题外,其它组同学还有问题吗?谁来帮忙解决?谁能评价同学回答的问题

  未能解决或解决不理想时,教师启发、解疑,学生对“翠色欲流、勾勒、渲染”等词理解不深刻,教学中采用“实物感悟法”(翠色欲流),操作演示法(勾勒、泻染)加深对词意思理解。

  学生提不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如:A.一些难理解句子,弄清其意思。B.草原景色有什么特点?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C.……刚才大家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很好,解决了很多问题,面对景色如此美丽的草原,如果不进行细细品读一番,去受到美的熏陶,实在遗憾!

  6、品读佳句,体悟情感,培养语感

  ①自由读“景色美丽”部分,划出认为最美句子品读。A.自己练读。B.两个同学互读,看谁读得最棒。

  ②各小组推一名读得最好同学朗读,学生评价,赏析。

  ③出示认为最美句子,师生品读,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景色之美,从中受到美的感染。

  ④引读“感受部分”:面对如此美境,难怪作者陶醉了,在这种境界……,在这境界……(教师引读)。

  ?⑤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着优美乐曲,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情景。

  ⑥贴出“景色美丽”这部分的思路,在音乐的渲染下,美美地读一读或背一背这部分内容,再次感受草原美丽的风光。

  四、知识拓宽

  1、展示搜集到有关草原的图片、诗歌、歌曲……小组中交流、欣赏。

  2、设计广告语。假如你是个导游,请设计出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广告语。可借鉴课文中好词、句,也可用具有磁性语言来介绍,看哪组同学最有创意,小组合作解决,选代表发言、评论。

  五、总结,再现草原美景

  同学们,虽然很多同学都没有真正到内蒙古美丽的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到过了,感受到了,让我们再回过头美美地聆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陶冶,来结束今天愉快的学习,好吗?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录像,学生边听边欣赏。

草原教案优秀8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划原。第三自然段写牧羊人在远处放牧的情景。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可供学生观察,想像,以加深课文内容的感受。

  二、教具安排:

  插图、卡片、生字卡、田字格

  三、教时: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认识新偏旁(二)重点、难点、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一学期,我们学过《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

  (春天来了,农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开,也很美

  2、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

  (板:草原的早晨)领读:

  师:我国的内蒙古及两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早的树木,适应放牧牛羊。

  3、说能说说记住“原”学的办法。

  (教“厂”字头)

  二、初读指导:

  1、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蹦跳着向前奔)

  另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

  (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①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②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读一节

  出示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

  这些词中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交流

  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宁静:安静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

  ②指名读第二小节

  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

  交流:“无边的草原”说明草原怎么样?(草原大,看不到边)

  “牧民”是牧区中靠畜养和放牧羊,牛生活的人。

  “骏马”指好马,走得快的马。

  问:“牧民们跨上骏马”是什么意思?

  (3)指名读第三小节

  出示生字词:远处,飘动。

  (4)复习巩固生字词

  ①认读

  ②结合认读生字教新偏旁

  三、作业

  1、读读,写写下面的生字词

  草原 打破 新绿 无边 牧民 远处 飘动

  想想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2、写出下列新偏旁的字:“扌”字旁 ( )

  “文”折文旁( )

  “厂”字头 ( )

  3、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另写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课文,另写生字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词语

  草原 打破 新绿 无边 牧民工 远处 飘动

  (2)听写,说出“处”“牧”“原”的偏旁

  (3)指名朗读课文

  四、精读训练:

  1、第一自然段

  ①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事: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季节:春天 新绿铺满草原)

  时间 早晨 黎明

  ②口头填空:

  鞭声打破 宁静。 草原醒来了。

  (3)自由讨论并交流:“草原醒来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醒过来了)

  (夜,静悄悄的,草原也跟着人们一样睡着了。早晨,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静到动,就像醒过来了。一样)

  指导:响亮、黎明、新绿。

  2、第二自然段:

  ①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板书:羊儿牧民)

  ②再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

  羊儿涌出了圈门, 奔向 草原牧民们 ,追赶那 。

  ③交流:一只只:羊儿多

  蹦跳着:羊儿欢快

  无边:草原大

  跨上:牧民怀着欢乐的心情

  ④这一段写羊儿多,牧民欢乐,感情朗读。

  3、第三自然段

  ①只有一句话,谁会谁读

  ②写草原上羊儿多,牧民欢乐

  ③作者为什么说“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

  (羊、云都是白色的,并不断移动,它们有相似的地方)

  三、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鞭声

  ; ( )草原

  ( )羊群观点 ( )清香

  2、照例子填空:

  一( )春雷 一( )气

  一( )白鹅 一( )小船

  3、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的:

  学写新字词

  完成有关练习

  二、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写好生字

  三、教学难点:

  认真书写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

  草原 打破 新绿 无边 牧民 远处 飘动

  五、部诵指导:

  ① 的 ,打破了 。 草原醒来了。

  ② 羊儿 圈门, 奔向 。牧民们 ,追赶那 。

  ③ 羊儿像 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

  练习背诵

  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

  无 打 处 民 动 牧原新

  指名认读

  3、仔细看田字格内的“打、动、牧、新”,比较在结构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据学生发言、归纳:

  打:左高右低

  动: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齐平。

  牧:左右两部分一样高

  新:左右两边上面齐平,右边“斤”的竖拍长。

  无:独体字

  处:半包围结构,第三笔平捺

  与“外”相区别

  七、作业:

  练习描红

  各自练习写生字,难写的多写几遍。

  板书:

  5、草原的早晨

  羊儿 牧民

  一只只 涌出 跨上 追赶

  一群群 飘动 歌声

  (多) (乐)

  教后小记: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录像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课上并没有立即就让学生看录像,一面是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通过读书,让学生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进行质疑,这时,录相的加入让学生的疑问与图像相联系,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示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草原教案优秀9

  贵南二小 周先卓玛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百灵鸟的传说》,百灵鸟的传说教案。我将从以下五个版块来进行说课:第一版块:说教材;第二版块:说目标;第三版块:说学情;第四版块:说教法及学法;第五版块:说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说教材

  《百灵鸟的传说》是语文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片藏族民间故事。这童话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讲述了百灵鸟非常爱嫉妒,自高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鸟。告诉我们一个“在生活中,保持谦虚和平的心态很重要。”的道理。课文语言生动活泼,主题鲜明。六年级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因此这课文的课堂效果想要“出彩”不是难事,但要想使这内容“浅显”童话具有一定的“深度”就需要我们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对文本进行适当的拓展。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知生活,进而受到感染,从小溪流身上读己、读出社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第二版块:说目标

  新课程理念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理念下对于学习目标的明确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课程资源的时候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的学习和发展,重视知识产生的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基于这些考虑,在确定这课文的学习目标的时候我考虑了学生目前的知识和能力现状,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认知程度,还有就是他们自身的状况。确定了这样三个目标:

  1.表情朗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与知识)

  2.讨论小溪流的成长过程,正确理解课文的主题。(可以延伸)

  3.感受百灵鸟爱嫉妒身上读己,读出社会。

  是一童话,语言轻松活泼,内容通俗易懂。所以我在思考:确定一个目标,实践浅文深教这一理念,使学生从初步阅读的旁观者这一角色上升为进一步阅读的者,让学生在情感熏陶中产生自己独特的体验。所以我把目标之三定为:读己、读出社会。(

  第三版块:说学情

  从学习主体来看,六年级学生还保持着活泼的天性,表现欲强烈,这就为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课堂的成功了条件。但是由于他们心智的不成熟,以及社会阅历的制约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能深入,独立思考的品质也相对较差,所以在课堂组织环节教师必须加强引导,做好指导。从教育环境来看,这届七年级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我区的以“自合学习”为核心的教育教学

  改革,再加上小学六年的的学习生活,他们的探究能力以及合作的意识都有了较好的发展,这是老师可以好好利用的地方。从教材设置来看,《百灵鸟的传说》是童话单元的第二课文,关于童话的一些文体知识学生在《小溪流的歌》这一课已经有过学习,有了初步的感知,因此学生学习这课文的时候应该会轻松很多。综合利弊,选择恰当的教法学法成了这节课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四版块:说教法及学法

  打造合作探究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是“自合学习”改革的努力方向,这节可我将向大家展示的就是这样的一节课。 这文章因为是一童话,文章的四个片段由百灵鸟与雄鹰、众鸟,大石头,蛤蟆对话组成,语言极具拟人化,非常贴合学生的年龄结构,也极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所以教法学法之一:朗读法;这文章主要塑造了小溪流形象,要使学生更好的把握这一形象,就必须让学生走进文本,所以教法学法之二:圈画批注法;以“导学稿”为载体的“自合学习”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就是在学习中形成认识,在合作中升华提高,所以教法学法之三:自主合作探究法 。

草原教案优秀10

  教学内容:蒙古族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突出学生为主体,通过情感体验和肢体语言的融合互动,培养学生的协调交往能力。

  2、拓宽思维,丰富知识,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与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借助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培养集体意识的同时,感受集体创作带来的乐趣,结合教学激发学生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唱歌,会创编协调大方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把握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钢琴、蒙古族服饰、课件、部分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 感受蒙古风情。

  1、导入:

  师:今天马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想知道去哪里吗?(想)我先不告诉大家,一会到了你就知道了!今天我们不坐汽车火车,也不乘飞机,那让我们一起骑上马儿出发吧!(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师带领学生做起码的动作。)

  2、观赏课件,了解蒙古风情。

  师:我们到站了,请看!我们到了什么地方?(课件展示:蓝天、大草原、牛羊群、蒙古包。。。。。。)生:(内蒙古大草原)

  师:你看到这里有什么?

  生:蓝天、白云、蒙古包。。。。。

  师:说得好,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你知道蒙古族吗?谁来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生:自由说。

  师: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勤劳善良,他们喜欢骑马射箭,能歌善舞。他们的饮食以牛羊肉和奶为主,他们的服饰也很有特色,(课件展示:蒙族服饰)男女都穿宽大长袖的袍子系腰带,长筒靴,平时以红、黄色布缠头,女子盛装时戴漂亮的头饰。

  生:欣赏课件画面。

  师:更值得一提的是蒙古族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非常热闹,我们看看他们都干些什么?(课件展示:摔跤、骑马、射箭三幅图片。)你想参加吗?

  生:想。

  3、创编,声音创编同时进行。

  师:谁想来为大家表演摔跤、骑马、射箭的动作呢?

  生:试着表演创编的动作。

  师:谁能为这些动作配上声音呢?

  生:创编声音并上台表演。(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摔跤:嘿—嘿—,骑马:嗒嗒 嗒嗒 嗒嗒 嗒嗒,射箭:嗖0嗖0)

  4、游戏:找朋友

  师:这些动作下面有几种节奏,这些节奏应该和那个动作交朋友呢?(出示动作名称、节奏与象声词的课件,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节奏。

  5、课件三幅画面,师选择不同画面,请学生作出相应的.表演。(表演是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设计意图】1.创设情景是导入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必须手段。我根据主题内容运用多媒体,创设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情景进行教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并能产生相关的联想、想像。2.借助观看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课件,让学生在模仿摔跤、挤奶、射箭、赛马等动作来体验民俗的同时,进行节奏练习,以及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的培养,使之在玩玩跳跳中轻松达到教学目标。3.在体验民俗、节奏练习及即兴创编时都采用本课歌曲做为背景音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反复感受、体验蒙古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风格特征,提前熟悉歌曲的旋律,为下面的歌曲教学做准备。

草原教案优秀11

  一、教学目标

  1、品读优美句段,感受蒙族兄弟姐妹的热情好客。

  2、结合插图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的内容

  师: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美丽和蒙古人的热情。

  师:草原有多美呢?谁来读读书上有关的句子好客。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草原的景色是如此之美,那儿的蒙族人民又是怎样对待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呢?请用两个词概括出来。

  生:热情好客

  师:这节课让我们走入草原感受感受蒙古人的热情好客。齐读课题。

  生读题目。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师: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找哪些句子写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用笔勾画出来,再读读,要读出你的理解。

  生默读、思考、勾画、朗读。

  师:哪些句子写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谁来说一说?

  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师:你怎么理解的?

  生:因为蒙古人民来到几十里外的地方欢迎远客。

  师:谁能把蒙古人民的热情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师:你读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还有吗?

  生读句子: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响成一片。这句话写出了来欢迎我们的人很多,很兴奋。

  师:真会读书。你还找到了什么句子?

  生读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蒙族人民见到我们,就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似的,热情地和我们握手,说呀,笑呀,就像一家人。

  师:真是蒙汉一家人啊!你能再读读这句话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该句。

  ……

  师:请大家看课文中的插图,看图画展现的是哪个自然段的内容?

  学生看图、读文、思考。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图上画的是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太阳落山了,夕阳斜照着草地,草地变成金黄的了。最后一句话说到了斜阳。

  师:观察真仔细。

  生:我们要走了,想留个纪念,正和蒙古人民一起照相了。

  生:蒙古人民舍不得我们走,拉着我们的手说着分别的话。

  师:我们也不想离开他们呀!

  生:他们舍不得分开,正一起拥抱呢。

  师:课文中的哪句话集中表现了这幅图画的内容?

  生(有感情地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曾瑞说这句话像诗一样。谁来说说诗一样美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生: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情谊很深,他们不忍心分别,太阳落山了,他们的话都还没有说完。

  师:说得太好了,一起读读这句话。

  全班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草原教案优秀12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初步感受蒙族音乐的特点,并形成热爱民族音乐的美好感情。

  2、 小组合作表演,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

  3、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背唱歌曲。

  教学难点

  掌握四分音符与二分音符的时值。

  教学用具

  多媒体 电子琴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大草原风景图片

  师:草原上都有什么?(学生结合图片,自由发言,教师做提示引导) 解:蓝天上有白云,地上有马,牛,羊,高山,河流。

  三、新课学习

  1、初次聆听

  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解:蒙古草原宽广、美丽,蒙古人生活在美丽辽阔的环境中,歌声是那么的悠扬动听,让人听了心旷神怡。

  2、再听风格

  方法:学生闭起眼睛感受,身体可左右律动,仿佛置身美丽的大草原中。

  3、读读歌词

  跟随老师按照歌曲的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教师范唱

  老师也忍不住想要唱一唱这首歌曲,请同学们用四三拍的强弱规律为老师打着节奏好吗。

  5、听唱法,小声跟唱 通过多媒体学习

  6、解决重点

  跟电子琴唱准“3 5 6”,并辅以科尔文音乐手势

  7、解决难点

  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方法:听辨歌曲中二分音符、四分音符音的长短。

  师:找一找每一小节的歌曲哪个字唱的短,哪个唱的长?

  解:长的`有高、照、跑、叫、壮、肥。

  8、有感情的通唱歌曲 多遍

  四、对比学习《我是草原小牧民》 1初次聆听

  对比《草原上》,这两首歌曲都是蒙族歌曲,两首歌曲的情绪、速度有什么不同? 2再次聆听

  再一次体会歌曲的情绪 3按节奏读歌词 4跟伴奏学唱 5完整演唱

  五、完美结课

  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蒙古人生性自由豪爽,他们能歌善舞,有很多独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和音乐,他们也特别热情好客,等你们长大了可以去那里感受一下美丽的大草原。

草原教案优秀13

  课题:

  《草原上》

  年级:

  三年级艺术上学期

  教学目标:

  1、《草原上》、是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初步感受这一地区的民族风格。

  2、内蒙古地区的.音乐往往是歌舞一体的。有感情的唱好《草原上》并进行即兴编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欣赏《草原放牧》听音乐编舞蹈,讲故事,发挥想象力。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内容:

  1、用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

  2、在悠扬的歌曲中,要求学生根据插图等资料展开联想,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3、学习歌曲《草原上》

  4、边唱边表演舞蹈,表现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5、学会了歌曲,情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分组进行评比,看看哪组最入情。

  6、聆听《草原放牧》,教师可讲“草原小姐妹”的故事。

  7、音乐知识的学习。

  创编与表演

  请学生分组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部分学生来表演舞蹈,部分学生来演唱。

草原教案优秀1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羞涩、摔跤”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9个生字,理解“绿毯、渲染、勾勒”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准备

  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2】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4、5】

  “(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2)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

  (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

  (4)迂回:回旋,环绕。

  (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

  (8)羞涩: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9)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10)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四、细读课文,品味美景

  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按照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后写产生的感想。)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的生动形象。)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话写的是草原的美丽风光给作者留下的深深感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草原的感叹和赞美。)(板书:风光美)

  五、图片展示,欣赏美景

  【出示课件6】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图片”,用草原歌曲《请到草原来》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辽阔的草原》等配乐,学生用感官来感受草原的美景。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欣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

  【出示课件8】“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洒脱”这个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教师描述,学生感受:“洒脱”就是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指导朗读,表现“洒脱”:看谁能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大家来比一比,赛一赛。

  三、深读感悟,体会热情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先生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纠正。

  4、请同学们试试看,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字组成的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板书:人情美)

  【出示课件9】( )迎接 ( )相见 ( )款待 ( )联欢 ( )话别

  (1)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2)学生自由发言填词,教师点拨指导。在课件上完成填空,依次填上:热情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3)交流小结: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板书:热情迎接 盛情款待 深情话别)

  5、我们按照老舍先生访问草原的顺序,来一步一步地感受草原人的深情?

  (1)热情迎接:

  ①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的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不仅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更重要的还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和马相遇的情景,如果你在场,会有什么感受?

  ②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激情相见:

  ①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认为他们在说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3)盛情款待:

  ①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②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③有感情地朗读。

  (4)尽情联欢:

  ①联欢的项目有什么呢?

  ②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5)深情话别:

  ①出示课件:【出示课件10】“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②教师导引:夕阳西下,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就要分别了。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历历在目。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③这正是──【出示课件1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这句话表达了怎么的感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团结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草原教案优秀15

  教材简析

  这篇文章是走进西部这个专题研究中的第一篇文章,是大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受,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草原教案。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整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幅一碧千里而不茫茫,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热情的欢迎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以"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有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

  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草原教案》。"

  (1)演示"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五、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

  ┌风光美

  美│

  └人情美

【草原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草原的教案03-01

《草原》教案01-06

草原教案模板09-17

《草原》教案范文08-14

《草原》教学教案02-21

《藏北草原》教案12-22

有关草原教案07-04

关于草原课文的教案06-09

《草原》 【优秀】07-05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优秀10-1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