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10篇[优]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区分“”和“”的字。
2、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每、参、卖、象”。
3、继续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及时记录所观所感。
4、能用普通话讲述自己的故事。
5、放飞假想,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展个性。
6、让学生乐于、敢于、善于表达,集中注意力倾听他人发言。
教学重点:
能用普通话讲述自己的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讲述自己的故事。
一、引入
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小笑脸”)想得到它吗?那你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些“小笑脸”就愿意和表现好的同学在一起,有信心得到它吗?现在和老师看下面的题目。
二、练习设计
(一)有趣的汉字。
1.出示题,请学生认真观察。
2. 你发现了什么?
3.游戏:猜偏旁(“”和“”的字,可以是课外的)一人说字,一人说偏旁。
(二) 把字写好看。
1. 请平时写字好的学生说说如何把字写好。
2. 观察“每、卖、参、象”四个字的特点(上下结构)
(三)我的采蜜集
你们的“采蜜集”里一定有采了不少“蜜”吧,快拿出来让大家“尝一尝”。
1. 在小组内读自己的“采蜜集”,最好说出从哪里“采”到的。
2.每组推举一个优秀的在班内展示。
3.颁发“小红星”。
认真观察
照样子涂上颜色。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在全班汇报。表现好的学生将得到“小红星”。
小组讨论如何写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
描红写字,评出(写字小能手)发“小红星”奖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分 析对比,讨论交流感悟汉字的特点
指导学生自己分析生字的结构布局,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互相补充互相学习。
“采蜜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语文学习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养成勤阅读,多积累的.好习惯。
(四)读读背背
小组内展示,评出“小诗人”。颁发“小红星”。
(五)我的小笔头 打开你的“小笔头”,看看又有新内容了吗 ?红红的“小笔头”上又多了一篇,读读。
三、调整策略
1. 小组内交流“小笔头”。
2. 评出可爱“小笔头”。
3. 你还想写点什么吗?把它写在“小笔
头”上吧。
同学们,你们会讲故事吗?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进行讲故事比赛,可是有一个问题难住了它们,咱们去帮帮它们,好吗?
出示“续编故事”要求。
四、口语交际
1.师生齐读要求。
2.读文字“春天里……”一段后先发挥自己的想象,编成一个小故事。
五、评价总结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并背诵。
2. 你还搜集到了王之涣写的那些诗?
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再听听别人是怎么讲的,可以讨论交流。丰富学生知识,砸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和习惯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宽学生思维。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读准“雌、挨骂、驯化”等字词的读音。联系文章内容理解“驯化、迷惑不解”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复习巩固小标题的知识,认识小标题在本文中的作用。
3、通过质疑、品读课文语言了解一些野生动物鲜为人知的一面,体会作者对它们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情感,揭示课题
1、出示媒体,画面对比,引出“野生动物”
2、介绍作者、作品,揭示课题
(1)补充资料,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媒体)蒂皮·德格雷,父母是著名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她从小就随父母生活在非洲。
(2)补全课题: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3)齐读课题
二、温故知新,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1.复习已学的小标题作用,了解文章介绍了的三个野生动物朋友
(1)预习反馈,了解文章三部分的内容
交流后板书:大象阿布狒狒星迪豹子杰比
(2)关注小标题,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3)复习旧知,回顾已知的小标题作用
读本文的小标题能帮助我们很快了解作者要介绍那些动物
2.引入小标题新的作用,初步感悟作者对野生动物的情感
(1)关注本文小标题的作用。
交流归纳:看来,作者与它们有着深厚的感情,难怪作者称这些野生动物为——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2)归纳作用。
这篇课文的小标题还能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情感。
(3)读好小标题。
三、借助文本,了解这些鲜为人知的野生动物,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情感
(一)学习第一部分: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1、说说对大象有了哪些了解?
板书:照顾我
2、品读课文语言
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它关照
出示相关文字,朗读
3、感受画面的温馨,体会作者的情感
(1)一个是——蹒跚学步的婴儿,一个是——(大象,有多大啊。五吨)
板书:体型庞大
(2)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画面,说说为什么你有这样的感觉?
(二)学习第二部分:同狒孩儿难舍难分
1.读读这部分内容,再看看小标题,说说有什么问题?
2.通过星迪的举动,理解野生动物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1)理解星迪当时的表现。
板书:扑、扯
(2)当时的“我”并不知道星迪这样做是为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交流,师点评
板书:记得我
3、你现在明白了吗?为什么再见面时,星迪会做出伤害我的举动?
4、小结:野生动物也有情感,只是我们人类不太明白它们的表达方式罢了。
(三)学习第三部分:豹子很危险,但我照样跟它玩
在描写与豹子杰比之间发生的故事时,作者在小标题的.前半部分就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豹子很危险。
出示:豹子很危险,但我照样跟它玩
1、从学生的已知引入,认识豹子的危险性。
2、认识杰比虽然从小被人收养,但依然危险,野性难驯。
(1)重点理解驯化的在文中的含义
(2)自己读读文章,看看从哪些地方看出杰比是非常危险的。
句子1:它可爱得很,我看见它要做蠢事了,就大声骂它……
学生交流
事例一:
有一次,我跟它玩,它用嘴咬我的肩膀。……
①集体朗读
②交流从哪里看出豹子的危险性
事例二:
如果说到这里为止,我认识到了杰比具有危险性,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我亲眼见识到了它的野性。
读课文4—7小节概括的语言说说那一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小结:从这件具体的事情中,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杰比真是
板书:野性难驯
3、认识杰比的另一面
(1)再读小标题,思考作者为什么知道你豹子危险还照样跟它玩。
(2)读课文,找出文中反映杰比温顺的语句,品读、交流。
句子1:它看到我并不怕它,所以也不攻击我。……
句子2:有一次,我跟它玩……
句子3:于是……
句4:……它高兴得不得了
(3)现在你明白作者为什么明知豹子危险,还会和它一起玩吗?
小结:借助作者亲身经历,我们看到了豹子的另一面,温顺、通人性的一面。这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无法了解,甚至觉得不可思议的。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语句。
引读相关的句子
四、小结全文,延伸拓展
1.借助板书说说对野生动物新的认识。
2.小结并板书。
板书:有危险通人性
3.总结延伸
因为童年的特殊经历,可爱的小女孩蒂皮·德格雷和野生动物成为了亲密的朋友,写出了一个个有趣、动人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野生动物不为人知的一面 ——充满野性,却也有情感和灵性。正如她书中所说的——它们也是这个地球的主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这本书,相信你一定会对这些野生动物有进一步的了解。(媒体出示:《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语文教案 篇3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漫游语文世界》人教七上,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漫游语文世界》人教七上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热情,逐步建立“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
2.锤炼语言,学习撰写广告词,帮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学习观。
教学设想:
首先,如聊家常一样与学生聊电视,引出本堂课的话题——广告语。其次,就几条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告语与学生一起作简要评析。最后,让初得要领的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设计广告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充当主角,真正体现新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发挥就地取材的优势,充分挖掘学生中熟悉的资源。注重开放与生成,构建充满活力的教学与学习体系。
教材分析
《漫游语文世界》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也是进入课程改革后的第二次综合性学习课。从教材的`编写意图看,是要让学生通过这次学习活动,认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明确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教学重点:掌握广告语的特点及写作要领,学会评析广告词。
教学难点:学写广告语。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活动课能为学生展示自己个性和特长,提供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
教学过程:
导入: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今天我们就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漫游奇妙的语文世界。
语文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创新。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成九个小组。
2、让每个小组自定主题收集材料。
3、每个学生均要准备一些备用资料。
4、各组同学要做好人员分工。
活动步骤:
一、教师导入:
阅读报刊杂志是我们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我们在阅读报刊时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有意识的`收集整理,我们的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也能从中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今天,我们一起来开展一项活动,由我们每个小组同学共同来设计完成一份知识小报。将同学们阅读所得知识汇集在一张白纸上,让这张白纸变得美丽而有意义。
二、宣布活动步骤:
1、各小组讨论确定小报主题。
2、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3、各小组同学一起动手动脑制作小报,要求:体现主题、设计美观、内容充实
4、评选优胜;教师将各小组完成的小报交给评委们评审打分,在评审前,各组组长简要阐述本组小报的特色。
5、公布评选结果,给最佳小组颁奖。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认读本课4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嚼”。
2、能通过自读,能比较准确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阿德情感的变化。了解老李对阿德深厚的父爱,懂得珍惜亲情。
3、能根据课文内容能写出人物评价。
教学重点: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阿德情感的变化。
2、了解老李对阿德深厚的父爱,懂得珍惜亲情。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写出人物评价。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外资料介绍:出示《一生的安慰》学生自读。初步感知感恩的意义。
2、今天学习《父亲的麦芽糖》学生齐读课题。
3、检查预习出示词语:不领情、自卑、讨厌、咀嚼。
正确读出这一组词语,请找到含有“嚼”字的句子,给这个字注音。出示句子:“阿德张大嘴咬了一口,细细的咀嚼着,而他此时的心情,就像嚼在嘴里的麦芽糖饼一样,脆脆的、酸酸的、甜甜的”。
订正
想想课文中这些词语写谁的感情变化。
板书
儿子:出示词语:疼爱、果腹、沉默寡言、寂寞、兴奋。
正确读出这一组词语,这一组词在课文中是写谁的?那个词语的意思与(充饥)的意思相近。“寡”这个字在课文中另一个组词是什么?沉默寡言、抑郁寡欢都表示?
板书
父亲
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话,以训练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大意。
4、小结:通过检查得知,大家在预习时不但解决了字音、字义的问题,还熟悉了课文内容。这样的预习效果好。
5、准确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1)出示准确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标准,(准、全、简、明、)
(2)小声读或默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出示两个学生概括的主要内容,利用标准,根据关键信息串连法,出示关键信息给这两名同学评价一下。改正说明理由。
(4)自改后,指名读一读。
(5)小结:我们根据标准,运用了串联重要信息的方法,准确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使我们对课文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二、自学重点,升华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出示阿德为什么讨厌麦芽糖?后来为什么又主动吃爸爸做的麦芽糖?
点拨
出示4自然段:因此,他从小就讨厌麦芽糖,讨厌这个到处都散发这麦芽糖味道的家,讨厌同学们叫他“麦芽糖阿德”,讨厌爸爸这份卖麦芽糖的工作。
这是一个什么句式?你试着把感受阿德读出来。
如果,你的情况和阿德一样,你会怎样做?(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事实)
2、出示:“爸……”阿德望着满头白发、驼着背、脚上裹着石膏、双手撑着拐杖的`父亲,一句话也说不出口。他觉得父亲老了,真的老了。
师:出示:这是对人物哪方面的描写?从中体会到什么?你从人物的外貌体会出老父亲的辛劳,从语言上有什么体会?其它方面呢?
3、出示:“爸……”阿德看着眼前这个为他辛苦一辈子的父亲,看着满屋子的麦芽糖罐儿,闻着浓浓的麦芽糖味儿,呆呆地愣住了。
师:孩子们仔细读读这两段话,阿德前后这两声爸有什么不同吗?(理解读)
出示图片:仔细端详着苍老的父亲,他年轻过吗?仔细端详这个家呀,那是养育自己长大成人的家,熟悉它吗?此时此刻阿德们想说什么?把你的理解读进去。指名读(体会读)
师生进行全文的一个串读重点体会老李对阿德的爱
4、出示:阿德张大嘴咬了一口,细细的咀嚼着,而他此刻的心情,就像嚼在嘴里的麦芽糖饼一样,脆脆的、酸酸的、甜甜的。
(1)“脆脆的、酸酸的、甜甜的。”各代表着什么?它们的顺序能调换吗?为何
最后是句号而不是省略号?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2)故事让我们感觉酸酸的,眼眶湿润了,让我们感觉甜甜的,幸福感从心底荡漾而出。再回到课文中,细细品味放音乐《懂你》指名读分角色朗读9-10
作为读者我们为有这样的结局欣慰,感动。
5、我们曾经学过很多关于“父爱、母爱”这一题材的文章,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小男孩在母亲的耐心陪同下,经过长时间的认真练习,终于打中了立在远处的瓶子。有这样一个片段《看不见的爱》;在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一头老牛用以死抗争来的水,给自己的孩子喝,《母爱》;他们都是写人记事的,(有事件回忆— 片段----写法)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刻画了生动的人物现象,突出了人物的品质,就像今天的老李父子。让我们铭记,使我们感动通过重点片段的回顾,帮助学生系统整理写人的方法。
三、读写结合,深化主题
1、回顾一下全文,勾画板书出示关于父爱的小诗。
2、师:你们看作者善于思考,善于表达。你学完了课文以后,对老李、对阿德肯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父爱、感恩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让我们拿起笔来,把它写下来。交流修改。
揣摩写法,体会人物形象,感悟人物品质,写出对人物的评价,把语文的读写结合结合起来,动笔落在实处,把训练落到实处。
板书设计:
幸福 感恩 甜甜的
理解 酸酸的
脆脆的
父亲的麦芽糖 父爱
语文教案 篇6
课题引起了我们的猜想:这是谁与谁的争吵?为什么事争吵?怎样争吵的?争吵的结果如何?这一件事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学习目标:
1. 学会14个生字,会认13个生字。
2、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重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
学法指导:
利用熟字带生字,或者在语言环境里识记等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知识链接:
亚米契斯 (1846—1908)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意大利作家,他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本课选自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这本书1886年一经出版,即在意大利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在它出版后的100多年里,已有100多种文字的译本。
一、自主学习:
1、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之间互读课文,共同正音。
3、检查识字情况,指名读词语。
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
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
4、给下列加粗的字注上拼音。
( )( ) ( ) ( ) ( )
石匠 墨水 故意 诚心诚意 承认
( ) ( ) ( ) ( ) ( )
缘故 愤怒 独自 戒尺 既然
5、通过自学,我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我会写:
二、合作探究
1、自主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鼓励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2、认真观察今天要写的生字,说说我们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它们是:
3、讨论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课堂小结
1.学了课文,你喜欢文中的那个人物?为什么?
四、课堂检测
15、《争吵》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课文内容,知道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重点)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难点)
一、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想想课文里的两个朋友在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画出父亲说的话,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争吵过程中,看出我和克莱谛是怎样的人?
2.默读课文第五至第八自然段,在文中画出争吵之后我的心情的词句。
(1)读了这几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2)我在争吵之后为什么后悔?又为什么不安呢?
(3)从争吵之后,我的心理活动中,你对克莱谛有了怎样的了解?
(4)我要认真的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3.小组内分角色读第九至第十三自然段。
(1)重点理解“挨”的意思,体会“我”觉得时间过的太慢的心情。
(2)找出克莱谛表情神态的词语。
( )( )这两个词说明了( )。
4.齐读第十四自然段。
(1)文中,父亲对我的教育共出现了几次,用笔画出来。
(2)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三、课堂小结
我学了这篇课文,懂得了( )。
三、拓展延伸
.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从情节、人物、环境入手,初步学习小说的分析鉴赏方法。通过学,通过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引发学生的人文思考。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对课文,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小说创作进行感知、品味和鉴赏。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予以必要的点拨和讲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提问:
在你的阅读生涯中,你最喜欢的文学体栽是什么?
绝大多数人选择----小说
为什么选择小说?
故事好看;人物有感染力;描写细腻传神;是了解历史、了解社会的窗口。
2.简介
日本作家票良平和他的《一碗阳春面》。
提示:但它给我们带为的究竟是什么?老师不作先入为主的介绍,而是请大家一起去“品尝”。
如何“品尝”?
可以从作品的内容(情节、人物、环境)入手,欣赏它;也可以从形式(人物的塑造方式、线索、悬念等)入手,欣赏它。
二、提出要求
1.用扼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注意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2.根据以往小说阅读的经验,推荐有价值的知识内容,并作简单分析。
3.提出问题,并自行讨论解答。
4.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体会。
三、品读课文
1.复述故事情节,确定作品线索。
通过故事情节的梳理和补充,同学们了解了作品中涉及的人物----母子三人,面店老板夫妇,其他顾客,和主要人物----母子三人;主要人物的确定乃笔墨较多,能体现作品主题;了解了作品的主要线索----一碗阳春面;作品的主题:团结奋斗不屈抗争;一碗阳春面也是母子三人团结奋斗的见证。
2.分析人物形象。
重点讨论分析母亲----这个不幸家庭的核心人物。她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坚韧隐忍,不屈不挠,以勇敢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迎接命运的挑战。
对这个人物的塑造,同学们循着“有价值”这一坐标,进行了合理的分析讨论。
外貌(服饰)和神态的描写,表明了她的生活困顿然而坚韧隐忍;境况好转仍温良谦恭----是一个弱势群体中昂然挺立的`强者形象。
语言的变化----从非常害羞地要一碗阳春面,到少了一些害羞到非常平静地要三碗阳春面,不仅表现了这一不幸的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更传递了一家人团结拼搏,奋力向上,才是改变命运,取得胜利的关键。
3.分析作品环境。
讨论并明确:母子三人走出困境,除自身不懈奋争之外,面店老板夫妇的作用不能抹杀。他们细心地多次的不动声色的关照和祝福给了母子三人以温暖和信心。尤其因为他们对母子三人与命运抗争的故事的传播,引起了更多人们的同情和关注,赞颂和仰慕,使得他们的奋斗不再是孤立的----民族的互助的传统成了母子战胜困难的力量,也是小说的真实而不可忽略的社会环境。
四、借题发挥
通过阅读,启发我们:学会关注生活,关心身边的人;积累生活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提炼生活,发掘生活中美好的本质的东西。
教后随想:
阅读教学中那种过分的现性分析,那种标签式的解读方式,是以牺牲语文教学中人文为代价的,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扬弃;而语文以人文关怀,性感熏陶,审美情操的体裁则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有意回避给学生以现成的“标签”,有意淡化概念化的分析,而多次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走进作品,走进人物的内心。使学生能在一个较大的思考范围内品味作品的语言,发现人物的可敬可爱之处,感受作品传达的人性美。
但形象总是大于的。在一节课内,漫无边际地寻找我“知识点”也会影响整堂课的效率。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坐标----所谓小说的“有价值”,引导学生目光聚集。
另一个比较实用的设想是,在这之前,同学们都对小说这种文学样式作过尝试,他们在塑造自己心爱的人物时,缺少了生活的逻辑性和真实性,且作出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层面以雕琢。我也希望通过小说的鉴赏给同学的带来一些可把握的方面。
语文教案 篇8
一、导入课题,激发情感。
1、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一个名字,一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海伦﹒凯勒。
2、我们来看一看海伦·凯勒,(课件出示三幅海伦不同时期的照片及海伦生平简介),了解海伦生平,海伦真的很了不起,再请大家轻轻地满怀尊敬地念这个名字——海伦·凯勒。
二、整体感知,走近人物。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海伦幼时的不幸,一场重病让小海伦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年仅一岁半的小海伦从此掉进了一个无声无色的世界。她的这种异样的身体使她的人生之路变得困难重重,可是尽管如此,海伦对自己的生命还是充满喜悦和热爱!她没有放弃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同学们还愿意读课文吗?其实读书就是走进课文,与文中的人物对话,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走进人物的内心,认识人物的品格。下面请同学们在读课文时,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听清要求:用一个词来形容海伦,并说出你的理由。学生交流。将学生说的有道理的词板书在黑板上。
2、同学们,你们都对海伦有了属于自己的感受。不过,在你们的回答中,我注意到这个词,大家请看(板书)——不屈不挠,这是课文结尾对海伦具有精神的概括,而且这个词本身也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3、请大家读读这个词(两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借助工具书搞明白。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的句子。
三、细读课文,感动内心。
1、现在同学们的书本上留下了一道道充满你智慧的波浪线。谁来说,你找到的句子是什么?
2、出示。
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1)请齐读这段话。这段文字仅仅读一遍是不够的。大家再读读,你发现有哪些词语值得我们注意,用笔将它圈出来。
(2)你发现了什么词?(根据学生回答,相继红色强调)
①“不分昼夜”。
无论白天黑夜,是的,海伦的世界中只有黑暗,也许,妈妈嘱咐了多次“海伦,睡吧”,海伦哪顾得上休息啊!
②“像一块干燥的海绵”。
此时的海伦渴求知识,求知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每天的开始,海伦就是“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吮吸着,直至“这块海绵”装得满满的,饱饱的。
③“拼命摸读”。从哪儿可以看出是“拼命”?联系后面的“摸出了血”。
我们知道盲文是向外凸出来的.,由点数和点位的不同来区分,只能靠着手指慢慢地、仔细地摸读,这样的学习远远比我们正常人来得困难。你能想象到那份艰难吗?
④“不停地书写”。
我们能想象海伦当时学习情景吗?边想象边读肯定可以读得更好。
⑤“如饥似渴”。什么意思?海伦渴求什么?课文用了一个恰当的比方来说明海伦的“如饥似渴”,能找到吗?
她是那样的如饥似渴:夏日的午后,……她是那样的如饥似渴:冬日的夜晚,……此时知识就是维持海伦生命的精神食粮,如果这时夺去她学习的知识,那就是夺去她的生命!
⑥“摸出了血”。
当时海伦年仅7岁,为了学习,她小小的手指头竟摸出了血,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即使摸出了血,海伦有没有喊一声疼,叫一声苦?倒是沙利文文老师心疼不已。
(3)你能读好这段话吗?请大家练习朗读,读出你的体会。指名读,评议。
(4)是的,在早晨、中午、傍晚、深夜,海伦她不分昼夜——(引生齐读上面一段话)面对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海伦——(生齐)这才是不屈不挠啊!请全班再读这段话。
3、这段话帮助我们理解了“不屈不挠”,文中还有哪段话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
4、出示。
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1)又有哪些词跳入你的眼帘?(根据学生回答,突出:夜以继日反复甚至每天坚持)
(2)学语文就要有这样的敏感,通过关键的词语来理解句子。这段话该怎么读好呢?生练读后齐读。
5、当假期到来时,海伦的功课也告一段落。她回到家中,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谁来读读这句话?(3——4生读)可能海伦说得不如我们大家好,可那是一岁半就双耳失聪、双目失明的小海伦,完全靠触觉学习发音,现在,她说出的每一个字,难道不都是震撼人心的吗?
四、深入体悟,升华认识。
1、正是靠着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海伦获得了丰富的知识,知识打开了她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知识就像一道彩虹,照亮了她内心的五彩世界。于是,生活再也不是无边无际的黑暗,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在她的面前铺展开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心中的“看”到的世界吧!课件出示:“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成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齐读)
学习让海伦对生命充满了希望,在她眼中世界是美好的不过,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八自然段,看看你对海伦有没有新的认识了?
2、读书要学会透过文字,读出语言蕴含的意思。你又对海伦有什么认识?(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残疾人)通过这些,我们发现,海伦的内心充满了——(板书:爱)
正因内心有爱,她才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她才会将世界想象的那样美好,她才会将毕生的精力倾注在残疾人身上。也是爱,才给了海伦不屈不挠、战胜命运的力量。正是心中充满了“爱”,海伦才会写出那样多感动世界的文字。3、许多名人在了解了海伦后,都给了海伦很高的评价,让我们来一起看看。
课件出示,生读。
4、读了这么多,学了这么多,你就不想对海伦说点什么?如果海伦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她说什么?同桌间先说说看。(可以是小时候脾气暴躁的海伦,可以是学拼写的海伦,可以是学说话的海伦,也可以是获得成功的海伦……)
五、拓展作业,激情总结。
1、只读了关于海伦的一篇文章,大家就有这样深的感受,如果去读一读更多有关海伦的文章,或者去读一读海伦写的书,相信大家一定有更大的收获。老师为大家推荐几本,愿意看吗?
(1)课件出示书籍封面:《海伦·凯勒自传》、《敞开的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简单介绍这些书籍。
(2)课后找机会读一读好吗?
2、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又回到了有声有色的世界。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考上了哈佛大学;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决心像沙利文老师那样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残疾人上;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一生写下了14部著作,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课的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记住这位感动我们,感动世界的人吧!(出示海伦图片,并引读)
(1)记住一种精神。
①不屈不挠。
②战胜命运的精神。
(2)记住一种品格。
①热爱生命。
②忘我付出的品格。
(3)请记住——海伦﹒凯勒。
①记住一个人。
②一个值得永远怀念的人。
③一个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向前的人。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故事的内容,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重点理解“侮辱”“尊重”的含义,体会人物的智慧和爱国气节。
2、过程与方法目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的智慧以及维护国家尊严的品质。
教学难点:
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的含义,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进入角色。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当外交官?让我们也学学晏子,学当小小外交官,跟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去见识见识春秋末期那变幻莫测而又扣人心弦的外交风云,看看晏子是如何和楚王唇枪舌战,挫败楚王的。
2.回忆《晏子使楚》故事的起因,最后的结果各是什么?
3.怎么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结果呢?
二、走近晏子,研读晏子。
1.快速读课文,说一说楚王为什么从最初的想侮辱晏子到最后的不得不尊重晏子,这期间经历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3.交流反馈,紧紧抓住晏子与楚王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品读赏析。
三、表演课本剧,体会晏子。
面对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子针锋相对,巧妙反驳,这样的场面既紧张又精彩。各位随晏子出使到楚国的小外交官们,你们愿不愿意用表演来再现当时晏子三次受辱与反驳的情景?要把你们当时观察到的楚王与晏子等人的动作、神态、说话时的语气通过表演表现出来。
四、赞美晏子,深化情感。
同学们既聆听了晏子能言善辩的外交辞令,又目睹了同伴甚至自己的表演。那么,你佩服晏子吗?那你想怎样夸夸他?
五、学习晏子,尝试反驳。
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显示楚国的威风,却没有想到被晏子反驳得哑口无言。他看斗不过晏子,却又不甘心受辱。突然,他看见你们这班小外交官,便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向你们瞟了一眼,轻蔑地说:“哼!齐国是不是没有人了,怎么来的尽是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外交官?”小外交官们,面对楚王对你们的侮辱,你们肯低头认输吗?那你们将怎样反驳?
六、交流作业,理解尊严。
其实,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像晏子一样的政治家、外交家在维护祖国尊严的关键时刻处变不惊,能言善辩,同时也表现出他们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像历史上的诸葛亮,新的周总理、陈毅、乔冠华、钱琪琛……请同学们拿出查找的资料,互相交流。
七、全文,升华情感。
语文教案 篇10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经典]08-11
语文教案02-29
语文教案02-29
语文教案03-01
语文教案03-03
语文教案03-04
语文教案02-22
语文教案02-20
语文教案02-22
语文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