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 >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

时间:2021-12-19 12:56:11 我要投稿

山中访友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 中, 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中访友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 1

  教育家叶圣陶言:“教是为了不教”。在课改的今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是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奥妙。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师应转变观念,不应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把教材当作一个例子。因此,新学期伊始,我的语文课堂就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共鸣,引导其各抒己见,从而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一个点拨作用。“教育的目的应该教人如何思考,而非思考些什么,应该增进我们的心智,使我们能自行思考,而不是将别人的思考作为我们记忆的负担。”(斯宾诺莎)因此,交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学生才会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指导得法,学生就会给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每个学生都会有话可说,有问题可问,一改以前教师一言堂,学生却一无所获的现象。

  学习本文时,在朗读方法指导的基础上,熏陶渐染,促使学生与文本密切接触,然后,重点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学习潜能,自主体验、赏析。因此,在学习本文时,增强阅读的目的性,提高了阅读效率。当然,阅读教学中,教师既是主导着,又是特殊的阅读主体,应以其丰富的阅读体验处于阅教学的最前列,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性的同时,起到正确导向、开启思维、适时示范、、精要点评、高效对话等主导作用。

山中访友 2

  《山中访友》这么一篇富有想像力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拜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课的描写真美,我被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深深的感动,在作者的眼里,山中的一切都是他的朋友,正因为作者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味广阔的大自然,才会产生那样的感情吧!教学本课,我从以下几个词中作了重点突破,效果感觉不错。

  1、“撞”出 “好心情”。

  出示第一自然段:“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两遍,读后说说哪个字首先跳入你的眼帘?这个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撞”字。感受到一份惊喜、一份意外)。指名说,指名读,感受作者的好心情。

  2、体会“德高望重”

  第三自然段重点体会作者对古桥的赞美和敬佩。我主要抓住“德高望重”这个词,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体会:①“站了几百年”,让他们体会到具有像老桥这样默默奉献的人才称得上“德高望重”。②“多少”这词可以看出老桥为人们做了很多好事,进一步让学生想象一下他都做了哪些好事。这样为大家服务的人才称得上“德高望重”。③“弓着腰”、“俯身”,让学生想象,悠悠岁月,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老桥依然如故,只有老桥这样坚韧不拔地弓着腰、俯着身为人类服务着,像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德高望重”……经过多次指导朗读,学生发自内心的赞美老桥,读出对老桥的敬佩之情。从中也感受正是老桥默默无闻为大家服务的好品质,让作者一拥有份好心情。

  3、“知己”

  第四自然段我主要抓住“知己”这个词来展开教学,学生会从“呼唤”、“交换眼神”、“望”这些词中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和鸟儿、露珠、树木之间确实是知己了,然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在读中学生又一次感受作者和朋友间心心相通、心心相印等,为下文的感悟做好了铺垫。

  自然的美让作者拥有了一份好心情,对课文的充分理解也是我们的课堂有了好氛围。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讲完课文,我布置了一篇写景的文章,让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展开想象写出自己的感受。有点遗憾的是学生的想象力还没能充分调动,有点拘谨,仿写的训练还没有做到位。但我想,只要敢于写,勤于写,用心写,一定会有所进步的,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多练习写作,走进学生发现学生的写作层次,更好的引导学生,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

山中访友 3

  通过昨天的接触,我就发现新学年我面临的一班孩子都比较安静。他们不是喜形于色,他们不会唧唧喳喳,他们不会欢呼雀跃。我跟他们谈论什么的时候,他们的表情都是害羞的,矜持的,畏手畏脚的。

  这样的孩子们也很讨人喜欢的,因为这样的孩子学习的时候会比较塌实认真。但是,对于语文老师的我来说,这样的孩子对上语文课还是不利的,课堂会显得沉闷。

  其实孩子们显得安静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孩子天生的性格不张扬,其二是孩子们的自信心不足。

  因此,今天我给孩子们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就定位为,激发孩子们表达的欲望。

  一上课,我就告诉孩子们,我喜欢的孩子们是什么样的。

  一、侃侃而谈。上课的时候,我希望你们能大胆地畅所欲言,想说什么说什么。课堂是大家的课堂,不是老师的课堂,不是部分学生的课堂。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权利和义务。能说就是胜利,千万别害怕你说错了老师会批评你,能说代表你在思考,你在努力,你在进步。因此,孩子们,老师会给你们每个同学发言的权利和任务,因此,也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声音给老师一个满意的答复。

  二、专心致志。上课的时候,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尽量做到一心一意。老师也知道,你们还是孩子,你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会有整整的40分钟。因此老师也不提不切实际的要求,40分钟都专心致志。但是,孩子们,你们必须尽量延长你专心致志学习的时间。因为,你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升入初中,你们每堂课的时间会延长到45分钟。孩子们,能力是逐渐培养的,因此,从这学期开始,培养自己聚精会神学习的能力。老师也会努力,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我也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给老师多提要求,帮老师进步。

  虽然说,开课之前我滔滔不绝说了这么说。但是,课堂上,孩子们依然比较沉闷。于是,我放慢了上课的节奏。每个问题,多让几个孩子回答问题,然后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而且,我把问题放低了难度,让问题简单化。

  于是,这堂课,只能听见我在教室里不停地说:“很好!”“不错。”“你考虑的很全面。”“真厉害!”“你……个词用的好。”“还有谁想说?”“谁能大胆的举手告诉老师?”“我们男同学和女同学比一比。”“我们四个小组来比比。”今天,我几乎用尽了赞美之词。

  整整两堂语文课,我根本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只带着孩子们品读了部分段落。下课铃声一响,我唯一的感觉就是:好累啊!我的耳朵累,入耳的全是我的声音,我的嗓子累,我不停地说了两堂课。此时我只想牛饮一大杯水。但是,我的心情是愉悦的。

  我通过观察,我已经发现了班上几个愿意表达的孩子。比起昨天民主选举班干部的气氛,今天要活跃多了。我也希望,通过这样的鼓励和赞美,改变的不仅仅是孩子们在课堂上愿意说,也能使他们在生活中变得自信。

  我知道,这条路一定要坚持走下去,尽管走得很累。既已选择,就该坚定!

山中访友 4

  《山中访友》一课的总体教学设计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挖掘出本课教材的特色,同中求异,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与众不同的收获。为此,我的教学设计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教学实践,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在课文的教学环节的名称设计中突现“美”,主体部分设置了“美文听读”、“美文美读”、“美文研读”等环节,对学生“美”的感知无形中又是一种强化。

  2、课堂上引导学生挖出主题的深度,让学生有新鲜感:

  对本课主题的挖掘,我是分三步走的:通过美文听读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是浅层次的;通过美文美读,学生此时对主题的感知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通过美文研读中问题二的解决,学生对本文的.主题是有深度的,不在停留在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同时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让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要爱护、关心大自然中的一切。

  3、课堂上让学生将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本课设计以读为主线,各个环节中又分别有所侧重:美文听读中有美读的示范,又是听的训练;美读的要求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把她朗读出来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是读与说的双重结合;研读则要求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情境演读、习作美文则主要进行写作水平的训练,等等。在环环相扣的训练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

  4、课堂上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个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的,除了听读这一环节,其他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四人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的,整个课堂是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真诚对话过程。在轻松的学习交流中,他们的合作、探究中学习方法进一步完善。

  正是本着以上的设计,使学生在品、读、悟中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课文的美!

山中访友 5

  十月中旬,我上了一堂镇级公开课《山中访友》,听课领导与教师约有三四十人,得到领导与同仁的一致抬爱与好评。现在静下心来细细反思,其间有得有失,有成功不足,我一一记下,以利于以后教学。我认为要想真正上好一堂语文课,需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有效地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是师生共同的事情。学生的准备主要是预习课文,除了根据书上的习题去预习,老师还要布置有针对性的预习要求。老师的准备则更多,除了熟读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还要参阅教辅教参,要有大量的相关的知识储备,以便上课时能够游刃有余。

  新《课程标准》上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我在上七年级第一册第二单元“漫游语文世界”时就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我与学生共同收集了一些广告词(各人收集各人的),上课比赛看谁说得多,看谁能说出其中的妙处。另外,我们都是书生,都喜欢书,那么我们自己也来当一回书店老板,请为自己的书店起一个名字,看谁的最有韵味,最吸引人。其次还搞了一个相声表演:马季的《成语新编》。课前让两个口才较好的男生抄、读马季的《成语新编》。由于准备充分(这三点都是乡下孩子能够做到的),课上得很精彩,气氛非常活跃,尤其是表演《成语新编》时,笑声不绝,可以说是寓教于乐。表演前我给学生作了一个要求:静听抢记成语,看谁记得多。表演后抽生说,最多的说出了其中的三十多个。这样即使学生感受到了我国语言的丰富多彩、幽默风趣,又学生积累了不少好词好句,同时还领悟了一些词语的妙用。

  我在上公开课《山中访友》时,布置学生课前熟读课文,抓住“众朋友”的特点,结果有的学生几乎达到了背诵的程序,而我除了动脑筋想好与课文紧密相关的导语、结束语以及附页的诗词,还花了两个早读时间去熟读课文,感受众朋友的心境,结果也差不多能背下来。所以课堂容量虽大,也能全部完成,且结束语刚落,就是一片啧啧称赞声。

  2、上课时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富有激情。

  ⑴心理学认为:“情绪具有激励作用:情绪能够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具有积极的组织功能。”“良好的情绪情感会提高大脑活动的效率,提高认知操作的速度与质量。”“积极而正常的情绪体验是保持心理平衡与身体健康的条件。”

  新《课程标准》中说得好,“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有情潭面千层浪,无情海水无涟漪。好的将领除了不打无准备之战,还作战前动员,战时激励,身先士卒。同理,要想学生真正学好一篇课文,深受感染,必须携情进入,要想学生能够入情入境,与主人翁同呼吸、共命运,教师首先必须入情入境,受其感染,作演员,化为主公翁。只有富有激情的演说,才能打动学生,使其进入课文,深受感染。才能受到良好的熏陶,才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到实处。

  3、讲课时语言要精练准确,生动优美,好词佳句随口而出,格言警句信手拈来。

  要做到这一点颇不容易,需平时广收并蓄,且能灵活运用。我本人为了达其一二,除了平时随手记下一些格言、警句,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工作,将小学、初中、高中课本上所有的诗词歌赋和文言文全部摘下,时常翻阅呤诵。且要求我的学生把以前学过的诗词全部抄下(就照我的本子上抄:我请一生抄在黑板上,其余人照黑板上抄。每天共十来分钟,抄三两首。)

  每天只需十分钟,就能增添一些好诗句,就能感受到一点佳句的韵味,所以许多学生都有了读书摘录的习惯和兴趣。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人160篇(段)。”我摘了140多篇(段),再加上七年级第一册课内外二十来篇,共有160多篇(段),让我现在的初一学生抄、读。二个月下来,学生们就尝到了一点甜头,有一点“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

  4、提问要巧妙,启发要得当。

  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关键在提问,提出的问题适合学生的口味,能引起他的兴趣,稍加思考又能回答,则能调动他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反之则鸦雀无声,死水一潭,令人十分无奈,只好“一言谈”,自圆其说,变成了填鸭式,与现代教学观念背道而驰。另外,提出的问题若学生实在不能解答,也可适当引导启发,中间多搭几座桥。要注意的是引导的思路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否则与填鸭式没什么两样。

  5、引导学生养成探究学习习惯,尊重权威但不盲从权威。

  现在的课外辅导书层出不穷,一多就滥,很难找到一部精品,而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学生自己也求成心切,凡是听说对学习有帮助的书都买。而一些书报销售商又赚钱心切,对书的校对工作毫不负责,甚至根本不校对。因此学生买来的书大都错误百出,若视作敝履扔到一边吗,又觉可惜,浪费钱财;若奉为珍宝,虔心拜读,又有许多错误,弄不好就害了自己。所以要有一种神视的眼光,要有一个怀疑的精神,要去思考,要去探究,要勤查工具书,要向字典词典,甚至是《说文解字》去探根求源。比如我最近上辛弃疾的《西江月》的时候,简介双调词上下部分的称呼,可称上下片或上下阕,我在黑板上写了“上阕”、“下阕”,有生马上提议:“阕”字不对,应是“阙”。我首先肯定了她的怀疑精神,接着叫同学们,经过辨别,才肯定是“阕”而不是“阙”。那个学生诚恳的说:“我错了,我的课外书上错了。”我乘机引导:不要盲从课外书上的,应勤查工具书。查典籍性的工具书。

  不要说课外书有错误,就是通行全国的课本也有错误,前期的已经名家指正,基本上都更正过来了,我也不值得一说了。就是现在正在使用的课本,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上过后,我带领同学们感受语言美,总觉得“蜂围蝶阵”一词很别扭,“围”与“阵”怎么也不能形成对称美,几个好些的学生也感觉到了,我提议:能不能换个字,使人感觉有一种对称美。经过反复推敲,觉得要把“围”换成“团”,或把“阵”换成“绕”,整个词变成“蜂图蝶阵”或“蜂围蝶绕”毫不逊色,甚至更添一种对称对应美。再有辛弃疾的《西江月》中一句“明月别枝惊鹊”,书上把“别枝”注释为“另一个树枝”,我引导学生说大意时,怎么说都觉得别扭,好些的同学说:“明亮的月亮起来,惊动了另一个树枝上的喜鹊”或“明月升起来,另一个树枝上的喜鹊被惊动了。”言下之意这一个树枝上喜鹊没有被惊动。不管怎么说,总觉得很别扭,倒不如把“另一个”三个字去掉,直接泽成:“明亮的月亮升起来,惊动了树枝上的喜鹊。”另外小学破门儿歌《静夜思》中的床,不管老师也好,学生也好,一直都认为是睡觉的床,诗意变成:睡在床上,看见床前有明亮的月光,疑为下了厚厚的霜,抬头望着明月,低头思念着故乡。难道作者李白将床搬到外面睡么?睡在床上大多是仰着或卧着,怎么能举头又低头?难道是一会儿仰着睡,一会儿趴着睡吗?不论是仰着睡,还是趴着睡,作举头或低头都十分不方便,甚至根本说不通!我想传统的说法是不是弄错了,床是没有别的意思,我好想找一本《说文解字》查一下“床”字,可惜至今未能有幸得见许老先生的《说文解字》一面。我想古人思念时,大多凭窗凭栏而望,李白是不是也在凭栏思故乡,可惜我一个无名小辈无法质疑。即使胆敢质疑,向编书专家挑战,也无人理你。直到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了郭沫若教孩子学唐诗,将“床”字解为“栏杆”,并且引了青梅竹马的出处作例证。我一看,大喜过望,简单是欣喜若狂,有郭大文豪为我撑腰,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并且遇到别人吟诵《静夜思》时,我都十分肯定的指出床解为床上,指睡觉的床不对,起初大家都是瞪大了眼肯,经我质疑并解为栏杆,他才翘起了大拇指。

  6、与生平等相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要有一种正确的心态,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有师道道尊与居高临下的想法,要明白自己在知识的道路上只不过比学生先行了一步,现在只是他的引导者。另外知识是无限的,古今中外再大的学都也不能说自己学完了知识,何况我辈乎?所以,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不要为了面子,强装明白,我在上《白兔与月亮》时,“反倒”一词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读 dǎo,要我定夺,我当时也不敢肯定读 dào(只是从意思上有“反而,却”来理解),而孩子们的新华字典上,又没有词语注意。我真诚地说,现在我不能肯定,待课后我们一起查工具书再定。课后我查了一下2002年版的《汉语大词典》,查到了词语注意才确定的 dào。等到学习《济南的冬天》,里面一个词倒反,同学们都明白了与反倒音义皆一样,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由于我的勤奋和真成,再加上课堂的宽松,学生和我时常能够“海阔天空”,且时常能够信手拈来一些好词佳句使语言平添韵味,所以学生对我的语文课比较感兴趣,这使我感到一点欣慰,因为布鲁纳曾说:“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7、作业要适当,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筛选作业题时,要动脑筋,要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与所学知识而定,不能为应付、为任务、为检查而定。所布作业要有实用价值,要能巩固所学内容,要能起到实际效果,每次作业最好要有一个训练重点。另外学生完成之后还要适当检查以督促。

  以上是敝人陋见,敬请广大同仁批评和指正。

山中访友 6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上好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对于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经过暑期的培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也更新了自己的理念。所以为了上好《山中访友》这一课我下了很大的功夫查找资料、备课,力图让学生能有新的感受,能提高对语文课的兴趣。下面谈谈我上这节课时,感受比较深的几个环节。

  一、美文美读,带学生走进美的世界。

  《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是一篇词美、句美、情美的佳作。为了让学生能从心灵上体会到自然界的美,首先,我在课件中或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或用图片展示林中朋友的美丽形象,并伴以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的视觉、听觉上充分得到美的享受。其次,美文美读。我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逐步深入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美。比如:在讲授第五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分角色、分小组反复朗读,体会作者与“朋友”之间的亲切与深厚的感情,学生的兴致很高,体会也很深。就这样学生通过朗读,认识了大自然的朋友;通过自由品读、研读分析,感受到了“我”对大自然的尊重、热爱、感激等,同时也把自己融入了自然,净化了心灵。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力是学生思维的翅膀,因此教学中,在强调打好基础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伟大的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在分析第四自然段的“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课树都在望着我”这两句时,我就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猜想它们当时可能在交流些什么内容呢?“朋友,你好!你最近好吗?”“见到你真高兴,谢谢你又来看我们了。”------老朋友见面后的亲切感学生们完全的体会到了;在讲授作者把自己与树相融的那一部分时,我来朗读,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把自己当成作者然后谈感受。听完后,一位学生满脸兴奋的告诉我:“老师,我感觉我就是一棵树,我的脚正在向地下张,我的手臂上好像长出了许多枝叶,我都头发似乎也要竖起来了------真的,我真的感觉到了!”看着他们愉快的表情,我很欣慰。是的,学生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我们应该创设各种情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

  三、感悟语言,给学生灌输写作方法。

  “山中访友”从题目开始,作者就一直把大自然中的万物当作人来写。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将静态的事物写活了。因此,这篇文章是学生学习描写大自然的最好例文。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从始至终都注重写作方法的传授。如:分析“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这一句时,我问学生:“你觉得这句话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学生能够知道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瀑布流水所产生的声音浑厚、响亮的特点。以这句为例,我让学生明白了,描写事物不管运用什么修辞都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同时使用修辞也可以让文章生动、形象、有韵味。

  这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很有收获,他们是快乐的。一节好的语文课,就应该把听、说、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要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还应该让学生能够身心愉悦。但是每一节课都有不尽完美之处,比如课堂关节不够紧凑,有些环节间的过渡不自然,课堂评价激励性不强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取长补短,让自己不断的成长。

山中访友 7

  作为一名教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上出一节好课,一节大家都认可的成功课。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内涵丰富、可操作性极强的语文教材,渴望成功的心理会更强烈一些。

  面对刚刚讲完的《山中访友》一课,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一点。我校的教学评估一年也只有一次,我们从教的时间是何其有限,成功的体验对许多人来说是何其的珍贵。我是个很幸运的语文教师,在自己语文水平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在放弃生物从事语文教学的10次教学评估中,无一例外的获得的一类课,而且近三年来稳居语文组的第一名。这个成功,有幸运,但决不是偶然。下面就以《山中访友》一课谈谈自己的一点经验。

  《山中访友》一课的总体教学设计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挖掘出本课教材的特色,同中求异,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与众不同的收获。为此,我的教学设计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教学实践,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力求用“美”的课件感染学生:为了让课件更“美”一些,为了让课件更好地展示出教材的优美之处,我在课件中插入了本课的flash朗读素材,集图片、文字、课文朗读、音乐于一体,让学生在听读这一环节充分感知课文;其次在其他幻灯片中,或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或用图片展示林中朋友的美丽形象,让学生的视觉充分得到美的享受;同时,课文的教学环节的名称设计中也突现“美”,主体部分设置了“美文听读”、“美文美读”、“美文研读”等环节,对学生“美”的感知无形中又是一种强化。

  2、力求挖出主题的深度,让学生有新鲜感:对本课主题的挖掘,我是分三步走的:通过美文听读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是浅层次的';通过美文美读,学生此时对主题的感知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通过美文研读中问题二的解决,学生对本文的主题是有深度的,不在停留在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同时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让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要爱护、关心大自然中的一切。

  3、力求将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本课设计以读为主线,各个环节中又分别有所侧重:美文听读中有美读的示范,又是听的训练;美读的要求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把她朗读出来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是读与说的双重结合;研读则要求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情境演读、习作美文则主要进行写作水平的训练,等等。在环环相扣的训练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

  3、力求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的,除了听读这一环节,其他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四人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的,整个课堂是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真诚对话过程。在轻松的学习交流中,他们的合作、探究中学习方法进一步完善。

  5、力求课堂教学的完整与和谐:本课的学习导入是以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开始的,课堂小结以方舟的小诗结束,不仅结构完整,而且两则材料又都与本课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不仅增强了本课文学方面对学生的熏陶,而且它们与教材很和谐的统一到了一起,教学拓展的有了宽度。

  正是这些方面的努力,使得我的这节看似简单的课有了许多的亮点,学生学习的眼睛亮起来,激情高涨了起来,我的课才随之而“亮”了起来。我想,只要每个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环节多设计一些亮点并且努力实践,你的课也可以“亮”起。

山中访友 8

  一、成功之处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 ——古桥、树林、山泉……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在教学本课的时候,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让学生欣赏文章画面美,感受作者美好情怀,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同时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

  针对本课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字优美的特点,我通过感情诵读法:教学生读散文,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审美学文,通过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意境,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通过音乐渲染、图像再现、语言描述等形式,让学生观察思索,入境悟情。数据本文想象奇特浪漫的特点,让学生在诵读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文章特色。最后进行仿写训练法:运用第二人称及拟人、想象等手法介绍一两个你自然界的朋友,说清楚以他为朋友的原因,培养写作能力。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练习,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在课文分析时,用第三段做例子,重点讲解。其他的段落,学生自己读,先说说这一段落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朗读,再让他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朗读出来。然后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此过程中,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最后强调,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以“山中访友”为题,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来引起共鸣。

  二、不足之处

  进行本课,在仿写时处理的比较粗糙。朗读的时候学生对感情的把握也不是很好。

  三、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足够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山中访友 9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至第三自然段,我们会猛然发现作者通篇运用了想象、拟人的手法将山中的景化作友人。作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是这节课的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为此,我在开篇的时候设置了这样的环节。“朗读课文,想像课文中的情境,好好想想作者在山中访问了几位朋友?”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的行文内容以及结构。接着是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思考“你觉得作者与山中朋友的感情如何?你在哪里体会到了?”。以这个问题带动学生感受文中语言文字的情感。学生在默读、汇报交流中都提及了文章运用了许多优美的修辞句子。在指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的`同时,一并让学生体会当中的表达方法特点。在第一课时里,我就让这两个问题作为主线问题,让学生在充分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文中表达方法的特点。

  在第二课时中,重点在于作者是怎么展开想象与联想表达情感的,以及体会句子的美妙之处。当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说出了

  “鸟儿、露珠、树”

  对作者的知心话后,我本来可以引导学生:“明明是听到鸟儿的鸣叫,作者却说……鸟儿呼唤我的名字。明明是看到晶莹的露珠,作者却说……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明明是作者看着每一棵树,作者却说……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是关键的一问,可惜,我做得不足。如果当时我能体现这一环节,相信学生对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会更深刻。可惜当时上课时,我就直接将想象这种表达方法跟他们讲了,而侧重点也放在了“想一想作者平时还会到林子里去和朋友们做什么?”或许是缺乏前期对表达方法的深刻理解,导致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展不开。

  如果再上这一课,我会以“情”这条主线设计教学,把体验文章的情感与学习文章的表达更完美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情感,在感受句子情感的同时体会表达方法,然后再学以致用,在体会表达方法的基础上拓展思维训练。

山中访友 10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本课的特殊之处在于作者以他独特的观察视角,采用联想和想象,赋予山中万物以人的情感。文章字字玑珠,句句含情,读来朗朗上口,情真意切,给人美的享受。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 ——古桥、树林、山泉……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由于第一年执教六年级,对文本的把握特别谨慎,课前看了很多教案,最后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让学生欣赏文章画面美,感受作者美好情怀,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同时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

  针对本课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字优美的特点,我通过感情诵读法:教学生读散文,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审美学文,通过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意境,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通过音乐渲染、图像再现、语言描述等形式,让学生观察思索,入境悟情。数据本文想象奇特浪漫的特点,让学生在诵读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文章特色。最后进行仿写训练法:运用第二人称及拟人、想象等手法介绍一两个你自然界的朋友,说清楚以他为朋友的`原因,培养写作能力。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练习,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在课文分析时,用第三段做例子,重点讲解。其他的段落,学生自己读,先说说这一段落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朗读,再让他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朗读出来。然后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此过程中,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最后强调,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以“山中访友”为题,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来引起共鸣进行本课,在仿写时处理的比较粗糙。朗读的时候学生对感情的把握也不是很好。说明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足够的重视。

山中访友 11

  人类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学生的潜能更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尤其是学生的想象能力。据调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及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想象能力逐渐下降,初中阶段尤为重要,学生升入中学,怎样培养他,他就会成为怎样的人。所以,在课改形势下,我十分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文章《弯弯的月亮》中老师的弯弯的月亮只能像小船,学生星子成为老师后,让学生充分想象:像豆角、像眼眉、像镰刀星子老师的做法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真怕自己会成为扼杀学生想象力的杀手,所以我在课堂上也有如下尝试。

  一、导入环节中注重培养

  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课堂及课外,如《山中访友》值得每一位学生学习,初看这篇课文,我也被它深深吸引,所以在备课中我也想通过这一点想象来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首先由教师出示文题,让学生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合理想象、表达,从而引入本课。学生谈的丰富极了,有的认为去访一位隐居的老人,有的认为去访问看林人、熊,从而教师加以引导,引导其合理想象、表达。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学生的想象能力真的不可估量,甚至比教师自身都丰富,在具体课堂中,我真的体会到了,若真的不设置这样的情境,学生的想象力、作文能力不可能提高。在综合性学习中,我让学生选出喜欢的语段,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很容易进入情境。学生有的模仿《山中访友》中的写法,有的从另一个角度去想象,人类制造出废旧污染空气,让你呼吸,人类还砍伐你,你为他们付出了那么多,结果遭此厄运,你不难过吗?学生说出了很多保护环境的好办法,而且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听着学生的`表述,我感到欣慰,同时也产生了和幸福感。是的,学生的想象力大无边,我们更应创设各种情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在无边的基础上再扩大。

  三、评价上鼓励标新立异

  学生也需要成就感,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应跟上,对学生极富创意的想象应给予高度的评价,学生会更加积极地想象。学生评价打分后,说出评价的理由,有了这种鼓励措施,想象的同学、评价的学生都会把想象力作为评价一个人一条标准,也转变了以往靠分数、名次来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的想象力会更丰富、更乐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通过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有的增强,作文能力明显提高。

  在新课改教学中,虽然只是初步尝试,但我会坚持,也会继续探讨其他方法,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山中访友 12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 走进山林,探访善终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题《山中访友》既是全文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境这一独特、详明的表现手法之凝聚,是这篇作品中不可忽视的文眼。在教学中,我就紧紧抓住《山中访友》这个题目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链接起导读文本的线索:

  (1) 揭题后,我让学生猜测作者去山中访友的对象是谁呢?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2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通过初读课文,学生明白了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概括地说,这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3)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然后让学生细致深入地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读体会,再组织交流。

  片段一:

  师: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生齐读)

  师:一进山门,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学生交流)

  生:作者非常敬重他,说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师:有道理。谁知道“德高望重”的意思?

  生:德高望重就是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师:那你们从哪儿体会到他的德高望重?

  生:他把很多人人马渡过对岸,给大家带来方便。

  生:他在涧水上已经站了几百年了,说明他为大家服务的'时间很长很长,从这儿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他的“德高望重”。

  师:说得好。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老桥,你如……”(生齐读)

  师: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作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4)在教学快结束时,我问学生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学生纷纷回忆到:春游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愉快,看到小鸟和树枝随风摆动,我们觉得他们的心情和我们一样高兴,小鸟在快乐地唱歌,树枝好象也在欢乐地舞蹈。我通过激发学生回忆类似的体验,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总之,在教学时,我更多地考虑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收获,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主线理解全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山中访友 13

  昨天上午我把本册教科书的第一课《山中访友》讲完了,讲过之后,有种“特别”的感觉萦绕心间,总感觉有甚多的问题没有给学生讲明白,问学生的时候他们都告诉我说自己理解,而我则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上出一节好课,一节大家都认可的成功课。我想我的那种“特别”的感觉就是这个原因吧。

  《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在教学时,我以《山中访友》这个题目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链接起本文的线索。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让学生细致深入地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的句子,读读体会,再组织交流。然后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生动地表达自己对山中“朋友”感情的方法。

  在我的眼中,每一节课都不是那么十全十美,每次都有很多不尽完美之处,比如说:

  1对学生理解不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之较少。

  2第一天叫不出学生名字,备学生的环节就做得不够到位,使得课堂上控制的能力不是很强。

  这节课讲完了,静下心来回想,以后应该从以下几点多做改进:

  a.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景物、优美语言的体验和感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

  b.在导课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其合理想象、表达。

  通过每一次的查漏补缺,相信会使自己的教学更近完美。而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动,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

山中访友 14

  作为一名教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上出一节好课,一节大家都认可的成功课。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内涵丰富、可操作性极强的语文教材,渴望成功的心理会更强烈一些。面对讲完的《山中访友》一课,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一点。现将自己教完这篇课文后的反思如下:

  一、课堂构建了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

  课堂上我靠自己洋溢出来的激情,亲切到位的鼓励性语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乐意与老师交流。在我的积极引导下,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各种方式,对课文的理解逐步深入,而且阅读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这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新课改教学理念。

  二、感悟语言,注重写作方法的传授

  本课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将静态的事物写活了。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便注重了这种写作方法的传授。如:分析“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学生知道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瀑布流水所产生的声音浑厚、响亮的特点。我以这句为例,我让学生明白了,描写事物不管运用什么修辞都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同时使用修辞也可以让文章生动、形象、有韵味。

  教学这篇课文,学生们较有收获,他们是快乐的。但课堂还有很多不尽完美之处,比如,有些环节间的过渡不自然,课堂评价激励性不强,没能很好地照顾到学困生。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取长补短,让自己不断的成长。

山中访友 15

  因为是高年级的阅读课,所以,“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成了设计这节课的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课文的第3、4、5自然段都把山中的一切当作“友”来写,但是,在表达上各有特点。很遗憾,我没有让学生完整地、对比地感受这种特点,而是在感受语言文字情感的基础上渗透进“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渗透得不是很到位。

  先说第3自然段,这一段是作者对老桥的倾诉: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你弓着腰……唯有你依然如旧。这段中用了4个”你”,对老桥的敬重、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第4自然段作者转换了观察的角度,改为第三人称叙述,林中的“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在进行这一段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过渡的:“老桥是我的老朋友,树林是我的什么呢?”如果再追问一句:“作者还是像对老桥那样倾诉吗?”学生可能体会到表达上的不同。

  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了 “鸟儿、露珠、树” 对作者的知心话后,我可以这样导读:“明明是听到鸟儿的鸣叫,作者却说……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明明是看到晶莹的露珠,作者却说……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明明是作者看着每一棵树,作者却说……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是关键的一问,可惜,我给忘了,现在补上,希望大家能看到我的这一设计。)如果能体现这一环节,学生对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会更深刻。

  第5自然段的问候语,是作者与山里的一切融为一体后与山中朋友心与心的交流:“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清凉的山泉,”体现了作者对山泉的“情”,“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是山泉对作者的情,作者不仅直接对山泉说话,连山泉对作者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情到深处才有这样的体验啊!

  如果说第3自然段的情感表达是:“我”对“桥”,

  那么第4自然段却换了个角度,是:“树林”对“我”,

  第5自然段是物我相融,既有从“我”对“山中的一切朋友”的角度,又有从“山中的一切朋友”对“我”的角度。

  如果在教学时,抓住其中的一句,让学生感悟这其中“情”的倾诉对象之别,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表达上会更明确,更有针对性。

  如果再上这一课,我会以“情”这条主线设计教学,把体验文章的情感与学习文章的表达更完美的结合起来,实现语文教学的水乳融。走出门是“好心情”;见到老桥是对老桥的“敬重、赞美之情”;走进树林是“鸟儿、露珠、树”对“我”的亲密无间之情;与“山中万物”是“互诉心声”。

  诚如是,语文课不真的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了吗?

  悔之晚矣!!!

【山中访友 】相关文章:

《山中访友》 07-01

山中访友 02-23

《山中访友》 12-01

《山中访友》的 09-19

《山中访友》 精选15篇11-26

山中访友 15篇07-02

《山中访友》 15篇07-02

《山中访友》 (15篇)04-14

山中访友 3篇02-2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