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 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 中,我们该怎么去写 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 ,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 1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幼儿身边的日历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认识日历,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对日历感兴趣,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发展推理能力。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为了能让幼儿的还子们学的开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问题引出主题。果然还子们的积极性一下了高起来了。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们的帮助解决。你带的日历是那一年的?20xx年、20xx年、20xx年、虎年、兔年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着。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历最上面有数字20xx的就是20xx年。我的日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多数小朋友知道,可是对于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从来没有学习过。
从两节活动结合看来,看似枯燥的《认识日历》,通过故事的形式变为生动、简单的方法确实不错,有效果。值得在今后的活动中借鉴;还有材料的准备是一个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准备活动材料方面我恶魔能遇到了两难的境地,这值得我再一次的深思与探讨,让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加的完善,让幼儿能更快乐的学习!
大班 2
<<冬爷爷的胡子>>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短小的篇幅中,作者从形、色、声几个角度去描绘,展现出一个冰的世界,描绘得非常具体、形象、生动。但作者不是停留在纯客观的描绘“胡子”,结尾一转以“送给爷爷做拐杖”而描绘出孩子美好的心灵。想象力丰富,想象的境界优美。第一环节我让孩子们欣赏理解散文诗内容,想象冬天——冬爷爷、胡子——冰柱子、风——风娃娃之间的联系,想象散文诗所展示的画面,从中体验散文所表现的快乐、活泼的积极情绪。而后再熟悉作品,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本来打算分二教时完成,可孩子们学的投入、学的认真,一节课下来不仅能理解散文诗内容,而且能有感情的背诵散文,能干的孩子还能仿编散文;如,“冬爷爷的胡子,挂在哪?“送给.....做.....”的.语段。没想到孩子们的想象真丰富,有的说:“挂在树梢,送给老师做教鞭,有的说:”挂在桥边,送给叔叔当尺用”,还有的。
看来,好的作品不但能带来美的享受,而且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大班 3
我们的孩子生在家乡江西,长在家乡江西,可对家乡江西的认知与了解又有多少呢?《家乡亲又亲》主题的设计与开展,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认识与了解家乡的机会。开展本主题的主要目标为:通过经验回忆的方式了解家乡的特产,激发爱家乡之情。
江西是个人杰地灵的方地,是农业大产,盛产许多水果,像江弯的雪梨、南丰蜜桔、赣南脐橙都是全国有名的。但是孩子们对于家乡的特产却不是很了解,虽然他们天天都吃着南丰蜜桔,但他们只知道那是桔子,却不知道那是我们江西南丰的'特产,所以我设计了语言活动《江西水果美名扬》,借助嚷嚷上口的儿歌,帮助幼儿认知家乡的水果特产。活动中,我先出示相关水果,通过经验回忆的方式帮助幼儿认知,再进一步帮助幼儿了解各水果的盛产地,最后以儿歌的形式帮助了解家乡的特产,从而激发幼儿爱家乡之情。
江西婺源是个好地方,别看它只是小地方,但是它的盛产是全国,乃至世界都是有名的。荷包鲤鱼是“国宴”、茗眉茶叶让婺源著有“茶乡”之称、龙尾的砚台被南唐后主李煜称其为“天下冠”,当代书画家誉为“砚国明珠”、江弯雪梨号称“江南梨王”。这四样不仅是婺源的骄傲,也是我们江西人民的骄傲。所以我们老师也要将这份骄傲告诉我们的孩子,进一步激起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于是我设计了儿歌教学活动《婺源四色》,通过一问一答的有趣形式,帮助幼儿认知与了解,进一步激起幼儿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主题的开展,孩子们都已知道了江西的特产,并激发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但是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原因在于孩子们对于家乡的地名以及特产不是很了解,特别是《婺源四色》中的四样,孩子们都不了解,也是平时生活中接触不到的,所以积极性不高,对活动的理解也不够。作为老师,我们要激发孩子爱家乡的情感,可以从孩子们所熟悉的内容为切入点,拓展活动内容,丰富其知识经验,激发其情感。
大班 4
署假时,同事小金对我诉苦,说他儿子性格怪僻,这让他很苦恼。原来,小金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里工作,孩子一直放在老家,去年才接回身边。小金原想与儿子共享天伦之乐,可是儿子整天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游戏,任凭小金怎样努力,孩子表现的都是冷冰冰的,对于他示好的许诺也表现得无所谓,他眼圈红红地问我:“你说,我是不是暖不回来他的心了?”
我安慰他:“先别急着下结论。按你说的情况,孩子恐怕不是不适应新生活,而是心理有点小问题。如果人经历过欺骗或遗忘,失望情绪叠加,会激发心理的自我防护机制,就会表现出多疑和冷漠。这可能与孩子的成长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监护人的教育方式、方法有关。”
小金不太接受我的分析:“我知道你懂点儿童心理学,但你说得也太玄了,看护儿子的是他亲奶奶,疼还疼不过来呢,怎么会欺骗?”我告诉小金,有时候大人对孩子的欺骗不是恶意的,甚至可能是善意的。然后我给他举了个例子:有个四五岁的孩子一直期望能跟母亲一起去赶集,可母亲因为担心路途遥远孩子走路太辛苦,哄孩子说只要他早上起得来,就带他去。本以为孩子肯定会睡过头,没想到孩子一大早就起床了,惦记着去赶集,母亲却食言了,最终没带孩子去。
然后我问小金:“你说这样的孩子对大人能有信任感吗?”听我这么一说,金亮立即想起一件事:“我儿子4岁时,有次给我打电话哭诉,说奶奶骗他。一问才知道,我妈妈带他去商场玩,他看中了一个玩具火车,非要买。因为家里已经有很多类似的玩具,怕孩子闹,我妈妈就哄他,说回家取钱再来买,儿子就乖乖地跟奶奶回家了。结果奶奶却食言了,没给他买。儿子哭闹了好一阵子,我当时没有多想,只是劝他听奶奶的话。我妈妈也曾说过,小孩就得哄着,先哄过去再说,不然孩子会在外面哭闹,丢人。根据我妈妈这种理念,想来这样的事情一定常有。”说到这儿,小金若有所思,“怪不得儿子有次跟我说,大人都骗人。”
我说,这种情况千万不能大意,要赶快纠正,童年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不仅影响孩子的性格,也会影响孩子以后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我建议小金立即行动,有意识地重新树立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只要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而对孩子的多疑、冷漠,则要淡化处理,因为那只是孩子为了保护自己而采取的心理防护,当信任建立后,防护自然会解除。
前不久,我见到了小金的儿子,孩子已经和同龄孩子一样活泼顽皮,对小金也十分亲密。小金说,看到孩子恢复童真,他特别欣慰。他说这几个月有意识地让孩子树立对他的信任,答应孩子的'事他就坚决做到。开始孩子不冷不热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状态逐渐改变,愿意和他亲近,也开始相信他了。当然,对孩子的无理要求或者他做不到的事,他会坚决说“不”。开始他还有些担心,怕刺激孩子,没想到效果非常好。做不到的事他耐心和儿子解释,儿子一般都会理解。“现在孩子性格变好啦!”小金高兴地说。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尤其是老人,仍然信奉孩子要“哄”的教育理念。他们认为,孩子年纪小,有了不合理要求时,为了避免孩子哭闹,哄一下没关系,过后孩子就会忘掉哭闹的根源。这种做法非常不妥,因为孩子虽然能忘掉事件本身,但被欺骗的感觉却会留在心里,进而影响到他的性格和对人对事的看法。正确的做法是,能答应的和应该答应的要求,尽可能答应并坚决做到,反之,要直接拒绝,哪怕孩子哭闹也不能假装答应来哄骗孩子。“哄”孩子看似无伤大雅,实则是对孩子赤裸裸的欺骗,会导致孩子多疑、冷漠。要想孩子阳光、健康地成长,家长万万不可“哄”孩子。而这一点,早在20xx多年前曾子就已经做到了,他以“曾子杀猪”的故事为我们树立了对孩子信守承诺的典范。
大班 5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中的数字》是一个科学活动。活动中首先我以身边的特殊数字激发幼儿的兴趣,“110”、“119”、“120”。这三组数字对于幼儿来讲是熟悉的,也是必须了解的。以这几组数字引题不但让孩子们了解了数字的用途,更增进了孩子们的知识面,调动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是启发幼儿寻找自身数字,让孩子们从自己的身体上找一找有没有数字,孩子们一听要从自己的身体上找数字,赶紧都低下头仔细地找了起来。宇恒在自己的裤子上找到了一个“27”,可他并不是很了解这个数字所代表的意思,我没有直接的说出答案,而是请孩子们动动小脑筋,一起讨论讨论,最终大家一致觉得裤子上的数字是知道裤子大小的尺码,有了它就算别人给自己买裤子就不怕买的`大小不合适了。东东在自己的鞋底也发现了一个数字“29”,这又代表什么意思呢?这一回我请孩子们按自己鞋子上的号码进行了分组并一同来验证鞋子上号码的作用,得出的结果是让孩子们明白数字越大鞋子也就越大。这一环节让孩子们根据自身寻找身上的数字,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通过讲述、讨论、验证使孩子们对于生活中不起眼的数字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最后一环节是发现生活中的数字,探索交流各种数字的含义。我出示带有数字的实物,来启发幼儿说出每种物体上数字的用处。这一环节是拓宽幼儿知识经验的环节,(温度计、食品包装袋、饼干盒等)让孩子们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中了解了它们不同的用途,并学会运用这些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整个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孩子对于数字的兴趣,更加使孩子懂得学会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美中不足的是孩子们的兴趣虽然浓厚但在过程中一些细节方面我做的不是很好,没有关注全班幼儿以及在分组进行操作的过程中,秩序也比较的零乱,这些方面非常值得我思考,有时候往往想的很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并没那么简单。相信有了这次的经验,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做的更好!
大班 6
我不明白其他家长有没有给孩子做好成长录。我是为我家小的留了几本相册来记录孩子的成长,当然也为孩子做了成长视频。我在征求家长为孩子做的成长录时,家长几乎没有为孩子做过这些简单又幸福的举动。所以我利用自我晚间休息的时间,为我们班的孩子找了从托班到大班的种种相片和视频。这是以往我为他们拍的'简单的成长录。当孩子看到自我小时候的情景时,孩子们是无比的开心和激动。突然我发现自我不仅仅是他们的教师,还是他们的蔡妈。这节课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课,也是我的成长课,看着他们长大,我也在慢慢的变老。期望他们能变的更开心更幸福。
这节课主要综合运用已学过美术知识与技能,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从而记忆录小学阶段最完美、最难忘的事情。这节课主要激发学生对母校的眷恋之情,追忆学校每一个角落留下的记忆。
大班 7
一、说课前介绍。
寒暑假的时候,孩子们很多都会随爸爸妈妈走亲访友或者出去游玩,乘坐最多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在乘火车的时候,站台的工作人员或者爸爸妈妈都会提醒孩子,要站到轨道黄线的外面来等候。为什么要站到黄线外面,很多家长可能都会笼统地告诉孩子是为了安全。那么到底为什么,我们很多大人可能也没有去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为了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培养孩子注意观察、喜欢提问、乐于探索的科学品质,我设计了《安全黄线的奥秘》这个科学活动。
二、说课后总结。
这次上课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实践性的知识。我认为《安全黄线的奥秘》贴近幼儿生活,具有探索价值,既是一个科学活动,又对幼儿进行了安全教育。
在活动设计与目标的达成度方面,活动开始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抛出问题:我们在等候火车的时候,为什么要站到黄线的外面?接着设计了2个趣味实验:吹纸和吹气球。按照幼儿已有的经验,纸和气球都应该往两边跑。结果通过操作验证幼儿发现,纸和气球不但没有被吹跑,反而越来越近。在吹纸、吹气球之后,又设计了向两个一大一小气球中间吹气,接着让幼儿感受火车跑过来时真的有风,到最后模拟火车过来时真实的场景,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应该说是做到了层次递进。
在活动中,我以最大限度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为基本原则,让幼儿经历了猜想验证、操作探究、观察讨论、归纳思考等科学探究过程,使整个活动过程真正成为幼儿发现和探究的过程。最终较好的完成了活动目标。
根据本次活动,幼儿通过操作探究能够感知体验到“当两个物体中间有风时,物体向中间跑”但在引导孩子进行知识迁移,让幼儿进一步知道为什么要站到黄线外面等火车,否则会发生什么样的危险,还有提升的空间。
大班 8
《七色花》是一篇比较传统的童话故事,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珍妮意外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然后她用七色花实现自己的愿望,最后得出帮助别人才最有意义,才感到最快乐,这样的一个故事内容展开。我班的幼儿对听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力发展的比较好,他们特别是对于情节丰富的故事更为喜爱,所以在选材上是符合幼儿的。
这个活动的目标为
1.了解故事内容,理清故事主人公珍妮使用七色花瓣的顺序及用途。
2.分析哪片花瓣的使用最有价值,感受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快乐。3.学习主人公的说话,丰富相应的词语和短句。这个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篇幅较长。在预设中考虑到会拖课,会造成孩子们的学习疲劳感。所以在活动中,我牢牢抓住故事的主心骨,珍妮是如何使用七色花的,以分段的形式进行讲述,通过有效的提问让孩子们学说故事中的语句,孩子们倾听的也比较认真,对于珍妮使用每一次飞出去是什么颜色的花瓣及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能完整地讲述出来。
活动最后以“假如你也有这样的七色花,你会用它来作什么?”这样一个问题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展开想象的翅膀。我班孩子都说的相当的不错。
此次活动从整体上看是很成功的',孩子们的思绪一直围绕着整个活动,学习兴趣浓郁。师幼的互动也非常的良好,我也能关注到每个孩子,基本能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有表现的机会。活动中我播放的课件生动形象也是吸引孩子认真听讲的关键之一。在这节语言活动中,我充分调动了孩子们想说、会说、能说的积极性,很好的达成了此次活动的目标。
课后也有老师给了我一些建议,指出了我在活动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互动中对于孩子们的回应我的语言有些嗦,不够精炼。在教学中我的双手会不由得放于背后,这样缺失了亲切感。这些都是习惯性的问题,我要引起重视,在平时多加注意。
此外,在课堂中的教学形式还可以再丰富些,可采取幼儿间的商量、讨论,在学说对话中也可让幼儿间分角色说和小组说。教师的身体语言也可以在丰富些,让老师和孩子的距离更近些,互动更好些,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
大班 9
我在黑板上挂了一个大年历,请他们观察一个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孩子们的发现果然不出意外,他们问:老师,为什么有的30天,有的31天,还有这个2月怎么是29天(28天)。在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后, 我用“拳头”形象地来区分大月小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学中乐,玩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寻找日历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日历上的数字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我把这个球又抛给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说:“红色是休息天,我们可以不上课。”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红色不是休息天,是节日,你看!”还用自己发现的事实给你证明
在接下来的“找节日”环节中,当我说出节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应是几月几日,接着在年历中找出来。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得都对的,而且迅速还很快!可是我发现这样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锻炼了,于是我说:请几个孩子到老师的日历上来找。这下,孩子们更积极了。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学得开心,首先老师必须带动学习气氛,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只有大家都参与了,老师教得开心,小朋友学得也开心。
大班 10
对大班幼儿来说认识时钟,加强时间观念,懂得爱惜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幼儿即将毕业之际执教了《认识时钟》这个科学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会拨整点和半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我以以闹钟的闹铃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而后利用实物钟让幼儿简单认识钟面。第二个环节,认识整点,并用儿歌的`形式回答老师现在几点钟。在这种环节中我出示了一座不走动的时钟,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数字,然后再将时针、分针都拨到12上,将分针拨一圈,让幼儿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走了一格),引导幼儿说出时针指向“1”就是一点钟。就这样反复地拨几次直至两针重合。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要想知道几点钟,首先看时针。接着利用儿歌的形式,教会幼儿与老师一问一答:老师拨出整点后问:小朋友,请看好,现在时钟几点了?幼儿答:老师,老师看好了,现在时钟几点钟。本环节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更加深了幼儿对整点的认识。第三个环节是玩钟,以上两个环节都是老师的说教,此时的孩子们都有点坐不住了,一个个跃跃欲试,也想来拨一拨,我就马上满足了孩子们的这一愿望,请孩子们把自制的钟拿出来自由拨针玩,孩子们很是兴奋,而后又请幼儿按照一日生活时间表来拨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了孩子们对整点的认识,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而且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最后环节将孩子们百玩不厌的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运用到活动中更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在游戏中让幼儿继续练习拨钟,看整点。使孩子们在游戏的情境下积极拨整点、半点,从每个孩子身上反映出对活动的兴趣,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非常高。
通过此次活动首先我认为在物质材料的准备上很充分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只可拨动的小时钟,整个活动发现幼儿对时钟的学习兴趣很浓,孩子们都能拨出整点,但在拨半点中个别孩子掌握得不是很好,所以课后我将自制时钟放置数学区让幼儿继续探索和学习。
大班 11
《三只蝴蝶》这个故事内容浅显,便于幼儿理解。我设置的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了解故事内容,学习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2、体会好朋友之间相互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重点、难点:学习故事中反复出现的对话与短语,学会关爱同伴之情,可以使口语表达能力、表演能力、想象力都得以发展。
问题:在谈话活动中应该注意一下两点问题:
1.先创设谈话情景,引出谈话话题。
2.教具和学具的运用,教学具的运用,要使内容而定,并不是多多益善的,特别就语言来说,通过倾听理解语言,是培养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和想象力的重要方式。
问题: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主意一下几方面:
一、抓住幼儿识字少,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个特点,教师应该投入更多的感情来读故事,通过创设情境表演,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表演故事。
二、要把握随机性谈话的契机,挖掘幼儿感兴趣的热门话题。
三、要创设多项的互动情景,营造语言交谈的氛围,给幼儿提供一个充足的自由交流的.机会。
四、要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五、要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文学作品的欣赏,幼儿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有些文学作品,放在日常生活中欣赏是更合适的,让幼儿欣赏作品的生动情感,让幼儿文学作品中的美好意境和有趣快乐的情节和人物来打动感染幼儿。
大班 12
我不知道其他家长有没有给孩子做好成长录。我是为我家小的留了几本相册来记录孩子的成长,当然也为孩子做了成长视频。我在征求家长为孩子做的成长录时,家长几乎没有为孩子做过这些简单又幸福的举动。所以我利用自己晚间休息的时间,为我们班的孩子找了从托班到大班的种种相片和视频。这是曾经我为他们拍的简单的成长录。当孩子看到自己小时候的情景时,孩子们是无比的开心和激动。突然我发现自己不仅是他们的老师,还是他们的蔡妈。这节课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课,也是我的成长课,看着他们长大,我也在慢慢的变老。希望他们能变的更开心更幸福。
这节课主要综合运用已学过美术知识与技能,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从而记忆录小学阶段最美好、最难忘的事情。这节课主要激发学生对母校的眷恋之情,追忆校园每一个角落留下的记忆。
大班 13
幼儿美术教育最富有意义的,就是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应把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放在首位,不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应该尽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案例背景:
美术活动《狮子》选材于安徽省统编教材大班上学期,大狮子形象夸张、威猛,是小朋友们十分熟悉喜爱的一个动物。因此,在本学期的园本教研同课导构活动中,我们大班艺术组的两位老师协商后选定了这一课。为了将这一节课传授好,成立了以盛于兰、王春荣、汪渊老师和我四人的研讨小组,根据我班实际情况及幼儿的年龄差异,共同对原教案进行了调整。
案例呈现:
大班美术活动——狮子
原教案调整后的教案我的思考
目标:
1、知道要保护动物,爱护环境,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尝试画出狮子的主要外形特点,并添画与狮子相关的背景。目标:
1、知道要保护动物,爱护环境,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尝试画出狮子的主要外形特点,并添画与狮子相关的背景。
3、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美术教学中,将语言作为一种内在的活动,贯穿其中,是十分必要的。
准备:
1、狮子的图片、油画棒、记号笔。
2、幼儿操作材料。准备:
1、狮子的.图片、油画棒、记号笔。
2、幼儿操作材料。
3、《狮子王》碟片、电视机、VCD。
4、范画一张,狮子图片一张。
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教师:什么动物长一头漂亮的鬣毛?
2、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狮子。
(1)提问:你们见过狮子吗?它长什么样?生活在什么地方?
(2)教师小结。
3、教育幼儿爱护动物
(1)提问:狮子有自己的家园,我们能闯到它们的家里破坏它们生存的环境吗?
(2)教师小结,
4、教师示范狮子的画法。
重点讲解鬣毛的几种表现形式。
5、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过程:
1、放《狮子王》碟片片断。
2、谈话:
(1)你刚才看到的狮子长什么样?生活在什么地方?
(2)教师小结:狮子是食肉动物。皮毛是金黄色的,公狮子身体强壮,头上有长长的鬣毛,狮子主要生活在非洲草原上,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狮子,有的狮子被运到动物园,供人们观赏。
3、教育幼儿爱护动物。
(1)提问:狮子有自己的家园,我们能闯到它们的家里破坏它们生存的环境吗?
(2)小结:我们要爱护它,不能随意捕杀、破坏生态环境。
4、出示范画
师:你们喜欢狮子吗?瞧,老师这里有几只狮子,你们想知道它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5、教师示范狮子的画法,重点讲解鬣毛的几种表现形式。
6、幼儿作画,老师指导(放背景音乐)。
(1)鼓励幼儿画出狮子的生活场景。
(2)画出一只公狮子,也可画出狮子的一家。
7、幼儿将自己的画编一个故事与同伴、老师分享。动画的播放吸引了幼儿的目光,幼儿对直观的事物接受较快,也很感兴趣。
让幼儿对公狮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加深了幼儿对狮子家族的了解。
在传授美术技能的同时,进行品德和环保教育,一举三得。
欣赏教师的范画,旨在给孩子观察之余,以美的熏陶。
示范画法,给幼儿直观的印象,介绍了几种鬣毛的表现形式。
音画合壁,使五大领域自然融合。
旨在培养幼儿的想象、口语表达的能力和自信。
案例反思:从活动过程来看,虽然思路清晰明朗,但从课后效果来看,孩子们的作品大都千篇一律,与老师范画中的狮子没有什么区别。失望的同时,我不禁要问自己活动中我给自己按排了一个什么角色?冷静思考之后,我想还是没能走出旧模式:先是教师示范、讲解,再幼儿模仿或进行简单的创作。这种方法既省时又简捷,殊不知它不但抑制了幼儿的创造,而且会使幼儿产生没有自己的想法,盲目服从权威的心态,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
活动之后,一些问题总是在困扰着我:怎样能让孩子们的作品丰富多彩,怎样能让每一个孩子的作品具有自己的个性,怎样能让每个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又能分享到自己成功的快乐?于是,我又重读了《纲要》中“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一段话,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想如果将本次活动调整为下面这个过程,也许效果就会有所改善吧!
围绕欣赏范例,提出以下问题。第一幅为教师作品:这幅画叫什么名称?你怎么知道它是一只公狮子的?这只公狮子在干什么?它在哪儿?通过这一环节,一是让孩子们了解公狮子的形象特征;二是让孩子们意会,作品的主要内容必须在画面醒目的地方。另外,让孩子们体会到公狮子鬣毛造型夸张的特点。
然后再出示第二幅幼儿作品:
图上有几只狮子?它们都是谁?它们和公狮子区别在哪儿?它们除了在一起做游戏,还会到哪儿去干什么呢?这一环节发散了孩子们的思维,为孩子们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接着再将第一幅和第二幅画比较:
这两幅画中的公狮子有什么区别?鬣毛还有哪些画法呢?这两幅画都是先画什么,后画什么的?
这一环节的提问突破了重难点,开扩了孩子的思维,为孩子们打开了想像的窗户。
最后教师再提出请小朋友们为狮子照张像时,孩子们肯定都能大胆地进行。经过这样的修改设计,虽然因讨论花去的时间过去示范讲解多了,但我认为这一环节肯定会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或许这就是以前教师在示范讲解后,反复关照要画得跟老师不样,但大部分幼儿还要照样去临摹范例的症结所在吧!
活动给我的收获:
1、幼儿时期知识经验贫乏,思维没有定势。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帮助幼儿积累各种,关键经验,比形成概念更切合幼儿的需要与可能。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必须认真地设计提问,组织讨论,变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技能,为师生创造性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讨论中培养幼儿将过去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中,养成他们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认识,乐于表现不一般的认识和习惯。
2、美术创作是一个极端个别化的活动,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构想与表现,但个人的思路毕竟是有限的。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介绍个别幼儿的创作思路和独特表现,既不会对集体产生干扰,也不会限制其他幼儿的创造。相反,我认为是对幼儿创造的推动。但如果把这种介绍交流推迟到幼儿作品完成以后,幼儿再想学习、创造、超越的契机已经错过了,其意义就非常小了。
大班 14
转眼间,我进入娄江幼儿园已经一个月多了,在各位老师们的关爱下,我逐渐适应了园内的各项工作。在此期间,我有幸参加了园内组织的“师徒结对”活动,并拜张丽萍老师为师,为我的教学取经铺设了广阔的平台。张老师特别的温和,平时总是笑眯眯的。每次问她问题,她总会不厌其烦地向我说说她的想法。在相互的探讨与思考中让我在张老师的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下面是根据健康活动 《小小旅行家》,在师傅的指导下做的反思:
一、 语言组织的有效性
健康活动(体育)往往是幼儿兴奋度最高的一个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大展手脚”然而要想让孩子们听从老师的指挥,就要考虑到语言的'组织,在本次活动中,我总会出现语言组织方面的错误,导致孩子们听的云里雾里的,例如在活动中我说道:“你们这样玩对不对”经过师傅的指导,应改为:“你是怎么玩的?”一句简洁明了的话语就能让孩子们理解该器械的多种玩法,
二、 教师示范的重要性
在活动前我进行的队列练习中“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等等,大部分孩子都能够知道怎么转,可仍有几个小朋友是不知道怎么转,我就让他们把左手或者右手举起来,朝相应的方向转。
虽然效果是比之前的好了一点,但仍有少数孩子是转反了,怎么提醒都不是很明白。经过师傅的指导,在教授个别小朋友时,可采用示范的方式,孩子看了正确的转法就会自然而然的明白了。
除此之外,在师傅的指导下,我明白了任何活动教师都应“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要积极参与孩子们的活动之中;在准备教具时应考虑到活动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尽量在准备教具时考虑的周全一点,另外健康活动中一定要注重孩子们的安全性等等。
大班 15
幼儿常常见到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却又不明白其中的“奥秘”。科学活动《下落百分百》,经过演示、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幼儿对物体下落想象产生兴趣,并对下落的必然性及方向有初步的认识。
本次活动我是以经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坠落现象,在第一环节中我出示自制的“轱辘轱辘”教具时,孩子们很感兴趣。他们看到教师手上的物体落到地上,纷纷讨论“教师一松手东西就会落到地上”“教师要把他们捡起来”……看到孩子们有了兴趣,我及时告诉他们物体下落的必然性,认识到地球引力的存在。同时在活动中我说到地球把所有的东西都“吸”在身上,有的孩子便问“那为什么飞机和小鸟都能在天上飞呢”,当明白它们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离开地面时,孩子们又对热气球产生了兴趣,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热气球,“热气球是靠压力飞起来的吗”“热气球里边的火灭了它就会落下来”“热气球没有被吸住”……看着孩子们的讨论越来越热烈,我便赶紧应孩子们的兴趣简要地说了说热气球,并让他们课后在讨论。
在最终一个环节“美丽下落路”实验中,我先演示给幼儿看一遍。当看到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于是让他们自我动手操作,孩子们认真看自我的“路”是怎样下落的,仔细体验操作的乐趣,同时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到了物体下落的`必然性。
本次活动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我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桌面与地面一团糟,应事先研究周全。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对于活动的组织调控本事还应有待提高。
【大班 】相关文章:
大班 02-06
大班 12-17
大班月 01-15
大班体育 10-22
大班音乐 11-15
大班幼儿 03-01
大班手工 03-07
关于大班 01-25
幼儿大班 11-04
大班美术 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