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文《窃读记》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课文窃读记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 中,那么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窃读记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文窃读记 1
在《窃读记》的教学中,从课题入手,以记字为线,串起课文,扣住窃读,体味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和窃读的滋味。
一、以记字为线,串起课文
记,即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结果。抓住这六个要素,就理清了课文的线索。
二、扣住窃读,理解课文重点,体味作者窃读的滋味
1、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体验文本的语言特色。课堂上让学生直面文本,品读重点词句,充分感受小女孩在窃读过程中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并结合文中语句,联系自身感受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然后再次研读课文,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为散发点,从具体语句中咀嚼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的滋味,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2、关注学生言语现象,让学生学“语”习“文”。语文教学的主目标是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欣赏、品悟课文语言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交流中充分体现了高段语文的`表达特点,不是片言只语,零敲碎打,而是活用课文的语言进行大段语言铺陈叙述,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在这过程中,训练了语感,培养语文素养。
3、教师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引领着学生思维和话题的走向,使课堂问题讨论焦点化,始终围绕“窃读的感受“展开。
课文窃读记 2
教学目标:
1. 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
2. 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
3. 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难点、重点:
1. 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2. 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解题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 窃字的含义:
(1) 通过,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
(2) 结合课文内容,朗读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
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
2. 窃读的含义:
(1)一般含义;
(2)放在文中考察其含义。
明确: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
3. 小结: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二、梳理文章的脉络。
(一) 分析文中详写的主要事例。
问:由题目可知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小时候窃读中发生的一些事,其中具体详细地写了两件事。同学迅速浏览,要求:(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2)再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作者的心理(心情)。
明确:(1)因窃读而被赶出了书店。孤独无助
(2) 得到店员的关心帮助,读完了一本好书。感动、感激
(二)学习文中略写的内容我窃读的方法。
问:这两次详细描写的事例也告诉大家,窃读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成功窃读,还得掌握一些方法。文中也简略地记叙了一系列方法。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窃读的方法。
明确:(1)发现窃读这一好方法;
(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
(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
(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
(5)用花生米充饥;
(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不要求逐点答到)
小结: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读书。
三、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1、讲:不论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些事读起来都让人感觉很生动,因为作者除了记叙这些事之外,还进行了细致的人物描写。
提示: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
2、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思考任务:
(1) 划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写我窃读的句子或段落;
(2) 设身处地地体会其所反映的当时人物的心情,写在书边(假如我是主人公,我会有何种心情);
(3) 依据作者当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散读你圈划的内容。
3、全班交流
注意:(1)学生回答过程中加以提示、引导;
(2)朗读方式多样化:学生个别朗读;重点段落全班集体朗读;精彩段落分析之后再富感情朗读。
4、总结并分析人物形象。
问:请同学根据以上记叙与描写,分析概括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要点)我是一个家庭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生。
四、简述窃读的收获。
小结:课文中虽然只是记录了林海音在少年时期读书的一小段经历,但她对读书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这也为她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拓展(古今中外爱读书之例)
1、 问:其实,还有很多人们爱读书的事例。我相信,同学们也读了不少书籍,你们还知道哪些爱读书的人吗?
(提示:例如中国的`成语故事)
明确:可列举匡衡凿壁偷光等。
2、 拓展材料
(1) 引导学生回忆读书格言伴我成长活动中所收集到的高尔基的读书格言;
(2) 分发材料;
(3) 指导学生浏览材料及思考题,并布置分组讨论任务。
3、 总结:
这些古今中外的人们,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都十分恶劣,但他们仍热爱读书,并想尽办法读书。
4、 联系实际:
(1) 请同学回忆自己是否也有窃读的经历;
(2) 联系课文、成语、材料,对比自己的学习环境,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板书设计:
窃读记
窃 林海音
窃读
因窃读被赶出书店孤独无助
详写两件事
人物描写 得到帮助,读完好书感动、感激
略写窃读方法
一个家境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生
课后记
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对某一篇课文熟记在心,也不仅仅是记住某些知识在课文中出现过;而更重要的则是掌握某些一般性的东西,也就是让学生遇到任何文章都不会发怵,都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理解和破解。这是我一直所追求所遵循的。
1、 通过对窃读一词的理解,把握全面理解词语的方法;
2、 学会梳理文章的脉络;
3、 了解并会区分详写和略写;
4、 了解运用描写的方法使文章更为生动、更为丰满;
5、 让学生学会与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提高理解能力;
6、 让学生学会进行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得到的更多。
课文窃读记 3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设置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品读文章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希望学生理解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在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初步运用各种描写方法,以提高写作水平。
课上完以后发现学生只停留在知道哪些是动作描写,哪些是心理描写。如何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进行准确生动的心理描写,怎样将学到的描写方法学以致用,这些方面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感觉还是自己指导得不够到位,学生还是没有掌握这些描写方法。
小组探究环节每个小组探究一个问题,对其他小组的问题只是简单的听一听答案,没有参与其他小组的问题讨论。在小组发言代表展示本组探究成果之后的点评环节我做的也不到位,只是简单说一句你们的答案不错。为什么不错,答案好在哪里,没有进行详细点评。这些都是这节课的不足和缺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寻找解决方法,解决这些不足和缺点。
课文窃读记 4
这堂课我的主要设计意图:
1.让学生质疑,体现了顺学而导思想。
2.谈感受既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谈,又引导学生从全文整体领悟。
3.让学生说一说主要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这堂课的问题有哪些呢?
1.在谈感受时,没有体现层次性。按常理,一般是初读课文,学生不结合句子简单地谈一谈感受。然后是细读,在老师指导下深入品读,产生新的感受。这堂课学生初读完课文后,没有安排简要的笼统地谈感受,而是直接进入到第二阶段,学生默读课文,在一些句子旁标注感受。接着就是交流,交流时,教师也未指点,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评价。教师对重点句子品读的“导”并未体现出来。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是孩子理解透彻了,还是孩子并未理解透彻,教师细读文本的功夫不到位,不能给予适当的点拨呢?我想应该是后者吧。)
2.在写法上,要挖掘出作者及文章的个性来,做到一课一得,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到底在哪,显然我没有交代太清楚。
课文窃读记 5
在反思这节课之前,首先说一下我的一个感受:讲完这节课之后,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个看似调皮捣蛋的孩子。我课前到班级下发文本时,他自己一个人坐在教室的后面,没有同位,一脸桀骜不驯。正是这样一个这样的孩子,在我教授这节课时完完整整,认认真真地听完了我的课,在课堂上勇敢的回答我的问题,积极地发表见解,并且在最后非常真诚指出了我朗读时漏掉的一句话。说实话,那一刻我不觉得尴尬,我感觉很幸福!可能时间会涤去我所有有关这节课的记忆,但是我一定不会忘记那张被尊重的真诚的脸。他让我知道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老师尊重,需要老师爱。
记得张伟忠老师曾经这样说: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一是看是否是以学为主二是看是否有创新三是看是否有个性,包括老师的个性和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我常常以这样的标准去衡量自己,也以这个标准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学生永远都是学习的主题,他们的体验、能力、情感是学习的起点。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文本甚至是误读都应该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窃读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以窃读为线索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因贫穷而而窃读的两次经历。快乐和恐惧的这种窃读滋味包含了童年时的林海音读书求知的辛酸。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文章出色的使用了心理描写,语言生动形象。文章内容容易理解,但由于篇幅较长,可能给学生阅读、提炼信息以及品味语言造成一定困难,再加上学生生活体验较浅,也可能给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造成困难,在教学中我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文本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去解读文本。
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对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对教学环节进行了简化了,注重了学生的朗读,在朗读中进行品味。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确立目标。
我首先以问答的'形式引出话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题目。让学生有题目生发疑问,进而形成本文的学习目标。然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
二、我讲故事
。让学生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讲出自己所看到的故事,从而对文本初步感知。解决一些有题目生发的疑问。
三、我的共鸣。
让学生在快速浏览课文,圈划引起自己思想共鸣的语段,进行细致品味,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情感,品味窃读的滋味。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读出小女孩窃读时——的滋味”引领学生细致品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的滋味。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对文本深分析:作者在窃读中收获了什么?由读书到读社会,在读书中收获知识,健全人格,在读书中慢慢长大。这种长大不仅仅是身体的长大,更是心理的成熟,人格的健全。
四、我的思索。
引领学生了解一些读书故事和名言,陶冶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带着收获走出课堂。
讲完之后,总觉的充满了太多的遗憾。有人说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一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是在不断的调整修改完善的。但是我想如果备课时在细一些,考虑在周全一些,遗憾就会少一些。
1.这节课,环节是简化了,细节的美打造的还不够,在品读环节中,肯定鼓励的话语多,指导引领学生的少。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的还不够。
2.读书长大问题分析的还不透彻。那首小诗只展示我范读功夫,而没有让学生展示体验好窃读的辛酸。以至于学生理解读书长大的内涵也就不够深刻。可能与实践有关,但也说明对课堂节奏把握的还不好。
3.课堂的气氛调动的还不够,一直想让尽可能的多的学生主动参与,但是学生的情绪没有充分调动,课堂的驾驭能力有待提高。
4.尊重学生,以学为主体现的不够。我一直想加的一个环节“我的质疑”考虑到的时间的问题也在设计时枪毙了。
【课文窃读记 】相关文章:
课文《窃读记》 04-05
《窃读记》 08-18
《窃读记》 11-25
窃读记 10-16
语文《窃读记》 01-28
语文窃读记 03-01
《窃读记》 7篇04-13
《窃读记》 13篇04-13
窃读记 15篇08-17
《窃读记》 (15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