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分一分与除法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 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 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一分与除法 ,欢迎大家分享。
分一分与除法 1
在教学中没有把现成的除法意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以后,及时设计了一些操作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摆一摆、分一分”,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含义,体验“平均分”。让学生在做中学,抓住不同物体的“平均分”,既培养了数感,又强化了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与传统教学相比,整个课堂教学看似淡化了“除法的.概念”教学,实际上却在“核心”处加以“引导”,在关键处加以“点拨”,教师真正成了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借助课堂教学这个提升学生数学思考的“运动场”,使学生的思维由“无序”到“有序”,真正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分一分与除法 2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难点是用除法意义理解分数意义。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能运 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我首先让学生利用整除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复习了除法的`意义,并且强调对于均分问题用除法算。接着,再引出几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不能整除),根据前边分饼的活动,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从而把除法与分数联系了起来。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改变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指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多样化的学习 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教与学的方式, 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动力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学生思考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 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1块饼的,3块饼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上面几个算式,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讨论,然后找学生说 一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什么,除数相当于分数的什么,再找学生完整地说,我再补充,并强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且板书。
整节课,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都有充分的展现,学生们想出了各种方法或者道理来 证明,语言表达得十分流畅,分析能力路较强。通过最后练习题的巩固,学习效果不错,大大的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分一分与除法 3
新课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己动手动脑,通过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实实在在的,生动丰富的活动中感知,才能帮助他们体验平均分,进而在脑海中建立起等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才能真正体会除法的意义。
一、故事吸引,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
孩子是听故事长大的。我根据课本的内容用讲故事“小熊请客”导入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提出问题“小熊该怎样分配这8个桃子,两只小猴可能吃到几个桃子呢?”激发学生思维。并以此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适应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孩子们都沉浸在故事中,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情境。
二、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连一连”,体会了“一样多”“平均分”的含义,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加深了对“平均分”的体验和感悟,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还通过四人小组讨论、操作,同桌合作等形式的交流方式,初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三、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形成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恰当地结合教学内容和每一项教学活动,抓住有利时机,渗透尊重客人、待客之道等品德教育。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谈谈:“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在学习过程中,你碰到过困难吗?你是如何对待的?”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既鼓励了表现好的学生,又保护了表现差的学生的自尊心,把健康向上的人格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系统工程渗透到了教学的各个角落。
分一分与除法 4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3.通过开放、发散性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问题的两种不同情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表达、思考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验分东西的方法多样性,且有不同的策略,培养数感。
教学准备挂图、每人20个圆片。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一、情景创设
1.谈话: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板书
二、问题探究
1.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4个盘子图片贴在磁力板上。
2.问: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吗?
3.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A老师巡视,指导B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三、体验感悟
尝试第1题你还发现了什么?
基本练习。试一试第2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四、实践应用
试一试第4题1.出示做操图2.还可以怎样排?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34页的试一试。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
教后随记
这节课是一节计算课,相对比较枯燥,但是我加入了玩手指游戏,以及很有意思的.flash,增加了很浓的趣味性。但是遗憾也可以说是不成功的地方就是没有时间展示出来。由于前面的小组活动以及小组汇报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内容没有时间进行,而恰好后面的内容才是整节课出彩的地方。难过!
分一分与除法 5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四个知识点分香蕉。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课“分香蕉”之前教材创设了三个“分一分”的实践活动,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运用具体的操作活动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深刻地体验到平均分的意义。本课主要是在前面丰富体验的基础上,经历“平均分”具体操作的数学化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与应用价值。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活动引出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把直观操作符号化、数学化,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意义的过程。
因此,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分一分的情境,符合学生帮助别人的心理,学生很容易进入问题的情境中,学生已经有了多次平均分的操作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请学生用小棒摆独立解决,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学生的记忆会比较深刻。对于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的解读是非常重要的,能促进学生对具体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与抽象除法算式的联系的理解,也就是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有了现实的依托。只有解释清楚除法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才算是理解了除法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描述除法算式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第二次平均分之后就让学生尝试写除法算式,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说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对模型进一步的建立与巩固。
结合本节课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围绕重、难点,巩固新知,加深同学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是本节课的最大收获。
分一分与除法 6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一、本节课的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了五个环节的内容:
1、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2、动手操作,学习平均分。
3、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
4、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5、课堂总结,拓展平均分。
二、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感到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
课的开始,从学生熟悉“喜洋洋和美羊羊”分五角星的故事入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引出三种分五角星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分五角星的多样化,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样多”。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分法,并说明自己喜欢的原因,引出分两份同样多,通过教师的板演圈一圈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份数,每份的个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平均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
2、注重知识的二次利用。
让学生回到不是平均分的分法,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圆片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通过比较、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3、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
在课的始终,让学生利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中,次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汇报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注重分法的多样化。
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如“把12支铅笔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分?”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的方法有多种,主要让学生明确分得方法虽然不同,但分完后的每份的数量是同样的。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再次体验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优化分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是在学生动手操作,展示汇报的过程。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后面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个别问题提出时语言不够准确、严谨,使得学生的`回答、操作不是我所希望的,显得自己有点措手不及。
2、练习题的最后一题处理的有些快,应该让学生充分的看明白图的意思,再圈,就更好了。
3、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些有关“平均分”的事例,学生找的都很好,只是表述不是很清楚,教师应抓住动态的生成资源,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是“平均分”为什么不是。
这节课的设计,没有现代教学设备,有的只是学生自己准备好的学具,教师准备的道具,学生在操作中体验了平均分的分法,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在操作中学会新知,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分一分与除法 】相关文章:
分一分 04-20
《分一分》 12-19
《分一分》 03-14
《分一分一》 03-15
《分一分(二)》 09-14
分一分 15篇02-04
《分一分》语文 07-25
《分一分》 15篇04-08
数学《分一分》 (精选3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