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 中,写 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
(1)一元二次方程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引课时从生活中常见的“梯子问题”出发,根据学生应用勾股定理时所列方程的不同,引导学生对所列方程的解法展开讨论,进而获得开平方法。引课时力求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2)如何配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在进行这一块内容的教学时,教师提出具有一定跨度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提供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在巩固、应用配方法时,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讲到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情况,从方程的配方讲到代数式的配方与证明,呈现形式丰富多彩,教学内容的编排螺旋式上升。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之间的比较:
1.直接开平方法应用简单,但受形式限制;开平方的时候要注意正负。
2.配方法较麻烦,用公式法更方便,故一般不采用。但配方法是一种较重要的数学方法,公式法就是由它推导出来的,而且在后面的函数中还要用到配方法,所以要掌握好。它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在今后学习二次函数,到高中学习二次曲线时还将经常用到。配方的时候,要注意二次项系数应先化为1,再把常数项移到式子的右边,然后把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左边就变成了一个平方的形式,再运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出方程的解。
3.公式法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法,对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都适用;用公式法的时候要先把方程变为一般形式,在求出方程的判别式,最后用公式求出方程的解。
4.因式分解法使用方便,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但不是所有的二次三项式都能很方便地进行因式分解。应用时要注意,等号的右边一定要为0,然后再把方程的左边进行因式分解,将方程左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的形式,令每个因式分别为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每个方程就求出了原方程的解。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选用:
1.先观察能否用直接开平方法,能用就优先采用;
2.再观察能否用因式分解法;
3.用公式法。
注意:一般不采用配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
一元二次方程是整个初中阶段所有方程的核心。它与二次函数有密切的联系,在以后将应用于解分式方程、无理方程及有关应用性问题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法,是建立在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及因式分解的基础上,因此我采取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寻找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特征,即等号右边必须为零,左边必须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不能是加减运算),利用零的特性,将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通过因式分解法,转化为求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将未知领域转化为已知领域,渗透了化归数学思想,让班上中等偏下学生先上黑板解题,将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全班及时纠正。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看书自学的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老师提示:
1.用分解因式法的条件是:方程左边易于分解,而右边等于零;
2.关键是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知识;
3.理论依旧是“如果两个因式的积等于零,那么至少有一个因式等于零.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4
本节内容是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十三章第二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开平方法和完全平方公式,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配方法虽然不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主要方法,但是通过配方法可以推导出公式法的求根公式,并且是今后运用配方的思想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整个初中的数学学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配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学习的主要思想方法。本节课我在教材的处理上,既注意到新教材、新理念的实施,又考虑到传统教学优势的传承,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牢固掌握、灵活应用有效结合。新的课程标准突出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所以在教学实际中,我力求将解方程的基本技能训练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融为一体,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我先创设了一个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在教学中注意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主要以启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形式展开。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设计了几个既有联系又层层递进的问题,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本节的重点是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了和理解了配方法。
小结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强调,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在知识方面,要回顾配方法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依据;在方法方面,注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想是“降次”。课后作业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注意为下一节学习做准备。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5
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找出a,b,c的相应的数值;
2、验判别式是否大于或等于0;
3、当判别式的数值大于或等于0时,可以利用公式求根,若判别式的数值小于0,就判别此方程无实数解。
在讲解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先进行1、2步,然后再用公式求根。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求根公式,求根公式本身就很难,学生可以说非常陌生,如果不先进行1、2步,结果很容易出错。首先,对于一些粗心的同学来说,a,b,c的符号就容易出问题,也就是在找某个项的系数或常数项时总是丢掉前面的符号。其次,一无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形式复杂,直接代入数值后求根出错一定很多。但有少数心急的同学,他们总是嫌麻烦,省掉1、2步,直接用公式求根。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生没体会这样做的好处,其实在做题过程中检验一下判别式非常必要,同时也简化了判别式的值,给下面的运算带来方便。这样做并不麻烦,而直接用公式求值也要进行这两步。
二是学生刚学习公式法,例题比较简单,对于简单的题,这样做还可以,但一旦养成习惯,遇到复杂的习题就不好办了。
三是部分学生老是想图省事,没学会走,就想跑,想一口吃个大胖子。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对新知识学习过程中格式和步骤的要求,并且对习惯不好的`同学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让他们认识到这样做的弊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正确率。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6
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找出a,b,c的相应的数值
2、验判别式是否大于等于0
3、当判别式的数值符合条件,可以利用公式求根、
学生第一次接触求根公式,学生可以说非常陌生,由于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结果出现错误较多、
1、a,b,c的符号问题出错,在方程中学生往往在找某个项的'系数时总是丢掉前面的符号
2、求根公式本身就很难,形式复杂,代入数值后出错很多、
其实在做题过程中检验一下判别式这一步单独提出来做并不麻烦,直接用公式求值也要进行,提前做这一步在到求根公式时可以把数值直接代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详略得当,不该省的地方一定不能省,力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感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本节课第一个例题,我在引导解决此题之后,总结了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例2、3是例1的变式与提高,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也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这是这节课中的一大亮点,在讲完例题的基础上,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这样学生感觉到成功的机会增加,从而有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总之通过各种激励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课堂收效大。
需要改进的方面,由于怕完不成任务,教师讲的还是多了些,以后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相关文章: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 11-01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 04-27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1-13
解一元二次方程 05-18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04-10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 11-1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03-07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11-21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说课稿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