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不变的规律》 (通用13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 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 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商不变的规律》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商不变的规律》 篇1
今天的教学很顺利,书本上安排的题目的量的确不多。所以我把时间花到让学生表达上去了,哈,有充分的时间,上下来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我要说:今天的课我上得很舒服,学生也很舒服。
一、
首先,在出示了例题1之后,学生列式进行解答。
900÷50=
我下面巡视的时候发现,在复习了商不变的规律之后,有学生还是采用了老方法来做,没有简便。我就让他上黑板板书,然后和简便的算法进行比较。得出:这样计算是可以的,不过就是比较麻烦。而且,你的算法也正好给了我们检验简便计算是否正确的一种方式。学生听着,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二、争论
到例题二900÷40时,我还是让学生自己完成,果然,上黑板的同学在横式上把余数写成了2.正打算着重强调呢,学生们倒也眼尖,一看见了就马上举手发言,说:余数应该是20,又有学生说:余数就是2.班中的意见马上分成了两派。我让认为余数是20的学生说说理由。说得很好。
方佳凯:余数是20,因为2在十位上,表示的是2个十。
袁林丽:余数是20.我用了简便计算后,用原来的竖式进行了验算,得出余数是20.
杨谨侨:余数是20,我也是验算的。不过我是用乘法进行验算的。
第一题例题的渗透还是可以的,最起码到这儿为止,许多学生就开始自觉运用验算了。到此,我就顺势把验算的过程讲了,通过验算得出余数是20.
现在,我发现,我们班学生在课上有话是敢讲的`,有不同的意见是敢说的,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和他人进行争论。甚至有时当我一不注意出现口误的时候,他们也会当堂进行纠正。
所以,今天的课我上得很舒服。
《商不变的规律》 篇2
《商不变规律》是学生在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以及除数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商不变规律和应用商不变规律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口算、笔算进行简算。我在这节课中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注重引导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出规律,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思维方法和探索精神,教学效果不错。课堂上我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各个教学环节上充分发挥了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在教学中,能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讨论,相互交流,并通过尝试练习对比和分析,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如:让学生从自己动手编题到自己动脑探索,从数量之间的变化中得出“商不变”的规律,从大胆设想规律的用途到——验证,老师“扶”得少,学生创造得多,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研究和创造的能力。
《商不变的规律》 篇3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和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为后面利用这一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打好基础.教材上很简单,就一个例题从中得出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那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是本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我先出示100÷50=2,再让学生根据这个算式,你还能写出也等于2的'算式吗?把学生写的算式分两块板书出来.再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与第一道有什么联系?一开始,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时不是太好.我再适当引导了一下,这样学生观察变得有序了,思考也有了方向.通进学生再观察,再思考,再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大部分学生初步得出了商不变的规律后.我追问了一句:那么,在其他除法式题中是否也成立呢?于是再出示书上的例题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一下.最后进一步完善发现的规律,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结论的严谨性.后面的练习,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灵活运用.
《商不变的规律》 篇4
一、直入主题
最初的教学设计有一个“猴王分桃”的教学情境,但我认为教学情境比较老化,同时情境的创设把学生放到一个的学习活动目标不是很明确的位置,所设计的问题也同样显得“泛”而不“精”,导致学生的回答漫无边际,难以实质性地触到商不变时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规律上去;因此,决定将“猴王分桃”的故事放入发散思维的环节中,直接从计算引入课题。
这样的引入,学生能直接切入主题,并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隐含在算式中的变化规律;同时,在学生观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规律时,不对学生的发现加以限制,而是及时引导学生验证、反思自己所发现的规律,肯定自己的成功,发现自己的不足,充分体现出数学教学的核心,实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课堂教学效率明显得到提高。
二、引导总结
在总结规律的时候,不是急于总结归纳,而是让学生根据所发现的规律,写出一组商不变的除法算式,让学生在写算式的过程中感悟规律的真正含义和思考怎样把规律所蕴涵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学生写算式并没有泛泛而写,而是老师写出一个算式,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突出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变化的规律,又能更好地在汇报活动中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同样体现出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渗透思想
整个教学活动,贯穿着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载体,让学生在不断的观察、思考,交流与讨论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观察——思考——猜想——验证——应用的探究方法以及数学里的不完全归纳法等数学方法,并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感受探究与发现的快乐,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商不变的规律》 篇5
“商不变的规律”是在学习了商是二、三位数的除法之后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一规律。让学生认识到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进行简算,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由于在第一单元学习“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时,通过填表、提问引导学习发现规律时,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在上课时,我改变了一下教材的呈现方式,以几道口算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口算时发现一个问题:被除数和除数都变了,怎么商不变?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发现规律。接着又让学生自己举例,来验证一下有没有商变化的情况,通过检验,使他们确信被乘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是不变的。
本节课虽然在设计时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但由于备课时不够充分,也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一、引入时的材料不够充分。
课的开始,我先出示了一道题16÷8= 让学生口算。接着又呈现了6道除法算式,让大家口算:(1)48÷24 (2)80÷40 (3)160÷80 (4)96÷48 (5)64÷32 (6)8÷4 从这6道题不难发现,前5道题同16÷8 比较,都是扩大几倍,而只有第6题是缩小的情况。因此学生在发现缩小几倍的规律概括的不是很好。既然是发现规律,就应该从多个材料中去找相同的地方。如果多出示一些口算题,这里面多数是商是2的,还有几道不是得2的,其中商2的口算扩大或缩小的情况尽可能多一些。然后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接着再探究商都是2的这些题的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
二、小组合作安排得不够恰当。
探究性学习极力倡导学生在新知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合作的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形成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但是,在教学中,还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作。在本节课上,出示6道商是2的除法算式,然后小组内讨论: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结果,我发现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有的一言不发,有的学生还在悄悄说话,还有的小组内的同学各写各的。这严重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从根本上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主动参与,真正将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三、在练习的设计上,创设的情境还不够。
在教学完“商不变的规律”之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400÷25=(400×4)÷(25×4)=1600÷100=16 让学生观察这道题应用了什么规律来计算的,接着又出示了两道题:(1)800÷25 (2)625÷25 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来计算。结果发现,学生并不会利用这个规律来算。如果把400÷25 这道题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境,如我校参加大型腰鼓比赛的学生有400人,其中25人站成一行,你们能不能算出一共有多少行?学生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在笔算的基础上,再出示简便算法,学生一定会更容易理解。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商不变的规律》 篇6
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这节课时,课堂上发生了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初步发现了商不变的规律,接着学生自己举例验证商不变的规律。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断定是不会出现异常情况的,于是我像往常一样巡视着,发现多数学生是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整十或整百的倍数来验证。我提示他们也可以同时扩大或缩小2倍、3倍等等。我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扩大验证的范围,没想到特殊的情况发生了。
当我问学生“谁有新发现”时,立刻有两个女生惊喜地说道:老师,我发现了,商真的变了!我想,肯定是他们弄错了,于是故意好奇地反问道:是吗?并把他们举的例子写在黑板上。第一个女生所举的例子,很快被其他学生推翻了,而第二个女生所举的例子却让大家顿时陷入了困惑之中。
她所举的例子是这样的':
6÷5=1……1
12÷10=1……2
18÷15=1……3
看到这样的算式,有的学生说:商真的变了啊!有的学生带着怀疑的口吻说:商不变的规律不成立?也有学生猜测道:商不变的规律只适合没有余数的除法。我故意装作不懂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呢?此时,有个学生大声说:老师,如果把商变成小数就一样了。这个学生的想法提醒了大家。经过计算,这几道题的商都是1。2,学生们也立刻打消了疑虑。于是我又指着上面三个算式问:那这些算式是怎么回事呢?学生都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算式。我提示道:商和余数的意思相同吗?学生又立刻争论起来。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商和余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些算式的商没有变,都是1,只是余数变了,还是符合商不变的规律的。
虽然这个女生的发现最终不成立,但是我还是表扬了她,正是她举的例子给课堂带来了新鲜空气,让大家明白了商不变的规律的广泛性。同时我也看见孩子的潜力有多大,孩子的思维有多活跃!
这节“商不变的规律”我虽然教了多次,但是唯独这次让我终生难忘。一节课,按照教师的预设顺利地完成任务固然好,但是像今天这样的课堂虽然出乎意料,却比顺顺利利地完成任务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更值得回味。新课程改革的确给课堂带来了变化,给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也给我们的教学生活增添了从没有过的惊喜!我喜欢新课程,喜欢新课堂,喜欢这些活泼、聪明的学生们!
《商不变的规律》 篇7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索,能够发现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
一、巧妙设计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带来了学生爱吃的糖,一下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都想分到更多的糖,都选择了6000块糖,当翻牌儿后,有的孩子认为6000块多,有的孩子认为300人比3000人少,当孩子们细心观察后发现其实每一种分法的结果是一样多的。一个巧妙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孩子们发现自己中计了,我疑惑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一位同学迫不及待地说:“6÷3=2、60÷30=2、600÷300=2、600÷300=2”。就这样,本节课研究的.四个算式让孩子们说了出来。我接着提出问题:“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我热情地鼓励同学们认真观察,开动脑筋,团结合作,一定可以找到奥秘所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说出了这些算式的变化过程,这时,老师追问:“那么要想商不变,只能乘或除以10、100、1000吗?”同学们心领神会,拿起笔,用不同的算式开始了验证。验证之后,在大家不断的补充、修改、完善下,同学们自己总结了商不变的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质疑,我并没有亲自解释,而是引起同学之间的争论,让同学自己发现、探讨,自己来解决疑问,在这种不断的提问、解答过程中,更加深了对商不变性质的进一步理解,更增加了学生之间高水平思维的沟通,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大家学习探讨的天地,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习,孩子们是愉快的。
三、反馈练习深化认识
同学们掌握了商不变性质,我又和同学们一起进入了有趣的练习。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找朋友”这个环节,后来因为时间关系,孩子们没玩尽性,我打算在练习课上再带孩子们玩一玩,从而加深对商不变规律的掌握。
《商不变的规律》 篇8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我在这节课中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注重引导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出规律,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思维方法和探索精神,教学效果不错。“商不变规律及应用”是学生在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以及除数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商不变规律和应用商不变规律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口算、笔算进行简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各个教学环节上充分发挥了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在教学中,能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讨论,相互交流,并通过尝试练习对比和分析,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如:让学生从自己动手编题到自己动脑探索,从数量之间的变化中得出“商不变”的规律,从大胆设想规律的用途到——验证,老师“扶”得少,学生创造得多,使学生学会的不仅仅的一条性质,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自主自动,学会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研究和创造。
二、课堂导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猴王分桃”的`故事,寓意深而颇有情趣,给数学内容赋予了情感色彩,让学生始终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获取新知。
三、判断练习,让学生说错在哪里,怎样改一下就对了,不仅加深了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善于表达的能力。
四、设计多种形式、有层次的练习,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很大的帮助。
《商不变的规律》 篇9
这节课最重要的我认为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因此我非常重视和期待生成的过程。在观察4个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时,我预设了3 个阶段----1、末尾0多少的变化;2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的通过全班交流、小组合作、同桌探讨等方式,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和验证的学法,积极主动地探索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发现、理解和掌握了商不变的规律,最重要的经历了整个探究过程,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尤其是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实际的效果也比较明显,这是我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注重学习过程,相信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学生会掌握必备的学习方法,取得长足的进步,正所谓:积硅步,至千里!
《商不变的规律》 篇10
今天的课上得很不顺利,主要是表达方面的问题。
我从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入手,再引出研究除法中的一些规律。我没有采用课本上的例题,而是先让学生口算100÷50,然后让学生依据这道题,写出一些相关的除法算式,我把学生说的算式写成了两列,一列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另一列是同时除以相同的数的,然后让学生结合每道题观察与100÷50有何变化,只有个别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估计其他学生不会组织自己的语言,好不容易说出来了,然后让学生比较与书本概括的有何不同时,都能发现“0除外”,但是问及其为什么加上这句话时就无语了,看来学生的'基础知识很不扎实。
课本“想想做做”的四道题只完成了三道,关键是前面让学生说说发现的规律所用的时间太多了。总的感觉,今天的课死气沉沉的,只有几个同学在发言,即使有些同学发言了,也说不完整,是不是平时我让学生练习表达得不够,指导学生表达的方法是否要改进,这个值得我去好好思考的。
《商不变的规律》 篇11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和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为后面利用这一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打好基础.教材上很简单,就一个例题从中得出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那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是本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我先出示100÷50=2,再让学生根据这个算式,你还能写出也等于2的'算式吗?把学生写的算式分两块板书出来.再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与第一道有什么联系?
一开始,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时不是太好.我再适当引导了一下,这样学生观察变得有序了,思考也有了方向.通进学生再观察,再思考,再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大部分学生初步得出了商不变的规律后.我追问了一句:那么,在其他除法式题中是否也成立呢?于是再出示书上的例题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一下.最后进一步完善发现的规律,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结论的严谨性.后面的练习,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灵活运用.
《商不变的规律》 篇12
今天的教学比较失败,原因在于没有深入的研究教材,没有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只是按照教案执行下去,因此,在教学结束后,留下不少的遗憾。回顾一下,主要有这两个地方没有处理好:
一、 简便算法中商的处理不够到位:
课堂结束后,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有的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一些糊涂的地方没有搞清。例如900÷50,竖式上900个位上的0去掉后,为什么不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了。
分析原因:
没有沟通900÷50与90÷5之间的联系,没有充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商的个位上不用写0的原因。
亡羊补牢:
应该通过思考、组织讨论这个问题达成共识:900÷50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它的商与90÷5的商相同,所以去掉0后实际上算的是90÷5的商。因此900个位上的0上面不需要再商0了。
二、 简便算法中余数的处理不够到位:
在教学900÷40时,因为预设不充分,在学生出现900÷40的竖式中出现了余数写成20时,没有充分的探究这样写是否正确,而一味考虑学生可能会忘记在横式的余数中忘记写0而作了错误的引导。结果课后有学生表示疑惑,既然40当作4来除,那么余数如果是20的话不是比除数大了吗?
亡羊补牢:在上面分析商末尾是否添0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此题竖式最后的余数应该写几,但是横式上的余数应该写几,明确规范的书写方法,进行强化。
《商不变的规律》 篇13
《商不变的性质》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索,能够发现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
整节课下来没有能达到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是想让学生通过计算两组题目,然后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两组算式中的规律,但在实际教学中删了一组算式,直接通过孙悟空分桃的故事导入学习内容。这个例子恰好是个特殊的例子,即相邻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是扩大10倍或缩小10倍,因此多数学生得到的规律是: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在这里我希望学生们得到的结论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虽然,我让学生去比较了第一个和第三个式子,但是学生的思维好像定势了,这堂课开放的.不够,在某些环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体验和反思。主要是在第一部分我举的例子少,学生感悟得不深刻,因此有些学生并没有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在学生对商不变规律还是似懂非懂的前提下,就让学生自己举例,显得太过勉强。虽然一部分学生能举出例子来加以验证,能够得出:被除数与除数都要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才能不变。但因为缺少实例的支撑,得出的结论就显得有点苍白,而且对学生印象不够深刻。因为害怕学生弄不懂就反复讲解,反复强调,结果让已经弄懂的学生反而迷惑了。时间都浪费在前面的讲解上,后面没有时间练习,学生没有得到深入理解商不变规律的机会。
通过对这节课的设计与教学让我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他们的兴趣水平、理解能力为出发点去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少走歪路,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牢固,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节课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效果不是太好。
【《商不变的规律》 】相关文章:
《商不变的规律》数学 11-20
《商不变的规律》 14篇05-29
商不变的规律 (精选13篇)05-30
《商不变的规律》 13篇10-16
《商不变的规律》数学 7篇09-20
《商不变的性质》 04-12
《商不变的性质》数学 02-02
商的变化规律 11-26
商的变化规律 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