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情视角下语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 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 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情视角下语文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情视角下语文 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学期又将过去了。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走过了一个充实而又有意义的学期;期末临近,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感觉有些累,但也伴随着收获的快乐。因为能明显感觉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
在这一学期里,本人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1)认真钻研教材,从语言文字(字、词、句)和结构入手,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体现语文工具特性。。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关注学生课堂情况。
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在学生情绪激昂、忘情投入的时候,难免会有“吵闹”的问题,可能会出现“我想??我要??我能??我来做??我还有??我认为??”。这时我都尽量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于是学生都能自始自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结论,如果讲得有道理,我都给予肯定,让学生有机会坦诚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不轻易否定孩子在认真思维的基础上的答案。同时在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相互鉴别,把发散的思维再回扰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
3、注重学法的指导,鼓励学生自读自悟,敢于质疑,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4、加强基础训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5、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是课文内容直观、形象、增强趣味性,更好的'发挥感染作用。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二年级的孩子仍然爱动、好玩,自立能力差,有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针对这些情况,我利用课余时间,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从赞美着手,所有的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夸奖,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它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语文教学不能把目光盯在课内。而应十分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新知,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本学期,结合语文创新课题,开展了以下实践活动:
1、结合课文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课文内容的资料,采用课前分组交流阅读,或课后出刊集体阅读的形式,拓宽学生视野,丰富课外知识,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为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进行“我给课文配录音的活动”,对学生的每次作业都及时给予评价。
3、本期识字作为教学重点,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如:“听写比赛”、“错别字医院”、“每日一组形近字”等。
(三)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二年级的写字教学往往被老师忽视。本学期,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
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坐姿,课外也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因此,在家长会时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生字的书写表示满意。
四、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本班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五、组织图书活动,丰富语言知识
鼓励学生多阅读,为学生推荐优秀书目和必背古诗,在班上成立图书角、“读书会”,定期开展活动。
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勇于从事语文教学的新尝试,学习别人的好教法,借以带动现代语文教学工作的创新。
认真参加校本培训,更新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七、认真总结不足。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授课时重点突出不够明确,平时对于学生整体照顾不够等。
2、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欠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教师还需正确引导。
3、课堂教学仍需创新。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有更大进步。
学情视角下语文 2
细读陈隆升的《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反思个人当下语文课堂教学,自问:是否以学情视角建构有效教学?
一、建构学情视角
就高中语文教师的本职而言,一位教师的课堂如何有效乃至高效,应该是有班级授课制以来教师的使命吧。而教学效率如何,首先取决于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如何。陈隆升在书中以其多年中学任教的经验,细究学情,把它切分成三个分析单位: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学习结果,概念内涵界定为“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情况”。基于此,本人反思:如何建构学情视角?
一要研究学生的课外学习心理。一要关注一天内学生的学习心理。仅以导课为例,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上午第一节上与下午第一节上,在数学课后上与在体育课后上,上课之初学生的状态肯定不一样。上午或数学课后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而下午第一节或体育课后,学生或天气时间原因或体力透支后一般昏昏欲睡,注意力不易集中,那么后者一般就不能上课铃一响就开始上正课,从让学生自述预习情况或大声读读新课之类的,让学生有个学习的预热过程就颇有必要了。二要研究学生一周或一月等一个小阶段的学习心理。比如理科实验班学生某个阶段数理化各科赛事培训较多,语文就更需注重有趣与有效的结合,练习的精选再精选,阅读相对更多趣味性等。三要研究学生普遍的学习心理。本地区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基础与学习习惯极大地影响着高中的语文学习,研究其特点规律必不可少。
二要研究学生的课堂内语文学习心理。一是要研究45分钟学生专注程度的变化,二是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微调。教育学首先是人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每一个班级有每一个班级的课堂习惯,比如,有的班级高一一入学在课堂上显得活泼,有的班级一开始就更显善于倾听;每一类学生有一类学生的思维特质,比如,有些学生逻辑思维较严密,有些学生更易激动但发言语序略乱;每一位学生有一位学生的性情特征,比如,个别极端的学生从来不与任何教师交流,公开场合有发音障碍;有的学生从不惯于深入思考。所以,教学无止境,这不是一句空话,每一届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研究的无底洞,如何基于学情视角建构课堂,太难也很有趣。
三要研究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状态的契合度。其中,一要重学习内容的选择。同一篇课文,教学目标对不对,教学实施是否真能实现教学目标,这仍是不少教师的困惑。二要重预设的教学内容在实施过程中与学生的契合度。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学生,哪怕教师的语调不同,都会影响教学的实施效度。
所以,构建学情视角是基于当下当时的学生综合状态来选择、实施语文教学内容的。
二、建构有效课堂
本人一直关注当下语文学界的理论动向与最新研究成果,深觉本书与近年华师大崔允漷的研究结果《有效教学》有内在的一脉相通之处。最近一个多月的阅读,其实更让本人从理论上回看个人的教学。近十年来,本人每年都有开一至二节县级(含偶尔的市级)公开课。以此为契机,当下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与实践都以如何品读与运用“语言”作为个人对有效乃至高效语文课堂的着眼点。
何谓有效课堂?
一是选对教学内容。选对一节课的内容,选对一个学期,乃至三个学年的语文教学内容。因为,内容如何发生偏移,花招再多又与有效何关?教学内容的选择时下他人的专著颇多,本人也认同其中不少的论述。因为不是近年来困惑的中心,所以这里就不展开论述。
二是选对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如果就具体的招数而言,也许由于资讯发达了,所以就连高级别的赛课也越来越趋同了。但是,毕竟,每一节课同样的内容怎样最有效,最有利于学生的习得,还是跟教师施教过程中的方法选择有十分重要的关系的。因此,本人近年来一直把基于教学内容认知的前提下,反思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一位已有xx年教龄的教师对自己上的一节公开课说了这样一番话:“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用终生的时间备课其实也反映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特别是对教学设计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不管具体一节课一位教师用了多少时间来设计,但始终潜心揣摩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是教师必需的行为。
我们语文教师是带着“前有、前见、前设”的人,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独特生命体,我们对课程的理解融入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情感倾向,在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何借助于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课程的优势,丰盈学生的情感,培养高中生的'初步的审美能力与一定的思辨能力,都离不开我们教师的课程意识。归属于语言文字学习领域的高中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课程所依托的主要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文本,经过编者特定的意图组合而成的文本,与带有个人情感、心理、性格、审美偏向、语言感知力等个性色彩的教师的心理情感的碰撞,再在课堂上以教师特定的教学设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所以,教师要做到对高中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有充分的认识,要使高中语文教学承担起高中语文学科对学生终生发展所应承担的任务。教师的课程意识不仅指对学科性质与内在价值追求有足够的认识,还指教师要掌握比课标要求的、教材呈现的更深广的专业知识,要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从容地承担起课程开发者与实施者的双重任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方能打破教科书的限制,从更广的范围更高的角度审视课程,优化重组教材,更合理地展开教学设计活动。
有效乃至高效的语文课堂所需当然不限于这两方面,本人在此仅略提个人最关注的。
以学情视角建构有效教学,这一个人的教学追求正在延续,是否真正能上升到可称之为“理念”的层面,有待个人今后教学实践与理性反思。
【学情视角下语文 】相关文章: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反思10-12
疫情下的 03-06
一下语文《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与反思12-16
《学写字》 02-11
学弈 03-05
《学弈》 01-12
《学与问》 01-08
《学奕》 10-21
学与问 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