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 >《吨的认识》

《吨的认识》

时间:2023-01-23 19:05:52 我要投稿

《吨的认识》 (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 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吨的认识》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吨的认识》
(15篇)

《吨的认识》 1

  质量单位的学习,学生第一次接触,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与之打交道的。我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动物质量单位的信息,每人准备一枚2分硬币,一粒花生豆,几粒黄豆等比较轻的物品。

  课上,我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信息窗中的信息: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呢!……学生都露出惊讶的表情下来。。

  学生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充分感受1克的质量,并让学生列举了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加深对克的印象。

  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教学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手掂一掂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具体物品。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称一称、说一说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实际质量。1千克=1000克。

  接下来,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动物质量单位的.信息:大象重3——7吨,河马重3——5吨,犀牛重1000——3600千克,棕熊重量超过680千克……

  大量有关动物质量单位信息的呈现,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学习本节课的新授知识。

  孩子接受知识必须是一个过程,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不能由老师来代替。

  在教学《千克、克、吨》这一单元时,学生结合具体情况很快就感受并认识千克、克、吨这几个质量单位,了解到1千克、1克、1吨的实际质量,还掌握了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但当要求学生做填质量单位的题时,真是错得让你笑掉牙,如“一艘轮船重500(千克)”、“一只鸡重4000(千克)”、“一包方便面重100(千克)”、“一头牛重500(吨)”等。为什么会这样?明明不是掌握得很好了吗?

  我思前想后,是不是我在教学上出了问题,还是哪个地方做得不足?最后,我明白了,原因是学生平时少参与社会活动,缺少亲身体验的机会,对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那怎样才能冲破这个障碍呢?

  1、家长要积极配合。家长不要把孩子局限于家、学校两个地方,应大胆地让孩子走出去,去玩、去做力所能及的事。玩,可以让学生认识不少新鲜事物,感受事物,开阔眼界。做事,可丰富经验,如可以让孩子到超市买买东西,吃完饭让孩子收拾碗筷等,这样从中可以感受物品的轻重。

  2、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实际操作活动。教师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去感受。要创造各种条件,准备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等,让学生进行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千克、克和吨,建立明确的质量概念。

  3、课间,多让学生互相交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总之,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对思维的发展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对学习新教材有更大的帮助。<

《吨的认识》 2

  某某老师来我校听了我的数学课《吨的认识》,并给予了细致的评课,令我受益匪浅。

  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吨”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吨”这个质量单位的产生是生产生活的需要。在学生掌握了吨和千克的关系后再出示并解决主题图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思路就会很清晰,对“吨”的概念及应用豁然开朗。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兴趣。如在练习中出现的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是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笑得前仰后合。做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同时,本节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积极参与,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背一背等方式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也是本课的亮点所在。

  而在小组合作方面,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思考,去创造。另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可视效果。

《吨的认识》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但“吨”是一个较大的重量单位,很难让学生得到真实的体验,也无法把一吨的物体搬到教室里来让学生体验、感受。那如何让学生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在课堂的教学中又应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参加一些体验物体重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联系实际物体重量进行想象,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吨的表象,感悟“1吨”的重量,并逐步由抽象到具体,可以使学生形象地建立“吨”的重量观念,认识到吨与千克的进率关系。

  教学时我设计了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题目。如: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共重1吨;支援灾区的大米一袋重100千克,10袋就是一吨;我们班学生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而且还可以借助书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感知1吨物体的重量,加强对吨的认识,形成吨的概念,从实践中得出1吨等于1000千克的观念。

  这样,就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了一起,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使小小的.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必须贴近生活,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吨的认识》 4

  《吨的认识》重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吨的观念。力图体现"猜测,验证,操作,感受"等以学生"体验"为主的总体思路。根据课堂实况具体反思如下:

  一、以"动态生成"为魂,发现知识的生长点。

  1、猜测中生成的悬念:

  一开课,让孩子们猜测老师的体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勇于大担猜测的,老师预以表扬。正在猜测的热烈氛围中,教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20个这样的老师的体重合在一起有1吨多重,使孩子们引起对吨的悬念。

  2、探究中生成的概念:

  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探究得知,20千克一桶矿泉水,搬50次,正好是1吨。50桶20千克的矿泉水是1吨,探究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吨的概念。

  3、感受中生成的新知:

  在抱一抱你的朋友估计体重的游戏中,再次感受到了,假如把全班同学平均每人的体重看作是25千克,40个这样的好朋友合抱在一起才会有1吨。而在班级内有52个小朋友,此时此刻想说些什么有小朋友从安全的角度分析,这么多同学去乘同一辆公共汽车会超重,产生不安全的隐患,渗透了人文精神;又有些小朋友说到:25*52=1300千克,1300千克就有1吨300千克了,超过1吨了,依次得出了"吨"与"千克"化聚的方法,这样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整堂课在知识呈现的方式中,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相互激烈地碰撞,真正地在动态生成中产生知识的生长点。

  二、对于两次教学的感受

  去年也是教学三年级,表面上看这是同一个教材,好多次我都是拿着去年的书去上课的。但在有一次让学生把题目读一读中发现这两册书还是有不同的地方的。在这个吨教学好的做一做中,第一次也就是去年那本书中题是这样的: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今年的题是: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3台重6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虽然学生的答案应该都是没有超载,但是我们从计算过程去看,却是不一样的。

  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改成3台重600千克的机器后者对于学生在理解题目的基础是更好得计算,对于一些成绩不是最好的同学来说,也就是要用加法来计算的同学来说。

  去年的书要是你要用加法就要这样:300+300+300+300+300+300=1800但是今年只要600+600+600=1800就好了。两者一比我们能更好的`发现今年这样一改对于学生来说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多了,因为去年好多学生列好了加法横式可是在计算过程中还是错了,这就对于他们的成功感有很大的伤害,因为实际上学生不会做的,只是因为模式中数据太多了。而今年数据一少就在算错的方面学生大有进步。

  当然对于用300*6和600*3的`同学来说影响不大,可是我们要知道在上这个内容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学过这样的乘法。所以教材这样一改数据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是一个能更好获得成功的机会

  “吨的认识”是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而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但“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将“吨”这个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如何让学生“体验”“1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记得《数学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体验共生,数学与生活同在。

  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

  “吨”的概念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比较远。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获得充分的体验,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建立数学概念,要尽量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过程中建立表象。虽然学生已学习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对质量单位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许见到过“吨”,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凭观察得到,再说像“吨”这么大的质量单位,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更谈不上有什么体验。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1吨”到底有多重,我先让每位学生轮流抱一抱一袋10千克的大米,说说感觉,再选一位班中的“大力士”来抱一抱一次能抱几袋大米,然后推算10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既“吨”,再让学生做游戏,同桌互相抱一抱,说说感受,如抱两、三位同学又有什么感觉呢,按三年级学生每人25千克计算,全班40位同学约重1吨。然后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重约1吨重(如2头牛、10头猪、200只鸭、电梯的载重量等)。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借助100袋大米,40位同学总重量、2头牛等具体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象。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习“吨”这个单位。

  二、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验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的“过桥问题”,“货车、电梯的载重量”,“多少物体的重量约1吨”,“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估计一些大动物的质量”等,使学生体验到“吨”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吨”的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吨的认识》 5

  首先本课我想通过一些场景,如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箱的呢过,引入新知,学生从中感知比较重的或大宗的货物,了解计量这些货物有多重时,通常都用吨做单位,感受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后通过每袋100千克的大米,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中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从而引出吨与千克的进率。

  想想做做2,就是让学生通过看和说,把1吨的重量和各种物体的数量建立联系,使他们对1吨大约有多重有比较鲜明的表象,有利于1吨观念的.建立。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通过计算推想出多少桶水大约重1吨,多少块砖重1吨,从而建立起有关1吨的清晰感念。在计算多少块砖重1吨时,有学生写出200块就是重1吨,这是学生没有看清楚题目,条件告诉我们的是2块砖重5千克,应该200块砖重500千克,那么400块砖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在练习中比较6000克与6吨比较大小时,学生写出等于,这是错误的,6000克小于6吨,学生没有看清楚题目。这类题目要多练。想想做做第5题,要让学生去说说载重量是什么意思,从而去填单位。

  最后再补充一些单位大小比较的题目,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质量单位之间的互算关系。

《吨的认识》 6

  学生的有效数学学习应具有强烈的生活性,让数学真正贴近学生生活,让理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数学与学生生活碰撞、交融。

  “吨”的概念本身十分抽象,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为了能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感知“吨”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参加一些体验物体重量的实践活动。通过猜一猜,搬一搬,背一背等活动,使学生能联系实际物体重量进行想象,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吨的表象,感悟“1吨”的重量,并逐步抽象到具体,可以使学生形象地建立“吨”的重量观念,认识到吨与千克的进率关系。

  猜一猜

  一上课,我让孩子们猜测老师的体重,不管合不合理,勇于大胆猜测的,老师予以表扬。正在猜测的热烈氛围中,教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20个这样的老师的.体重合在一起有1吨重,引起孩子们对“吨”的悬念。

  二、搬一搬

  在搬桌子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经探究得知,一张桌子20千克,搬50次,正好是1吨。50个20千克的桌子是1吨,探究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吨的概念。

  三、背一背

  在“背一背你的朋友,估计体重”的游戏中,老师使学生再次感受到了,假如把全班同学平均每人的体重看作是25千克,40个这样的好朋友合在一起才会有1吨。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与数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践,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同时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的信心,从而实现数学问题的生活化。

《吨的认识》 7

  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体验1吨的质量。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复习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接着让学生开展互相背一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平均体重25千克,估估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1吨,问: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1吨了吗?让学生充分感受、估计、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进而对1吨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在宁波大榭听课后,有一个环节让我印象深刻:老师让学生根据平均体重25千克,让学生说说大约几个学生就是100千克?然后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上台,站到指定地方,其他学生按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4个学生大约就是100千克),数到40个学生就是1000千克,引出1吨。这样的环节比起我纯粹让学生算出40个学生的体重约是1吨,我的教学对学生的体验是不够深刻的。今后要在如何让学生充分体验方面多下功夫。

《吨的认识》 8

  吨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对此并不陌生,但真正意义上的吨,学生头脑中还是没有的。再说,吨这个质量单位那么大,不能让学生亲手掂一掂,很难感受一吨的实际质量,因此只有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帮助学生建立一吨的概念。如通过让学生看图算算“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这样的大米重多少千克?一个小学生的体重25千克,40个这样的学生共重多少千克?”在学生得出1000千克的基础上,我就打个比方:40个这样的.学生的体重相当于我们班的所有同学的体重;如果要把我们一次运走,要用什么车了?摩托车行吗?自行车或者三轮车呢?

  学生在说一说、笑着摇摇头的情境中初步体会到1000千克已经很重了,必须要用一个更重的单位。于是很自然地引出吨。紧接着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见过的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并且出示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在计量比较重的或者大宗的货物时通常用吨作单位。由于内容安排比较多,以至于每个环节都比较匆忙,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活动、感知、体验的时间,学生的感悟还不够深刻,再加上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作业中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在下一节课中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做些练习。

《吨的认识》 9

  有了上节课的教训,今天在教学重量单位的时候就顺多了。

  按照上节课的经验,我先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重量单位,并板书在黑板上。问学生,在什么时候用克千克作单位,并回忆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然后再问学生有比千克更大的重量单位吗?于是进入本堂课的学习。

  通过例一中的大米图,学生很快的了解了1吨=1000千克,但是到底1吨有多重,学生还是不清楚。于是在算几个这样的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多少的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算一算,40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接着同桌相互抱一抱,看看你能否抱得动你的同桌。因为班级中有的'同学胖一些,有的瘦一些,所以有的同学很高兴的说我可以,而有的同学却无法抱动同桌。在学生活动之后,我便说:“我们班上大部分同学的体重是在25千克左右,个别同学的体重比25多一些,抱起来就有些吃力了。那两个这样的同学你还能抱动吗?”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于是我请了三名女生上台,请其中的一个来抱抱看,结果可想而知。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通过相互抱一抱,充分感受到了1吨是很重很重的,吨是计量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的。

《吨的认识》 10

  回味课堂,优点如下:

  1、生活氛围浓。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硬币、花生米等物品的轻重入手,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数学学习显得更有意义。

  2、参与活动多。这是一节活动性很强的课。所以在课堂中我以学生大量活动为主,让他们尽可能多得去体验"克",亲身感受重量,增强估测能力。

  3、课改意识强。教育的重心就是探讨“乐学”,培养同学们的能力。在本课教案中教师及时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点亮学法指明灯:科学需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猜测估计必须验证。这是同学们今后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使用建议:

  本教案的设计,学生经历猜测验证,进行了大量的参与活动。因此,一定要准备好教具、学具!切不可空口无凭的只去背教案!另外,虽然可能上起来有些乱,但它并不影响学习效果。

《吨的认识》 11

  首先在第一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图然后问知道了什么,这样的效果就是学生回答的一知半解的,现在想这样的文字的解决问题,应该先让学生读题,只有读懂了题的'意思学生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后面的表格上,我将重点弄错了,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知道解决问题要有序,课后与大家讨论才知道,解决问题就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道问题解决的方法。还有在讨论的环节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如果开始就进行讨论,这样后进生就有偷懒的嫌疑,就不能达到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之中,久而久之,好学生越来越好,后进生越来越落后。差距就会越来越大。甚至还会有一些同学就会对数学失去学习的兴趣。第二个班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注意这些问题,效果明显要好一些。

《吨的认识》 12

  1、我们的教育不单是为了教孩子学会知识和技能,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灵。从小在各学科教学中应及时注入“人文教育”这一新鲜血液。

  2、我们知道教材中主题图的设置,不但是为了给新知教学作好情境铺垫,引出教学内容。其实它里面还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有实用价值的教学素材。它需要我们教师去不断地挖掘、创新和利用。

  3、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简单地解答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借助现实情境用人文的思想去人性化地处理和解决问题。如何打破教学常规让学生用无墙的思想去思考每一个现实问题,为实现“学有价值的数学”做一些实事。

《吨的认识》 13

  教学片段:

  感受一吨的重量。

  师:我班大胖子小明体重50千克,请几个同学上来包一下小明。你认为重吗?

  生:很重,不重,抱不起。

  师:计算一下,20个像小明重的同学共几千克?

  生:1000千克。

  板书:1吨=1000千克。

  师:我们三年级按平均每人28千克计算,你估计一下多少个三年级的同学约一吨?

  1、有算出全班总重量再加上几个人的重量来估算的。

  2、有按本组平均体重,再除1000,得出人数36人。

  3、有的先算出本组的体重得出了36人。

  师:大家估算:“像老师这样的大人,几个大人约重1吨?(学生非常机智,教师话音刚落,马上问?)

  生:老师,你告诉我们,你的体重有多重?

  师:我的'体重63千克。

  生:计算后答:“16人1吨。”

  师:25个像老师这样的人体重共有几千克呢?

  生:63×25=1575千克。

  师:合几吨几千克?

  生:1575千克=1吨575千克。

   :

  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学生刚开始体验50千克体重有几种态度,很重,不重,抱不起。为了使学生体验1吨的重量,继续让他们充分体验,最后达到共识,50千克够重,1000千克重得令人望而生畏。

  课堂是学习的平台,也是学生展示的平台,在教学中,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乐。

《吨的认识》 14

  《吨的认识》重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吨的观念.力图体现"猜测,验证,操作,感受"等以学生"体验"为主的总体思路.根据课堂实况具体反思如下:

  一,以"动态生成"为魂,发现知识的生长点.

  1,猜测中生成的悬念:

  一开课,让孩子们猜测老师的体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勇于大担猜测的,老师预以表扬……正在猜测的热烈氛围中,教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20个这样的老师的体重合在一起有1吨多重,使孩子们引起对吨的悬念……

  2,探究中生成的概念:

  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探究得知,20千克一桶矿泉水,搬50次,正好是1吨.50桶20千克的矿泉水是1吨,探究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吨的概念.

  3,感受中生成的新知:

  在抱一抱你的朋友估计体重的游戏中,再次感受到了,假如把全班同学平均每人的体重看作是25千克,40个这样的好朋友合抱在一起才会有1吨.而在班级内有52个小朋友,此时此刻想说些什么有小朋友从安全的角度分析,这么多同学去乘同一辆公共汽车会超重,产生不安全的隐患,渗透了人文精神;又有些小朋友说到:25*52=1300千克,1300千克就有1吨300千克了,超过1吨了,依次得出了"吨"与"千克"化聚的方法,这样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整堂课在知识呈现的方式中,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相互激烈地碰撞,真正地在动态生成中产生知识的生长点.

  二,对于两次教学的感受

  去年也是教学三年级,表面上看这是同一个教材,好多次我都是拿着去年的书去上课的`.但在有一次让学生把题目读一读中发现这两册书还是有不同的地方的.在这个吨教学好的做一做中,第一次也就是去年那本书中题是这样的: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今年的题是: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3台重6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虽然学生的答案应该都是没有超载,但是我们从计算过程去看,却是不一样的.

  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改成3台重600千克的机器后者对于学生在理解题目的基础是更好得计算,对于一些成绩不是最好的同学来说,也就是要用加法来计算的同学来说.去年的书要是你要用加法就要这样:300+300+300+300+300+300=1800但是今年只要600+600+600=1800就好了.两者一比我们能更好的发现今年这样一改对于学生来说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多了,因为去年好多学生列好了加法横式可是在计算过程中还是错了,这就对于他们的成功感有很大的伤害,因为实际上学生不会做的,只是因为模式中数据太多了.而今年数据一少就在算错的方面学生大有进步.当然对于用300*6和600*3的同学来说影响不大,可是我们要知道在上这个内容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学过这样的乘法.所以教材这样一改数据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是一个能更好获得成功的机会<

《吨的认识》 15

  质量单位吨较克与千克对于学生来说更抽象,也因此而更难于理解,所以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导入:一个苹果重200,一箱苹果重15,一车苹果重3,学生自然知道一车苹果重3克或3千克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就有了学习一个更大的单位的需要,于是“吨”就这样被引入了。

  引入“吨”之后,势必要让学生建立一个“吨”的概念,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就在这里。书上是这样安排的,先出示10袋100千克的大米,计算后得1000千克,然后告诉学生1000千克就是1吨,明确1吨=1000千克。然后要求计算10个体重是25千克的小学生有多少重?40个呢?从10个100到40个25,可以看出,书本的意图是从简单到复杂来加深学生对“吨”的理解。而对这两个例子,我在课堂上的安排正好相反。我是这样理解的,从小学生的体重出发,似乎更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他们的思维水平,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这比较熟悉,有些学生的体重正好是25千克,然后想象40个这样的学生就是1吨,正好一个班的学生是四十几个,让他们想象这大约就是1吨,好象比较贴近他们。一袋100千克的`大米,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并不清楚100千克的大米到底有多少。所以我将这两个例题的先后位置做了调整。

  之后我就让同学们做了一些练习。第一题,算一算。如:“一棵白菜重一千克,多少棵白菜重1吨?”这样的题目,一共训练了4道。正如徐老师所说的,如果能出示图片让学生圈出一吨有多少的话,会更直观深刻。确实,这一道题目做下来,学生兴趣不够高,反应不够强烈。看来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还是要以调动他们的兴趣为住,那么直观的感官的可能要多出示一点。第二题是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这一题主要是巩固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对“吨”的掌握,这里还要学生理解“限载量”的意思。第三题是共同来解决一道实际问题。最后总结和布置课堂作业。

  整课基本就是按照这个顺序上下来的,问题是存在着的,但总的来说,学生基本能达到目标并掌握本课的重难点。

【《吨的认识》 】相关文章:

吨的认识 02-22

吨的认识 02-08

《吨的认识》 09-16

认识吨的 01-31

认识吨 02-15

数学吨的认识 03-06

吨的认识 15篇07-05

《吨的认识》 15篇09-22

吨的认识 (15篇)09-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