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

时间:2023-02-19 14:22:55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神经调节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 中,那么应当如何写 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神经调节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 1

  一、

  (一)课前反思

  关于《激素调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学生在初中生物课接触过的内容不多,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因此这节课我依据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从学生熟悉的实际例子(马拉松比赛)入手,引出对血糖平衡调节的学习。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明确机体维持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接着指导学生分组活动------模拟吃饭后和运动时的血糖浓度的变化,并利用“胰岛素卡”和“胰高血糖素卡”建构血糖调节模型,形象地演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过程以及它们间的拮抗关系,借此引出反馈调节的概念及这种调节机制在生命系统中的普遍意义,也让学生学会用建立模型的方式来领悟所学的知识。对于糖尿病及其防治问题、激素类药物应用的利与弊,安排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与主题相关的信息与资源,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情感,激发学生对自身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反思,从而确定健康的生活方式,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对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的学习,采用创设情景----自主学习、讨论-----启发点拨-----归纳总结的学习模式。最后布置学生课后写建议书,倡导家庭成员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用以评估情感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只有单纯的听、看、记,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来,大大增加了他们获取知识、锻炼思维、增长见识的能力和机会。

  (二)课中反思

  1、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得。在这节课上,我把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得和理解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并对教材内容作了些许的调整:先通过教材的资料和实例让学生分析过程,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归纳出相关的知识点。从教学的效果来看,学生不仅能够自主、准确地概括,更重要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分析、总结,主动地归纳得出,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获得的知识,是深刻的、持久的。

  2、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这节课上,我引导学生开展了一个活动(建构血糖调节模型)、二个探讨交流(糖尿病及其防治问题、激素类药物应用的利与弊),学生不仅很好地完成任务,而且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提高。

  3、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节课通过对糖尿病、激素类药物应用的利与弊有关知识的探讨,不仅触动了学生心灵,也达到了培养学生自我保健意识、选择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目的。

  (三)课后反思

  1、把赏识性评价适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效果良好。如一个小组的3位同学到讲台上示范“吃饭后血糖含量是怎样调节的?”后,我这样评价该小组的活动:“刚才这一小组的同学表演十分精彩:一是他们的语言风趣幽默;二是他们每个人的表演惟妙惟肖”。在肯定完学生的活动后,我再做一些补充。师生在这种和谐互动的氛围中完成了有关内容的学习。当然这种评价不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赞扬或肯定,而是对学生活动的总结和升华。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既看到自己的成功,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所思,有所得,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良好发展。

  2、学生智慧和见解丰富了我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时有“创新的火花”闪烁,他们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如对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部位及作用,学生总是混淆不清。课堂上一位同学就提出了自己巧妙的记忆方法,让我记忆深刻。

  3、由于我们是农村中学,学生的基础薄弱,知识面匮乏,加上部分学生课前的准备工作不是十分到位,导致这节课时间比较紧。

  4、所有的问题均由老师设置,学生的探究活动也是在老师的指引下按既定方向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5、课后有些同学跟我交流说:“这节生物课真的对自己生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也很有趣”,听了学生们真诚的话语,我很兴奋。也使我想起了我曾经的课题-----《探究生物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物课堂应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即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教师应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参与调查、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被动的“知识容器”变成主动学习的参与者,学习资源的开拓者,合作的意识、自主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在学习体验中生成新的问题,在争论中解决问题,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希望自己的生物课堂能朝这个方向健康前进。

  科组评价意见:这节课充分落实了新课程理念,教学效果不错。教学过程成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技能、认知、情感、各项预定目标,在寓教于乐中圆满完成,体现了课改要求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比较好。

  二、教学建议

  1、适用教育对象及条件:本课时为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第2课时,适用于高二教师上新课时使用,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2、使用本课时的建议:本教学设计主要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农村中学,学生基础薄弱)而定的,如果情况与我校类似,则可以直接采用;如果是重点学校或学生基础比较好的学校,则在教学内容上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拓展:如血糖平衡的调节、糖尿病、激素的作用机理(教材只深入到激素是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没有深入地介绍两大类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不同方式及分子机理)、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等。

神经调节 2

  本节是人教20xx课标版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节在本章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功能。但是这一节的内容如反射的概念、反射弧完成的过程等内容都比较抽象并很难理解,如处理不好则枯燥无味,学生既没有学习兴趣也不易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教师的教学目的在于如何将抽象的内容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得其对于科学的概念变得易学易懂。针对教材中涉及的内容较多,知识相对较系统的背景,本节课是以“生物联系生活”、“生活应用理论”、 “理论实践生活”为设计主线,注重知识线与方法线同时进行,为学生创造动脑分析、交流表达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教学理念。知识与方法并重的同时,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使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热点,也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内容。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掌握人体几大系统的生理结构特征、人体感觉器官及神经系统组成,并且已具有活动调节的生活现象和经验;但就我校学生情况看来,不能有效的将实践中获得经验与知识概念识记、系统性处理后再应用,需要教师进行从旁引导。学生比较活跃,兴趣易激发但缺乏协作与耐性。

  按照课程标准结合学生情况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2、通过生活的自己的表现分辨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3、通过实验、探究、游戏等活动,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重点难点为:

  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3、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综合以上,为了更好完成学习目标,我设计本节课以“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了解通过导学案,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突破重难点时,除了教材提供的情景,我还设计了两组小游戏

  1、转向竞技:每小组一名选手参赛完成4次正口令和4次反口令转向比赛,全班对反应速度快、动作标准的同学给予掌声。

  2、举手竞技:全班学生和教师围圈站立,双手自然下垂。参与转向竞技的学生分别下达正口令、反口令、手指数量示意(一根代表举左手、二根代表举右手)和反向示意。通过游戏学生充分体会到耳、眼觉对刺激的感受、中枢神经对信息的处理和下达指令信号,肢体对指令信号的做出的效应。在以此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理性的认识“反射弧”这一内容,我设计了拓展实验:测定反应速度实验。组内完成每名学生的有、无干扰条件下对照左右手反应速度的测定,实验4次记录数据,取平均值。这一实验过程充分的体出现小组探究合作意识,并以设置对照实验的方式体会和实施严谨的科学实验探究过程,提升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本节课,以“五步三查”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完成,通过导学案、通过小游戏和实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搭建了学生合作探究和展示的平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得以发挥,提升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如能适当使用多媒体设备拓展学习资源和空间相应的效果会更加的好。

神经调节 3

  今天早上的教学任务是“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课,为了课上的活动能更好进行,课前我对学生的课桌重新布置了一番。第三节上课铃一响,我和往常一样,精神饱满地走入教室。

  受到课前一件事的启发:某位学生带了个酷似口香糖的小玩意来到班级,在这玩意上有静电,用以恶作剧。我以此为例,请一位遭到恶作剧的.学生来讲述当时他的动作,并指出此学生缩回手的反应为“缩手反射”。接着请了一位学生上台示范“膝跳反射”的过程,由此引出反射的概念并根据挂图介绍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此时发现学生的表情比较茫然,显然难以理解反射的整个过程。我接着出示了“膝跳反射”的模型,通过模型让学生了解了膝跳反射的整个过程,再请刚才示范的学生讲述发生“膝跳反射”时他体内的发生的事情,在我在引导下他最终较为完整的讲述了解了一遍。

  提问:反射对人体的意义是什么?提示学生根据课前恶作剧的例子思考。由些说明一个反射所需时间很短。

  接着安排学生完成活动:测试“握手——握手”反射要用多少时间。先介绍活动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两点注意事项:

  (1)请参加学生闭上眼睛,避免分心;

  (2)注意力要集中,但也不要过于敏感。请20个学生(10个男学生10个女学生)在课前安排好的位置上围成圆圈完成活动,测试次数共10次。根据测试结果请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完成一次“握手——握手”反射活动中,体内发生了哪些事件?

  (2)比较10次的测试数据,有怎样的规律?影响反射完成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如果测试人数再增加或减少数10人,测试数据方面会有什么变化?

  (4)即使是训练有素的足球守门员,面对射来的点球也常常扑空。对此作出解释。

  根据讨论结果,我作出了结论:完成一个反射所用时间很短,因些人体能够比较及时、迅速、准确地实现调节的过程。最后总结: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此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并大多数能理解反射的过程,教学效果不错。此节内容较为抽象,如能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举几个例子,效果应会更好些。

神经调节 4

  今天早上的教学任务是“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课,为了课上的活动能更好进行,课前我对学生的课桌重新布置了一番。第三节上课铃一响,我和往常一样,精神饱满地走入教室。

  受到课前一件事的启发:某位学生带了个酷似口香糖的小玩意来到班级,在这玩意上有静电,用以恶作剧。我以此为例,请一位遭到恶作剧的学生来讲述当时他的动作,并指出此学生缩回手的反应为“缩手反射”。接着请了一位学生上台示范“膝跳反射”的过程,由此引出反射的概念并根据挂图介绍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此时发现学生的表情比较茫然,显然难以理解反射的整个过程。我接着出示了“膝跳反射”的模型,通过模型让学生了解了膝跳反射的整个过程,再请刚才示范的学生讲述发生“膝跳反射”时他体内的发生的事情,在我在引导下他最终较为完整的讲述了解了一遍。

  提问:反射对人体的意义是什么?提示学生根据课前恶作剧的`例子思考。由些说明一个反射所需时间很短。

  接着安排学生完成活动:测试“握手——握手”反射要用多少时间。先介绍活动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两点注意事项:

  (1)请参加学生闭上眼睛,避免分心;

  (2)注意力要集中,但也不要过于敏感。请20个学生(10个男学生10个女学生)在课前安排好的位置上围成圆圈完成活动,测试次数共10次。根据测试结果请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完成一次“握手——握手”反射活动中,体内发生了哪些事件?

  (2)比较10次的测试数据,有怎样的规律?影响反射完成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如果测试人数再增加或减少数10人,测试数据方面会有什么变化?

  (4)即使是训练有素的足球守门员,面对射来的点球也常常扑空。对此作出解释。

  根据讨论结果,我作出了结论:完成一个反射所用时间很短,因些人体能够比较及时、迅速、准确地实现调节的过程。最后总结: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此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并大多数能理解反射的过程,教学效果不错。此节内容较为抽象,如能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举几个例子,效果应会更好些。

神经调节 5

  本课是八年级第三单元第三节《神经调节》的第三课时。在这节课中我认为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把握课本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本课是围绕“什么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的类型”展开的。如何生动形象地使学生了解反射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我以活动为主,结合PPT课件,穿插了两个直观的视频,共设计了两个游戏、两次实验、一次讨论,学生的参与面广,兴致高。我以游戏“反口令”开头,引出“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那么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呢?接着,我让学生进行实验“膝跳反射”,通过实验分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反射。这就解决了本课的第一个知识点。那这样的反射是如何产生的呢?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找出反射弧的组成。在此设计了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开火车说出反射弧的各个组成以及功能,并结合视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有的反射是否一样呢?学生再次进行“膝跳反射”的实验,探究大脑能否控制反射的发生,由此引出反射的类型------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举例各种反射,通过全班同学的判断区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我在向学生简单介绍了“膝跳反射”、“缩手反射”以及“驾驶员看见红灯刹车”之后就直接让学生到课本上找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特点。这样显得有些仓促。今后,我还要在活化教材、钻研教材上下功夫。

神经调节 6

  今天早上的教学任务是“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课,为了课上的活动能更好进行,课前我对学生的课桌重新布置了一番。第三节上课铃一响,我和往常一样,精神饱满地走入教室。受到课前一件事的启发:某位学生带了个酷似口香糖的小玩意来到班级,在这玩意上有静电,用以恶作剧。我以此为例,请一位遭到恶作剧的学生来讲述当时他的动作,并指出此学生缩回手的反应为“缩手反射”。接着请了一位学生上台示范“膝跳反射”的过程,由此引出反射的概念并根据挂图介绍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此时发现学生的表情比较茫然,显然难以理解反射的整个过程。我接着出示了“膝跳反射”的模型,通过模型让学生了解了膝跳反射的整个过程,再请刚才示范的学生讲述发生“膝跳反射”时他体内的发生的事情,在我在引导下他最终较为完整的讲述了解了一遍。 提问:反射对人体的意义是什么?提示学生根据课前恶作剧的例子思考。由些说明一个反射所需时间很短。接着安排学生完成活动:测试“握手——握手”反射要用多少时间。先介绍活动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两点注意事项:

  (1)请参加学生闭上眼睛,避免分心;

  (2)注意力要集中,但也不要过于敏感。请20个学生(10个男学生10个女学生)在课前安排好的位置上围成圆圈完成活动,测试次数共10次。根据测试结果请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完成一次“握手——握手”反射活动中,体内发生了哪些事件?

  (2)比较10次的测试数据,有怎样的规律?影响反射完成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如果测试人数再增加或减少数10人,测试数据方面会有什么变化?

  (4)即使是训练有素的足球守门员,面对射来的点球也常常扑空。对此作出解释。 根据讨论结果,我作出了结论:完成一个反射所用时间很短,因些人体能够比较及时、迅速、准确地实现调节的过程。最后总结: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此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并大多数能理解反射的过程,教学效果不错。此节内容较为抽象,如能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举几个例子,效果应会更好些。

神经调节 7

  我校精品课程建设至今,已跨越二个学期。我们生物科组的六位老师都认真地完成了各自的课题。下面,笔者想从选题、教学设计和教学反馈几个角度谈谈自己这节课的 。

  一、选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课题

  我选定的课题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中的第二课时,主要考虑到本校学生层次不高,一些较难的内容学生会比较听得吃力,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进度上也有考虑过。还考虑到这部分知识初中已接触过,难度不太大,就选定了这个课题。

  二、教学设计的修订和完善

  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必然是运用科学的系统方法,从实际出发,做好学习需求分析,准确地编制教学目标,根据主客观条件和可能,设计教学实施方案,通过实施中反馈,调整,再实施直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备学生

  本校学生无论从认知心理或知识技能基础上,都处于本市中下水平。对于生物这门次课,绝大多数学生课外不会做复习及预习,更不用说买些课外书来练习巩固了。于是,怎样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是迫在眉睫的事。笔者根据学生的现状,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创设问题情景,配合小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2、教什么?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旨在把书上的知识吃透的基础上,做一定程度的升华和提高,以适应多层次的需要。笔者注意到这部分内容和初中知识密切相关,可学生间隔两年,已基本遗忘,所以,引入式的复习必不可缺;复习提问,正好又带出神经神经中枢与中枢神经的比较;展示各级中枢图片以及人脑结构模型,学生很快就进入到本课重点内容中;问题情景的创设,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升;最后的学生表演与学生学习经验介绍,达到了认知与情感教育的巧妙结合。

  三、教学建议

  本节适用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课时的新课教学。

  四、教学后的反馈(科组意见)

  本节教学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活动积极,参与性强,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学生能够积极讨论,畅所欲言,主动积极地学习。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由实际生活引入,让学生觉得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克服了本节内容抽象的困难,精心设计了教案和学案,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合理利用表演、学习经验介绍等多方位刺激学生感观,操作合理,顺利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教师应注意多对学生活动的指导,鼓励学生与人合作,学会表达与交流,同时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活动,与学生共同体验活动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神经调节 8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这节课就是围绕“反射”来讲的,包含三个知识点:

  1、反射的概念;

  2 、反射弧的构成;

  3、反射的类型及其异同。这三方面知识学生非常熟悉,但并不必定理解,因为我们只熟识这些事物的外在表现,而它们在体内的活动过程,看不见,摸不着,抽象性太强而直观不足,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确定不会好。因为“反射”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时采用了多种方式,如:活动、实验、举例、讲故事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让学生去体会和理解“反射”。回顾这堂课,总体的来说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还是存在一些遗憾,需要思考和改进。

  这堂课我比较满意的地方:

  一、活动导入。以简单的拍手活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即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以活动开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反射”这一名词。接着以“膝跳反射”的试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反射。对于反射的概念,教师没有直接给出,而是分解成三个问题(此活动是在人体的什么体系调节下完成的;什么原因引起的';是有规律的反应吗?)引导学生思考,在答复问题同时自然归纳出反射的定义。

  二、以学生为主。这堂课许多环节是由学生完成的,我只是在必要时给了一些提示和引导。如:“缩手反射”的实验就是由“小实验员”自己向大家说明实验规则,并选一名被试者完成实验,实验完成后还对实验结果做了简单的分析。反射弧的结构也是他们在阅读完资料后自己总结,我帮他们做了点修改后得出的。

  三、联系生活。学生对神经调节的现象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神经调节是怎样进行的知识却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动身,通过试验和直观教学,辅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属于反射,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属于反射现象的例子,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掌握“反射”这个概念的情况,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反射”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我们的生活随处都有“反射”。这有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反射”的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处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关于“反射弧的组成”,与课堂开头的活动互应,引导学生思考“手是先感觉到疼还是先缩回”这个问题,要解答它应先了解反射的构造基础——反射弧。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自己总结出反射弧的组成。另外,学生通过剖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进一步巩固了反射弧的组成知识。

  还存在的一些遗憾:

  一、学生举例这个环节用的时间有点长。而且学生举的例子都比较单一,以简单反射的例子居多。说明他们对复杂反射的掌握还不是很好。

  二、我也用幻灯给出六个现象让他们判断属不属于反射,但不只是要他们做简单的判断而已。这六个例子每一个都含一个相关知识,在分析例子时如果把这相关的内容分析出来能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能使这六个例子的作用被充分利用。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充分利用这六个例子,只是让学生判断其中哪些是反射哪些不是。很可惜。

  这堂课中的遗憾希望在下一次课能补回来。

神经调节 9

  本节课是围绕“什么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及“反射的类型”展开的。如何形象、生动地使学生了解反射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以活动开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反射”以词。接着以“膝跳反射”的实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反射。对于反射的概念,教师没有直接给出,而是分解成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回答问题同时自然归纳出反射的定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处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关于“反射弧的组成”,与课堂开头的活动互应,引导学生思考“手是先感觉到疼还是先缩回”这个问题,要解答它应先了解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自己总结出反射弧的组成。另外,学生通过分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进一步巩固了反射弧的.组成知识。

  复杂反射的建立是通过“狗对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反射”为例来讲解的。“小狗做算术”这道思考题即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复杂反射的建立过程,又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能否理解文字、数字的含义”,进而得出结论:对于某些语言刺激,能形成复杂的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

  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是第一次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包括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到实施计划和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应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交流设计方案。

神经调节 10

  一、

  上课之前,备课精心、充足,课件制作也是用心良苦、反复揣摩,但课后进行反思,总还是有值得再斟酌、再改进的地方。下面简要整理以下几点反思。

  (一)、实际课时与参考课时之间的矛盾

  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这节内容,教参上标明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但实际耗用课时却为2课时。个人认为,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安排“学生思考、回答、讨论、交流、阅读、归纳等”环节是较合理的;并且,为将这些环节落实到位,实际教学课时达到2课时也是必然的。那么,怎样才能减轻实际课时与参考课时之间的矛盾呢?我想,课前安排学生认真预习,完成学案,这样,能适当加快教学步伐,缩小两种课时之间的差距。

  (二)、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的缺失

  教学中总会有遗憾,教师美好的教学愿望并不等同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实际教学中,我看到部分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有所不足。例如,在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时,部分学生不是对着投影上的表格独立思考,而是低头直接看书上的答案。再如,在讨论“体温调节机制”时,少数学生默不作声,游离于活动之外;还有极个别学生貌似讨论,实则说笑。这样的现象无疑会削弱教学效果,不能视而不见。这种状况,文科班学生尤为突出,认为能过学业水平测试即可,有部分学生连课前发的学案都没有很好完成,故上课参与程度也不是太高。上课时,教师应“巡视全班”,及时发现这些现象,并采取“提醒独立思考、鼓励参与讨论、制止闲谈说笑”等做法。但,以上现象暴露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即“部分学生学习依赖性较高、课堂参与热情欠佳,在学习上暂且缺乏足够的主观能动性”。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是否也说明教师对学生还不够了解,在营造氛围,引导学生方面做的还不到位呢?问题出在教师还是学生?我想,应该在课后找学生聊聊,了解他们少积极、易走神的原因,然后做好沟通疏导工作,并对教学作出合理调整。

  (三)、文理科班授课时的`深浅应有所区别

  老实说,文科班的生物课,是应对学业水平测试,要求理解和掌握最基本知识点,弄懂知识点的基本规律,不需把知识点扩得过宽、过深;而对理科班来说,要参加高考,要求相对要高得多。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课堂的教学上,还要体现在课后布置的作业上。本教学设计,本人认为“难度”适中,在不同的班别(文、理科)授课,可作适当删减或增添,备课的同时更要备学生!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建议

  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必修3第2章第3节的新课教学。

神经调节 11

  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学生较易得到脑主要分为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那么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因为脑科学内容复杂不适合学生作探究和猜测,为了避免教师单纯作介绍,我主要举例出各种病例,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明白各结构的功能。如:布置学生对照教材的图“人脑不同部分的功能”去理解大脑知识的介绍,再进行理解应用:

  张强是一位建筑工人,在一次外墙粉刷作业中,不小心从3米高的`脚手架上摔下来。经此劫难,原来视力正常的他,现在眼睛却看不见任何东西了。经医生检查,知道他的眼睛并没有器质性的损伤。据此你判断一下,张强受损的部位可能是( )

  同理,如:老王脑部有疾病。一天外出时,他看到前面有一条小沟,却迈出了很大的一步,据此可推断老王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生命活动的病人,这种病人的脑结构中肯定没有受损的是( );

  进一步,引出学生讨论:在平时的生活中,尤其运动时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头部?科学用脑要注意哪些事项?

  这样通过学生有意识地带着问题阅读,容易进行对照理解,也让学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科学。

  2、周围神经系统承担着信息的传导功能。在学生掌握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后,对于脑发出脑神经,脊髓发出脊神经才容易理解,因而这部分知识可列为最后一部分。此时学生已具备相应的一些知识基础,可以利用P112神经系统和神经分布图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

  本节内容经适当调整教学顺序和增删知识点后,教师教学更加符合逻辑性,学生的学习也顺利地多,而另一方面,利用生理知识与人人息息相关,学生往往容易也乐于联系自己实际进行思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中列举的为数不多的几个知识点。学生看懂教材了,才便于他们自己的课后巩固复习。

神经调节 12

  多媒体将 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 集于一体,如果合理使用 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静止的图像动起来,更加具体地反映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能更好地提高课堂 的教学效果。

  在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说明中,《人体的神经调节》第一课时有三个考点:

  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A)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B)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B)

  根据考点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定为以上三个,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习目标 2: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作为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学习目标3作为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又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传统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兴趣,也不能更好掌握考点。我精心准备多媒体课件,取得了很好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1:了解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我用一张图片展示出神经元的特殊结构,学生很直观地掌握了知识点,并且体会到“结构决定功能”这一生物学观点。

  学习目标2: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为了此突破难点,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将书本上静止、深奥的图像动起来,通过动态过程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过程、传导的形式以及传导特点。这样,以前老师总结学生死记的教学特点转变成了学生从形象的动态过程中理解记忆的学习特点。

  学习目标3:概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学生在学完突触结构的基础上,在学此目标就显得很容易了。我选用一个flash动画,学生对动画内容很感兴趣,学习激情较高,轻松地解决了这一目标。

  总之,本节课借助多媒体非常好的解决了两个重点知识,多媒体 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使学生能更加形象地理解课本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本节课不足之处:教材、板书、多媒体与学案协调应用需要加强,学生感觉手忙脚乱;此外,由于水平有限,选用的 flash 动画自己不会改动,如,“突触前膜”说出“前膜”不够严谨,在今后教学中还要不断提高这方面操作能力。

神经调节 13

  我所讲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信息的传递”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既需要掌握前面所学的神经系统的知识,又是后面学习信息的处理的重要基础,因此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中,我针对自身的`优势条件认真的设计了多媒体演示课件,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技术熟练,使教学程序比较流畅。由于精心的制作了课件,因此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有了很大帮助,使教学内容结构清晰、简洁、明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加强了学生间的探究活动,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学生在学习中也体会到了乐趣。虽然课堂效果比较好,但是我也看到了一些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改善。主要有: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间的小组合作、探究,但是重点并不是很明确,因此使效果大折有些问题学生本身思考就能完成,我却让学生互相交流,学生交流完后,我只做简单的总结,并没有发挥出学生探究交流的效果,使这种探究活动显得有点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回答问题比较踊跃,但是我并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对于学生的提问只集中在前面几个学生身上,对于后面一直举手的同学照顾不到。对课堂的掌控还不到位。

  在做膝跳反射实验时,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课堂比较拥挤,学生在做分组实验时无法全部完成,造成课堂秩序很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对于设计的问题,学生回答和自己预想的不一样时,有些不知所措。由于前面的环节运用的时间过多,在课堂练习时时间就比较紧,使练习的效果比较差。

  面对以上课堂教学中的优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发扬,对于不足我会找原因,逐步克服,争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神经调节 14

  我讲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第一课时。这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反射并且掌握反射的五个结构,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们了解了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分布以及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节课正式上之前有两次的磨课,第一次是以说课的形式进行。在这次说课活动中,发现不少问题:1、视频过多,占用了一定的时间;2、在学生完成“膝跳反射”实验后,我提出质疑:“膝跳反射”是否受大脑控制,很多资料中认为不受大脑控制,但实践中发现大脑对其有一定的控制作用;3、在反射弧的结构图中标出相应结构的名称,这个知识点较简单,可由学生在导学案中完成,再用投影展示,这可节省时间。根据老师们提出的建议,我对课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第二次,在4班进行,课前虽然通知了学生,但没有进行沟通,课虽然上得还算顺利,但时间没把握好。原因有:1、在做“膝跳反射”实验时,学生扣击的位置不对,且座位之间的距离小,所以许多学生都没有出现应有的反射现象;2、在讲反射弧的组成内容时,一次展示的问题过多,使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过程中不知从哪开始讨论。3、有些拓展问题需要学生课前预习找出答案的,由于时间仓促,学生没能很好的预习,所以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引导。在这次磨课后,组里的老师都找出问题并提出建议:1、导课的小实验没有向学生说明意图,学生不知道这个实验要达到什么目的;2、展示有关反射弧组成的问题时不要一次把所有问题展示,分开展示有利于学生明确要讨论的问题;3、提问个别学生时,老师还要关注其他学生的反应;4、没有很好的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评价。

  经过这次的磨课,我有针对地对课件和教学思路做了比较大的改动。1、课前与学生沟通,让他们有所准备;2、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3、布置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合作探究的问题,并就拓展的问题给予提示。

  在正式上课时,我按照修改后的'教学思路进行,同时尽量避免出现之前的错误。课上得挺顺利,学生很配合,师生互动也做得不错,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前面讲的太细,导致后面赶时间;

  2、有些拓展问题较难,在我的提示后学生仍不能回答,说明学生课前预习时我的指导不充分。

  3、最后没有完成课堂的达标测评,使得这节课不完整。

  4、在环节衔接上做得仍不够好,需要再精心设计。

  5、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仍做得不够。

  从整体上来看,本堂课学生的表现让我非常的满意,但是由于作为教师本人的准备的不足和对课堂把握的欠缺使得本节课存在很多的暗点,期待自己在以后的课堂中不断提升和加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