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雨衣》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 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 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充气雨衣》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充气雨衣》 1
《充气雨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它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动手发明创造的叙事性的文章。文中主要讲了讲了穿着雨衣的主人公小林在雨中淋湿了裤腿。为了改进雨衣,小林苦苦思索。他从张开的裙摆、塑料救生圈上得到启发,发明充气雨衣的故事。这是一篇很有教育与启发意义的文章,通过一个故事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遇到问题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努力地学生传达这一道理。
这堂课中,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注重字词学习
《充气雨衣》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认识14个生字,这些生字的字音不易读准,字形比较复杂,所以在教授时用归类识字的方法记住一些比较简单的字,重点去识记几个比较难记的字,如:“旋、囊”等。在此环节中,由于方法多样,学生表现得很积极,教学效果很好。
二、注重默读课文
在对课文进行分析与学习时,我先让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对文章内容有整体的把握。而后,通过质疑的形式对文本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其间,多次让学生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答案。这样,学生在默读课文中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在分析课文时,做到了详略得当,对小林制作雨衣的过程进行了重点分析,从中体会小林同学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的品质。同学们对这些也能够很好地了解与体会,并通过对小林的称赞表现出来。
三、注重课外拓展
在对文本分析之后,我又做了适当的拓展,展示小林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学生们知道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自己的看法。我借机引导,发明离我们并不远,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我们一样可以成为小小发明家。此外,我还搜集了一些其他的发明作品,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的科技创新。
四、课堂问题处理灵活
本次课的导入与我所设想的并不一致,但我觉得我做到了灵活的处理。通过郭家h同学的问题引入对的学习。这次的处理方式与之前遇到类型情况所采取的处理方式相比有很大的进步。
本次授课的不足之处表现在:
一、教案所涉及的内容并未完全在课堂上呈现,比如有一个环节是学生分享交流生活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授课过程中,我在引导学生说出更好解决被雨淋湿的方法后,直接向他们展示我所搜集到的一些创新作品,这样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说话机会。
二、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在授课过程中,我感觉到我所说的话有一些是多余的,有一些是不明确的',还有一些在其根本上存在错误,这些地方是我以后需要改进提高的。
这是我实习期间的最后一堂课,我觉得比之前是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实习结束了,但我从中所获的东西会随着日后的学习与体会不断加深。这次的实习,使我对现在的小学课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使我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感谢一个多月来于老师的指导和孩子们的配合。
《充气雨衣》 2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放手让学生自学。板书课题:充气雨衣。提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充气雨衣的发明者是怎么想与怎么做的?
抓住两个问题:1、小林在发明充气雨衣时,有几处绝妙的想。2、小林想到后,是怎么做的?带着问题带着笔学生开始细读课文。
在自学的基础上,小林想的地方有三处。一是躺在床上想:抓住“改”字。二是问题又来了,抓住“叠”。三是心想,抓住“代替”。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出来。而第四自然段中,“随着优美的乐曲,看着裙子像花伞,然后联想到雨衣。这是小林小发明的动力。而且这一句的.语言文字上,写得相当不错,因此,我就着重抓好这句的教学。
同样的方法,完全放手让学生找出两处“做”。再标出动词。在小组里合作讨论交流。汇报反馈时,小结出:想就是动脑,做是动手,然后回到单元主题,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思考多实践这样才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一堂课也就将这篇文章结束下来了。我上完了,感觉很轻松。我相信学生也是。
《充气雨衣》 3
今天是我实习以来讲的第一节课,这是一篇默读课文,需要学生自己去领会文章的大意和动脑动手去改造创新的主旨。因为没有要写的生字,我是用了两个课时来完成这篇课文的,第一节课时间把握的还可以,第二节课就有点紧张了。在这两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即使在课下准备的很充分了,到了课堂上也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的改变策略来把整堂课上好。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有很多不足:
第一是对教案还是不够熟悉,以至于很多想要表达的内容说的不够完整;
第二是对课文中的.好的句子要求学生读的不够;
三是对学生的表扬不到位,应该做到具体有效的表扬,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四是没有发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虽然教案上设计的很好,但在实施过程中,我引导的太多,这是最大的不足;
五是在讲生字的过程中,纪律没有维持好,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六是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还不够,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能做到有效的解决。
总之,这两节课所学到的东西是我听再多的课也体会不到的,只有真正上了讲台,才能感受到课堂中的那种氛围和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去做的。在以后的实习过程中,我会尽量改变这些缺陷,争取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充气雨衣》 4
课结束了,我苦苦思来,有这几点感受:
思考的两个问题:
1 、如何保证学生主动参与,保证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参与过程中学生的智力活动,情感体验,交往情况,发展状况。
2 、怎样关注学生的发展状态。新课堂提倡“生成性”原则。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新的教学策略,捕捉亮点,让智慧闪烁光芒。教学过程不应该是一个不变的呈式,更不应该是僵化的模式。教学过程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应遵循思维认知的曲线。
思考中明白:
1 精彩的'课堂教学在于学生学得精彩,而不在于教师讲得精彩。
2唤醒了对自我教学实践的不满,看到了自身与别人的差距,危机感增强了,是须“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时候了。
今后研究的重中之重:
1 、苦练钻研教材基本功。如果教师都走不进文本,不知其意,其主旨,指导学生时就会有偏差、有失误。
2 、课堂调控的艺术。《青蛙看海》一课的教学带给了我方方面面教训和启迪,我要以此为起点,以此为压力和动力,削枝除叶,抓住主干,不求表,但求质。
《充气雨衣》 5
【 一】
《充气雨衣》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主要讲小林细心观察生活,勤于动脑动手发明充气雨衣的事。我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在感悟课文时,对于小林遇到的难题,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教学中以此为凭借,进一步培养学生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的有效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默读课文时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成了统领全文的一个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如果一次没读懂,可再次默读思考。同时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思考,也能够迅速地帮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再抓住课文重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和“勤实践”的好品质,逐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通过这样的指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勇于实践的好品质。
【 二】
《充气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略读课文,情节清晰,但识字任务较重,共要认识14个生字,有些字存在识记难点,如“旋”、“囊”等。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将识字教学放在显要的位置。执教后,我的总体体会是: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读”的特点,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探究相关问题,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读以默读为主,轻声朗读为辅。教学中,需把握的一个主方向是,这是一篇语文教学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应竭力克服科学课的影子,突出语文性。
(一)抓住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我有意突出了识字教学的成分。
由于识字任务较重,如果按个个教学、分别强调的方式,不但会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还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因此我设计了闯三关的识字环节,同时交流记字方法。
由生字到生词再到课文中的句子,指明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在此基础上,将单个生字放入词语个句子中,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识字环境,同时又能达成记词读句的目标,从课后反馈可以看出,识字教学还是收到了应有的成效。学生的参与面也较广,大多数学生在识字环节中得到了展示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我还在理解课文内容适时指导朗读,如“换好游泳裤,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学生很容易读破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能有效克服难点。
通过一系列的环节落实,学生在字词句的收效是明显的,但我忽视了课堂效率问题,也即所花费的时间与相应成效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点对提高效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课后,我觉得在字词句方面应该加以整合,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比如,在学生充分地自主识字的基础上,通过读句的方式检查字音和朗读,可以节约很多教学时间,不至于仓促地进行后来的环节。
(二)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从充气雨衣的发明联系到身边的事物,启发思考,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也可以通过改进变得更加方便。我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物品,学生也能积极地思考,不会因为所列用品离自己太遥远而失去思考探讨的积极性。
但因为时间仓促,这一环节并没有得以充分地展开,草草结束,没有收到该有的成效,成了本次教学的遗憾之一。另外,我只想到模仿充气雨衣的发明,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可改进的事物,忽视了指导学生交流身边已经得到改进的用品,也即学习课文后,能逆向联系生活实际,逆向的体验可能会给带去更深刻的体验。这反映出我在预设时,存在思维狭隘性,思路不够开阔。
《充气雨衣》 6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大意。
3、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流利地读文。
教学难点:
从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1、识字卡片。
2、录音机、磁带。
3、普通雨衣和充气雨衣图片及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切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2、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
二、合作交流
1、分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2、识字游戏: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把游戏融入课堂,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可采取如下方式:开火车轮流读、小老师领读、抽字卡快速读等。
3、再读课文。
(1)通过识字练习,能把句子读通顺,准确。
(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感知课文内容
4、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6、充气雨衣
看──雨水流到裤腿上
↓
想──改雨衣
↓
做──铁丝圈气囊
↓
受到大家称赞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采用新颖多变的方式,增强娱乐性,活跃课堂气氛。
2、读句子:
朗读写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灵感的句子,达到准确、流利。
三、品读领悟
1、默读课文:
思考:1、小林遇到几次难题,都是怎样解决的?
2、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小林“看、想、做”的内容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体会一下小作者的情感。如“想”的句子应注意略带思考的语气;“做”中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找同学读,个别处可教师范读。
3、说一说你佩服小林吗?为什么?
抓住重点,突出教学,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能深刻感悟到小林的好品质好奇心。
4、学生按照小林“看、想、做”的发明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的过程。
5、朗读并能简单复述课文:
指名读,同桌监督读,分段轮流读。还可进行评价。可自评、互评、师评。能复述课文抓住重点语句。
四、巩固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告诉大家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3、找出你喜欢的语句读出来给大家听。
4、延伸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你愿意和小林一样也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发明家,为方便人们而善于思考吗?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6课《充气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略读课文,情节清晰,但识字任务较重,共要认识14个生字,有些字存在识记难点,如“旋”、“囊”等。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将识字教学放在显要的位子。执教后,我的总体体会是: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读”的特点,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探究相关问题,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读以默读为主,轻声朗读为辅。教学中,需把握的一个主方向是,这是一篇语文教学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应竭力克服科学课的影子,突出语文性。
为了抓住低段识字教学的重点,我有意突出了识字教学的成分,占了一定的教学时间,由于识字任务较重,如果按个个教学、分别强调的方式,不但会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还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因此我设计了闯三关的识字环节,同时交流记字方法。由生字到生词再到课文中的句子,指明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课件进行检查,同桌合作“你读我来纠正”,课件出示有一定识记难点的六个生字集中交流。在此基础上,将单个生字放入词语个句子中,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识字环境,同时又能达成记词读句的目标,从课后反馈可以看出,识字教学还是收到了应有的成效。学生的参与面也较广,大多数学生在识字环节中得到了展示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我还在理解课文内容适时指导朗读,如“换好游泳裤,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学生很容易读破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能有效克服难点。通过一系列的环节落实,学生在字词句的收效是明显的,但我忽视了课堂效率问题,也即所花费的时间与相应成效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点对提高效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课后,经同事点评,我觉得在字词句方面应该加以整合,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比如,在学生充分地自主识字的基础上,通过读句的方式检查字音和朗读,可以节约很多教学时间,不至于仓促地进行后来的环节。
除了识字环节体现出了明确的意图,最后的拓展环节也同样体现出明确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充气雨衣的发明联系到身边的事物,启发思考,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也可以通过改进变得更加方便。我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物品,学生也能积极地思考,不会因为所列用品离自己太遥远而失去思考探讨的积极性。但因为时间仓促,这一环节并没有得以充分地展开,草草结束,没有收到该有的成效,成了本次教学的遗憾之一。另外,我只想到模仿充气雨衣的发明,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可改进的事物,忽视了指导学生交流身边已经得到改进的用品,也即学习课文后,能逆向联系生活实际,逆向的体验可能会给带去更深刻的体验。这反映出我在预设时,存在思维狭隘性,思路不够开阔。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学生每天10到12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以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新课程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学习的机会,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主质疑,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自读自悟的方式既能为学生提供自由空间,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独特体验。但我对学生缺乏信心,一环扣一环的教学步骤束缚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飞翔的翅膀,我一步一步引领他们前进,学生学得很被动。我从指导学生合作探究三个问题(他为什么会想到要把普通的雨衣改进一下?他在发明充气雨衣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难题吗?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到讨论小林发明充气雨衣受到的启发,以及指导学生找读小林心理活动的句子,到最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称赞小林,联系身边可改进的物品,都是在我逐步出示任务的情况下完成的,学生成了解答问题的客体,失去了课堂主体性。因此,学生学得很疲劳,参与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也很冷淡,这正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终将导致课堂的聊无生趣,如果不给学生以锻炼的机会,那么的翅膀总有一天会失去飞翔的能力。
这一课的教学带给我很多思考,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在把握文本重点的前提下,大胆处理教材,大气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成效。
《充气雨衣》 7
《充气雨衣》这篇是略读课文,主要讲小林细心观察生活,勤于动脑动手发明充气雨衣的事。我鼓励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文章较长,量较大,字音不易读准,字形也较复杂,因此识字中注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自主识字,并安排生动有趣的读书和巩固识字的活动。如:“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这样针对本课字形复杂,字音难记的特点,采用多种复现方式,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质量。
在感悟课文时,对于小林遇到的难题,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教学中以此为凭借,进一步培养学生遇事用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的有效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课文时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成了统领全文的'一个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如果一次没读懂,可再次默读思考。同时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思考,也能够迅速地帮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再抓住课文重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和“勤实践”的好品质,逐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通过这样的指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勇于实践的好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开发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实践。
《充气雨衣》 8
一、教材简说
小林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默读课文后,可让学生想一想,小林为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呢?我感觉他有些像前面出现的阿切尔,也是个生活的有心人。当生活中遇到难题时,他就积极开动脑筋,连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小林一直在想啊想”。正因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从徐徐张开的裙子上得到启发,马上动手做。但是发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解决了张开的事又出现了收不拢的事。也因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从吹气的救生圈上再次得到启示,他又动手完善了雨衣。在爸爸的帮助下,实用的充气雨衣终于做成了。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
本课作为略读课文,没安排写字任务,只要求认识十四个生字。识字量较大,字音不易读准,字形也较复杂,要注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自主识字,并安排生动有趣的读书和巩固识字的活动。
“充、粘、差”是翘舌音,“剪、旋、联”是前鼻音,“充、泳、棒、囊”是后鼻音,要引导学生读准。特别是“膝”不要读成“qī”。
本课形声字有“嘿、泳、膜、胎、剪”等,可利用其表音表义的特点识记。“差”可与“着”对比识记。
1.自主识字、读中识字。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教材中的“小鱼儿”,如果“小鱼儿”不能告诉你,就去请教“字典老师”。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二)朗读感悟
本文较长,要充分利用默读速度快的优势读书。引导学生在默读中识字,在默读中感悟。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小林遇到了什么难题?是怎么解决的?”这个问题,读书、思考、找答案,抓住“看”“想”“做”三方面,使学生了解到小林遇事能用心思考,不断实践。
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没什么深奥的地方,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我们却没有去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更没有动手去改进它,这就是小林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可以安排小组讨论:你佩服小林吗?为什么?
可参考下面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自学。
1.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了什么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2.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
3.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读好小林三次动脑思考的句子。
(1)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2)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3)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三)积累运用
1.“按音起名”。引导学生给多音字“缝、假”用不同的读音组词。
2.做“找朋友”游戏。出示词语“慢慢”,课文中有两个词的意思与它相近,快找出来,让它们三个成为好朋友!(徐徐、渐渐)
3.课文中有三个带问号的句子,看谁能最快找出来!比较一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子各写一句话。
4.建议积累以下词语:表演舞蹈优美旋转称赞
联欢会展览会徐徐张开渐渐模糊五颜六色
(四)实践活动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
2.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做个小制作。(为语文园地的交流展示活动做准备)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不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板书课题:充气雨衣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读: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4)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与同学讨论解决。
2.检查生字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卡,“开火车”读。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相互讨论不理解的词义。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开火车接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课件。
课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4.小结: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
5.思考、讨论。
(1)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
(2)怎样才能使设想变为现实?
(四)朗读品味,表达情感
1.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读。
2.组内赛读。
3.出示课件(小孩子穿着充气雨衣),指导朗读。
漂亮、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气!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
(五)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你们一定也想成为小小发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思考、讨论、交流)
2.同学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六)课后实践,劳动体验
动手做做,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充气雨衣》 9
《充气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略读课文,情节清晰,但识字任务较重,共要认识14个生字,有些字存在识记难点,如“旋”、“囊”等。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将识字教学放在显要的位子。
执教后,我的总体体会是: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读”的特点,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探究相关问题,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读以默读为主,轻声朗读为辅。
教学中,需把握的一个主方向是,这是一篇语文教学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应竭力克服科学课的影子,突出语文性。
为了抓住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我有意突出了识字教学的成分,占了一定的教学时间,由于识字任务较重,如果按个个教学、分别强调的方式,不但会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还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因此我设计了闯三关的识字环节,同时交流记字方法。
由生字到生词再到课文中的句子,指明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在此基础上,将单个生字放入词语个句子中,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识字环境,同时又能达成记词读句的目标,从课后反馈可以看出,识字教学还是收到了应有的成效。学生的参与面也较广,大多数学生在识字环节中得到了展示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我还在理解课文内容适时指导朗读,如“换好游泳裤,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学生很容易读破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能有效克服难点。通过一系列的环节落实,学生在字词句的收效是明显的,但我忽视了课堂效率问题,也即所花费的时间与相应成效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点对提高效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课后,我觉得在字词句方面应该加以整合,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比如,在学生充分地自主识字的基础上,通过读句的方式检查字音和朗读,可以节约很多教学时间,不至于仓促地进行后来的环节。
除了识字环节体现出了明确的意图,最后的拓展环节也同样体现出明确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充气雨衣的发明联系到身边的事物,启发思考,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也可以通过改进变得更加方便。
我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物品,学生也能积极地思考,不会因为所列用品离自己太遥远而失去思考探讨的积极性。但因为时间仓促,这一环节并没有得以充分地展开,草草结束,没有收到该有的成效,成了本次教学的遗憾之一。
另外,我只想到模仿充气雨衣的发明,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可改进的事物,忽视了指导学生交流身边已经得到改进的用品,也即学习课文后,能逆向联系生活实际,逆向的体验可能会给带去更深刻的体验。这反映出我在预设时,存在思维狭隘性,思路不够开阔。
《充气雨衣》 10
《充气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略读课文,情节清晰,但识字任务较重,共要认识14个生字,有些字存在识记难点,如“旋”、“囊”等。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将识字教学放在显要的位子。执教后,我的总体体会是:
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读”的特点,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探究相关问题,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读以默读为主,轻声朗读为辅。教学中,需把握的`一个主方向是,这是一篇语文教学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应竭力克服科学课的影子,突出语文性。
《充气雨衣》 11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爱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重点难点】
学会默读课文;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默读感悟。
【教学准备】
投影仪、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样?下雨时,需要带什么雨具?
2、你穿过雨衣吗?穿着雨衣在雨中走有过什么样的感受?
3、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板书课题《充气雨衣》。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二、通读全文,学习生字
1、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卡片认读生字。
⑵ 按归类认读生字:让学生找找翘舌音、平舌音、后鼻音;找找同偏旁的生字。
⑶ 游戏识字:
听音举卡片;送信游戏;开火车扩词游戏;
⑷ 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先认读,再用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涂出。
⑸ 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的。
⑹ 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评价。
相机教学多音字:“缝”和“假”。
三、默熟课文,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
小林遇到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画出有关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
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
3、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⑴ 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 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 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 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⑵ 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 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③ 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④ 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⑶ 夸奖的句子:
嘿!别提多棒了!
四、情感升华
1、复述“充气雨衣”发明的过程。
2、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3、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4、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用品给你带来不便的事吗?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吗?
激励语: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板书设计】
16、充气雨衣
想 旋转起来的裙子 想 塑料救生圈
? → (板画) ? → (板画) 称赞
做 雨 衣 做 充气雨衣
(板画) (板画)
【作业布置】
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识字14个,字音不易读准,字形比较复杂,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按归类识字,游戏识字等多种形式的方法识记,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学生很喜欢识字这一环节。本文较长,重点抓住“小林遇到几个难题,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默读和快速阅读。由于长句较多,学生读起来有些困难,在朗读展示时学生的情绪比较低落,直到“复述”这一环节,学生才“死灰复燃”,活跃起来。可能自己高估了学生,把课文只设计了一个课时,知识点过多,也有关系。自己从三个方面设计了朗读,旨在通过朗读感悟“小林爱思考”的道德品质和“勤实践”的人文素养,从“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这一环节上有了体现,虽然学生在朗读时不是激情饱满,但感悟还是很深刻的。
《充气雨衣》 12
文中的小林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小林遇事认真思考,不断实践终于发明了充气雨衣。想一想生活中有什么不便,你想怎样改进它?
王露说:“因为我们的书包很重,我想发明充气书包,只要给书包打上气,书包就能飘在空中,另一端栓一条绳子在手上。”孙家乐说:“我想发明自动化垃圾桶,只要把垃圾扔进去,它就会自动氧化,这样空气就不会被污染了。”可惜,铃声打响了,孩子们叹息道,我说:“没关系,那就写下来吧。”
请听,发明可真是多:有的想发明新式衣服,天热会自动吹冷气,天冷会自动出暖气,有汗可以排汗,排出的'汗变成水就可以洗衣服了;有的想发明变色衣,只要按下按钮就会变颜色的衣服;有的想发明电动彩笔,这样上美术课就不用总是把颜色笔换来换去;有的想发明多功能笔,还有的想发明发明温度床,可随冷热调节温度,这样冬天不用热水袋,夏天不用吹空调破坏臭氧层……
这个环节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学语文。
《充气雨衣》 13
《充气雨衣》是一篇很有教育与启发意义的文章,通过一个故事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遇到问题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
这堂课中,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注重字词学习
《充气雨衣》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认识14个生字,这些生字的字音不易读准,字形比较复杂,所以在教授时用归类识字的方法记住一些比较简单的字,重点去识记几个比较难记的字,如:“旋、囊”等。在此环节中,由于方法多样,学生表现得很积极,教学效果很好。
二、注重课外拓展
在对文本分析之后,我又做了适当的`拓展,展示小林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学生们知道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并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借机引导,发明离我们并不远,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我们一样可以成为小小发明家。此外,我还搜集了一些其他的发明作品,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的科技创新。
三、课堂问题处理灵活
本次课的导入与我所设想的并不一致,但我觉得我做到了灵活的处理。通过郭家玥同学的问题引入对本文的学习。这次的处理方式与之前遇到类型情况所采取的处理方式相比有很大的进步。
本次授课的不足之处表现在:
一、教案所涉及的内容并未完全在课堂上呈现,比如有一个环节是学生分享交流生活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授课过程中,我在引导学生说出更好解决被雨淋湿的方法后,直接向他们展示我所搜集到的一些创新作品,这样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说话机会。
二、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在授课过程中,我感觉到我所说的话有一些是多余的,有一些是不明确的,还有一些在其根本上存在错误,这些地方是我以后需要改进提高的。
《充气雨衣》 14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识字14个,字音不易读准,字形比较复杂,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按归类识字,游戏识字等多种形式的方法识记,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学生很喜欢识字这一环节。在理解课文上,我重点抓住“小林遇到几个难题,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默读和快速阅读。由于课文长句较多,学生读起来有些困难,在朗读展示时学生的'情绪比较低落,于是在感知课文内容时我设置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文: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怎么了?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什么?
3、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又是怎么样的情景?给了这么一条线索学生能条理清晰看到了课文的脉搏,在复述这一环节时,学生的发言有了一种锋回路转的感觉。自己从三个方面设计了朗读,更在于通过朗读感悟“小林爱思考”的道德品质和“勤实践”的人文素养,从“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这一环节上有了体现,虽然学生在朗读时不是激情饱满,但感悟还是很深刻的。
《充气雨衣》 15
上课时,我按这些预设,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课上书声朗朗,语文味很浓,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当然,从这节课中也暴露出我平时教学中的诸多不足,现反思如下:
一、这节课的成功之一在于我一改过去常用的串讲法,采用了诵读法进行教学。
以往教学,总是担心学生不主动的去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阅读古诗文,教学中老是不敢放开,非要让学生字字落实不可,因而较多的采用串讲法,眉毛胡子一把抓,一讲到底。这种忽略学生主体的作法,结果往往是吃力不讨好,老师累,学生烦,课堂枯燥,教学没有实效。诵读法作为一种传统但又有效教学方法,对古诗文的教学尤其有效。“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白知。”“心潜于一,久而不移,而所读之书,文章接连,血脉贯通,自然心与理会。”诵读的过程就是由口入心的过程,逐步深入理解作品的过程。以诵读法教授古诗文,自然、亲切,它兼及了文章的内容了解、感情体会、特色把握,甚至兼及思路、情调、风格等内在美的感悟、欣赏。在这节课上,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多种形式的读贯穿全课,要求学生在读准、读顺、读懂的基础上读出诗的味道,读出作者的'形象,读出自己的感悟。整节课书书声朗朗,效果极好。
二、这节课的成功之二在于我对学生主体的尊重,摆正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除了上面所说的用诵读而不用串讲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在三读质疑这个环节上,我让学生读出疑问,读出思考,通过学生的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较好的理解了诗意。学生的质疑,有不少出彩的地方,比如有个学生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从诗的最后一节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那种推已及人,宁愿自己挨冻受饿也希望天下寒士尽欢颜的那种崇高的精神,但诗人为什么在第二节时竟忍心骂那些小孩为盗贼?”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我一般不轻易表态,更多的是让学生来解决,只有在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我才适时用多媒体展示出本课的有关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杜甫的困窘,从而解决学生的疑惑。整节课我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引导者这样一个地位,教学问题的落实始终由学生来完成,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学生学习兴趣高,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充气雨衣》 】相关文章:
《充气雨衣》 10-02
充气雨衣 12-28
《充气雨衣》 15篇07-11
《充气雨衣》 (15篇)08-30
充气雨衣 (15篇)01-21
充气雨衣 15篇12-29
二年级语文《充气雨衣》 07-24
二年级语文《充气雨衣》 4篇07-24
语言 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