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竖式 (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 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 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除法的竖式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除法的竖式 1
根据上级领导的精神,我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由我来跨年级执教三年级人教版的数学第三单元有“余数的除法”里的第一课时“除法竖式的认识”。在备这节课时,我做了很多课前准备的,也参考很多优秀教案和教学视频,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一份教案并制作好课件。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正确写除法竖式并计算,除法竖式的格式是最难列的竖式,步骤很复杂,如果单一机械的记忆,错误率非常高。
这堂课我采用从减法与除法的关系入手,将除法竖式的写法每一步细化,形象化,深化。通过一个个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对除法竖式的各个部分有一种熟悉、亲切的感觉。要避免学生积不乘而直接把被除数抄下来的坏习惯,只有让学生搞清楚为什么有这个积才可以。通过减去“3个5是多少?”这个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白为什么乘,通过与减法算式结合知道在算出积后要减,那么竖式最后一步部分就是减法,这里的减号不用写明,因为算到这里就要算减法了,脑子中要知道这里相当于有个减号。
在练习设计上,我还特别安排一些改错题,如在写竖式时数位没有对齐,把一位数的商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把除数和商的位置写反了,于是我让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判断分析、订正,这样既对新知巩固练习,加深了同学的印象,能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又能让同学知道学习能互相帮助的效果。在教学中,我设计的问题比较精当,教学方法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总体感觉是自己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教学模式比较传统,各个环节细节的处理有待优化;在巩固练习中,学生虽然会列除法竖式,但不是每个学生都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写,只是照搬老师板书的样子;我还是没有很好的关注到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学习情况的关注,各个教学环节的细节处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认真学习教参找准重点和难点,教学中要有效地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想办法去把这些知识点讲透讲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掌握并运用好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除法的竖式 2
如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所以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这一系列活动完成的,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计算除法必需遵守的法则,教学中我并没有硬性地将这个法则讲给学生听,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它,并从正反两方面去探讨如此规定的理由。最后,我还组织了及时的,必要的练习,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并掌握这种计算方法。
我先出示了例题,并让学生摆一摆并列出算式,在摆的过程中我通过问答的形式将13、4、12、3、1各表示什么使学生清楚的理解,并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列竖式计算这个除法算式。
在列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将竖式列成了加法的形式,有的学生列的很准确,让他们将式子呈现在黑板上,通过对比的形式比较出优缺点,知道竖式要清楚地表示出每一步,不这么表示缺步骤。并将每个数表示什么弄清楚。
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一般会采用两种不同层次的.方法:一是借助直观图或动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数;二是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基础。此段教学过程,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数学思考水平。
除法的竖式 3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是二下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用小棒摆一摆得出结果,而这节课主要是关于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掌握试商的方法和懂得余数比除数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在师傅和邢老师的指导下,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会表内除法以及会用竖式计算没有余数的除法,所以,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安排了一道6÷3的计算题和4题括号里最大能填几的题目,让学生通过“算一算”并多数学生根据示例:几乘几最接近几又小于几来“说一说”,既巩固旧知,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充分的铺垫。在学习7÷3之后,又及时利用课件将其与6÷3进行比较,让学生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在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上的异同,明确各注意点,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以往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速度,使计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二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创设了“为小猴开庆祝会遇到难题”和“给小猴布置场景”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联系平均分东西时最后剩下的“不够再分”的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规律是合理的、必然的。
3、在教学中要合理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生成资源。
计算教学中的练习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中我敢于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如在写竖式时学生可能会看到被除数是几,下面就写几;可能会把余数直接写成0,也可能会由于商试小了导致余数比除数大,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学中生成的这些资源,并安排了“小小医生“这一环节,展示各种错误现象,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交流、辩论和分析中认识到错误,在互相帮助中,纠正错误,巩固新知。
本节课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
1、在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后,可以让学生继续深入练习巩固,让他们去发现正确的计算中,每道题余数都是比除数小的,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及时用这一规律来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完成“试一试”的题目时,应该用17÷5来列式,有的学生列式为15÷3,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在教学中,我还要注意运用好教学评价这一手段,而且评价的方式也要多样化,让学生在互动中进一步辨清概念、理清思路、优化算法、把握实质,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好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我的 ,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除法的竖式 4
除法竖式该按怎样的顺序写?为什么要这样写?在除法竖式第一课时教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除法竖式的格式与加法、减法、乘法都不一样,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怎样让学生自然地记住除法竖式的顺序,并把余数写下来呢?课堂上我创设了一个情景,学生学习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我先在一个盒子里放了6支粉笔,然后在讲台上平均分成了3份,接着要求学生用语言把老师的动作表示出来。
学生说得很好:在一个盒子里放了6支粉笔,平均分成了3份。
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有学生说6除以3,有学生说6除以2。
你觉得哪一个是对的呢?为什么?学生解答后我再问:现在盒子里还有几支粉笔?怎样表示?
学生答:现在盒子里还有0支粉笔,用6-6=0表示。
最后小结:除法可以用横式来表示,也可以写成竖式。接着板书除法竖式。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比较,除法的竖式中有哪些与横式是一样的?
学生很快发现竖式中也有被除数6、除数2和商3。这时我及时介绍竖式中像“厂”的符号表示除号。
接下来我又问:下面的6是哪里来的?0又表示什么?
(由于学生受了分粉笔这一情景的影响,很自然地想到了6就是分掉的6支粉笔,是2×3的积,0是原来的6支粉笔减掉分掉的6支粉笔,盒子里一支粉笔也没有了,就是0)
学生能够通过情景理解到这一层。我心里由衷地感到高兴,我觉得我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通过分层的练习,学生对本知识的学习比我预想的要好。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明白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有预见性,对于学生不容易接受的难点要事先设计好更可行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除法的竖式 5
这节课主要学习例3,即除法的竖式计算,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知道除法有两种:
1、没有余数的除法,
2、有余数的除法。
例3的第(1)题讲的是没有余数的除法,在学生读题后首先判断这题是不是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如果是,又是什么样的平均分,由题目的第2条信息"每4个放一盘",明确这一题的确是解决平均分,说详细点就是知道总数和每份数,要求份数,应该用除法解决。确定了方法,学生就可以列式了,然后借由学生列出的横式引出: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介绍竖式的知识,首先,竖式的运算步骤,第二,确认被除数、除数和商的位置。第三,知道竖式中第2个12是怎么来的,具体表示的是怎样的数量。第四,0是怎样得来的?它有表示什么?结合题意,竖式中第2个12不是总数,而是在每盘放4个苹果的情况下得出3(商)盘可以放12个。0则是总共的12个苹果与分掉的12个苹果的差,表示12个苹果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有了第(1)题做铺垫,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第(2)题,让学生自己探求的竖式,再想一想竖式中每个数的意思。学生汇报后,比较(1)(2)两题的竖式,看看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和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其中第(2)题小萝卜的话给出了一种求商的方法,思考12里最多有2个5,所以商2。这题还要注意的一点是算式中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具体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做练习时,学生刚学习除法的竖式,还不太熟练,尤其在做完第1题,紧接着做第2题时,有很多同学不知道4÷2的竖式怎么算,是因为过于死板的`记忆知识,将没有余数的竖式当做有余数的竖式计算。通过第2题可以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中求商的第二个方法——看除数想乘法算式,找和被除数最接近的积,再和总数相减求余数。第4、5两题先明确题目的已知信息和所求的问题,能列出算式和竖式,知道竖式中每一个数的是怎么得来的,根据情境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这堂课竖式对于学生比较复杂,一堂课过后发现很多同学仍不能明确竖式的写法和格式,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和理解。
除法的竖式 6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是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用小棒摆一摆得出结果,而这节课主要是关于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掌握试商的方法和懂得余数比除数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会表内除法以及会用竖式计算没有余数的除法,所以,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安排了2道除法计算题和4题括号里最大能填几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列竖式计算,和说一说几乘几最接近几又小于几来,这样既巩固旧知,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充分的铺垫。
在学习11÷3之后,又及时利用课件将其与12÷3进行比较,让学生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在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上的异同,明确各注意点,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以往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速度,使计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二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创设了“分铅笔”和“做游戏”的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联系平均分东西时最后剩下的“不够再分”的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规律是合理的、必然的。
三、在教学中要合理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生成资源。
计算教学中的练习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中我敢于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如在写竖式时学生可能会看到被除数是几,下面就写几;可能会把余数直接写成0,也可能会由于商试小了导致余数比除数大,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学中生成的这些资源,并安排了“小小医生“这一环节,展示各种错误现象,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交流、辩论和分析中认识到错误,在互相帮助中,纠正错误,巩固新知。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良好。但是仅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就能保证每个孩子做到完美是不可能的,接下来的练习就是逐步修整的过程,针对个别孩子要做单独辅导。
除法的竖式 7
先谈一个纠结的事情:在备“除法竖式的认识”这个内容时,我首先请教了一些老师。他们的说法也不尽相同:有的认为,要先写被除数,再写除号,最后写除数;有的认为,他们说教学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先把那个符号写出来,然后在分别把被除数、除数和商写进去的。(这样有固定书写格式的作用),再写被除数和除数等等,为此,我查阅了一些书籍和音像资料。主要了解:写法到底是怎样的?怎么读?怎样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查阅了一些知名网站制作的课件,发现这些课件在出示除法竖式时,形式不一样。于是我没有纠结这个事情。一会儿还得请大家多多提出宝贵意见。
除法竖式与原来学的加、减、乘法竖式完全不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怎样让学生自然地记住除法竖式的顺序,并把余数写下来呢?是我课前不断思考的问题。上课时我曾经想创设了学生最喜欢的棒棒糖、金箍棒情景,都不太满意,于是我还是采用书上的分小棒情境,基本上是照本宣科。
除法横式的`道理我们懂了,除法竖式会写吗?学生有的预习了,会写;有的“自以为是”的认为除法竖式与加法、减法等的竖式相同。于是我先让孩子自己试着让学生自己编写除法竖式,发现全班写的乱。即使有的学生知道除法竖式和别的不一样,也没能完整的写出。这时我故意用一位学生写的错的展示说:“韩锐凝同学敢于利用学过的知识大胆尝试,很好!但是,很可惜,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几种竖式写法都不一样,想学法吗?”此时学生充满了疑问,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都被充分激起,也有了自主探索的要求。
我出示了一个除法的竖式格式写得正确的,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除法竖式与横式的联系,以及这些数是怎么来的,这样我觉得要比单纯的“告诉”效果要好的多。
通过这节课教学我反思了几大问题:
第一、课堂纪律混乱,感觉不在自己掌控之中。特别是李治宽竟然老是转后面去。
第二、混乱的原因还是因为只关注自己的教,很少关注学生的学,组织课堂能力欠缺,缺乏个人魅力,评价语单薄匮乏。导致自己上课很累,学生也感觉无趣。
第三、几个细节:板书随意性太强,应该左右对调一下;练习少,教师说的太多;收上来的本子都忘记给学生发下去。
第四、对比做的还不够:应该充分的对比横式和竖式,两个16,两个4,有余数和没有余数进行充分的对比。
通过本次公开课,让我明白了一定要多谦虚多学习,向身边的优秀同事学习,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分析教材,活用教材,对于学生不容易接受的难点要事先设计好更可行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
除法的竖式 8
今天的教学很顺利,书本上安排的题目的量的确不多。所以我把时间花到让学生表达上去了,哈,有充分的时间,上下来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我要说:今天的课我上得很舒服,学生也很舒服。
一、首先,在出示了例题1之后,学生列式进行解答。
900÷50=
我下面巡视的时候发现,在复习了商不变的规律之后,有学生还是采用了老方法来做,没有简便。我就让他上黑板板书,然后和简便的算法进行比较。得出:这样计算是可以的,不过就是比较麻烦。而且,你的算法也正好给了我们检验简便计算是否正确的一种方式。学生听着,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二、争论
到例题二900÷40时,我还是让学生自己完成,果然,上黑板的同学在横式上把余数写成了2.正打算着重强调呢,学生们倒也眼尖,一看见了就马上举手发言,说:余数应该是20,又有学生说:余数就是2.班中的意见马上分成了两派。我让认为余数是20的学生说说理由。说得很好。
方佳凯:余数是20,因为2在十位上,表示的'是2个十。
袁林丽:余数是20.我用了简便计算后,用原来的竖式进行了验算,得出余数是20.
杨谨侨:余数是20,我也是验算的。不过我是用乘法进行验算的。
第一题例题的渗透还是可以的,最起码到这儿为止,许多学生就开始自觉运用验算了。到此,我就顺势把验算的过程讲了,通过验算得出余数是20.
现在,我发现,我们班学生在课上有话是敢讲的,有不同的意见是敢说的,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和他人进行争论。甚至有时当我一不注意出现口误的时候,他们也会当堂进行纠正。
所以,今天的课我上得很舒服。
除法的竖式 9
学习完之后,我没有按照课本顺序讲方向的认识,而是接着带孩子们学习了表内除法一单元的知识点。这一周讲了两个信息窗的知识,关于除法算式的列法和算法对孩子们来说已不是新的知识点。除法竖式的列法,是本周学习的一个全新知识点,对于我这个第一次讲这个知识点的老师来说,也是全新的挑战。准备上这节课之前,我翻阅了教参,教材以及各类习题,还在网上查阅了关系除法竖式书写顺序的教学,关于书写顺序教法不一,有先教“厂”的,有先教写被除数的。权衡了一下各种说法,我决定按照除法算式的读写顺序,教写除法竖式的书写顺序,即: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周四上的.这节课,第一节是8班的课,做完一定的复习,我读出一个算式15÷3= ,让孩子们自己列出竖式,孩子们很自信地告诉我他们会,我说那就列竖式吧。孩子们一边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列出竖式,我转着去看,看了一圈,孩子们列出的竖式都是与加法、减法、乘法竖式一样的,我知道孩子们产生了知识的负迁移。待孩子们写完,我问他们你们觉得自己写的对吗?孩子们依旧很自信地告诉我:对。我没给予任何否定或者肯定,只是告诉孩子们,打开课本80页,自己去找一找书上的除法算式,比较一下自己写的跟书上的一样吗?孩子们打开课本认真地看,没有一点声音,我知道这时在孩子们的心里应该是有了已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与碰撞。接下来,怎么帮助孩子克服这一矛盾,怎么让孩子理解除法算式的奥秘,我似乎还欠缺一些经验。
在教授书写顺序时,8班我说的似乎多了些,课后我短暂地反思了一下,快速地做出调整,在接下来7班教授这一过程中,我则抓住了孩子们好奇喜欢探索猜测的特点,每写一个步骤之前,先让孩子们猜测我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孩子们积极性很高,被我引导着很快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了练习。这节课在7班上,孩子们积极性高了许多,思维也处于活跃的状态,师生融洽而活跃,感觉不错。
同样的一个知识点,稍变换一下教法,会收获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只要能找准切入点,能找准孩子们的心理。
除法的竖式 10
“除法竖式”这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通过课堂的教学实践以及课后的反思总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在观察中探索,感受教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及学习活动中,学生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学生或许相信老师告诉他们的,但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亲身经历的事,这是一种“体验”。例如“教材上主题图的教学”。我并不是一开始就把主题图里的所有内容、信息一一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独立去观察、去体验图中的每一种情境,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思考、提出新的问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作学习中,我自始自终都是配角,起着引导的作用学生是主角,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评价,取得正确的结论,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例如,在教学“如何用除法竖式计算155”时,我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进行讨论。要求学生组与组互相交流,把最终的方法在组里与别的进行汇报。同时培养学生去观察,从而取得最佳的效果,得出科学的结论:用除法竖式计算时,先写除号,再把除数左边,即。由于15除以5商是3。把3写在15的上面并与15的5对齐。然后用56的积写在被除数15的下面,表示原来15里分掉15个,5-15=0。说明正好分完,计算时,我们只要在两个15的下面画一条短横线,再写上0,但0要与被除数15的5对齐就可以了。
学生学得轻松,又容易明白和掌握,在学生互动时,我时刻尊重学生,多巡视,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3、在课堂练习中升华,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追求。本课堂后设计了一个“多样化的习题”让学生去练习。把课本知识融入到一个更丰富的一个知识画面中去,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在教学工作中,我虽然做了许多的设计工作,但是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活动与课后的反思,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分组讨论时不够热烈。有个别学生对商的位置的确定尚未理解,但又不敢问同学或老师请教。3,这样写商的位置是不正确,自己不敢下结论。
2、布置的课堂练习比较少,只限制在教材上的题,没有发展性的题。
3、教师对对于商为什么要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方的算理。讲解不够透彻。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有特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善,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除法的竖式 11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利用乘法口诀求商,要把商和除数相乘,要用被除数减商和除数的乘积。如果把上述的这些计算写成竖式,记忆的负担就被分散,思维难度就会降低。如果用口算进行有余数的除法,那么难度相当大,所以,教材让二年级学生笔算有余数的除法,不要求他们口算出商和余数。
计算有余数除法和计算表内除法一样,都利用乘法口诀求商,但求出有余数除法的商,比计算表内除法难许多,况且,表内除法的商与除法相乘的积刚好等于被除数,而有余数除法的商与除数的乘积小于被除数,因此,在教学时由易到难地先安排表内除法的竖式,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反思不足之处如下:
1、教师引导大少,放手有些过度。导致后面孩子们出现了很多问题。
2、孩子们说的机会和时间太少。
3、展示孩子们的错题时间太少,没有纠正环节。
4、从学生完成的作业来看(很多学生在算式上只写商,没有写余数),我疏忽了一个细节,没有把口算算式与坚式打包成一个整体介绍给学生。虽然我的板书上面是横式,下面是相应的'坚式,虽然沟通了算式与竖式间的联系,但没有提醒学生,一个完整的用竖式计算的题目,要既有算式,又要有竖式,如果没有余数,那么在算式上就写商是几,如果有余数,那么在算式上既要写商是几,还要写余数是几。
除法的竖式 12
《除法竖式》反思《新课程标准》里提到“数学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在教学本节课时,我改变了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打破了教材的束缚,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在探索、交流中学习有余数除法。
一、教学设计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这节课我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示主题图后,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5÷5=3,我说:“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横式的写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除法竖式。”我刚把课题板书好,一位孩子举手了:“老师我会写除法算式。”接着他就把竖式写到黑板上了,
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写,他说:“前面学的加法、减法的竖式都是这么写的,我觉得除法可能也这么写。”我首先肯定了这位同学的.思考方法,能根据已学的经验来推断未学的知识。然后我问其他同学赞成他的写法吗?全班有4、5个同学认为这样写是对的。我说:“你们真聪明,要是你们早出生几百年,说不定就按你们的方法写除法竖式呢,但是正确的除法竖式不是这样写的,你们想知道正确的写法吗?”看着孩子们急切的眼神,我把正确的除法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孩子们觉得很新鲜,纷纷描述这个除法算式,
生1:“这个竖式好,‘厂’就是表示平均分呢!”
生2:“商一定要写在个位上哦,要不然就是30了。”
生3:“这个竖式真好,还有三五十五,把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当于验算呢,这样的除法竖式错不了。”
生4:“我明白了,我写的那个除法竖式的确没有这个好,我们的祖先真聪明。”
二、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学例2时,我先让学生用小圆片代替花分一分,有23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还剩几盆?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使学生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剩下的就是余数”。然后我让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不久,大部分孩子做出来了,23÷5=4……3我请一孩子写到黑板上,我由衷的感叹孩子是聪明的,有时是老师不够相信他们。其中有个女孩是这样做的,23÷5=3……8我也让她写到黑板上,问同学们这样做对吗?孩子们有争论了:
生1:“这两种方法都行。”
生2:“商是3的不对,商太小了。”
生3:“剩下的8盆,还可以再摆一组5盆,最后剩下3盆。”
生4:“要分到不能再分为止。”
生5:“余数要比除数小。”
数学课堂是一个小型的共同体,因此应当成为共同体成员之间交流数学思想的场所。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学会各抒己见,敢想,敢说,使学生充分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样,“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个难点就不攻自破了。这节课,我没有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但由于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课堂成了智慧涌动的舞台,这堂充满思考的数学课,让学生乐而不思下课。
除法的竖式 13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如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所以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这一系列活动完成的,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计算除法必需遵守的法则,教学中我并没有硬性地将这个法则讲给学生听,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它,并从正反两方面去探讨如此规定的理由。最后,我还组织了及时的,必要的练习,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并掌握这种计算方法。我先出示了例题,并让学生摆一摆并列出算式,在摆的过程中我通过问答的形式将13、4、12、3、1各表示什么使学生清楚的理解,并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列竖式计算这个除法算式。在列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将竖式列成了加法的形式,有的学生列的很准确,让他们将式子呈现在黑板上,通过对比的形式比较出优缺点,知道竖式要清楚地表示出每一步,不这么表示缺步骤。并将每个数表示什么弄清楚。
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一般会采用两种不同层次的方法:
一是借助直观图或动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数;
二是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基础。此段教学过程,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数学思考水平。
除法的竖式 14
除法竖式该按怎样的顺序写?为什么要这样写?在除法竖式教学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对于直接利用口诀的除法,竖式不仅显得复杂,而且竖式的作用也很难让学生理解,学生学习除法竖式存在哪些困惑呢?
怎样让学生自然地记住除法竖式的顺序,并把余数写下来呢?其实,除法竖式形成现在简洁的书写格式,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改进逐步完善的过程。我觉得采用拿来主义,遗弃了宝贵的完善过程,直接将智慧的结果——“除法竖式”作为一种“书写格式”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显然是不利的。
算理讲解,也许对于教师和优等生是可行的,但还有更多的学生只能是不懂装懂。即使那些优等生,明算理之后,诸多疑问还是无法消除,而除法竖式的价值在有余数除法中容易凸显,为此我大胆将二下简单的有余数除法渗透到本节课中,课堂上我创设了一个情景,学生学习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我先拿了6个磁铁,让学生在黑板上平均分成2份,接着要求学生用语言把分磁铁的动作表示出来,
学生说得很好:把老师手里的6个磁铁平均分成了2份。
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学生说6除以2等于3。写出的竖式是形如加法的竖式,这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对于没有余数的表内除法,竖式写成此种形式学生没有觉得不妥。
接着出示7个磁铁,要求学生平均分成2份,
分后追问:刚才分掉几个磁铁,现在手里还有几个磁铁?怎样用算式表示?
学生答:分掉几个磁铁,用2x3=6表示,现在手里还有1个磁铁,用7-6=1表示。
谁能试着用竖式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写的竖式仍然形如加法竖式,但余数1不知写在什么地方合适了。
针对学生的困惑我加以小结:除法竖式非常神奇,能将分东西的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接着边分磁铁边板书除法竖式。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时我及时介绍竖式中像“厂”的符号表示除号,被除数和除数和商的位置。接下来我又问:下面的.6是哪里来的?1又表示什么?
(由于学生受了分磁铁这一情景的影响,很自然地想到了6就是分掉的6个磁铁,是2×3的积,1是原来的7个磁铁减掉分掉的6个磁铁,最后剩一个磁铁,也就是1)
引导比较两种竖式,学生体会到了除法竖式有别于其他运算竖式的价值,正确解释6除以2等于3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学生能够通过情景理解到这一层。我心里由衷地感到高兴,我觉得直观地利用有余数的平均分更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对教材进行调整后,学生对本知识的学习比我预想的要好。
通过这节课告诉我们:
1、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有预见性,对于学生不容易接受的难点要事先设计好更可行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要充分了解学生以学定教,要对课题的进行认真思考,发现学生欠缺的知识点在哪里,知道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这是学习能力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除法的竖式 15
这节课主要学习例3,即除法的竖式计算,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知道除法有两种:
1、没有余数的除法;
2、有余数的除法。
例3的第(1)题讲的是没有余数的除法,在学生读题后首先判断这题是不是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如果是,又是什么样的平均分,由题目的第2条信息"每4个放一盘",明确这一题的确是解决平均分,说详细点就是知道总数和每份数,要求份数,应该用除法解决。确定了方法,学生就可以列式了,然后借由学生列出的横式引出: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介绍竖式的知识,首先,竖式的运算步骤,第二,确认被除数、除数和商的.位置。第三,知道竖式中第2个12是怎么来的,具体表示的是怎样的数量。第四,0是怎样得来的?它有表示什么?结合题意,竖式中第2个12不是总数,而是在每盘放4个苹果的情况下得出3(商)盘可以放12个。0则是总共的12个苹果与分掉的12个苹果的差,表示12个苹果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有了第(1)题做铺垫,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第(2)题,让学生自己探求的竖式,再想一想竖式中每个数的意思。学生汇报后,比较(1)(2)两题的竖式,看看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和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其中第(2)题小萝卜的话给出了一种求商的方法,思考12里最多有2个5,所以商2。这题还要注意的一点是算式中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具体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做练习时,学生刚学习除法的竖式,还不太熟练,尤其在做完第1题,紧接着做第2题时,有很多同学不知道4÷2的竖式怎么算,是因为过于死板的记忆知识,将没有余数的竖式当做有余数的竖式计算。通过第2题可以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中求商的第二个方法——看除数想乘法算式,找和被除数最接近的积,再和总数相减求余数。第4、5两题先明确题目的已知信息和所求的问题,能列出算式和竖式,知道竖式中每一个数的是怎么得来的,根据情境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这堂课竖式对于学生比较复杂,一堂课过后发现很多同学仍不能明确竖式的写法和格式,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和理解。
【除法的竖式 】相关文章:
除法的竖式 04-13
《除法竖式》 09-14
《除法竖式的认识》 03-27
数学除法的竖式 03-02
除法竖式计算 01-01
除法的竖式 15篇12-28
除法的竖式 (15篇)03-26
除法 10-12
《分数与除法》 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