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 >《荷花》

《荷花》

时间:2023-04-05 17:18:38 我要投稿

《荷花》 (通用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 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 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荷花》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荷花》
(通用15篇)

《荷花》 1

  语文课该怎样上,一向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以前都是“填鸭式”、“满堂灌”,一节课下来,老师讲了不少,但学生却没掌握多少知识,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新课标认为,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在课堂上主要的作用是“导”。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始终遵循和贯彻“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用心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不仅仅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还对人性美有了自己的独特明白。思考这节课从准备到具体实施的过程,我发现了一些在教学观念和行为策略上的不足,也领悟到很多的教学技能,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前准备

  在课前备课时我对教学资料和学生实际进行了综合分析:

  1、明确教学目标:

  只有明确了文本的目标,我们在备课和上课时才会有针对性,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引导学生鉴赏环境描述和分析人物性格,进而完成对主题的挖掘。为了在45分钟完成这一目标,我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法,透过分析小说三要素来品味作品清新质朴、秀雅隽永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分析水生嫂勤劳善良、温柔体贴的性格,把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2、思考学生实际

  《荷花淀》这一课安排在了必修二中,学习本文时学生进入高中已经半个多学期了,经过着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适应了高中生活,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但是还缺少必须的自学和阅读潜质,思考到这些,我提前布置预习工作,解决了每节课要为学生讲解生字、新词以及阅读课文的浪费教学时刻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尽快的融入课文。

  3、精心设计导入

  作为一部战争小说,《荷花淀》的意境是优美的,语言是诗化的,与传统战争文学血雨腥风的场面大相径庭。为了体现这一特点,我以战争来导入,上网搜寻了许多战争场景的图片,放在导入中,构成比较,加深了学生对“诗化”的明白,同时搜取了许多荷花淀的优美图片,帮忙学生融入到美丽的.荷花、荷叶场景中去,获得了感官上的多重享受。

  4、听取前辈指导

  为了上好这一节课,我精心查阅资料,多次修改,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推荐和同组的老师的宝贵意见,共同商讨教学重点、难点。

  二、教学实践

  1,预设问题

  为了把学生导入到预设情境中,很好的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老师往往要设计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效果。本文中主要预设了这样几个问题:站在水生嫂的角度为文本拟订标题;透过阅读体验环境描述的优美;美丽的家乡遭到外族入侵,主人公是怎样做的。透过这三个问题就将情节、环境和人物三要素串到了一齐,把学生导入到了我们的预设情境中。

  2,思考时刻

  有了问题之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时刻,但往往是老师怕课上完不成教学任务,给学生留的时刻不充分,甚至不够,说是四分钟,过上两三分钟就开始提问,这样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刻思考问题,更不能有条理的将问题回答好,老师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修改或者否定,就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用心性,学生以后可能就不敢主动起来回答问题了。在这一点上我吸取了以前的教训,思考到学生的知识储备,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刻,再加上学生课前预习的好,因此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学生都能够回答的很好。

  3,小说教学

  情节、环境和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因此学习小说时要牢牢抓住这三点。但情节并不是小说的重点,不必花太多的时刻。小说是用来写人的,写人的命运和遭际,写人的心理和情感,写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因此人物性格的分析才是小说的重点。《荷花淀》在塑造人物方面,重点写了水生夫妇月夜话别,他们既没有豪言壮语,也不存在悲痛伤感,从那简短传神的对话和精练含蓄的细节里渗透出诗意。在那里我设置让学生分主角朗读,揣摩语言,透过语言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它还写了五个妇女在水生家里相约探夫,五个妇女五句话,或乖巧、或直率、或老实、或急躁、或爽快,个性鲜明,惹人喜爱,给小说注入了欢快活泼的气氛。学生对语言生活化和形象化表现出极大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融洽。

  三、课后反思

  1、课堂气氛

  本节课由于有许多老师听课,学生显得有些紧张,我的表现也比平时紧张,没有针对问题及时调整策略,没有把学生的用心性调动起来,课堂整体显得有些沉闷。

  2、教师语言

  在一些环节上语言罗嗦,很想把问题讲明白,害怕学生听不懂,但却是越讲越不明白,在这一点上以后必须要做到言简意赅。

  3、教学设计

  开始在设计人物分析这一环节时,我设计的是先讲水生嫂,再讲五个女生的对话,但在课堂上学生却先说出了五个女生的对话,我就及时调整思路,分析了五个女生的性格后,问:“在这些人物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又把问题引向了水生嫂。课下我思考这一环节,发现这样做比我设计的要好的多。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那些更能贴近生活的对话或描述,这也给了我一个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在这一方面下功夫,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课堂的突破口。

  4、教学行为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授之以渔”的过程,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传授多少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了方法,那么他是不会学不到知识的。我想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教师深思的。

《荷花》 2

  这篇课文主要是培养学生朗读及想象能力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在教学时,我主要想通过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荷塘的美,感受到夏天的美,以及大自然的美好。进而通过洋溢在课文里的童真、童趣,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把这种情感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单元课文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夏天是美丽的,是多彩的,带给孩子们也是欢乐的。为拉近孩子与荷叶的距离,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荷叶的图片,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通过看图片,说感受,使孩子们对荷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随即我又出示了“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这句话,结合前面的理解和孩子们一起朗读、品味,孩子们都能读出各自的感受。

  综观本堂课,我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能力:

  一、角色转变,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学习书面语言的有效途径。根据本文语言优美、内容通俗易懂的特点,我在课堂上贯穿了“以读为主,情感体验”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课件、图片,让孩子们认真观察,通过自由读、想象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移情心理作用下,孩子们换位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喜欢荷叶的那种高兴的心情,并在朗读中自然流露。

  实践证明,这样做,一方面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课文内容,读中体验了思想感情,孩子们从课文学习中感受美、享受美。另一方面,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爱读情感,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利用好教材,积极发掘教材中的“想象点”,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活跃起来,让知识丰实起来,让个性张扬起来。因此,我及时地给已经在阅读课文中得到许多启示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引发他们的想象。

  四个小伙伴,我都紧紧抓住“你为什么喜欢小青蛙(小鱼儿、小蜻蜓、小水珠)”相机引导学习为什么他们把荷叶当做歌台、凉伞、停机坪、摇篮。如在感受小水珠在荷叶上的感受时,我配上了摇篮曲,这样引导: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自己当做小宝宝,想象一下妈妈轻轻摇晃着摇篮,睁开眼睛说说你的滋味你的感觉,想象荷叶为什么是小蜻蜓的停机坪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孩子有了可交流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三、仿写改编,培养学生的语言扩展。

  低年级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儿歌、课文,它们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可以在学生理解主要内容、写法特点的基础上,让他们进行仿写,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其渐渐进入美好的创作佳境。我用小蜻蜓展开透明的翅膀,好像在说 ?,我用荷叶是我的这样深度挖掘课文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和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四、换词练习,使课堂充满语文味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深入文本,我采用换词的手法,如为什么说小蜻蜓是立在荷叶上而不是站在荷叶上呢?通过语言、动作引导让学生理解“立”字表示出蜻蜓的轻盈、轻巧。让课堂充满语文味。

  五、课堂充满人文关怀。

  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教学有三度,即:温度、广度、深度。教师教学的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我非常同意窦老师的说法,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投入的程度是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倾听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我一边用心地听,一边作出赏识的评价,还不时地拍拍孩子的肩,摸摸孩子的头,握握孩子的手,把自己完全融入孩子们当中,成为他们的朋友,与他们同喜同乐。反馈有一定的童趣,比如说他们一会是青蛙王子、一会是蜻蜓精灵、一会是小美人鱼。让学生兴高采烈。有了这种情感的介入,教育如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灵,陶治着学生的精神,净化着学生的灵魂,使课堂充满人文关怀。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其一:教态方面的不足,一堂课下来显得太过激动,声音一直很高,有点喊的感觉,良好的教学语言应该是一起一伏,抑扬顿挫,并不能重复学生的话。

  其二:在教学生成上面,指导的还不是很到位,就比如我让学生学习荷叶是小蝌蚪是什么?我是让学生单纯的凭想象来说,应该配上图画让孩子看图说,这样才符合小孩子的认知规律。拓展这一块应该由教材到模仿教材到跳出教材的形式,体现层次上的递进。

  其三:反馈的语言要多样,要有童趣,而且中肯。周南沙老师、张老师,张老师反复和我说反馈要有针对性,要顺着学生的话来。反馈是最能反应一个老师教学功底的地方,我应该平时多听好课,多看书,多积累。

  其四:在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让学生分小组背诵。应该在背之前先读一遍。整堂课下要多读全文,由段再到全文。要有一个整体性。

  这堂课我花了不少精力来准备,我特别感谢周南沙老师对我的指导,以及张老师、黄老师和我们办公室的其他老师对我们的指导和支持。我们办公室有7位年轻老师要比赛,在这段最有压力的日子里我们相互在一起磨课,相互鼓励,相互帮助。让我感到团队像绳一样的凝聚力。语文课堂要无时无刻的浸润着语文味,我要做到这点还要多修炼。多看好书,多听好课。

《荷花》 3

  下午一节课,本想抓住这个时间,敲几个字,可是当打开电脑,望着屏幕,却一直在发呆,不知要说些什么,写些什么。是的,很久没敲字了,手也懒了,头脑也迟钝了,整个人也变的懒散起来。写些什么呢?就说上节课吧,课前我把课件做好,上课时,不巧投影仪的展示台坏了,只好借助电脑来连接。

  当出示满池塘的荷花时,孩子们立刻尖叫起来“哇,好漂亮啊!”“同学们知道它的名字吗?”“荷花!”“荷花长在哪儿?”“水里。”“瞧,这么美丽的荷花把蝴蝶都吸引来了!”当一只动态的蝴蝶飞来时,一直上课是睡觉的李金茹今天也显得很是激动,随着一段音乐的响起,孩子们立刻活跃起来,整个课堂很快都跳了起来。“看,这是谁?”“青蛙!”同学们有见过吗?有谁知道青蛙是怎么跳的吗?…….问题刚落,一双双小手早已举得老高,“老师,我会!”李想举手了,一手指着自己,信心十足。“好,我们先请李想给我们表演一下,我们鼓励一下他好不好?”在我提议下,孩子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李想。看着李想可爱的样子,真得难以想象他平时的“恶作剧”——一个聋哑智力障碍孩子的'行为。一节课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作为一名和孩子们整天在一起的年轻老师,我很快乐,也很幸福。上帝是公平的,他关了这扇门,还会敞开一扇窗。其实我们的聋哑孩子真得很是聪明,可爱。希望他们在这里快乐每一天!

《荷花》 4

  在平时备课中,我们往往注重教学参考书要求的重点和考试的重点,而往往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在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我非常同意一些老师的观点,我们应该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以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将学生从教师的单向灌输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应该允许他们建立同伴小组学习的意识。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注意这种“同伴效应”,并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学习的平台。例如,在《荷花湖》的对话中,如果老师仍然一个接一个地分析人物对话,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因为这些都是以前学过的,他们会觉得老师在“煮冷米饭”。那么,学生们能找到自己的阅读背景,写出自己的问题,巩固自己的学习吗?我认为这是可行的。因为学生提供的问题或答案符合他们的年龄思维方式,这往往会导致全班激烈的辩论,而在“少思考”甚至“不思考”的传统课堂教学中,讨论中表现出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辨技巧被严重忽视。

  因此,在第一节课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前提下,在第二节课中,我尝试让学生独立行动。每个小组负责对话的一部分,并进行主角剧本阅读比赛。然后,在其他学生对表演学生的评价之后,我进行了人物欣赏和分析,并添加了“讨论”环节,评价的学生可以向表演学生提问(例如,你为什么要处理这段对话的语气?等等)。学生在学习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欣赏技巧,从而理解小说中详细描述的内涵。在课前的主角戏中,学生们讨论并准备好自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助中产生思想火花。例如,学生们问“是的`”;为什么女人会想到她们的丈夫,但她们说的是口是心非。事实上,这个问题一直与本文的学习重点,通过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有关。学生们的答案也不同于以前盲目抄袭的参考书。虽然他们有点天真,但他们能看到思考的过程,学会运用表达技巧进行理性分析,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理顺小说情节的发展,分析和欣赏人物的性格特征。

  通过对“有效教学”的深入讨论,我对课堂教学从知识型向发展型的转变有了更深的理解。为此,我尝试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探索,唤醒学生的睡眠潜能,激活封闭的记忆,打开幽闭恐惧的心灵,焕发语文课堂的活力。

《荷花》 5

  这是一篇抒情的写景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荷花细致的描写,体现了荷花的美丽。在教学中我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又回到看荷花这样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抓住阅读,培养,体会“冒”字。

  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文本材料,课文中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掌握,让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 那么如果去有情感地体会课文呢,这就要去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去。对挨挨挤挤、冒、露这些具有特点的词语的分析,来体会荷花的形态,在学习冒这个词语的时候,我让学生当自己就是荷花,我问学生:荷花荷花你为什么要冒出来呢?学生有的回答:荷叶挨挨挤挤的,我只能冒出来呢。有的回答,我想早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天空。有的则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既是对冒这个字的形象解释,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2、学习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仿写其他的花。

  在这个任务上,我首先是让学生先去熟读课文是怎样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荷花姿态的,分成了几种,学生很快就归纳

  出有三种,一中是没开的,一种是开了两三片的,一种的全开的。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下,荷花池中除了这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没有其他的荷花了?如果你是荷花,你想怎么样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的说: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荷花仰着头,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有的说,有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到这里为止,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学会了说荷花。

  接着我让学生想象下,让你说说其他的花你会吗?也说说其他花的三种姿态,好的学生马上就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这时候我告诉他们,也可以用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这样一些思维不开阔的孩子也能够试着说一说了。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对于任务我也有着不同的目标。

  针对优秀学生的要求:能够自己选择一种花,自己独立完成,最好有自己的语言。

  针对中等学生的要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曾经用有的有的,说过集中荷花,可以把其中的荷花替换成其他的花。

  针对学差生的要求:参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直接用其他花替换荷花,其中要注意点是,只有荷花有莲蓬,如果需要写桃花则不能写叶子,桃花先开花后长叶子。

  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创设,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在这篇

  课文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就当成是荷花,然后来进行学习就容易的多了

《荷花》 6

  《荷花》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荷花》 。”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时预设了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大幅活的画?谁是画家?为什么说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通过回顾前文内容、讨论交流,学生不但体会到了作者想像的精妙,而且领悟到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由衷赞美和热爱之情。然而,我又想到,“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如此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精神怎能视而不见呢?给时间让他们自由言说吧, 《《荷花》 》。

  于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了,张星悦说:“老师,我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易金童说:“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李襄红说:“我想到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孩子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

  其他学生有的说课后要去收集写荷花的诗歌,有的说要用彩笔画荷花,还有的说要查找其他作家写荷花的.美文……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说得多好啊!实在令人欣喜。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文中有二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洁白素雅的本色。尤其是那幅特写图,准确生动地展现了荷花初放、盛开、花骨朵儿的三种形态。在教学第2-3自然段时,我充分利用这两幅图,让学生图文对照通过观察图画,品读课文,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还结合第二自然段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图文对照,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荷花》 7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本文的重点与难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达到审美的目的。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然后结合课文中的`插图,边读句子,边找出相对应的图,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感受荷花的姿态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多元解读,让他们说说还可以换成哪些字?学生思维很活跃,有:长、钻、冲、露、伸等,再让学生把这些字放进句子读一读,谈谈体会。有的说说“长”太平常了,让人感觉不到荷花竞相开放、亭亭玉立的姿态。有的说“冲”字少合适,感觉花儿开得太快了。也有的说“钻”字一般用在比较结实、坚硬的地方,因此用“冒”字让人感觉白荷花生机勃勃、喜气洋洋、亭亭玉立的样子。通过交流再让学生读文,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展开想像,对文中的省略号进行补充,让自己与花共舞,与虫共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生活情趣。

《荷花》 8

  西周教指站语文教研活动如期开展。我执教的是《荷花》一课。虽然也上过许多公开课,但这一次却给我与众不同的感受。

  感受一:互动式的对话研讨。这是一种答辩式评课方法,执教老师坐在台上,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台下老师针对教学设计,以及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教学效果等进行讨论、协商、指正。这种短兵相接的评课方式,改变了以往教者教,评者评的情况,使评课在答辩中更热烈,更有效。不过我想如果在开始前,让大家分小组先讨论一下,整理出问题与思路的话,氛围应该会更好些。

  感受二:教学目标的指向性,操作性。从我自己的教学实际看,我很少注重教学目标的定位,总觉得心里有数就行了,反正教学目标不就是那么几句套话嘛!所以备课时,特别是上公开课时,我们关注更多的还是教学设计,包括课件的制作。而这一次在唐老师的引领下,我们讨论最多的还是教学目标的问题。台下我深深反思: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句过渡导语,每一个问题,每一次练笔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像靶心,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射中它啊!

  感受三:经典的束缚。“冒”是《荷花》一课重点感悟的词,在历来的教学中,已经被演绎成了经典。一般步骤如下:1、读句子,哪个词用得好?2、冒可以换成什么词?3、比较这些词,感悟“冒”的精妙。

  然而,在课堂上,教学到这一环节,我却遭遇了失败:学生虽然绞尽脑汁换了许多词,但感觉越换越离谱,到比较词语时更是语塞。至此,我只好草草收场,白荷花始终没能顺利地冒出来!

  经典遭受失败,原因很多,首先要检讨自己课堂调控能力不好,启发不到位等。但也留给我一个思考:选入课文的大多是经过专家推敲、考证的语句,用词准确生动,我们让学生比较,揣摩是有道理的。但学生毕竟不能达到的这样的高度,很多时候他们知道文中用词好,但不知道为什么好。就这个“冒”字为什么好,我们许多老师也说不出所以然,我们又何必为难学生呢?语文是含蓄的,模糊的',隽永的,学会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后,当看到荷花那亭亭玉立的身姿时,如果他们的心中会自然想到这个“冒”字,我们的教学就留有痕迹了。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一次教研活动,留下这么多的遗憾与思索,我想这就是它的魅力和价值吧!

《荷花》 9

  一、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在本文中有两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是看图想象白荷花有哪些动人的姿态?二是第4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白荷花的不同姿态,感受白荷花旺盛的生命力。课件动画的设计,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荷花池边欣赏美丽的荷花,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三.审美表达,丰富学生的语感。

  婀娜多姿的荷花,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特别适合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义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教师的配乐诵读,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如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看和想象,体验美感。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给他们这样的句式来说:“我站在荷花池边,我看到了()的荷叶,又看到了()的荷花,还看到了()的小莲蓬。”霍姆林斯基还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本节课我利用各种手段,从听觉、视觉等方面让学生感知荷花的美,最后通过反复品读使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得到发展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双赢的效果。

《荷花》 10

  本课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为后面作者展开想象提供了生动形象的依据。在教学中,我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习,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荷花的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我先让学生找出这段的总起句和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

  1、让学生在图上指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

  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拿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

  3、以“荷花是那样的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在教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教师在图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在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的画面。

《荷花》 11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刚刚接触,还不太熟练,所以让学生找出文中哪些是作者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进而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三年级的学生平时虽然已经大量地接触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但是作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所以我想通过分析探究《荷花》修辞手法的运用来深化它们地运用。通过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较好。

《荷花》 12

  学习这课我渗透了如何描写植物这一写作知识入课。但是学习这篇课文最重要的目的是:学习学习作者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在观察的基础上发挥想象。

  教学第二段时,我布置了一个任务:文中哪些话是写荷花的姿势?请用横线画出来。我叫了三名中下水平的学生回答这个问题都答错了,我赶紧叫成绩好点的学生来回答。我当时很郁闷,现在也很郁闷,这一简单的问题应该每个学生都答出来的呀?上学期我经常引导学生要观察植物的.形状。(我课始就引导学生明白我们平时说的形状就是这课书说的姿势。)学生为什答不出来呢?

  让学生领悟荷花姿势美后,我问:文中第三段说,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而且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页很美。可是书中只写了三种荷花的姿势,请同学们看图,或者发挥想象,或者回忆自己曾经看过的荷花,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说说荷花的其他姿势。这个问题一提出,举手的人才五六个,而且说得也不是很精彩。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我引导的不够好吗?我该怎么样引导呢?

  学习第四段时,我说:荷花的姿势太美了,作者都已经陶醉了,你想知道作者是怎么想得吗?请你读一读第4段。读完后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想,我问:假如你也是一朵荷花,在一池荷花里,看着你的脚下有有些什么小伙伴,它们会跟你说什么呢?你的小朋友——荷花,你会说什么呢?你看到了什么呢?

  同学们陷入沉思,但是他们的答案并不精彩,想象并不够丰富。他们思维局限玉,小鱼或者,小蝴蝶跟我说什么,他们 的思想没有新颖。

  怎样引导才能让学生的想象更加丰富呢?

《荷花》 13

  本节课,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学好语文。

  一、尽可能体现新的课程标准。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的过程应是学生认知逐步提高的过程。

  在设计读书环节时首先是读通,其次是读懂;再次是读好;最后要求尝试背诵。要求逐层提高,学生的学习逐步深入。

  2、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说荷花的姿态三种,教师就顺势引导,以便学生更自主地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态”。

  再比如作业的设计:“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另外的作业,还可以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或同学!”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3、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会

  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在闭目欣赏的同时,经历了一次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在学生脑海中反映的再造想象的过程。学生凭借各自不同的积累,在不同层次水平上理解了这段文字,想象了这段文字所表现的内容,不仅体现了语文姓“语”这一要求,而且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成了锻炼思维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也给了我们最好的指导:“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重视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我们深知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和现代教育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是强调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回顾这一节课,会被这许多看似不经意的语言所打动“课前是该认真预习!多读课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预习方法。”“请教别人、请教书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快捷的学习方法”“你们真是学习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

  5、重视课内外的语言积累。

  新的语文教学强调返朴归真,注重学生课内课外知识的积累,在这节课中,学生既有课外关于荷花知识、荷花诗词的丰富积累,又有课中语言文字的学习积累,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进行了广泛的阅读积累。

  6、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倡导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节课中,对于疑难问题的解决便是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的。

  二、以美的情境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一段美的情境会省去我们教者多少繁琐的分析讲解。本节课中设计的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升华情感。比如:配乐范读,创设并引学生入情境。(师配乐朗读有关课文,学生闭目体会荷花池的美景)“同学们,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深入情境(出示课件)“荷花真美!让我们起立,像作者那样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们!”(停顿片刻)

  (学生变换角色描述)这些情境地创设显然大大优化了教学,节约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感悟、积累语言文字。

  今天,我教学了叶圣陶写的一篇文章《荷花》。这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描写了公园里盛开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有各种各样的姿态以及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课文中写荷花的句子,或是你认为很美的句子,找一找,画一画,并写一写。学生自主学习后开始小组交流,也许是这篇课文写的太美了,瞧他们读的多认真啊,讨论的多激烈啊!我来回巡视着,心中暗暗为他们高兴。开始反馈学习情况了,同学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课文把荷花写的真香,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了;有的说“挨挨挤挤”说明荷叶很多。看来同学们自学情况还真不错,我心中暗自想到。

  正当我为他们高兴时,班里“最调皮”也“最可爱”的男孩子武啸同学把手举的高高的,小矮个子都站起来了,我想他平时发言最积极了,一定有什么新的想法,我便让他站起来说。果然,他说:“老师,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是什么意思?”我一听这个问题问的好啊,我就说:“同学们,你们说这个‘冒’字用的好吗?还可以换成哪些词?”班里顿时叽叽喳喳的说开了,有的说可以换成长,有的说可以换成伸、钻、探。我觉得同学们的思维此时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看着同学们意犹未尽,我灵机一动问道:“白荷花从荷叶丛中冒出来想干什么呢?”江陶陶我们班“最调皮”也是“最可爱”的一个小女孩站起来说:“她想看看我们这个精彩的世界”,她的回答永远会给我带来惊喜,这时提出疑问的武啸同学好像也理解了课文说:“她想出来透透气。”在他们俩的激发下,同学们都踊跃的举起了手,“她想出来展示自己美丽的舞姿”,“荷花想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荷花想出来看看美丽的大自然”。瞧他们说的多好,我不由得为他们鼓起了掌,我拿起了书,读起了课文,同学们也纷纷拿起书和我一起读了起来。此时,我和我的孩子们都已被叶圣陶笔下的荷花深深的陶醉了!

《荷花》 14

  上《荷花》之前,我恰巧在体育东路小学听了一位老师执教该课的第二课时,她的课给我启示很大。在让学生谈完对荷花的印象后,她用自己甜美的范读带学生(闭眼)去“看”荷花。跟着是学生自主阅读,赏读认为写得美的句子,老师也趁机抓住重点词句,利用图画、朗读、想象来感悟荷花的美,效果不错。

  但我感到她这一课时的容量过大,不但给人前松后紧的感觉,一些重要的训练,也匆匆而过(如语言文字训练、想象说话的训练)。因此,我备课时既学习,又改进:课前,我让学生在电脑课上观赏荷花、荷叶(课件播放),以弥补部分同学这方面的经验缺失;把讲读1、2自然段放在了第一课时,这一环节重在赏读、背诵积累;第二课时在语言训练方面重在要学生写出三种姿势,而不是单单脑中有个姿势就行了。想象方面重点放在“活的画”和练习上了。从整个设计和教学效果来看,我较满意。这也可算是“学有所得,取长补短”吧。下面具体谈谈我在教学《荷花》一课后的一点自得之处和疑惑之处。

  一、自得之处

  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感悟文本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脉络(闻到清香——观赏形状和姿势——想象情景)进行整体感知。从全局出发了解了全貌,把握了文章的脉络。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画出觉得这段话中写得特别美的句子或词语,说出自己的体会。

  随后组织汇报交流。这样充分让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了美的语言。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体现了“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之意图。

  二、疑惑之处

  课堂调控不够。在第一、第二课时,都有为了让学生感情朗读、大胆想象、多元表达而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对课堂的调控,我一直很困惑。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以学生为本,但是,如果课堂上教师为了尊重学生,尽量多关注一些孩子,给他们创设表现的舞台,那课堂就容易陷入无序状态,课堂效率会大打折扣,教学任务也经常会完不成。

  另一方面,如果课堂上你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调控自己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或许能完成你预先制定好的任务,但是,课堂就容易陷入僵化状态,没有生机,更难有所谓的“生成”。可见,课堂上教师的调控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看你如何去调控,这个度该如何把握。这是我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

《荷花》 15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带领学生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面就《荷花》第一课时,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今可采用谜语导入“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也可用回忆旧知法导入。即让学生回忆三册27课《学画》,王冕画的那池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挈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

  2.课文写了荷花的哪几方面?

  (三)深读悟情,学法迁移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讨论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学懂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进而从读学写,水到渠成,训练技能,形成学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高一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课堂设计的特色分析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4.教学中学路分明:从抚—领—放。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

【《荷花》 】相关文章:

《荷花》 09-18

荷花 08-06

《荷花》 05-29

《荷花》07-21

荷花 07-22

关于《荷花》的 04-21

语文《荷花》 11-29

《荷花》教学设计及反思02-02

语文荷花的 03-30

语文《荷花》 03-2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