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 集锦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 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优秀的 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近似数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近似数 1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教师们都已知道,而家长们却不是很清楚,在辅导孩子学习时经常是脱离生活而纸上谈兵。本节课的教学是专为我校家长开放日而设计的。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进一步掌握四舍五入法,丰富所学知识。我的设计分如下几个环节:⑴创设情景、揭示课题⑵复习铺垫,促进迁移;(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4)独立学习,掌握知识。⑸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昨天老师到银行办事,只见一位老爷爷和银行工作人员在争论着。原来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银行工作人员付给爷爷9.5元,爷爷觉得不合理,两人发生了争论。你能判一判:付多少利息钱给爷爷比较合理呢?
生一: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4分,因为人民币的单位有只有元、角、分,第三位小数应该省略。
生二:我有不同意见。第三位小数是“7”,它比5大,如果直接省略不妥当,,应该向前一位进1,所以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5分。
师:现在存在分歧了,你能谈谈你的处理意见吗?
(学生交流片刻,一致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55元)
生三(若有所思):我听说人民币还有比分更小的单位是厘。不过我没见过几厘钱。
师:你真是个见识多广的孩子。确实,生活中有“厘”这个单位,1分=10厘。由于这个单位太小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用到它。
生四:我发现在买东西的时候也没有用到“分”了,都是几元几角了。
师:你确实很会观察。现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了,“分”这个人民币单位几乎从生活中取消了。平时涉及到“分”时,一般都“四舍五入”到“几角”了。
生五:那我觉得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钱。
生六: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6角钱。
群生一:9元5角
群生二:9元6角(声音越来越大,争论得面红脖粗)
师:好!争吵总该有个说理依据。今天我们学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之后,你就会非常轻松地解决生活中这类现象了。(出示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反思】
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化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为了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了解教材内容体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应选择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紧扣教材知识内容的实际问题作为情境,这里从学生熟悉的“存钱得利息”生活情境中引入,在讨论、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学“求小数的近似数”是生活所趋。把它作为实际背景来区分准确数和近似数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感受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片断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例题:
例1.李明在运动会中的跳远成绩是2.953米,你知道他跳远成绩的近似数是多少吗?
接着明确提出要求:
1.保留两位小数2.保留一位小数3.保留整数
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表意见,说出结果及想法。
1、保留两位小数
师提示思考: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哪一位上的数?
(1)学生独立探索。
(2)小组交流。
(3)反馈后总结: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数,要看千分位上的数。运用四舍五入法,“千分位上的3不满5,舍去。
2.953≈2.95
师讲解: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师:6.587你会保留两位小数吗?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吧。
2、保留一位小数
(1)小组合作学习。
(2)组内交流,组长汇报交流结果。自己总结:要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数,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是5,省略尾数后向十分位进1。十分位上9+1=10,满十又要向前一位进一,连续两次进位。
2.953≈3.0
师:近似数3.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生一:可以去掉,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生二:0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就保留到了个位。
师:现在有两种不同意见了。你赞同哪一种说法?小组交流交流。
生交流后,一致认为:0不能去掉。
师:确实,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它起到“占位和表示精确度”的作用。
师问:刚才我们已知道“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那么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呢?
生齐答: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3.保留整数
师:你认为该怎样处理呢?把你的意见和同桌交流。
点名汇报: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省略个位后面的数,要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9满5,省略尾数后向个位进1。2.953≈3
(二)小结: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要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省略个位后面的尾数,把十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要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把百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
【反思】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不是课本中的例题,是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编制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理解。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片断三】
独立学习,掌握知识。
(一)教学例
2.豆豆身高0.984米,我们可以说豆豆大约高﹎﹎﹎﹎米。(你想保留几位小数就保留几位小数)
学生思考,自由保留小数位数回答出0.984米的近似数,老师板书,请其余的同学说说分别保留了几位小数。
生一:0.984米≈1米
师:你知道他是保留了几位小数?
生二:他是保留到整数的
生三:这个数也表示精确到个位
生四:0.984米≈1.0米
生五:这个结果保留了一位小数
生六:也是精确到十分位
生七:我还会保留两位小数0.984米≈0.98米
生八:保留两位小数又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二)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就在课本第73面。请认真看书73页,核对一下刚才例2中的结果,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如果没有疑问,就请找出书中你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做个记号。然后大声地读出来。
【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新教材要求只是通过几个问题,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不仅能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把课本中的例题作为兴趣例题2,发散学生思维,让他们想如何保留就如何去做,既尊重了学生,又掌握了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发挥教材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学习,学会看书掌握知识。这种学习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
【片断四】
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一:我学到了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生二:我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也要用四舍五入法
生三: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师:那么现在,你再会解决“老爷爷得利息”这个问题吗?
生:(干脆利落)会
师: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你能判一判:付多少利息钱给爷爷比较合理呢?
生一:我认为这个问题就是求小数的近似数。
师:你觉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保留几位小数比较合理呢?
生二:我觉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保留一位小数。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用到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角。
生三:9.547元≈(9.5)元
群生:(欢喜地)对,应该付9.5元
师:你发现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小数?请你大声说出来。你想精确到哪一位?考考你的同桌吧。
生同桌互练。
师:小数的近似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课余留心观察,看还有什么地方有了小数近似数,下节课大家再来继续交流。
【反思】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学生在解决完“正确处理老爷爷的利息”后兴奋不已。然后又“参与寻找生活中的小数”过程中,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评与拓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执教者立足于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教学情景,生成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灵活地处理教材:《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拘泥于教材。教材中以单独一个例题(量豆豆的身高)出现,执教者巧妙地做了变动,从生活实际引出学生跳远的成绩2.953米,然后重点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用数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把教材的例题作为次重点例2,让学生看图,想保留几位小数就保留几位小数,学生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兴趣。这些构想和尝试体现了教师对教材使用的科学态度,也表现出了对新教材处理的灵活性。
开放的教学风格:《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学会从数学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弄清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体现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执教者从“爷爷的利息”入手,生成了问题。然后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谈谈该如何处理……整节课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民主、开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教学与方法”、“生活与数学”、“教材与课堂”这些关系的处理,从本节课我们可以看到高老师正在努力尝试……
近似数 2
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掌握较好,基本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然而对于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就不乐观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以前学生学过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今天所学的是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就增加了难度,学生不知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该如何处理。
2、前面刚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学生往往把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相混淆,错把改写当成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针对以上情况,解决办法:一方面给学生讲清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方法相同,后者的改写是移动小数点,其实前者也是移动小数点,只不过运用了我们后面所学的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点后面的零去掉了。另一方面,讲清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有什么区别:求近似数需要省略后面的尾数,所以求的是一个数的近似数;而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或八位,加一个单位就可以,没有大小的改变数的大小;
3、多讲多练,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自悟。
近似数 3
本人在教学求商的近似数时,感觉学生在试商时很困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特用了一下几个环节:
第一、创设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能像上题那样,保留两位小数得6.67吗?”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第二、设计了生活化,学以致用的练习。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求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第三、组织了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
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本节课的实施中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试图以学生个性思维,自我感悟为前提多次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学生和谐有效地互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感情。
第四、在小结中对比沟通,形成整体认识。
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元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是对学生的
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似数 4
教师明确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要注意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习和课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近似数 5
星期四上午,侨中礼堂再一次听到罗老师的数学课很是欣赏和赞叹。
近似数是我们数学老师最不好把握的课。因为太活了,很多答案都对。罗老师一节课紧扣主题,突破重难点上有很多值得我借鉴的地方。先由华西村引入,孩子们通过数据知道72层是准确数,近5000个座位是近似数。当问到建筑面积是 ( )万平方米,让学生猜一猜:21□□□□,可能是多少万呢?这个题目很新颖很有趣。因为不论孩子们说什么都有可能。老师问:是21万还是22万?学生说看后面的数。老师这时翻开最后面个位上的数是8,学生紧接着说不对,前面的。老师又紧接着翻开十位的数是3。学生说还不对。到底是哪一位呢?最后确定是千位。老师问:为什么是千位呢?学生说:因为千位是0.1.2.3.4.就是21万,如果是5.6.7.8.9.就是22万。这是顺势引出四舍五入法。孩子们自然而然的`记住了要学习的知识。
罗老师的课很灵活。比如学校有3179人,用近似数表示约是( )。孩子们说:3180,3000,3200.多好的答案啊。这些都是对的,而我们在教学时往往把握不好,禁锢孩子的思维太多,结果适得其反。最有意思的一道题是:爸爸的工作单位地址是福州市五四路217号。学生说:五四路200号。呵呵,这回可掉进老师的圈套里了。老师反问:去五四路200号能找到爸爸吗?看来这是不能用近似数表示的。
在解决难点问题上,老师用一锤定价的方式出示宝马汽车的价格约是130万元。谁给的价格最高,但是必须约是130万就得到老师的宝马汽车的礼物。孩子们说出:1304999.真是设计的很巧秒。
整节课时间过得很快。老师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都是在突破和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没有一丁点浪费。每一个环节设计都很有趣,孩子们喜欢。最重要的是老师善于启发孩子们自己发现,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近似数 6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它的知识基础是求一个数的近似值,以及小数除法。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只要明确在求商的近似值时,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四舍五入即可,因此新授时只要通过例题着重强调这个新点,然后再围绕新点进行练习就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目标,也就是所说的“以旧带新”。
我将例题讲练的时间进行了压缩,这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后面的巩固练习,同时增加了一道利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在学生进行解答时,其实也是在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我发现,要上好一节课并非易事,教师的每一句话,所出示的每一道例题都应该让学生有所体会、有所得,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细心的研读书中的每一个例题和练习,保证读懂它们的意图为止。同时,只是读懂还不够,教师还要善于组织课堂的结构,能够使学生按照思维的过程进行学习,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这些话,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要实行起来,还是需要平时的点滴积累,这也正好提示我自己要做一个教学上的“有新人”。
近似数 7
《近似数》一课是教学的难点,原因是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不熟悉。我在导入时就抓住生活:从我班的人数这个准确数引入新课。我认为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就要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这堂课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学校人数、我们身边的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判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本课一开始在讲解“准确数”和“近似数”时,通过让学生比较一些数据,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些数据意义的不同,加深认识“准确数”与“近似数”。
3、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的学习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4、教学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独立的看一看,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虽然在课堂上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了,但是在作业中,求近似数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何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求近似数,有何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我还在思考的问题。
近似数 8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这堂课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某市人口总数等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从学生找出“大约、达、近”等一些词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
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
教学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独立的看一看,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展示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本课利用数轴,让学生体会多位数所在区域,靠近的.整万数,从而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但是在练习中,求近似数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如精确到万位,有的学生精确到多位数的最高位,如何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找到不同程度的近似数,有何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我还在思考的问题。
近似数 9
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它仅表示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本课的学习是让学生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上课时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不同班级学生的人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32人大约是几十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教材安排了两个生活情境,让学生读一读,注意划线的数在表达时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约”字,体会其表达的意思,从而引出近似数和精确数的含义。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本班人数说说32人大约是几十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写法32≈30,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
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教学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出示480000到490000之间的数,让学生口答它们的近似数,并观察比较,和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展示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近似数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能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使不同的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有不同的收获,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在本课程的研磨过程中,我发现以下这几个环节尤为必要:
1、复习数位顺序表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所用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完全相同。因此,在教学本内容前,我组织学生做了适当的复习,复习工作主要有以下两大亮点:
(1)我首先考虑到学困生学习基础较弱,他们连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都不了解,如何去进行四舍五入呢?因此我先在课件上出现一个点,引发学生猜想,最后让学生按顺序表述:当这个点表示小数点的时候,你能按顺序说出小数点的左边有哪些数位?右边又有哪些数位呢?学生回答时,可见中等生和学困生一时还反映不过来。最后通过几位同学的准确描述,在课件上显示数位顺序表,让学生一目了然。
(2)让学生明确保留整数和保留几位小数与精确到哪个数位之间的关系。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如果只是用保留整数和保留几位小数这样来表达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时候,学生当时的掌握效果就好了,但如果换个方式问:“把这个小数精确到十分位。”确有不少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也说明了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有义务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的含义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建立了保留整数和保留几位小数与精确到哪个数位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长远学习来说,是有利的。
2、设计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
不同形式的练习有助于学生从各个角度去理解知识,学会用适当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同时练习的难易程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情感。
3、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本节课在学完例6的时候,就让学生对积的近似数的求法进行总结,发现很多学生虽掌握了知识,但却无法用语言清晰地表述出来。因此通过巩固练习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学生在尝试总结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第二次进行表达时,可见大部分学生能大胆而且准确地对积的近似数的求法进行总结。大大激发了学生成功的体验。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总是经常要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与群体,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水平的教学流程,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获。
近似数 11
四年级上册数学《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一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将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学难点是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课的内容的学习将为今后学习省略亿位后面尾数求近似数奠定基础。
(一)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激发学习兴趣在新课的开始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共有多少人口吗?先估计一下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认识近似数,再通过班级人数这样一个准确的数字与近似数对比,进一步增进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认识到生活中常用近似数表示数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迁移、类推方法获取新知,沟通新旧知识联系。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中,学生对于四舍五入法并不感到陌生,已经知道小于5就舍去,大于5或等于5就向前一位进1,但是不能完整给予表述,而这节课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明确四舍五入法的具体含义,并根据具体的要求利用四舍五入法来求近似数。在这节课中四舍五入法并不是教学的难点,难点在于理解“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这个具体要求上,这是因为以往经验没有涉及“尾数”的概念,所以学生会产生理解上的不足。因此我在教学中,我通过复习求万以内的近似数引入,让学生回忆“四舍五入”的意义,
三年级时已经学习过省略百(或十)位后面的数或者是估算整百(或十)数,所以我就先让学生试着完成以下几个复习题:
574(省略十位后的尾数求近似数)782(省略百位后的尾数求近似数) 2659(省略千位后的尾数求近似数)让学生复习万以内的数的求近似数的方法:省略到哪一位就看它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下一位不满5就舍去,改写成0,如果下一位满5就要向前一位进“1”,再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求出近似数。为接下来的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打好基础。
接着让学生观察例7,指名读题,理解“大约是多少万千米”,让学生理解:其实就是省略这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再让学生试着独立解答并板演。在学生板演过程中,让学生说说自已是怎么想的?说出:省略万位后的'尾数,只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又引导学生结合上一课所学知识将求出的整万近似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并让学生思考理解为何前面是“≈”而后面是用“=”:因为第一步求出的是近似数,要用“≈”,而后面是直接把这个近似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没有改就变它的大小,所以要用“=”。
最后通过13页的“做一做”的练习加强巩固,在这题中分别是省略百位、千位和万位后的尾数求近似数,共把学生平均分成三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省略到哪一位就看它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下一位不满5就舍去,改写成0,如果下一位满5就要向前一位进“1”,再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求出近似数。
这节课,因为利用了新旧知识的迁移,类推,学生对省略万位后的尾数这个方法掌握起来还是很轻松的,不足之处是让学生说得太少了,要让学生多说说为什么是这样求的,根据是什么,这样对于学生理解四舍五入法会更有帮助,今后还要加以改进。
近似数 12
“近似”的概念在小学数学知识里,有一个孕伏与发展的过程,在本课,第一次出现了近似数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在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相对于她们学过的准确数而言的。教材没有给出四舍五入的方法和约等号的使用,只要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都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德育渗透和人文素养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加强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近似数的感知和理解,并能加以运用。现将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做法和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例如通过第xx届全运会的这个时事背景引出例10,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之后的大量练习中,也十分注重取材于实际生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还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人文素养方面有所渗透,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环节设计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玩中学是二年级学生比较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方面,我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方式,不仅有独立思考,还有小组交流;不仅有静态的纸张作业,还有活跃气氛的多种游戏;不仅有自己读题审题,快速回答问题,还有听题回答问题……整个环节安排紧凑有序,科学合理,再加上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被很好的调动起来。
3.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功能
本节课的课堂评价主要采取小组积分制,通过师生共评和生生互评,对各小组进行计分(100分,50分和2分),充分调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结束时,每组学生算出本组得分的准确数和近似数(近似成整十数),紧扣教学主题。
不足之处:
由于近似数的概念是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的,而且只是感知、比较和理解,部分学生在使用数学语言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近似数方面并不是特别熟练,个别同学的估数能力有待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加强学生估数能力的培养,相信到三年级通过进一步学习估数的方法后,这一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近似数 13
已学内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反思内容: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掌握较好,基本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然而对于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就不乐观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以前学生学过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今天所学的是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就增加了难度,学生不知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该如何处理。
第二:前面刚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学生往往把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相混淆,错把改写当成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针对以上情况,解决办法:一方面给学生讲清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方法相同,后者的改写是移动小数点,其实前者也是移动小数点,只不过运用了我们后面所学的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点后面的零去掉了。另一方面,讲清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有什么区别:求近似数需要省略后面的尾数,所以求的是一个数的近似数;而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或八位,加一个单位就可以,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第三,多讲多练,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自悟。
近似数 14
学生在四年级已掌握了求数的近似值的知识和小数乘法,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求出积之后,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或者现实需要,把积保留若干位小数,所以这节课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根据客观生活需要对于乘积进行位数保留。
由于之前已经学习了相关的近似值的知识,所以计算问题我列在了次位,在计算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培养审题能力,尤其是应用题的审题。只有拥有良好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能力比问题的对错更有意义。
在上交作业的时候,我发现部分同学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于是我分析了原因。经过我的调查我发现,一部分同学是因为基础较差,在计算过程中耗时较长,因此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为此,我为其安排了成绩较好的同学为其提供辅导,这种一帮一的做法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另一部分同学则是属于比较懒惰,贪玩,自制力较差。对于此类同学,我安排其四周同学轮流对其进行监督,如果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则不允许其随便出去玩耍,通过一段时间的监督,这部分同学的表现也有了很大改善。对于每位同学只有不放弃,才能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近似数 15
近似数,学生在二年级下册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有了这一基础知识做铺垫,本节课的内容也将会很容易的被学生接受。这是我上课之前所认为的。
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反应也很积极,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我当时就觉得我之前的认为是正确的。结果,作业收上来一看,我傻眼了,即使上课我把该将的都讲了,该强调的`也都强调了,可是,还是有部分学生做的作业一塌糊涂。不是忘了四舍五入,就是保留的小数出错。针对这一问题,我想了想,还是我在上课的时候处理不当。学生反应积极,我就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都会,接着,讲课的速度就有点快了。这恰恰就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学生以及完全不懂得学生丢弃了。所以,在下一节课,我还是慢慢的把上节课重点和难点再讲解了一遍,这次,作业情况有很大的改善。
所以,我想以后再简单的内容,我也不会粗心大意,草草了事。
【近似数 】相关文章:
《近似数》 03-26
近似数 06-23
《小数的近似数》 03-08
《积的近似数》 11-03
商的近似数 11-05
《小数的近似数》 03-13
积的近似数 06-25
《商的近似数》 05-01
求商的近似数 05-02
小数的近似数 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