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数学 推荐度: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一年级数学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 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应当如何写 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 ,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 1
这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小学一年级数学 :
我担任一年级一班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年级是学生刚刚由幼儿园升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再加上学生发展阶段的差异,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小结如下:
备课。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上课。 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及时复习。学生学的快同时忘得也快,为了牢固掌握学过的知识.,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对后进生根据不同因素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和鼓励的方法, 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寻找发光点的态度,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优点。鼓励发言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教学工作的不足之处
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更重要的是没有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学校家庭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家校沟通还不够到位,没有做到第一时间反馈 第一时间了解,对新课标还没有深入学习 没有深刻理会到学校的对教学工作要求
今后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总结心得体会、反思,积累、学习教学经验,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在实践中应用等方式,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学习形的教学工作习惯,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认真落好学校教育工作的要求,做学校和家长了解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努力为教学工作贡献自己的量。
在工作中积极的反思,积极的做好小学一年级数学工作总结,根据学校的安排认真的安排各项工作。
一年级数学 2
教学内容:上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是重点;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是难点。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自然奥妙无穷,发生了许多许多有趣的事情。松树林里有一棵茂盛的大松树,树上结满了松籽,饱满的松籽引来
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它来采松籽。这时,从远处飞来一只小鸟,站在树枝上不停地唱歌,树爷爷问小松鼠:“你
的上面是谁呀?”“你的下面是谁呀?”
二、掌握新知、合作探究
活动一:先出现小鸟和小兔图,把松鼠从情境中去掉,重点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上、下位置关系。
(学生小组活动,充分自主地说出小鸟和小兔的位置关系)说出谁在谁在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1、再出现三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电脑显示)。(通过小童话剧的情节揭示小动物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老师扮演松
树爷爷说:“小松鼠,你的上边是谁呀?”学生扮演小松鼠说:“我的上边是小鸟”。(在这里老师要强调学生语
言的完整性)
“你的下边是谁?”
“小兔的上面是谁,下面是谁呀?”
“小兔在小鸟的哪面?”
“小鸟在小兔的哪面?”
“小松鼠,你在小兔的哪面?”
“小松鼠,你在小鸟的哪面?”
2、大家小组合作,在一起讨论一下,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果小松鼠和小鸟交换位置,又该怎样呢?
3、如果森林的医生啄木鸟也落在这棵松树上,该怎样描述这些小动物的位置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完成)
活动二:摸鼻子,眼睛游戏
学生用右手食指指住鼻子尖,老师喊让学生自己摸,喊:“嘴巴!”学生指嘴巴,老师喊“眼睛”学生摸“眼睛”
,摸完以后同桌说出“眼睛”“鼻子”“嘴巴”三者的关系。(自由发言)。
活动三: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生活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活动四:请同学们说一说教室中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
三、巩固练习、扩展思维。
1、说一说65页3题(投影片)
2、请你分房子(第65页的'4题)(设影片)(要求把确定的位置与简单的推理结合起来)
3、第59页的5题: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观察”“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小动物及其物体上下的位置关系,也已经
体验到:一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不是绝对真理的,而是相对的,并且还可以变化。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上下关系的例子,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吧!
一年级数学 3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 ,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好的效果。
本学期,我们一年级数学教师能团结协作,共同研究教材教法,根据新课标精神要求,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
一、认真学习教材、教法。
开学初,我们就认真学习了教材、大纲、教法,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全面掌握本册教材的目标、重点,就本册教材的教学做了全盘计划,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本学期,街道教研室的'教研员经常到校指导教研活动,帮助我们进行新授课的探索和复习课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们两位教师平时能经常探讨教学工作,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因材施教。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加强双基教学,发展智能。
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中应用广泛,是人们进行一切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大纲指出:“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重视帮助学生掌握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把“双基”教学落实到每节课堂教学中,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如我在教学认数的同时,结合单位名称,坚持“说”的能力训练。比如“3”,让学生说出“3个人、3张桌子、3朵花┅┅”“天上飞来3只小鸟、草地上有3只小白兔┅┅”;在教学看图写式时让学生学会说三句话,为应用题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思维、提高能力,这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我用了如下方法:
1、在教学中,教师们运用电脑课件、教具、学具,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
3、寓教学于愉快活动之中。如教授“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中,设计了“接力赛”、“摘苹果”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
五、切实贯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精神,严格控制作业量。
全组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重视“双基”教学,精讲多练,布置作业均以课本为主。对作业做到全收全改,而且当天作业当天改,一年级做到在校完成作业,并且老师当天面改作业,对后进生能做到有针对性的辅导。还经常在作业本上写上一些勉励的话语,鼓励学生再接再厉,争取进步。数学作业经学校的检查均达到上级的要求。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让学生学得轻松。不搞体罚与变相体罚。
六、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有不少问题,比如,这一届一年级的学生有很多由于年龄小经常坐不住,上课的时候注意力较差。其次,学生为了提高计算的速度,在书写这一方面显得过于潦草。
1、在做题方面,有的学生粗心大意,经常有漏题错题出现。
2、这一学期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方面,做得还不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一年级数学 4
核心提示:在本节课中,学生提出问题后,我把19+18等于几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四人小组合作,把计算过程记录在纸上,同学们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出现了多种算法:摆小棒、凑十法、利用上节学过的知识先把它转化成两位数加......在本节课中,学生提出问题后,我把19+18等于几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四人小组合作,把计算过程记录在纸上,同学们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出现了多种算法:摆小棒、凑十法、利用上节学过的知识先把它转化成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再算、竖式计算等;接着,由学生自己到黑板说说小组讨论的结果,本组的同学补充说明,其他组的同学针对他的发言发表自己见解。这样既吸引同学注意,又锻炼了学生自己,发展了数学语言,同时也让孩子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一举三得。当黑板上写满学生研究出的方法后,引导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并熟练计算,同时还把最普遍、最常用的竖式计算方法进一步扎实训练。我告诉学生,黑板上列出你们这么多想法,你们真棒!在今后的'计算中你们喜欢哪一种,用哪一种算得快,就选择哪一种,因为在今后的计算中,我们会经常用到竖式,所以我们再来重点看一下竖式好吗?这样即夯实了双基,又没有使学生产生只要会竖式就行了的错觉。
一年级数学 5
我执教的《一起做游戏——玩一玩》一课是一节综合实践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借助扑克牌来玩较复杂的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中理解、运用、完善游戏规则;在游戏难度的提示推进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判断;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思考、寻求取胜的策略。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不断开拓学生的探究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游戏中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我对这节课的认识更加深入,对教学活动设计及实施做以下反思。
1、基于学生实际,适度调整教学内容安排。
首先,学生在学前就玩过很多的扑克牌游戏。其次,前期的加减法教学中也采用了玩扑克牌来巩固计算的方法。再次,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还利用扑克牌让学生玩过比大小、对口令等相关游戏。所以学生对扑克牌并不陌生,可以说是很熟悉的。所以这节课所涉及的让孩子们用扑克牌来体现数学内容,是没有什么困难的。因此,没有在课程开始去安排认一认的环节。
2、符合学生认知,将游戏规则分解呈现。
这节课让我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数学存在的价值,借助于学到的数学知识(10以内加减法)来提取有益的数学信息,开展一系列数学游戏活动。既然是游戏,我们就应清楚游戏规则。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能读懂规则、理解规则,并将规则还原到游戏之中,却有着着实不小的困难。特别是出现了4条游戏规则,这里不只是单一的游戏形式,也不仅仅是提取并应用数学信息来解决游戏问题,是边遵守着规则,边计算着牌面上的点数之和,还要想着获胜的策略。游戏中体现出学生边思考边玩,边比较,边猜测,是一种多元的、综合的思维能力的体现,玩的非常不简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规则,我在教学设计时采取了分层、分梯次解读游戏规则的方式。以规则为主线贯穿了7次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一次次提升游戏难度的活动中,体会到游戏规则的必要性,体会到之所以不断地补充完善游戏规则,是游戏趋于合理公平的目的。通过对每一条规则的“尝试——分析——再游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真正明白了形成规则的`游戏才公平、好玩。也促使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通过思考、猜想、判断,来体验数学真的很好玩。同时,在小组合作中体会到分工合作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们的组织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游戏一个接一个,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一环扣一环。孩子们在层层深入的游戏中,逐步体会到想玩游戏就得知道怎么玩。在不断的玩的过程中感悟到玩游戏也是需要技巧的。在课堂上正因为有了孩子们充满灵性而智慧地玩,他们才真正从成功或失败中体会到了游戏的乐趣。一节课下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教师只有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有智慧的去玩游戏,才会让学生感受到游戏是好玩的,学生才能发现在游戏中思考的重要性,才会真正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3、结合学生特点,加强小组合作指导。
一年级的孩子爱表现,往往比较自我。他们有了收获会急于与人分享,但又不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他们活泼但是好动,往往会只顾玩学具,不善于边思考边活动。如何组织好这种游戏活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所以在四人游戏之前,我特别设计了小组成员编号、分工、明确活动中任务这样一个环节。在给孩子们明确任务时,不仅仅说了职责、提了要求,甚至细化到活动中的语言。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从一开始就给孩子们一个活动有“法”可依的支持;活动有“章”可循的指导;活动有“序”推进的力量。让他们明白小组活动的流程顺序,知道小组活动中自己以及他人都该做些什么,从而学会如何进行活动。
当然控制课堂不是这节课才开始的,是从平时就开始对孩子们进行要求和培养的。从我接这个班起,根据每节课的学习,由始至终都要做的一件事情,到这节游戏课的时候,在玩的时候,孩子们能玩起来,在收的时候,孩子们也能够稳定自己的情绪。我们平时不能怕孩子们活动时混乱而不去组织活动,这样的活动课其实是体现了教师平时对孩子的调控能力。
这节课的教学并非十全十美,我认为自己在活动课的时间调控和把握上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本节课在游戏中体现着数学知识,游戏的进行也依赖于数学知识。我认为自己在“游戏之后是不是可以回归数学”这个问题上的研讨力度还应更深入些。最后,如何给一年级孩子上好数学游戏活动课也是值得我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一年级数学 6
太多的收获令我感动,课堂上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激情和热情着实令我动容,整个教学活动中,能够说我将自我完全置于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位置上,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教学伊始,我就直接切入主题,创设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利用教材所带给的情景图,引发具有思考行极强的问题“仔细观察,哪盘鸡蛋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这样的问题一经抛出,即刻触动了学生思考的`兴趣,听听孩子们的回答“只需要比最后一排就能够了,因为前几行都一样多”,“老师,第一个盘子的只空了两个格,第二个盘子空了四个格,所以第一个盘子的鸡蛋多”“老师,我能很快的数出每盘鸡蛋的个数,我5个5个地数,很快”就在这七嘴八舌中,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使其立刻变得鲜活而灵动。同时更从侧面充分体现了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主动性,学生的语言可能稚嫩,可能不够缜密,但孩子的潜力着实令我称道,我欣慰于孩子们在课堂上能够灵动的展现自我,更称道于学生能够赋予课堂新的生命,我怎样不为之动容。学生能够自然,简单、愉快地走进课堂,这不正是我一向苦苦追求的目标吗,静下心细细想来,其实它很简单,其实有时甚至是触手可及,但有时却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问题。
二、在自主活动中个性得到张扬。
能够说本节教学资料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到达教学目标并不难,我一向在思考,如何能够让这样一节看似普通而平凡的教学资料,富有新意与创意,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在干巴巴的大小比较方法之后更能体现出课堂的有效性,我将本节课定位在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层面,宗旨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个性得到张扬。我充分利用了课前发给学生的卡片(100以内的数)巧妙地利用这张小小的卡片,并将其贯穿于教学始终,在学会了比较大小的方法后,设计了同桌两人比,四人小组比,随意找同学比,和老师比,甚至全班同学比,难度在不断地提高,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能够说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比较中,学生巩固的不仅仅仅是比较方法的运用,更激发了学生挑战的欲望,同时也收获了一次又一次成功。
三、教师要不断完善与提高。
有收获,也有遗憾,课堂的调控,教学拿捏的火候与尺度,教师就知识的归纳与总结的时机,还需要完善。但透过这天的教学,更使我深刻的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切不可低估这天的学生。教师看多远,学生就会走多远,我们也许能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我们也许能做到,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但更要求我们要学会反思,学会汲取,不断学习,不断地完善自我,完善课堂,追求理想的课堂首要目标是有效,真可谓“任重而道远”。
一年级数学 7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家长了解幼儿中班数学活动的教授方法与孩子的学习表现,为家长在家里教数学提供依据,根据班级数学活动的课程进度选择了这个活动。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念。特设计了这次数学活动。俗话说:“玩是幼儿的天性。”在心理学上,这正是幼儿的一个正常年龄特点。特别是对于数学,倘若一味的乏味,只会让幼儿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各方面的能力。中班的孩子也渐渐开始变得越来越活泼、好动,因此,我结合了幼儿生理、心理的特点,通过数字、数点及各数量的关系等,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
活动目标:
1、按数取物,进一步感知9以内数量的多少。
2、将相同种类的物体分类摆放。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水彩笔。
2、材料袋:二种不同颜色、花瓣数、大小不同的花的卡片。
3、神秘箱,1—9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㈠根据要求摸花,能按数取物,进一步感知9以内数量的多少
1、出示装有花朵图片的神秘箱。请个别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摸出相应数量的花朵图片,并数一数摸得是否正确。如,摸3朵、4朵、5朵。
2、这些花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同?你能把一样的花放在一起吗?数数每种花各有多少朵。
㈡给花儿分类,将相同种类的物体分类摆放
1、引导幼儿将花朵分类。
2、同伴之间交流分类的标准,说说自己把什么样的花放在了一起。
3、帮助幼儿明确:按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摆法。如,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花瓣数分。
㈢各色各样的花
1、出示操作材料《各色各样的花》,引导幼儿数一数有几朵花。
师:请你把相同的花圈起来,数一数有几朵,然后和圆盘中的'一样数量的数字或点子连线。
2、引导幼儿按花的数量,画出相应数量的圆点,或贴上数字粘纸。
3、引导幼儿认识具体物体、圆点与抽象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知道它们能表示同样的数量。
活动结束
收取活动材料,并逐一检查批改。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个活动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幼关系,绝大多数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教师在前面展示图片的时候,有一部分孩子被教师遮挡了,教师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如果教师改变提问策略站在左边提问后马上又站到右边提问照顾到幼儿全体那样活动效果就更好一些。
小温馨提示:数学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内容,才能使孩子真正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一年级数学 8
第一次改行教数学,当我拿到数学课本时,最初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资料、每一道练习题都能够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搞笑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一样的学习资料,编排设计了很多不一样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我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齐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猫家四兄弟的不一样神态,再让学生戴上小猫的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一样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明白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透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2+6(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当时个性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透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一样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向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一样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用心主动去寻找不一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潜力。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好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潜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一样的东西,叫学生扮演“中。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我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
一年级数学 9
本周三我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研究课。我讲的是第五单元《左右》。反思整个教学实践过程,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误的遗憾。 我在教学中,积极做到以下几点:
1.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认识左右比认识上下、前后要困难一些,有关的研究表明,学生常常在判断物体的位置时将左右颠倒。对此为了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物体的左右位置,本课我把知识点的切入口是放在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习惯上。如要发言时你要举那只手,生活中你会用右手做哪些事?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这些生活的习惯动作,所以一旦与左右的认识结合起来就容易为学生所理解,也利于今后的记忆。
2.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安排了很多生动有趣的.活动,如观察、模拟和游戏等,这些活动的目的是适当的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比较、推理与思考,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如对“左右”的认识,安排摆一摆活动,由于桌上摆放着几种学具,学生在说这些学具位置的时候,就可以有多种语言表达方法,而每一种方法的叙述都将促使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
3.教学活动中渗透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例如,最后一个环节,判断小朋友上下楼梯都是靠哪边走的?让生示范懂得都是靠右边走,因为存在着相对性,结果都是靠右走的。我又不忘记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就要养成右侧通行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学到的数学要服务于生活,生活中有很多数学。总之,所有教学环节和活动的设计,都是为了更好的达到拟订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爱上数学。
但也有让我不满意之处:教完本课觉得还有以下的不足,如学生原有的经验不够一致,甚至差别很大。个别“学困生”还需要教师适时点拨、留给他们更长的时间去思考,但课堂上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难免有时会注意不到,所以我在教学时没有很好的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没有把“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真正落实到课堂中来。通过作业反馈,还发现少数学生对于上下楼梯靠右行这一知识点还没把握好。另外本节课在时间安排上还不够合理。
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注意这些问题,争取讲好每一节课。
一年级数学 10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课堂上的一个个始料未及的场景也是让我苦笑不得,任你的嗓门有多大,任你的眼神有多犀利,过不了三分钟他们就照旧,一节课上下来,真是腰酸背痛,一个字“累”!。回首和孩子们在一起相处的一个月,我发现也收获了许多……
首先来说最头疼得的是纪律问题。因为学生的纪律不好,再生动的教学也发挥不了作用,所以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纪律养成教育。刚开始上课时,我就是在整顿纪律和教学知识相间的过程中度过的,后来,我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握好一年级的课堂纪律通过向其他老师讨教经验以及多次试验,我发现儿歌、课中操特别适用我们这种大容量的班级。
其次是解决孩子们喜欢学数学的问题。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一个生动、有趣、吸人眼球的导入,可以缩短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时间。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故事,在每次上新课时,我根据教材的内容,编一段故事,以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来导入新课,一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游戏可以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我觉得一年级的孩子一定要舍得表扬。同样是有同学不遵守纪律,在课堂中以表扬表现好的同学来引起他注意。此外我还准备了很多小红花,小星星等,用来奖给表现好的学生,以激励他们好好学习。
不足之处:对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和自信心;对学生知识掌握规律把握不到位;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不够;在纪律方面还应再严格要求。
一年级数学 11
1.整节课我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突出了我们数学的研究课题。
如:完成教材第39页的“做一做”出示图片,板演这个环节中我把书中的图做成能活动的,让学生亲自来前面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一个分类活动的平台,这样更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操作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所以我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分小组内同学的铅笔……。进一步巩固体验分类的方法,让数学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2.这节课虽然经过了经心准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如:教师在利用情境创设图时应该指导学生看图,找到与本课有关的信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这节课中学生只能找到图中都有什么,不能感觉到同类的商品分类放在一起,起不到导课的作用。低年级开始要指导学生看图。学生要思考和回答问题时都是可以适时点拨,指导,不应该替学生说出答案或是说出后半句,都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哪怕是完不成教学任务也不应该教师说,教师说了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如:学生板演时“可不可以按颜色分?”书包内课本分类,学生如何分的应该让学生自己说出道理,不应该教师说;货架上物品的'分类让学生自己说有什么规律;学生复习巩固过程中学生答错的问题应该当作错例来分析、指导如:5比3少几时有几个学生答5减2等问题。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但让学生分学具时,学具数量和种类都单一(黑板上的分类教具种类和颜色都单一),所起作用不明显,像是个小练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课堂上体现了合作、探究但教师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不单单是了解交流情况还应该注重一下儿指导,低年级孩子还不知道如何小组学习。如:图中都看到了什么东西(发现了什么?)这一节课上下来,虽然不是十分满意,但在已有生活经验的铺垫下,我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起来。轻松地就学到了知识,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一年级数学 12
本节课在教学上有一些特点:
1、教学用“正”字进行统计时,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如,开始,我让孩子们一起用手进行书写正字,说出“正”字是5笔。然后,让四名学生上台,每个学生代表不同的运动项目,其余学生玩接龙游戏,说出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而且完成的很漂亮,学生们从玩中掌握了用“正”字进行统计的方法。
2、在活动中能充分运用激励性评价。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方式是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体现。在这节课中,我非常注重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我不仅经常运用激励性语言,还注重给学生象征性的鼓励。如,在让学生上台用“正”字进行统计时,有个学生把正字写错了,少写了一笔,可是在自己座位上他却能写对,说明孩子是紧张了,而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感谢他的上台“服务”,让他以后上台不要紧张,并送给他一个小粘贴,那孩子脸上马上露出了笑容,学生们都自发的给他掌声。
3、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一个拓展题,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合作。而且小组合作的很好,每隔学生都参与进来了,都争着想把自己的想法说给成员说。
本节课的不足:
1、时间掌握上没有把握好,以致于超时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深入的把握教材,以便使课堂时间安排更合理更有效更深入。
2、一年级的学生,探究的意识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还没有真正掌握,自己在教学中有时会没给学生思考时间,或很少的思考时间,而是自己就说出答案来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 5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如今,倡导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和反思者。那么,教师只有把教学与反思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行为时,教师的教学才具有教育哲学的意义,其行为也才有了更富理性的内涵。
基于对以上文字的理解,我对自己所上《统计》一课,做一个反思性的分析,从中得到启发,以反思促进步。
一、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仍持坚定可行的态度。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主要围绕课标精神、教学目标、课题研究进行教学设计的。
1、《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课本在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上遵循着这一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出发,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节课中,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分类,而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是较低的,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学生活动的经验。例如:调查一个小组中的同学最喜欢一类电视节目和一类球类活动的情况。
2、在这节课中的教学目标,我抓住:经历统计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组织学生参与合作。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到以上的几个方面,让学生在教师的“导”下,进行有条理地、轻松地学习新知的。
3、课题源于教学中的困惑,并在困惑中不断研究、发现,为进一步搞好教学服务。课题为:《课堂中学生倾听、表达、合作能力的培养与评价》。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注重评价过程,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民主化,多元化。这节课教学《统计》,并且是: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在一堂课中对学生进行“倾听、表达、合作”三个方面的得星情况的.统计,不仅能让学生之间产生积极的竞争作用,同时可以利用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对自己班的情况,在这些方面进行一个了解,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统计的意义与本质作用(数据信息的处理)。
二、评价应做到:点到为止,不可泛滥。
这节课中,我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并对四个小组进行竞赛式的评价,其效果较好,但在评价的多元化上做得不够好。一节课中,我是这么做的:
1)教学中,以教师为主进行倾听、表达、合作三方面的评价,途中也让个别学生说一说自己意见,尽量做到评价的民主性。
2)在场听课教师的评价,主要理念:互动式评价。人们常说:画龙点睛。在这节课中,我对这四个字的理解不够到位。
如果只让一位教师或两位教师参与评价,那么,教学时间和效果会恰到好处。在这个环节中,我做得有点主次不分:这节课是评价为主呢?还是统计呢?而我让5位在场听课教师参与评价,多了,而且得星数呈平均分配状态,起不到“心理不平衡、失望、看到不足……”的效果。
三、应充分利用本节课的课堂评价,体现:在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课堂评价要体现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可主要是因为时间上不许可,也因为在场教师评价多了些,影响到了后面的教学。但在学具的统计表中,准备让学生统计本组得星总数,也让学生从颜色上进行统计。如果有时间让学生这么去做了,则能更好地体现本节课统计知识的难点所在,也能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学习统计知识的意义。
感想: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或这或那的不足,但“个性化”教学,让教师不再感到压力,而是一种展示与探讨。而反思,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让我意识到:学习不是以前要做的事,也不只是现在要补做的事,而是一直要坚持做的事。
一年级数学 13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应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我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到达教学的目的。
(一)透过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教学《元、角、分》,我就结合实际让他们去发表他们的意见,在解决自身的数学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实际问题。这时的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而是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教学好处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
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在《位置》中,教学完前后、上下、左右时,我出现了”去火车站”一题,请学生们试着用方位名词告诉叔叔去火车站的路,当一当小小导行员。许多孩子跃跃欲试,不仅仅说得很详细,还给了推荐走哪条路比较近?可见孩子们是十分乐意展现自我的。
(二)思维的训练应从一年级开始。
数学课其实是思维训练的场所。老一辈人常常认为数学学得好的人往往比较聪明,这并不无道理。因为数学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任,一套好的数学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设计得多么美丽,也不在于设计得多么新颖,关键是是否能给学生们广阔的思维训练空间。在加减法(一)5的加减法一课中,小鸡吃米的数学故事是这样设计的.:5只小鸡吃米,有两个盘子都装有米,
同学们猜猜看,小鸡吃米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和以往的教材”5能够分成几和几”相比,无疑前者给了学生一个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用心与教材的新思想靠拢。在上《前后》一课时,我让学生们装扮成不一样的小动物,依次是小熊、乌龟、公鸡、兔子、大象、小狗。请他们说说大象此刻排在第几?如果我想让大象排在第二,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当然学生们的方法不必须都很好,但是实现了数学课的价值,进行了思维的锻炼。
(三)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把5拿来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掰起手指头一手比8,一手比5,重叠的是3,那就是13。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能够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
总之,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生活体验少,理解潜力也需要一点一点地培养,因此,我还会在教学中要不断摸索,不仅仅提高教学效率,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潜力。
一年级数学 14
《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情景化。
低年级更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我注重用游戏,活动、操作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形成过程。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了《位置》一单元的内容时,我考虑到学生在学前的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活动的素材,通过学生的动一动、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加深对位置的理解,使他们在游戏、活动、表演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感受数学的生活魅力。而且在这一单元后,设计了一些生活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按一定的位置摆放学具、让学生上下楼梯、猜一猜我在哪里、看看他跑了第几名……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鲜明的表象。
从课堂的反馈来看,学生对游戏、活动、操作等等比较感兴趣,参与性强,有强烈的参与欲望;情感体验积极,都像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与小朋友和老师分享,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参差不齐,不够一致,甚至差别很大,甚至个别的学生在活动中处于旁观者,还需适时点拨、提醒、帮助他们,但在课堂上
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难免有时注意不到,因此在提倡个体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今天,如何关注学困生的发展,仍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1、从左手、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1)体验左与右
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左、右奠定基础。教学时,学生常常因左右手配合做事而较难分开体会,教师不必强行要求左右手分开来体会,只要学生感知到即可。
(2)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和右,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2)数一数。
(3)说一说。
(4)想怎么摆就怎么摆,再说一说。
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察与语言表达紧密结合。掌握以“?”作标准来确定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想怎么摆就怎么摆”,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3、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找一找。
(2)想一想。
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巧妙地用设疑的手法让学生们判断教师举的是不是右手,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再让学生举起右手与教师对照,让学生去体验、感悟其中的奥秘;最后通过教师的转身验证让学生明白:面对面地站着,因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4、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一年级数学 15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就有信心了.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激趣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 创设生活情境,解决数学问题。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教《跳绳》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8个同学上台,问:苹果和香蕉,你最喜欢哪种,喜欢苹果的站在左边,喜欢香蕉的站在右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8由几和几组成,并列出相应的算式。还问:玩具车和冰淇淋,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放学后,你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看电视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8的组成,还可以进行思想教育。
二、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的奥秘。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猜数游戏》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三、在比赛中增强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如在小组中可以进行夺红旗比赛,在个人中可以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一年级数学 】相关文章:
一年级的数学 01-05
数学 02-10
数学的 10-19
《数学》 11-06
数学 05-23
数学的 04-10
数学 06-12
一年级数学 01-25
一年级下数学 09-04
一年级上数学 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