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 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 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 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 ,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术 1
本次活动我在去年上过了,觉得上下来的效果不错,因此选择了这次的活动。但是这次上下来却不如去年的,我真是想不明白,值得我好好反思反思。
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吹点画,他们都觉得很新奇,在活动中,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前半部分我觉得不错,孩子们能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例如:梅花树长得怎样?有幼儿答:弯弯扭扭的。孩子的回答非常好,我给了他及时的表扬,这样的回答是我事先没有预想到的,我还在想怎样才能引导弯弯的这个特征上呢!又如:花瓣长得怎样?孩子回答:圆圆的。我事先想怎样才能引导到像手指的这个特征上,这样一说,圆圆就很像手指了。在第二环节教师讲解示范吹点梅花时,我觉得讲解已经非常详细了,在孩子操作前,也提出了操作的要求。
到了第三环节幼儿操作开始慢慢不行了,孩子用水粉笔慢慢的在滴墨水,但是滴一次不够,两次也不够,需要滴好几次,他们的耐心慢慢在磨灭,有的幼儿就滴一两次开始吹,就叫嚷起来了:“老师,我吹不出来。”我忙的不可开交起来,好几个孩子都吹不出来,可把我急坏了,后来就匆匆收场了。我左思右想,可能是用水粉笔错误,应该用毛笔,因为水粉笔比较小,蘸不到墨水,导致滴不下墨水来,记得去年是帮孩子们滴好的黑色颜料,所以效果不错。不用毛笔可以用眼药水的瓶子,这样一滴就会有很多墨水滴下来了。还有可能是这个墨水的浓度太高了吧,如果给它稀释一些,可能会好一些。孩子在吹的时候是比较困难的`,由于我没有为他们提供吸管,这是考虑上的不足,如果在准备上更充分一些,也许效果会更理想,会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如果解决了吹画的难题,那么后面的都不是问题了。在用手指印梅花时,孩子们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希望听课的同事姐妹们给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想,通过这次反思后,以后再来实施这样的活动时,会心中有数。
美术 2
《国宝熊猫》作为一个美术活动,相对于新教师来说,在执教控制力上是比较容易的,而且作为我比较喜欢的领域,在执教的过程中,也奠基了我不少的`信心。在后来的课堂反思交流上,采用了自我讲述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交流方式,我也从其他听教者的口中,得到了不少的建议以及对我此次课提出的相应不足。最大的不足点,在教师范画时,关于熊猫的耳朵形状,并没有强调是半圆形。幼儿的作品呈现中就直接反应了这个情况,幼儿开始操作就发现了很多孩子画的熊猫耳朵是三角形、尖形,类似猫耳朵的形状。熊猫的动态形象,幼儿画中体现的效果都还可以。对于熊猫的习性、生长地,幼儿也足够掌握了知识点。
美术 3
中国的民间美术作品极其丰富,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点。对民间美术的认识与探究,有利于学生们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幸福、吉祥的主题是我国民间美术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热情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人们热爱美好生活,祈福纳祥的希望和信念。
民间美术是美术教育中最能体现民族情感、民族精神的部分,它突出的表现了广大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其积极健康的.思想和境界,也影响和规范着人们的道德和行为。民间美术是培养生活情趣、丰富生活内容的精神食粮,它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有很好的教育价值。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民间美术的教育功能,弘扬民族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品质和审美修养。
在这一章节中教学内容涵盖了剪纸、皮影、上海金山农民画、编结工艺、印染工艺、蜡染、风筝、门神等,我通过课前仔细充分准备,带领学生认知进入“最生动”、最丰富”也是“最单纯、淳朴”的土生土长植根于农村或乡镇的美术作品。郭沫若先生曾说“美在民间用不朽”可见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在欣赏分析民间美术中指导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民间美术作品和有关知识,相互欣赏作品,尝试进行分类和特点归纳,然后写生民间玩具,观察、教师示范,最后学做民间工艺品。其中注意运用民间美术的造型和色彩特点,了解、学习传统的制作方法。
通过这一章节的整体教学,我觉得值得我深思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教师要在平时注重各方面知识的积累,这样更有利于在这种非固定模式的课堂中灵活机动的运用所学引导和启发学生,令学生信服。
2.在课前学生探索阶段要密切关注各组学生的进展情况,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有些学生热情很高,选择的内容太过庞杂,教师应在先肯定其热情的前提下巧妙的引导其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但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帮助要适度。
3.上课前要对各组学生探究的情况有所了解,这有利于更好的掌握时间,调动课堂气氛。
美术 4
《头饰设计》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目标我定了三点:
1、知晓头饰的构成,学习用彩色纸剪贴、加工制作成头饰。
2、通过设计制作过程与方法的体验,理解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成功的乐趣。
3、培养学生事前设想、制作过程有计划、有步骤的良好习惯和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在课的开始用一些头饰方面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讲解制作过程、分析制作的'方法,并让学生应用生活中其他的物质材料运用,再欣赏以前学生设计制作的头饰实物作品。
制作是分小组合作完成,完成后就让学生戴头饰,谈创作思路,自由评价其它作品。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自由舞蹈。最后提示学生还可以用这些方法设计制作其它东西,美化我们的生活,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
制作出一个头饰对于学生来说再简单不过了,但是要做出一个既美观又实用且想象力丰富的头饰来却需要老师对他们的引导,在本节课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他们想也想不到的制作头饰的东西,比如:泡沫、树叶、羽毛、毛线等等,学生拿到了这些材料,思路一下子打开了,于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也就不断地出现,这时,再加以引导,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术 5
新课程给美术课堂带来的生机新课程不仅是课程内容、教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学理念发生了具大变化。教师的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从教师角色上看。教师已一改昔日传统的“唯师是从”、“师道尊严”的状况,构建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组织者”,如“我们大家一起画”?”“你觉得怎样?”“你真了不起!”“你真是太棒了”等等即尊重学生又激励学生奋进的语言在许多课堂中随处可见。
从教师教学方法上看。教师已改变传统的、枯燥单一的专业化的技能训练,大胆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提供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课程的整合与延伸,积极引导学生感知、体验、表现美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努力缩短美术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着眼于学生的艺术发展,融合众多艺术风格于一体。
从学生学习方法上看。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已从培养专业人才转变为培养人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及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因此,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也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感知美术、体验美术、表现美术,同时能够大胆地探究问题、发现问题。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美术的感知特点、美术标准不确定性特点,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大胆阐述自己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走出课程实施的误区,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兴趣的培养、课程的整合,注重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注重探究性学习方式。因此,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美术。这的确是我们美术教育改革的一个可喜的变化。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却走了另一个极端。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教师片面地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忽视了基本技能与知识的掌握、忽视了以审美为中心这一重要理念,追求形式上的热闹。
为了突出课程的整合。美术课程的整合应以美术文化为主线。当前许多课为了突出课程的整合,将美术课的教学重点偏离了,把美术课上成历史课、地理课。
合作性探究学习。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合作性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有的问题学生可以马上就回答出来的,可教师却要刻意安排小组讨论、研究回答。本人认为美术合作性探究学习,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外进行探究、实践。如共同画一张长期作品或共同创作不同类型的画种等。时间可定在一周内或一个月内完成,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最后,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美术 6
中学生课业任务重,课余时间有限,为此,我尽量让美术课的内容在课堂内完成。充分利用好一节课,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要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在初中一年级的《认识校园》一课中,我尝试带学生走出课室,面对校园实景写生,这样使学生绘画兴趣明显增加。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或技能训练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由于中学生对美术的认识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加之,美术与其他的学科在教学与学习上存在差异,因此,美术不仅需要进行系统的技巧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兴趣和提高审美能力上探索出一套方式方法,对此我做出以下尝试:
一、美术课中的`结合相关课外知识,使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
例如在《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一课中,这课的重点是欣赏。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该课产生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北京奥运场馆,在同学们沉浸在奥运气氛的同时介绍美术的种类如建筑、绘画等就特别适合表现奥运开幕式这种视觉的盛宴。接着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大家知道奥运的由来吗?”带着奥林匹克神话传说的由来,引出有关美术在奥运开幕式的运用,特别介绍了的《击缶》。然后借着开幕式谈及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在进入美术的学习前,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实物写生,提高学生兴趣。
例如在《校园风景》一课中,抓住写生一词给学生讲解构图与透视,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关键,让学生想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的宿舍和操场,徒手画自己的校园。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校建筑中找出一些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建筑出来当范例并给学生做示范,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如陈翠华同学的描绘校园景物的作品就获得中山市首届动漫节的优秀奖)。
三、欣赏与技法相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学方向。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靠学生技巧的提高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欣赏放在技能的前面,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分辩美与丑。但我觉得我在这方面是做得不够,如初二精品课程《版画初步之橡皮图章》课程中不仅需要掌握橡皮图章的制作技巧,还要注意在审美上引导学生。但是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我在课堂上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如何指导学生制作技巧,在审美上的引导的时间不足。
四、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个别指导、指点。对学生的作业,给学生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的教学随笔,谈及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再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讨研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美术课。
美术 7
《草丛中》是湘版美术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在美术中涉及到造型表现领域,以线描的手法进行造型活动,通过观察描绘小草的形态,并适当想象添画。我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写生,让学生了解植物因种类、生长速度的不同而产生的高矮、强弱、粗细、大小、翻转等形态变化。在一片草丛中,植物的排列有前有后、遮挡穿插关系。教学由欣赏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四个环节组成,引导学生对单棵草、多棵草、和草丛特征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观察、记忆、想象的形式表现不同草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草。在课堂中,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引导学生体会画家是如何用绘画语言表达对草的主次关系、疏密关系,以及近大远小的关系的处理。
另一方面,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能力,我把全班分成了四组,每一组有自己的一块领地,在本组的领地内“种植”一块草,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作业效果也特别好。
不过,教学中也留下不少遗憾,例如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线的疏密组织;用线处处都密,必然主次不分;用线处处都稀松,画面必然空洞;用线有疏有密,画面才有节奏感
美术 8
反思之一:
在听课学习中我看到: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我还看到,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总能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不少教师的课,“民主性”逐步取代了“权威性”,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和谐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民主了。教师注意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了。同时,教学形式更加开放了。但是,我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真正落实“有效教学、主动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1、要真正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须要做到三要
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成为推进教学进程的依据。所有的预设都是为了不曾预约的精彩。由原来固定单一线路变为现在的多元设计。二、要减少对学生的控制、放开对学生的制约,我们会发现孩子其实非常聪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有更丰富的答案。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更多的了解学生,给他们活动的机会、思考的空间。三、要学会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都知道即时评价,但到底什么样的评价才是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呢?为了鼓励而鼓励,为了评定而评定,将最终失去的学生对评价的可信度。要以富有启迪作用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使评价确实评而有价。
2、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和内容
在与教师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行为上却又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最关键的原因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变单纯的理论学习为“解决问题”的教研形式。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研究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教研由形式走向实效的前提。进行科学的课堂观察,以“案例”为载体,找出问题的症结,表达活动实施中的困惑与成功、活动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借此来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将新理念融于教学行为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
3、提升教师反思的内涵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我们看到教师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第一,正面反思,即寻找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教学行为,通过反思将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闪光点,可以思考:成功的教学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背后支撑它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学策略是什么?成功行为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二,负面反思,即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或缺失,并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归因分析。可以这样思考: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是什么?如果再教一次,我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这个问
题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三,对比反思,根据前后两次教学效果的不同,抓住教学前后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对比反思,可从中受到很多启示。教师通过不同方面的反思,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加快自己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反思之一: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要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一节课只有40分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需要不断合作、探究、交流的,而这个过程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个时间如何调控和把握?在观摩课上,高手老师们似乎完全没有这个难题,但对我们这些平民老师来说,确是一个难题。我想,这就要求我们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在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处一定要放,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交流,尽情地享受驰骋思维的乐趣;但当学生的已完成了这个思维过程后,就要及时收,像上面的讨论,当学生的描述处于不断重复时,就要及时进行下一个环节,用新的信息再次激发学生新的思维。这样开阖有度,才能既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又注重了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体验过程。
反思之二:
学生开放、多样的思维与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而创新性思维是学生创新的基石。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很注意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火花,创设适合创新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开放、多样的特征。这样难免会出现一些学生思维的怪异、独特,甚至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些可能对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有好处,但在学生幼小时,老师还应该注意他们的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有些问题老师有责任引导其向正确的思维方向迈进,除此之外,在新课程教学中还出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在新理念下如何体现学科的特点,课堂的实践活动如何开展才有效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课程讲授时理论联系实际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只在教室中讲授理论,最多再辅助一些模型示范教学,这样虽然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可以学到一些知识,但总是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调动不起来,理论和实践是两张皮,联系不起来。学了理论在实际中用不上。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在上课时教师在自然环境中讲解速写,在实践中教学,为学生设立情景,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给人带来的视觉的艺术美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娱乐之中的快乐,陶冶了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一起互动,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对风景的讲解中,使学生学到了运用速写的方法绘画风景画,学会了如何取景进行绘画。抓住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描绘。本课,教师通过运用在真实景中绘画,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愤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 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
反思之一:
在听课学习中我看到: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我还看到,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总能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不少教师的课,“民主性”逐步取代了“权威性”,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和谐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民主了。教师注意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了。同时,教学形式更加开放了。但是,我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真正落实“有效教学、主动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需
要我们反思。
1、要真正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须要做到三要
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成为推进教学进程的依据。所有的预设都是为了不曾预约的精彩。由原来固定单一线路变为现在的多元设计。二、要减少对学生的控制、放开对学生的制约,我们会发现孩子其实非常聪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有更丰富的答案。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更多的了解学生,给他们活动的机会、思考的空间。三、要学会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都知道即时评价,但到底什么样的评价才是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呢?为了鼓励而鼓励,为了评定而评定,将最终失去的学生对评价的可信度。要以富有启迪作用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使评价确实评而有价。
2、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和内容
在与教师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行为上却又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最关键的原因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变单纯的理论学习为“解决问题”的教研形式。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研究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教研由形式走向实效的前提。进行科学的课堂观察,以“案例”为载体,找出问题的症结,表达活动实施中的困惑与成功、活动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借此来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将新理念融于教学行为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
3、提升教师反思的内涵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我们看到教师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第
一,正面反思,即寻找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教学行为,通过反思将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闪光点,可以思考:成功的教学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背后支撑它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学策略是什么?成功行为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二,负面反思,即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或缺失,并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归因分析。可以这样思考: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是什么?如果再教一次,我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这个问
题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三,对比反思,根据前后两次教学效果的不同,抓住教学前后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对比反思,可从中受到很多启示。教师通过不同方面的反思,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加快自己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反思之一: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要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一节课只有40分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需要不断合作、探究、交流的,而这个过程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个时间如何调控和把握?在观摩课上,高手老师们似乎完全没有这个难题,但对我们这些平民老师来说,确是一个难题。我想,这就要求我们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在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处一定要放,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交流,尽情地享受驰骋思维的乐趣;但当学生的已完成了这个思维过程后,就要及时收,像上面的讨论,当学生的描述处于不断重复时,就要及时进行下一个环节,用新的信息再次激发学生新的思维。这样开阖有度,才能既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又注重了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体验过程。
反思之二:
学生开放、多样的思维与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而创新性思维是学生创新的基石。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很注意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火花,创设适合创新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开放、多样的.特征。这样难免会出现一些学生思维的怪异、独特,甚至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些可能对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有好处,但在学生幼小时,老师还应该注意他们的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有些问题老师有责任引导其向正确的思维方向迈进,除此之外,在新课程教学中还出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在新理念下如何体现学科的特点,课堂的实践活动如何开展才有效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课程讲授时理论联系实际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只在教室中讲授理论,最多再辅助一些模型示范教学,这样虽然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可以学到一些知识,但总是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调动不起来,理论和实践是两张皮,联系不起来。学了理论在实际中用不上。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在上课时教师在自然环境中讲解速写,在实践中教学,为学生设立情景,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给人带来的视觉的艺术美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娱乐之中的快乐,陶冶了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一起互动,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对风景的讲解中,使学生学到了运用速写的方法绘画风景画,学会了如何取景进行绘画。抓住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描绘。本课,教师通过运用在真实景中绘画,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愤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
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 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才是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呢?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一次次试图在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那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
学校安排我担任一、四、六年级的美术课教学。然而,又正逢一年级是新教材,我如觅知音,便倾注了较多的精力,各种各样的教学思路也充分地得到实践。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实战实施,我大致地整理了以下几点:
一、富有趣味和情趣,充满美感体验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关
键。每个人都会对其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关注和积极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的状态。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项工作有兴趣,就有可能发挥他全部才能的80%-90%,并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相反,只能发挥出20%-30%,也容易精力疲劳。兴趣还可以开发智力,是成才的起点。后来,我尝试把课本以外的内容渗透到教材中。借鉴课标的理念,我几乎把大部分的教材题目改成学生所感兴趣又容易理解的主题,让他们进行自由大胆地创作。有时还甚至先创作再引题,也就是说根据学生的作品自由取名。这样的方式普遍受到各班学生的欢迎,效果也不错,也可让学生从中树立自信,发展个性!
二、关注时间、地域以及个性差异。由于班级不同,学生性格各异,同样的教学手段所显现出来的效果也是大不相同
美术 9
在美术教学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个学习内容。《包的世界》这一课需要两课时来完成,其中有绘画设计,也有手工制作。但我问及学生喜欢上绘画课还是手工课时,他们一致选择了手工课,于是我就选择了手工课。就这节课,我谈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生是想象力最丰富的阶段,他们可以有不可思议的想法,也能海阔天空地想象,但我今天上《包的世界》这一课时,当我讲完小熊一家乘着火车要去哪,去干什么时,学生却没有人能回答。课后,我不断地问自己:问题并不难,怎么会一个人也回答不出来?其实原因很多,可能我提出的问题他们不感兴趣,也可能他们心里有想法,但又不敢说出来,还有就是他们缺乏想象力。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想象就像在人的整个认识过程中一样,是整个连锁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创作的必要心理条件,促进认识活动的深入进行,更是创作活动的先导。所以,我们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而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小抓起,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今天这节课上下来,学生作品的设计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没有特别有创意的作品,这在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待于发展。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因为平时这方面的训练不够,以至于学生还不能用独到的眼光去欣赏事物,用创新的手段去创造事物。
三、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美术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善于表达的现象,这就要求平时要针对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训练。文学的语言环境和理解能力对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背景、运用有很大的帮助。美术教师在平时就应注意上欣赏课,多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运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心中所想的东西表达出来。鼓励学生多写欣赏评述,字数不限,有感觉的可以多写,没感觉的可以少写,文体不限,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也可以是“记流水帐”的形式,时间久了学生就有了要表达的东西。
四、如何体现合作交流。
课堂上,当我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设计制作时,学生齐刷刷地凑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很是热闹,虽然合作意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是下去看看,有些同学是忙得不亦乐乎,但也有些同学“无所事事”,等到学生全部完成作品,已经是下课了。课后我想了又想:合作交流在这里体现了多大的价值呢?说不定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能更快一些。所以,在这里我们要做到既有独立,又有合作,独立中有合作,合作中体现独立,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出正确的分配。
美术 10
此节课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快乐的美术课,他们可以随意想象并做出各种好吃的食品;他们可以自由地找寻喜欢的合作伙伴;他们还可以自由地表演即兴的节目……在这节美术课上,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正是本着这种“愉快教学”的思想,我在美术教学工作中始终是快快乐乐的,我的笑容投在每一名学生的脸上,学生开心我就开心,我和我所教的孩子愉快地生活在每一节美术课课堂中!
我心目中的“愉快教学”就是千方百计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喜欢学,学生喜欢学后进一步使他们达到——愿意学,再发展成为——愈学愈有趣,快乐在其中的状态。当然我不指望每一名学生都画出精美的画面、做出优秀的作品,我的目的就是通过“愉快教学”使每一名孩子能够接受教师的指导,快快乐乐地拿起画笔来画画。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灵活运用教材,更新内容开展愉快教学
美术教学的教学内容直接决定学生的绘画兴趣,好的美术课设计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小学美术教材的内容来看,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每一节课都有一个较好的教学内容,但并不是每一节课的设计都是完美的,不需要补充的。这就需要美术教师能灵活运用课堂内容,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每一个班级的特点来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从而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从美术课堂中找到乐趣!例如《农家宴》一课,有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泥塑食品,而有些学生却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种情况下,我便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完成食品泥塑的学生进行表演,其他没有画完的同学一边欣赏一边完成。这样他们在课中相互交流,使整节课很充实,所有学生都体会到了其中的快乐。
二、根据儿童特点,运用游戏开展愉快教学
学生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好动、好玩儿,爱做游戏。可是不少教师无视孩子这一心理特点,让孩子成为“小木头人”,一动不动地听讲,结果使活泼好动的孩子成了“小老头”,失去了“童心”。我们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习与游戏相结合,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学玩结合。当然,这不等于说上课就是玩儿,很多功课不可能带有游戏性,我只是说,能够带点游戏性的一定要带点游戏性。备课、讲课要挖掘教材中的游戏性,设计教案要考虑游戏性,只要这样做,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把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发挥出来。在《小小食品店》一课中,学生制作的过程就像是在做游戏,每个学生都找到了游戏中的角色。在巡视中我发现,有很多学生扮演妈妈爸爸,边讲边做,那专注的模样很是可爱。可以说,在游戏中上课学生是快乐的,在快乐中学习学生是幸福的,那么,我们何不多制造些快乐,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去感受幸福呢?
三、丰富活动形式,适当竞争开展愉快教学
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有了极高的兴趣,自然就会在愉快中学习了。《农家宴》一课中,采用了分组竞争的形式贯穿整堂课。黑板布置成一个“食品店”的大幅图画,这幅图在渲染气氛的同时又是一个评比台,哪一个小组完成的最好、最快、纪律最好,哪一小组就可以选取样食品贴在上面。学生们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同时黑板上也布满了各种食品,也给学生们起到参考作用。
在教学中引起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如果你细致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用竞争的形式进行作业评价,这是调动学生热情、使他们快乐的有效方法,是使学生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活动。
我们可以尝试在每节课中都有一个小比赛,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美术课的评比台,“看谁画得好”“我们的画大家评”等等。小比赛的结果就发布在评比台中,(老师要注意不能总评个别学生)这样学生在每节课中都能保持良好的情绪,认真地学习并且能够体验到成功之后的喜悦。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个学生曾对我说:“老师,您上课一笑,我们可高兴了!”事实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和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极大。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既有知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相互作用。爱教学、爱教育、爱学生应是教师的职业情感。教师在课堂上应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排除干扰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曾经听过一位教师刚刚失去亲人,他上课前摘下臂上的黑纱,说要带给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马卡连柯也说过:“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愁的神色抑郁的面容,甚至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
总之,教师乐教就会带着感情上课,就能创造和谐的气氛,就会教出意趣来。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就会更好地领会课堂内容,呈现更多精彩的作品,就会使美术课上得有情有趣,师生乐在其中!让我们携起手来,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成为学生最喜欢、最快乐的课堂!让我们的孩子在愉快中茁壮成长!让我们的孩子运用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完成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美术 11
通过本课的教学,再经过录像的自我诊断,受益不少,能更直观、清晰的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
首先陈述一下我个人的教学思路及教学安排:
因本课比较抽象,所以把课时定为两课来讲,第一堂课主要以课堂渗透、学生欣赏与评述为主,第二堂课以学生表现即绘画、作品展评为主,并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贯彻学校的教学理念,习惯养成,如课前准备、课堂学习、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习效果。
录像是第一堂课的内容。年级是四年级。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的图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要领,并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在第一堂课中,教学思路是这样的,先以游戏导入,用人像与杯的剪纸黑白转换,通过在黑板上演示,比较形象直观地导出课题《黑与白》,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致,及早进入课堂状态,接着再做进一步的分析,阐明由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的特点,然后再通过多媒体,展示《树林》的图片,通过师生的互动、提问、交流,说明由不规则形组成的正负形的特点,这堂课以这两个知识为要点。同时再通过欣赏图片荷兰画家埃舍尔的作品《变换》、二方连续图案了解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和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的特点,让学生对黑白转换的方式有个较全面的认识,掌握黑与白的创作要领,并引导学生感受黑白对比带来的美感,对比强烈,视觉效果醒目。还给人一种庄重的美。这时再通过让学生想象生活中黑白对比的例子,如书法、黑板与粉笔字等,懂得不但要擅于从生活中发现美,而且还要使艺术生活化,去创造美。再让学生欣赏黑白转换的图片,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以便进行创作。最后留下课堂作业,提出要求,并让学生在课下多观察,为下一节课的实践打下基础。
从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我认为比较清晰,课堂结构的设置也算紧凑,知识点的渗透比较深入,从组织教学、课题导入、课堂渗透、课堂秩序、学生的互动、多媒体的运用应该说较流畅,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了黑与白转换的要领,欣赏到精美的`图片,提高了审美,但其中也有很多期待解决的问题。
教态方面,肢体语言还不够丰富,表情有点严肃,课堂还缺乏生动性,显得有点紧,仅有讲解、知识点还远远不够,不但老师明白,关键通过引导,还要使学生明白,从部分学生的表情看出,他们对问题理解得还不够,虽然四年级的学生相对一、二年级理性的多,但还需要不同的方式激发他们的灵感、想象力。
照顾全体方面还不够,课堂总感觉是老师和学生对话的多,学生与学生之间适当交流的少,有个别学生还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展示自己。
针对小学学生,知识点有些难,量有点大,在有限的课堂四十分钟,如何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题、不同的课型,知识点的难易、量的大小很关键,否则课堂会变成满堂灌,对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不利,这点有待进一步研究。这时可以把知识点分解讲解,课堂一定留给学生适当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以便对老师讲的知识进行消化。
本课搜集的图片虽不少,也很形象,但量有点大,应以精练为主,板书还有待进一步锤炼,要完整。
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炼,口头语言要避免。
总之,通过这种方式的教研,能有效地诊断自己教学的得失,从中直观了解到自己教学的不足,并经过进一步的繁复的修改,为使课堂的高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美术 12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艺术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创造力,还要注重艺术与文化、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多维互动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学习。在教学中,我努力用新的思路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色彩的情感联想”课程中,虽然学生对色彩并不陌生,但他们不了解色彩的分配和变化规律。而且,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他们对每一个物体和颜色都充满了好奇,所以我充分让学生在教学中独立实践和探索。我首先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有什么颜色,你喜欢什么颜色。教室里有许多美丽的装饰品,包括绿叶、红色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服和文具。
学生们惊讶地发现我们教室里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让学生们观察外面大自然的颜色。经过观察,学生们发现我们生活的世界真的五彩缤纷,激发了他们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在适当的时候问了一个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与颜料混合吗?学生们齐声回答:是的.。我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混合颜色。学生们极具进取心,不断向同龄人和老师展示他们的新发现。学生们在自己的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回味无穷。看到学生如此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的权威说教取代学生的直觉体验,扼杀学生的探索自由,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大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情绪,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以达到教学目标,开创教学新境界。
美术 13
新课程给美术课堂带来了生机,不仅是课程内容、教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美术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更积极。这的确是我们美术教育改革的一个可喜的变化。但是,高中的美术教育是欣赏课,和高考没有什么联系,所以高中的美术教学对于教师来说非常的困难,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对待高中的美术教学呢?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反思了一下成绩和经验:
首先,让学生明白美术与文化课的关系,会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美术学科是门基础课,与其它课紧密相关。美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美术鉴赏、创作能力的提高和打好专业基础的`问题。就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而言,凭借一般的直观艺术感觉,对作品做出“象不象”、“美不美”的评价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综合、判断、想象、联想的能力,这些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习美术获得。
第二,获得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必须掌握高中美术的学习内容,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然后就有的放矢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素描、色彩、工艺的练习。备课时,细心地备教材、专心地备学生。课堂上穿插于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增强了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和兴趣,使我的美术课成为学生的受欢迎课。
第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由于学生的基础差、起步慢,且没有接触过此类的专业训练,故训练必须从零开始。我在课中着重抓基础训练,并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掌握基础的层次不同而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尽可能使他们感觉到在快乐的玩耍中掌握技术和技能,让他们能举一反三,做到有所领悟和创新。总之,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做到精讲多练,同时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锻炼他们的性格特征,做到抓素质训练,促全面发展。
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美术 14
“ 今天,我们上《变化无穷的线条》这节课…… ” 有一个学生大声地打断了我的讲课:“老师,你不是答应我们这节课到外边上吗”?我想起来了,这是开学第一天熟悉教材时我对学生们承诺,我真后悔早早答应他们这节课到外边上,现在正值秋季,尤其是今年的秋天天气格外的好,操场上暴晒一节课,在加上学生到操场很是不好控制,后果可想而知了。
真是自找苦吃,我正迟疑着,这时全班学生都来“围攻”我,看着六十多双期盼的眼神,我无法拒绝,只好对他们说:“ 我要考验考验同学们,看你们的表现再决定去不去!”同学们一听这话,小胸脯挺得老高,全班同学立即肃静下来,看样子是非去不可了,我真的无法拒绝孩子们的热情。 我讲解了怎样用各种材料,拼摆有新意的图形、并大胆真实的表现自己的想法,在造型中很好运用线条粗细曲直变化手法,塑造出新鲜有趣的形态,学生们很认真、很专心地听着,谁也不敢出一 丁点惹 老师生气的事情,看着他们讨好我的小样,我心里真想笑。当我宣布出去的时候,同学们的小脸上绽放出不敢笑出来的`笑容,一个个很乖巧的站着排来到操场。
可到了外边谁也装不住了,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自由组合成小组围在操场上的一棵大树周围,拼摆自己喜欢的图案,不久便不象在教室里那么乖巧了,你一看,田歌的鼻子都是灰,迟小云的脸上出现了小猫似的胡子,个个的小手都脏得很,可是一看他的作品谁也不会怪罪他们了,每一个小组都用自己带的材料拼摆了自己满意的图案,拽着我的胳膊来欣赏他们的杰作,用跳绳拼摆的机器人、用彩色笔拼摆的建筑物、用毛线拼摆的太阳,他们不但能摆一个,还能摆两种、三种…… 快下课了,学生们摆出那么多有新意的作品,我真不敢相信他们会有这么多灵感,还有几个孩子,我始终观察他们,他们手里没带材料,又不好介入有材料的组内,他们想出了办法,捡大树上掉下来的小干枝,拼摆了一个奔跑的鸵鸟,作品很朴实,就是树枝本身的颜色,可我很欣赏,当我走近他们组时,害怕我批评他们没带材料,谁也没吭声,这时我俯身对他们说:“你们能够解决没有材料的困难,自己想办法,做出这么好的作品,真不错!”一听老师表扬了他们,一个个小脸蛋笑得更灿烂了。
我真是不能低估了这些学生,给他们一个发展的空间,他们竟然会拼摆出这么多有趣的新颖的作品,他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我再也不能一时糊涂,抹杀他们的兴趣,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了,我真的很庆幸自己做出的决定,应该放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那里有他们发展的空间,走出课堂,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美术 15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我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一、每课一评要坚持
学生的美术作业评价不是为了我们的评比课能多取得一点的分数,也不是为了我们的观摩课而作秀,而是真正地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一种激励机制。我们应该从平常课出发,做好每课一评,真真正正地为孩子的发展服务。只要我们坚持每课一评,每课必评,我想孩子们通过相互的点评与交流,必定会增加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通过评价,教师能更深一层地了解孩子,明白孩子的创作意图,提高孩子的创作能力。正像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罗恩菲德指出:"对儿童作品施以评价只是老师更透彻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而不是以学生的缺点和优点来困扰他们,前者能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和其他情形,后者徒然使儿童对‘寻找自我'和创造表现丧失信心......任何评价,只有能帮助老师了解儿童,并有效地提示儿童从事创作,才有意义。"因而,我们对学生评价应以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同时评价观也要多元化,给予学生确的评价,并要以激励性原则来评价学生作业。激励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评价中给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处于一种能动的,活跃的动力状态,从而引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尽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渲染,增强学生自信心、形成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式的能力,逐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唯有扎扎实实做好每课一评,才能真真正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二、当堂点评要多样
繁重的教学任务下,怎样才能轻松、有效地进行评价呢?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评价兴趣,更能体现评价的积极作用。
本课《壶的聚会》其实是对壶的造型的一种设计。这应该是一堂茶香四溢的、充满艺术活力的美术课。本课以"学礼仪、品好茶"贯穿始终。我从课的导入设计就为最后的评价环节打好伏笔。师生相互问好,让孩子了解中国是礼仪之邦,"以茶待客"更是中国的普遍习俗。有客来,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对客人的极大尊重。为此,我设计:发出邀请,请孩子们喝茶,并告诉孩子们简单的茶经。好茶需要配好壶。好的壶才能泡出茶香四溢的好茶来,好壶能让品茶者有一份好的心情,才能品出好茶的味道。你看,壶的多么的重要!再出示各种茶壶的图片以供孩子们选择。这个环节看似请孩子选自己心仪的壶来品茶,实际上是让孩子们通过对壶的外形,色彩,花纹的欣赏,从而对壶的基本结构有所了解,为创作作好铺垫。
在作业展示时,同样以品茶的形式来实施。导入时,我请学生喝茶;要课结束时,我却要求学生请我喝茶,做到首尾呼应。学生都是爱老师的,提出这样的要求,当然不会拒绝,更是欢喜。"那谁先请我喝茶呢?你猜我会喜欢喝怎样的茶呢?"由于前面导入的环节已经采用品茶的方式,所以学生会很自然地以壶的好坏来确定茶的香浓如何。此时,学生采用自我介绍壶的特点,更是一种自评的过程,我就细细品茶。通过几位学生的自评之后,许多学生都按捺不住了。我就采用互评的方式,促进生生间共同的交流。"你还想请哪些同伴喝茶?""你觉得他的茶的味道如何?"说是品茶,实质上是在评价茶壶;说是品茶,实质上是在相互交流制作茶壶的心得。于是,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就是一茶一壶间。
这何止是壶的聚会,这是技术的切磋,艺术的交流,思想的碰撞,这更是心的聚会。
同样的,不同的课还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如我在上《小闹钟》一课时,我请学生给自己的闹钟标价,但只能是十元,二十元,三十元。学生展示自己作品时,说一说自己为何给自己标了这样的价格,对于优秀作品,我们可以给他加价,对于不足作品,可以打点小折,或者再加工,争取卖个好价钱。
另外,《美丽的自然景物》我让孩子们给自己的画面配上一些诗句;《花式小点心》,请每一团队选出一样点心与其他的点心PK;《自画漫画》, 我请学生将自己的漫画作品贴在长条的展板上,之后将它折起来,成为一本班级漫画集。
总之,评价的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去设计,我们的美术课堂肯定因评价而更精彩。
三、传统评价要创新
传统的美术作业还是学生把完成的作业交到老师的手中,然后老师根据作业的造型、色彩、构图、想象等因素综合评定其等级或给一个分数。那么,我们可以采取给孩子在分数上加一个笑脸,在ABC上加几颗星星。孩子们觉得自己似乎比平时更优秀了,因为不仅有了等级或分数,还得到老师的另外的奖励。
美术的语言是用线条、形状、颜色、纹理等形式。在美术活动中,选出我们需要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艺术的创造。因此,对美的认识不是像其它学科那样有固定的标准,而是要靠自己去感觉去体会的。为此,我们还可以采用评语评价,在作品背后写上几句话。例如,在完成《儿童面部表情》《人物写生》作业时,我在学生的评语上写着:"线条很流畅"、 "头部写生的感觉很好,抓住了人物特征,观察很仔细"、"表情表现很生动""自信一些会更好""有进步"等等。通过评语评价,学生更容易掌握美术知识技能、对美术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有时,也将等级评价与评语评价相结合,学生学习成果在评价中得到认可,技能在评价中提高。
四、有效资源要利用
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有效资源为孩子办展览,将课堂评价延伸到课外。如教室内的墙、书架上,教室外的走廊,学校的宣传橱窗,校网网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展览环境。当堂的作业,如果能按时完成,我将他贴在教室后的展板上或教室外的走廊墙上。这样能更好地鼓励孩子当堂完成作业。同时,我还利用学校的大型展览窗,校网站等有利资源让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览。这种评价方法很受学生喜欢,学生之间互相观摩,互相交流。通过展览提高了
学生对美术兴趣;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提升了家长对学科的重视程度。
评价要在平常课中坚持,不是为我们的评比课而评价,不是为我们的观摩课而评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我们的平常课中。这样的,我们的公开课会上得更完美,因为有着平时的实实在在的积累。正如哲人泰伦底乌斯所说:"由于你不可能做到你所希望做到的一切,因此,你就应当做到你能够做到的一切。"
【美术 】相关文章:
美术教学 04-07
美术 04-14
美术 06-07
美术 05-27
美术 06-13
美术《面具》 05-25
小学美术 11-08
小班美术 04-17
美术活动 10-19
《太阳》美术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