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优]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 中,那么优秀的 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 1
一、教学“读读记记”
1、出示短语读一读,发现短语构成形式。美丽的夏夜精彩的球赛;可口的松果透明的翅膀;有趣的问题闷热的天气;亮晶晶的眼睛绿油油的荷叶
2、全班交流,小结短语的形式。通过朗读和研究,孩子们有了一点点的发现,谢朱添说:“短语后面的词语都在写一样事物,比如松果、翅膀、眼睛、荷叶……”有孩子发现“亮晶晶、绿油油”是ABB式的词语,还发现了“美丽、精彩、可口、透明”等词是写后面的事物是怎么样的。于是,“(怎么样)的(什么)”这个短语形式就得出了。而后,在教学《浪花》时,我就让孩子们找找这样的短语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轻轻的步子、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淘气的娃娃”,非常开心,这就是学以致用啊。
二、教学“我会读”
初读短文后,孩子们因为发现了“()的()”短语而兴奋。我让他们再读读短文,还会有更多的发现呢。
1、感受“浪花”的淘气。短文内容简单,孩子们一读就笑了,问:“为什么笑呀?”回答:浪花太有趣了!太调皮了!太有意思了!……再让孩子们找找短文中是怎么写的。从“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像一群淘气的娃娃”可见它的`“淘气”,通过朗读展现这份调皮捣蛋。
2、发现了比喻句的写法。还是谢朱添,他在第二次读短文时说:“最后一句话是比喻句,说浪花像一群淘气的娃娃。”于是,我再进行强化,让学生说说把谁比作了谁?(浪花比作了娃娃),用笔圈出“浪花”和“娃娃”,再用一条线连起来。然后还让孩子们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啊,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更可爱了、更有趣了……小结:原来用上比喻句可以让某样事物变得有趣、可爱、生动,我们以后也可以用用啊。
3、“我发现了这里用了拟人化的写法。”“我发现了这里用了拟人化的写法。”——这是黄亚坤的惊人之语。在谢朱添之后,黄亚坤亦发出了惊人之语,不要说孩子们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就连我也为之一震,便追问:“拟人化的写法,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啊?”他不疾不徐地说:“短文里说‘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只有我们人会‘跑’,浪花又不是人它怎么会跑呢?把它当做人来写了,用了个‘跑’,所以说是‘拟人化的写法’。”哇,孩子们的能力真的不是可以估量的,我带头鼓起了掌,并把“拟人化”三个字端端正正地写在黑板上。然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来探究这个“拟人化的写法”,让他们再来找找看,短文中还有哪些词也能让你体会到这是“拟人化的写法”?孩子们一个个起劲地找了起来,找到一个用“△”标注一下,如:看见、迈、走、搔、回家、唱、笑、捧。其实,这一环节并不在我的教学预案设计中,但课堂上孩子的精彩发言我不想就这么白白丢失,这一环节的学习我觉得非常有价值,并没有强求学生一定要记住这个知识点,但至少每个孩子心中有了这样一种意识,那就是在我们的写作中有一种叫“拟人化的写法”。而这也成了我此次教学中最得意之处,因为《浪花》带来了课堂上那朵小小的“浪花”。
【附短文】
浪花
我坐在沙滩上玩耍。浪花看见了,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悄悄地瘙痒了我的小脚丫。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它才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家。一会儿,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这次它给我捧来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我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哗哗哗,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
教师 2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盘子的种类、形状和特点;通过对盘子的欣赏,运用添画或拼贴等技法,大胆设计和动手制作;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和学会对美的追求。
这一课我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盘子为基础,向学生展示了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盘子,如:陶盘、木盘、玻璃盘,塑料盘、挂盘等艺术品,使学生了解到盘子这一生活用品,通过装扮、描绘后变成了美丽的艺术品。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课一开始,首先出示一只没有任何装饰的白瓷盘(盘子),强调是圆形的盘子,再出示有花纹的圆形瓷盘。通过对比引出装饰后的盘子更让人喜欢,从而揭开了本次学习的主题《美丽的盘子》。接下来参观盘子展览馆,了解不同材料的盘子,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示范环节,让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掌握盘子的装饰方法。也轻松自然的解决了本课的一个重点。圆形物的练习主要是中心花纹和花边的组成设计,为学生之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接下来,出示课件,不同形式的盘子图片欣赏等等,都是抓住低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征,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多材料的运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努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艺术创造中得到快乐的体验。因此,在创作时我让学生选者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创作,而课的各个环节我积极创设宽松、和谐、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感受美、创造美。
反思不足
在这节课里,我感到不足的是一是导入的时候没有准备实物,如果用实物出示的话,给学生感观上的震撼是图片所无法达到的。二是没能很好地把握时间,作业评价环节,匆匆结束,没能给学生一个相互评价的'平台。在评价环节中,其中一个学生自主往展台走来,让我措手不及,当时,我大脑海中出现了短暂的判断,上还是不让上,一个错误的决定就在几秒钟内诞生了。课后我回忆起这段,觉得自己应对教育机智是有待提高的。学生上台,如黄老师说的,这种行为其实教师应该要把握的,后来我设想,如果上学生上来是有非常多好处的:
一、对他的这种行为首先要给予肯定,他也能更好的在自己的作品前介绍。
二、如果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画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我因时间不足,而匆匆去结束学生的话语。没有很好的做到尊重学生的的主体性。
上好美术课,只有在不断的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中日益完善起来。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让艺术丰富孩子们的生活。
很感谢这次新教师公开课活动,它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明确了新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去学习。我也将以更积极更热情的态度投入到教学中。
教师 3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教案中写“三反思”。确实,教师想在教学上快速成长, 是有效且必须的环节。 不仅只局限于课后,同样适用于课前和课上,只有三管齐下,方能提高分析设计、随机应变、评价总结多方面的能力。
一、重视教学前的反思,提高分析设计能力
1.反思教学主体的基本情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教学的最终受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都无法成功。年轻教师在教学前应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已有知识及认知规律进行反思,探索适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什么样的活动设计易于学生学习,预测学生接受新知识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思考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这样才能设计出被学生接受的教学设计,才能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2.反思教学设计的知识体系建构
教学设计的好坏对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前要反思教学设计上是否存在以下问题:形式单一、条框较多,细节处理、重难点突破不够到位,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够注重等。
二、强化教学中的反思,提高调控应变能力
教学中的反思具有调控性,能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的内核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如果学生的反应是无动于衷,教师自以为讲得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况及突发事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注意师生间的和谐统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1.反思课堂气氛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是“活而不乱”。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感觉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时,应尝试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舞台。另一方面,有的课堂表面看起来气氛异常活跃,但也要注意一定程度上是否忽视了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分析,是否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是否肯定是学生内化后参与的一种真实表现。
2.反思学生反馈
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思考、灵感、认知习惯参与课堂活动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爆发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闪光点和错误。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要善于聆听并顺着学生思维的方向、根源及时作出解答,鼓励其积极思考;对于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弱的学生)出色的课堂答题,教师要善于用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加以肯定与赞赏,激励其学习热情;对于学生回答或板演的错误,教师应抓住机会积极利用,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评价、反思,为课堂教学服务。
3.反思难点突破
教学难点孕育着丰富、曲折的认知探究过程,孕育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良机,孕育着培养学生独特体验的素材。在提倡教育“以发展学生为本”的今天,认知水平的第一手资料,对教学大有裨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顺势而发,不用考虑课堂的完整性节奏性等问题。
三、落实教学后的反思,提高评价总结能力
1.反思成功之处
一堂课下来,总会感觉有些地方上得很成功,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及时详细得当地把这些成功之处记录下来,为以后教学作参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
(1)新课导入是如何承上启下、富有创意的?
(2)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辅助教学的?
(3)板书设计是如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
(4)采取了什么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
(5)采取了什么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6)采取了什么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反思不足之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方式的不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复杂性和不可预料性,一堂课下来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不应该只成为遗憾或感慨,教师更应把它看作是成长的催化剂。对失误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
(1)教学设计是否妥当?
(2)预设的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
(3)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4)课堂节奏控制是否游刃有余?
(5)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6)课堂效果是否明显、学生是否能够活学活用?
3.反思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间思维情感的不断碰撞,教师思维的活跃性往往因此得到激发,产生一些瞬间灵感,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完善了教学设计。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同时也会因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所以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加以捕捉记录,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添砖加瓦。
总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以写促思,以思促教。
教师 4
我教初中数学二十多年,初中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痛苦,苦得不知学习的乐趣在哪里。以致于许多学生厌学。我认为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一线教师,有些问题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而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问题,是能够改变的。下面我就从有效教学理念出发,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来谈几个问题。
一、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学了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去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为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二、实现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
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准确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数学是做出来的,讲得再多最后还是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才能逐步的理解。总而言之,这些老生常谈的教学常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和感悟,才能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最大可能地实现有效教学。因此,要做一名优秀教师光有热情和奉献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要实现有效、高效的教学,还要有足够的智慧,和需要教师的自觉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教学活动之前,每位教师不仅要认真备好课堂教学的内容,更要充分备好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去掌握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备好如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环境不同,情景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不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具有教育机智。只有当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我们的教学才可能实现有效乃至高效的目标。要让学生学习有效,教师在备课中首先要确保有效,只有有效的教学方案,才能保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四、合理布置作业和及时批改作业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完成作业是学生主要的`课余自修活动。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是不是一定要按部就班地认真去完成。我们知道,完成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查漏补缺,深化提高。当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作业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当然,教师一定要做到认真地批改作业,从批改作业中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批改作业中走进学生的思维,在作业中检验我们的教学效果,这对于我们实现有效教学大有益处。
五、有效教学的评估应该建立在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上
当我们把教学活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以后,我认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就应该是:教师的教学能否使学习者在课堂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课就是好课;能让大多数甚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相当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课是最好的课。以往听课我们只专注老师的表现,实际上听课更多是看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在学生中所形成的广度、深度、自觉度如何,学生学的成效如何。
六、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是全面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任务
要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关注学困生是极其必要也是极其艰巨的教育任务。在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无端的指责学生不努力是不合适的。只有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做到持之以恒,并及时给予他们切实的帮助,考虑他们的需要,给予必要的小灶式指导,这些都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然而,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热情鼓励他们不断进取,使他们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有努力方向,然后才会有他们的自觉行动。学困生是最需要老师帮助的群体,在帮助学困生工作方面,教师一定要有计划,要讲策略,对于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问题,教师心目中要有足够的认识,对于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应采取紧逼顶人的方法,通过与家长联系配合一定要让他完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他们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老师要及时给予个别辅导,扫除学习上的障碍,以便使他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有效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所以说,对学困生有效帮助是实现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面对有效学习这个话题,广大教师也会有各自的妙法,但有一点肯定是一致的,即是每个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一定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关键是看我们教师怎样教,是不是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有没有管用的教学的良策和方法。教师应该有追求卓越的美好愿望,但在追求卓越的同时,却不能丢下一个人,因为,这才是我们教师有效教学的终极追求。
总之,要达到有效数学教学,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不但自己要深入钻研,而且要与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争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 5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教学《石榴》这课时,我也是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实物的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有层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今后,我还要在引导学生读上继续钻研。
教师 6
据我所知一些80后90后的孩子总是分不清东南西北,只知道前后左右。今天我在数学课上要讲这个问题啦。上课前心里也很忐忑,孩子们能给我配合好吗?我怎样讲才能使他们学会学好呢?
我这样导课,说:“孩子们,要想当个好导游员,你必须得知道方向和位置,不然就不合格”。谁先来试一试,说说我们生活中的东南西北?此时,教室里热闹起来,孩子们争着要说。此时,我让一男生说,我引导:清晨你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那么你的左边、右边、后边各是什么方向?他全说乱啦;接着又一女生回答,也没说对。于是,我开始以我面朝的方向说起,一遍又一遍说、讲,然后再以孩子们面朝的方向说起,一遍又一遍......
这样我是费了好大的劲,可个别孩子仍是听得模模糊糊。下课了,我想如果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在空旷的地方认识方向效果也许好些吧。于是,我对全体家长发了短信,希望家长在接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帮孩子认识方向。
下午的一节数学课,我一开始就让孩子来说自己认识的东南西北,大多数孩子都说对啦,我很高兴。感谢家长的配合,帮我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想,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帮助,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也同样离不开家长的合作啊。
老师与家长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老师和家长建立了和谐的密切联系,才能研究出对学生继续教育的好方法,才会真正完成对学生同步和谐教育的重任。
教师 7
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许多教师常常错误地把 等同于课后追记,其实, 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一、 反思备课内容
教学前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宏观把握,包括教学定位、设计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教师在这一环节应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对新课标和教学内容的反思,如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系统梳理所教学段的全部内容,分析每册、单元、节内容在全部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的变化并结合课标思考为什么教材会修改或增删有关内容,在教学中应如何处理和把握。第二是反思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如(1)学生有什么地理学习需要?这些需要与教学内容间有什么联系?如何在教学中强化它们?(2)学生有哪些兴趣、爱好亟待开发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3)学生是否已具备了支撑新知识学习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还缺乏哪些知识和经验需要补充?(4)所教各班学生特点有什么不同?结合各班学生的特点设计哪些不同的教学方案等。
二、 反思教学过程
一般说来,教学设计都是每一位教师课前酝酿,精心准备的。但实际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任何一堂课都不可能与事先设计完全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把握时机,通过快速的课堂 ,及时矫正教学行为,演绎出奇特而合理的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果。在这方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反思教学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气候”一节时,我原本打算按预先的设计结合湛江本地区讲解气温,但我很快发现课堂上学生兴致不高,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于是我灵机一动,给学生出了一道题:假如我们去哈尔滨旅游,你们最希望选择哪个月份去?这个题目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家经过讨论,纷纷想到了一月份放寒假的时候。为什么?看冰灯去,很多学生立刻动起手来,但同学们很快发现,一月份我国的南北气温相差可真大呀。我适时提问为什么呀?让学生进行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总结并学会运用等温线、冬季风等相关教学知识,教学效果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才会使课堂充满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成功之处,不断积累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总会有一些成功的东西体现出来,或是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或是教育学、心理学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或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师生双边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或是恰当生动的举例等。将这些成功的东西及时记录,日积月累,并把它们归纳处理,提升形成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大有好处。如在讲世界地理国家部分时,我尝试在每节课总结时,将整节课内容用顺口溜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很感兴趣而且使所学内容重点突出,易于掌握。如“中东”一节我总结的顺口溜是:两洋五海结三洲,淡水匮乏多石油。民族文化差异大,战争频繁百姓忧。学生不仅对此兴趣浓厚,乐于接受,在我的带动下,他们也纷纷尝试自己编写。如一名学生学完“日本”一节后编写以下顺口溜 :地狭人稠多山国 ,海岸曲折富良港。资源贫乏靠进口,贸易发达经济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使他们学习地理的能力大大增强。
2、反思失败之处,及时弥补不足
任何成功的课都会留下遗憾,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得不够深入,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不到位等。教师对这些问题及时进行反思回顾,使之成为引为借鉴的教训,再上课时,将这部分内容做合理调整。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训,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如在讲“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一节时,我通过绘制板图“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来讲解地球公转的特点。但从学生的反应和课堂反馈情况看,多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课后,我及时进行 ,发现这节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导致概念模糊。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是突破课程难点的关键。于是我从网上下载有关课件,再上课时,学生通过观看形象的课件,逐渐形成空间概念,教学难题迎刃而解。由此可见,及时反思不足,既是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
3、反思学生创新,拓宽教学思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赏识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的教学素材。如在学完“等高线地形图”后,为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我布置了一项作业:按照课本活动题的提示准备材料做一个等高线地形的`模型。在接下来的一节课上,我和学生们一起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制作模型。结果,绝大多数学生和我的作品所选的材料都是书中提到的橡皮泥或泡沫塑料等,但有一名学生的作品让我眼前一亮:他选用海绵作材料,在做成的模型上标注出等高线,另外配有一块厚玻璃板,当把玻璃板压在海绵模型上时,立体的模型马上变成一个平面,一条条等高线清晰地显示出来。多有创意的做法啊!它很容易地把等高线地形图的难点化解了。这件事使我感触颇深: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无尽的能量,教师要相信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
教学中的反思不是纸上谈兵,需要将反思得到的体会和对策转化成后续教学的具体举措,深化对教学的认识,提升自己的 和实践能力。做好 ,是教师对教学工作高度负责的表现,它既有利于学生发展,又有利于教师成长,是整个教学链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更应做教学中的有心人,一有所得,及时记录,以记促思,以思促教,在新课程改革实践道路上不断成长。
教师 8
一、为什么要进行“
”?
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人员的学者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
反思不仅是批判性的思考,而且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实践做出的行为以及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有其延续性,教过了不是了结,不能边教边丢。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看整个教学过程,追问一下:“我的教学有效果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正如有的教师所说,通过反思,在学生的“错误”中求发展,在教师的“失败”中寻发展,在教材的“局限”上寻发展。反思是教师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他才能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审视、修正原始经验,在强化、否定的思维加工中,经验得到了提炼与升华,从而转变为一种目标明确并有先进理念支撑的实践行为,让自己从一名“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教师,甚至“学者型教师”。
目前,我们所进行的 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三个阶段。课前反思即是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解读和对教学设计的初步设想,因而它具有预期性,能让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课中反思即及时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它具有调控性,有助于教师课堂控制和应变能力的提高;课后反思具有深刻性,让教学经验理性化,有利于教师总结和评价能力的提升。
通常这种反思我们可以通过评课,做教学案例、写教学手记等方式来进行。说到反思,许多教师便认为是写写教学札记,实际上做教学案例、评课也是一种反思。评课包括自评或他评,具体内容可以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角度进行。评课有益于教师悟出个中滋味,获益匪浅。写教后札记更多是重在分析、总结,不仅要记录下成功与失败,而且还要写进自己的感悟,补充意见,使其成为今后教学的借鉴。教学案例是课改中出现的新名词。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反思,通过一些具体的教学片段或剖析或对比,说明一些道理,让教师具体地领悟到怎样做,更能符合新理念。这样,教学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学理论也就会随之得到一定程度的丰富。
二、“ ”思什么?
简单地说, 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方面是反思的重点。
反思成功得意之处。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等;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体会;
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的处理。这些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的功效。
反思失误之处。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等等。对他们进行回顾、
梳理,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
反思学生见解。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不仅能启发同伴,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都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是十分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
反思学生的问题和建议。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个别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些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些是富有创新性的。可能有的问题一时难以解答,教师就应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问题,并及时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关注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和体现了教学民主意识。还有对于学生的教学建议也应该做必要的记录和反思。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总结发扬教学的成功经验,改正弥补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三、怎样进行“ ”?
(一)选准反思对象
“ ”的主要对象有:回顾反思、记录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理念;观摩反思同事的教学行为和理念,参与集体交流研讨,诊断自己或同事的教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反思公开发表的课堂实录(课例)意图、理念,对比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别人成果的可资借鉴之处。
(二)熟悉反思过程
反思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也有人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将教师反思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在此过程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三)明确反思方式
1.内省式反思,即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可通过反思日记、课后备课、成长自传等方式完成。
2.学习式反思,即通过理论学习或通过与理论对照进行反思。
3.交流式反思,即通过与他人交流来进行反思,可用观察交流、学生反馈、专家会诊和微格教学等方法。观摩交流,即教师之间相互观摩,根据交流观摩的实际情景,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反馈,即教师通过从学生那里了解到的自己教学效果情况,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使之达到学生期望的效果。专家会诊,即专业研究人员、学校领导、同行教师定期对教师教学行为会诊,从中发现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并通过共同研究来解决问题。微格教学,即以少数学生、教师或专家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把教学过程制成录像,课后反复观看交流,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4.研究式反思,即通过教学研究来进行反思。以研究的态度从事教学、以研究的视角反思教学、以反思的成果改进教学。
(四)掌握反思方法
1.自我提问法。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在计划时间内回
答完问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出现理解分歧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怎样的策略与措施更有效”,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3.教学诊断法。“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法或小组“头脑风暴”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4.交流对话法。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在集体备课时,教师可以向同事提出自己在教材解读、教材处理、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等方面遇到的疑点与困惑,请大家帮助分析、诊断、反思,并集思广益提出解决办法。这样合作反思、联合攻关,可达到相互启发、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目的。
5.案例研究法。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
6.观摩分析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以后教这一课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提高。
7.总结记录法。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学生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是否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训练,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其成败得失的原因何在?还有什么困惑?等等。把这些想清楚,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8、质疑法。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人们认识事物的初始只是以领会接受为主,而要真正理解其内在价值需要不断质疑才会有新的发现,有发现才会有努力,有努力才会有发展。建议教师进行这样的.反思:“这样做对吗?”“这样合理吗?”“这是最佳方案吗?”
9、对比法。过去的经历对我们来说虽不可回,但我们可以通过反思它的对立面来坚定我们今后面对这类问题的态度,“用另一种方法会怎样?”“我先这样做会怎样?”这样的反思并非事后诸葛,它暗示着我们下一次类似经历,该怎样去做。
10、因果法。事物处于普遍联系的状态之中,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过去和未来,找出过去经历的因果关系,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把握将要发展的方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这样教会出现什么结果?”教师经过这样的反思,其自主性、自觉性一定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11、归纳法。教学经验一般是在自然状态下零星地存在与我们的记忆之中甚至于记忆之外,而一旦我们将它们联系起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这些经验就会显现出一般规律了。“我这些成功有相同之处吗?”“我坚持这样做会怎样呢?”经过这样的归纳反思,找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12、换位法。横看成岭侧成峰。人的认识受自我经历的局限,会使自己的认识产生偏离,这样容易产生冲突,“如果我是学生会怎样想?”“如果我教会怎样设计?”经常进行这样的移位换情反思,对于形成互助平等、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是大有裨益的。
(五)养成反思习惯
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看法的过程。让教师真正意识到并切身体验到反思对其专业发展的作用,对于督促教师自觉进行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自身也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创造良好的反思氛围,养成自觉反思的好习惯。
四、“ ”只是课后才做的事情吗?
其实不然, 应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 ”不单单是教学经验、教训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就一节课而言, 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应只是课后才做的事。课前反思可以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课中反思可以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后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一句话,时时是反思之时,处处是反思之地。
五、如何写好“ ”?
(一)从文体结构上,我们建议把“ ”看成“一事一议”的实用性议论文。其写作结构可以概括为“教学实例——得失(成败)分析——理性思考”,第一、二部分是“反”,第三部分是“思”。第三部分是重点,应详写,尽量写出深刻的切实可行的方案策略。
一般来说,首先叙述具体的教学活动(应简略些),接着分析在这一活动中自己的成败得失之处,最后针对成败得失,结合新课程、新理念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二)从写作内容上看,大致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选择话题来写“ ”:
1.写成功之处。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有意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把他们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也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写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时的参照物。
3.写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5.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本节课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
有何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新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术;解题的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 ,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教师 9
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得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为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个方面经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一、 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突破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是语言说话不当,有时候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候是教学方法处理不当,有时候练习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对情况分析之后,要做出日后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精心备好课,上课时先提问题:小红今年12岁,奶奶今年60岁,小红和奶奶今年过生日,小红已经过了12个生日,可奶奶只过了15个生日,这是为什么?我刚说完,聪明的学生甲立马站起来说:“因为奶奶的生日是在闰年的2月29日,每四年才过一个生日。”这样就把我精心设计好的情境打乱了,我压住怒气,对学生甲面无表情的说坐下。然后继续按照自己备的课一步步上下去。结果是平平淡淡,平时积极的学生甲也不再举手发言。课后,我在办公室里说,“唉,这样的学生是聪明却也搅了我精心备的课”。只认为是学生甲的不错,破坏了我精心备的课。
一次去听课,同样是《年、月、日》这课的教学,课的开头设计跟我的差不多。教师提问:小华和奶奶今年过生日,小华已经过了10个生日,而奶奶只过了14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儿?教师说完,有一学生举手说:“因为奶奶的生日是在闰年的2月29日,每四年才过一个生日。”我坐着想,看来这节课又要被破坏了。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原来他课外读过这类知识。于是教师接着说:“这个同学真能干,有那么多的知识。这节课就叫我和这个同学,当你们学习的小老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通过教师灵敏的反应,把学生引入了新授课来,也使教师自己走出了困境,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对这位学生做出应有的赞赏,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句话真是好,让我受益匪浅。
二、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
班级中有一位男学生数学成绩是倒数的,平时又特别调皮,经常上课不认真听讲。一天下课他拿着作业本到我面前,小心翼翼地问:“江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我接过本子,一看,见是我早上课堂里刚刚讲完的习题,他还没订正好。我心头的怒火不打一处来,“你上课在做什么?我不是刚刚才讲过的题目?去问学习小组长。”
我这么凶的对待他,我想这个学生也许现在还会记得我当时那副凶巴巴的面孔。如果是位好学生,我想我会心平气和的为他讲解一遍。即使他上课没有听。静下来想一想,我这样做是不是太偏心了?事实上,我压根儿就没想过这样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想他是用了很大勇气才敢来问我,被我这么一吼,怕是弄巧成拙,本想他能改正不认真听课的缺点,现在可能会使他更不喜欢听数学,上数学课了。同时我也轻而易举的把他的上进心给扼杀了。
事实上,像我这样有意无意伤害学生的教师可以说是有很多。如果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错了,立即批评,要他坐下。学生能够站起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一点就是勇气可佳。更何况他举手回答问题,说明他在认真听课,他在思考。久而久之,学生肯定不会在上课时回答问题了。有的教师经常会说我上数学就是没气氛,举手的学生就是这么几个。我想上面这点会占了很大一部分。对于差生,教师的态度可能会更差一些,考不及格不会给好脸色看,还不停的说他学习这么差,成绩是倒数的,拖班级的后腿……
虽然学生只是小孩子,但他们也有自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三、 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
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对于书各别特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习。
四、 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在谈到了教学目标
以下是教学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的几种方法:
1、教师直接说出乘法交换律与简洁结合律的公式,学生记忆和运用公式。
2、教师演示导出公式,学生记忆和运用公式。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导出公式,然后理解和掌握公式。
4、教师引导学生看月亮图进行联想,接着看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联想,联想到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然后验证联想,进而概括运用,从而理解和掌握公式。
这几种方法都可以完成教学目标中的任务,知道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简便运算。
教师 10
美术活动《月光下》我把它设计成一个美工综合活动,采用折纸、剪贴、绘画相结合的美工形式完成整幅作品。让幼儿先在黄色纸上画一个圆形月亮,剪贴到纸上,然后用正方形的纸折出房子,贴到纸上,再用广告纸剪贴画、动物,最后用蜡笔画出星星。活动前我做好充分的准备:胶水、剪刀、油画棒,黑色底版纸、折纸材料、黄色小卡纸整整齐齐地放在桌上。老师讲解以后小朋友开始动手,刹那间整齐的桌面乱了起来,这边蜡笔撒了,那边胶水倒翻了,有的小朋友还把剪下来的东西贴到旁边小朋友的纸上了……,老师忙得晕头转向。
活动的设想是让幼儿采用多种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表现月光下的情景,每个步骤分开来看挺简单的,但是结合起来却是意想不到的杂乱,特别是对刚进入中班的幼儿来说,缺乏操作的条理性,顾左不顾右,桌面上这么多操作材料,影响了孩子的'操作思维和空间,最后导致活动混乱。
看来,教师在活动设想中考虑欠周到,应该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根据操作常规建立情况逐步增加操作材料,而不能一下子提供这么多材料和工具,弄得孩子们手忙脚乱。可以在绘画的基础上增加折纸粘贴,房子用折叠的方式,其余的内容则采用绘画的方式,这样既利于幼儿操作,又把两种美工技能结合起来,这样的调整可以使活动更有秩序。
教师 11
1.要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基础, 五“要”。 不是抽象的思辨活动,离不开具体的对象.这个对象必须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事件,是在真实情境中发生的“原生态”的教学事实,是由特定时空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各种因素构成的教学场景和教学细节。这些场景和细节可以是教师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可以直接来自于实际的课堂观察或课堂经历,也可以是通过录像、录音等手段所保存下来的教学记录,或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教学实录。但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应能具体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教学情境。
2.要选好反思的'切入点。教学活动是一种由多个要素在特定条件下整合而成的连续性活动,具有时间性和整体性。面对这样一个复杂整体,作为一种理性思维的反思,要洞察其全部,只能选取合适的“切入点”。选取“切入点”的过程。是对教学事实进行再认识的过程.也是反思主题的提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思的着力点,顺利打开思路。从具体的视角审视课堂教学中的深层问题。
3.要依托一定的教学理论,幼教之友《 五“要”》。 需要理论的参与。通过理论的参与,可以使 冲破原有的“认识框架”,超越简单的“是”与“非”“好”与“不好”的纯粹经验性的判断和理解,从而探讨出隐藏在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教学智慧等,有效地对实践进行恰如其分的批判和评价,乃至进一步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扎根”理论。
4.要进行必要的分析阐释。 中的理论不同于一般理论文章中对理论的阐述,它是在吃透理论基础上的理论运用,有时候表现出来的虽然只是“片言只语”,但它决不是反思的“点缀”或“标签”,它必须与教学活动的分析阐释结合在一起,揭示出教学活动中隐含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智慧,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发挥理论在 中的真正价值。
5.要开展对话交流活动。 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主观化思考。不同教师由于专业兴趣和视野的限制,反思时很可能出现“视域”的分歧,不同教师有不同的“关注点”,立论的依据不同,认识的深浅不同,对同一教学现象有时会发出多种声音。正是这些不同的声音,为我们从不同侧面进入教学、认识教学活动提供了多维的视角。因此, 不能“执一己之端”,还需要开展对话交流活动。让不同的教师参与反思.通过不同的声音,唤起对教学活动不同层次、不同视角的思考,在不同见解的碰撞争鸣中.对教学活动进行“考问”.从而切近教学的真实,促进参与者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既不简单认同,又不固执己见,你来我往,如琢如磨,推动反思的深入。
教师 12
教学《找春天》,最让我欣慰的是孩子们始终保持着高涨的热情。这里有惊讶、有欣喜、有展示时的成功感,学习成了一件非常主动、快乐的事。他们在学习中成长。反思教学的过程,有以下几个收获:
一、注重情境的创设、兴趣的诱发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我想,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新课程致力追求的新理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与文本对话,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需要老师努力创设一个充满新奇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
由于气候的关系,我没能事先带着学生去观察春天,但我利用多媒体为他们模拟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境地,使他们兴趣盎然,为接下来的学习调好了情感基调。“找找春姑娘藏在哪儿”“和它们打打招呼”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参与的兴趣。
二、营造宽松的氛围,平等对话,个性阅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在潜心会文后,谈及对春天的感受时,更是折射出多元理解。学生在课堂上灵性飞扬。正因为为创设了让学生思维自由驰骋的空间,学生在进行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处处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三、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课标指出,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必须要有开放性的课程意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巧妙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融合课内课外,把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同时,语文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正是在这种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的指引下,我引导学生课内吟春颂春,课外寻春赏春,多次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以致生活走进了语文,语文走向了生活。
教师 13
一、科学把握新课程标准,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位教师要进一步钻研《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应把过程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取新知;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与我们生活的联系,适时进行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渗透和教育。同时,作为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以科学、精练的教学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
二、突出地理学科特点,注重学生读图、析图、分析、整合等多项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充分考虑地理学情、教情,认真结合教材提供的'各种图表以及身边的生活实际,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灵活、科学、高效地加以运用,并注重对学生分析、判断、归纳、整合等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不断开拓学生视野
每位教师应着力建设、开发和利用校本资源,围绕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在本校进行具体的分工合作,不断充实和完善初中地理教学资源,并能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于地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让每堂地理课都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
教师 14
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以写促思,以思促教。
新课程改革使化学发生了一次历史性变化,改变了以往系统性的一步到位的教学模式,也要求教师必须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建构知识的参与者、研究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在这次变革性的洗牌中,年轻教师在新课程的适应性上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但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提出的: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只能通过不断地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
一、重视教学前的反思,提高分析设计能力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和设计能力。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教学重在准备,要把足够的时间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安排教学程序上。年轻教师在这一环节上应狠下苦功,提高教学行为的意识性和自觉性,立足学习者的需要,做到有备而教。
1.反思教学主体的基本情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教学的最终受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都无法成功。年轻教师在教学前应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已有知识及认知规律进行反思,探索适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什么样的活动设计易于学生学习,预测学生接受新知识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思考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这样才能设计出被学生接受的教学设计,才能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2.反思教学平台的模块处理
作为教学的`第一平台,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设置了很多模块,其中“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这两个模块最能体现新课程提倡的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的理念。鉴于学生能力训练的不同要求,年轻教师在处理这些模块时,有时方法可以较为灵活,不一定都是先观察后思考或先活动后探究,同样可以颠倒处理,只要有效地设置好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解决问题的疑惑,引起思维冲突,激起学习情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笔者对苏教版《化学2察与思考:电解饱和CuCl2溶液》做了这样处理,先给学生这么几个问题:
①标出电子流动的方向;
②写出CuCl2溶液中存在的离子;
③标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流向方向;
④说出阴、阳极所有可能析出的物质;
⑤如何粗略验证析出的到底是哪一种物质;
⑥再如何加以精确验证。
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加以论证,最后让学生自己填写课本上的空格,感觉效果不错。
3.反思教学设计的知识体系建构
教学设计的好坏对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年轻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处在借鉴模仿的阶段,容易被左右而缺少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学设计上往往存在这些问题:形式单一、条框较多,细节处理、重难点突破不够到位,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够注重。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完善教学设计中的知识体系建构,主要还是从知识的系统性上下功夫。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前除了多方借鉴教案和课件外,还需进行大量针对性的练习,以练促教。只有通过解题训练,才能掌握系统、全面的知识,掌握细节上的处理,实现重难点的突破,这样教学设计的知识体系建构才会比较完整、合理、有效。
二、强化教学中的反思,提高调控应变能力
教学中的反思具有调控性,能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的内核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如果学生的反应是无动于衷,教师自以为讲得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年轻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况及突发事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注意师生间的和谐统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1.反思课堂气氛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是“活而不乱”。一方面,年轻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感觉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时,应尝试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舞台。另一方面,有的课堂表面看起来气氛异常活跃,但也要注意一定程度上是否忽视了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分析,是否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是否肯定是学生内化后参与的一种真实表现。
2.反思学生反馈
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思考、灵感、认知习惯参与课堂活动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爆发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闪光点和错误。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年轻教师要善于聆听并顺着学生思维的方向、根源及时作出解答,鼓励其积极思考;对于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弱的学生)出色的课堂答题,年轻教师要善于用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加以肯定与赞赏,激励其学习热情;对于学生回答或板演的错误,年轻教师应抓住机会积极利用,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评价、反思,为课堂教学服务。
3.反思难点突破
教学难点孕育着丰富、曲折的认知探究过程,孕育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良机,孕育着培养学生独特体验的素材。在提倡教育“以发展学生为本”的今天,教师一路铺垫化难为易的突破难点的教学方式值得推敲,学生是否真正克服了难点,能力得到了升华还是个未知之数,而且也违背了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理念。年轻教师不防试着尝试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让不同层面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在争论中丰富提升认知。最后由教师居高建瓴地加以分析,排解学生存在的疑问。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让学生突破了难点,也使年轻教师掌握了大量不同学生思维习惯、认知水平的第一手资料,对教学大有裨益。在这个过程中,年轻教师只需顺势而发,不用考虑课堂的完整性节奏性等问题。
三、落实教学后的反思,提高评价总结能力
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年轻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年轻教师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1.反思成功之处
一堂课下来,总会感觉有些地方上得很成功,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年轻教师应及时详细得当地把这些成功之处记录下来,为以后教学作参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
(1)新课导入是如何承上启下、富有创意的?
(2)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辅助教学的?
(3)板书设计是如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
(4)采取了什么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
(5)采取了什么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6)采取了什么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反思不足之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方式的不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复杂性和不可预料性,加之年轻教师对其估计不足,一堂课下来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不应该只成为遗憾或感慨,年轻教师更应把它看作是成长的催化剂。对失误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
(1)教学设计是否妥当?
(2)预设的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
(3)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4)课堂节奏控制是否游刃有余?
(5)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6)课堂效果是否明显、学生是否能够活学活用?
3.反思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间思维情感的不断碰撞,年轻教师思维的活跃性往往因此得到激发,产生一些瞬间灵感,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完善了教学设计。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同时也会因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所以年轻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加以捕捉记录,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添砖加瓦。同样,五十几个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五个几十个不同的疑问,五十几个不同的创意,原先预设的教学框架都可能因此打破,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后年轻教师应进行深刻反思,捕捉动态生成资源中的有意义成分,寻找隐含在背后的理论依据,加以推敲总结,使之上升到一定高度,获得规律性认识。
总之,只有通过有效的 ,年轻教师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才会不断地提升。
教师 15
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认为我从事的是普天下最为阳光的事业,学生给了我的不仅是源源不断的激情,更是向上的力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一方面,但是主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知识,即分清教与学的关系。
现代的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学生作为独立的学习个体,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材施教”是无数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例子给我一次又一次的深刻体会。
首先是教
这需要我们更加地去尊重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完整的个体,他们希望得到信任、尊重和关怀。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师生的融洽关系,必然会促进学生的主动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她的学科。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老师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关爱和关怀,使他们感受到温暖,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更多地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让每个学生都能切实感受到老师如母亲般的爱,从而缩短学生的师生距离,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帮助老师更好地完成教的任务。
其次是学
这就对老师有更高的要求,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老师做的好,学生自然是学的优。重教材,重实效。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在活学活用的基础上,在自我总结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创新思维,归纳总结。例如“have been to”和“have gone to ”在具体的实践中,具体的`例子中感悟其中的不同。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归纳总结。自己的语言会增加学生的理解、感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不再有哑巴英语的现象,大胆地让学生去说,去讲,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和机会。我们在讲授知识的时候要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要紧紧围绕课堂目标进行设计,重视每一个细节,注意每一个言行。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的成功与否是学生给出定论。
我认为,首先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可以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从而防止错误的发生。其次,应当更加强调对于教育实践工作的反思。最后,要促进思维的优化。
“知人才能善教。”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的主题。备课必须备学生,学习必须学学生。画龙点睛的课末总结,简明扼要,使学生豁然开朗。 ,形成良性循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要求,在学习中教学,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教师 】相关文章:
教学是教师的 11-03
教师 03-03
教师 09-08
教师的 11-04
生物教师 05-02
音乐教师 06-12
美术教师的 04-09
英语教师 06-25
教师个人 03-01
教师期末 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