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 >初中生物

初中生物

时间:2023-07-08 18:10:40 我要投稿

初中生物 (汇编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 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写 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生物 ,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生物
(汇编15篇)

初中生物 1

  一、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中,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调查校内的生物种类,并且可以把不认识的生物拍照课后查找。这样学生既了解了生物种类又熟悉了校园。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不同实验方式的不同功能

  观察实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例如,在观察花的结构中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

  演示实验是初中生物实验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现象鲜明、直观、简洁明了等特点,它是课文文字叙述的一个重要辅助部分。例如,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明显一目了然。离开了演示实验的铺垫,课文中的部分概念、原理及规律就显得苍白无力,如空中楼阁,飞来之峰了。

  学生实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与探究”,而学生分组实验正是这种学习方式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落实“双基”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在学生分组实验中,练习使用显微镜、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和观察认得口腔上皮细胞三节实验课中虽然也是观察实验但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通过三节的实验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

  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

  (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

  (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

  (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

  (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既是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具有让学生拥有科学探究的经历和体验科学是一个过程的优势,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等功能,是实现“新课标”中要求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目标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我对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求知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直接动力,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有创意地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踊跃提出问题。那么这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中学会创新,而且能使学生在这种“问题”的教学中,从小养成问题意识和勤于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让学生明确试验目的,他们就会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那么,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七、八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于生物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上课时不能集中精力,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好学不好无所谓。诸如此类,这些学生目的不明确,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就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以此,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从小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科学思维方法的首要问题是明确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即解决问题的程序。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试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到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是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二是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三是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

  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总之,只要老师开动脑筋,就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具有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有助于他们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观察、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初中生物 2

  作为一名新特岗老师这半年来我学到了很多,对生物学的认识也增加了不少。当然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刚入学安排的是七、八年级两个年级,对我来说压力很大,但对我的成长来说也是很好的一种锻炼,所以我信心百倍的迎接新这份工作、新岗位、新挑战。

  刚开始上课感觉整节课上下来学生的反应不是很好, 上课废话太多。经过反思觉得还是备课备的不充分。后来请教了李艳荣老师,李老师告诉我:首先得熟悉教材,也就是说你要认真的备教材,熟悉教材上安排的每一环节,各个环节怎么衔接,慢慢的要学会分析教材,并且上课的时候要组织好语言,否则上课可能就语无伦次。其次你要熟悉教参,明白这节课的重点在哪,难点在哪,难点怎么突破。最后你还要备学生,因为课堂其实就是学生和老师合作的一个过程,并且新课标要求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要进行探究性教学,并且让学生们带着兴趣来学习这门课程。经过李艳荣老师细心的指导我逐渐的进入自己角色。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及李艳荣老师的悉心指导,我认识到在上课之前一定认真的备课, 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参。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把课程设计的尽量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重难点突出,上课之前把所要上的课程讲几遍。并且坚持听师傅的课,跟她学习宝贵的经验,听课是一种自我提升的很好的一种途径,李艳荣老师的教 学经验丰富,课堂气氛也很好,听她的课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但是这个时候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课堂纪律的维持。尤其是八年级的课,感觉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没什么兴趣,有些同学上课做其他作业,有些同学甚至根本不听。经过与班干部以及部分同学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觉得生物不参加中考所以他们还是以主课为主,觉得生物学不学对他们来说不重要。针对这个问题我请教了很多老教师,最后经过老教师的指点我觉得问题的根源还是在兴趣上,生物课程本身来说是很贴近生活实际的尤其是八年级的课程。

  后来上课的 时候我就给学生们讲生物学的重要性,学习生物学的必要性,但是感觉效果还是不好。好在学校这学期在每个教室都装了电子白版,在备课的时候我就在网上下载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教学视频加到课件中去,这样穿插着视频给学生讲大大增加了学生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课堂气氛和氛围也逐渐转好,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以上就是我这 半学期生物教学 的反思及感想,下面是我通过学习对生物学教学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除知 识体系外, 生物科学中含有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获得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此外,还包括科学工作者在研究科学过程中的特殊情感、态度和心理体验。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果仅仅向学生传授一些生物学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生物课程既然属于科学课程,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方法。

  我认为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道德、行 为、人生观、世界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加强在生物教学的各环 节中渗透德育。比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这一章的时候与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决策之中,并承担起社会发展的重任。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它和自然现象以及生产、生活是紧密相联的,因为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及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生物知识。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要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要把生物知识教学与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使学生理解“计划生育”、《森林法》、 《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重要意义。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或了解到生活、生产及社会热点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勇于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来源om]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调查、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仅仅培养学生的 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 方法。如,要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处理或整理数据的能力,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这和过去只要求验证和定性为主的实验有着显著的区别。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很多实验受到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使微观的、不能动手实验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血液循环”、“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等一些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拟,让生物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使生物知识易学易懂。

  面向全体学生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确立的一个理念,这是现代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教师一定要在生物教学中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生物学”的观点。

  (一)尊重每个学生。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善意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发展,促进他们的发展。实践证明,很多所谓“调皮”的、“后进”的学生,都能够学好生物。这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挑战。

  (二)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这是所有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比如各种探究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而且在实验小组 分工中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承担各种角色。过去在实验教学中,有时候由一个学生负责操作,其他学生只是看看,甚至个别学生连看都不看的现象必须消除。

  (三)对每个学生的教学资源分配要公平。这是学生学习机会均等的可靠保证。新课程在这一方面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探究式学习、课堂观察、实验、调查、采访、网络学习、课外阅读等都需要各种资源。在资源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就要想办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用这些资源。

初中生物 3

  自从1997年新实验室建成,以及又经历了几次“普实”验收后,我校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实验教学已成为我校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中我们能注重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教学中操作,还能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我认为这是不够的,在实验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实验教学的反思。现将我的几点反思总结如下:

  一.反思器材准备和实验后的器材整理

  每次实验教学完成之后,都应对此进行反思,看实验器材准备是否合理,实验结束后器材的整理是否得当。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规范性能力。我曾教过一次学生实验。操作是:给定一杯盐水、一架天平及砝码、一只量筒,要求学生利用给定器材测出盐水密度。同时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纪律。在实验过程中就发现有学生把量筒装盐水直接放到天平上称,还有学生把过多的盐水往地上倒。实验结束后反思:实验中有学生操作不规范的一面,但是老师在准备器材的过程中也存在问题:盐水过多,超过了天平量程,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实验结束时,发现不少学生将器材随意摆放、砝码未收回盒内、量筒放在桌子边,没放在安全的地方等。这就提醒我们老师,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规范性方面的教育。

  二.反思实验原理

  在实验结束后,围绕实验原理进行反思,可变通实验原理公式,使实验方案更为简洁,实验结果更为准确,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原理公式是η=w有/w总=gh/fs,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若反思一下实验原理公式可变通为:η=gh/fs=gh/fnh=g/nf。此时可只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观察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n,即可方便地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如果学生对实验原理进行了总结,就会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明白实验中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机械的学习了实验操作。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会得到迅速提高,实验的兴趣也会增强。

  三.反思实验方法及过程

  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固然很好,但是仍有一些方法和过程在具体的实验中会有一定问题或不足。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改进实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同时也能让学生对实验结论更加信服。如惯性实验之一:在装水的玻璃杯上放一块纸板,在纸板上放一个鸡蛋,然后将纸板弹出去,鸡蛋由于惯性保持静止状态而掉进杯子中。可是在演示时,就算经验丰富的老师也容易将纸板弹翻,鸡蛋掉在地上而实验失败,我也遇到过这样问题。后来我发现本实验可进行如下改进:在纸板的另一边拴一根细绳,实验时水平的将纸板拉走(这一点很容易做到),鸡蛋就不易掉下来了,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四.反思实验现象

  教师更应对实验现象进行反思。特别是实验现象与事先预想的或与学生想象的不不相符时,找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利于改进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能力。例如“组成串、并联电路”实验中,两灯泡串联时发现一只灯泡亮,另一只灯泡暗,学生提出疑问:“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两灯泡会同样亮,怎么会一只亮一只暗呢?”为此,引导学生进行反思:(1)这两只灯的灯丝长短绝对一样长吗?对电流的作用会一样吗?(2)学生学习了功率后,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思考:决定灯泡亮度的是灯泡的实际功率,虽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相等,但根据p=i2r可知实际功率的大小还取决于灯泡电阻。所以会出现灯泡一亮一暗的现象。通过对上述现象的反思,学生就理解了决定灯泡亮度的是实际功率,而不单是电流或电阻大小。当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有更多的反思,这只是我的一些想法,更是我的努力方向。

初中生物 4

  近段时间,我时时浏览老师们网上的工作室,老师们的工作室里真是资源丰富,有很多好的`教案、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方法,有个人的 、教学经验总结,以及每位老师的点评等。我都是认真的阅读,收获很大。特别是看到每位老师的 ,触动很大,反思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工作态度,只有不断的实践、反思、在实践,才能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路,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高效课堂才能实现。看来网络教研打开了交流窗口,教师的工作室就是一个交流平台,可以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热心研讨,形成了平等、合作、开放的教研氛围,在叙写、反思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能力得到提升,智慧得到升华。

初中生物 5

  今天听了杨立凤老师的一堂生物课,评课时,曹校长提到了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还不够到位的问题,如果单纯的用语言来表达,我认为稍显苍白了一些。

  我有这样一种想法,就是教师实现准备好几个袋子,装上越7公斤的东西,让学生一上课就绑在腰上,不管是小组合作活动,还是上黑板答题,都绑着这个袋子参加活动,等最后要实现情感目标的`时候,让这几个同学说说绑着袋子的体会,然后想一想我们绑着这样重的袋子一节课都很累,而母亲却需要10个月的时间,母亲经受了如此的艰辛,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母亲。

  另外,对于人的生殖过程,如果用语言表达,可能很多老师都难于表达。

初中生物 6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新教材学生课堂实验共37个,这充分体现了生物教学大纲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克服困难,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潜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生物教师的职责。自己经过三年的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必须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透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2、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能够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二、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向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

  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到达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3、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到达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必须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我在下一节课前5分钟小测验,结果181名学生有160名均在90分以上,其余在80分以上。这样透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潜力。

  4、对教材要求掌握、难度大的实验进行考查。

  我在班上进行了实验考查,如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探究种子成分,鲫鱼的解剖等。在上完植物的基本结构后,对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进行考查,这个实验既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又考查了临时装片的制作,也考查了对细胞结构的认识,为后面的生物实验打下基础。我参照了高中毕业生物实验考查《显微镜使用和临时装片制作》的方式及评分标准,三分之一的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评90分以上;多数在8分钟内完成,评80分以上;极个别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评60分。这样透过实验考查,促使学生认真预习、复习、动手操作。对实验操作差的学生及时发现,加强个别辅导,做到人人过关。这样克服实验仪器少、学生多、难于动手的矛盾,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兴趣。综上所述,透过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认真的科学态度,发展智力,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了生物教学的质量。

  透过几年的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我体会到生物实验课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自己决心将实验课的改革,继续深入进行下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初中生物 7

  在本学期中,我逐步尝试将“目标导向教学”理论应用于我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我认为,“目标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师生在课堂中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依据简单、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学目标,最终绝大多数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为终点的教学管理过程。

  “目标教学”的大框架是“导标——导学——导练——导评——导结”五段式,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不分对象地、机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将其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来说。比如说,导标这一过程也许在高中生能够很容易让学生跟着教学所呈现的目标去学习,在练习、讲评中检验三维目标是否达标,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太明显。

  初中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的学习特点:

  (1)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都比较弱,而学习依赖性强,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表现更明显;

  (2)思维特点上起主导的还是形象思维,随着年级的上升抽象思维迅速发展

  (3)学习上容易对教师生动形象的事例介绍感兴趣,对严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厌烦。因此,有一部分学生看到分解的`许多小目标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有时还会感到厌烦,就开始慢慢走神、不感兴趣,因此在学习动机不强的情况下,试想一下练习的效果会怎样,达标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针对初中生这些特点,我觉得目标导向教学在初中生物中可采用这几个环节,即“引趣——尝试——反馈——总结”。

  第一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

  的生物演示实验或是设计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动的生物学史,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等,多种方式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解释生物现象、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解问题的需要后,再让他们自学教材,他们才能专心研读,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一节时,先课前让学生分组捉鼠妇,分发一系列的讨论题给他们,如“一般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什么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你怎么跟别人验证你的结论是对呢?”等问题,通过这样的一个探究实验设置了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了下一环节。

  第二尝试——让学生学习自学

  教师分发自学提纲,即分解后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按自学提纲,个体独自阅读教材,或四个人一组小组讨论的形式,有时用老师将学习目标用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教师作巡回点拨,对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诱发启导,但不能包办代替,主要在于了解自学情况。

  比如在介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影响》这一节时,可简单地将目标呈现给学生:

  (1)举例说出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2)举例说出一些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3)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认同保护生物的观点。接着采用学生依据要求:

  4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举出许多例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纠错与讲解,注意引导学生紧扣讨论题目来进行讨论。对个别学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问题,教师应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深度,指导他们在课外去阅读有关书籍,以防讨论漫无边际,影响教学进度。当然,也要注意保证讨论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估计学生讨论没有余力时,再予以指导、启发和补充,切忌匆忙讨论,仓促结束。接着,教师组织全班学

  生,针对普遍性的问题,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因为通常重点、难点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学解决的)以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第三反馈——尽可能了解学生

  目标教学是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来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检测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定预定的教学目标。检测的形式一般采用提问形式或书面练习检测,当然尽量可多用一些书面检测,这样涉及的学生比较多,效果更为有效。在每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毕,可适当选择一些“小、精、活”的练习加以检验,以确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根据检测中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小组或个别辅导,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教学中反馈的信息,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控制,这样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总结——化零为整以保证教学质量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目标教学中必须保证实施小结这一环节。这样有利学生把各个小目标达到整合,最终实现总目标,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知识的再现与提取。

初中生物 8

  初中生物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生物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生物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生物教师具有丰富的生物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生物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生物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生物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生物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生物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生物实验和生物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生物学家的故事,生物趣闻和生物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生物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物理 才具有它真正功效。

初中生物 9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绝毒 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 品的宣传片等。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全面发展。

  四、在教学中融入一点生活味,把“死知识”变为“兴趣生活”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乃至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平常在有阳光或是大白天时见不到鼠妇 由此提出问题:光对鼠妇有影响。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己动手抓鼠妇,设计对照实验: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经过反复实验,查阅资料,验证了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这样的教学既抓到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缀入一点文学味,让“课本剧”化为“教育诗”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闪耀着作者的思想和人格的光辉,而且蕴涵一定的科学道理。如在讲到“动物的发育”时可引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若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可将其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外还可引用成语、谚语来说明生物学道理。同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心理需求,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初中生物 10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抓基础,联系实际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求实、求活、求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承,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

  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初中课程的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初中生物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 问题进行探讨。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生物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生物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新课程下生物的 对于教师生物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 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生物教师 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 对生物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生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生物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初中生物 11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教学必然要和自然实践相结合。个性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很多基础知识是他们所熟知的或乐于明白的。因此,这也就成了农村生物教学的一个特点和优势。

  一、学生在农村实践中可获得生物学知识

  首先,形态结构方面的知识。植物的六大器官的形态结构在农村生活中都能得到观察。而一些常见动物个性是昆虫纲和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知识也可在学生的日常玩耍、游戏和对一些动物的宰杀中得以观察和学习。

  再者,生理方面的知识。在农作物的种植和果蔬的培植中,学生可学习到一些植物生理学方面的知识。比如,种子的萌发和休眠,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光合作用等。而在家畜家禽的喂养中,则可获得这些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命活动规律等知识。

  二、生物教学和农村实践相结合的作用

  第一,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很多难点仅从理论上讲解是很难让学生理解和理解的,只有透过实验和实践才能较好的掌握。而在农村实验条件较差的状况下,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行讲解,则显得尤为重要了。

  讲种子的休眠,我们能够让学生联想种黄瓜时要清洗种子,去掉抑制物质的状况,这样就能很快地理解了什么是休眠,也就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二,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能够多讲一些与学生所熟知的生产生活相联系的资料,如棉花为什么要打顶,为什么有的黄瓜花、葫芦花不结果,鸡为什么要吃少量的砂粒,为什么蝙蝠能在夜晚飞行等等。透过这些问题的学习,就能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的好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热情,调动其学习的用心性。

  三、农村实践和生物教学的具体结合

  在教学中,我们要在各环节结合农村实践知识进行教学,并应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利用常见的生活知识导入新课。比如说,讲‘无机盐的吸收’夕时,我们能够这样导入:“同学们,大家明白我们种庄稼为什么要施肥吗?玛困过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就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专心地听讲,从而到达了目的。

  其次,在讲授新课时,要利用一些生产生活常识讲解某些抽象问题。比如讲“条件反射的建立”,我们能够联系家庭喂鸡的经验如果我们每次喂鸡前都唤它或敲食盆,那么时间长了,当你一唤它或敲食盆,鸡就会跑到你身边来徕加以说明,由这样一个例子,就能使学生简单愉快地掌握这个问题,并能引起其学习的兴趣。

  再者,我们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并要勤于动脑,尽可能地把一些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比如说叶序,青蛙的皮肤,年轮,壁虎捕蚊,农作物的灌溉施肥”果木的嫁接’等

  最后,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要向学生讲清一些生活常识中错误的认识。日常生活中有一些问题,人们的'习惯看法或说法是错误的,这会直接影响到作为孩子的学生。如“菊花”不是一朵花,而是花序,不同植物及不同生长期对无机盐的需求量是不同的,而不是简单的“巧种不如愣上”;鱼体内的气泡是鱼缥,不是膀胧;猫捉老鼠是一种本能,而不是猫有意为我们除害;小麦种不是种子而是果实;粪便并不是排泄物等等。

  总之,我们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联系一些农村的生产生活实践,这样就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潜力,把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实践中去,努力实施素质教育。

初中生物 12

  生物的教学任务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

  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的专题讲座,在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初中生物 13

  在本学期中,我逐步尝试将“目标导向教学”理论应用于我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我认为,“目标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师生在课堂中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依据简单、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学目标,最终绝大多数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为终点的教学管理过程。

  “目标教学”的大框架是“导标——导学——导练——导评——导结”五段式,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不分对象地、机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将其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来说。比如说,导标这一过程也许在高中生能够很容易让学生跟着教学所呈现的目标去学习,在练习、讲评中检验三维目标是否达标,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太明显。初中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的学习特点:(1)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都比较弱,而学习依赖性强,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表现更明显;(2)思维特点上起主导的还是形象思维,随着年级的上升抽象思维迅速发展(3)学习上容易对教师生动形象的事例介绍感兴趣,对严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厌烦。因此,有一部分学生看到分解的许多小目标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有时还会感到厌烦,就开始慢慢走神、不感兴趣,因此在学习动机不强的情况下,试想一下练习的效果会怎样,达标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针对初中生这些特点,我觉得目标导向教学在初中生物中可采用这几个环节,即“引趣——尝试——反馈——总结”。

  第一,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的生物演示实验或是设计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动的生物学史,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等,多种方式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解释生物现象、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解问题的需要后,再让他们自学教材,他们才能专心研读,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一节时,先课前让学生分组捉鼠妇,分发一系列的讨论题给他们,如“一般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什么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你怎么跟别人验证你的结论是对呢?”等问题,通过这样的一个探究实验设置了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了下一环节。

  第二,尝试——让学生学习自学

  教师分发自学提纲,即分解后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按自学提纲,个体独自阅读教材,或四个人一组小组讨论的形式,有时用老师将学习目标用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教师作巡回点拨,对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诱发启导,但不能包办代替,主要在于了解自学情况。

  比如在介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影响》这一节时,可简单地将目标呈现给学生:(1)举例说出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2)举例说出一些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3)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认同保护生物的观点。接着采用学生依据要求:4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举出许多例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纠错与讲解,注意引导学生紧扣讨论题目来进行讨论。对个别学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问题,教师应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深度,指导他们在课外去阅读有关书籍,以防讨论漫无边际,影响

  教学进度。当然,也要注意保证讨论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估计学生讨论没有余力时,再予以指导、启发和补充,切忌匆忙讨论,仓促结束。接着,教师组织全班学生,针对普遍性的问题,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因为通常重点、难点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学解决的)以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第三, 反馈——尽可能了解学生

  目标教学是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来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检测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定预定的教学目标。检测的形式一般采用提问形式或书面练习检测,当然尽量可多用一些书面检测,这样涉及的学生比较多,效果更为有效。在每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毕,可适当选择一些“小、精、活”的练习加以检验,以确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根据检测中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小组或个别辅导,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教学中反馈的信息,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控制,这样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总结——化零为整以保证教学质量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目标教学中必须保证实施小结这一环节。这样有利学生把各个小目标达到整合,最终实现总目标,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知识的再现与提取。

初中生物 14

  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新课标要求我们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性目标的反思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知识目标。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知识的学习笔者大多是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互动学习。

  例如第五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围绕三个问题导入:

  1.什么是呼吸,请说出你身边的呼吸现象?

  2.人或动物在呼吸时,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

  3.植物有没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讨论。有位学生提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存在?教学内容就这样自然的延续。

  二、技能性目标的反思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列举身边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要求的分组实验有具备条件,一个个都要开展,实验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七年级开展的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实验,发现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出乎意料,对实验也非常感兴趣,当场给以表扬。当然对学生的`肯定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也是很有帮助。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在学习七年级植物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同学们植物标本可帮助我们认识多种多样的植物,在科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为植物做些什么呢?”“请我们大家一起来爱护花草树木,以后不会再出现有的同学践踏学校的草坪这现象。”学生也意识要爱护一草一木。

初中生物 15

  创新点:加强科学探究性试验教学;灵活运用教材;适学课堂。

  摘 要: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通过科学探究试验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 ;适学课堂;兴趣;科学探究。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求实、求活、求新”三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三者相辅相承,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以下是我在多年的初中生物课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 :

  一、灵活运用教材

  生物老师必须掌握并吃透教材,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样板。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课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它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才,而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的专题讲座;在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我教理念的核心。

  a、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授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教具,诸如:挂图、模型、实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对于不熟悉的教具,马上就会提出疑问:“这是什么东西呀?”由此,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贮存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由静息状态转变成动作状态(即活跃状态),减少新知识输入的阻抗,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一定的“心智紧张度”。例如,《人体免疫》的导入:外界到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病菌,但我们还是健康的,但是被大火烧伤的人却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又或者提出:我们小的时候有没有打预防针?为什么要打预防针?等等。通过设问,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对新知识强烈渴求,这样就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了前提条件。这样每一节课都能诱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教法灵活多变 根据“适学课堂”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例如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比如,在《生态系统》这一节课中,分析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时候,学生分别扮演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环境几个角色,通过演说得出结论;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学习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时,学生分别扮演草、兔、狐、蛇、鹰等,自己找出吃与被吃的对象,既直观又形象生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弄明白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c、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 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加强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实践活动,教师在课堂实验教学中一定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实践。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多让学生去思考自己的科学探究的方案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智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从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生一生学习。例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求学生能够紧紧围绕所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实施,那么对初一学生的思维在无形中就是一种训练,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本实验研究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作出的假设是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这就需要在设计实验时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

  总之,生物学是一门趣味无穷的自然科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生物学科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特点,从多个环节设计生动、充实、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操作、自主思考,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从而让生物课堂更加精彩;努力去创造一个愉悦、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初中生物 】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 06-14

初中生物 04-26

初中生物 15篇06-14

初中生物 (15篇)06-14

初中生物 3篇04-05

初中生物 (汇编15篇)06-24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10-12

初中生物教学总结06-14

初中生物教学总结11-15

初中生物教学个人总结06-3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