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 (优选)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 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 ,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 1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要求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概念。学生对于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极易混淆,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相当薄弱。纠其原因,学生没有形成准确鲜明的表象可能是根源之一,有些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定义,公式。让学生背熟也是原因之一。其实这远远不够,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面积
学生学习了1平方厘米的形状和大小,并能度量较小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后,我有意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去量课桌的表面的面积,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了1平方厘米这个单位太小,这时我安排了学生看书自学平方分米,学过了一平方分米并用1平方分米量了相应的表面积之后,我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量干墙面的面积,学生又发现1平方分米不适合量墙面,我再次让学生看书学习平方米。
二、创造单位,猜想获新
在学习平方米时,我明显感受到学生看书的积极性不像学习平方分米时积极主动,回忆教学过程,我已第二次使用自学看书的方法,学生的热情自然不会很高,那么这一环节可不可以进行改进呢? 经过和同事的探讨,他们认为猜想的效果好。 因为学生具备的旧知识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新知的彼岸的,学生已学过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这两个单位,老师再次用看书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平方米,学生当然觉得索然无味,采用猜想创造就不一样了。教师可以说:“平方分米不适合量墙面,那个适合量墙面的面积单位可能是什么呢?猜一猜?” 这样,有意撩拨一定会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也会在推断中获得数学猜想的成功与快乐。
三、思想渗透
思想教育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相对于语文来说,数学可能离思想远一些,但我认为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如这节课中,我的话虽不多,遵守纪律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却悄悄地潜入到了学生幼小的心里。这比空洞的说教,牵强的附会的效果要好得多。 思想渗透一定要把握好时机,以数学教学过程为载体,结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年龄的特征。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和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参要求,我对这节课定出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复习旧知,产生猜想——举例验证,归纳方法——推广应用”的教学过程。
《课标》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活动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教师的作用是借助活动的载体引导学生去发现。在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先估一估三个长方形的面积,接着用1㎝2的小正方形摆一摆并把结果填一填,再议一议自己的发现,然后说一说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的关系,推出公式。因为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所以在感觉上格外亲切,使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更加强烈,学生的思维逐步抽象与概括,他们在观察、分析中,逐步悟出了规律,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就水到渠成。这种知识的建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大量感性经验支撑的,学生获得的不仅是公式的推导,空间观念的拓展,还有一种自主发现的快乐感。
当然也存在着不足:1、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在长方形的表面摆满1平方厘米的方格;有的是沿着长、宽各摆一行;有的是用尺子量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画1平方厘米的格子。这些方法在学生的合作中都有体现,如果能让不同方法的学生利用投影仪分别演示一遍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2、在教学时为了避免学生把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混淆,课上强调周长和面积的关系。反而造成了学生的一个误区,学生在探索正方形面积的公式时,有的学生把求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边长x4与正方形面积公式=边长x边长混淆了,导致部分学生对求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是模棱两可。
总而言之,这节课上学生对概念的掌握还是较清楚,并能够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