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 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写 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
在教学前,一直在矛盾要不要使用小棒。不摆小棒,学生感知算理会比较抽象;摆了,能较直观地体现算理,而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则集中在小棒上了。对于学生课堂中的表现,我没能掌控好。任老师给我指出了一些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给了我宝贵的意见。
1、出示主题图,题目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列算式:30+2。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即使不讲这个算式他也已经会做了,但是往往不明白其中的算理。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老师的作用就在于教授学生明白其中的算理,掌握这个方法。我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是这样的:先看学生如何摆,问:你为什么摆了3捆呢?(学生回答:3捆表示3个十),然后再引导学生摆2根小棒,表示2个一。接着,在投影仪上演示并讲解,30表示3个十,2表示2个一,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32,所以30+2=32。接着再让全班一起来说一说这个过程。在这里,我说的比较多,而学生说的还不够多。可以这样来处理:放手让学生根据算式去摆,看到学生摆了3捆小棒,旁边有2根,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就会说:3捆小棒代表30,2根表示2个一,合起来就是32,所以30+2=32。再让其他小朋友也照着面前摆的小棒来说一说,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好地明白算理了。此外,学生摆小棒非常的直观,而计数器的作用就是使学生的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把这个算式在计数器上摆一摆,效果更好。
2、关于减法,它实则是加法的迁移,这里同样可以借助小棒和计数器来实现,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也可以同桌互说,巩固算理。
3、这节课我设置的练习,量有了,但形式不够多样化。尤其到后来,学生已经疲劳了,这时候呈现内容比较新颖的练习就能再次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的艺术,包括语言的艺术、教师的亲和力,还有教学姿态等;在课堂中,不仅要关注教学进度,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讲授的语言要做到简洁、明了,尽量放手让学生来说一说,做一做;作业形式多样,要有一定的计算量,同时要注重趣味性。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2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人教版第二册中第41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我主要通过复习旧知:100以内数的组成;探究算法:整十数加一位数的算理算法;巩固练习:学会应用各种不同方法熟练口算,以及课堂小结巩固提升这四个层次进行设计。
在复习旧知——100以内数的组成;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为下一环节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口算做好准备。因此在设计本环节的时候,我很注重趣味性,创设了小朋友们喜闻乐见的“交朋友”的游戏,在每一个小动物的背后藏着一个数的组成的知识。让学生回忆48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9个十和7个一组成多少,3捆小棒和5根小棒一共有几根以及在一个数位器的十位和个位上拨了几个珠子,辨一辨是几。这一环节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真正地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在探究算法环节中,我灵活的运用了教材。虽然教材中创设的情境非常的贴近学生生活,但是图中的干扰信息太多,很难让学生从中提取本节课有用的信息。于是我通过电脑演示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根据演示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运用小棒的拼摆,不仅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而且也初步培养了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很快就领会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了。
对于例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计算过程,从而得到不同的方法。大多数学生想到的是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而往前数,往后数,如果数的数据不大,是一个好的计算方法。更有聪明的学生已经知道了计算的实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或减。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由易到难,针对性强的练习。刚学完了例题,我设计了一个摘苹果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长进。通过三道判断题的探讨,让他们去发现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这样的途径学的知识比较牢固,且不会遗忘。接着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方法,还要求真正理解课题的含义。最后一题是应用实践题,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最后是课堂小结,巩固提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再这节课中的收获,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
这节课也有一定的不足:就是让学生活动的太少,有时让学生说的太少。以后注意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
今天我教学第四单元中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节课教学重点是巩固百以内数的认识,明白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算理,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提升学生对百以内数的感知,应用百以内数组成学习简单的`加法,也以今后进一步学习百以内数加减法打下基础。
这节课教材要求运用百以内数的组成去学习,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感觉不到它和今后要学习的百以内数的加减法有什么差异,因此也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是在教学时才领悟到的。
在《百以内数的认识》中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和《百以内数的加减法》中〈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我认为它们的差异是,前者与实际联系更密切,后者更抽象些。
所以在教学上,前者要更多地联系实际,即数与形要紧密结合,要将抽象的数还原于形。
如32-2= ,要求学生用小棒解释,3捆零2根减去2根,剩下3捆,即3个十2个一减去2个一,等于3个十。并能脱离小棒解释,让学生对百以内数的认识慢慢清晰起来。这样教学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十分有必要,也很有效。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
每个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背景、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新课程教学新理念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把握这一理念的指导,向学生提供的是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而不再是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反思“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数学课堂上要达到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要具备一下几点:
1、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例如:巩固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由易到难,针对性强。特别是改错,以病例的.形式出示,把学生当成小医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在巩固练习时,还设计了开放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做到课虽结束兴趣还存在。
2、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数学是一个整体,其不同的分支之间存在着实质性的联系。例如,在教30+4=?时,我是让学生先自己摸索解题方法,感悟今天所学内容与以往的异同——数的组成,这样,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通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3、教学内容要生活化。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这节课我的教学内容是口算,但我并没有直接出示口算题,而是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小猴爱吃桃的情景,力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学生。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学习和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提供探索与交流时间和空间。在探索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提出“30+4等于多少”这个问题后,让学生讨论,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赏识和学习同伴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
总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教学学习方式。注重将数学与学生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应用的生活去,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课上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给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使每位同学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5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人教版第二册中第62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我主要通过复习旧知——100以内数的组成;探究算法——整十数加一位数的算理算法;稳固——学会应用各种不同方法熟练口算,以及课堂小结稳固提升这四个层次进展设计。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稳固100以内数的组成,为下一环节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口算做好准备。因此在设计本环节的时候,我很注重趣味性,创设了小朋友们抢答题的游戏,在每一个小动物的背后藏着一个数的组成的知识。让学生回忆48里有()个十和()个一,9个十和7个一组成(),3捆小棒和5根小棒一共有几根以及在一个数位器的十位和个位上拨了几个珠子,辨一辨是几。这一环节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到达了预期的效果。真正地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虽然教材中创设的情境非常的贴近学生生活,但是图中的干扰信息太多,很难让学生从中提取本节课有用的信息。于是我通过电脑演示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根据演示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运用小棒的拼摆,不仅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而且也初步培养了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很快就领会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了。
对于例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计算过程,从而得到不同的方法。大多数学生想到的是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而往前数,往后数,如果数的数据不大,是一个好的计算方法。更有聪明的学生已经知道了计算的实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或减。
刚学完了例题,我设计了一个吃玉米和聪明屋找错误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长进。通过这些练习的探讨,让他们去发现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这样的途径学的知识比拟牢固,且不会遗忘。接着反应练习的题目,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方法,还要求真正理解课题的含义。师还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最后是课堂小结,稳固提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再这节课中的收获,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
这节课也有一定的缺乏:就是让学生说的太少。以后注意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这节练习课既是前面学习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的根底。分析学生的情况,大多数孩子已经能够口算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只是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所用时间长短和方法会有所不同。但是孩子们要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算理层面,还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我根据练习课的教学构造,通过“准备——导练——小结和概括——检测和评价”这四个环节进展教学的,课后我作了反思,觉得这节课既有亮点,也存在缺乏之处。
首先是由孩子们都熟悉的卡通朋友———朵拉,作为导入;要想参加森林探险之——导练——小结和概括——检测和评价”这四个环节进展教学的,课后我作了反思,觉得这节课既有亮点,也存在缺乏之处。首先是由孩子们都熟悉的卡通朋友———朵拉,作为导入;要想参加森林探险之旅,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练习环节);准备好了就开始探险之旅(导练闯关环节);闯关累了就停下来休息一下,积累经历,找出容易出错的地方(小结和概括环节);有了经历就继续闯关(检测和评价环节);最后参加联欢会,在歌曲中完毕课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练习过程中,我灵活的运用了教材。虽然教材中创设的情境非常贴近学生生活,但是表达不出层次性,于是我利用课件对题目作了一些调整,首先在准备练习环节中从一图四式中回忆算理;在导练环节中分根本练习和深化练习;在检测和评价中利用“解决问题”作为拓展练习。这样从详细到抽象,让学生一步步练习和稳固算理,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为了长时间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利用形象生动的课件设计了形式多样的闯关练习,第一关(智过鳄鱼湖);第二关(勇过独木桥);第三关(攻破密码);第四关(进入城堡)。在第二关里穿插了一个小游戏—送小动物回家,在第三关里以开火车形式提问学生说出得数,攻破密码。这样,让学生不断的变化思考,解决老师给出的问题,练习中,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这样既到达了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又让学生感觉不到枯燥和乏味,真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节课也存在一定的缺乏:就是课堂调控不到位,让学生讨论交流太少。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要上好一节练习课,我们不能只让学生一味单调地练,使他们成为做题机器,而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较大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或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练习中多一些数学思考,多一些真实的情感体验,多一点生活乐趣,使我们的练习课多一些“春意”,使练习课堂充满活力。刚刚过完一个双休日,学生们就要学习新的知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内容,心里早就做好了承受学生错误的准备。对于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在课堂上表达地比拟充分,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学生掌握得比拟好,而比拟熟练地进展口算这个要求对于各个层次学生来说肯定存在着差异,局部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能够及时达成。反思这堂课,应该有一些感受想要与大家分享。
在例题情境图的运用上,有两种预设:一种是直接看图列出算式,然后根据算式选择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进展计算方法的引导;另一种是看图说出图意,然后选择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情境的应用题请学生进展列式计算。前者有利于直奔主题,节约教学时间,为原本捉襟见肘的教学时间腾出赋予的空间,后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是一种需要长期训练的内容,学生缺了一堂的训练也不会大受影响。思前想后,觉得不能抛开学生常规数学能力的培养。情境,不能单纯为了新知的学习。
从课堂反应来看,学生在看图说图意编题目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表达得更加流畅,数学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是本课的一项教学目标,也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比拟抽象的、难以理解和记住的,幸喜自己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减法各局部的名称,所以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加法各局部的名称。
对于34—30=4,先请学生说说谁是被减数、减数、差,再按照34—4=30,说说各局部的名称。对于加法30+4=34,我请学生猜一猜30叫做什么数(有些学生说被加数,其实是对被减数名称的一种正迁移),我告诉学生30叫做加数,4也叫做加数,34叫做和。然后再请学生根据4+30=34说说各局部的名称。
在完成想想做做3之后请学生仔细观察每组的四道题目,思考能不能根据一道算式很快地算出另外的三道算式。这样的思考方向有些大,但正好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一种是横着看发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一种是竖着看观察两道加法、两道减法之间的关系。
思考后学生的答复还是比拟朦胧的,他们能够大约的看出两道加法、减法之间的联系,但是表达的还是不够清楚的。要真正表达完整还是比拟难的,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能过快地拔高他们的生长速度,所以我在课堂上认可了学生朦胧地认知。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6
今天,学习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这个内容,感觉学生学得还是挺轻松的,大部分学生对这个知识掌握得也较好。但是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第二、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和掌握算法。
第三、练习巩固,提升计算能力。
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一种亲切感,并让学生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提示学生用学过的100以内数的组成来讨论交流计算方法,学生很踊跃参与,都能说出“几个十几个一减去几个十等于多少、几个十几个一减去几个一等于多少及相应的加法计算方法,或是用相同的数位上的.数进行相加减的方法。这节课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交流思考计算方法,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数学课程标准》主张: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象,鼓励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一理念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得到了充分地说的时间和空间,但是最后我发现存在的问题也有,就是:
1、语言上还要更加的简练为好。因为我总是习惯于学生说了之后又重复一次学生的答案,所以第二个教学环节里花的时间过多了导致练习的时间过少。
2、后进生表现的机会过少,因为总是害怕他们说得慢,说得不完整,耽误时间。这样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和提高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计算题的练习应该多让学生到黑板上演算,这样有利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点评。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多注意克服不足,继续发扬优点。争取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7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百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学习让学生经历研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运算方法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并从中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首先,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了让学生能从直观教学中抽象、总结出口算方法,我积极为学生积累足够的感性经验。因此,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了许多动手操作活动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们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听取其他同学的看法和见解后,从而获得更系统、更清晰的概念,这样,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联想,思维的能力。
另外,为了长时间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还设计了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不断的变化思考,解决老师给出的问题,练习中,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过程,这样即达到了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又让学生感觉不到枯燥和乏味,真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8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既是前面学习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的基础。分析学生的情况,我们认为有的孩子已经能够口算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多数学生也能够自主解决本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所用时间长短和方法会有所不同。但是孩子们要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算理层面,还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如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找准新旧知识的链接点就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数学问题。现在我就结合本次课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大量练习唤旧知——功夫在诗外
各位老师已经感受到这节课的复习旧知时间很长,共出示了15幅图片,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来回答,目的是为了唤醒学生的旧知。与本课知识的链接是在两个单元之前,相隔时间较长,孩子们年纪小易记但遗忘也快,大量的练习就是一个对学生思维慢慢预热的`过程。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细节:开始孩子们还一个一个地去数是不是整十,后来一眼就看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所以当这个练习结束之后,面对本课的新问题,孩子们很自然地理解30+5=35算理是3个十和5个一加起来就是35。算理的难点迎刃而解。陆游曾在教孩子写诗时说过:“如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本节课我觉得要想弄懂算理,其功夫也正是在旧知。
二、为后续学习作铺垫——无意插柳柳成荫
作为计算教学,前后知识紧密衔接是其显著特点,每节课相对后续学习来讲都是下一个知识的生长点,对后面的学习影响很大。弄明白了,以后的学习水到渠成;理解不透,其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纵观本课所处的第八单元,不难发现无论是学习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还是笔算加减法,都需要学生明确算理,而本课又是这一知识链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将本节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明确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其意在为学生深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这一知识作好准备。如果我们每节课都扎实地为学生营造说算理的活动,让学生每天在这种看似无意的训练中得到“无意插柳柳成荫”的收获。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9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这节练习课既是前面学习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的基础。分析学生的情况,大多数孩子已经能够口算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只是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所用时间长短和方法会有所不同。但是孩子们要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算理层面,还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我根据练习课的教学结构,通过“准备练习、导练、小结和概括、检测和评价”这四个环节进行教学的,课后我作了反思,觉得这节课既有亮点,也存在不足之处。
一、教学思路非常清晰。
首先是由孩子们都熟悉的卡通朋友---朵拉,作为导入;要想参加森林探险之旅,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练习环节);准备好了就开始探险之旅(导练闯关环节);闯关累了就停下来休息一下,积累经验,找出容易出错的地方(小结和概括环节);有了经验就继续闯关(检测和评价环节);最后参加联欢会,在歌曲中结束课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练习算法层层深入。
在练习过程中,我灵活的运用了教材。虽然教材中创设的情境非常贴近学生生活,但是体现不出层次性,于是我利用课件对题目作了一些调整,首先在准备练习环节中从一图四式中回顾算理;在导练环节中分基本练习和深化练习;在检测和评价中利用“解决问题”作为拓展练习。这样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一步步练习和巩固算理,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练习形式多样。
为了长时间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利用形象生动的课件设计了形式多样的闯关练习,第一关(智过鳄鱼湖);第二关(勇过独木桥);第三关(攻破密码);第四关(进入城堡)。在第二关里穿插了一个小游戏—送小动物回家,在第三关里以开火车形式提问学生说出得数,攻破密码。这样,让学生不断的变化思考,解决老师给出的问题,练习中,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这样既达到了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又让学生感觉不到枯燥和乏味,真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节课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就是课堂调控不到位,让学生讨论交流太少。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要上好一节练习课,我们不能只让学生一味单调地练,使他们成为做题机器,而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较大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或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练习中多一些数学思考,多一些真实的情感体验,多一点生活乐趣,使我们的练习课多一些“春意”,使练习课堂充满活力。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0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既是前面学习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的基础。分析学生的情况,我们认为有的孩子已经能够口算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多数学生也能够自主解决本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所用时间长短和方法会有所不同。但是孩子们要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算理层面,还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如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找准新旧知识的链接点就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数学问题。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利用动态课件出示小明和妈妈买酸奶的过程。期望学生能从这一情景中,提出本节课所需要突破的重点问题︰﹙1﹚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2﹚还剩多少瓶酸奶?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从出示的`课件情景中,并没有一下子就提出教师所需要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我课后就在考虑是否我在出示课件的动态情景时,还没有突出我需要的动态情景。比如:售货员阿姨拿出30瓶酸奶和又递给小明2瓶酸奶。这两个情节如果突出强调一下。我想学生在提问时,一定能够比较准确的回答出老师所需要的问题。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在观察问题时,只会对加以强调的内容关注。所以我想,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设计。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计算过程,从而得到不同的方法。大多数学生想到的是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而往前数,往后数,如果数的数据不大,是一个好的计算方法。更有聪明的学生已经知道了计算的实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或减。
我还后设计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由易到难,针对性强的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长进。通过“摘智慧果”“口算比赛”等形式的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这样的途径学的知识比较牢固,且不会遗忘。接着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方法,还要求真正理解课题的含义。最后一题是应用实践题,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的收获颇多。上好一节课,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理解编者的意图,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我想,只有善于研究,勇于探索,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在课后反思中,本人深深认识到课堂教学语言的锤炼不够,有点啰唆,讲解分析不够简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的去探索求真务实。恳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1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人教版第二册中第41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我通过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加减法计算奠定基础,通过拼摆和看图列式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整体效果还不错。
在探究新知环节中,我灵活的运用了教材。虽然教材中创设的情境非常的贴近学生生活,但是图中的干扰信息太多,很难让学生从中提取本节课有用的信息。我在第一次试教时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很快找出了“小明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而“小明喝了2瓶,还剩几瓶牛奶?”就一直没有一个学生提出来。后来,我和同组的老师一起讨论,觉得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会计算,可以创设简单的情景,或者可以由摆小棒直接引入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中来。在第二次上课时,我通过电脑演示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根据演示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运用小棒的拼摆,不仅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而且也初步培养了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很快就领会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了。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2
本节课是一节平常的计算课。如何在平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习?如何在平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体会:
一、适当的复习铺垫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传统教学中的复习铺垫在计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复习铺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另一方面是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本课的新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着相关旧知,通过适当的复习和铺垫,能够发挥这些已有旧知的支撑作用,促进新知的生长,这也体现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本原则。
二、合理的学习层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和层次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层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主要结合:小棒操作→计数器拨珠→抽象计算这三个环节,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较归纳掌握算法这样的层次。在课堂学习时学生都能循着感知→理解→掌握→应用的心理规律开展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教具的合理选用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直观教学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可的;在由具体形象向经验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学生仍然要借助具体实物,从直观思维引发经验抽象思维。教学的前测表明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都会做,但问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一大半的学生说不出来,即使说也说不明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学具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当然计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具上,而是深层次算理的理解。教学中安排了小棒验证和计数器验证,从低层次(小棒的操作)过渡到高层次(计数器的操作)过渡到深层次(算理),这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逐步过渡深化的。
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堂课下来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做到位,不能仅仅就是“拿来”。这节课我选用了教材中发新书的情境,虽然学生对这个情境不陌生,但它却存在着清晰度不够,离学生现在的学习时间也很长这样的局限。因此教学时费时较多。对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专家老师们精心选取的,他们在选材上能关注学生的认知。同样教材是教学的“范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样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学生很感兴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学生则不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对教材上的情境做适当地改动,或者是如于科长所说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只有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高效才能落到实处。虽然我对学生前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教学中考虑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够,如果让学生先来通过说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理解算理会更好。像35+3=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导学生知识内化时,我可以让学生汇报并提出:如何让自己说的更清楚些呢?这时产生对学具的需求,从而摆小棒、拨计数器顺势产生。学生有了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的时候,才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学习。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3
这两天,我带领学生上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这一课,这是一堂计算课,本身内容就比较枯燥,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学生对算理的表述有一定困难。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现反思如下:
一、合理的运用生活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寓教于趣。要通过故事、动画、游戏、动手操作、等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和努力探索。例如在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问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引导学生看图说故事: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等一些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通过谁来数一数,紧接着问学生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从而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业,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充分发挥教材内在的智力素,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他们在“又思”“又问”,“又答”的兴奋中进行学习,例如在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时,在学习30+2时,很多学生都能算出计算结果等于32。但要求他们说说是怎样想出来的,学生就没人敢举起手来。说理是低年级学生最怕的一个环节。于是应鼓励学生要大胆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谁说出来,就奖励他热烈的掌声。于是同学们就纷纷举起手来说。有的说:“因为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有的说:“因为2是一个个位数,30的0是个位数,把2加0是等于2,十位上的3写下来,就是32。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低年级的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有的学生忘记带学具100根小棒,所以有的孩子说算理时表达不清晰,以后要让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带来学具。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4
【情境,不单纯为了新知】
在例题情境图的运用上,有两种预设:一种是直接看图列出算式,然后根据算式选择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进行计算方法的引导;另一种是看图说出图意,然后选择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情境的应用题请学生进行列式计算。前者有利于直奔主题,节约教学时间,为原本捉襟见肘的教学时间腾出赋予的空间,后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是一种需要长期训练的内容,学生缺了一堂的训练也不会大受影响。思前想后,觉得不能抛开学生常规数学能力的培养。情境,不能单纯为了新知的学习。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在看图说图意编题目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表达得更加流畅,数学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前置,为新授做了有力铺垫】
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本课的一项教学目标,也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和记住的,幸喜自己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所以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对于34-30=4,先请学生说说谁是被减数、减数、差,再按照34-4=30,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对于加法30+4=34,我请学生猜一猜30叫做什么数(有些学生说被加数,其实是对被减数名称的一种正迁移),我告诉学生30叫做加数,4也叫做加数,34叫做和。然后再请学生根据4+30=34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观察,朦胧地产生一种意识】
在完成想想做做3之后请学生仔细观察每组的四道题目,思考能不能根据一道算式很快地算出另外的三道算式。这样的思考方向有些大,但正好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一种是横着看发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一种是竖着看观察两道加法、两道减法之间的关系。
思考后学生的回答还是比较朦胧的,他们能够大约的看出两道加法、减法之间的联系,但是表达的还是不够清楚的。要真正表达完整还是比较难的,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能过快地拔高他们的生长速度,所以我在课堂上认可了学生朦胧地认知。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5
今天我教学百以内数的认识中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节课教学重点是巩固百以内数的认识,明白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算理,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提升学生对百以内数的感知,应用百以内数组成学习简单的加法,也以今后进一步学习百以内数加减法打下基础。
这节课教材要求运用百以内数的组成去学习,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感觉不到它和今后要学习的百以内数的加减法有什么差异,因此也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是在教学时才领悟到的。
在《百以内数的认识》中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和《百以内数的加减法》中〈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我认为它们的差异是,前者与实际联系更密切,后者更抽象些。
所以在教学上,前者要更多地联系实际,即数与形要紧密结合,要将抽象的数还原于形。
如32-2= ,要求学生用小棒解释,3捆零2根减去2根,剩下3捆,即3个十2个一减去2个一,等于3个十。并能脱离小棒解释,让学生对百以内数的认识慢慢清晰起来。这样教学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十分有必要,也很有效。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相关文章: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06-17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02-15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07-03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说课稿01-14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 01-18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01-14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03-17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 (12篇)01-18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 12篇01-18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 11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