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家乡的节日》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 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 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节日》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家乡的节日》如课文所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反映了不同的风尚习俗和审美情趣。”如何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准确把握教学主脉,设计合适的教学教法,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探究精神,让学生在体验中通过审美,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的能力之余还能够激发学生情感认同。种种困惑一如既往,在确定重难点的时候杂乱如麻,毫无头绪。从现成的教材分析上看,有关节日的文化涵括内容广,涉及的方面多,整整对书两相望一天都无从下手,直到临上课的前一天晚上和小组成员、邹老师说课的时候,都还处于不知所以云的混沌阶段。
本课属于第六单元的最后一节综合探索课,在继本单元前三课门画、石狮、桥梁建筑主题探究之后,这课作为家乡文化的综合探索课,用“节日民俗”这个元素作为大背景,我们到底从中选取哪一个点切入范围较小而又能较深的挖掘节日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呢?邹老师提出了以挖掘众多节日中节日用品的美术特色结合民俗文化展开,小组成员也帮我理顺思路,建议我以“春节”这个学生熟悉,也具代表性的节日作为“点”来带“面”,由此展开设计。《家乡的节日》就这样在一夜之间仓促出炉了。
我将这一课分为2课时,选择第一课时作为欣赏评述领域。鉴于东莞地方艺术教育特色比较普及,而又处在不了解当地文化民俗的的前提下,于是将“家乡”的定义放在“祖国大家庭”这样的背景下,重点定为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体验,探究文化内涵,并能用美术语言表达对中国传统民俗节日用品色彩、造型、纹样与寓意的理解。难点在似是而非的思考状态下定位如何运用合适的美术语言来准确表述对节日习俗的理解。在目标达成上我希望引导学生能用美术语言表达对传统民俗节日用品色彩、造型、纹样与寓意的理解,并会用多种美术形式尝试表现家乡的节日用品或活动;在情感价值观的目标上重在在欣赏中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民俗的多彩场面和审美情趣,并发现不同民俗节日用品、节日活动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民俗文化的情感,渴望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全课设计预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联想导入——欣赏感知——探究巩固——体验实践——多元评价——总结拓展。教学教法从考虑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出发,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加强有意识的理性美术欣赏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实施中,我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观察具有典型民间艺术特色的节日用品和相关的节日民俗庆祝活动,寻找在色彩、造型、花纹、寓意上的共同点,并归纳成美术语言呈现在作业纸上。学生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当的美术形式表现出节日用品的特俗特色。如何在欣赏课教学设计中找到全新的突破的原意,逐渐清晰递进。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
1、对教材的提炼再造必须用心研读教材,了解教材在单元中乃至整本书中的位置,学会从众多显性的现有的素材中,找到其内在的联系,找到隐形的具有共同性的美术元素,避免无头苍蝇漫无目的乱撞,徒走弯路。
2、对素材的选用要反复推敲,去伪求真,化繁为简,有说服力有典型性。
3、以学生为主体不能停留在肤浅表面认识,一定要站在学生的层面,分析教学对象的喜好、年龄、心理特征、知识等现有的水平,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才能顺利的实施教学预设环节。
4、教学环节的清晰和层次递进必须清晰,以点带面。“点”做引
子探方法,“面”做巩固求应用。
5、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 “最好的教师是最会运用语言的。 ”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书育人的基本工具,在欣赏课中教师语言是最具感染力的工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语言的凝炼性、知识性、趣味性、激励性,这样才能让预设的课堂达到更优化的实施。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以记促思,以思促教,在今后的教学中希望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家乡的节日》 】相关文章:
妈妈的节日 04-20
《快乐的节日》 08-05
快乐的节日 04-11
《家乡的桥》 03-14
《画家乡》 02-28
家乡的桥 10-19
《快乐的节日》 (热门)07-06
《传统节日》 05-11
《传统节日》 03-07
《快乐的节日》教学实录及反思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