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最大的书》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 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大的书》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大的书》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全文以对话的方式介绍了岩石这本耐人寻味的“书”,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现在,我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我的本课设计中想体现的教学思想:
一、创设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程中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于是,我努力创设了愉悦的氛围,上课伊始,我板书课题,故意把“书”字的双引号漏写。学生发现了,马上指出我的错误。我顺势问:“这个‘书’字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呢?你们想知道有关这本‘书’的什么知识?”从疑问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读书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观察思维能力。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我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成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进行识字教学。先通过学生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识字过程体现循序渐进。我先让学生认读带有本课生字(生字有注音)的句子,再认读不带拼音的生词,接着,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识字记字方法,学生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识字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使学生积累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独特感受。整个读书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1、读书方式多样,激趣学文:课文教学中,我力求把读放首位,通过自读,评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并把课文读准,读流利,到有感情。
2、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在细读课文时,我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对“岩石就是书啊!”这句话有什么疑问?学生读出问题来了,有的学生提出:“我觉得很奇怪,怎么岩石是书呢?”有的学生问:“这本书有什么作用?”有的学生问:“书上有什么字,有什么图画呢?”有的问“这本书有什么用呀?”我认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根据他们提出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读书,在书上找答案。这样,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尽管我非常投入地走进课堂,但是细细回味课堂中的每一环节,许多疏漏和处理不当的地方便呈现出来。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涉及到科学知识很多,但我考虑到自己撑握有关的知识很有限。因此,我没有放手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质疑。课后,我又想:如果我课前肯花时间查阅大量有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再让他们质疑,我相信学生此时此刻不仅仅只有只局限像川川这些疑问,他们一定有很多问题想解答。学生们会畅所欲言,交流自己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相信学生学习的热情一定会更高,收获一定会更大!可见,课前准备真的要做到充分!再充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