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分类》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分类》教学设计及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
分类是指将一组事物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并进行归类的过程。学前儿童分类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能按事物表面的、具体的、简单的特征进行分类;
2、能根据事物内部特征进行抽象概括但脱离不了具体情景和功用;
3、开始根据本质属性对事物进行分类,能抽象出事物的多种属性和特征。
基于《指南》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生成了《有趣的分类》这节教学微课。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活动,让幼儿感知事物的特征,了解分类的方法。
2、通过操作、探索,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多角度分类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
1、情景类物品准备
2、动画课件准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以疑激趣
以帮小白兔整理杂货铺为线索,引出分类活动。
1.小白兔店里的东西太多,乱七八糟,小兔忙不过来。小花猫根据自己的经验帮助它进行了简单的分类。
2.为进一步帮助顾客准确、快速地找到商品,小白兔提出:“怎样将货架上的商品再进行更细致的分类呢?”
二、学习分类,感知方法
以富有动画的课件演示,激发幼儿按蛋糕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的兴趣,感知多角度分类的方法。
第一次:按颜色进行分类
第二次:按形状进行分类
第三次:按蜡烛进行分类
第四次:按水果进行分类
三、回归情景,归纳提升
1.将花小猫简单分类的货品,再次细致分类。
2.对比发现:通过再次分类后,杂货铺的商品更有序了。
四、迁移延伸,快乐体验
活动区角里的材料摆放有些凌乱,请小朋友们分类整理一下,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多。
《有趣的分类》微反思
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所呈现的思维特点,即,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数概念的形成必须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有趣的分类》通过创设情景、感知分类、归纳提升、迁移体验四个探究环节循序深入,帮助幼儿感知按事物的外部特征、按内部属性、按逻辑关系以及按呈现包含关系的二级类分类方法,在情境中发现,在操作中体验,促进幼儿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分类》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04-03
大班科学活动:最先喝水的纸教学设计反思11-18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 《有趣的标志》01-02
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好玩的绳子》教学设计及活动反思04-03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陀螺教案及 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