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大练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大练兵

时间:2024-05-04 07:10:27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大练兵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 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 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大练兵,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大练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的第3节。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碳循环、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本章的其它教学内容联系密切,只有全面掌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规律才能把本章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构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才能对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全面深入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例如讨论“温室效应”(视频展示)、“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及其治理、关注“低碳出行”、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等。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更能启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目标——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识记、应用碳循环的过程;比较得出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能力目标——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方法;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培养学生的推理、联想、思维迁移的能力;利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归纳以及对自己所持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积累生态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如何以碳循环为例来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说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在本节课教学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知识,为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此,我以“温故知新”的方式开展本节课的教学:先对“能量流动”进行复习,以填空题形式引导学生“温故”,再提出问题——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耗完?学生自主思考、师生讨论问题的同时也顺利引入新课教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讨论,课前我设计了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学生阅读课文P100页第1段,思考问题:人呼气后C0的去向?(大气→植物→用2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植物合成的有机物能不能回到人体?(捕食);从碳元素看,是否存在一个循环?(由学生自主构建模型,用关键词、线段、箭头、方框等表示讨论的结果。)学生积极讨论、争着要上多媒体展台展示自己的碳循环示意图。我一边鼓励同学们的热情和勇气,一边对同学们展示的碳循环示意图进行点评,最后师生在多媒体屏幕上共同构建出全面的碳循环的模型。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引入物质循环的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0、N、P、S等基本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往返循环利用的过程,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为提升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我在课前精心选择了网络视频“温室效应”。通过视频展示,生动再现了温室效应的成因、危害,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

  的重要影响: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导致了大气中CO浓度的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碳循环的平衡,形成温室2效应。很多学生在课前已对温室效应的危害有所了解,但课后他们纷纷表示,“温室效应”视频的展示让他们对温室效应的危害更加印象深刻,激发了他们对如何应对“温室效应”的积极思考。有的学生提出要认真学习生物学知识,长大以后为祖国开发新能源;有的学生提出巢湖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及治理方法;也有的学生提出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坚决支持低碳出行等健康的生活方式……课堂上气氛热烈,讨论积极。不少听课教师课后也反映“温室效应”视频的运用是本节公开课教学的一个亮点,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精彩展示。针对“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的教学,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学生一起用不同形式的箭头表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分组讨论、展示),并填表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到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在生物群落中都是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为流动渠道;能量流动的特点在于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物质循环的特点在于具有全球性,循环流动。最后利用多媒体展台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完整展示本节课的内容系统,让学生体会到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本节公开课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上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形成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学习氛围。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教学中,尝试通过构建模型来理解碳循环及物质循环的概念,通过列表比较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视频播放“温室效应”和开展相关的课堂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物质循环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低碳生活”的重要性。总之,本节课教学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手段上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最后的小结能统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今后应该多吸取这方面的经验,继续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并将其运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中,促进生物学有效教学的开展。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大练兵】相关文章:

《物质的密度》 08-24

物质的密度 05-21

血液循环 04-08

《循环小数》 07-03

循环小数 10-04

测量物质的密度 05-21

物质的密度 12篇03-28

物质的密度 10篇05-2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03-19

循环小数 15篇04-0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