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 >《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整数》

时间:2024-05-15 08:42:46 我要投稿

(热)《小数乘整数》 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 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数乘整数》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小数乘整数》
15篇

《小数乘整数》 1

  本节课也是在整数乘以整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使学生明白计算小数乘以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计算的,这样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数与计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由于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要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成已知,逐步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在教学0.72×5时,教师提出了“你能将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成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并不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对计算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比如:教学3.5×3时,有的学生想到了用35×3,教师要启发学生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先把3.5元转化成35角,再计算35角×3,最后将结果105角转化成10.5元,再比如教学0.72×5时,学生提出问题:3.60为什么可以写成3.6?,360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向左移动两位?通过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小数乘整数》 2

  本节课是小数和整数相乘的第一课时,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小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并熟练运用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的知识准备是整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及小数的意义。本节课主要是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小数和整数相乘积的小数点点在哪儿,从而解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人上此节课时先导入,出示场景列式0.8×3和2.35×3,问与以前学的乘法有什么区别,很容易引出了新课,小数乘整数。而后着重解决0.8×3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想一想根据以前的方法计算出结果,方法一根据乘法的意义,得出是3个0.8相加,从而可以加出2.4,方法二把0.8元化成8角去计算,然后再换算回来,也是2.4(元)。然后提出每次这样算都太麻烦,可以像整数乘法那样用乘法竖式计算,竖式的计算结果肯定是2.4,至于为什么计算结果是2.4,教科书没有给出明确的算理,只是根据上述的两种方法证明了结果是2.4,而老教材的算理是把0.8扩大10倍,然后再把积缩小10倍。于是我找了一些录像资料,都是根据小数的意义来计算的,即:0.8是8个0.1,乘3就是24个0.1,所以就是2.4。这样很明确。于是模仿之,也这样做了。所以也就产生了如此的疑惑,不知究竟是否需要这样的算理,是否把此段省掉就直接进入2.35×8,然后进入下一个进程,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位数的关系。

  课没上完就下课了,现在回想,真是不应该啊。现在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有二:其一是让学生说算理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说得时间太多,听完他们的'发言后我明白他们说得是什么并且也知道他们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其他人不一定听得懂),而且这种情况延续了好几个同学。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以前自己在学生时代学的数学公式已经所剩无几了,当时学习时是会的,不然考试也不会考好。记忆中有一个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真正理解的东西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而我现在忘记了,那就是当时没能真正的理解。其中有一些公式虽然忘记了,但是自己却能推倒出来,这也许就是真正的理解了吧!新课标上说要延长学生的非形式化的语言,以便让学生真正的充分的理解而非人云亦云似的不理解的记忆、运用,然而这样在课堂上确是很花时间的,不知这种非形式化的语言所用时间占多大比例为宜(小班化那是最好不过了);其二是自己设计的问题不够精炼,这一点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的。此次不顺也许就是未能充分的吃透教材导致的。

  再有,就是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比如学生在说0.8×3方法二(把0.8元化成8角去计算,然后在换算回来,也是2.4)时,他直接说把0.8看成8来算的,而教师需要的是他说把看成0.8角来算的。由于未能考虑到如此的情形,就硬生生的把他的说法改成8角。专业成长是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只是这个时间能否短点呢?

《小数乘整数》 3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计算教学是学生最感到枯燥无味的知识,但教材安排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进行教学。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位小数乘一位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两位小数乘一位整数的计算教学。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知道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应该如何写还很模糊。就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

  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数学问题要从生活中来,再应用到生活中去;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进行探究式教学,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该放手时就放手,当学生能以课堂主人的'身份主演舞台时,用他们的理性主动诠释课堂,阐明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为课堂增色时,我们就应该放手了,可以尽情欣赏他们的表演。

  2、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把教学内容提前到例2之前进行,并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探索积的小数的位数与因数中小数位数的关系,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3、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8×3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最后引导小结:笔算小数乘整数应该做到末尾数字对齐。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能正确判断积里面的小数位数。

  然而也有很多不足,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有时忽略学生的想法,没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学在动态中延续不够,说明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我会多注意这些细节。

《小数乘整数》 4

  它是在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利用知识的迁移, 我精心做了设计,先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利用情景图,直接出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人觉得在计算教学课上就应省略过多的修饰,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这个问题是我在最后时刻想出来教学过程,因为我一直都在想后面的计算方法怎样出示会显得自然流畅,那么可以在课前就打好一个伏笔,让学生提出本节课想学到的知识,教学就以他们想学到的知识展开探索并小结,这样比教师自己出示计算方法,更能体现课堂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方法。

  教师直接将答案板书出来。

  课前我调查过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能够将这道题解答正确,教师可以很放心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但应给以归纳小结。

  2.35是几位小数?2.35的.积是几位小数?

  这部分在处理时,我力求承接上面的教学内容,力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猜想——验证——归纳这一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效果很好。

  然后把例题改为买书,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学习兴趣。通过带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大胆让学生尝试、讲解和讨论,把学生引导到计算算理的探究过程之中,找到计算的方法:因为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14.8×23= 148×2.3=

  148×0.23= 1.48×23=

  计算课,最关键的在于课后练习的设计,要做到层次性,新颖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因为如果光是枯燥的练习计算,学生很快就会疲劳。所以我采取了以上的练习设计,内容各不相同,难度逐渐加深。

  有一个环节我感觉不是很理想,就是让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出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算,然后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班里只有几个学生回答出了,最后还是我给归纳的,很糟糕。现在想想,这个问题好象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归纳,因为教材是在小数乘小数后才出现。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提前渗透,但看来还是早了。另外,练习中忽视了诸如0.234×120这样的习题的练习,最后导致作业本上很多同学 0.5×150=7.5,看来以后备课一定要仔细全面。

《小数乘整数》 5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通过例1,例二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58.6×6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58.6扩大10倍,计算的是586乘6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不足之处:

  1.老师落实不到位,比如学生在处理第一个练习时 58.6时,我只是× 6

  让学生自己说出了自己计算的方法,没有让学生用笔标一标末位的数。由于“末位”一词没强调死很多学生都被学习整数乘法时是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所迷惑了。

  2.在学生说成了结果是351.6时我应该在问一句:为什么小数点点在了6的前面?这样或许就更能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3.学生在总结收获时说用整数计算简便,由于时间关系我没能来得及纠正。其实不是为了计算简便才把它看成整数的,而是这里是应用的一种转化的思想,这是一种方法。

  4.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导致的课的环节处理不到位,时间安排不合理。

  还有个别的小环节,比如在老师领着学生订正完第一道题适时应该让学生同位之间互相说说做题的方法

  总之,每一次讲完,磨课后都会有收获,也希望自己的课堂会随着自己的努力而更上一层楼!最后勉励自己: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数乘整数》 6

  本课的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能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本课的重难点是:探索并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本课通过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课前预习时发现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课的难点,在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之后,我安排了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又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在当堂训练的反馈情况下我发现,学生对于小数乘法的对位和小数的加减法的对位有混淆,因此如果课堂中进行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对比题目可能会避免类似的错误发生。在整节课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教学重点放在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本节课也是在整数乘以整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计算小数乘以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计算的,让学生共同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小数乘整数》 7

  今天是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与整数相同学生很容易理解,而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学生能不能很好理解呢?进入课堂之前我已经思考了很久,并且为此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

  在课的开始,出示一个乘法算式:

  师:18×3问:18×3表示什么?

  生:3个18相加的和是多少?或18的3倍是多少?接着出示例题提出问题:

  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怎样列式?

  0.8+0.8+0.8或0.8×3那谁能说说0.8×3表示什么?

  生(3个0.8相加的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而后,我提出挑战:你能算出0.8×3的结果是多少吗?先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并交流:

  生1:把0.8扩大10倍当做8,用8乘3得24要想使积不变,积要缩小10倍。

  生2:把0.8元转换成角计算。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板书出竖式:提出先用加法竖式算,在用乘法算。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用乘法计算不仅简单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小数乘法的积与加法结果之间的联系。加法和是一位小数,0.8×3的积是一位小数。

  接着又出示:2.35×30.9×4两个算式要求先用加法计算,在用乘法计算。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加法和是一位小数,0.8×3的积是一位小数。最后学生观察得出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之间的关系。既:因数有几位小数积也有几位小数。

  这节课学生是真正课堂的主人。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计算课不是一味的算,要明白算理”需要“悟”。因此,在注重计算方法的掌握,计算技能的提高的同时,更强调对算理的理解和感悟。摒弃一切“形式化”说理,经历独立尝试、思维交流、反思评价、再次体验四个层次,层层深入,理解感悟算理。这样的'计算课才生动有趣。

  片断一:

  师:出示情景:让我们一起走进不同季节的水果店看看!

  师:从图中你了解哪些信息?

  师:夏天买3千克西瓜需要多少元?怎么求?

  (0.8×3)

  师:这道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大家共同探讨的——小数乘整数。0.8×3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呢?(停留片刻)把你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反馈交流:谁来说说自己的方法?(小组讨论时到学生中间去指导)

  生1:连加法:0.8+0.8+0.8(利用乘法的意义)

  生2:把元转化成角。0.8元是8角。

  8×3=24(角),24角=2元4角,2元4角=2.4元

  生3:0.8看成8个十分之一,8个十分之一乘3就是24个十分之一,即2.4。

  反思:

  利用学生爱吃西瓜引入生活情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自然连接起来,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夏天3千克的西瓜的价钱,0.8×3,是学生没有遇见过的,这时就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而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这个冲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突破,因为它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与交流,了解可以有多种办法来算出0.8×3的结果。感受到了算法的多样化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

  片断二:

  出示: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完整吗?

  生:结果还没有点小数点呢!

  师:那你说该怎么点?

  生说出积的小数点的点法。

  师:这下完整了吗?

  生1:过程中还没有点呢!

  生2:计算过程中不要点!

  学生争论。

  师:谁能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1:小数乘的过程当然要点小数点。

  生2:我们是把小数看作整数来乘的,所以不要点小数点。

  教师走向前,握住孩子的手,你真是会思考的小数学家呀!

  师:用计算器验证。

  师:得出: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说一说: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算呢?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反思:这里的设计,跳出了教材,又深化了教材,实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灵活处理教材的体现。学生再次利用自己猜测得到的积的位数与因数位数的关系去试着得出积的位数,然后用计算器计算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积,最终得出了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法则。借助计算器这个计算工具,学生能很快发现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新课程中提倡的利用计算工具帮助学生寻找规律的很好体现,也符合了新课标下学生猜想验证的学习方法。

《小数乘整数》 8

  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数与计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课尤为重要。

  本节课,我首先让学生阅读观察课本的主题图,并说说自己发现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并不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对计算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

  在多元互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中,教学例1时,我让学生先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再阅读课本中介绍的算法。形成对比,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习惯,也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同时,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初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学习体验。在教学例2时,先鼓励学生:“不是钱数的小数你会算吗?是不是也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乘法算式呢?”然后又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交流想法,老师从旁指导。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顺利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习效果良好。

  这节课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我不是一味的教学生算。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方法等学习过程,真正获得学习

  体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但是,如果在课前加强整数乘法的`计算练习,特别是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会更顺利一些。当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竖式过程中点小数点的情况时,应讲明算理:我们是先把它看成整数乘法来计算,所以计算过程中不需要点小数点,在算出积后,再把积缩小相应的倍数,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杜绝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反复出现类似的错误。

  但是,我对 “四步探究教学法”还是有点模糊。有些课型实施起来真是无从下手。

《小数乘整数》 9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因此,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者创设了购买西瓜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提出问题,讨论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让学生探索0.4×3的结果,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并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通过生活情景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主张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竖式笔算。

  本课凭感觉“先看作——整数乘整数”,让学生道出算之情理;在教学的进程中,学生自然获得切身体验,即“小数和整数相乘”与“整数和整数相乘”尽管存在差别,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里的设计,跳出了教材,又深化了教材,实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灵活处理教材的体现。教者用多媒体计算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积,再让学生研究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最终得出了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法则。

  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列式,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新理念。在最后又设计了一个《科技之旅》的练习题,给每个孩子练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小数乘整数》 10

  《小数除以整数》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开始,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除以整数》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点为什么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较好的处理了“算用”之间的关系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突出“算”与“用”的结合,在计算教学的同时也比较充分地体现解决问题的教学。课的开始,我出示情景图——妈妈在购买水果,已知水果的数量和总价,提出问题:每样水果的单价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列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主解决问题,体现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处理,不但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小数除法产生兴趣,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探究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而这节课中,学生已有整数除法作为基石,因此,自主探索与合作探究就成为了本课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进行探索,并通过与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的对比,使学生看到两种方法的.联系。接着,组织学生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如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算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自身良好的数学素质并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从作业反馈看,学生掌握不够理想的。课堂作业全对的人数为65%左右,有错误的同学也大多不是因为算理的错误,而是由粗心马虎造成的。

  本节课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留出几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更谈不上渗透下一节课的知识,或设计一些开放型的练习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巩固。

《小数乘整数》 1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学情分析:

  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数的意义:0.2 0.05 (学生口答)

  2、小数加法:0.6+0.6 0.8+0.8 0.2+0.2+0.2 0.4+0.4+0.4 0.1+0.1+0.1+0.1+0.1

  (1)学生口算

  (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

  (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3、揭示新课:

  (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

  (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

  4、归纳意义:

  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

  二、探究算法

  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

  (1)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A.连加法:0.2+0.2+0.2=0.6

  b.联想、转化:0.2元=2角2角×3=6角=0.6元

  c.画图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要画3个0.2?

  d.推算:因为2×3=6,所以0.2×3=0.6

  e.还有不同的吗?(略)

《小数乘整数》 12

  今天是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虽然进入课堂之前我已经思考了很久,并且为此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但总朦朦胧胧地觉得我的目标定位有问题。就在铃响的一刹那间,一个念头一闪而过,我禁不住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今天这堂课我到底要学生学什么?是教会学生做小数乘法吗?还是通过小数乘法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显然,后者比前者更能体现学科的数学价值。抱定这样的目标之后,我那“精心”的教学设计也受到了彻底的颠覆。

  在课的开始,提供了一组题:

  (1) 125×3=375

  (2) 12.5×3=37.5

  (3) 1.25×3=3.75

  (4) 0.125×3=0.375

  请学生比较第(2)(3)(4)题与第(1)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旨在渗透积的变化规律,并试图沟通小数乘法时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然后在谈话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一本数学本的价格是0.52元,每位同学开学的时候都发到了4本数学本,请你算算每个人一共要多少钱?提出要求:怎样列式?为什么可以这样列?(0.52+0.52+0.52+0.52 0.52×4 或 4×0.52)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而后,我提出挑战:你能算出0.52×4 或 4×0.52结果是多少吗?请你来动笔算一算。学生开始尝试计算,先做好的上来板演,下面的同学如果有与黑板上的不一致,也可以上来把你的.过程展示出来。一个接着一个上来,看来情况真的很复杂,列举一下:

  生1: 生2: 生3:

  在我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主要就是这三种做法。接下来就让学生陈述理由。

  生1:我们刚刚学过的小数加减法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我就把4和0对齐,然后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

  师:那积里面怎么会有一个小数点呢?

  生1:我把0. 5 2看成了52,扩大了100倍,所以积要缩小100倍,这样才能保证积的大小不变。

  生2:我把0. 5 2元扩大100倍后成了52分,52分×4=208分,再改写成用元作单位,就要缩小100倍,得到2.08元。

  话音刚落。一生马上补充:她的单位名称错了,前两道的单位名称应该是分,不是元。其他同学根据学生的补充也发现了问题,对于她的发言,同学们露出了信任的神情。

  生3:(大概是听了前面的同学说得振振有辞,显得很紧张,发言时含糊不清,极不肯定。)

  我想描述一下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生1的口才很好,平时对数学总有自己的见解,想要驳倒他还真不容易;生2的问题好解决;生3的想法最符合意思,可偏偏又讲不清楚,真是不凑巧啊!我开始着急了,觉得要收不回来了,怎么办?我积极地寻找对策,先点评了生2的做法,肯定其想法,然后我就指着生1和生3的做法说,他们现在两个人的做法都不一样,你准备支持哪一方的做法呢?请说出你的理由来。学生思考了片刻,陆陆续续开始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经过一系列的辩论之后,学生开始明确,其实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都是把小数乘法转化成了整数乘法,既然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就要遵守整数乘法的法则,4自然要和2对齐。课堂上生1带着他的部队开始主动向生3部队靠拢,我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第三层次,我延续情境:刚才我们已经算出每个人需要2.08元钱,那你能算一算我们班50个人一共需要多少钱吗?其实今天的败笔也在此,这一层次的练习应该将班级人数拟定为51人,这样的话更有利于今天的小数乘法学习,50最终还是归纳为一位数,不能很好地暴露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练习设计中要注意问题的全面性与合理性。

  今天的课堂也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根据“新基础教育”的思想,当课堂上我们把问题“放”下去之后,面对“收”时真有点不知所措,这里有很多的因素困扰着我们:该怎么“收”?收到什么样的度?资源怎样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所用?思来想去,还是自己的专业素养不够,今后需要不断提高

《小数乘整数》 13

  《小数乘整数》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数乘法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课始,先复习积随因数变化规律、和小数的性质为新课做铺垫。情境导入新课后,学习课本第2页例1时,首先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研究3.5×3等于多少。有的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把乘法转换为学过的小数加法;有的学生把人民币单位“元”转化为“角”,也就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也有学生列竖式完成,分别从不同角度想出了三种方法。

  集体交流时,学生都觉得用乘法竖式好,但理解每一步的计算时出现了问题——小数点要点在哪里?为什么?于是就从积的变化规律入手,引导学生利用“转化”思想把小数乘整数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把积进行还原。由此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竖式方法。也为后面学习小数乘小数打下基础。

  接下来学习例2:0.72×5时,就直接作为练习完成,而后交流并讲清计算方法。做出结果3.60后,讨论处理办法,最后明确化简格式。本节课通过试做、交流、小结、练习、再交流、最后总结方法,明确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先算整数乘整数,再点上小数点。当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把小数乘整数当成整数乘整数算出积后,怎样在积中点上小数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提出:因数中小数是几位,积就是几位小数这个猜测,然后通过后续练习题目验证猜测。由此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就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不足之处是对于小数乘整数的意义的探究较为被动,虽然能够自如地进行列式但是对于意义的表述能力不强。计算练习中仍出现了忘点小数点、计算马虎等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练习。

《小数乘整数》 14

  本节课是小数和整数相乘的第一课时,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小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并熟练运用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的知识准备是整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及小数的意义。本节课主要是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小数和整数相乘积的小数点点在哪儿,从而解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本节在复习的基础上,出示场景图让学生列式0.8×3,问与以前学的乘法有什么区别,很容易引出了新课,小数乘整数。而后着重解决0.8×3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想一想根据以前的方法计算出结果,方法一根据乘法的意义,得出是3个0.8相加,从而可以加出2.4,方法二把0.8元化成8角去计算,然后再换算回来,也是2.4(元)。然后提出每次这样算都太麻烦,可以像整数乘法那样用乘法竖式计算,竖式的计算结果肯定是2.4,至于为什么计算结果是2.4,教科书没有给出明确的算理,只是根据上述的两种方法证明了结果是2.4。 在此基础上,学生发现可以遮住小数点不看,按照整数去乘在点上小数点。即:0.8是8个0.1,乘3就是24个0.1,所以就是2.4。这样很明确。然后进入下一个进程,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位数的关系。

  二、鼓励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在解决如何列竖式的问题上,我首先让学生明白根据需要,尽管学生在尝试列竖式中出现了一些错误,但为学生理解竖式的写法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帮助学生分析

  错误的原因后总结出了算法。这一环节在实施的过程中,速度偏快,应该让学生体会出错误原因,认识到计算时是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进行的,因此过程中不点小数点,算出积后再点。接下来,让学生观察积的末尾有零的情况,体会到应该先点小数点再化简。最后,让学生总结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但他们的数学语言实在贫乏总结不是很到位。

  三、在练习中,我发现学生会将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积末尾的0没有自觉化简等。基于此,我觉得课后的练习还是相当有必要!而且本节课练习的量不是很大。

《小数乘整数》 15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例1,并且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尊重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根据经验计算小数乘整数,并且想办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来理解算理。通过课前了解学生,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会计算,因此,在教学例1时,我并不是直接引用教科书上的例题,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用数学周记的展现,也就是使用的是情景教学策略,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并且通

  过这个情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让学生自主的去搜集看到的小数的信息,吸引学生积极探索并理解计算方法。

  然后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计算出答案,学生非常活跃,并且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计算是有道理的,有的`同学说:0.8元×3就是8角×3,8角×3=24角,就是2.4元;也有同学说:0.8是8个0.1,8个0.1×3=24个0.1,24个0.1就是2.4,所以0.8×3=2.4;还有同学根据意义用加法来说明。通过学生自己寻找理由说明计算的正确性,从课前的无意识的计算到现在的理解清楚了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接着让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迁移到2.35×3,学生通过独立的计算和讨论,对小数乘整数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合作学习的策略。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并且学生是真正课堂的主人。学生理解了计算课不是一味的算,而是需要“悟”。我在注重计算方法的掌握,计算技能的提高的同时,更强调对算理的理解和感悟。摒弃“形式化”说理,让学生经历独立尝试、思维交流、反思评价、再次体验的过程,层层深入,理解感悟算理。这样才会使计算课生动有趣。

【《小数乘整数》 】相关文章:

《小数乘整数》 10-25

小数乘整数 06-16

《小数乘整数》 05-15

《小数乘整数》 汇总(15篇)05-15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07-20

《小数乘整数》教案08-16

小数乘小数 03-14

《小数乘小数》 06-21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07-02

Baidu
map